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四单元第4课时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第四单元第四课《电能和磁能》同步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第四单元第四课《电能和磁能》同步习题及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电能和磁能》同步习题及答案(满分:100分时间:40分钟)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填空。

1.由()和()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 );切断电流,( )消失的基本性质。

3.电磁铁和磁铁样,都具有()相互排斥,( )相互吸引的性质。

4.改变()或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二、判断。

1.电磁铁能产生磁性,但不能指示方向。

( )2.因为用的导线比较短,电磁铁耗电大,电池容易发热,因此不能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 )3.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数量有关。

( )4.电磁铁与磁铁有相同也有不同。

( )5.电能和磁能可以相互转换,也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 )6.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和改变电池正负极的接法实质都是改变电流的方向,也就是说改变电流的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 )7.将带线圈的铁钉连接到电池上,铁钉就能吸引大头针,这时相当于制作了一个铁钉电磁铁,所以说电池也是电磁铁的组成部分。

( )8.用电磁铁搬运大头针时,电能转化成了机械能。

( )三、选择。

1.只改变电磁铁电流的方向,电磁铁( )。

A.南北极改变B.南北极不变C.磁力强弱发生变化2.下面不能改变电磁铁的磁极的是( )。

A.改变电流的方向B.增加线圈的匝数C.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3.小科先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再改变电磁铁电池正负极的接法,此时电磁铁( )。

A.南北极改变B.磁力强弱发生变化C.南北极不变4.改变右图中电磁铁南北极最简单的方法是( )。

A.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B.改变电池正负极的接法C.改变电池的数量5.比较电磁铁和普通磁铁,小科同学发现( )。

A.电磁铁和普通磁铁都需要通电B.电磁铁和普通磁铁样有南北极C.电磁铁和普通磁铁一样都有永久磁性6.下面电磁铁的上端磁极与其他两个不同的是( )。

A. B. C.7.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作( )。

A.电流检测器B.电磁铁C.电路检测器8.只改变电磁铁线圈的缠绕方向,这时电磁铁(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比第4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比第4课时  整理和复习
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4比
第4课时 整理和复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识回顾
比的意义
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比的基本性质 比 比的基本性质
化简比
比的应用
按一定的比分配
知识点1:比的意义 例1:下面每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1厘米。
A、B两个正方形边长的 比是2∶3,周长的比是 2∶3,面积的比是4∶9。
A、B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多少?周长的比是多少? 面积的比呢?
分析:按比分配就是把一个量按照一定的 比进行分配。混合物质的总份数是几种物 质份数的总和,利用每种物质占总份数的 几分之几求每种物质的具体含量。
例3:人身体的主要成分是水。科学研究表明,儿童体内 水分与其他物质的比是4∶1,明明的体重是30千克, 明明体内含的水分及其他物质各有多少千克?
4+1=5
长与宽的和:36÷2=18(厘米)
长:
18×
5 5+4
=10(厘米)
宽:
18×
4 5+4
=8(厘米)
答: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8厘米。
3.足球的表面是由黑色五边形皮和白色六边形皮围成 的,黑色皮和白色皮块数的比是3∶5,黑色皮有12 块,白色皮有多少块?一共有多少块呢?
白色:12÷3×5=20(块) 一共:12+20=32(块) 答:白色皮有20块,一共有32块。

分:30×
4 5
=24(千克)
其他物质:30×
1 5
=6(千克)
答:明明体内含的水分有24千克,其他物质有6千克。
巩固运用
1.填空。 (1)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20分钟,乙单独做需1小时,

六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第四单元第4课时 营养含量 北师大版(含答案)

六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第四单元第4课时  营养含量 北师大版(含答案)

第4课时营养含量1.填一填。

(1)某公司共有员工240人,其中男职工占70%,男职工有( )人。

(2)李叔叔所在的部门有25人,其中男职工占60%,男职工有( )人。

(3)刘爷爷家有6口人,其中男性占50%,男性有( )人。

2.用百分数、分数、小数表示下列各图形的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多少。

(1) (2)百分数( ) 百分数( )分数( ) 分数( )小数( ) 小数( )3.我会填。

百分数分数小数0.08525105%4.选择。

(1)把2.57%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后是( )。

A.2.57B.0.257C.25.7D.257(2)把120%化成小数是( )。

A.0.12B.12.0C.1.2D.120(3)与0.28相等的百分数是( )。

A.28%B.2.8%C.280%D.0.28%5.(探究题)我国是一个贫水国家,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淡水资源量的25%,世界人均淡水资源量约是9200 m3,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约是多少立方米?6.(能力素养达标题)李老师到商场买了下面商品各一件。

