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原理一、交通调查1. 交通小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

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该相同。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作为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边界。

(3)配合行政区的划分。

(4)分区中考虑路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数据越多,成果越准确。

2. 期望线: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量的大小而定。

3. 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普通借用天然或者人工障碍,河流、铁路等。

可设一条或者多条,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份,在穿过改线的所有道路断面上进行交通流调查,将通过该线的实测交通量同起讫点调查所得到通过该线的OD 量进行比较。

4. 居民出行调查的主要内容:(1)个人特征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工作地址等,上班或者上学的交通工具,每年旅游出行次数等。

(2) 家庭特征信息:家庭地址。

居住和在籍人口情况、车辆拥有情况、房屋面积、家庭收入等,还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上学情况等。

(3)一次出行特征信息: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出行时间、采用的交通方式。

(4)其它特征信息。

5. RP 调查,行为调查,即揭示嗜好调查,是对实际行动或者已完成的选择性行为进行地调查。

针对某些已经实施的政策或者已经存在的设施进行相关调查,根据出行者实际出行行为,获得实际使用或者接受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概率模型或者其它模型,是交通出行行为特征调查的常用方法。

优点:经过实际数据标定,较高的可靠度和精度。

缺点: (1) 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信息冗余过多,工作量大,被调查者有反感情绪; (2) 变量选择范围有限; (3) 选择行为、特性以及服务可能在发生变化。

(4) 选择方案的信息含糊,被调查者因记忆含糊而导致调查失真; (5) 替代方案信息含糊。

(6)调查成本高,无法充分预测未发生的措施或者因素。

6. SP 调查,意向调查,即表明嗜好调查,在一定假定条件下,选择主体对备选方案如何选择的以及如何考虑的选择意向调查。

交通规划基础知识讲解

交通规划基础知识讲解

交通规划基础知识讲解交通规划,听起来似乎是个高深莫测的领域,但实际上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无论是每天上班通勤的路线选择,还是节假日出行的规划,都离不开交通规划的影响。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交通规划的神秘面纱,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对交通运输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设计和安排。

它的目的是通过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交通规划涵盖了多种交通方式,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以及城市公共交通等。

它需要考虑到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经济发展、交通流量等众多因素,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交通发展策略和规划方案。

二、交通规划的重要性交通规划在城市和区域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有助于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

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合理的交通规划,道路建设可能会杂乱无章,车辆行驶无序,导致交通瘫痪,浪费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其次,交通规划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和交流,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再者,良好的交通规划有助于提高交通安全。

合理设置交通设施、规划道路走向和交叉口,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交通规划还能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鼓励公共交通、优化交通流量,降低车辆的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宜居的环境。

三、交通规划的步骤交通规划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1、交通调查与分析这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工作。

需要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包括人口数量、就业情况、出行方式、交通流量、道路状况等。

通过这些数据,了解现有的交通状况和问题,为后续的规划提供依据。

2、交通需求预测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运用数学模型和方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需求,包括出行量、出行分布、出行方式等。

这是交通规划的关键环节,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城市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交通规划知识点城市交通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人们出行需求,制定合理的城市交通布局和建设计划,以提供高效、安全、便捷的交通服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规划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停车管理等,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城市交通规划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城市道路网络规划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基础,它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规划方法,确定城市道路的数量、布局、等级以及各道路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关系。

在城市道路网络规划中,需要考虑道路的通行能力、道路宽度、交通组织形式等因素,以满足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

二、公共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包括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等。

公共交通规划的目标是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出行需求,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

在公共交通规划中,需要考虑线网规划、站点设置、服务水平等因素。

三、非机动交通规划非机动交通规划是指对步行、骑行等非机动交通方式进行规划和设计,以促进城市低碳出行。

非机动交通规划需要确定步行和骑行的道路网络和设施,提高非机动交通系统的连续性和安全性,增加步行和骑行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四、停车管理规划停车管理规划是指对城市停车场和停车设施进行规划和管理,以提供方便的停车环境,引导合理停车。

