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原理考试重点(可编辑修改版).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一、道路交通根底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分类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通——-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通为主——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通兼达——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效劳功能;分区干道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达——以效劳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级2、交通三参数Q、K、V及三者关系关系式根本关系:VKQ⋅=线性关系:(1) fjKV VK抛物线关系:V f ——自由车速 K j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 与Q 区别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通行能力:是“能力〞, 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

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 1、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规划步骤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展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交通规划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3、OD 调查 出行,区〔间〕出行OD 调查的概念2()f jK QV KK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

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间〕出行区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四步法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

4.交通量分配预测:将预测交通量分配到路网〔道路〕上。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交通规划是指以城市交通发展为目标,制定综合、科学、合理的交通系统规划,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础知识交通规划的基础知识是建立在交通学、城市规划学、土地利用规划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

主要包括: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类型与结构;交通需求预测与交通量计算;道路网设计;建设项目的经济性评价;环保与安全评价;政策与规章制度等。

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包括:1)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类型与结构,包括公共交通系统、私人轿车系统、非机动车系统等。

2)交通需求预测与交通量计算方法,包括出行方式分析、出行时间分布分析、出行空间分布分析、微观调查和宏观统计方法等。

3)道路网设计,包括道路等级设计、道路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路网组成与网络优化等。

4)建设项目的经济性评价方法,包括可行性研究、成本效益分析、社会效益评价等。

5)环保与安全评价,包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路沿线环境治理、交通事故预防等。

2.制定过程制定交通规划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研究范围、制定总体规划、编制专项规划、评价和修订规划等几个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在交通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等,以及各类交通工具的技术变革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

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包括:1)确定研究范围,包括交通规划的阶段性目标、研究区域范围、数据采集等。

2)制定总体规划,包括整体发展战略、城市交通概念和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结构等。

3)编制专项规划,包括道路交通专项规划、公共交通专项规划、非机动车交通专项规划等。

4)评价和修订规划,包括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规划执行情况的调查、规划修订等。

3.实践案例交通规划的实践案例主要有城市内部交通规划、城市周边交通规划、城市交通疏港规划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交通规划实践案例的差异较大,需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动态因素来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交通规划原理》考试资料总结

《交通规划原理》考试资料总结
通网络2、将规划年OD交通量分布预测值分配到现状交通网络3、将规划年OD交通量分布预测值分配到规划交通网络
交通阻抗(或者称为路阻)是交通流分配中经常提到的概念,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交通流径路的选择和流量的分配。路阻函数是指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负荷,交叉口延误与交叉口
路网结构:指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在长度上的比例,衡量道路网的结构合理性。
道路网可达性:指所有交通小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
道路网连接度:道路网中路段之间的连接程度

交通网络中:节点集N:由发生节点集R、吸引节点集S和交叉口之类的交汇点等组成,一般用正整数n表示;
2方格网式优点:可达性均等,秩序性和方向感较好,易于辨别,网络可靠性较高,有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和建筑的布置。缺点:网络空间形式简单、对角线方向交通的直线系数较小。
3自由式优点:较好地满足地形、水系及其他限制条件。缺点:无秩序、区别性差,同时道路交叉口易形成畸形交叉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评价主要是对其空间布局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其内容主要有:评价指标的选择与确定和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1.延误:指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
3.交通分布预测:交通分布预测是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模型的第二步,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出行量转换成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4.交通方式划分:出行者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它以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立模型从而预测基础设施或服务等条件发生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的变化。
城市居民出行及市内货运分布预测——重力模型?城市流动人口出行分布预测——弗雷特法 ?城市对外及过境客(货)运交通分布预测——弗雷特模型或平均增长率模型?区域交通分布预测——重力模型

《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1.交通区:在交通规划过程中,需要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干小区,这些小区被称为交通区.交通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2)尽量以铁路、河川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3)保持区内出入之完整(4)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5)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域重点可取为路网中的节点(6)分区大小合理,小范围的分区约为3000—5000人,大范围的分区约为5000—6000人,面积1~2km2(7)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50个,大城市不超过100~150个。

