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答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后习题及答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练习题及答案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苛.刻(kè)着.陆(zhuó)扭转乾.坤(qián)B. 翌.年(yì)横亘.(ɡèn)耸.入云天(sǒnɡ)C. 透露.(lòu)集.成(jí)摘星揽.月(lǎn)D. 运载.(zǎi)舒适.(shì)不懈.努力(xiè)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嫦娥落伍尝试拨地而起B. 致意烈焰保障不同反响C. 辉煌橘红酝酿惊天动地D. 期盼尘封矩离举国关注3.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②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③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
④在万户的飞天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A. 振动制定强大试验B. 振动制订雄厚试验C. 震动制定雄厚尝试D. 震动制订强大尝试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标新立异....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B. 几年前大家对E-mail一无所知,现在已经非常熟悉,都不以..为然..了。
C. 中国航天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D. 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翼而飞....,提起这事,让人气愤不已。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 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C. 这年3月,由四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飞向太空的航程》阅读答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
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1、中国航天人用11年的时间,实现了发达国家航天界几十年的跨越,把只有极少数大国才有能力研究建造的载人航天系统,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
你认为,他们凭的是什么?
“神箭冲碧宇,神舟傲苍穹,长征通万里,五星映太空”这一诗作,道出了中国航天人的自信。
对于一个曾经谱写了长征史诗的民族来说,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六十万公里巡天遨游,中华民族的千年期盼一朝变成现实;十一度春秋卧薪尝胆,无数航天人用默默的奉献铺就了这条长长的飞天路。
成功源自于我们这个古老民族与生俱来的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勇气,源自于我们民族底蕴中那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不朽精神。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齿轮咬合般的全国大协作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再一次火山般迸发出来。
2、“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而本文主体却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讲述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航天史,为什么?。
高一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太空探索对人类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提升以下能力:1.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飞向太空的航程》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达;2.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探讨航天探索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4.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精彩词汇和短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锻炼清晰、准确、有逻辑地传递信息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语文知识、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太空探索的基本概念。太空探索是指人类利用航天器对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进行探索和研究。它是人类科技进步和勇气的象征,对于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航天员太空之旅的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太空探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奥秘。
2.教学难点
(1)对课文篇章结构的分析,特别是如何把握文章的起承转合,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对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的理解,如航天探索背后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等。
(3)对课文中的长难句进行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力目标: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
【学习方法】分析本文的叙述层次应作为学习本课的重点,注意段和段之间的衔接。
另外,本文的导语很有特色,应着重学习,并模模仿写作。
一、写作背景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
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
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二、整体把握1.试分析全文的写作思路。
按照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可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文章的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清晰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
本文的导语用了两种写作方式:描述式和评论式。
第一部分(第1~3段),导语。
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和(),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5日,地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事件是中国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第二部分(第4~26段),主体。
2021-2022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7_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1
7飞向太空的航程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了解中国航天发展的基本历程,体会作者在文中书法的自豪之情。
(2)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了解新闻通讯的基本结构特点。
(3)关注社会,热爱科学,学习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2、预习要点(1)了解中国航天发展的基本历程,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自豪之情。
(2)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了解新闻通讯的基本结构特点。
3、达标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登载.刊载.转载.载人航.天B.喷.泉喷.射喷.香火山喷.发C.着.急着.凉着.陆着.手成春D.角.落直角.角.度钻牛角.尖(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宵。
B.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振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C.特别是“神州”三号、四号在全载人壮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D.9时10分许,飞天勇士杨利伟乘坐载人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__________,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②今天,已经可以__________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③这篇小说从人生的长河中__________这样一朵小小的浪花,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④全校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__________灾区的学生,以救他们的燃眉之急。