停车管理规划需要确定停车位的数量和分布、停车场的建设标准和管理措施,综合考虑城市交通需求和土地利用情况,合理安排停车资源。

五、出行行为调查出行行为调查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调查和研究居民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出行时间等信息,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出行行为调查可以采用问卷调查、GPS定位等方法,获取全面、准确的出行数据,并结合交通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

六、可持续交通规划可持续交通规划是指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

可持续交通规划需要兼顾交通运输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推广低碳出行方式,提高交通系统的能效和环保性。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交通规划是指以城市交通发展为目标,制定综合、科学、合理的交通系统规划,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础知识交通规划的基础知识是建立在交通学、城市规划学、土地利用规划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

主要包括: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类型与结构;交通需求预测与交通量计算;道路网设计;建设项目的经济性评价;环保与安全评价;政策与规章制度等。

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包括:1)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类型与结构,包括公共交通系统、私人轿车系统、非机动车系统等。

2)交通需求预测与交通量计算方法,包括出行方式分析、出行时间分布分析、出行空间分布分析、微观调查和宏观统计方法等。

3)道路网设计,包括道路等级设计、道路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路网组成与网络优化等。

4)建设项目的经济性评价方法,包括可行性研究、成本效益分析、社会效益评价等。

5)环保与安全评价,包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路沿线环境治理、交通事故预防等。

2.制定过程制定交通规划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研究范围、制定总体规划、编制专项规划、评价和修订规划等几个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在交通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等,以及各类交通工具的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

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包括:1)确定研究范围,包括交通规划的阶段性目标、研究区域范围、数据采集等。

2)制定总体规划,包括整体发展战略、城市交通概念和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结构等。

3)编制专项规划,包括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公共交通专项规划、非机动车交通专项规划等。

4)评价和修订规划,包括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规划执行情况的调查、规划修订等。

3.实践案例交通规划的实践案例主要有城市内部交通规划、城市周边交通规划、城市交通疏港规划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交通规划实践案例的差异较大,需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动态因素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文档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文档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文档交通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城市交通系统,制定出合理的交通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案,以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城市发展的目标。

下面是关于交通规划的一些理论知识点。

1.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综合考虑交通系统的各个要素和各个层面,以达到整体优化。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交通规划应该满足当代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能力。

公平性原则要求公平分配交通资源和服务,照顾各类人群的需求。

适应性原则要求交通规划具有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2.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需求分析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它通过对人口、用地、经济活动、交通流量等数据的研究,确定不同交通模式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为制定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交通需求分析包括交通流量预测、出行特征分析、出行模式选择等内容。

3.交通网络设计交通网络设计是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的结果,通过规划和设计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输服务,构建交通网络的全过程。

交通网络设计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网络、自行车道网络等,要考虑交通设施的布局、交通流动性和连通性等因素。

4.公共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是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案的过程。

公共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不同交通模式之间的整合,确定线路布局、车辆配备和调度方案等。

同时,要注重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和服务质量,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5.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交通规划不仅仅是设计交通设施,还需要制定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措施。

交通管理包括交通组织、交通安全、交通监测等内容,旨在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交通控制则是通过交通信号灯、引导标志、交通警察等手段,对交通流进行引导和控制。

6.可持续交通规划可持续交通规划是指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为前提,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交通规划需要注重推广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提倡交通拥挤,减少交通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交通规划课本知识整理重点讲义资料

交通规划课本知识整理重点讲义资料

绪论1、交通定义(1)广义: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Communication. (2)狭义:人或货物地点间,并且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Transportation traffic 2、交通规划定义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各种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3、交通规划的前提(1)规划主体的存在、公共性:政府等公共部门、民营单位(2)对规划对象的期望状态、方向、认识的一致性(3)规划主体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左右规划对象的可能性(4)在特定时点,对规划的必要性的认识(5)作业本身的可能性,即规划作业投入的资源(时间、资金、信息、人员等)的存在。

4、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5、交通规划的分类——按规划目标时期(1)长期交通规划:通常为宏观性战略规划,是长期的方向性规划。

