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与世界工厂

合集下载

中国是不是世界工厂

中国是不是世界工厂

中国究竟是不是世界工厂?所谓世界工厂,简而言之,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

在世界经济史上,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先后是英国、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显然与世界工厂有很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弱。

(2)技术水平低。

(3)技术创新能力弱。

而且在19世纪60年代前后,英国是“世界工厂”时,其制造业产值在全世界的比重曾经达到20%,而中国现在则不过5%;那时英国生产了全世界53%的铁、50%的煤,而2000年,我国出口40亿美元的普通钢铁,却要进口97亿美元优质和特殊钢铁,贸易逆差达到57亿美元;2001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国企业有11家,没有一家制造业企业。

更令人寝食难安的是,我们不仅量少且质差。

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我国的企业只摇荡在中低端。

中国企业大都采取OEM的制造方式,中国外贸200强中企业出口值有74%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实现的。

所以说中国还不能成为世界工厂!那么,中国会不会成为“世界工厂”?目前,中国已具备打造“世界工厂”的有利条件。

集中精力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就有可能在未来10-20年成为“世界工厂”。

最具比较优势的是庞大的劳动力队伍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

据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预测,未来20年,中国能维持一个强大的劳动力队伍,大量新增的劳动力足以使劳动力成本控制在低水平。

尽管中国大学生比例较低,但中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在2000年占人口的48.7%,随着文化教育支出的不断增长,年轻一代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另外,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创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

近一个时期,外商纷纷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的实验室”,同时,外企也加大了在华采购的力度,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

据了解,通用电气、惠普、戴尔、柯达等跨国公司近期纷纷宣布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专家判断“世界工厂”的概念与以往已大不相同,不再是一个国家孤军奋战,而是许多国家一起共同打造“世界工厂”。

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

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

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遍及全球,中国拥有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但是,世界对“中国制造”毁誉参半,中国对自己的“世界工厂”地位褒贬不一。

据称,在国际上将中国称为“世界工厂”的说法最早源自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

再往前追溯,英国、美国和日本以其强大的创新和制造能力,也曾先后扮演过“世界工厂”的角色,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各种产品、机器和设备。

英国于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它创立了以蒸汽机为动力、分工合作与规模生产的近代工厂,掌握了国际分工的主动权,是全球制造中心和财富集散中心。

类似英国,美国也是通过执新一轮工业革命之牛耳而成为“世界工厂”的。

美国用一系列知名品牌来标识自己“世界工厂”的地位,创立了“泰勒制”与“福特流水生产线”,奠定了现代工厂的基础。

战后的日本则是通过“重化学工业化”、“加工贸易立国”和“技术立国”,成为新兴的“世界工厂”。

它不仅实现了企业生产方式的革命,如“丰田模式”,还实现了资本主义组织方式的革命,即所谓“日本式经营”,如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和企业内工会等。

就英、美、日的历史经验来看,“世界工厂”一般应具备这样一些条件:该国的工业生产能力、研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已位于世界同类企业和行业的前列;工业品出口额必须占到世界总额的较大比例,能影响甚至决定世界市场的供求关系、价格走向及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该国的工业生产不仅为世界大规模地提供各类物品,而且为世界贡献了批量科学技术及全新的管理经验,使世界工业文明跃上新的台阶。

可以说,与昔日“世界工厂”相比,当今中国的“世界工厂”无论从质还是量的方面衡量都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Made in China”长期以来似乎是廉价产品的代名词。

中国目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比例很低,诸多行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50%,而作为前“世界工厂”的美国和日本,这一比例却仅占5%左右。

很多无自主品牌、无自主设计、无核心技术的“三无”中资企业,仅靠代工生产来赚取微薄的利润。

“世界工厂”的反思与我国的自主创新之路

“世界工厂”的反思与我国的自主创新之路
我国每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2 0 万吨 ,是全球第一大排放国 ,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8亿多吨 ,是世界第二大排 0 0
放 国,烟尘每年排放1 0 多万 吨。我 国有 3 % 的地下 水体遭 到 污染 ,一半 以上 的城 市市 区地下 水严 重 污染 。 0 0 5
我国超过 1 3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 ,世界银行 20 年发展报告 中列举 的世 界 2 / 01 0个污染 最严重 的城市 ,中国就 占 1 个 。据水 利部 的数字 ,由于过度开采利用 ,目前我国水 土流 失面积 超过 国土面 积 的一 半 ,因水土流 失造 6 成退化 、沙化 、碱化 的草地 占我国草原 总面积的 5 %。生态环境破 坏严 重导致 自然灾 害频繁 , 自上 世纪 9 0 0年
正 实现 可 持 续 性 发 展 ,应 该 摒 弃 狭 隘 的概 念 之 争 ,把 重 心放 在提 高我 国 自主 创 新 能 力上 。
[ 键 词 ] 世界 工厂 关
中 图 分 类 号 :F 7 6 4
制 造业 自主创新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0 6 7— 0 9— 4 00 20 )0 0 8 0
我 国制造业 的现状 和弊端
改革开放 以来 ,我 国的制造业取得 了长足的发展 ,生产 能力快速扩张 。在此期 间 ,中国 的制造业 增长是全 球最快 的。中国制造业 生产 增长高 于世 界平均水 平 ,导致中国制造业 的全 球份额呈不 断增加 的趋势。从18 9 0~ 20 年 的 2 年间 ,中国制造业从 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 的 14 01 1 . %上升到 7 ,平均每年上升 0 2 %左右 。近几 年 % ,8 我国制 造业总量 已升至世界第 四位 ,一些重要工业 品产量和 出口量也名列世 界前 列。所有这些 数据都反 映了我 国制造业发展积极 的一面 ,很容易让人觉得我 国制造业 的生产能力 已经很强 大 ,中国已成 为世界工厂 ,或 者成 为世界工厂指 日可待 。