A.发源地揭露摄取捐献B.发祥地揭露摄取捐助C.发源地透露撷取捐助D.发祥地透露撷取捐献二、探究案1、要点回顾《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
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贾永 曹智 白瑞雪导学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目标择定】1、根据新闻的内容结构特点来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内容目标择定理由:新闻内容解读)2、赏析背景成为一景的写作特色。
(写作技巧目标择定理由:赏析本文独特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爱科学,关注中国的学科发展事业,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意识。
(情感目标择定理由:根据本文的内容择定此情感目标。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主问题:中国人飞向太空是一项什么样的航程?1、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和文本内容,你怎样来看待飞向太空的前世今生?2、飞向太空是一项伟大的历史航程,作者是怎样让读者一起来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瞬间的?3、5、今天的飞天梦能完美实现和昨天的各种努力探索难以分开,请问:作者是怎样把背景材料转化成了本文的一大亮景的呢?【再问再新】【助学资料】1、《神舟七号发射录像》RM视频。
2、阅读《火箭升空原理介绍》(百度文库)。
第二部分必修①第四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对应检测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下列加粗字音形有误的一项是()A.横亘(gèn)集腋成裘朝阳晖(huī)映B.透露(lù)焚膏继晷扭转乾坤(kūn)C.饿殍(piào)箭步如飞飞船着(zhuó)陆D.酝(yùn)酿趋之若鹜瞠(chēng)目结舌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个厂管理不善,长期亏损,终于倒闭,树倒猢狲散,厂里的几百个工人也就各奔东西,自谋生路了。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单位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先进单位相比,那就黯然失色了。
C.他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加上急于求成,等到考试成绩出来,果然就出现了阴沟翻船的情况,这让他叫苦不迭。
D.有的同志孤陋寡闻,见微知著,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3、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
《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教学目标:、了解神五上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分析文标题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
3、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奋斗历程教学难点:分析文标题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时:一时思路方法:重点在于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要学以致用,多联系现实教学步骤导入:知识积累、作家作品贾永,曹志,白瑞雪,新闻工作者,发表于XX年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2、基础积累翌年横亘橘红九霄酝酿苛刻:条要求等过高横亘:山脉桥梁等横跨、横卧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凡响,平凡的音乐。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
本文标题就很有特色,读完全文,你能说说标题的含义吗?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3、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方法点拨:本文是一篇典范的新闻报道,具有结构简单,构建清楚的特点,所以学习本文时,可以让学生按照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个部分来整体把握,从中提取主要信息,学习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方法。
主要任务由学生分组合作来完成,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归纳。
能力提升: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明确: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写新闻事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内涵的一把钥匙。
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一篇全在结局”之说。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好的结尾才写它。
”可见人们对结尾的重视。
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锦上添花。
分析鉴赏本文的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文中开始写了神五的发射现场,按照新闻的一般写法,接下来应该报道神五航天的有关情况,但却笔锋一转,写了近半个世纪来中国航天人的奋斗历程,这样写,是否符合新闻的要求?拓展研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如果让我们写一篇新闻稿,应注意哪些问题?明确: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答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编写人:柯有明审核人:编写时间:【学习目标】1.能说出本文的结构特点,知道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能识别主体部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能学会写新闻。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知识链接】1.新闻通讯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2.文体知识新闻、通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常见的结构: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车轴式结构、菱形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3.中国的航天事业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升空开始,17年的中国航天研发历程,是艰苦而卓绝的。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这已经是中国的第十一艘,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已与进行交会对接,中国基本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
卫星、运载火箭、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空间站,中国航天正走向世界走向宇宙。
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一课时【学习过程】1、试一试,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年横亘.橘.红角.落直刺九霄.酝酿..诞.生乾坤..着.陆摘星揽.月借鉴.苛.刻轨.道嫦娥..复辟.2、多音字注音载.歌载舞载.客刊载.一年半载.记载.载.人飞船千载.难逢3、掌握字词书写,并解释其意思。
不同凡响:扭转乾坤:尘封:一鼓作气:横亘:翌年:4、辨析下列近义词,选词填空⑴A、披露B、透露①今天,已经可以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②10月22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任季莫申科保镖的谢尔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了女总理日常生活交往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⑵A、竖立B、树立①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及答案
导学案(个案)主备人:吴裕存审核人:审批人:执教人::班级:《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二、了解本文结构1.第一部分(第1~3段),导语: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场面,具体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地点、事件。
本文的导语用了两种写作方式:描述式和评论式。
2.第二部分(第2~26段),主体:叙述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3.第三部分(第27~30段)结尾:回到导语重点内容。
合作探究1.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的标题很有特色,请你说说它的含义。