小区形心: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

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

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由期望线组成的期望线图,又称OD图.主流倾向线(综合期望线):系将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简化期望线,突出交通的主流方向.分隔核查线: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

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

OD表:表示各交通区之出行量的表格。

3。

境界线内OD调查分类:客流OD调查、货流OD调查和机动车出行OD调查.4。

居民出行的特征:1)居民人均日出行次数(单位:次/人·日):总体特征、不同年龄出行者人均日出行次数、收入因素、职业因素。

5。

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具体调查内容都可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类。

6.OD调查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1.城市道路网络方案技术评价指标(pg151-152)道路面积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推荐的城市道路面积率为8~15%,对于规模在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人均道路面积: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的推荐值为7~15m2/人(其中道路为6~13m2/人,交叉口、广场为0.2~0。

5 m2人,公共停车场为0。

8~1。

交通规划原理考试整理

交通规划原理考试整理

交通调查(1)地点车速:车俩通过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断面时的车速,亦成为瞬时车速行程车速:车辆在道路某一区间行驶的距离和时间的比值,亦为区间车速行驶车速:车辆在道理某一区间内的行驶距离和行驶时间的比值。

(行驶时间中扣除停车延误时间)临界车速: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较低时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车速。

地点车速调查方法:人工测量法;雷达测速法;道路检测器测量法;摄像法区间车速调查方法:拍照法;跟脚法;流动车测速法(2)延误固定延误:由于交通控制装置引起的延误,与交通量大小及交通干扰无关。

主要发生在交叉口处。

运行延误:各种交通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干扰而引起的延误、停车延误:车辆由于某种原因而处于静止状态产生的延误。

=停车时间,车辆由停止到再次启动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行程时间延误:实际行驶的总时间与完全排除干扰后以畅行速度通过调查路段的行驶时间之差。

包括停车延误,因加速产生的加速延误,因减速产生的减速延误。

排队延误:车辆排队通过路段的时间与车辆按自由行驶车速通过的时间之差。

引道延误:引道实际耗时与引道自由行驶时间之差。

主要的OD调查方法(1)类别和内容:居民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2)方法:路边询问法,表格调查法,家庭访问法,明信片调查法,车辆牌照法OD调查基本概念和术语1,出行:人、货物或作为交通方式的汽车为完成某一目的,由始点到终点之间的一次移动,称为出行。

2,出行端点:包括O点(起点)、 D点(讫点)3,调查区:整个被调查的区域,一般是规划的整个对象区域。

4,调查区域界限:包围整个调查区的一条假象的边界线,又叫境界线。

调查区境界线境界线上出入口要尽量少,以减少调查工作量。

5,分区及其质心:规划时将调查区分成若干个分区(蜘),分区是调查的基本单元,以分区为单位的交通调查又叫起讫点调查。

6,分区重心(质心):代表同一分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某一集中点,是交通区交通源的中心。

在每一分区内,选其几何中心或出行量最大约地点作为它的质心,近似地将质心看作是分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

交通规划考试内容整理

交通规划考试内容整理

一、名词解释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

全局性交通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效的管理措施。

局部性交通管理:仅在局部范围内,在较短时间内才有效的一些措施。

传统交通管理:通过大量建设佳通基础设施,不断增加交通供给来满足交通需求的交通管理方式,即“按需增供”交通系统管理:以提高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效率为主,改善交通供给能力来满足交通需求的交通管理方式,即“按需管供”,管理交通流交通需求管理:引导人们采用科学的交通出行方式与行为,限制不必要的交通需求,理智的使用交通设施资源,使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相适应的一种科学交通管理方式,即“按供管需”,管理交通源ITS: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管理,是集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数据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运筹学、系统工程和交通工程等技术于一体,有效的综合应用于交通工具、交通服务、交通管理和控制体系,从而建立智能化的、实时的、准确的、广泛的交通运输管理控制系统,改善交通运输系统运行质量,保障交通安全、高效、便捷、低公害。

