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梅岭三章同步检测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II)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II)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霎(shà)时躯壳(qiào)哂(shěn)笑锋芒毕露(lòu)B . 慰藉(jí)告罄(qìnɡ)炽(chì)痛气冲斗(dǒu)牛C . 把(bǎ)玩遒劲(jìn)稽(jī)首锲(qiè)而不舍D . 窥伺(sì)掺和(huo) 庇(bì)护浑身解(xiè)数2. (2分)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用法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 . 中军置酒饮归客B . 去时雪满天山路C . 干戈寥落四周星D . 伤心秦汉经行处3. (2分)《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下面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用阎罗来借指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 . 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出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 . 鬼怪人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D . 使诗歌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4. (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名家常被人并称。

例:“李杜”即李白与杜甫,“韩柳”即韩愈与柳宗元,“苏辛”即苏轼与辛弃疾。

B .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提倡的一种文体和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

“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的散文,韩愈大力提倡这种文体,以反对六朝以来浮艳颓靡的形式主义文风,他的《师说》、《劝学》、《杂说》之四(《马说》)、《祭十二郎文》是流传千古的优秀散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测试A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测试A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测试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 . 水渍(zì)吹毛求疵(cī)热忱功名利禄B . 褴褛(lǚ)栩栩如生(xǔ)锤炼自出心裁C . 磕绊(bàn)瞻前顾后(zhān)恻隐眼花缭乱D . 揣摩(chuǎi)拈轻怕重(zhān)陶冶与日具增2. (2分) (2017七上·浦东期中) 阅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 首联点明了作者被贬之地,以及遭贬的时间。

B . 颔联用向秀和王质的典故表达遭贬二十三年人事全非的感慨。

C . 颈联以沉舟、病树自比,尽显惆怅沉郁之情。

D . 尾联点明酬答题意,表现出作者坚韧不拔的意志。

3. (2分)选出下面对词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本文写于1945年,地点北戴河,“浪淘沙”是词牌名。

B . 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

这情景较之曹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见更令人惊心动魄。

C .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

D . 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

4. (2分)诗歌的朗读要有节奏感,如果用“/”表示节奏的停顿或舒缓,判断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B . 欲/与天公试比/高C .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D . 数/风流人物5. (2分)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I)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I)卷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6题;共12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 欺瞒(mán)伶俐(líng)恐吓(xià)B . 魁梧(kuí)赔偿(cháng)乞丐(gài)C . 胚子(pī)洋溢(yì)坎肩(kǎn)D . 崽子(zǎi)咳嗽(ké)契诃夫(kē)2. (2分) (2019七下·萧山开学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现在有些手机经常会收到一些垃圾信息,甚至黄色读物,殊不知这会侵蚀青少年的尚未成熟的心智。

B . 诗人用“绿丝绦”来形容柳枝,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形象地展览在读者面前。

C . 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D . 刚参观了城市远景规划展览的政协委员在座位上夸夸其谈,表现出参政议政的极大热情。

3. (2分)《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下面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用阎罗来借指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 . 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出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 . 鬼怪人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D . 使诗歌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4. (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

从表达方式看,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B .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受的文学样式,它还有“美文”“小品文”“随笔”之称。

C .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测试D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测试D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测试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9题;共18分)1. (2分)(2014·益阳)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 . 确凿(záo)湍急(tuān)明眸善睐(móu)B . 豁免(huò)亵渎(xiè)无边无垠(yín)C . 作揖(yī)应和(hé)不卑不亢(kàng)D . 怪诞(dàn)侥幸(jiǎo)草菅人命(jiān)2. (2分)(2020·和平模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酒泉子·无题辛弃疾流水无情,潮到空城头尽白。

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

三十六宫花溅泪,春声何处说兴亡。

燕双双。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 同为怀古之作,甲词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与乙词中的“春声何处说兴亡”都表现了词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B . 甲词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实则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了暗讽。