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见《教师教学用书》“课文研讨”)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导语: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5日“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3.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6)“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4.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精品】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关键字】精品《飞向太空的航程》新人教版必修1内容及解析:《飞向太空的航程》解析:《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
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半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结束,全文结构严谨,是一篇典范的新闻佳作。
目标及解析:掌握新闻的特点,分清新闻的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去粗取精,抓住主要信息。
解析:了解新闻的结构,学会提取新闻的主要信息,给新闻拟写标题。
【课前作业】1.快速阅读后回答: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回顾了怎样一段历史?2.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
标题:导语:主体: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1)(2)(3)(4)(5)(6)结尾:小结:【课堂探究】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3、研究探讨本文的标题有哪些含义?【课堂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
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
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
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导学案:12 飞向太空的航程
编制人:盖淑梅审核人:王志强使用时间:2016年10月组长签字:领导签字:《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一、明确目标1.学习本文作为一篇规范新闻报道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特征;2.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3.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激发对民族科技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感知整体1.作者及文体知识简介贾永,曹志,白瑞雪,都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工作者,本文最初发表于2003年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
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具体地讲,新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这种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新鲜的;在价值上是大家关心和需要的;并且需要通过新闻工具和其它各种手段进行报道传播。
其最大的特点是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目前,我国有5种基本的新闻报道形式,这就是:消息、通讯、评论、调查报告和新闻照片。
其中,消息是一切新闻报道形式的老祖宗,现代一切新闻报道形式都是由它衍化出来的。
具体讲有以下主要分类法:按照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来分,有国际新闻和国内新闻。
按照新闻的性质来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教新闻、军事新闻、社会新闻、文艺新闻、体育新闻和会议新闻等。
按照新闻的特点来分,有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单一性新闻与复杂性新闻,动态性新闻与静态性新闻,本体新闻与反应新闻。
按照新闻的题材来分,有典型报道、综合报道、述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
按照新闻传播的手段来分,有口头新闻、文字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
2.听课文朗读或教师范读,给生字词注音、释义翌(yì)年横亘(gèn)橘(jú)红九霄(xiāo)酝(yùn)酿(ni àng)苛刻:条件要求等过高横亘:山脉桥梁等横跨、横卧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
凡响,平凡的音乐。
4.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写出对课文初步的整体印象。
高一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苛刻(kè)着陆(zhuó)扭转乾坤(qián)B、翌年(yì)横亘(gèn)耸入云天(sǒng)C、透露(lòu)集成(jí)摘星揽月(lǎn)D、运载(zǎi)舒适(shì)不懈努力(x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嫦娥落伍尝试拨地而起B、致意烈焰保障分歧反映C、辉煌橘红酝酿惊天动地D、期盼尘封矩离举国关注3.下面句子的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2)飞天路上的()艰巨,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3)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4)1960年2月19日,中国本身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A振动重重制定竖立 B震动重重制定竖立C震动重重制订竖立 D震动重重制定树立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B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鼻祖”万户的国度。
C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D分外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符号着中国已具备了把本身的航天员奉上太空的能力。
二、选段在线(课文品读,瞄准重点、难点、常考点)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
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
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感化。
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22633_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教学反思阅读答案
15
03
教学过程实施与反思
2024/1/25
16
课堂教学环节展示
导入环节
知识讲解环节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 对太空探索的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
详细讲解太空探索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 展趋势,包括人类首次进入太空、月球探 测、火星探测等关键事件和技术。
案例分析环节
互动讨论环节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太空探索案例,如阿波 罗计划、国际空间站等,进行深入剖析, 让学生了解太空探索的艰辛和付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太空探索的 意义、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 话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2024/1/25
17
学生表现及反馈汇总
学生表现
大部分学生对太空探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表 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学生反馈
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太空探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 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如希望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和前沿技术介绍等。
30
学生未来学习方向引导
2024/1/25
深入研究专业课程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航天工程、宇宙物理等相关专业课程,为 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注国际前沿动态
建议学生关注国际航天领域的最新动态,了解最新的技术进展和研 究方向。
参与实践项目
鼓励学生参加与航天相关的实践项目,如火箭设计、卫星研制等, 以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教案教学反思阅 读答案
2024/1/25
1
目录
