论利得与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合集下载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
1.实体概念原则:该原则指出,企业是独立的实体,与其所有者和其他实体区分开。

按照这个原则,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应该与其所有者和其他实体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区分开来。

2.公允价值原则:根据这个原则,资产和负债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即根据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来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买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价格。

3.成本原则:按照这个原则,资产应以其取得成本计量,即购买或生产资产的实际成本。

负债则应以其发生时的金额计量。

该原则强调了决策时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4.会计持续性原则:根据这个原则,假设企业将持续运营下去,直到有相反的证据。

持续经营假设允许企业按照一贯的方法和规则计量和报告其财务状况和业绩。

5.谨慎原则:谨慎原则强调了会计师在判断和估计时应保持保守的态度。

谨慎原则要求会计师评估业务交易和事件的可能的风险和损失,并在计量和报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

这些原则是会计准则的基础,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准确和可靠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做出明智决策至关重要。

同时,会计原则确保了企业按照一致的规则和方法处理和报告财务信息,从而使比较和分析更加容易。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不是死板的规则,而是需要根据特定情况和具体业务进行解释和应用。

会计师有权根据专业判断和假设进行估计和调整。

此外,随着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这些原则可能
会有所变化和调整。

因此,会计专业人员应始终关注最新的会计准则和规定,以确保自己的会计实践符合最新的要求。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在新会计准则中的所有者权益要素中,专门列出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释。

可是,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却未见实际的会计科目,在资产欠债表中也没有专门项目,只是在所有者权益变更表中才能见到它的“踪迹”及其大体内容。

因此,在大体准则中大泼笔墨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在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究竟如何表现,是会计实务工作者的困惑之一,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一、准则的解释及其所包括的内容分析在新会计准则中有这样的解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该计入当期损益、会致使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更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派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

”对其进一步解释为:“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致使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致使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派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中,可以找到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内容,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平价值变更净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更的影响;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除此之外,笔者在具体准则中找到的其他项目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平价值的变更;以权益结算的股分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而形成的费用额;利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时,属于有效套期的部份;等等。

从上面的几种业务可知:这种业务大多存在于企业会计处置体系的“边边角角”,虽计入了所有者权益,但均为较复杂的业务,容易与直接计入本期损益的事项相混淆。

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业务的账务处置分析分析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账务处置,能够对咱们深切理解这种业务有所启发。

虽然这种业务计入了所有者权益,但究其实质,仍属于“利得和损失”,与本期损益密切相关。

因此,笔者对这种业务的账务处置别离进行分析,以探明其特殊的地方。

谈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利得和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谈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利得和损失的确认与计量
谈 特殊 交易或事项
确 认 与
唐淑文

刘 学 艺
为 资产减值损失 , 计人 当期损 益 。如果企业 难以对 单项 资产 的可收 回金额进行计量 , 应按该 资产所属 的资产组 为基础确定可收 回金 额。 资产组 的可收 回金额应按其公 允价值减 去处置 费用后的净额 与其预计未 来现金流量 的净现值两者中的较 高者确定 。 资产组 的可收 回金额如 果低于其账 面价值 , 应按 其差额确 认减值损失 , 计入 当
・ ——卜- +Fra bibliotek一 +
一 +
- + - +
- 十 - + 一+ - — —一 +
- +
+ - ● 一- 一 + -— -— -1 — 一 — -— - + + - —一 - 卜 — 一 —一 — ● 卜 | 一 + 一 - — , 卜 卜 —一

- +
②c 公司债券的公允价值下降 , 并确认为减值损 失 确认减值损失前该债券 的账面摊余成本
合 计
10 0 11 5. 0 2 0 0O 8 0 0 660 O 1 0 .0
理上 的异 同点 , 准确地 计算实 际利率 , 正确 地组织企业 单位债券投资核算 。 ( 作者单位 : 安徽财 贸职业学院 )
6 3
人资产成本 , 公允价值与换 出资产账面价值 的差额计入
二、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利得和损失 的确认与计量
非货币性交易 , 是指交易双方 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 的交换 ( 括股权换股权 , 包 但不包括 企业合并 中所涉及 的非货 币性交易 ) 。这种交换不涉及或 只涉及少量 的货 币性资产 。 我国现 行《 企业会计准则第7 号——非货 币性 资产交换》 对非货币性交易的会 计处理是 : 中, 如果交换 具有商业实质 , 且换人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 可靠地计量 , 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 的相关税费作为换 应