C . 乙词中“残阳”既点明送别时间,又含蓄地说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的离愁之深。

D . 两词词风都是浑厚雄壮,意境高远,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即景抒情。

3. (2分)读《破阵子》,“天下事”指的是()。

A . 世界大事B . 全天下所有的事C .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D . 杀敌立功的事4. (2分)用“/”划分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A .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B .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 .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D .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5. (2分) (2017七上·南阳期中) 选出下列语句运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C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C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篇 (共4题;共9分)1. (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秋南春北。

造字本义:一种喜欢在民居筑巢、呢喃蜜语的候鸟。

雁:金文(即,“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

造字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古诗词中的“燕”:①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②表现爱情的美好;③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④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材料三古诗词中的“雁”:①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②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③指代书信;④大雁入秋南徙,雁是秋景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1)仿照材料一中对“燕”造字本义的解释,试解释“雁”的造字本义。

(2)结合上述材料,正确选择“燕”与“雁”,填在下列诗句中的横线处。

①鸟啼芳树丫,________衔黄柳花。

②鸿________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③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________子傍谁飞?④乡书何处达?归________洛阳边。

(3)小明默写古诗词时,总是区别不了“燕”与“雁”,很是苦恼,请你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帮他总结出一些规律。

2. (1分)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A . 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

B . 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C . 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做法。

D . 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惋之情。

3. (1分)学完课文,相信大家都被香菱学诗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请大家结合本文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黛玉循循善诱乐授徒下联:4. (3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试题。

《梅岭三章.同步测试习题【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梅岭三章.同步测试习题【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梅岭三章》同步测试习题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旌.旗(jīng)国门悬.(xuán)B.当.纸钱(dāng)即.为家(jí)C.应有涯.(yá)遍种.(zhòng)D.从莽.(mǎng)阎罗.(yán)2.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3.下面语句的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南国烽烟正十年。

(借代,“烽烟”代指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B.人间遍种自由花。

(借喻,“自由花”喻革命成功、人民获得自由)C.取义成仁今日事。

(引用,“取义成仁”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D.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疑问,表现作者对自己面临死境、尚未彻底打败敌人的憾恨感情)4.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人间遍种自由花。

(2)此去泉台招旧部,______________。

5.“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古代志士仁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课文中的“___________”就是对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6.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引用了旧时死了也要上“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

下列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耐人寻味。

B通过召集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入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二、能力提升7.下列诗句中起到统领全篇作用的一项是()A.断头今日意如何B南国烽烟正十年C.投身革命即为家D.创业艰难百战多8.下列对课文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这三首诗在形式上独立成篇,内容上却是一个整体。

【同步练习】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练习新人教版

【同步练习】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练习新人教版

2 *梅岭三章1.下列各句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D )A.早春公园一改往年乌烟瘴. (zhànɡ)气的环境,变得整洁优美,园中众多的鲜花盛开,如美丽的锦嶂。

B.小船刚一靠岸,撑船的老人将竹蒿放在岸边的蓬蒿丛中。

C.此去泉台招旧部,旌.(jīn)旗十万斩阎罗。

D.大病初愈的他,弱不禁风,脸色显得格外憔悴。

2.(2018娄底双峰一中模拟)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对偶)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

(拟人)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

(比喻)D.断头今日意如何?(反问)3.(2018成都)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境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C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 , ,。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③犹如春风野草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C.②③①④D.③②④①5.(2018安徽)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答案: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②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A )A.舒缓B.欢快C.激昂D.深沉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红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测试[新人教版]

2020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测试[新人教版]

梅岭三章1.(原创)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梅岭三章》是一名革命者在生死关头的告白。