这些商品都按八折出售,李老师一共付了多少钱?7.在2015年7月31日第128次奥委会上,85位奥委会委员投票决定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北京获得的票数约占51.8%,阿拉图获得的票数约占47.1%,其中有1票弃权。

北京和阿拉图各获得了多少票?(得数保留整数)8.一根绳子长20 m,第一次截去它的30%,第二次截去第一次的20%,这根绳子还剩多少米? 第4课时营养含量1.(1)168 (2)15 (3)32.(1)30% 3100.3(2)51% 511000.513.8.5% 1720040% 0.4 21201.054.(1)B (2)C (3)A5.9200×25%=2300(m3)6.(450+1250+1840+2600)×80%=4912(元)7.85×51.8%≈44(票)85×47.1%≈40(票)8.20×30%=6(m)6×20%=1.2(m)20-6-1.2=12.8(m)。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发光等,并能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能够进行描述和解释。

但是,学生在描述和解释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提高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提高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如何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引导法:在学生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试剂等。

2.实验药品:酚酞、硫酸铜、氢氧化钠等。

3.课件:实验过程的动画或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物质变化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药品和实验器材,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物质变化现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描述。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变化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发现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发现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镊子、滴管等。

2.实验试剂: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等。

3.PPT课件:内容包括实验步骤、现象观察、生活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课件,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目标。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操作正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发现和看法。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六下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课题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六学习目标1.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现象发生。

2.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可以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来判别它们。

3.能够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4.能够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5.尊重证据。

当多人观察、实验出现不一样的结论时,乐于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

6.能坚持长时认真细致观察铁钉生锈的现象,发展探究铁钉生锈的兴趣。

7.人类可以利用科学与技术干预物质变化。

重点通过观察铁钉生锈的实验现象得出铁钉生锈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难点通过寻找证据来证明变化现象后是否产生新的物质,以此来判别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在我们周围,会发生很多变化,变化的过程也会伴随着很多现象。

比如燃烧的木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有气体及黑烟产生,木炭燃烧后生成炭黑。

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想一想,从我们知道的变化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学生交流并回答问题。

聚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讲授新课探索: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

有的会发光发热,有的会改变颜色,有的会产生气体,还有的会生成沉淀。

有时这些现象也可能会同时发生。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来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产生的现象化学变化发光发热蜡烛燃烧(燃放烟花)改变颜色加热白砂糖生成沉淀蜡烛燃烧、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讨论。

学生观察。

交流。

学生分享初步判断所举例子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引发思维冲突;进而引导学生探究铁钉生锈的例子,寻找证据。

生成沉淀某两种物质混合后产生新的沉淀物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往往伴随颜色改变、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和生成沉定等现象,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观察铁钉生锈的过程。

实验目的:探究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时《变化中伴随的现象》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时《变化中伴随的现象》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时《变化中伴随的现象》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许多现象发生。

(2)物质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2.探究目标
(1)能够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2)能够根据物质变化的现象判断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二、知识梳理
1.物质的变化经常会产生很多现象。

通常会有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有时这些现象也可能会同时发生。

2.观察变化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是否为化学变化的判断,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

例如电灯发光(发光发热)、混合红墨水和清水(颜色变化)、泥水静置(产生沉淀)、烧水(产生气体)等都是物理变化。

3.铁钉生锈实验
(1)3组实验中,第2组(装半量筒水,既有水又有空气)的铁钉最先生锈。

(2)铁生锈需要具备水和空气两个条件。

只有水,不会使铁生锈。

只有氧气溶解在水中时,氧气在有水的环境中才与铁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铁锈。

1/ 3。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件第4课时 这月我当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件第4课时 这月我当家