规划期限一般在10-20年。

(2)中期交通规划:也称中观规划或网络规划。

期限为5-10年。

(3)短期交通规划:又称近期规划或者微观规划。

是指近期1-5年交通项目建设计划。

6、交通规划的内容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的预测、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7、交通调查社会经济及人口调查、就业及就学岗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交通工具,道路及交通量现状调查、居民及流动人口出行调查、城市出入口机动车流向调查、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公共交通线路运行现状调查、居民出行调查(Person Trip Survey)每10年一次、货物流动调查(distribution Survey)每5年一次、机动车OD调查(OD Census)每5年一次、断面交通量调查:每5年一次。

8、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量分配9、交通规划的过程总体设计、数据调查、相关基本模型分析、交通需求预测、方案制定、方案评价、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修改。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交通规划是指通过制定适宜的交通组织措施,来合理利用交通资源,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流动的需求,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的一种规划工作。

下面是关于交通规划的一些理论知识点。

1.交通规划的目标和原则:-目标:交通规划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提高市民的出行质量。

-原则:交通规划应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人口健康等多重考虑。

2.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需求包括人们出行的目的地、出行模式和出行时间等因素。

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出行量、出行距离和出行速度等指标,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3.交通模式选择:-交通模式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汽车等。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结构等因素,确定适宜的交通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网络规划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道路的布局、尺度和等级等方面。

合理的道路网布局可以提高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道路等级的设定可以根据交通需求和地域条件决定,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支路等。

5.公共交通规划:-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便捷、经济、环保的出行选择。

在公共交通规划中,需要涉及线网布局、站点设置、服务频率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的考虑。

6.停车管理规划:-停车管理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包括停车位的规划和管理等。

合理的停车规划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7.环境保护和可持续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应结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发展公共交通和推广电动车等措施,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8.交通模拟和评估:-交通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交通模拟和评估方法对交通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

交通模拟可以模拟交通流的运行情况,评估交通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交通规划设计课本知识点

交通规划设计课本知识点

交通规划设计课本知识点交通规划设计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交通运输的便利性,更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交通规划设计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交通规划的概念交通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分析、评价和决策,制定出适合城市发展需要的交通运输系统。

它考虑到交通需求、交通流量、道路网络、交通设施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二、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规划设计的基础,它通过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居民出行习惯等因素,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

预测结果一般包括出行量、交通流量、交通状况等信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三、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网络规划是交通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主干道、支路、环线等不同级别的道路规划。

合理的道路网络规划可以有效疏导交通流量,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并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四、交通设施规划交通设施规划是为了满足不同交通需求而设置的配套设施规划。

包括公交站点、停车场、地铁站、自行车道等各种交通设施的选址、布局和设计。

合理的交通设施规划可以方便居民出行,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

五、交通环境设计交通环境设计是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交通运输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它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人行道、绿化带等各种交通环境要素的设计。

良好的交通环境设计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提升市民的交通出行体验。

六、可持续交通规划可持续交通规划是指在交通规划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以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优化公共交通系统、鼓励步行和骑行、减少车辆尾气排放等各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规划策略。

七、交通规划评价交通规划评价是对交通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评价内容包括交通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合理的交通规划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规划设计方案。

总结:交通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精选文档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精选文档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交通规划原理一、交通调查1. 交通小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

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该相同。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作为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边界。

(3)配合行政区的划分。

(4)分区中考虑路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数据越多,成果越准确。

2. 期望线: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量的大小而定。

3. 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或人工障碍,河流、铁路等。

可设一条或多条,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分,在穿过改线的所有道路断面上进行交通流调查,将通过该线的实测交通量同起讫点调查所得到通过该线的OD量进行比较。

4. 居民出行调查的主要内容:(1)个人特征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工作地址等,上班或上学的交通工具,每年旅游出行次数等。

(2)家庭特征信息:家庭地址。

居住和在籍人口情况、车辆拥有情况、房屋面积、家庭收入等,还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上学情况等。