利得和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利得和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利得和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或减少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或像投资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

它包括两类:一是计入当期损益,体现在利润表,然后通过净利润(亏损)转入所有者权益,如营业外收支等。

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引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变动。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由以下交易或事项引起:1.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如果是利得,应当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如果是损失应当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当处置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当将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转入投资收益。

2.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的,应按照确定的金额,记入“管理费用”等科目,同时增加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在行权日,应按实际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确定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记入实收资本或股本的金额,贷记“实收资本”或“股本”科目,并将其差额记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资本公积——股本滥价”。

3.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将作为存货的房地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按该项房地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原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开发产品”等科目;同时,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企业将自用的建筑物等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当按该项房地产在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成本”科目,原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等,借记“累计折旧”等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固定资产”等科目;同时,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利得和损失

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包括哪些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并将一部分利得和损失作为利润的子要素,由此,利润的构成发生了变化,利润不仅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还包括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计算公式为: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这样,利得和损失作为财务报表子要素的增加,对收入、费用进行了补充。

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接受资产捐赠捐赠利得是指企业接受捐赠产生的利得,借记相关资产科日,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捐赠支出主要指公益性捐赠支,指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发生的支出,核算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二、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和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包括固定资产处置利得和无形资产处置利得,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指企业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价款或报废固定资产的残料价值、变价收入等扣除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清理费用、处置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如果是清理净损失则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无形资产在处置时应将出售无形资产取得的价款扣除出售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出售相关税费后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利得和损失,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三、政府补助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即这类补助应当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企业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即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人当期营业外收入。

四、债务重组债务重组中,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现金或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汁人当期损益。

现行会计要素中的“利得”和“损失”

现行会计要素中的“利得”和“损失”

浅析现行会计要素中的“利得”和“损失”摘要: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在处理利得损失和收入费用的关系上也存在不足,而正确划分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对有关各方作出理性的预测和决策至关重要。

所有这些将会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要素利得损失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1—0107—02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引起了各方面的变化,如会计要素的调整、引入公允价值、单独列示直接计入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不可否认,新准则的实施更严格地控制了企业对利润的操纵。

但在会计理论教学和实务操作中,对于现行六大会计要素也存在一些疑惑与困难,尤其是收入费用与利得损失的划分与定位。

本文就利得损失的定位做出探讨。

一、利得损失定位不清1、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会计要素模糊不清新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作了重大调整,并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等,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

利得指的是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并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这样就会从整体上造成利得和损失归属不清的问题,首先,利得损失的存在是一种单独的要素,又或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划分。

其次,和收入费用要素的一种交互。

因为会计要素里的收入和费用要素强调日常活动中形成,而利得损失强调的是非日常活动中形成。

但是如何准确判断日常与非日常活动,虽然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中,将企业的日常活动认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但是这种判断标准仍过于抽象,不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所以据此来判断利得损失的确切范围是个难题。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利得与损失会计处理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利得与损失会计处理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利得与损失会计处理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通常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企业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相互转化等,会计处理上主要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会计处理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其公允价值与交易费用之和记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在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1]A公司于2007年10月23日从二级市场购入甲公司股票10000股,每股市价15元,手续费1000元。

初始确认时,该股票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市价为每股18元。

则2007年12月31日应确认公允价值变动额,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29000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9000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按应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如何定义和区分利润和全面收益