“人性化”管理交通行政管理:指政府和交通行政机构在有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交通事务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监督和控制等的处理、协调活动交通秩序管理:也叫交通执法管理,指找交通法规对道路上的车流、人流与交通有关的活动进行引导、限制和协调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蚊子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交通管理信息的一种交通管理措施。

可变标志:是一种因交通、道路、气候等状况的变化而改变现实内容的标志交通标线:是由标画于路面上的各种线系,箭头,文字,主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所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

视距三角形:指的是平面交叉路口处,由一条道路进入路口行驶方向的最外侧的车道中线与相交道路最内侧的车道中线的交点为顶点,两条车道中线各按其规定车速停车视距的长度为两边,所组成的三角形。

城市交通规划考试重点

城市交通规划考试重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交通基本参数:交通量,速度,交通密度。

交通流的三项标志:车流量、车流密度、车速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公路、城市道路、特殊道路三大类型。

道路设计年限包括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

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主路、辅路、匝道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整体平地式、高架分离式。

环道一般采用左转车道、交织车道、右转车道三种车道。

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技术性能、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影响三个方面着手。

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出—出、出—入、入—入、入—出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信号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道路照明以满足路面亮度、路面亮度均匀度、眩光限制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点控制、线控制、面控制三种。

交通标志三要素有颜色、形状、符号。

车流密度:指单位长度路段内行进的车辆数。

车速:间距平均车速变速车道分为直接式、平行式两种。

排水制度分为合流制、分流制两种。

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首末站、枢纽站、中间停靠站三种类型。

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单排一侧布置、单排路中排列、双排对称布置、双排交错布置。

道路交通流三个基本特征:两重性,局限性,时空性。

沿河道路应根据路线位置确定路基标高。

交通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分布分时变,日变。

空间变化规律分:路段车到方向分布。

关于车速设计车速,行驶车速,区间车速,临界车速目前主要的交通流理论:概率论理念,交通流排队理论,跟驰理论,流体力学模拟理论。

概率论方法:离散型分布(泊松分布,二项式分布)连续型分布(负指数分布,移位的负指数分布)可以预测违反交通规则的车辆数的概率分布类型是二项式分布。

可以以研究交通流中的车头时距或事故的间隔的概率分布类型负指数分布。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资料1.径路:交通网络上任意一OD点对之间,从发生点到吸引点一串连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叫做这一OD点对之间的径路。

2.路段:交通网络上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路3.最短径路:一对OD点之间的径路中总阻抗最小的径路叫“最短径路”4.期望线:至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5.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6.OD调查概念:又称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的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讫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7.出行: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分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8.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式大致可以分为:方格网式,带状,放射状,环形放射状,自由式。

9.境界线:指规定调查区域范围的边界线。

10.检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11.交通规划: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13.交通需求量预测四阶段预测法: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分配。

14.OD调查主要分为三类:居民OD调查,货流OD调查,车辆OD调查。

货流OD调查:货流调查的重点是调查货源点和吸引点的分布、货流分类数量和比重、货运方式分配等。

15.OD调查的方法:1、路边询问法2、表格调查法3、家庭访问法4、明信片调查法5、车辆牌照法。

16.城市交通模式与土地利用模式的相互关系: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城市交通模式形成的基础,特定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将导致某种相应的城市交通模式;反之,特定的城市交通模式亦需要相应的土地利用模式予以支持。

17.生成交通量的预测方法有:原单位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增长率法。

原单位法:1总量控制法2调整系数法18.影响交通方式划分的原因:交通特性、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地区属性和时间属性等。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重点整理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重点整理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重点整理第1章城市交通的分类P11) 客运交通:(1)公共交通:1、常规公共交通2、快速轨道交通3、准公共交通(2)个体交通:1、个体机动交通2、自行车交通3、步行交通2) 货运交通:(1)重货运交通(2)轻货运交通城市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P61)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兴衰:城市兴起和发展跟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对外交通的方便和发达程度促进城市的发展、功能的发挥和经济的活跃。