(3)一次出行特征信息: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出行时间、采用的交通方式。

(4)其它特征信息。

5. RP调查,行为调查,即揭示嗜好调查,是对实际行动或已完成的选择性行为进行地调查。

针对某些已经实施的政策或者已经存在的设施进行相关调查,根据出行者实际出行行为,获得实际使用或接受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概率模型或其它模型,是交通出行行为特征调查的常用方法。

优点:经过实际数据标定,较高的可靠度和精度。

缺点:(1)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信息冗余过多,工作量大,被调查者有反感情绪;(2)变量选择范围有限;(3)选择行为、特性以及服务可能在发生变化。

(4)选择方案的信息模糊,被调查者因记忆模糊而导致调查失真;(5)替代方案信息模糊。

交通规划复习知识点

交通规划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径路:交通网络上任意一OD点对之间,从发生点到吸引点一串连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叫做这一OD点对之间的径路。

2.路段:交通网络上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路3.期望线:至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4.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5.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

6.延误:由于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延误。

7.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8.交通规划: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9.交通:通常被广义的的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10.交通流分配: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交通量,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到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

11.道路网密度:单位城市用地面积内道路的长度,表示区域中道路网的疏密程度。

12.干道网间距:两条感到之间的间隔,对道路网密度起决定作用13.路网结构: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在长度上的比例,衡量道路网的合理性14.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15.人均道路面积:城市居民人均占有的道路面积。

16.道路网可达性:所有交通小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

二.填空1.交通需求量预测四阶段预测法;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分配。

2.交通量调查的计数方法主要有;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

3.求最短路径的方法;标号法和矩阵迭代法。

4.生成交通量是由;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构成的。

5.当交通发生于吸引总量不一致时可采用总量控制法,调整系数法。

6.分布预测中增长系数法包括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

交通规划要点总结

交通规划要点总结

第一章:1.交通规划概念: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2.交通规划原则: 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3)局部服从整体原则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规划指导思想: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因交通规划类型、层次不同及规划区域不同而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但一般来说,在制定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时应考虑以下要求。

1)要有战略高度2)要有全局观点3)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4)符合经济发展要求4.交通规划的期限:交通规划一般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1)近期以距基准年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2)中期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20年;(3)远期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最长不超过50年。

第二章:1.交通调查的内容: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相应的调查内容有所不同,但具体的调查内容都可以划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大项。

2.交通调查专业术语:(1)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点,即o点;出行“讫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即D点。

起讫点都在调查区内的出行称为境内出行,起讫点在调查区外的出行称为过境出行。

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内出行,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的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间出行。

(2)小区形心:指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3)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因为反映最短距离而得名,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

《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一、交通规划的概念和意义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地区或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结构和布局进行系统设计、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交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其规划的内容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港口、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建设、改造和管理。

交通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城市提供高效的交通系统,方便居民出行和货物流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2.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性;3. 保护环境资源,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4. 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的发展,提高城市交通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二、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与城市其他用地功能的协调和衔接;2. 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关注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的服务水平;4. 灵活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在保障城市交通基本安全和效率的前提下,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灵活调整交通规划;5. 创新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提高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交通规划的内容和方法1. 交通需求分析:通过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和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未来交通需求的变化趋势,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2. 交通网络设计:设计城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铁路、公交车、地铁、港口等各种交通设施的布局和连接关系;3. 交通设施规划:确定各种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和功能,并结合城市其他用地功能进行协调布局;4. 交通组织规划:规划城市的交通组织架构,包括交通管理、交通信号、停车设施等方面的规划;5. 交通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城市的交通环境保护措施,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6. 交通经济和财务规划:规划城市交通的投资和资金来源,保障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性。

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总结一、交通规划概念及发展历程交通规划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交通方式的设施和空间,制定目标与措施,达到合理利用交通系统和便利人们出行,减少交通事故与拥堵,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人们的出行舒适度。

它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交通管理到现代综合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

传统交通管理是以交通运输为中心,主要目的是解决交通问题,缓解交通压力。

而现代综合交通规划是以综合思维和多学科交叉为特点,注重公共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管理方式。

