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药理大题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药理大题整理

1、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与非甾类抗炎药、解热镇痛药(阿司

匹林)抗炎作用的区别

NSAIDs 糖皮质激素

作用机制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合酶

(COX),从而抑制前列腺素

的合成,使炎症反应得到缓解早期:增加血管的紧张性,减轻充血,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渗出和水肿

后期:抑制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形成,减轻后遗症

强度明显强大

药理作用除抗炎外,还可解热镇痛、抗

血小板聚集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都有效,如化学,物理,感染,免疫等引起的炎症。

其他作用:四抗一血

临床应用肌和骨关节的炎症性疾病,如

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严重感染并伴有明显中毒症者,但必须与足量抗生素联用。曾考:糖皮质激素与阿司匹林抗炎的作用、机制、效应的不同之处

2、氯丙嗪与解热镇痛药降温作用的区别

氯丙嗪解热镇痛药

作用部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作用机制阻断DA受体、5-HT、-受体、M受体、

H1受体,作用广泛。对体温调节中枢

起很强的抑制作用。感染时,多种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等的增加使前列腺素合成增加,使体温调定点升高。NSAIDs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升高的体温调定点回归正常。

药理作用不但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而且能降

低正常体温。体温调节作用随环境温

度而变化,低温环境时可使体温降得

更低,在炎热天气可使体温升高。

只降低发热机体的体温,对正常体温无影响。

临床应用与哌替啶、异丙嗪联合用于低温麻醉

(人工冬眠)

解热

曾考:氯丙嗪与阿司匹林的降温的特点与机制,解热药药理作用

3、解热镇痛药与阿片类镇痛药镇痛作用的区别

NSAIDs 阿片类

作用机制:

血栓形成与血小板聚集有关。阿司匹林是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中的环氧酶抑制剂,可以使血小板中环氧酶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乙酰化而灭活,从而抑制血栓素2(TXA2)的生成,影响血小板的聚集,故可抗血栓形成。

用药时应注意:

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刺激,表现为消化不良、上腹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溃疡和出血;

2)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头痛、头晕、耳鸣、耳聋等;

3)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对某些低血容量性疾病的患者,阿司匹林可影响肾脏灌流,可能造成一定的水肿;

4)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出血倾向。

药物的相互作用:

阿司匹林血浆蛋白结合率达80%-90%,血浆药物浓度升高时,结合的比例可能降低;血浆清蛋白浓度降低时,游离的药物浓度增加。另外,与阿司匹林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的物质很

多,包括甲状腺激素、青霉素、苯妥英钠、尿酸、其他NSAIDs等。

4、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阿托品对ACH的量效曲线的

影响

药理作用:

1)心血管系统:.心脏:心率先短暂↓→阻突触前M1,后↑→阻突触后M2;房室传导↑血管:超大剂量时可引起皮下血管扩张;

2)平滑肌:对多种内脏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3)眼:扩瞳,调节麻痹,眼内压升高

4)腺体:抑制腺体分泌。对唾液腺和汗腺作用最敏感。

临床应用:

1)解除平滑肌痉挛,适于各种内脏绞痛。

2)抑制腺体分泌,用于麻醉前给药

3)眼科:虹膜睫状体炎,与缩瞳药交替使用;验光配镜,现已少用;

4)缓慢型心律失常

5)抗休克:感染性休克可用大剂量阿托品治疗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对Ach的量效曲线的影响:由于阿托品是竞争

性M受体拮抗剂,故会使Ach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5、有机磷中毒对因和对症治疗的方法以及作用机制

对症治疗:

尽早给予阿托品,直到M受体兴奋症状消失或出现阿托品轻度中毒症状(阿托品化)。机制:M受体拮抗剂,对抗体内ACH的M样作用。对因治疗:

及早使用ACHE复活药,如碘解磷定。机制:碘解磷定带正电荷的季铵氮即与磷酰化ACHE的阴离子部位相结合,生成磷酰化ACHE和解磷定复合物,后者进一步裂解为磷酰化解磷定,同时使ACHE游离出来,恢复其水解ACH的活性。

两者应联合使用。

6、β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对心脏有哪些作用,可用于哪些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作用:1、心率减慢,心排出量和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稍下降;2、减慢窦性节律,减慢心房和房室结的传导,延长房室结的功能性不应期。——全面抑制

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

7、氯丙嗪的主要不良作用;氯丙嗪锥体外系反应原因,用L-Dopa

可否缓解?

不良反应:

1、一般不良反应:包括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等),M受体阻断症状(视力模糊、口干、无汗、便秘、眼内压升高等),α受体阻断症状(鼻塞、血压下降、直立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悸等)

2、锥体外系反应:

(1)帕金森综合征(2)静坐不能(3)急性肌张力障碍;上述反应是由于氯丙嗪阻断了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样受体,使纹状体中的DA功能减弱,ACh的功能相对增强而引起的。减少药量或停药后,症状可减轻或自行消失,也可用胆碱受体阻断药(苯海明、东莨菪碱)或促DA释放药(金刚烷胺)缓解椎体外系反应。L-Dopa不能缓解症状,因为L-Dopa 虽能在脑内转变为DA,但吩噻嗪类药物阻断了中枢DA受体,是DA无法发挥作用。

(4)迟发性运动障碍。其机制可能是因

DA受体长期被阻断,受体敏感性增加或反馈性促进突触前膜DA释放增加所致。停药后难以消失,用抗胆碱药反使症状加重,而不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能使反应减轻

3、神经阻滞药恶性综合征

4、药源性精神异常

5、惊厥与癫痫

6、变态反应

7、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反应8、急性中毒9、其他:肝损伤,黄疸,AA等

8、苯妥英钠(抗癫痫)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1、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主要与失活状态的钠通道结合阻止Na+内流,从而降低细胞膜兴奋性;

2、阻断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选择性阻断L-型、N-型钙通道,阻止Ca2+内流,从而降低细胞膜兴奋性;

3、抑制钙调素激酶的活性,影响突出传递功能;

4、选择性阻断PTP的形成,使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临床应用:

1、抗癫痫:大发作和局限发作的首选药,对小发作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