如何定义和区分利润和全面收益
财会研 究 I F i n a n c e a n d R c c o u n L i n g R e s e a r c h
如何定 义和 区分利润和全面 利 润和 全 面收益都 是通过 对营 业收 入、 营业 费用、利得 、损 失 的确 认和 计量得 出的 。现 在我 们首 先需要在 理论上 对利 润和 全面收益作 出 区分 , 即营业收 入、营业 费用 、利得 、损 失符合什 么条件可 以按 确认 为利润 , 符合什
么 条件 只 能被 确 认 为除 利 润 之 外 的 其 他 全 面 收 益 。 关键词 : 利润; 全 面收 益 ; 定义 ; 区分


利润和全面利 润
考察我国会计实务 , 我们会发现 已经实现的营业收入和利得几 乎无一例外地进入了利润 , 和这些营业收入 、利得相对应的营业费 用和损失同样 也进入 了利润。而非货 币性交易产生的收入 、接受 实物捐赠所取得 的收入等 , 利润被确认为资本公积的项 目, 它们有一 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这些收入尚未实现。根据国际惯例 , 己实现是指 已经收取 了现金或取得了收取 现金 的权利。业主、债权人 、职工 将经济资源投入企业, 最为关心的是现金的增值 , 因为货币作为一般 等价物 , 是经济利益 的代表 , 它可 以转化为任何其他的商品或劳务, 是人们都可以接受的东西。因此 , 现金的增值应成为反映和评价企 业 经营业绩 的第一位的指标 。又因为企业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确 认 收入和费用, 这样 , 我们就可以将已经收到现金或已经取得收取现 金权利 , 即 “ 已实现”作为将收入确认为利润的必要条件。将 己实 现的收入确认为利润, 使利润指标建立在 “ 已实现”的基础上 , 还处 于如下几点考虑 : ( 1 ) 这样的利润具有转化为现金 的基础 , 对预测现 金净流量十分有利; ( 2 ) 以这种利润为基础缴纳所得税 、 ‘ 支付现金股 利具备坚实 的基础 , 因为这种利润是可以转化为现金的 ; ( 3 ) 这种利 润确认 的条件严格, 可以在一定程度 E 避免任意调整利润的做法 , 从 而挤出利润指标 中的水分 , 增强利润指标 的可 比性 。这样做的结果 是, 我们改造了会计上的利润概念。 我们对利润定义如下 : 利润是 已实现并确认 的收入 与确认的相 应费用和配 比后的差额 , 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 差额。根据这种解释 , 收入的实现原则仍然适用 。确切地说 :“ 收入 的实现原则”应表达为 “ 收入确认为利润的实现原则, 利润作了这 样的界定以后 ,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资产增值状况和经营业绩 , 我 国需要使用全面收益概念 , 并设置全面收益要素 , 从而为设置有关 账户核算全面收益和编制全面收益表奠定基础 。全面收益可以这 样定义 : 全面收益是会计期间内由所有者 以外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 的一切净资产的变动 , 它等于会计期间内除所有者投资和所有者分 配外期末所有者权益和期初所有者权益的差额。其主要特征是 : ( 1 ) 它是 比利润更宽 的反映企业资产增值状况和经营业绩的概念 ; ( 2 ) 它 的来源和利润一样也是营业收入 、营业费用、利得、损失 ; ( 3 ) 它在 金额上等于所有确认 的营业收入和利得 减去所有确认的营业 费用 和 损失 之差 额 。 全面收益描述的是企业资产在会计期 间内的净增值 , 利润只是 其一部分。如果不区分 利润和全面收益, 容易导致在理论上冲破利 润确认 的收入实现原则、在实务中任意扩大利润的现象 , 从而降低 利润指标的质量 , 造成企业之间经营业绩的不可 比。企业为了达到 上 市资格对有关利润指标的要求 , 通过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操 纵利润的事实就说明了这—点 。通过区分利润和全面收益 , 将评价 经营业绩的指标分成了两个层 次, 这样既提高了利润指标的质量和 可比性 , 又通过全面收效反映了企业在会计期 问内净资产的增值。