二、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环境规划等相关规划相结合,形成综合规划。

2.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3.因地制宜原则:交通规划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托当地的资源、文化及特点,制定适合的规划。

4.民主参与原则:交通规划应该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保证相关各方的权益。

三、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1.基础设施规划: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交通枢纽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等。

2.交通网络规划:主要包括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区域交通网络规划等。

3.运输组织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组织规划、交通管理组织规划等。

4.交通设施规划:主要包括停车设施规划、路侧设施规划、交通信号设施规划等。

交通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包括分析和判断交通状况、预测交通需求、论证规划方案等;定量方法包括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编制规划报告等。

四、交通规划的相关政策与法律1.《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制定详细的城市交通规划纲要,引导城市交通发展方向,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实现城市交通的科学发展。

2.《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引导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3.《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引导城市交通道路的发展,提出道路交通建设的方向,提出道路交通管理的措施。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

第一章概述一、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是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和行动的过程)。

二、交通规划的目的交通规划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其落脚点是交通设施体系的总体布局。

1、使道路交通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2、使各种交通方式能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3、使道路交通设施布局能产生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4、使人的出行和货物运输方便、迅速、舒适、经济。

实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

三、交通规划的种类根据交通系统规划涉及的范围分为两大类型:1.区域运输系统规划:主要是指五大运输方式的发展规划,包括:公路交通系统规划、铁路运输系统规划、航空运输系统规划、水路运输系统规划、管道运输系统规划。

2.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一般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交通规划的种类:对象和构成要素规划的种类(1)按移动的对象分旅客交通规划(人的移动)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站场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用户交通规划----交通弱者(中小学生、伤残、盲人、老龄人)通行路特定交通服务规划----急救、避难路(5)按交通服务对象的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 3~5年中期交通规划5~10年远/长期交通规划 10~20年远景交通规划 20年以上四、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①现状调查;②问题诊断;③交通需求发展预测;④规划方案设计;⑤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与优化;⑥规划方案分期实施计划编制;⑦规划的滚动。

五、交通规划的过程(书P9)六、交通规划的发展历史及现状(书P10)第二章交通调查第1节基本概念1.出行、出行端点:出行:指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道路交通规划知识点

道路交通规划知识点

道路交通规划知识点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出行便利性、交通效率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道路交通规划中,有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了解和掌握,包括交通流量分析、道路网络设计、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模型等。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道路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交通流量分析交通流量分析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工作,它通过对道路上的交通流量进行观测和统计,来了解车辆的数量、速度和密度等信息,从而为道路的设计和改善提供依据。

1. 交通量调查交通量调查是交通流量分析的核心环节,它主要通过现场观测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了解道路上的车辆数量和流动情况。

常用的调查方法包括手工计数法、电子计数器法和自动识别系统等。

2. 交通流参数交通流参数是交通流量分析的指标,主要包括车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车辆数目)、车速(指车辆通过某一截面的平均速度)、车头时距(指相邻车辆间的时间间隔)等。

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测量和计算,可以评估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流畅性。

二、道路网络设计道路网络设计是指根据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合理规划和布局道路网络的过程。

在进行道路网络设计时,需要考虑道路的类型、功能以及交通流量的分布等因素。

1. 道路分类道路分类是指根据不同的功能和通行能力,将道路划分为不同等级和类型。

常见的道路分类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

通过不同等级的道路组成的网络,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出行需求。

2. 道路布局道路布局是指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类型,确定道路的宽度、车道数、路口设置等。

在进行道路布局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通行能力、安全性和环境效益等方面的要求,力求实现最佳的平衡。

三、交通信号控制交通信号控制是指通过设置信号灯,对交叉口和路段上的车辆流动进行控制和调度,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交通信号控制主要包括信号配时、相位设置和信号优化等内容。

1. 信号配时信号配时是指根据交通流量和信号控制策略,确定信号灯的开放时间和关闭时间等。

交通规划知识点原理总结

交通规划知识点原理总结

交通规划知识点原理总结一、城市发展规划和交通需求分析1.城市发展规划原则城市发展规划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它涉及到城市结构、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方面。