2) 城市交通方式与城市形态:交通技术的创新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起不可替代作用。

交通工具变革,对城市增长、内部结构、城市效率等有巨大的影响。

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城市交通对土地价值的影响:交通方便使廉价土地增值。

近市中心,地价越高;离市中心越远,地价越低,交通运输费越高。

铁路线路的分类、等级P121 )铁路线路一般可分三类:干线、支线、专用______2)铁路线路等级:I级铁路一一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远期年客货运量》20Mtn级铁路一一铁路网中起骨干作用,远期年客货运量v 20Mt或在铁路中起联络辅助作用,远期年客货运量》10Mt川级铁路一一为某一区域、具有地区运输性质,远期年客货运量v 10Mt铁路车站类型及其布置形式P15因工作性质不同分为中间站、区段站、客运站、客车整备站、货运站、编组站等_____车站布置基本形式有横列式、纵列式、半纵列式。

铁路站场位置选择 (填、判、选) P24城市铁路布局中,站场位置起主导作用。

线路走向根据站场与站场、站场与服务地区联系确定。

站场位置与数量和城市性质、规模,铁路运输的性质、流量、方向,自然地形特点以及城市总体布局有关。

1) 中间站:P24 客运站:P25 货运站:P28 编组站:P28铁路枢纽与城市的关系P30铁路枢纽:在铁路网交叉点或尽端,几个协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的整体。

随铁路网和城市建设发展逐步形成。

交通规划复习提纲

交通规划复习提纲

交通规划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出行:出行产生:出行吸引:出行发生:出行分布:小区内出行:区间出行:交通小区:交通小区形心:交通规划:交通规划调查:核查线:OD矩阵:PA矩阵:居民出行OD调查:机动车OD调查抽样调查:交通流分配:交通网络阻抗:路网结构:交通方式结构:最短径路:动态交通分配:交通分配:平衡分配:非平衡分配:方式划分:战略规划:时间价值:综合交通规划:道路网络规划:广义费用:规划对象区域:规划的基年和规划年:期望线:BPR函数:全有全无分配:二、判断题(1)Logit型的路径选择模型又称为随机-最短路分配模型,因为若各出行路线路权相同,Logit型的路径选择模型则成为随机分配模型;若某一路线的路权远远小于其它各路线,Logit型的路径选择模型则成为最短路分配模型。

(2)如果交通网络中每条边都是单向的,那么它所对应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矩阵。

(3)采用邻接目录法输入,调用及搜索网络结构邻接关系,能减少计算机输入与计算工作量,减少交通规划中各软件所需的内存单元,提高计算速度。

(4)交通分配就是把各种出行方式的空间OD量分配到具体的交通网络上,通过交通分配所得的路段、交叉口交通量资料是检验道路规划网络是否合理的唯一依据。

(5)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主要有集合模型、非集合模型、动力学模型三大类,其中后两种模型至今仍在不断改进之中。

(6)交通生成预测的方法有生成率法、类别生成率法、回归分析法三种。

(7)城市道路网分析评价可从道路网的布局结构、交通质量两方面进行。

(8)为了全面了解交通源及交通源之间的流,所以在划分交通小区时应该划分的越小越好。

(9)划分交通区的区域除包括规划区域外,还应包括与规划区域有较大交通联系的其它区域,以及有较大过境交通经过规划区域的其它区域。

(10)所谓交通区重心就是指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11)OD 调查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

(12)交通规划一般包括组织、调查、网络规划、评价和选择、进一步规划共五个方面的内容。

《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第一章交通规划概论1.交通规划的主体内容:(1)交通系统现状调查;(2)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诊断;(3)交通系统交通需求发展预测;(4)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5)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综合评价;(6)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的分期实施计划编制;(7)交通系统规划的实施。

2.交通规划的原则:(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3)局部服从整体原则(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3.我国古代交通规划的本质: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是一种集中式封闭的城市布局方式,城市往往围绕政权中心布置,城墙成为约束城市发展的障碍,城乡界限分明,因而城市道路也呈集中式的布置,通达性不够,城乡道路基本以城门为分界点和联络点。