2024/1/25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实施与反思 • 阅读材料选择与解读 • 答案解析与讨论环节 •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中职语文《飞向太空的航程》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七飞向太空的航程练习与思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辉映.耸.人云天开辟.酝酿.苛.刻载.人飞船轨.道横亘.可供.借鉴参考答案:辉映.yìng 耸.人云天sǒng 开辟.pì酝酿.niàng 苛.刻kē载.人飞船zài轨.道guǐ横亘.gèn 可供.借鉴gōng二、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课文的主体部分中,作者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中哪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参考答案: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六是“神舟”一号到神州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三、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课文却用了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这是不是与新闻的基本特性相违背了?参考答案:不相违背。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课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却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怎么样的艰辛历程。
课文提供的翔实资料,甚至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以再现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四、为了感染读者,课文引用了女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的多首科学诗和歌曲。
以《碳是女孩之最爱》为例,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为了突出“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这一论题,作者首先用说明性的语言指出了载人飞船存在的困难,如把航天员送入太空存在的许多困难:“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飞向太空的航程答案
随堂训练一、课内阅读1.解析:关于这段文字的作用,可以从描述的场景和渲染的气氛的角度进行思考。
答案:写辉映的朝阳、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飞船和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的航天员——杨利伟,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渲染了发射前紧张而激动的场面,引人联想。
2.解析:文章前三段是新闻的导语,这是一个过渡性语段。
围绕“过渡”分析作用即可。
答案:过渡(承上启下),说明下文要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探索努力的过程。
3.解析:文章描写火箭发射情景的文字集中在第二段,这些动词非常明显,可以从写景抒情的角度思考这些文字的作用。
答案:这些动词有“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这些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神舟”五号发射时惊心动魄的瞬间,表达了作为中国人看到“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自豪感。
4.解析:新闻的语言相对于散文来说,不易抒情,但是本文的语言却饱含激情,理解时要注意结合“神舟”五号在中国航天史上的意义来体会。
答案:作者的语言饱含激情,在描写景物时有一种必胜的信心。
升空刹那,“惊天动地的巨响”“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是飞船发射的特写镜头,作者怀着崇敬和必胜的信心写出了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语言优美,极有力量。
二、语言运用5.解析:答案需包括新闻对象“神舟”八号;新闻事件“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飞行器分离,返回地面;新闻时间“今晚”。
此外还要注意修辞及字数要求。
答案:神八告别天宫将于今晚回家6.解析:在反复诵读所给句子的基础上,感受飞船飞天的壮观场面,再抓住重点词语“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划破”“托举”“地动山摇”“腾空而起”“直指苍穹”,然后展开想象,从视觉、听觉、感受等多方面去体会壮观的场面,最后给出上面的句式,把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
答案:示例一:一条橘红色的巨龙腾空而起巨龙发出的巨大的轰鸣声无比紧张、无比激动示例二:“神舟”五号飞船腾空而起的身影“神舟”五号起飞时发出的雷鸣般的响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激动与自豪示例三:埋藏在地底下的千年巨龙腾空而起巨龙发出的激动无比的呐喊声无比骄傲与自豪示例四: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把“神舟”五号托举起来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无比示例五:橘红色的巨龙把“神舟”五号高高托起高山和大地为“神舟”五号呐喊和助威无比兴奋与骄傲示例六:理想正在起飞成功对我们的呼唤无限的向往与无比的兴奋1.解析:A项,“横”读hènɡ;B项,“乾”读qián;C项,“着”读zhuó,“载”读zài。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秦凤云语文工作室《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编者张照琛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年横亘.橘.红角.落直刺九霄.酝酿..着.陆摘星揽.月..诞.生乾坤借鉴.苛.刻轨.道嫦娥..复辟.2.多音字注音载.歌载舞载.客刊载.一年半载.记载.载.人飞船千载.难二、初读与感知:1.解题: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它又有什么特点?2.请根据导语、主体、结语的结构将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
三、合作探究1.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2.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
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四、拓展探究1.比较《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表达感情方式的不同。
国际航天大事记1、1957年10月04: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2、1959年09月12: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3、1961年04月12: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4、1969年04月2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 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5、1970年12月15: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6、1971年04月09: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
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7、1971年12月02: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
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8、1986年12月08: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
9、1986年02月20: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
10、1993年11月01: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中国航天大事记:1、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答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编写人:柯有明审核人:编写时间:【学习目标】1.能说出本文的结构特点,知道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能识别主体部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能学会写新闻。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知识链接】1.新闻通讯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2.文体知识新闻、通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常见的结构: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车轴式结构、菱形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3.中国的航天事业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升空开始,17年的中国航天研发历程,是艰苦而卓绝的。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这已经是中国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已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中国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卫星、运载火箭、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空间站,中国航天正走向世界走向宇宙。