失乐园,得乐园?——中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的利弊

失乐园,得乐园?——中国失去“世界工厂”地位的利弊

e 文l 李戴克
优 良耕地被 占用等新闻也一再出现 。
成为 “ 世 早 工厂”的代价
从 2 0 0 1 年 日本通产省发表 的白皮书第一次提 出中国已成为 “ 世界工厂”的概 念的十一年后,亚
不过眼下, “ 世界工厂”在中国日 渐式微的呼声
渐起 : 一方面,最低端的消费品的生产不断从中国 转向生产要素成本更低的地区 东南亚、 南美洲、
端制造业 ‘ 世界工厂 ’ 。 ”
家 发改委 的行业预 测报告,到 2 0 1 5 年 中国汽 做 好准备从中国手 中接过接 力棒 ,成为新 的低 即使 未来 5年 国内市场需 求按 1 0 % 的增速计 算, 到2 0 1 5 年也才仅有 2 9 0 8 万辆的需求规模 。 由此, 有人认为, 回顾以往前几任‘ 世界工厂” 的发展历 程,不管是英 国、美 国、 日本 ,或是 制造业 曾经同样 高度 发达的中国香港、台湾地 区,历史总是一次次重演 : 都 经历 了从 强大 的
产能优势到结构调整 过程 。每 一个兴起的 “ 世
对此 ,银河证 券的首席 经济学 家左小蕾在 接受 《 小康 ・ 财智 记者采访 时表示 ,失去 “ 世 界工 厂”地位 对于 中国而言其 实是件好 事情 , 而中国也应该顺应这一历史规律 。如今低成本 要素优 势已失去,中国必须 正视这 些问题 ,进 行结 构调整 ,产生 新 的结 构、新的 比较优 势。
超过美 国, 占世界总产量 的 2 5 %; 船舶 产量 占世
界4 1 . 9 %; 工程机 械 占世界 4 3 %。中国还为 世界
年5 %的水平上升, 劳工工资一年上涨 3 0 %。那 么,
到2 0 1 5年,在中国制造产品并运回美国与在 美国

如何看待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的观点

如何看待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的观点
源自蕊 ’低 上游
一 业 务 :
T游
轻制 造业占工业的比重 3 .9 3 .5 29 9 28 1 2 . 4 2 . 9 2 . 4 37 8 2 .0 .9 82 8 0 71 重制造 业占工业的比重 4. 9¨ 蛎.2 49 6 8 1 4 . 5 5 . 8 5 . 4 3 .5 .9 93 0 t 40 《 对经济增长的责献率 2.8 l .7 2 2 3e 55 3 .2 47 0 6 . 5 造业 90 14 . . 7 3 .4 33 1 .7 L. 5 l.2 1.2 1 .2 4 1 4 21 51 6 5 L 轻制 造业的贡 献率 1.5 1. 39 4 .0 51 .2 8 重制 造业贡 献率 L.3 —.4 9 2 23 1 2 . 1 31 9 蛆 . 51 32 .7
科 学 论 坛
如何看待中国成为“ 世界加工厂" 的观点
韩 毓 展
( 旦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复 随 着 中 国制 造 业 快 速 发 展 以及 其 国 际 竞 争 力 的提 升 , 年 来 , 国 成 近 中 为“ 界 加 工厂 ” 调 引起 了各 国 政 府 、 业 界 和 学 者 们 的广 泛关 注 和 热 烈 世 论 实 业 。 中 国跟 美 国和 日本 等 制 造 业 的规 模 还 有 很 大 的 差 距 。
讨论 。通过分 析我 国制造业 的水平和规模 , 比较中 国与英 国、 国、 美 日本等 制 造 业 强 国 的制 造 业 发 展 水平 , 中讨 论 中 国 成 为“ 界 加 工 厂 ” 集 世 的优 势 、 条件、 问题 以及 今 后 的发 展 方 向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的经 济 环 境 中 以 及 国 际 经 济秩序中, 客观地 看待和对待我 国成为“ 世界加工厂 ” 的观 点。随着中国制 造 业 在 国 际 分 工 地 位 的提 高 , 将 对 全 球 资 源 的 流 向及 其 配 置 方 式 、 界 必 世 范 围 内产 业 结 构 调 整 、 际 分 工 方 式 与 国 际 竞 争 格 局 的 变 动 , 际和 地 区 国 国 经济关系, 以及 我 国 自身 利 益 产 生 深 远 的 影 响 。

有人认为中国世界工厂是中国迅速成为跨国公司世界性生产基地的同义语,你认为应如何界定世界工厂?

