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 古诗文阅读 十九、诫子书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知识梳理及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诫子书》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二、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四、字词解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诫子书》中考阅读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中考阅读练习(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中考阅读练习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④则不能励精⑤,险躁⑥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⑦,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集》)注释:①行:操守,品德。

②淡泊:不追求名利。

③宁静:安静,集中精力。

④淫慢:淫,过度;慢,怠惰。

⑤励精:振奋精神。

⑥险躁:暴躁,与“宁静”相对而言。

⑦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

1.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

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学习和作人。

2.《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2004年吉林长春中考试题){二)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④)与时驰(⑤),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注释】:①行:品行。

②澹泊:对功名利禄持淡漠的态度。

③淫慢:不专心及骄傲的态度。

④年:年华。

⑤驰:流逝。

10.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俭以养德:用俭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B.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

C.意与日去:意志随着时间消磨。

D.悲守穷庐:悲凉地守着那贫瘠的山峦。

11.你从“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人物,阅读本文后,请你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对诸葛亮作简要评价。

(4分)启示:。

评价:(二)10.D11.启示:淡泊名利方可树立宏伟之志,有志才会好学(1分),而身心宁静才会学有所成,才能实现远大理想(1分)。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诫子书》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诫子书》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解析—《诫子书》(1)《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文集》,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是蜀国政治家、军事家。

(2)文题解读: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诫子书”即诸葛,旨在告诫、劝勉的书信。

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⑴[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⑵[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⑶[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⑷[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⑸[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⑹[明志]明确志向。

⑺[明]明确坚定.⑻[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⑼[致]达到。

(10)[广]增长。

(11)[淫慢]放纵懈怠。

(12)[淫]放纵。

(13)[慢]懈怠。

(14)[励精]振奋精神。

(15)[励]振奋。

(16)[险躁]轻薄浮躁。

(17)[险]轻薄。

(18)[治性]修养性情。

(19)[治]修养。

(20)[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2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2)[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23)[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4)[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5)[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6)[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⑶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⑸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答案】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⑹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答案】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诫子书》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诸葛亮,字____,琅 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____时蜀汉政 治家、军事家。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文集》。诸葛亮, 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 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默写课文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 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 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 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 使人的傲慢神气。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 (1)此即日习于傲矣。
习惯、熟悉 (2)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本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译文:我前年之所以那么废弃懈怠,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 (2)此即日趋于奢矣。 译文:这就一天天地趋于奢侈了。
《诫子书》
6、险躁则不能治性 7、年与时驰 8、意与日去 9、枯落: 10、多不接世 11、将复何及!
6、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险,轻薄;修养性 情。治,修养。 7、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 指迅速逝去。 8、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9、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10、多不接世: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11、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重点词语解释 (红色字词)
《诫子书》
1、静以修身 2、非淡泊无以明志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非学无以广才 5、淫漫则不能励精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十九、《诫子书》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十九、《诫子书》

十九、诫子书❶诸葛亮【近14年未考查】夫❷君子之行,静❸以❹修身,俭以有道德修养的人,( 通过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通过 )俭朴节约养德。

非淡泊❺无以❻明志❼,非宁静无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没办提出加强道德修养的方式:静思反省,俭朴节约。

提出实现人生志向的方式:清心寡欲,安定清静。

以致远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❾才,法达到远大目标。

要学习必须静心,要获得才能必须( 不断 )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❿则不能励精⓫,险躁⓬则不能治性⓭。

年与时不立志就没办法成就学业。

放纵懈怠便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便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驰⓮,意与日去⓯,遂成枯落⓰,多不接世⓱,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年老志衰,( 这样的人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守穷庐⓲,将复何及⓳!( 只能 )悲伤地守着那穷困的陋室,( 到那时 )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赏析评点此为诸葛亮的治学之道:静心研究,持之以恒。

反面论述“不静”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彰显“静”的价值。

以慈父的口吻对儿子进行谆谆教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淫( yín )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一、内容主旨作者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刻苦学习、珍惜时光对培养自己品德的重要性,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结构图解《诫子书》{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正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反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勤学立志 修身养性珍惜年华三、写作特色1.正反对比,观点鲜明。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上《诫子书》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七上《诫子书》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三、诫子书诸葛亮【参考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屏除杂念、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