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一课时【学习过程】1、试一试,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年横亘.橘.红角.落直刺九霄.酝酿..诞.生乾坤..着.陆摘星揽.月借鉴.苛.刻轨.道嫦娥..复辟.2、多音字注音载.歌载舞载.客刊载.一年半载.记载.载.人飞船千载.难逢3、掌握字词书写,并解释其意思。
不同凡响:扭转乾坤:尘封:一鼓作气:横亘:翌年:4、辨析下列近义词,选词填空⑴A、披露B、透露①今天,已经可以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②10月22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任季莫申科保镖的谢尔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了女总理日常生活交往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⑵A、竖立B、树立①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后习题及答案
《飞向太空的航程》练习题及答案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苛.刻(kè)着.陆(zhuó)扭转乾.坤(qián)B. 翌.年(yì)横亘.(ɡèn)耸.入云天(sǒnɡ)C. 透露.(lòu)集.成(jí)摘星揽.月(lǎn)D. 运载.(zǎi)舒适.(shì)不懈.努力(xiè)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嫦娥落伍尝试拨地而起B. 致意烈焰保障不同反响C. 辉煌橘红酝酿惊天动地D. 期盼尘封矩离举国关注3. 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②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
③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
④在万户的飞天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A. 振动制定强大试验B. 振动制订雄厚试验C. 震动制定雄厚尝试D. 震动制订强大尝试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标新立异....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B. 几年前大家对E-mail一无所知,现在已经非常熟悉,都不以..为然..了。
C. 中国航天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亦步亦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D. 便民箱、井盖板、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翼而飞....,提起这事,让人气愤不已。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 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
C. 这年3月,由四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11
12 飞向太空的航程问题导学1.本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3.本文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性的语言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
请赏析下列句子,体会这一特点。
(1)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2)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3)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
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4)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自主探究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选择“载人航天精神”中所涉及的一点或几点,结合课文中杨利伟的事迹,谈谈你的理解。
思维激活:从对“载人航天精神”的理解入手进行分析。
文法导析1.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章的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清晰明确,让读者一目了然。
导语写中心事件,采用描写式和评论式的写法。
接着是主体,加以阐发历史事实。
这一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来安排结构的,把一个个的事件贯串起来。
主体部分运用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的精心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墨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中,作者加入了一些议论和抒情,使这篇通讯感情充沛,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
比如,“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写出了中华民族对“神舟”五号升空的期待;“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热烈赞扬了中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抒发了成功的骄傲和民族的自豪感。
高中语文部编版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2)
12、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标要求1、了解新闻报道的般特征和结构方式,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
2、新闻强调真实,引导关注当下发生的国家大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学习目标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即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2、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3、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学习难点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本学案的内容共一课时。
课前预习教材助读1、写作背景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
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
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2、文体知识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载人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生产和军事应用的往返飞行活动。
其目的在于突破地球大气的屏障和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的活动范围从陆地、海洋和大气层扩展到太空。
更广泛和更深入地认识整个宇宙。
并充分利用太空和载人航天器的特殊环境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活动。
3、字词知识1、字音字形运载(zài)橘红(jú)角落(jiǎo)翌年(yì)开辟(p ì)乐曲(qǔ)酝酿(niàng)横亘(gèn)着陆(zhuó)2、词语解释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YW-15-02-001《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编写人:柯有明审核人:编写时间:【学习目标】1.能说出本文的结构特点,知道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能识别主体部分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能学会写新闻。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知识链接】1.新闻通讯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新闻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
2.文体知识新闻、通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常见的结构:金字塔式结构、倒金字塔式结构、车轴式结构、菱形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3.中国的航天事业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升空开始,17年的中国航天研发历程,是艰苦而卓绝的。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这已经是中国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也是中国第六艘载人飞船,已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中国基本掌握了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