利得和损失的理解

利得和损失的理解

利得和损失的理解一、基本概念辨析 1.利得和损失的定义: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我们可以发现利得与收入、损失和费用的定义非常相似: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概念差异分析: (1)利得、损失强调的是“非”日常活动,而收入、费用则是产生于日常活动; (2)利得、损失强调得是“净流入”、“净流出”的概念,收入、费用强调的是“总”流入“总”流出的概念。

此外,企业的日常活动与企业的非日常活动,由于行业性质的差异,不同企业的日常活动也不相同。

通常的工业性企业,其日常活动多为采购、生产、销售,此外,投资也是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

而对于企业的非日常活动,较为典型的为固定资产的处置、捐赠收支、债务重组等。

二、利得与损失的分类 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

换言之,利得和损失会分别反映在资产负债表(或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利润表中。

利得或损失具体会涉及到非常多的业务: 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包括的业务有:盘亏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盈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利得或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利得或损失、债务重组的利得或损失等。

一般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来核算。

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般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常见的业务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权益变动时投资方按应享有的份额而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

[01-02]利得和损失的理解

[01-02]利得和损失的理解

[01-02]利得和损失的理解利得和损失很多人不是很理解,也有不少考生问过类似的问题,在此做一下简单的总结:一、基本概念辨析1.利得和损失的定义: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我们可以发现利得与收入、损失和费用的定义非常相似: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概念差异分析:(1)利得、损失强调的是“非”日常活动,而收入、费用则是产生于日常活动;(2)利得、损失强调得是“净流入”、“净流出”的概念,收入、费用强调的是“总”流入“总”流出的概念。

此外,企业的日常活动与企业的非日常活动,由于行业性质的差异,不同企业的日常活动也不相同。

通常的工业性企业,其日常活动多为采购、生产、销售,此外,投资也是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

而对于企业的非日常活动,较为典型的为固定资产的处置、捐赠收支、债务重组等。

二、利得与损失的分类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

换言之,利得和损失会分别反映在资产负债表(或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利润表中。

利得或损失具体会涉及到非常多的业务: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包括的业务有:盘亏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盈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利得或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利得或损失、债务重组的利得或损失等。

一般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来核算。

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般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常见的业务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权益变动时投资方按应享有的份额而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CAS)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差异及趋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CAS)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差异及趋同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CAS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 )的差异及趋同会计准则(accountingstandards )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经济遭受重创,财政体系也受到了巨大冲击。

基于此,国际社会强烈要求重新修改目前使用的各个国家会计准则,重新制定国际统一且高效合理的会计准则标准。

2007年1月1日,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并施行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迈向国际化。

本文以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性与差异性为主题,分析、总结了两种准则在趋同道路上的进程与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两种准则在目前所存在的各项差异,希望我国能够成功实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差异性分析(-)法律地位上的差异从法律地位上而言,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基本准则属于部门规章;具体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属于规范性文件,财政部以财会字文件印发。

会计准则作为法规体系,具有强制性的特点,要求企业必须执行,否则就属于违规行为。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虽不是法规体系,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具有重要影响和较强的约束力,某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宣布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就应当全面地执行;如果是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就应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方面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二)会计要素的差异首先,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要素。

IASB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结构》(Framework)(以下简称Framework )中将会计要素归类为资产、负债、收益和费损五个要素。