第二章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1.交通区:在交通规划过程中,需要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干小区,这些小区被称为交通区。

交通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2)尽量以铁路、河川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界限(3)保持区内出入之完整(4)尽量不打破行政区的划分(5)考虑路网的构成,区域重点可取为路网中的节点(6)分区大小合理,小范围的分区约为3000—5000人,大范围的分区约为5000—6000人,面积1~2km2(7)分区数量适当,中等城市≤50个,大城市不超过100~150个。

2.OD调查的相关概念:出行:行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小区形心: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

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

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由期望线组成的期望线图,又称OD图。

主流倾向线(综合期望线):系将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简化期望线,突出交通的主流方向。

分隔核查线: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

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P9交通规划过程流程图决策过程规划执行第二章交通调查一、交通调查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在制定交通规划过程需进行哪些调查?答:交通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涉及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地预测,并且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交通调查的作用: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二、起讫点调查的内容包括哪些?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起讫点调查结果精度如何检验?答:内容:居民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方法:路边询问法、表格调查法、家庭访问法、明信片调查法、车辆牌照法。

精度确定:1、分隔核查线检验。

2、区域境界线检查。

3、把由OD调查表推算出来的交通特征,如车型比例、交通流量和流向等与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检查其误差程度是否满足要求。

4、在调查区域内,拟定交通枢纽、公共活动集散中心作为校核点,将起讫点调查结果与该点上实测的交通量相比,作为市内OD调查精度的重要依据。

三、交通量调查计数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答:1、人工计数法:优点是适用范围广泛,可以适用于任何情况的交通量调查,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精度较高,资料整理方便,调查地点环境不受限制。

缺点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天气不好时室外工作比较辛苦。

调查精度取决与调查人员的责任心、态度等。

一般只适用于短期、临时性交通调查。

2、浮动车法:可以同时获得某一路段的交通量、行驶时间和行驶车速等数据,是一种较好的综合调查技术。

3、机械计数法:适用于超过12小时的长期交通调查。

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调查范围广,调查精度高,特别适合长期连续性交通量调查,但是这类装置一次性投入较大。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考试重点考察题型:选择题15、判断题15、名词解释20、简答题26、计算题241、交通规划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主体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

规划对象为主要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服务。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个部分。

交通规划的内容包括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预测、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2、交通需求量的预测四阶段预测法:其内容包括交通的生成、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交通的分布(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和交通流分配(第四阶段)3、居民出行调查(统称PT调查)以对象区域内居民为对象,主要调查居民某日的出行情况和交通工具利用情况,为交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4、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是交通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

人们进行交通规划,首先面临的就是对象区域中的现有交通网络,评价网络规模、体系结构和密度等服务指标是否合理。

对于将来交通网络,在交通规划阶段需要利用确定与经济社会和对向区域发展相适应的规模、体系结构和密度,线路走向和断面属性(车道数、线路数)等,以进行网络结构设计和拓扑建模,便于计算机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和分析评价。

5、交通网络分析评价在网络设计阶段提出的交通规划方案,其上的交通流动是否合理、局部线路的交通负荷度或运输能力以及环境等指标能否满足预定目标等,均需要对方案的优劣进行必要的评价以便于优化规划方案,获得预期效果。

此外,成本效益评价也是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评价的内容之一。

考虑到交通项目的社会性和公共性,成本效益分析不仅是财务分析,更重要的是其社会效益。

6、OD调查的定义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的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讫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第一篇:交通规划原理复习交通规划原理复习交通需求量预测总复习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需求预测?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其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交通需求预测在交通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答:交通规划的目标是制订交通设施的建设或管理规划。

交通设施的建设一般都是耗资高、工期长,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工程,那么建设多大规模、何种结构的交通系统才能既满足未来规划年社会经济系统的对交通的需求,又是最节省投资,并且产生最小负作用的呢?这就是我们交通规划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为了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做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在现状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准确地预测未来规划年交通的出行情况。