卫星、运载火箭、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空间站,中国航天正走向世界走向宇宙。
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一课时【学习过程】1、试一试,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翌.年横亘.橘.红角.落直刺九霄.酝酿..诞.生乾坤..着.陆摘星揽.月借鉴.苛.刻轨.道嫦娥..复辟.2、多音字注音载.歌载舞载.客刊载.一年半载.记载.载.人飞船千载.难逢3、掌握字词书写,并解释其意思。
不同凡响:扭转乾坤:尘封:一鼓作气:横亘:翌年:4、辨析下列近义词,选词填空⑴A、披露B、透露①今天,已经可以的一个秘密是,这枚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8公里!②10月22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任季莫申科保镖的谢尔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了女总理日常生活交往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⑵A、竖立B、树立①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
②近日,县地税局召开“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形象”专项教育培训动员大会,正式拉开了地税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专项教育培训活动的序幕。
⑶A、震动B、振动①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
②铁甲突击是一种国产游戏,支持physx物理加速技术,通过GPU的计算,我们可以感受到真实的爆炸、破坏和等物理效果。
【归纳小结】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把中国航天辉煌事业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文章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转折起伏,引人入胜。
语言生动准确,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当堂训练】一、作者贾永、曹智、白瑞雪是。
新闻稿一般由五部分组成。
二、课本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假ji ǎ暑假假嗓子假以辞色假模假式B.供gòng 口供供销社供认不讳供不应求C.角jiǎo 角膜唱主角钩心斗角凤毛麟角D.冠guān 皇冠冠心病衣冠楚楚冠盖相望2.选出错别字最少的一项()A.趁心如意行踪鬼秘鬼鬼崇崇弱不禁风B.奋发图强言简意该英雄气慨羽扇纶巾C.动辄得究莫不关心毛骨悚然刚愎自用D.事过景迁前倨后恭书写潦草浏览一遍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他平时省吃俭用,把全部都捐给了灾区和希望工程。
(2)你这番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得好好一下。
(3)前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可灾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了重重难关,恢复了家园。
A.结余捉摸度过 B.节余捉摸渡过C.节余琢磨渡过 D.结余琢磨度过4.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
B.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C.美国一家报纸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
”D.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
【课后练习】第二课时一、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标题:电头:导语:(第到段)概括: 主体:(第到段)概括: 结语:(第到段)概括:二、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的标题很有特色,请你说说它的含义。
【归纳小结】主体部分没有继续叙述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发展史的回顾中,这样就使得本文与一般的新闻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我们在前面的两篇新闻里接触到了。
这样既展示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实现的艰辛过程,也使得事件的意义和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
【当堂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苛.刻(kè)着.陆(zhuó)扭转乾.坤(qián)B、翌.年(yì)横亘.(gèn)耸.入云天(sǒng)C、透露.(lòu)集.成(jí)摘星揽.月(lǎn)D、运载.(zǎi)舒适.(shì)不懈.努力(x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嫦娥落伍尝试拨地而起B、致意烈焰保障不同反响C、辉煌橘红酝酿惊天动地D、期盼尘封矩离举国关注3、下列句中的虚词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个人的抱负不可能孤立地实现,只要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人民服务,就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B、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的著名活动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和一批著名的进步学者,都曾在这里工作和学习过。
C、北京大学和一些高等学府地相继创建,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开端。
D、实践证明,传统教育是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必须进行改革。
4、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是()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5、下列错用“或”字的一句是()A、凡来本馆参观者,须持单位介绍信或本人身份证。
B、你上这家铺子去,总能买到牛肉或羊肉。
C、大水把铁路冲坏了,你只能坐飞机去或坐船去。
D、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很精通。
6、依次填入横在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能发问,勤发问的人,,。
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
①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②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③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④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②③①④D、③②①④【学后反思】【课后练习】完成本课的同步练习。
高二语文YW-15-02-001《飞向太空的航程》答案第一课时一、1、翌年( yì) 横亘(gèn) 橘红( jú) 角落(jiǎo)直刺九霄( xiāo)酝酿( niàng)喷射( pēn) 乾坤(qián ) 着陆( zhuó) 摘星揽月( lǎn)借鉴(jiàn) 苛刻( kē) 轨道(guǐ) 嫦娥(cháng ) 载人飞船( zài )透露(lù) 舒适(shì) 摘(zhāi)星复辟(bì) 千载难逢( zǎi )2、多音字载歌载舞载客刊载一年半载记载载.人飞船千载.难逢3、掌握字词书写,加点词需解释其意思。
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扭转乾坤:纠正或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或目前的状况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横亘:(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翌年:次年,第二年4、(1) BA透露: 泄露或显露消息、意思等披露:发表、公布;表露⑵AB竖立:在地上使物体直立起来,对象常是具体的树立: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事情⑶AB震动:颤动;使颤动。
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情不平静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地做往复运动【当堂训练】一、新华社记者二、1.D2.D3.C节余:因节省而余下因节约而剩下。
亦指节余的钱或东西。
结余:结算后的剩余。
4.D“神舟”三号、四号第二课时一、导语:(第1~3段),点明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主体:(第2~26段),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结尾:(第27~30段),回到导语重点内容。
二、1.富有动感。
巧用动词“飞”,唤起人们对“飞”的动作的联想;2、内涵丰富。
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实指“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同时“航程”比喻中国航天的探索过程。
【当堂训练】1、B(A苛kē 刻;C透露lù;D运载zài。
)2、C(A拔地而起;B不同凡响;D距离。
)3、D(A“只要…就…”改为“只有…才…”;B最后一个“和”改为“或”;C“地”改为“的”。
4、A(巧夺天工,是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
)5、D(将“或”改为“和”。
)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