两种准则对收入和费用存在不同认识。

我国会计准则中对收入和利得及费用和损失进行了区分,但并未对利得和损失单独设立会计要素,而是将其包括在了利润这一要素中。

IASB则没有对其进行区分,收益要素中包括了利得,费损要素包括了损失。

其次,对利润要素的设置不同。

我国的会计准则没有将利得和损失并入会计要素,但在计算时利润包括了利得和损失。

会计讲座标题

会计讲座标题

会计讲座标题1、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王蓉2、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差异分析李瑶3、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探讨张海斌4、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许欣5、论利得与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俸俊6、对我国公允价值运用的探讨党汉艳7、对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张秀娟8、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邸慧婕9、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探讨朱清10、对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认识张雯娟11、债务重组会计研究安然12、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俞寒雪13、无形资产会计研究史生兰14、资产减值会计研究张艳卿15、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问题的探讨党国秀16、会计政策的选择及其影响分析宋新萍17、试述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秦文18、浅议公允价值在企业中的应用丁芙蓉19、现代企业制度下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0、浅析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与应用曹迪21、浅谈环境成本的评价与应用王亚男22、不同成本核算方法的应用与比较23、成本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保长城24、关于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李延燕25、关于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控制与分析马钟26、环境成本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殷海霞27、基于决策的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研究徐晓燕28、现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史亚男29、消费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罗桂英30、所得税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构想梁丽娟31、税务筹划与财务管理的相容与冲突剖析丰海灵32、论非货币性交易涉税业务会计核算杨永琴33、论关联方交易涉税业务会计核算杨琳琳34、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涉税业务会计核算范晶莹35、论税收政策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严靖雯36、计量属性在企业的应用分析王辰章37、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曹峥38、论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进措施边季宁39、试论会计估计与会计信息可靠性赵玉香40、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问题李春娟。

ACCA国际会计准则(IFRS)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_GAAP)的主要差异

ACCA国际会计准则(IFRS)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_GAAP)的主要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IFRS)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的主要差异1.在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上, IFRS规定禁止使用后进先出法。

US GAAP规定可以采用后进先出法。

2.在存货减值的转回上,IFRS规定在满足一定的条件时﹐需予以转回。

US GAAP规定不可以转回。

3.在现金流量表中收取和支付利息的分类上,IFRS规定可包括在来自经营活动、投资活动或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中。

US GAAP规定必须归类为经营活动。

4.在工比例无法确定的建造合同上,IFRS规定成本收回法。

US GAAP规定合同完工法。

5.在报告分部的基础上,IFRS规定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

US GAAP规定根据公司内部向高层管理人员报告的信息组成进行划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根据业务和地区划分。

6.在广场、厂房及设备的计量基础上,IFRS规定可以使用重估价或历史成本。

如果是按重估价计量﹐会根据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之后的累计折旧和减值损失列示。

US GAAP规定通常要求使用历史成本。

7.在辞退福利上,IFRS规定没有区分开“特别”和其他辞退福利﹐在雇主表明承诺会支付时确认辞退福利。

US GAAP规定当雇员接受了雇主提供的条件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特别”(一次性)辞退福利;当雇员很可能有权享有﹐且金额能够合理估计时﹐确认合约性辞退福利。

8.在确认与既定福利相关的过去服务的成本上,IFRS规定立即确认。

US GAAP规定在剩余服务年限或生命期间摊销。

9.在设定受益计划中﹐最小应确认的负债金额上,IFRS规定没有最小的要求。

US GAAP 规定应确认的负债金额最小为未注资的累积福利义务。

10.在养老金资产确认上的限制上,IFRS规定确认的养老金资产不能超过未确认的过去服务成本、精算损失以及从该计划返还资金或减少对计划的未来提存金供款而得到的经济利益的现值之总净额。

US GAAP规定对确认的金额没有这样的限制。

11.在确认缩减利得的时间上,IFRS规定当有关企业有明确表示将福利计划缩减﹐且已经对外宣布时﹐确认缩减利得和损失。

2024年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框架下利得、损失的分析

2024年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框架下利得、损失的分析

2024年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框架下利得、损失的分析一、利得与损失的定义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框架下,利得与损失是会计要素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利得指的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简单来说,利得是企业在非日常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额外收益。

而损失则指的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也就是说,损失是企业在非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承担的经济耗费或牺牲。

二、利得与损失的分类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利得和损失可以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这些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等。

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则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主要包括处置非流动资产损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债务重组损益、政府补助、盘盈利得、盘亏损失、捐赠利得、捐赠损失等。

三、利得与损失的会计处理在会计处理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应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

对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应通过“其他综合收益”科目进行核算,并在综合收益表中单独列示。

而对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则应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分别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等科目进行核算,并在利润表中相应项目中进行列示。