由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交通需求预测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它的理论与方法都处于不断发展中。

交通需求预测的目标不仅要预测规划年对象区域的总交通量,而且要非常细致。

要预测出规划年各个交通小区之间的分布交通量,这项预测结果以各种各样的OD表的形式存在。

如:规划区域客运OD表、规划区域货运OD表、规划区域车辆汇总OD表、规划区域各种车辆的OD表(小汽车、公交车、货车等)。

除此之外,传统的交通量预测还包括交通分配,即要预测这些OD交通量是从哪条路径上通过的?各路段的交通量是多少?值得说明的是,有些交通规划书中把交通分配不作为交通需求预测的组成部分,而作为方案设计的基础工作。

交通需求预测是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是决定网络规划和断面结构等的依据,在交通规划中处于核心位置,交通需求预测的精度对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交通需求量预测有哪些方法?答:比较经典的是四阶段法,此外,还有多阶段组合模型、由路段交通量反推OD交通量等。

3、四阶段法有哪四阶段组成?各阶段的任务(或目的)分别是什么?各阶段的预测成果是什么?答:四阶段法由交通的发生和吸引(出行发生)、交通的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阶段所组成。

交通的发生和吸引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区域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

(完整word版)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完整word版)交通规划原理复习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交通需求量预测总复习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需求预测?什么是交通需求预测(其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交通需求预测在交通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答:交通规划的目标是制订交通设施的建设或管理规划。

交通设施的建设一般都是耗资高、工期长,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的工程,那么建设多大规模、何种结构的交通系统才能既满足未来规划年社会经济系统的对交通的需求,又是最节省投资,并且产生最小负作用的呢?这就是我们交通规划者所必须回答的问题。

为了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做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需求预测是在现状交通调查的基础上准确地预测未来规划年交通的出行情况。

由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复杂性,交通需求预测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它的理论与方法都处于不断发展中。

交通需求预测的目标不仅要预测规划年对象区域的总交通量,而且要非常细致.要预测出规划年各个交通小区之间的分布交通量,这项预测结果以各种各样的OD表的形式存在。

如:规划区域客运OD表、规划区域货运OD表、规划区域车辆汇总OD表、规划区域各种车辆的OD表(小汽车、公交车、货车等)。

除此之外,传统的交通量预测还包括交通分配,即要预测这些OD交通量是从哪条路径上通过的?各路段的交通量是多少?值得说明的是,有些交通规划书中把交通分配不作为交通需求预测的组成部分,而作为方案设计的基础工作。

交通需求预测是规划设计方案的基础,是决定网络规划和断面结构等的依据,在交通规划中处于核心位置,交通需求预测的精度对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交通需求量预测有哪些方法?答:比较经典的是四阶段法,此外,还有多阶段组合模型、由路段交通量反推OD交通量等。

3、四阶段法有哪四阶段组成?各阶段的任务(或目的)分别是什么?各阶段的预测成果是什么?答:四阶段法由交通的发生和吸引(出行发生)、交通的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阶段所组成.交通的发生和吸引的任务是求出对象区域的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预测成果是OD表中的小计行和小计列.此时的OD表可以分为客运OD表和货运OD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规划原理考试重点考察题型:选择题15、判断题15、名词解释20、简答题26、计算题241、交通规划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主体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

规划对象为主要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服务。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个部分。

交通规划的内容包括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预测、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2、交通需求量的预测四阶段预测法:其内容包括交通的生成、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交通的分布(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和交通流分配(第四阶段)。

3、居民出行调查(统称PT调查)以对象区域内居民为对象,主要调查居民某日的出行情况和交通工具利用情况,为交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4、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是交通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

人们进行交通规划,首先面临的就是对象区域中的现有交通网络,评价网络规模、体系结构和密度等服务指标是否合理。

对于将来交通网络,在交通规划阶段需要利用确定与经济社会和对向区域发展相适应的规模、体系结构和密度,线路走向和断面属性(车道数、线路数)等,以进行网络结构设计和拓扑建模,便于计算机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和分析评价。