有人认为中国世界工厂是中国迅速成为跨国公司世界性生产基地的同义语,你认为应如何界定世界工厂?

8
农业原材料,食品,燃 料,矿物和金属均不具 有比较优势,且比较劣 势有加强的趋势,其中 农业原材料和燃料的比 较劣势最明显。
传统的分类分析高估了中国在 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比 较优势,而通过产品的技术分 类分析发现,在真正的中,高 端技术产品上,中国一直处于 比较劣势并且比较劣势不断恶 化பைடு நூலகம்局面。
5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投资纷纷涌 向中国。从纺织业、汽车制造,到高科技的 电子产品,跨国公司纷纷把自己的生产基地 从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地区、乃至印尼、 泰国、马来西亚移往中国大陆,“中国成为 世界工厂”这一话题则成为国内外媒体、学 术界、政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和争论的焦 点。
6
中 国 还 不 是 世 界 工 厂
10
11
7
中 国 出 口 产 品 的 优 势
在中国的农业原材料,食品、 燃料、矿物和金属、制成品 这五类出口产品中,自1995 年开始只有制成品具有比较 优势,且比较优势逐渐增加。 随着专业化程度加深,中 国比较优势长期维持在劳 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含量制 成品上,并且优势也不断 增强。 劳动力资源密集,以初级产 品为主,成本低廉,便于拓 宽国际市场,薄利多销。出 口产品层次丰富,符合各国 人的口味。
中国 出口 产品 的不 足
9
启示:
◆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研究与开发的全球 化合作,发现“盲点”,避免在国内开 发一些国外已经相当成熟的产品,推动 企业对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 等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使企业站在 全球的高度,按照自己的思路对世界技 术发展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使技术 开发和引进的层次更高。
有人认为,“中国世界工厂”是中 国迅速成为跨国公司“世界性生产 基地”的同义语,你认为应如何界 定“世界工厂”?中国出口产品的优 势和不足是什么?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利大于弊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利大于弊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利大于弊本资料由辩论中国网收集制作———————————————————————1、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集中的国家,而且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2、成为世界工厂,从时间上来看指的是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成为,而不是永久的成为,从辩题的现实意义来看,这个特定历史阶段应该是指中国在本世纪中叶以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以前)从空间和经济结构来看,并不是全中国都搞制造业,是是要在中国广大地区发展制造业,从而让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种制造业的发展,并不表示中国要放弃发展高技术产业。

这个就好象工业国家并不表示就完全放弃农业和信息产业一样。

3、中国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成为世界工厂,是利大于弊的。

理由:A、从哲学上来看,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当今国际社会是全球化的,任何一个国家是否能在国际竞争中是否获得优势,关键在于这个国家在国际化的经济分工中是否具有自主的、不可替代的、不可缺少的地位。

因此,中国在国际经济的分工中扮演的角色是否有利,就要看这个角色是否是自主的、不可替代的、不可缺少的,而不是以某种特定的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为目标来模仿。

B、从中国自身的情况来看,中国具有成为世界市场的前提。

中国的特点是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土地广阔、大量地区人口生活水平较低、大量劳动者素质尚待提高。

在这个前提下,技术要求不高、劳动力需求大的制造业无疑可以在中国大量发展,而中国无论从什么条件来看,都有大量发展制造业的条件。

这个选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此为利一C、从过程中来看,中国如果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自然就成为了全球化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国家,因此可以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有利的地位。

生产汽车的国家并不见得比生产电脑的国家低贱,正如福特公司不比微软低贱一样D、从发展的结果来看,在特定历史阶段,依靠对知识、技术要求不高的制造业,可以为中国广大不发达地区打下经济积累的基础,让那里有更多的资金来发展教育、提高生活水平,从而为经济的下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略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与战略应对

略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利弊与战略应对
维普资讯
第 1 9卷 第 3期
20 0 7年 7月
黄 河 水 利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o l w Rie o s r a c e h ia I si t f Ye l v rC n e v n y T c nc l n t u e o t
驶 向或驶 离 中国, 中国海港吞 吐 4 0 8 0万 集装箱 ”1 [- , 1 t 1 1 8 占世界 总运 量 9 0 4 0万 箱 的 5 .6 “ 托罗 拉公 司 1 %。 摩 O
因 。 企业 层 面而言 , 反映 了发 达 国家 先进 企业 市 就 它
场 竞 争 的需 要 , 降低 成 本 、 大 利 润 空 间 的需要 , 增 争
夺 市场 的需 要 , 自然 资 源 占用 的需 要 和减少 环境 约 束 的需 要 ; 国家层 面而 言 , 反 映 了发 达 国家扩 大 就 它 影 响 的需要 ,节约本 土资 源 的需要 和保 护本 土环境 的需要 。 为这 一现 象 的主要 当事 方 , 国必 须认 真 作 我 分 析其 利弊 , 积极 进 行战 略应 对 。
O 引言
中 国融 入经 济全 球化 的进 程 日益加 快 , 中国一 “
信 息化 、世 界经 济重 组 时期 到来 的时代 背景 下逐 渐
形 成 的 ,有 着企 业层 面 、国家 层 面等深 刻 复杂 的原
世界工厂” 的趋 势 正在 形 成 , 流 、 息 流 和资 金 流 物 信 正 汇 向 中国 。 推动 着 中国经 济 的快 速 发展 。“ 目前 穿 越 世界 最繁 忙 的马六 甲海 峡航 线 的船舶 中的大半 是
未来 不在 于 大规模 制造 , 而在 于 知识经 济 。 未来 繁 荣