在进行城市发展规划时,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区域发展差异、产业发展方向等因素。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合理配置交通资源、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

2.交通需求分析原理交通需求分析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它涉及到交通需求的确定和预测,以及交通需求的分析和评估。

在进行交通需求分析时,需要考虑城市的人口规模、居住结构、产业分布等因素,以确定交通需求的量和结构。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交通设施的规模和布局,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

二、交通网络设计原理1.交通网络设计原则交通网络设计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交通设施的规划和设计,以及交通设施的布局和组织。

在进行交通网络设计时,需要考虑交通设施的种类、规模、布局等因素,以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交通网络设计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

2.道路设计原则道路设计是交通网络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道路的等级、宽度、标线、标志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顺畅。

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需要考虑道路的设计标准、交通量、流速、停车需求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舒适。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道路设计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设计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通行环境。

3.交通设施设计原则交通设施设计是交通网络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警示、交通控制等设施的设计和布局。

在进行交通设施设计时,需要考虑交通设施的种类、规模、布局等因素,以确保交通设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交通设施设计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三、交通管理原理1.交通管理原则交通管理是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交通管理的组织、管理、控制、监督等方面。

交通规划原理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原理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原理知识点总结一、交通规划概述交通规划是指为了适应城市、区域或国家的发展需求,优化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从而提高城市或国家的交通效率和运输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综合规划。

交通规划旨在对城市或国家的交通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目标。

二、交通规划原理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或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制定出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综合规划方案。

综合性原则要求交通规划不仅考虑交通运输的需求和发展,还要考虑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关系,制定出整体性、综合性的规划方案。

2. 可持续发展原则交通规划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交通系统的发展符合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保障当前和未来的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交通规划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3. 基础设施优先原则交通规划应当优先考虑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建设和改善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的基础能力和效率。

基础设施优先原则要求交通规划要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设施的覆盖率和连通性,满足城市居民和经济活动的出行需求。

4.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应当考虑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和交通服务的公平性,保障所有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权利,避免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大城市交通的不平等。

公平性原则要求交通规划要重视城市交通的社会公平,提高交通设施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保障低收入群体和残疾人的出行需求。

5. 公众参与原则交通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公众参与的方式,让社会公众参与交通规划的过程,并获得规划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公众参与原则要求交通规划要充分了解社会群众的出行需求和看法,提高规划的公共性和参与性,使规划更符合广大市民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规划原理一、交通调查1. 交通小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

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该相同。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作为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边界。

(3)配合行政区的划分。

(4)分区中考虑路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数据越多,成果越准确。

2. 期望线: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量的大小而定。

3. 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或人工障碍,河流、铁路等。

可设一条或多条,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分,在穿过改线的所有道路断面上进行交通流调查,将通过该线的实测交通量同起讫点调查所得到通过该线的OD量进行比较。

4. 居民出行调查的主要内容:(1)个人特征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工作地址等,上班或上学的交通工具,每年旅游出行次数等。

(2)家庭特征信息:家庭地址。

居住和在籍人口情况、车辆拥有情况、房屋面积、家庭收入等,还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上学情况等。

(3)一次出行特征信息: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出行时间、采用的交通方式。

(4)其它特征信息。

5. RP调查,行为调查,即揭示嗜好调查,是对实际行动或已完成的选择性行为进行地调查。

针对某些已经实施的政策或者已经存在的设施进行相关调查,根据出行者实际出行行为,获得实际使用或接受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概率模型或其它模型,是交通出行行为特征调查的常用方法。

优点:经过实际数据标定,较高的可靠度和精度。

缺点:(1)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信息冗余过多,工作量大,被调查者有反感情绪;(2)变量选择范围有限;(3)选择行为、特性以及服务可能在发生变化。