或:500÷40%=1250(元) 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
X=1250 答:乐乐家这个月总支出为1250元。
25 500 1250
10%
40% 100%
你能从表格中了解到什么?
请把上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基础练习
1.足球赛举办单位决定把1400张门票免费送给学生,免费送
出的门票正好占足球场座位总数的5%,这个足球场共有多少
解:设需要这样的花生油X千克。
42%X=1050
X=1050÷42% X=2500
或: 1050÷42%=2500(千克)
答:需要这样的花生油2500千克。
3.某商场服装一律八折出售,你知道下面几件服装的原价是 多少吗?算一算。
280÷80%=350(元) 40÷80%=50(元) 120÷80%=150(元)
课堂总结
这月我当家
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1)列方程解决问题。 (2)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
4.学校图书馆现有书的情况如下表。
类别
本数
占总数的百 分比
科技类 2400 20%
故事类 3600 30%
学科类 6000
50%
2400÷20%=12000(本) 答:学校图书共有12000本。
⑴学校图书馆共有多少本书? ⑵请把上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5.据统计,人们在饭店吃饭,一般会浪费10%的饭菜。照这样计算,如 果某省上半年饭店营业额为50亿元,那么该省上半年仅在餐桌上造成 的浪费约有多少亿元?
个座位?
⑴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画一画,说一说。
⑵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解:设这个足球场共有X个座位。 5% X=1400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2新版)16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2新版)16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022新版)16一. 教材分析《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一些细微的变化不够敏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这些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细微的变化的观察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试剂等。

2.实验材料:酚酞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几种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等,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些现象。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和记录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现象伴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如何进行观察和验证?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现象,加深学生的记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4课《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对汇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这么多动物,每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但是,某些人却为了个人的私欲,正对这些动物进行肆意捕杀,(课件展示)对他们的行为,你有何看法呢?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珍惜动物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2.引入课题: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在动物王国中,动物种类纷繁复杂,至今为止,已发现的就有150多万种。面对如此众多的动物,我们如何将它们进行分类呢?这一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研究第四课“种类繁多的动物”(板书课题:种类繁多的动物)。
二、自主探究:如何给动物进行正确分类
(一)活动一: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1.过渡: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九位动物朋友,请大家拿起桌上的动物卡片快速和他们认识认识!
3.生活扩展: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类别呢?它们又有何显著特征?能说说吗?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根据不同动物身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征。科学家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分类,而这些特征正是他们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到了初中我们还会进一步学习。
4.根据你所知道的动物的特征,你能给不同类别的动物增添新成员吗?
教案序号:课题:4、种类繁多的动物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
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点:
1.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
(生谈感受)
2.小结扩展:动物世界真是奇妙无穷,同学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很多的动物,但对于我们来说,对动物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动物世界中还有许多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大家还有兴趣去认识更多的动物,进一步探索动物王国吗?好,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外作业:通过电视、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有关动物的资料,写一篇有关动物分类的科学小论文,下节课我们来进行成果展示,看看谁是我们班的小小动物学家。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百分数第4课时 营养含量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第四单元 百分数第4课时 营养含量

625 100
=245
1.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 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2.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 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练一练
(教材P45 练一练T1)
1.(1)六(2)班共有40人,其中女生占55%,女生
有多少人? 40×55%=22(人)
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四 百分数
第4课时 营养含量
复习导入 这些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探究新知
250g黄豆中,蛋白质约有多 少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蛋白质约占36%
?g 250 g
250×36%
就是求250g的 36%是多少。
250×36%
如何计算呢?
250×36%
=250×
36 100
=90(g)
250×36%
=250×0.36 =90(g)
将百分数 化成分数 或小数。
答:250g黄豆中,蛋白质约有90g。
250g黄豆中,脂肪和碳水化 合物的含量分别约是多少?
250×18%
=250 18 100
=45(g)
答:250g黄豆中,脂 肪的含量约是4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50×25% =250 0.25 =62.5(g)
分数 小数
1
11
6
1
3 21
1
50 100 25 20
4 25
8
0.02 0.11 0.24 0.05 0.75 0.84 0.125
(教材P45 练一练T3)
3.分别用不同的数表示图中蓝色部分占整幅图的多少。
30% 3 0.3 10
25% 1 0.25 4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四首【第4课时】《惠崇春江晚景》苏轼》课件【教科版适用】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四首【第4课时】《惠崇春江晚景》苏轼》课件【教科版适用】