中国成为世界代工厂的利弊

中国成为世界代工厂的利弊

中国成为世界代工厂的利弊08高教班蒋大圆发达国家利用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我国制造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加快在中国的投资与发展,抢占市场先机。

特别在中国加入WTO后,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趋势不断增强。

这有利也有弊,利弊相依。

有利方面:1.进一步吸引外商的直接投资,快速提升制造能力与手段。

2. 世界品牌产品放量入市,加速产品技术水平提高。

3.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解决富裕劳力就业问题。

不利方面:加工型“世界工厂”的建设不利于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

1.市场开拓与营销能力缺失。

对于一些以出口业务为主的加工企业,其订单往往由合资外方提供,企业作为“世界工厂”只关注组织生产,提供“廉价”劳力,自身失去了市场开拓、营销网络建设的能力,一旦订单落空或合作外方出于其他策略考虑,企业将无法生存。

2.开发能力软肋。

订单式生产不需要企业建立独立的产品研发机构,企业不具备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市场变化时,企业很难做出快速反应,削弱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根据上述“世界工厂”的利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若一味强调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不顾忌市场的反响,对市场发展方向把握不准,不具备产品开发能力,依赖资源投入来发展企业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是不能持久的,这类“世界工厂”式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难免不出现失败的结局。

因此,在今后的发展模式中,我们强调既要建立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为国内外两大市场提供产品的同时,更要培养世界工厂必须具有的市场经营与产品研发能力,使该“世界工厂”能真正地成为面向市场变化、面向顾客需求的开发与生产高质量产品基地。

进而从根本上保证这类“世界工厂”的发展能促进产业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化转变。

对中国不当“世界工厂”的质疑

对中国不当“世界工厂”的质疑
品牌 提升 为 国际品 牌 。
担 当“ 界工 厂” 世
利 国利 民 ,有 利 于 为 中 国走 向世 界 积 累 经
验 。增 强 经 济 发 展 的
推 动 力 。创 造 更 多 就 业 机 会 .创 造 社 会 财
富 。提 高 城 乡 居 民 的
收入和生活水平 . 加
快建设 高水平 的小康
我 国应 珍 惜 承担 “ 界 工厂 ” 任 的历 史机 遇 世 重
中 国担 当 “ 界 工 厂 ” 世 界 给我 们 提 供 的一 个 历 史 机 遇 , 世 是 是 我 国改 革 开放 3 0年 的成果 。 这与 我 国经 济 处于 工业 发 展 的 中期 或
中后期 的 阶段 承 担 的 国际分 工 相 一致 。一 些发 达 国家在 他 们 经济
分之一百一十二 ;三是 中国每年为世界提供的高新技术信息和创
新 的知 识 产 权不 足世 界 总 量 的 l 。 美 国 已达 6 %左 右 ; % 而 o 四是 中
国获 得 科技 诺 贝尔 奖 的人 才 尚无 1 ,几 乎 所 有诺 贝尔科 技奖 的 人 获得 者 全在 发 达 国家 ;五 是 能 培养 高 精 尖科 技 人 才 的高 等 院校 和 科研 机 构 , 国很少 , 中 大多 集 中在 欧美 发 达 国家 。
对中国不 当“ 界工厂” 世 的质疑
口陆 涌华
自去 年 以来 , 理论 界 、 术 界 出现 了一个 新 的 流行 语 : 国 在 学 中
不能 当 “ 界工 厂 ” 中 国不 当 “ 界 工 厂 ”想 当什 么 ? 一 步跨 进 世 。 世 , 想 “ 科技 大 国”经 营 “ , 知识 产 权 ”但 我们 准 备好 了吗? ,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弊端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弊端

中国成为世界的工厂的弊端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同。

时至今日,印有made in China的产品大面积的占领国外市场,这是值得国人自豪的,这说明中国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目前这个简单的世界工厂是有欠缺的,它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是短期或者说是局部的。

首先,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过多的依靠外来投资,外商看中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国家也给外商提供了相当多的优惠政策(比如说给予外商国民待遇),这在前期对带动GDP增长是有积极作用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尽管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还是很低的,但已经高于其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比如印度)。

另外,给予优惠政策问题已经被国人质疑,这对民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说是不公平的,给予外商多年免税减税的优惠使那些竞争力本来就高于国内企业的外企来说更是如虎添翼,在这样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和外企争夺国内外市场,难度之高,显而易见,也是不利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的。

