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一、背景介绍在中国的农业产业中,蚕桑业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贵州作为中国重要的蚕桑产区之一,有着特别丰富的蚕桑资源,但是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贵州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案。

二、现状分析1. 蚕桑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有限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蚕桑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为蚕桑的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由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技术的限制,很大一部分蚕桑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2. 农民收入较低,蚕农待遇待提升尽管蚕桑产业在贵州农村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民的收入水平仍然较低。

一方面是由于市场供需关系的紧张导致蚕茧价格较低,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蚕农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生产成本较高,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

3. 蚕桑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有限贵州的蚕桑产品主要以蚕茧和丝绸为主,但蚕桑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相对有限。

很多蚕桑农民只能通过中介或者贸易商进行销售,加工环节缺乏竞争力,导致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问题分析1. 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贵州蚕桑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种植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问题,新品种的推广和示范较少,种植技术更新换代较为缓慢。

这不仅影响了蚕桑产量和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缺乏良好的市场机制和品牌建设贵州蚕桑产业缺乏良好的市场机制和品牌建设,导致产品销售渠道相对狭窄,市场竞争力不强。

对蚕桑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缺乏统一的监管,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3. 蚕桑产业缺乏高效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贵州的蚕桑产业缺乏高效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包括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品种选育等方面的支持不足。

这使得蚕桑农民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和困扰,也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1. 提高种植技术水平,推广新品种加强对贵州蚕桑产业的技术支持,加大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引导农民使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蚕桑产量和质量。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气候多变,资源分布不均。

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资源分布、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贵州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一、地理位置不利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形多山,交通不便,这使得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许多地区交通不便,导致资源无法快速流通,产业无法完全发展。

贵州省地处西南边陲,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使得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区域内资源、信息、人流动性。

同时加强边远地区的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和资金进入,推动经济发展。

二、资源分布不均贵州省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西部地区的资源较为贫乏,这使得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平衡的现象。

东部地区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迅速发展,而西部地区由于资源的匮乏,相对滞后。

对策: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保护好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实施资源整合与转移政策,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增加资源的整体供给。

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引导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向西部地区倾斜,激发其发展潜力。

三、政策导向不当贵州省的一些政策导向不当,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区由于政策扶持的不足,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困境,而另一些地区由于政策扶持的过多,可能导致产业过度集中,资源浪费。

对策:合理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力度,着力打破区域经济发展的壁垒,促进区域内的产业互补和资源共享。

政策上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其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四、人才流失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还与人才流失密切相关。

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向东部地区流动,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相对滞后,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人才资源不均衡分布,使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位于西南地区,是中国贫困人口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虽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交通不便等问题制约了贵州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深入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对于推动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贵州省正在积极推进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将对贵州省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其中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交通不便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找出导致不平衡发展的根本原因,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以期实现贵州省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提高全省的整体经济水平,助力贵州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研究旨在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为未来贵州省经济发展方向的制定和政策的调整提供借鉴与参考。

1.3 研究意义贵州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着全省经济的整体发展。

解决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决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可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当前,贵州省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城乡发展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将会影响全省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2. 正文2.1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一、地理条件不利贵州省地处西南边陲,地势多山,交通不便,交通运输成本高,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阻碍。

山区地势多崎岖,交通建设难度大,导致交通网络不完善,阻碍了各地资源要素的流动和城乡间的联系。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析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析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析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省份之一,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农业发展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对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探讨。

贵州省农业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

种植业方面,主要种植茶叶、烟草、水稻、玉米、高粱、油料等农作物,其中茶叶是贵州省的特色农产品。

畜牧业方面,主要养殖牛、羊、猪等家畜,同时也有少量的养蜂业和水产养殖业。

1. 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也随之变化。

目前,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绿色、有机、健康的食品越发注重。

因此,贵州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向高端、绿色、健康型农业转型。

2. 提高农业效益。

现阶段,贵州省农业仍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成本高等问题,为了提高农业的效益,需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经营模式,探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3. 适应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生态化。