(4)选择方案的信息模糊,被调查者因记忆模糊而导致调查失真;(5)替代方案信息模糊。

(6)调查成本高,无法充分预测未发生的措施或因素。

6. SP调查,意向调查,即表明嗜好调查,在一定假定条件下,选择主体对备选方案如何选择的以及如何考虑的选择意向调查。

其目的是通过掌握人们思维意识行动的变化,分析对非现存服务系统的需求。

优点:(1)虚拟更加广泛的选择方案供被调查者选择,弥补RP方法的不足。

(2)根据未来的状况,任意设定选择条件,对分析对象区域内建设过去没有的选择方案十分有利。

(3)不同被调查者对相同条件的反应不同,可以研究因个人属性的不同而产生选择结果的差异,计算在每个选择条件下特定的选择方案的选择概率并由此进行集计分析。

缺点:(1)如果考虑因素过多,工作内容多,难度大。

(2)SP调查有误导被调查者的倾向。

(3)被调查者实际选择会与调查时选择的方案不同,是由于条件发生改变或设计调查表不够全面。

比较:(1)RP调查适合处理现状交通问题,SP适合对未来交通问题的预测;(2)数据特点上,RP数据具有可靠性,SP数据具有可操作性性。

(3)模型标定上,RP数据和SP 数据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二、交通与土地利用1. 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居住用地,25%~40%;交通设施用地,10%~30%。

2. 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交通系统的发展引起土地利用特征变化,导致了城市空间形态、土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开发强度的改变;反过来,土地利用特征的改变也对交通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促使其不断改进完善,引起交通设施、出行结构和交通密度特征的改变。

最终形成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产物。

3. 土地利用模式:高密度集中模式,公共交通;低密度分散模式,私人机动化交通。

4. 出行生成率:单位指标在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交通需求。

根据对出行起决定性的因素,将整个对象区域按照决定指标(如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人数等)划分为若干类型。

同一类型由于出行因素相同,出行次数基本相同,将单位时间内的出行次数称作“出行生成率”。

5. 趋势交通量,按照正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交通量,也称为自然增长交通量;转移交通量,交通系统中由于新建设施或等级改造,提高服务水平而从其他方式转移过来的交通量。

诱增交通量,由于新建设施或等级改造,提高了服务水平,改变了出行者的出行条件,从而诱发了居民出行和激发了货物流动,产生了新的交通量。

三、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1. 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

交通区位是指交通线的“资源”所在。

2. 节点重要度用来确定交通枢纽、车站以及高速公路出入口。

线路重要度用以确定线路的走向和线路的等级。

3. 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态:方格网式、带妆、放射状、环形放射状、自由式。

4. 城市基本布局:中央组团式、分散组团式、带状、棋盘式自由式结构。

5. 交通网络评价指标:(1)交通设施用地率,10%~30%;人均交通设施用地面积不应小于12米2。

(2)网络密度。

(3)干道网间距:两条干到之间的间距。

路网布局考虑因素:a. 交通流的连续性:交叉口间距合理,次干道间距不低于300米,主干道间距不低于600米为宜。

b. 城市用地:中心区密度较高,客流集中,间距不宜过稀。

次干道300~400米,主干道600~800米为宜,城市工业区和边缘地区,次干道500~600米,主干道1000~1200米为宜。

(4)路网结构:根据道路功能分类和保证交通流的畅通,道路的交通结构应为“塔”字型,其中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比例为(5)道路面积率:城市道路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中要求为,10%~30%。

(6)人均道路面积:《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给出,道路广场用地为7~15米2/人。

(7)到路网的可达性:指所有交通小区中心到达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

(8)道路网连接度,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城市道路成环成网的状况越好,其连接度越高。

四、交通的发生与吸引1. 生成交通量:研究对象区域全体的交通需求量,作为总控量,用于预测和校核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

2. 出行和分为由家出行和非由家出行。

由家出行可分为上班和非上班。

按照出行目的细分,则又有上班、上学、自由(购物、社交)、业务等出行之列。

出行又可分为以车位单位和以人为单位。

出行生成包括出行产生和出行吸引,前者以住户的社会经济特性为主,后者以土地利用形态为主。

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家庭规模和人员构成、年龄和性别、汽车保有量、自由时间、职业和工种等。