国家似乎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局部地区已经决定取消对外商的一些优惠政策,这使得外商的投资成本日益增加,加上先前谈到的与日俱增的国内人力成本,使外商投资的成本和风险陡然增加,遏制了外来投资的积极性,试图依靠外商投资来长期拉动GDP 增长,这本身是行不通的!其次,长期依靠境外市场的国内企业,势必会对境外市场存在依赖性,一旦国际时局变幻发生战争,内战或者其他对中国不利的情况,国内企业小则利润缩水,企业亏损,对那些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企业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我这里有个例子,前几年中国和日本韩国之间的大蒜,木耳等农产品的倾销之争使相当多的国内企业和无数农民遭受损失,由于完全依赖上述两国市场,使这些企业在出现问题时完全没有回转的余地。

当然,弊端不仅仅这两点,还有在高端产品上,中国的差距太大了。

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大公司,竞争力和世界一流水平都相差甚远。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动摇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分析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动摇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分析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动摇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分析8年以来,产业链向外转移成为讨论热点。

受越南、马来西亚等新兴制造业国家的竞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近5年来,中国服装、家居用品外贸出口份额持续下滑。

那么,东南亚国家是否会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一、概述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稳固。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在服装和家居用品等领域的全球出口份额显著下降。

然而,尽管如此,中国仍然主导着全球家居用品、鞋子、旅行用品和手袋的出口市场,市场份额超过50%。

我们失去的市场正被越南等新兴制造业国家占领。

越南依靠其邻近中国和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在家具、鞋类和旅行用品方面的国际销售额增长了4%—9%,总计达到全球销售额的10%—17%。

马来西亚和孟加拉国也抢到了更大的市场,两国在2022年全球服装出口领域的份额分别为14%和12%。

二、世界经济史的成因(一)经济全球化公元15世纪和16世纪的探索时代,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初始阶段,使各大洲从孤立走向协调,并导致全球贸易和欧洲殖民帝国的兴起。

殖民时代的世界贸易大约跨越1600年至1800年的早期现代全球化。

工业化将一个人类群体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包括为制造目的对经济进行大规模重组。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初期,工厂制度首先在英国采用,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

19世纪末,英国制造业向美国转移和聚集,很快取代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领先地位。

工业革命后,西方资产阶级建立了日益庞大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完成了早期的生产全球化。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加速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主要方式从民族国家生产转向跨国生产,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最终导致国际垄断资本的形成。

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垄断资本对全球市场的控制,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国际金融和投资两个方面,控制国际金融、投资市场以及汇率。

在全球化形势下,如何保护自身利益,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成为全球资本关注的重点。

中国制造业在经济全球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制造业在经济全球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制造业在经济全球中的地位和作用宋养琰2003一、世人惊呼: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随着我国经济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逐步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由此而引发的“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的说法不绝于耳。

日本政府于2002年5月8日在公布的2001年《贸易白皮书》中首次承认,日本充当亚洲经济发展领头羊的“雁型结构”已经崩溃,取而代之的是急速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

文中还说:如今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中,“中国制造”的电器产品已占第一位。

日本的生产大国地位已开始动摇,亚洲已进入大竞争年代。

近期,日本《产经新闻》曾连续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已经加盟世贸组织,巨大的中国市场将进一步开放。

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在信息技术等最尖端的领域,中国也在摸索…世界标准‟,将在国内外与日美欧展开争夺战,其前哨战业已开始。

”2001年8月2日,新加坡出版的《海峡时报》发表了日本麦金西公司董事长大前研一题为《亚洲的下一个危机:中国制造》文章,。

文章指出,中国制造业将以越来越充沛的活力迅猛发展,而世界其他国家对此还没有做好准备。

文章还认为,除了中国大量闲置的低工资和极具可塑性的工人是这个国家一个非常大的竞争优势外,还有另外三个因素促使中国经济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

首先是政治体制,由于通过解除对经济的控制,中国已形成了多个具有较大经济管理自主权的地区,如深圳、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大连、天津、苏州等,这些地区的发展速度已经大大超过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的企业所受的制约更远远小于日本、法国和瑞典等国家的国有企业所受的制约;第二是中国的企业家渴望学习,没有沾染自满情绪。

中国正在迅速取代其他亚洲国家花费15年甚至更长时间建立的企业;第三是中国的货币稳定,不存在像困扰墨西哥、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巴西和阿根廷等国那样的币值贬值、经济波动等问题。

世界各国将更加信赖中国和中国产品。

《华盛顿邮报》报道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2024年浅论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的发展策略

2024年浅论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的发展策略

2024年浅论中国制造业“世界工厂”的发展策略引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全球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此背景下,探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策略,不仅对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对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制造业要实现从“大”到“强”的转变,必须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

这包括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质量品牌提升战略质量是制造业的生命线,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中国制造业要提升全球竞争力,必须注重质量和品牌的双重提升。

一方面,要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品质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绿色制造战略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绿色制造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

中国制造业要顺应这一趋势,坚持绿色制造,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管,确保企业生产符合环保标准。

智能制造战略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中国制造业要把握这一机遇,加大智能制造的投入,推广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要加强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智能制造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产业链协同发展战略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单个企业的竞争力,更取决于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中国制造业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这包括加强原材料供应保障,提高原材料质量和稳定性;推动关键零部件和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实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转。

“世界工厂”与中国经济展望

“世界工厂”与中国经济展望
维普资讯
世 界 工 厂
_ 与 国 济 望 中 经 展
‘ 界 工 厂 ‘ 世 9 9
与 中国经济展 望
口 国家经贸委 经济研究 中心