5、交通网络分析评价在网络设计阶段提出的交通规划方案,其上的交通流动是否合理、局部线路的交通负荷度或运输能力以及环境等指标能否满足预定目标等,均需要对方案的优劣进行必要的评价以便于优化规划方案,获得预期效果。

此外,成本效益评价也是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评价的内容之一。

考虑到交通项目的社会性和公共性,成本效益分析不仅是财务分析,更重要的是其社会效益。

6、OD调查的定义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的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讫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出行作为计测单位,具备三个基本属性:①每次出行有起、讫两个端点;②每次出行有一定的目的③每次出行采用一种或几种交通方式。

核查线:指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的障碍,如河流、铁道等。

期望线:指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7、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1)同质性。

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尽量一致。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界限,不但资料准确,且易于核对。

(3)尽量配合行政区的划分,以利用政府的统计资料,如人口、经济统计资料等。

(4)分区的过程中要考虑道路网。

(5)分区越小,计算数据越多,成果就越细,但工作量也越大。

反之,工作量小,但有可能掩盖该范围内的交通特点。

通常交通量分散的郊区划分可以大些,而交通量集中的市区分区划分可以小点。

8、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宏观互动关系9、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微观互动机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均由一系列不同的特征量所描述,任意两个特征量之间的微观作用机理是不相同的。

交通容量与容积率的关系,是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在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

交通容量与容积率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二者通过一系列的循环反馈过程,将有可能达到一种“互补共生”的稳定平衡状态。

10、交通网络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态:方格网式、带状、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自由式等。

方格网式交通网是一种常见的交通网络形态。

其优点是各部分的可达性均等,秩序性和方向感较好,易于辨别,网络可靠性较高,有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和建筑布置等。

其缺点是网络空间结构形态简单、对角线方向交通的直线系数较小。

11、例题5-3 假设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原单位不变,试用例题5-1的数据求出将来的发生于吸引交通量。

解:(1)求出现状发生与吸引的原单位小区1的发生原单位:28.0 / 11.0 = 2.545 [次/(d*人)]小区1的吸引原单位:28.0 / 11.0 = 2.545 [次/(d*人)]同理,可以计算其他交通小区的原单位,结果见表5-3表5-3 现状各区发生与吸引的亚UN单位单位:次/(d*人)O D123合计1 2.5452 2.5503 2.600合计 2.545 2.500 2.700(2)计算各交通小区的将来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小区1的发生交通量:15.0*2.545 = 38.175(万次/d)小区1的吸引交通量:15.0*2.545 = 38.175(万次/d)同理,小区2和小区3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计算结果见表5-4表5-4 各区未来的出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单位:万次/dO D123合计138.175291.800336.400合计38.17590.00037.800(3)调整计算可知,各小区发生的交通量之和不等于其吸引交通量之和,所以需要进行调整计算。

采用总量控制法进行调整,结果如下:调整后的结果见表5-5.表5-5 各区未来的出行发生与吸引交通量单位:万次/dO D123合计138.204291.869336.427合计38.29690.28537.920由以上可以看出,调整以后,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之和相等,均等于交通生成量166.5万次/d。

12、分布交通量预测分布交通量预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目标年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一定的条件下,求出各交通小区之间将来的OD交通量。

增长系数法:假定将来OD交通量的分布形式和现有的OD表的分布形式相同,在此假定的基础上预测对象区域目标年的OD交通量,常用的方法包括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等。

综合法:从分布交通量的实际分析中,剖析OD交通量的分布规律,并将此规律用数学模型实现,然后用实测数据标定模型参数,最后用标定的模型预测分布交通量,其方法包括重力模型法、介入机会模型法、最大谪模型法等。

增长系数法的应用前提是要求被预测区域有完整的现状OD表。

对于综合法来说,如果模型已经标定完毕,则不需要现状OD表。

同增长系数法相比,综合法的应用范围更广些,但对于模型的标定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介入机会模型和最大谪模型,在实际规划中不常使用。