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在穷困潦倒之人住的居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阅读《诫子书》,完成25~36题。

(40分)第一组题目:2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静以修.身/邹忌修.八尺有余。

B.才.须学也/初级狭,才.通人C.将复.何及/复.行数十步D.险.躁则不能治性/吾与汝毕力平险.2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险躁则不能治性。

2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葛亮劝诫儿子要静思反省,俭朴节约,认为这是“修身”“养德”的途径。

B.诸葛亮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强调“静”的重要:修身须静,学习须静。

C.诸葛亮感慨自己年华老去,时光蹉跎,意志消失,人生“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D.诸葛亮在给儿子的这封家书中,希望儿子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成为君子。

第二组题目: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非学无以广才./况才.之过于余者B.悲守穷.庐/蝉则千转不穷.C.险躁则不能治.性/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将复.何及/不敢出一言以复.29.把“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3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开篇即以“君子之行”来要求其子,并强调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

B.“静以修身”强调安定不动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以潜心专一来修养身心。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课文《诫子书》对比阅读(附译文)知识点考点重点(含中考真题)专项练习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课文《诫子书》对比阅读(附译文)知识点考点重点(含中考真题)专项练习

《诫子书》对比阅读(附译文)(含中考真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刘备敕刘禅遗诏》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染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不复自伤,但以卿①兄弟为念。

射君(人名)到,说丞相叹②卿智量,甚大增修③,过于所望。

审能如此,吾复何忧!【注释】①卿:旧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相当于“你(们)”。

②叹:赞叹。

③增修:即“溢美”,意思是赞美的话说得很多。

修:美好。

译:我最初只是得了一点痢疾而已,后来转而得了其他的病,恐怕难以挽救自己了。

五十岁死的人不能称为夭折,我已经六十多了,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所以不再为自己感伤,只是惦念你们兄弟。

射援先生来了,说丞相(诸葛亮)惊叹你的智慧和气量,有很大的进步,远比他所期望的要好,要真是这样,我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啊!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④.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道亡⑤,可自更求闻达。

【注释】④能服于人:能够使别人敬服。

于,这里表示行为的对象。

⑤道亡:(所抄之书记)在途中丢失。

译:努力啊,努力!不要因为坏事很小而去做,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

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使别人信服。

你父亲我德行不深厚,你不要效仿。

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读一下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

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还没给你,就在路上丢失了,你自己可以再找有学问的人学习这些东西。

(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诫子书原文和注释

诫子书原文和注释

诫子书原文和注释《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并入选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

作品原文诫子书⑴夫君子之行⑵,静以修身⑶,俭以养德⑷。

非淡泊无以明志⑸,非宁静无以致远⑹。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⑺,非志无以成学⑻。

淫慢则不能励精⑼,险躁则不能治性⑽。

年与时驰⑾,意与日去⑿,遂成枯落⒀,多不接世⒁,悲守穷庐⒂,将复何及⒃![1]注释⑴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作“澹(dàn)泊”。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致,达到。

⑺广才:增长才干。

⑻成:达成,成就。

⑼淫慢:放纵懈怠,过度享乐。

《艺文类聚》作“慆慢”,漫不经心之意。

淫,放纵。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

励,振奋。

⑽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一说通“冶”。

⑾与:跟随。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⑿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⒀遂:最终。

枯落:枯枝和落叶。

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⒁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⒂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⒃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白话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自律、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德的。