_ 报告运用国际分'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一 I I - 工业化以及产业
结 构 的 演进 理论 等 对 “ 界 工 厂 , 了较 为全 面 的分 析 , 世 , 作 并
“ 界工厂” 世 。成 为 “ 界 工 厂 ”的 国家先 于 其 他 国 家 开始 工 业化 世 的进 程 , 种 时 间上 的优 先使 其 在 世 界 工业 革 命 初 期扮 演 了早期 这 “ 界 工 厂 ”的 角色 。 着 其他 国家 工 业化 的进 展 和 完成 ,其 “ 世 随 世
着 另 外 的角 色 。
工业化阶 段 发 达经
济阶 段
2o一3o 1o3o
30 54 30 00 - -
4O-2o 5o o 7
7(一 00 2 1 0 睁 8


初级阶 段
高级阶 段
2 “ . 世界 工 厂 ”是 特 殊 国家 的特 殊 现 象 ,它与 工 业化 不 同。 大 多 数 的 国家 都经 历 有 工 业化 的过 程 , 不是 每 个 国 家都 能 成 为 但
我 们 认 为 , “ 界 工 厂” 的含 意可 以从 两 个 方 面来 理 解 : 首 世 先 ,它 的前 提 是 一 国经 济融 于世 界 经 济, 并参 与 了 国 际分 工 ;其 次 , “ 界 工 厂 ” 意味 着 该 国 在 国际 分 工 中 扮 演 了 “ 世 工厂 ” 的 角
色 。 具体 来 说 :
苏人 民 出版 社 2 0 0 1年版 。
资料 整 理 : 张帆 、 廖 明 中] 主 要参 考 文 献 : 1 [ ¨ 、 尔弗 雷德 ・ .美 艾 钱德 勒 ,19 ,企 业规 模 经 济 与 范 围 90

有哪些国家被称作是“世界工厂”,为什么?

有哪些国家被称作是“世界工厂”,为什么?

有哪些国家被称作是“世界工厂”,为什么?一、中国:世界制造业大国近年来,中国被称作是“世界工厂”的代表。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占据了全球制造业的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8.6万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05.6万亿元,相应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从2000年的16.3%增加到2019年的27.2%。

这些数据足以证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1. 人口优势首先,中国的人口众多,这是其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基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随着亚洲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决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以利用当地大量廉价劳动力。

2. 完善的产业链其次,中国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从原材料、代工生产到终端组装,各个环节都相对完善。

这为各类电子、机械、食品等制造企业提供了极高的生产效率和制造质量。

3. 政府支持另外,中国政府也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对于制造业企业的减税降费、投资补贴等政策的实施,鼓励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智能化水平。

二、印度:劳动力数量多,薪资低除了中国,印度也被视为“世界工厂”之一。

虽然印度在制造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方面依旧落后于中国,但是其大量的劳动力储备、成本优势和政府扶持等因素让印度在全球制造业市场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

1. 劳动力优势印度劳动力稳定增长,人口基数大,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所需的廉价劳动力。

而且,由于印度的工厂设施集中在城市外围地区,廉价的劳动力在产业升级和城市化方面也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2. 政府支持印度政府在制造业方面也推出了一些政策以支持国内企业的发展,构建完善的制造业发展生态系统,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三、越南:成为“新工厂”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制造业的升级换代,越南成为了“新工厂”的代表。

1. 地理位置优势越南邻近中国,拥有12个港口,海路和陆路交通发达。

小企业和跨国公司都可以通过越南的水路和陆路进出口商品。

2. 劳动力成本低越南的人力成本比中国低。

中国应该如何走出“世界工厂”误区

中国应该如何走出“世界工厂”误区
滩上的工业经济。
过旱成 为世界 工厂存在 “ 软肋"
在 改革 开放中 ,我国企业 获得外
部强大 的技术支援 。但是 ,中国工业
中国众多 企业的弓势不 仅在资本
实力和产业规 模 ,更重 要的是缺乏核 心技术竞争 力 。英 国 “ 金融时报 ”首 席经济评 论家马丁 ・ 沃尔夫说 : “ 中 国对外 国专业技术 的依 赖程度很高 , 与 日本 、韩国不 同 ,在经济快速发展 时期技术 创新没有多 大进展 ,在创 立
维普资讯
团 囡 囫 囫
中国应该如 何 走 出
陈“ 清 世界工厂 泰
要走 出 “ 界工厂”误 区,须 以坚强的毅力和 自信 ,耐得住 寂寞 ,以创 新为 国家意 世 志和 民族使命。 面对 中国成 为 “ 世界 工厂” 的竞 争,不久前韩 国一位驻 京记者写 书称 , “ 如果说 中 国是世界工厂 ,就应该把 我们的 国家培 育成庞大 的研 究开发 中心” , “ 只要我们保持 高
资本 、技 术 、品牌 、市场 以及 关键 零
部件 等实力 ,整合 中国的产业 、企业
化最终 必须有 内生的技术 来源 ,否则
不仅不 能更多分 享高附加 值的利益 ,
和资源 。
在这种 “ 两头 在外 ”、 “ 三来一
甚至国家经济 安全都难 以保 障。 到 目前为止 ,我们引进 外商 投资 累计达 60 多亿 美元 ,中 国企业 累计 00 对 外投资约 70 , 元 。这表 明 , 0t 美 Z “ 引进 来 ”还是 中国参与 全球化 的主 要形式 。这种形 式从微观 层面看 ,是
10 ・ 0 8 V L 3 2 0 / O .
维普资讯
圈 囡 四 囫
有产 生这 样企业的后来居上者 。” 群 ,处 于价 值链 的最 低端 ,只是经济 全球 化历史 机遇下 中国实现 工业化迈 出 的 、日 曾创造 的工业辉 煌相提并论。 过 去两 个多世 纪 ,前后 几届世界 出了鲜明的财富积累效应 。