四、利得与损失的影响利得和损失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利得的实现可以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提高企业的净资产和综合实力;另一方面,损失的发生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降低企业的净资产和综合实力。

同时,利得和损失的实现和发生也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盈利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

计入所有者权益和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之辨析

计入所有者权益和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之辨析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并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然而,准则中并未给出两者实际的会计核算科目,给会计工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为了能够明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分别从“道不同不相为谋”、“殊途同归”、“公布于众”三个方面给予辨析。

一、道不同不相为谋:分别计入不同科目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并将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通常通过“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等科目来核算。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通常通过“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来核算。

(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会计处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业务主要包括:(1)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其他权益发生变动,投资方也应按比例确认资本公积;(2)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3)自用房地产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值变动、汇兑差额及重分类时产生的利得或损失。

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价值变动为例,因其持有目的不明确,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无法直接认定为经营损益,只能作为另一种形式的收益计入所有者权益。

当其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时,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则做相反的会计处理。

例1:A公司2009年7月1日购入400万股乙公司股票,每股成交价为10元,另支付手续费、印花税等交易费用10万元,初始确认时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7.03.31•【文号】财会〔2017〕7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量正文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财会〔2017〕7号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规范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部对《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

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

执行本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我部于2006年2月15日印发的《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的通知》(财会〔2006〕3号)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执行本准则的企业,应当同时执行我部2017年修订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财会〔2017〕8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财会〔2017〕9号)。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我部。

附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政部2017年3月31日附件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300 000 300 000
1 500 000 300 000
1 000 000 300 000
5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概述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 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企业持有的在活跃 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 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1年以内)的债券投 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 “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 投资持有至到期。 (四)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对所持有剩余非衍生金融资产的影响 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通常表明其违背了将投资持 有至到期的最初意图。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 类投资(即企业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则 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 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年 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处置
处置时,售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 投资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教材例7-1】20×7年5月13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060 000元从二级市场购入乙公司发行 的股票100 000股,每股价格10.60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60元),另支付 交易费用1 000元。甲公司将持有的乙公司股权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且持有乙公司股权 后对其无重大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摘要由于国际趋势的需要,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该准则重新对六大会计要素进行定义,并且将国际准则的“损失”和“利得”两大概念引入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中。

然而,新会计准则并没有把它们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是把它们作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的组成部分,仅仅是对两者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与改进。

本文在深刻理解利得与损失含义和归属的基础上,首先对利得与损失进行了国际比较,然后阐述了我国利得与损失的会计处理,对其有了全面的认识,并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利得与损失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利得损失会计处理AbstractDue to the need of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China promulgated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 basic standard" in February 15, 2006, mainly to the six accounting elements of the definition, the owner's equity and profit are introduced in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loss" and "the concept of the two '' gains. However, the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did not treat them as independent accounting elements, but part of them as owner's equity and profit element, is only the definition of both are describe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improved.Based on the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and attribution of gains and losses, the losses and gains of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then elaborated China's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gains and losses,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 and to study the existence of our country of gains and losse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corresponding to these problems.Keywords:Accounting Profits Losses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 (4)2.1 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 (4)2.2 基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利得与损失的分类 (4)第三章利得与损失的会计处理 (6)3.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6)3.2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8)第四章对于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和计量存在的问题 (10)4.1 在利得和损失概念界定及地位方面存在的问题 (10)4.1.1 中外利得与损失的比较 (11)4.1.2 关于我国利得与损失的分析 (13)4.2 在利得和损失会计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3)4.3 在利得和损失列报方面存在的问题 (14)第五章对于利得和损失确认和计量的建议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论利得与损失的确认与计量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利得和损失作为国际公认的概念,在2006年2月15日,被引入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

这是我国首次将利得与损失正式引入基本会计准则。

虽然该准则提及利得和损失的定义,但在具体细节中,如利得、损失的内容、在财务报告中的列报等方面还存在疏漏。

在基本准则对于“利润”的定义仅提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损失”,“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也只是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损失”,利得和损失并未在具体准则中得到独立,尤其是在未实现的利得与损失这方面,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的衔接不够明确,虽然我们也能够就行合理的会计处理,但是如果政策能够更加明确的话,那么将更能便于我们做好会计工作。