2020中考复习部编本诫子书七上

2020中考复习部编本诫子书七上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25/2020
备战中考2020
实验二中 张钥
2
➢ 选自《 》,诫,
子,
书, 。
讲明修身养➢性“的前途四径史和”方是法“,二也十指四明史了”立中志的与前学四习部的史关书系,;即为《史记》(司马 不但讲明了宁迁静)淡、泊《的汉重书要》,(也班指固明)了、放《纵后怠汉慢书、》偏(激范急晔躁)的、危《害三。国志》(陈寿)
➢ 选自《 》,诫,
子,
书, 。
➢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史记》(司马 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三国志》(陈寿)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2/25/2020
备战中考2020
实验二中 张钥
4
2/25/2020
备战中考2020
实验二中 张钥
3
理解性背诵
1.文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在谆谆告诫的过程中,作者诸葛亮是从修身和 养德 两个方面进行 论述的。
3.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4.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5.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6.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诫子书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诫子书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诫子书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1-12题。

(5分)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②则不能励精,险躁③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④,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释:①淡泊: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②淫漫:放纵,懈怠。

③险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

④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对社会有益。

11.请摘录一处你喜欢的对偶句,并简述理由。

(3分)对偶句:理由:12.作者认为,做人、治学要想成功就不能、不能。

(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答案】1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认为这组对偶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韵感、节奏感。

所以我喜欢。

(3分,选其他句也可以,理由合理得当即可)12.淫慢险躁【参考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

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向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2020中考文言文阅读《诫子书》《《宋史·欧阳修传》》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中考文言文阅读《诫子书》《《宋史·欧阳修传》》真题及答案解析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加冠,嶷然有声②。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

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

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

④赜(zé):精微,深奥。

⑤治:研究。

⑥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诚子书以荻画地学书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

《诫子书》原文、译文及赏析—中考必修原文:诫子书诸葛亮〔两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一作:澹泊;淫慢一作:慆慢;治性一作:冶性)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品行。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修身:修养身心。

养德:培养品德。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广:增长。

成:达成,成就。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飞快逝去。

与:跟随。

驰:疾行,指飞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遂:最终。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中考知识点归纳

诫子书中考知识点归纳

诫子书中考知识点归纳《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体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教诲。

在中考中,这篇文章常被作为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下是对《诫子书》中考知识点的归纳:1. 作者背景: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后世尊为“忠臣”的典范。

2. 文体特点:《诫子书》是一篇典型的文言文,语言精炼,寓意深刻,是古代家训文学的代表作。

3. 主要内容:- 诸葛亮在信中首先表达了对儿子的关爱和期望。

- 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提倡勤奋学习,不断进步。

- 教育儿子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要懂得自省和自我修养。

- 告诫儿子要诚实守信,不欺骗他人,不违背自己的良心。

- 强调了品德的重要性,认为品德是立身之本。

4. 文学价值:《诫子书》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文学形式,展现了作者的高尚品德和深邃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重点词汇:在中考中,可能会考察《诫子书》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淡泊”、“宁静”等。

6. 句式结构:《诫子书》中的句式结构简洁有力,如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7. 思想内涵:文章传递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8. 写作手法:诸葛亮在信中运用了比喻、排比等多种写作手法,使得文章既有哲理性,又具有文学性。

9. 文化影响:《诫子书》不仅是家庭教育的典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体现。

10. 考点预测:中考可能会围绕作者的生平、文章的主旨、重要词汇的解释、句式结构的分析、思想内涵的理解等方面出题。

结束语:通过对《诫子书》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我们不仅能够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更能够从中汲取到古人的智慧和品德修养,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指导。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知识点【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dàn)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操行,心绪宁静来加强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品德。

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平心静气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完成学业。

过度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龄同时光一起飞逝,意志同日月一起远离,于是变成了枯枝落叶,大多不能融入社会,悲伤地居守偏僻简陋的房屋,(悲叹)又怎么来得及呢?【重点字解释】: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广:使……增广。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赏析】(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道德规范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诫子书》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诫子书》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诫子书》复习要点知识点01 文学文化常识知识梳理1.走近诸葛亮(1)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2)典故、故事: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3)称颂他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八阵图》(4)代表作(名句)前《出师表》“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解题《诫子书》,顾名思义,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书,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的意思。

如:《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典题反馈1.填空: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__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家。

官至蜀国_____。

他的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等。

曾发明___、___、等。

后世多尊称他为___。

关于他的俗语有___、___等。

关于他的歇后语有:_____、____等。

出自《诫子书》的名言有____、_____等。

关于他的对联有:_______;____等。

关于他的事例有:____、______等。

2.按要求背默:(1)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三句)(2)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2020学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