对中国制造的看法

对中国制造的看法

对中国制造的看法
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地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其制造业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和变革。

以下是我对对中国制造的看法:
优点:
1.成本效益:中国制造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其在全球市场上具
有很大的竞争力。

2.规模经济: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和资源,这使得其在规模经济
方面具有优势。

3.技术进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其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尤其
是在高科技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4.品质提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制造的产品品质也在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的产品得到了全球市场的认可。

缺点:
1.知识产权问题:中国制造业中存在一些知识产权问题,这使得一些国
际品牌对其产品在中国制造持谨慎态度。

2.环保问题:一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这
需要中国在环保方面加强监管和管理。

3.劳动力问题:虽然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也存在一些劳动力问
题,如劳动力不稳定、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4.创新不足:虽然中国在制造业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一
些发达国家相比,其在创新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总体来说,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但是也需要不断加强监管和管理,提高其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环保和劳动力问题的解决,以更好地适应全球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中国加快建立“世界工厂”的建议

中国加快建立“世界工厂”的建议

经济 社 会 发展 , 尤 其 是 就 业等 也 在 多 方 面依 赖 制 造 业 的 大发 展 。
我 国成 为 “ 界 工 厂 ” 是 我 国经 济 社 会发 展 的 战 略选 择 。 世 ,
第三 , 我 国 在全 面 开 放 市 场 中逐 步 建 立 “ 世界 工厂 ” ,给 亚
洲和 全世 界 不 仅提 供 物 美 价 廉 的制 造 业 商 品, 且 还提 供 了 巨大 而 的 国 内市 场 需 求 。 国成 为 “ 我 世界 工 厂” 是发 挥 自 己比 较优 势 参 ,


未 来 的 2一 O ,制 造 业 是我 国工 业 化 的 主体 产 业 。建 O3 年
议 国 家确 立 以制造 业 发 展 为重 点 、 应 经济 全 球 化 挑 战 的工 业 化 适
战 略 ,并 制定 制造 业 发展 的 中长 期规 划 。这个 工 业 化 规 划 同 以往
不 同 ,它有 两个 基 本 前提 : 一是 建 立 “ 界 工 厂” 的 目标 ,二 是 世
制 造业 的发 展 。
第二 ,我 国 有 建立 “ 界 工 厂” 的 内在 需 求, 且 这种 需 求 世 越来 越 迫 切 。不仅 工业 化要 以制 造 业 的 国际 化 水 平 为基 础 ,而 且
3 .按 照建 立 “ 界 工 厂” 的 目标 要 求, 科 学 制订 我 国 制 造 世 业 发展 的资 源 使 用战 略 计 划 。 4 .研 究 和 提 出我 国制 造 业 组织 结 构 优 化 方 案, 推 动 制 造 业 的 产业 重 组 , 加 快培 育企 业核 心 竞 争 力 。
重要:
势, 实行 以制 造 业 为主 体 的 工业 化 战 略 。 当务之 急 是 按 照 建立 “ 世 界 工 厂 ”的要 求 ,进 一 步 改 善 中 国制 造 业 发展 的 政 策 、制度 和 社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背景、条件与改变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背景、条件与改变

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背景、条件与改变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背景、条件与改变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席卷整个世界,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产业转移如火如荼地展开。

发达国家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的同时,将制造业特别是生产基地向国外大量转移,中国成为首选地。

中国在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了全球的制造基地,成为了“世界工厂”。

关键词: 世界工厂国际分工全球要素中国制造前言新世纪伊始,以日本为首,东亚以及欧美各国对中国的认识和评价都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以往,许多人都认为中国是世界潜在规模最大的市场;而现在,他们却发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

从世界大市场到世界工厂,这不仅意味着我国国际经济地位有了根本性的提高,而且还意味着我国工业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现阶段的中国世界工厂不过是我国迅速成为跨国公司“世界性生产基地”的同意语,中国离真正世界工厂还道路漫长,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必须在保持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世界工厂。

1 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形成背景“世界工厂”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它的前提是一国经济融于世界经济,并参与了国际分工;其次,“世界工厂”意味着该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工厂”的角色。

具体来说:(1)在一段时期内该国的制造业生产相对其他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生产规模和进出口规模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

(2)“世界工厂”是特殊国家的特殊现象,它与工业化不同。

大多数的国家都经历有工业化的进程,但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工厂具有两个重要特征:(1)制造业是一批企业和一系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2)不仅在制造业规模和产量上占优势,而且具备很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技术和资本优势。