因此,贵州省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数字农业、智能农业和生态农业。

1. 发展农业特色主导产业。

茶叶、蔬菜、水果、中药材等都是贵州省的农业特色,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应发挥特色优势,完善产业链条,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主导产业。

2. 开发多元化经营模式。

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特色餐饮、生态养殖等农业相关产业,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农业发展,打造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

4. 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应适当加大对设施农业建设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设施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四、结论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效益的必然选择。

贵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贵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贵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贵州产业结构发展趋势贵州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

自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贵州省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重工业占比过高、农业依赖性强、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等。

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贵州的产业结构,推动贵州省的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贵州的产业结构现状1. 重工业占比高:贵州省在过去几十年间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导,如钢铁、化工、有色金属等,这些行业在贵州省的产业结构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

重工业的发展给贵州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2. 农业依赖性强:贵州省农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的产值占贵州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较高。

农业发展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3. 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贵州省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相对较低,科技研发强度和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与发达地区相比,贵州省的科技水平相对滞后,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创新型企业少。

二、贵州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1. 基础设施建设:贵州省作为一个内陆省份,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

未来,贵州省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完善公路、铁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网络,提升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2. 发展现代服务业:贵州省一直以来都在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未来,贵州省可以进一步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培育和发展金融、信息、教育、医疗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提升贵州省的服务业比重,提高服务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 产业升级转型:贵州省应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的步伐,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

贵州省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

同时,贵州省还可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多山丘陵的省份。

近年来,贵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贵州经济发展的一些现状:
一、产业结构优化
贵州经济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农业仍占据重要地位,但工业和服务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特色农业、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旅游和金融等新兴产业在贵州得到了积极推进和扶持,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二、扶贫工作取得突破
贵州作为中国的贫困省份之一,扶贫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

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措施,贵州省积极攻克脱贫攻坚的难题,很多贫困地区已经摆脱了贫困,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投资环境改善
贵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了大量的投资。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区域内外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贵州地理环境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大力推动。

贵州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贵州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面临许多挑战,如产业升级、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未来,贵州将继续聚焦创新驱动,加强区域合作,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布局现状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布局现状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布局现状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作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近年来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对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布局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这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贵州省政府积极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资金和人才投入到大数据领域。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整体产业布局仍不够合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本研究拟对贵州省大数据产业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现状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支持。

本研究也将对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布局现状及对策研究。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作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发展潜力。

目前贵州省大数据产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够完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创新能力不足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现状和布局情况,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探讨实施路径,以期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旨在为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推动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3 研究意义大数据产业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备受瞩目的新兴产业,贵州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正积极推动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研究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布局现状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分析与评价

贵州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分析与评价

贵州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分析与评价贵州省作为中国内陆省份,近年来制造业发展势头强劲。

通过对贵州省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其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贵州省制造业发展现状贵州省制造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在装备制造、大数据、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然而,贵州省制造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贵州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分析1、产业结构不够均衡贵州省制造业产业结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如化工、冶金、建材等,而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

这种产业结构导致了贵州省制造业发展质量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2、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贵州省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这使得贵州省制造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实现转型升级。

3、环境污染问题贵州省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部分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保设施不完善,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因此,在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同时,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三、贵州省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建议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贵州省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和升级,提高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2、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核心技术研发,提高贵州省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要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3、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

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环保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环保设施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减排效果。

通过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促进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邹定斌贵州财经学院金融学院贵州省要加大金融业改革力度,把金融资源重点投资投入到烟草业、旅游业、白酒制造业、中医药苗药制造业、能源电力业和特色旅游食品产业的开发上。

一、贵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变动趋势经过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调整,贵州产业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

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再向“二、三、一”型的转变,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的方向转化。

第一产业。

牧业发展较快,林业、渔业均有小幅上升,初步扭转了过分偏重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单一传统生产格局,初步实现了农业经济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但一产内部结构调整变化不大,种植业比重仍然较大。