统编版2020学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

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 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志、学、才。
•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 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 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 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是成才 的关键。
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 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 进行论述,一正一反,说服 力强。
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 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 :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
• 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③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
•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 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 会没有任何贡献。
翻译全文
•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 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 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 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 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 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 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 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 哀地坐守着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那时再悔恨 又怎么来得及!
第15课《诫子书》
统编版2020学年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部编新教材 语文 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知识点归纳和中考试题集锦

部编新教材 语文  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知识点归纳和中考试题集锦

《诫子书》知识点归纳及中考试题集锦一、默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二、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是时期的家、家,与他相关俗语。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1)夫君子之行 (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6)多不接世 ( ) (6)诫子书()四、简答题:1、表达中心的句子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文章就哪几方面进行论述?4、本文论述了多层关系:、、。

5、出自本文的成语:、6、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五、按要求背默:1、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2、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3、文中常被人们引做“志当存高远”的两句话是:,巩固练习:一、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二、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三、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4)文本作者抓住一个“”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条件。

四、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老师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

而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五、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七、课外延伸阅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中考复习-2020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诫子书》

中考复习-2020中考课内文言文专题复习课件《诫子书》
【七年级上册】
三、诫子书
课文全解 考点全解 考点全练课文全解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君子的品行,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 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静:屏除 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 是前者的目的。]
课文全解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译文】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 安稳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 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明, 明确、坚定。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广才:增长才干。]
C(看/景观)(A.背着;B.喜欢;D.交换)
考点全练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考点全练
3.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任末怎样的求学 精神?
不怕艰险,不图物质享受,勤奋好学的求 学精神。
考点全练
【参考译文】任末十四岁时,背着书箱,寻师 求学,不怕危险阻隔。常常说:“人如果不学 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有时,他在树 林里搭个茅棚作为小屋,削些树枝当笔,刻出 树汁当墨。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 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照 明。看书每有心得体会,便在衣服上记下这件 事。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干净的衣 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任未临终时告诫学生 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犹如活着;不学 无术的人,即使活着,也是行尸走肉罢了。”
谢 谢!
B.诸葛亮希望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成为君子。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 正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备战2020《诫子书》中考题汇编

备战2020《诫子书》中考题汇编

备战2020《诫子书》中考题汇编备战2020文言文专题——诫子书【一】【2019·昆明卷】(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

(12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XXX《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XXX从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XXX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②朴陋:粗俗鄙陋。

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9.请说明以下加点的词语。

(2分)(1)非宁静无致使远(3)悲守穷庐..(2)淫慢则不能励精(4)此即日于傲矣..10.请选出以下加点词意义、用法不异的一项。

..(.)(2分)A.静以修身/皆以美于XXXB.险躁则.不能治性./至则无可用C.不必锦衣玉食而.D.XXX从惯为.后谓之奢也./不用XXX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常/二虫尽为.所吞(2分)12.【甲】文中XXX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A”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埋头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XXX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进修与做事。

(3分)13.【甲】文中XXX提出“俭以养德”的概念,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糊口中该如何培养“俭”的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诫子书❶诸葛亮【近14年未考查】夫❷君子之行,静❸以❹修身,俭以有道德修养的人,( 通过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通过 )俭朴节约养德。

非淡泊❺无以❻明志❼,非宁静无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没办提出加强道德修养的方式:静思反省,俭朴节约。

提出实现人生志向的方式:清心寡欲,安定清静。

以致远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❾才,法达到远大目标。

要学习必须静心,要获得才能必须( 不断 )学习,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❿则不能励精⓫,险躁⓬则不能治性⓭。

年与时不立志就没办法成就学业。

放纵懈怠便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便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驰⓮,意与日去⓯,遂成枯落⓰,多不接世⓱,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年老志衰,( 这样的人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悲守穷庐⓲,将复何及⓳!( 只能 )悲伤地守着那穷困的陋室,( 到那时 )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赏析评点此为诸葛亮的治学之道:静心研究,持之以恒。