2 成为“世界工厂”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是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

工厂离不开劳动力和资本,相对廉价而且富裕的劳动力,先进技术及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所需的原材料,其中充足的资本对成为“世界工厂”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与世界工厂
摘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因此“世界工厂”的问题已经成为学者、媒体、企业、政界争论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阶段制造业及贸易状况的分析,阐释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工厂”的事实,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如何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

关键词:世界工厂、制造业现状、未来战略
当中国的制造业真的发展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就必然引来了关于“世界工厂”的争论。

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对此,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一方认为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制成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的制造业不断打击着西方制造业。

另一方则认为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工厂”。

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工厂”,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分析这个问题,就要先参照世界工业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三个“世界工厂”的例子,再与中国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占主导地位,自由竞争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及其政策.强化了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自发调节作用.促进了当时英国的工业化发展,使英国发展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工厂“。

而通过工业革命的发展,加上两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刺激,美国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几临崩溃。

国际上,
依靠美国对它的战后援助和国际贷款的扶持;国内,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扶持国内的产业发展,积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上侵朝战争中作为美国的作战物资供应地,很快恢复了经济,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世界第一大债权国,历史上第三个“世界工厂”。

分析三个“世界工厂”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成为“世界工厂”绝不是仅仅发展制造业的优势就可以实现的。

“世界工厂”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具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工厂离不开劳动力和资本。

相对廉价而且富余的劳动力以及充足的资本对成为“世界工厂”至关重要;二是具有对外开放的市场环境,一国应该充分融入世界贸易市场中,并参与国际分工。

只有开放才能带来技术、原材料、工业品市场的交流,保证“世界工厂”的正常运行;三是拥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制造业技术,并且具有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四是一国必须是产品的出口基地,生产和消费都以对外为主。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了吗?我们可以逐条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诚然,中国具有他国无法比拟的优势: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原材料市场。

但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则是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

出口方面仍然缺乏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中国制造业仍处于OEM阶段。

其次,中国也还没有成为国际贸易市场较大份额的占有者。

从国内工业产值占全球的比重看,美国目前约为20%(居首位),日本约为15%,中国世界排名第四,只有5%左右。

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相当于美国的20%,
日本的25%,人均劳动生产率为美国的4%、日本的3.8%。

2002年,世界工业品进出15额为6304亿美元,中国的份额是5.7%。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所占的份额远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据估计,中国要赶上美国在全球的份额大约需要40年时间,要赶上日本在全球的份额,则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

第三,中国的贸易总额已经突破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并不具有核心的制造技术,而只能赚取一些加工费。

中国的企业多是以市场换技术,既不拥有独自占有国内市场的能力,又不想让跨国公司独吞蛋糕,在没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这种折中的办法。

可是中国企业“市场换技术”的初衷目前还没有实现,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打造出口优势。

综上所述,中国还没有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和诸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中国还是有自身的优势的,而且中国也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可能性。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进行一些调整和改革:
一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发展核心技术。

很久以前人们就在讨论如何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问题。

没有自己的技术、标准、品牌、专利支持的“世界工厂”,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工业经济。

很多中国企业是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来实现技术的进步。

但是当人们重新审视这一过程的时候发现,中国企业让出了一些市场,甚至让渡了部分所有权,却没有明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这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是有密切关系的。

有资料显示,日本在引进技术的时期,
平均一美元的技术,要用七美元来吸收、消化及创新。

而中国用于消化技术的花费只相当于引进费用的7%。

这一点费用只能用于解释图纸、对技术的效果进行验证,却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创新。

今后一段时期代工和加工贸易将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中国企业应该在从国际市场获得订单后,部分地参与设计研发,在合作中进步。

同时,国家发展政策应该与创新政策相结合。

中国的发展部门常常是要求速度和成果,渴求的外国的先进技术,而不相信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不愿意给他们一个技术实践的机会。

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比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给他一个创新的机会和市场的出口。

如何统筹经济发展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是一个关键。

一个示范性的做法就是通过国家订货或者准国家订货的方式,给国内企业创新提供重大工程实践机会和创新产品的市场出口。

二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世界工厂”。

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他们需要的资本和技术比较少。

而装备制造业等则是对资本、技术需求较高。

因此,在发展制造业中,必须妥善处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问题。

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是不言而喻,但对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制造业,不容忽视。

只有进一步发展已有的比较优势,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从而发挥中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

三是充分发挥中国稳定的政治经济体制优势。

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比较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对
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WTO的加入更加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运行规则接轨的步伐。

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潜力。

中国已经形成以劳动力密集型以加工和装配为特征的珠江三角洲、以资本密集型的高技术生产为特征的长江三角洲、以软件研究和开发为特征的北京地区三大产业聚集地。

中国基础建设的“瓶颈”正在被打破,能源、交通、运输、通讯和建造和安装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保障作用。

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与曾经的“世界工厂”英国、美国、日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

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是近年来世界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工厂,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江之永.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北大商业评论,2007-10
(2)黄忠全.论中国与“世界工厂”.江苏商论,2008-3
(3)伍先斌.中国比较优势与世界工厂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1
(4)陈清泰.中国应该如何走出“世界工厂”误区.国际技术贸易,20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