第二产业。

在工业内部结构中,轻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重工业有所下降,非公有经济发展加快,非国有经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高,贵州省加快了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在加强建设能源原材料工业、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了以卷烟和饮料酒为主的轻工业的发展。

在巩固“两烟一酒”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电力、铝和铝加工、冶金、汽车零部件工业等新的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

贵州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仍以传统商业、服务业为主。

近年来,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尤其是房地产业稳步增长,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上升势头强劲,同时,商业、饮食业快速增长,持续保持了第三产业中主导部门的地位,运输、邮电行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近几年,我省旅游业、房地产业迅速倔起,高科技信息产业发展很快,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贵州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最大、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时期,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进一步牢固,粮食生产实现了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畜牧养殖业比重有所提高,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二是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三次产业中最高,是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两烟一酒”、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旅游业、生物药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和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但工业产品中的主流产品仍集中在初级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等基础工业,而机械、电子类产品所占比重还很小,产品结构层次仍然很低;三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有加速增长之势,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迅速倔起,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证券、技术、信息产业等已具一定规模,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房地产业增长势头强劲,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扩大就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

调研报告贵州农业

调研报告贵州农业

调研报告贵州农业一、引言贵州是中国的西南省份,以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农业作为贵州的主要产业之一,对贵州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这份调研报告将对贵州农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评估。

二、贵州农业现状2.1 农业资源贵州拥有广阔的耕地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农业发展。

贵州的气候条件多样,有利于不同类型作物的生长。

此外,贵州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农业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2.2 主要农产品贵州的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玉米、红薯、茶叶、烟草等。

稻谷和玉米是贵州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比较大。

茶叶是贵州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以其独特的品种和品质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3 农业产业化水平贵州的农业产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还不够完善。

农民大多依赖传统的种植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此外,农产品的包装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三、贵州农业问题3.1 不平衡的农产品结构贵州的农业产品结构不够平衡,粮食作物的产量过高,而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偏低。

这导致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不平衡,一些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农民收入不稳定。

3.2 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贵州的农业仍然依赖传统的种植方式,缺乏现代化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导致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3.3 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薄弱贵州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环节相对薄弱。

农产品的加工和包装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

此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也不够畅通,农民难以获取合理的收益。

四、贵州农业发展前景4.1 农产品结构调整为了解决农产品结构不平衡的问题,贵州可以适当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推广。

借助贵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培育更多高品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4.2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贵州可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

借助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

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贵州是中国的西南地区,地处云贵高原,因其地理和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农业产业。

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单一产业结构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粮食、油料、烟叶等传统农产品产量较高,但缺乏多元化和高附加值农产品。

2. 技术水平不高贵州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智慧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3.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农产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倾向于绿色、有机以及高品质、特色化的产品。

4. 农产品加工不足贵州农产品加工业相对薄弱,农产品加工环节缺乏优质设备和技术支持,导致农产品加工的附加值较低,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贵州农业面临资金供给和政策支持不足的问题,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面临资金短缺和政策不完善的严峻挑战。

二、对策建议1. 多元化发展需要加大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的培育和推广,配套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土地资源,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

2. 加强科技支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到农业生产中去,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市场需求导向广泛调研市场需求,深入挖掘本地农产品特色,鼓励农户和农业企业依托当地特色资源进行产业发展,培育适地适种的特色农产品,提升贵州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 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支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户投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推动多元化发展、加强科技支持、推动市场需求导向、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等对策措施,全面提升贵州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是该省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从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不平衡的原因,包括资源禀赋、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等方面。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优势产业等方面。

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大对落后地区支持力度、推动跨区域合作等措施。

总结反思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分析、对策建议、政策建议、实施路径、反思、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资源丰富的省份。

近年来,贵州省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完善等方面。

这种不平衡发展现象,不仅影响了各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制约了贵州省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存在,既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短板,也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本研究旨在探讨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推动贵州省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贵州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及东部发达地区。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对于推动贵州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可以帮助深化对贵州省经济结构的认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悠久的中药文化历史。