在现行会计准则中,将利得与损失分为两大类,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这就使得利得与损失一部分化为了所有者权益,一部分计入利润,使我们在对利得和损失进行会计处理时,由于概念的不明确和复杂的分类,容易出现各种错误。

因此,对利得与损失的研究就必不可少了。

1.2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目的:我国于2006年推行的新会计准则,不仅使用国际通行的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并将利得和损失两子要素引入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中。

虽然新会计准则对一些原有问题能进行有效处理,但伴随其推行又引发了利得和损失的部分相关问题。

本文的目的就是在使我们能够在现行会计准则下熟练准确的进行利得和损失的会计处理的同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使我们对于利得和损失的认识更明确,对于利得与损失的确认与计量更加简单直观。

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有利于丰富利得和损失的相关理论,补充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利得和损失的一些问题,同时提高我们对利得和损失的认识。

当前,我国会计工作者虽然已经掌握新会计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子要素,但是仍会在两者的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使人们对利得和损失的归属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知,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更准确。

(2)现实意义:针对新会计准则引入的利得和损失子要素,进行进一步规定,使其得到确认,更好地发挥对我国会计的重大作用。

虽然新会计准则中提出了一些相关性的规定,但是依然不便于我们进行会计工作。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当前会计准则下,做好关于利得与损失的会计处理,并一步步完善关于利得和损失的相关规定。

通过对利得和损失确认与计量的探讨,着重分析利得和损失存在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对于未实现利得和损失的确认问题,同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利得和损失确认的明晰和计量的简便尽一份力。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利得和损失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认定为收益要素和费用要素下的子要素,而非单独作为财务报表的要素。

而在1985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6号——财务报表的要素》中,则被作为基本的财务报表要素,并得到重新定义。

1999年12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发布的财务报告原则公告中,将利得与损失作为财务报表要素七项中的两项要素。

就我国而言,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针对当前企业的利得和损失占净利润的比重过大的现象,将利得和损失列入我国基本会计准则,以期获取企业盈利能力的真实信息。

但由于缺乏明确定位,利得和损失在我国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随着利得与损失在经济业务中的地位逐渐加强,国内外研究者针对利得与损失的特点,对利得与损失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利得与损失本身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会计处理和列报等方面进行探讨。

这些研究大部分都存在一个问题,仅仅注重其中一个方面的研究,我们要全面系统的对利得与损失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各个方面完善,相互结合,互相补充,而不是仅对其中一个方面的研究。

第二章相关理论概述2.1 利得、损失与收入、费用企业新会计基本准则第27条规定: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同时,基本准则第30条和33条分别规定: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对比收入、费用和利得、损失的概念,相同点体现在:收入与利得都会增加所有者权益,而且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损失与费用都会减少所有者权益,是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收入和费用是单独的财务报表要素,而利得和损失则不是,其中部分作为利润要素,另一部分是作为所有者权益要素。

而两组概念的区别则是:利得和损失来自于企业的非日常活动,而收入和费用来源于日常活动,两者以因果关系存在,企业为获得收入必定产生一定费用,而收入产生的基础是企业支出费用以投资和生产。

形成收入和费用的日常活动具有主动性、经常性、惯性、可预见性和可盈利性。

而利得和损失是在企业的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由于两者都是不可预见的业务活动所导致,具有被动性、不可预见性、非盈利性,不存在因果关系。

2.2 基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下利得与损失的分类企业新会计准则规定,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换言之,利得和损失会分别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增加或减少投入资本的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改变采用权益法,存货和自用房地产的投资性房地产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小于改造部分的公允价值,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务项目和计入所有者权益相关的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等。

与之相反的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会计准则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包括:1.资产的减值损失。

包含了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应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发生减值的损失。

2.公允价值的变动损益。

包含了:(1)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变动;(2)存货、自用房地产转换成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当日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部分;(3)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等公允价值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