诗人以“泉台”“烽烟”“血雨腥风”等意象,形象地概括了革命征程的艰辛,表达了对牺牲者的缅怀,又以“斩yán luó”的十万“旌.旗”、纷飞的“jié bào”、遍种人间的“自由花”等意象,表达了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斩yán luó阎罗旌.旗jīngjié bào捷报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投身革命/即为家B.血雨腥风/应有涯C.取义/成仁/今日事D.人间遍种/自由/花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虑.不得脱估计(2)旋.围解不久、随即(3)断头今日意.如何想法(4)取义成.仁今日事成全、实现4.(201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B.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

C.“一带一路”将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D.许多内地教师心怀理想,奔赴新疆,开创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壮丽画卷。

5.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列诗句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A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D.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6.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用阎罗来比喻凶恶残暴的人,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形象,用在此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诗意。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同步检测新人教版20200108566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同步检测新人教版20200108566

2《梅岭三章》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共产党员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删去“通过”或“使”)B.我们班的“学霸”不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而且学习很好。

(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与“学习很好”互换位置)C.大学毕业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而在毕业去向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三大模式。

(将“模式”改为“趋势”)D.微商之所以会热门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大家习惯性地刷朋友圈,它便能随时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删去“因为”)2.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怀言志。

②诗与其他文体相比,能更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

③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它向我们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并启示真理④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⑤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如何如何,而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净化人们的灵魂A.①③④②⑤B.③④①⑤②C.②①③⑤④D.①④②③⑤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肇星,一次在美国演讲时,一个老太太问他:“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李肇星一改往日之态,没有直接反击,而是在得知老太太是得克萨斯州人后说:“你们得克萨斯州1845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13世纪中叶,西藏已纳入中国版图。

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您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吗?”老太太一听就乐了,她热情地拥抱住李肇星,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历史的真相。

”李肇星的讲话表达了哪两层意思?(每层15字以内)为什么他能成功说服老太太?(1)(★★☆)表达的意思: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成功说服的原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4.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6题;共12分)1. (2分)给划线字注音有错的一组()A . 岑参(cén)玉帛(bó)崩殂(cú)B . 臧否(pǐ)费祎(yī)驽钝(uǔ)C . 琅琊(láng)山肴(yáo)野蔌(sù)D . 夙夜(sù)攘除(rǎng)阙漏(quē)2. (2分) (2019七下·杭州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A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B .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他的著作还有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彷徨》等。

C .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挂艾草、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

D . 在下、敝人、不才、后学、末学均属于谦称,赐教、赐膳、赐复均为敬辞。

3. (2分)《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下面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用阎罗来借指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 . 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出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 . 鬼怪人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D . 使诗歌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4. (2分)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A .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岳阳楼》)B .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C .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嵌进你的肩膊,——祖国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D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精品解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精品解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梅岭三章》同步练习

【精品解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梅岭三章》同步练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梅岭三章》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列下列加点字的注音、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旌旗(jing) 国门悬(xuán) 召旧部B.丛莽(mǎng) 旋围解(xuàn) 应有崖C.阎罗(yán) 正十年(zhèng) 取义成仁D.遍种(zhòng) 当纸钱(dāng) 血雨惺风【答案】C【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A.召旧部-----招旧部B. 旋围解(xuàn) -----(xuán)C.正确。

D.血雨惺风----血雨腥风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2.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去泉台招旧部(过去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B.此头须向国门悬,(城门)C.旌旗十万斩阎罗(旗帜的总称)D.后死诸君多努力(许多,各位)【答案】C【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ABD.正确。

C.在文中借指军士。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的意思既要从词语的本义出发,又要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分析。

3.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引用了旧时死了也要上“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

下列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耐人寻味。

B.通过召集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入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答案】C【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分析】C错,本诗句意浪漫主义风格,作者想象丰富,是借民间说法来比喻,表达自己革命到底的决心,而不是用“鬼神怪异让读者理解”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解答关键是对诗句内容的准确把握,理解作者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意图,学习时要注意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梅岭三章》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我们明白了学习共产党员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删去“通过”或“使”)B.我们班的“学霸”不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而且学习很好。

