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与世界工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与世界工厂

摘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因此“世界工厂”的问题已经成为学者、媒体、企业、政界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中国现阶段制造业及贸易状况的分析,阐释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工厂”的事实,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如何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

关键词:世界工厂、制造业现状、未来战略

当中国的制造业真的发展到一个阶段的时候,就必然引来了关于“世界工厂”的争论。中国是否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对此,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方认为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具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制成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的制造业不断打击着西方制造业。另一方则认为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工厂”。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工厂”,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要分析这个问题,就要先参照世界工业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三个“世界工厂”的例子,再与中国的现状进行对比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英国占主导地位,自由竞争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及其政策.强化了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自发调节作用.促进了当时英国的工业化发展,使英国发展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工厂“。而通过工业革命的发展,加上两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刺激,美国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二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经济几临崩溃。国际上,

依靠美国对它的战后援助和国际贷款的扶持;国内,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扶持国内的产业发展,积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上侵朝战争中作为美国的作战物资供应地,很快恢复了经济,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世界第一大债权国,历史上第三个“世界工厂”。

分析三个“世界工厂”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成为“世界工厂”绝不是仅仅发展制造业的优势就可以实现的。“世界工厂”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具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工厂离不开劳动力和资本。相对廉价而且富余的劳动力以及充足的资本对成为“世界工厂”至关重要;二是具有对外开放的市场环境,一国应该充分融入世界贸易市场中,并参与国际分工。只有开放才能带来技术、原材料、工业品市场的交流,保证“世界工厂”的正常运行;三是拥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制造业技术,并且具有自主技术创新的能力;四是一国必须是产品的出口基地,生产和消费都以对外为主。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了吗?我们可以逐条分析一下这个问题。诚然,中国具有他国无法比拟的优势: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原材料市场。但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技术密集型产业方面则是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出口方面仍然缺乏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中国制造业仍处于OEM阶段。其次,中国也还没有成为国际贸易市场较大份额的占有者。从国内工业产值占全球的比重看,美国目前约为20%(居首位),日本约为15%,中国世界排名第四,只有5%左右。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规模相当于美国的20%,

日本的25%,人均劳动生产率为美国的4%、日本的3.8%。2002年,世界工业品进出15额为6304亿美元,中国的份额是5.7%。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所占的份额远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据估计,中国要赶上美国在全球的份额大约需要40年时间,要赶上日本在全球的份额,则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第三,中国的贸易总额已经突破100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并不具有核心的制造技术,而只能赚取一些加工费。中国的企业多是以市场换技术,既不拥有独自占有国内市场的能力,又不想让跨国公司独吞蛋糕,在没有核心技术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这种折中的办法。可是中国企业“市场换技术”的初衷目前还没有实现,只能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打造出口优势。

综上所述,中国还没有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和诸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中国还是有自身的优势的,而且中国也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可能性。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进行一些调整和改革:

一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发展核心技术。很久以前人们就在讨论如何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的问题。没有自己的技术、标准、品牌、专利支持的“世界工厂”,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工业经济。很多中国企业是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来实现技术的进步。但是当人们重新审视这一过程的时候发现,中国企业让出了一些市场,甚至让渡了部分所有权,却没有明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这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是有密切关系的。有资料显示,日本在引进技术的时期,

平均一美元的技术,要用七美元来吸收、消化及创新。而中国用于消化技术的花费只相当于引进费用的7%。这一点费用只能用于解释图纸、对技术的效果进行验证,却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创新。今后一段时期代工和加工贸易将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中国企业应该在从国际市场获得订单后,部分地参与设计研发,在合作中进步。同时,国家发展政策应该与创新政策相结合。中国的发展部门常常是要求速度和成果,渴求的外国的先进技术,而不相信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也不愿意给他们一个技术实践的机会。对于创新型企业来说,比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给他一个创新的机会和市场的出口。如何统筹经济发展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是一个关键。一个示范性的做法就是通过国家订货或者准国家订货的方式,给国内企业创新提供重大工程实践机会和创新产品的市场出口。

二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世界工厂”。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他们需要的资本和技术比较少。而装备制造业等则是对资本、技术需求较高。因此,在发展制造业中,必须妥善处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问题。发展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是不言而喻,但对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制造业,不容忽视。只有进一步发展已有的比较优势,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从而发挥中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力。

三是充分发挥中国稳定的政治经济体制优势。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比较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对

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WTO的加入更加促进中国与世界经济运行规则接轨的步伐。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潜力。中国已经形成以劳动力密集型以加工和装配为特征的珠江三角洲、以资本密集型的高技术生产为特征的长江三角洲、以软件研究和开发为特征的北京地区三大产业聚集地。中国基础建设的“瓶颈”正在被打破,能源、交通、运输、通讯和建造和安装为中国的制造业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保障作用。

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与曾经的“世界工厂”英国、美国、日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是近年来世界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有希望成为世界工厂,但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江之永.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北大商业评论,2007-10

(2)黄忠全.论中国与“世界工厂”.江苏商论,2008-3

(3)伍先斌.中国比较优势与世界工厂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09-1

(4)陈清泰.中国应该如何走出“世界工厂”误区.国际技术贸易,20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