3. 生成交通量,发生、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

原单位法:(1)根据人口属性以不同出行目的的单位出行次数为原单位进行预测。

(2)以土地利用或经济指标为基准对原单位进行预测。

增长率法:把现在不同分区发生、吸引交通量与预测时间节点的增长率相乘,通常是小区活动指标的增长率。

聚类分析法:把家庭按照类型分类,从而求得不同类型家庭的平均出行率。

该研究认为小汽车拥有量、家庭规模和家庭收入是决定交通发生的三个重要因素。

聚类分析必须服从假设:(1)一定时期内的出行率是稳定的。

(2)家庭规模的变化很小。

(3)收入和家庭车辆拥有量总是增长的。

(4)每种类型的家庭数量,可以相应于该家庭收入、车辆拥有量和家庭结构等资料所导出的数学分布来估计。

优点:(1)直观、容易理解。

(2)资料得到有效利用。

(3)容易检查和更新。

(4)可适用于各种研究范围。

缺点:(1)用户之间的彼此差异性被忽略。

(2)样本量不同,用于预测时,失去精确性的一致性。

(3)分类是有根据个人主观。

(4)用于预测时,每一小格规划年的资料预测是一项繁琐的工作。

个人分类方法:不能兼顾家庭间的相互影响、家庭的花费和预算。

回归分析法:利用数据统计原理,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并确定因变量(出行次数)与某些自变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一个相关性较好的回归方程(函数表达式),并加以外推,用于预测今后的因变量的变化的分析方法。

缺点:该客流预测模式的特点是以现状分析为基础进行模型参数标定,并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主要适合于城市功能结构已趋完善、人口相对稳定的城市特征。

如果在预测期内政府的城市用地、交通规划有了重大的调整,以前的客流预测就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我国城市正处于发展成长时期,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城市的规划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动,政府当局的交通政策有了很大的变动,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等等。

这样,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产生的客流预测也会产生很大的出入。

部分影响因素的选取主观性太强。

注意的点:(1)变量对目标要有较好的解释性,即模型对于变量的变化要足够敏感;(2)模型具有时空的稳定性。

回归模型隐含一个基本的假定,就是假定未来年的出行产生量与各个影响因素解释变量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由回归系数表现出来与现状年相同。

然而,这一点是值得怀疑的。

特别是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状年标定的联系在像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客流预测这样长的时间里能否依然保持或存在是值得人深思的问题。

自变量和因变量连续;自变量间独立;自变量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模型中包含所有影响显着变量,不包含不显着变量;选择适合的回归模型;回归模型用于近期预测较准确,但用于远期预测有可能会有较大误差。

其它预测模型:弹性系数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5. 出行链:以某个基点(如自己的家)作为出发点,一直回到该基点或另一个基点(如工作单位)时所形成的出行的链。

马尔科夫链等五、交通分布1. 增长系数法,假定要预测年的OD交通量的分布形式和现在已有OD表的分布形式相同,在此假定的基础上预测研究对象目标区域的OD表。

平均增长率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等。

优点:(1)结构简单、实用性高,不需要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

(2)对于变化较小的OD表预测非常有效。

(3)预测铁路车站间的OD分布十分有效。

(4)适用于各种目的的OD交通量。

缺点:(1)必须有所有小区的OD交通量。

(2)对象区域(小区)发生较大变化时不适用。

(3)若现状小区交通量为0时,将来预测的值也为0;可靠性较小的OD量,将来预测的误差会增大。

(4)将来交通量仅用一个增长系数,缺乏合理性。

2. 重力模型法优点:(1)直观上容易理解。

(2)能考虑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人们出行产生的影响。

(3)特定的交通小区交通量为0时也能预测。

(4)敏感反映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变化的情况。

缺点:(1)缺乏对人的出行行为的分析,与实际有偏差。

(2)人的距离分布在全域并非定值,重力模型将其视为定值。

(3)交通小区之间距离较小时,有夸大预测的可能性。

(4)内内交通量的行驶时间很难给出。

(5)小区间的时间随着交通方式和时间变化而变动,重力模型把这个当成一个定值。

(6)为了将来发生和吸引交通量一致,需要用增长率法进行收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