(将“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与“学习很好”互换位置)C.大学毕业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观念,而在毕业去向选择上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娱乐化的三大模式。

(将“模式”改为“趋势”)D.微商之所以会热门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大家习惯性地刷朋友圈,它便能随时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删去“因为”)2.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怀言志。

②诗与其他文体相比,能更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

③优秀的诗篇承担着丰富和美化人们精神生活的使命,它向我们展示世界,表达心灵,并启示真理④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⑤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如何如何,而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净化人们的灵魂A.①③④②⑤B.③④①⑤②C.②①③⑤④D.①④②③⑤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时任中国驻美大使的李肇星,一次在美国演讲时,一个老太太问他:“你们为什么要侵略西藏?”李肇星一改往日之态,没有直接反击,而是在得知老太太是得克萨斯州人后说:“你们得克萨斯州1845年才加入美国,而早在13世纪中叶,西藏已纳入中国版图。

您瞧,您的胳膊本来就是您身体的一部分,您能说您的身体侵略了您的胳膊吗?”老太太一听就乐了,她热情地拥抱住李肇星,连声说:“谢谢您,谢谢您让我明白了历史的真相。

”李肇星的讲话表达了哪两层意思?(每层15字以内)为什么他能成功说服老太太?(1)(★★☆)表达的意思: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成功说服的原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4.学校在圆明园举行“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主题活动。

当活动进行到“缅怀先烈”的环节时,校团委书记拿小了一枚珍藏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①,与同学们共同缅怀白鸦片战争以来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先烈。

下面对小全张中的题词和碑文的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A.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B.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远及近,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C.题词的字体属于楷书,端正典雅: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D.题词具有行书的特点,刚劲有力:碑文内容由近及远,缅怀了自1840年以来各个历史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注]①[《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而发行的小全张。

小全张右上方主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面全景,主图下是镌刻在纪念碑正面的毛泽东的题词,左面是刻在纪念碑背面的由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好沉的一杯土石英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

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

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

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杯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

“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

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

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意?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

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着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

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

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杯普通的土,一时竟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

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

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

“到那时,你再来看!”⑾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⑿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

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⑥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2)(★★☆)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①赏析画线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②赏析加点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⑿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你参加三秦中学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将这次活动的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2)学校拟邀请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英雄王金瑞同志,于本月30日下午三点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

请你以三秦中学德育处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

邀请函尊敬的王金瑞同志:三泰中学德育处2018年6月27日(3)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主题活动,学校对学生进行了“我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

下图是开展活动前后的问卷调查统计图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所表示的内容。

三秦中学“我最崇拜的人物”问卷调查统计图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报告会后,学校团委在校园网开设了“我心目巾的英雄”专栏。

请你在留言区说几句话,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 “之所以”与“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连用造成句式杂糅,应删去“之所以”“因为”,或删去“的重要原因”。

因此D项修改不正确。

2.D 这是一段论述性文字。

先找到总起句①,④紧随其后点明诗的基础,②进一步指出诗的特点,⑤紧承③,是对诗这种文学样式的总结。

故选D项。

3.答案(l)①西藏早就是中国的领土②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说话得体,用类比手法从老太太身边熟知的事情说起解析(1)要抓住关键句解答,由“早在13世纪中叶,西藏已纳人中国版图”“您的胳膊本来就是您身体的一部分”可得出答案。

(2)从讲话采用的方法、技巧角度人手分析。

李肇星的讲话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他寓庄于谐,使对方在轻松、幽默中完全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不显得难堪。

说话得体,主要运用类比手法,从老太太身边熟知的事情说起,显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4..D 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字,笔画较为连绵,具有行书的特点,排除A、C两项,同时,碑文内容先说“三年以来”,再说“三十年以来”,最后说1840年的鸦片战争,故选“南近及远”,所以选择D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