国学诵读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 《绝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关于春天的对联】 上联:黄莺鸣翠柳 上联:春风吹绿千枝柳
下联:紫燕剪春风 下联:时雨催红万树花
读着这四首古诗词,犹如欣赏四幅精美的图画。那雨中的 青山,空中的白鹭,两岸粉红的桃花,好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 风光图”;那一池浓绿的荷叶,掩映着少女芙蓉般的脸庞,人与 荷花浑然一体,这是一幅活灵活现的“少女采莲图”;那一扇柴 门。虽然关不住游人,却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色的杏花,早 已探出墙来,真是一幅“红杏报春图”;翠竹桃花,群鸭嬉戏, 满地蒌蒿,芦芽吐尖,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图”。在诵读欣赏 中,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没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_那__满__园__的__美__丽__春__色__怎__能__关__得__住__?__一__枝__红__色__杏__花__已__经__早__ _早__探__出__墙__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_竹__林__外__两__三__枝__桃__花__初__放__,__鸭__子__在__水__中__游__动__嬉__戏__,__它____ _们__最__先__察__觉__初__春__江__水__的__回__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问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惠崇春江晚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 和礼赞。
串珠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早春之美景,诗的内容
展现了哪四幅画?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早春的美丽的景色,诗 的内容展现了四幅图画。第一幅:江岸边,翠竹披风, 疏桃绽放;第二幅:江水中,群鸭嬉戏,风过涟漪; 第三幅:江滩上,蒌蒿初生,芦芽乍起;第四幅:联 想中,河豚洄游,戏水争春。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电能和磁能》同步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电能和磁能》同步练习(含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电能和磁能》同步练习班级:姓名:一、填空题1.丹发物理学家奥斯特偶然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会发生偏转。

这个发现,第一次揭示了和之间的联系。

2.是利用电能产生动力的机器,其原理为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推动转子转动。

3.19世纪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

人们把这个原理应用在水能、风能、火能、核能的发电上。

4.我们通过试验发现当电磁铁的导电线圈匝数一定时,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当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的导电线圈匝数,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5.使磁悬浮列车悬浮起来,并且在轨道上飞驰。

二、判断题6.能量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转换和传递。

()7.把导线按照同一方向缠绕在铁钉上就是电磁铁。

()8.电磁铁是一种将磁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9.用裸露的导线做电磁铁效果更好。

()10.电磁铁任何情况下都有磁性。

()三、单选题11.搬运杂乱的废旧钢铁是件很麻烦的事,用电磁铁就省事多了,通电时电磁铁能吸引废旧钢铁;搬到别处时断开电流,废旧钢铁自动落下。

这一过程包含的能量转换形式是()。

A.电能转换成磁能B.声能转换成电能C.热能转换成磁能12.用普通铁钉作铁芯制成电磁铁,断电后铁芯磁性不会立即消失,这是因为()A.铁钉被磁化了B.铁钉里还有电C.铁钉本来就有磁性13.下列物品中没用到磁能的是()A.耳机B.电磁炉C.手电筒14.小电动机外壳的内侧有两块瓦片状的磁铁,它的作用是()。

A.固定外壳B.便于安装C.与转子产生的磁相互作用,使转子转动起来15.下列因素中,不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是()。

A.线圈圈数B.电流方向C.电流强度四、综合题16.交流电和直流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比较广泛,比如说电网、电器等都会使用到交流电或直流电。

那么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区别是什么呢?直流电的稳定性更好,直流电是朝着一个方向流动的,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运输过程中电能损耗小,可以存储;比较常见的应用为电池。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 第4课时 解比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 第4课时 解比例
解: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 6 ∶4 = 13.5 ∶ x 6 x = 4 × 13.5 6 x = 54 x = 9____
答:放大后照片的宽是___9__厘米。
解方程第一步的 依据是什么?
解: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 6 ∶ 4 = 13.5 ∶ x 6 x = 4 × 13.5 6 x = 54 x = 9____
四 比例
第4课时 解比例
赫章县双河街道河边小学
新课导入
李明在电脑上把下面的 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照 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 少厘米?
你是怎样理解“按比例放大”的?两张照片长 与宽的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获取新知
李明在电脑上把下面的照片 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照片的长是 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1.2 = 0.4 75 x
解比例
解:1.2x = 75×0.4 1.2x = 30 x = 25
解比例
(1) 9 : x = 3 : 4 解:3 x = 9×4 3 x = 36 x = 12
(2) 1 : 1 =x : 1 4 8 10
解:1 x= 1 1 8 4 10 1 x= 1 8 40 x= 1 5
念币的价格是多少元?
解:设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x元。
50:x = 2:3 2x = 50×3 2x = 150 x = 75
答:每枚白鳍豚纪念币的价格是75元。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10
×
1 4
1 3
x

5 2
x=7.5
(2)0.4:x = 1.2:2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电能和磁》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电能和磁》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第4课《电能和磁》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能和磁》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电能和磁现象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磁感应现象,了解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的制成原理,以及能够运用电能和磁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电和磁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了解了电流的形成、磁铁的性质等基础知识。

但是,对于电能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建立起电能和磁之间的联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能和磁现象之间的关系,掌握电磁感应现象。

2.能够运用电能和磁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的制成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磁铁、导线、灯泡等。