13、平均增长系数法假设i,j小区之间的分布交通量的增长系数是i小区出行发生量增长系数和j小区出行吸引量增长系数的平均值,即:该方法的优点是公式简明,易于计算;其缺点是收敛慢,迭代次数多,计算精度低。

14、福莱特法假设i,j小区间分布交通量的增长系数不仅与i小区的发生增长系数和j小区的吸引增长系数有关,还与整个规划区域的其他交通小区的增长系数有关。

模型公式为:式中Li ----- i小区的位置系数Lj ----- j小区的位置系数例:题6-4 试用福莱特法求例题6-2中的将来出行分布交通量。

设定收敛标准为ε=3%。

解:(1)求15、重力模型法它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两物体间的引力与两物体的质量之积成正比,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类推而成。

重力模型法出行分布预测考虑了两个交通小区的吸引强度和它们之间的阻力,认为两个交通小区的出行吸引与两个小区的出行发生量成正比,而与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阻抗成反比。

无约束重力模型:式中,-----分别代表i小区和j小区的人口;-----i,j小区之间的距离;α------系数重力模型的特点:优点:(1)直观上容易理解(2)能考虑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人们的出行产生的影响(3)特定交通小区之间的OD交通量为零时,也能预测(4)能比较敏感地反映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变化的情况缺点:(1)模型尽管能考虑到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出行的影响,但缺乏对人的出行行为的分析,跟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

(2)一般,人们的出行距离分布在全区域并非定值,而重力模型将其视为定值(3)交通小区之间的行驶时间因交通方式和时间段的不同而异,而重力模型使用了同一时间(4)求内内交通量时的行驶时间难以给出(5)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小时,有夸大预测的可能性(6)利用最小二乘法标定的重力模型计算出的分布交通量必须借助于其它方法进行收敛计算。

16、交通流分配定义:交通流分配,就是讲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地分配到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

①交通阻抗定义:交通流分配中经常提到的概念,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交通流径路的选择和流量的分配。

在具体分配中,由路段时间及交叉口延误共同组成出行交通阻抗。

路阻函数的定义:指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负荷,交叉口延误与交叉口负荷之间的关系。

影响路阻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因此交通时间被作为计量路阻的主要标准。

(1)路段阻抗路段上的行驶时间与距离不一定成正比,而与路段上的交通流量有关,此时就选时间作为阻抗。

(2)节点阻抗节点阻抗是指车辆在交通网络节点处主要指在交叉口处的阻抗。

交叉口阻抗与交叉口的形式、信号控制系统的配对、交叉口的通过能力等因素有关。

①不分流向类:在某个节点各流向的阻抗基本相同,或者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的分流向差别。

用一个统一的值Di表示车辆在节点i的延误。

②分流向类:不同流向的阻抗不同,且一般服从某种规律(右转<直行<左转)18、交通平衡问题Wardrop平衡原理第一原理定义:(用户均衡、用户最优)在道路的利用者都确切知道网络的交通状态并试图选择最短径路时,网络将达到平衡状态。

第二原理定义:(系统最优原理、设计原理)在系统平衡条件下,拥挤的路网上交通流应该按照平均或总出行成本最小为依据来分配。

第一原理反映了道路用户选择路线的一种原则。

第二原理作为一个设计原理,是面向交通规划设计师和工程师的。

例题8-5 设图3所示交通网络的OD交通量为t=200辆,各径路的交通费用函数分别表示为:试用全有全无分配阀、增量分配法求出分配结果,并进行比较。

解:(1)全有全无分配法由路段费用函数可知,在路段交通量为零时,径路1最短。

根据全有全无原则,交通量全部分配到径路1上,得到以下结果:因为,,根据Wardrop原理,网络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没有得到均衡解。

此时目标函数为:(2)增量分配法采用2等分①第1次分配与全有全无分配法相同,径路1最短。

②第2次分配,此时最短径路变成径路2这时,根据Wardrop原理,各条径路的费用接近相等,路网接近平衡状态,结果接近于平衡解。

此时目标函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