反面论述“不静”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彰显“静”的价值。

以慈父的口吻对儿子进行谆谆教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淫( yín )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

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

〔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一、内容主旨作者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刻苦学习、珍惜时光对培养自己品德的重要性,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结构图解《诫子书》{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正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反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勤学立志修身养性珍惜年华三、写作特色1.正反对比,观点鲜明。

本文是提倡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告诫他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2.语言凝练,意蕴深厚。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他的子孙能从中获益,就是今人读来也有很多可以借鉴之处。

本文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文章短小精悍,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重点词语解释( 1 )夫.君子之行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 2 )静.以修身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3 )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 明确,坚定( 4 )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 达到 ( 5 )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 增长才干 ( 6 )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 放纵励: 振奋( 7 )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 修养( 8 )年与时驰.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 9 )遂成枯落..枯落:比喻人老志衰,没有用处( 10 )悲守穷庐..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古今异义( 1 )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 懈怠 今义: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 时间长( 2 )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 轻薄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 险要( 3 )意与日去.{古义: 丧失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跟“来”相对 ) 3.词类活用 ( 1 )名词用作动词非志.无以成学 志: 立志 ( 2 )形容词用作名词非宁静无以致远.远: 远大目标 4.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 划1处 ) ( 1 )淫慢/则不能励精 ( 2 )年与时/驰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 通过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通过 )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 3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成就学业。

( 4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放纵懈怠便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便不能修养性情。

二、理解性默写1.文中阐述“才、学、志”三者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文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映了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心态。

3.文中“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阐释了懈怠和急躁会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

三、课文内容探究( 一 )理解文章内容1.开篇以“君子之行”的高标准要求儿子,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和具体途径。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作用。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作者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生活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5.作者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是什么关系?条件是立志、学习、惜时。

三者关系:作者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缺一不可。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6.作者立足于“静”,论述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是怎样具体论述的?作者论述了学习( 或“治学” )和做人( 或“修身” )两个方面的内容。

无论学习,还是做人,作者强调的都是一个“静”字:学习需要静,修身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7.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意?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这句话的含意是流年似水,年华易逝,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

( 二 )分析写作手法1.作者认为“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课后练习第三题变式]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心“静”,如果一个人“淫慢”“险躁”,不静心,无恒心,则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2.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2019·浙江宁波]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成学。

..广才,非.志无以“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 三 )阅读启示探究1.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劝勉儿子要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并注意珍惜光阴。

2.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示例: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读完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示例一:决心和毅力对学习非常重要,因为缺乏意志力,缺少持久力,学习就会半途而废,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干。

示例二:人在少年时期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因为时光飞逝,意志力也会随同岁月而丧失,年少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真题链接]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5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①,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②,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灼也。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注]①朴陋:粗俗鄙陋。

②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非宁静无以致远..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淫慢则不能励精..励精:振奋精神(3)悲守穷庐..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4)此即日习.于傲矣习:习惯,熟悉(5)尔与诸弟其戒之.之:代词,代“这种毛病(焦躁)”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非淡泊无以明志。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

(2)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我前年废弃懈怠,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遂成枯落”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平心静气”,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躁(或:险躁、焦躁)”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用原文词句填空)(3分)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3分)示例: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舆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

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可过度消费。

(言之有理即可,3分)【参考译文】【乙】官宦子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奢”“傲”。

不一定是华美的衣服和珍贵的食物才称为“奢”,只要是皮袍呢褂随手可得,车马仆从习以为常,这样就会一天天地趋于奢侈了。

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他们的粗俗鄙陋,看见雇工就随意支使,这样就一天天地习惯“傲”了。

京城官宦子弟之所以道德败坏,没有不是因为“骄”“奢”的。

初五的夜里,又接到弟弟的来信,我本来就担心弟弟的焦躁。

一经焦躁,心情就不好,办事就不能妥善。

我前年废弃懈怠,也是因为焦躁的缘故。

一定要平心静气。

你一定要与弟弟们戒除这种毛病,(这是我)极恳切的嘱咐![中考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5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