2.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引出本课的主题——电能和磁。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发电机和动圈式话筒的制成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同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电能和磁能的转化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特点和应用。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能和磁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电风扇的工作原理、电磁炉的加热原理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磁感应现象的重要性。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4单元 第4课时 已知直径求面积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4单元 第4课时  已知直径求面积

先算出木盖的直 径是多少……
把你的算法和 同学交流一下。
要给右面的水缸加一个圆形木盖,
90cm
木盖的直径要比缸口直径长10厘
米。木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90+10=100(厘米)
3.14×(
100 2

=3.14×2500
=7850(平方厘米)
答:木盖的面积是7850平方厘米。
练一练
1.下面圆形标志牌的直径是40厘米,求它的面积。
义务教育冀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圆的周长和面积
第4课时 已知直径求面积
复习导入
求下面各圆的面积。(单位:cm)
3.14×1.5²=7.065(cm²) 3.14×6²=113.04(cm²)
探究新知
某公司要在办公大楼前建一个圆形草坪。 计划草坪直径 为11米。
算一算:需要多少平方米草皮?(得数保留整数) 草皮和草坪面积有什么关系?
3.14×(
40 2
)²=1256(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2.求下面几个圆的面积。
3.14×(
6 2
)²=28.26(cm²)
3.14×(
14 2
)²=153.86(cm²)
3.14×5²=78.5(dm²)
3.求下面几种圆桌面的面积。
d=60cm
d=90cm
d=110cm
3.14×(
60 2
)²=2826(cm²)
3.14×(
90 2
)²=6358.5(cm²)
3.14×(
110 2
)²=9498.5(cm²)
20cm

4.餐厅圆桌面的直径是1.6米, 把它用一块圆形桌布盖上(如 右图)。这块桌布的面积是多 少?桌布周边的花边长是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写人:张华审核人:岳彩杰审批人:杨泉上课:20 14 年10 月日
班级:6年级组别:姓名:导学案编号(016 )
课题:Unit 4 Let’s Go on a Picnic
第4课时
[学习范围。

目标] (5mins)
1,范围:Part B Read and act, Part C Look and write; Choose , complete and act.
2, 目标:1、复习本单元的所有词汇、短语与句型。

2、通过小故事的学习与表演,增强同学间互助与分享的意识。

【预习案】(5mins)
1)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How do they pick the grapes?
Where do they put the grapes?
Who they give the grapes to?
2) 选词填空。

How ____ we pick the grapes ? ( shall / will)
Where _____ I put them ? ( shall / will)
What _____ we do ? ( shall / will) 预习要求:1.组员认真学习给定的材料;
2.独立完成预习案的自测题;
3.书写工整;
4.标注不会的自测题。

【探究案】(10mins)
探究一:Why not stand on my nose?
为什么不站在我鼻子上呢
Why not? 意为“为什么不…呢?”表示建议,后接动词原形,与why don’t you do sth. ?意思相同,可以替换。

例如:
Why don’t you come with us ? = Why not come with us? 你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去呢?
练一练:
1._____ ______ ( 为什么不) give then to our friends?
2.______ ______ _______(为什么不)give them to our friends ?
3.Why not ____ ____ _____ ______ (去野餐) with us ?
4.Why don’t you _____ ____ _____ ( 拍照) here?
探究要求
要求组长做到:1.限时、分工、讨论。

2.提醒组员标注问题。

3.组织预展。

4.红笔标注疑难问题。

【检测案】(15mins)
一、连句成篇。

( ) “Would you please pass me a paddle(船桨)?”Sam asks. ( ) Today is Sunday and there is no wind.
( ) Then , they start to boat together.
( ) Sam and his friends go boating in the river.
( ) “ Sure. Here you are.” Jin answers.
( ) “Thank you very much!” Sam says.
二、填空。

L: Shall we go on a picnic in the park tomorrow?
N & J : _____
L: What shall we take ?
N: Umm. _____What about you ?
J: I will take some beef.
L: ______
N: OK. I’ll go to tell him. _____
L: Let’s meet at the bus stop at half past ten.
N & J : Great! See you tomorrow.
A. When and where shall we meet?
B. I’d like to take a basket of fruits and some cakes.
C. Why not ask Bob to go with us?
D. Sounds interesting.
【训练案】(10mins)
1)完成《练习册》、《学习手册》与《活动手册》剩余部分的题。

2)预习下一课内容。

【教(学)后反思】请从下面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收获。

1.今天你学到什么?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想到什么?
检测要求:
1.独立完成。

2.组长批阅。

3.组长向教师汇报检测达标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