近年来,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对贵州省中药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一、中药产业资源优势显著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和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中药材生长。

全省分布有大量的中药资源,包括当归、黄芪、人参、川芎、枸杞、石斛等上百种中药材。

贵州省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低差异大,为中药材提供了多样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使得中药材的品质得以保证。

二、中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贵州省中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均有所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省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年产量达到数十万吨,成为当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贵州省中药材加工企业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加工水平和生产技术逐步提升,推动了中药产业链的延伸和提升。

三、中药产业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中医药理念的普及,中药市场需求逐渐增长。

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中药材和中药制品的出口额逐年增加,贵州省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之一。

国内中药市场也在快速扩张,中药制剂、中成药和保健食品等中药制品的销售额逐年增长,市场需求呈现出旺盛的态势。

四、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贵州省中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中药材生长环境遭到破坏,资源面临枯竭的风险;中药加工技术和标准化生产水平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还有待提高,部分中药企业在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不足;中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升中药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五、中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贵州省中药产业仍然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和鼓励,中药产业将迎来更多政策优惠和扶持,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随着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药研发和生产技术将不断提高,中药品质和疗效得以保证,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全球中医药市场的不断扩大,贵州省中药产业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升中药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贵州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贵州省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重点领域
贵州省将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 经济发展;同时,也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动旅游产业 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预测结论
贵州省未来几年的生态环境发展将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 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 好的生态保障。
CHAPTER 04
贵州省发展策略状及未 来趋势分析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21
目录
• 贵州省发展现状概述 • 贵州省发展优势分析 • 贵州省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贵州省发展策略建议 • 结论
CHAPTER 01
贵州省发展现状概述
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与四川 、重庆、广西、云南等省份接壤

预测分析
贵州省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未来几年也有望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中,旅游 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将成为贵州省未来发展的重点。
重点领域
贵州省将重点发展旅游业,推动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品创新和旅游品牌推广;同时,也 将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此外,高新技术产业也将成为 贵州省发展的重要方向,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 煤炭、磷矿、锰矿等矿产资源,
以及农业、林业等生物资源。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气候条件,适 宜发展旅游业和农业。
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 近年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和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 。
贵州省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但 现代工业和服务业正在逐步发 展。
贵州省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和农 村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 一定成绩。
能源开发潜力大
贵州省内的水能、风能、太阳能 等新能源开发潜力大,为未来能 源结构多元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贵州产业链结构分析

贵州产业链结构分析
万吨。
贵州省发展特色农业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不高。多年来,贵州农业得到很大发展。但由于农业 基础薄弱以及投入农业基础设施、新技术推广、劳动力培训等方面资金不足, 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业生产整体水平不高,影响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2、特色农产品原料生产与加工需求矛盾突出。原料基地建设滞后是贵 州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薄弱环节。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需要的专用、优质 原料缺乏,原料生产分散,规模化生产程度低,主要特色农产品品质不能满 足加工需要,影响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3、特色农产品市场建设薄弱。大多数特色农产品市场设施简陋,同时 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交易方式陈旧,市场化组织程度低,农村经纪人队伍 的发展不适应市场需要,农民进入市场渠道不畅,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4、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创新能力弱 多数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许 多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科技创新能力弱,多数企 业缺乏产品自主开发能力,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程度低,产品档 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5、资金投入短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贵州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 重要因素,如2005年,贵州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固定资产投入仅23.28亿元,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的2.29%,无力更新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加工工艺。特 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是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担保难、融资难,加之特 色农产品加工原料收购季节性强,正常周转流动资金量较大,资金供需矛盾 突出,难以满足正常生产需要。
第一产业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贵州省通过比较选择提出了全省“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16种 (类)特色农产品,其中特色种植业产品11种(类)。同时注重发挥区域 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利用贵州地理气候多样性和生物资源 多样化的特性,挖掘特色农业发展潜力,优化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 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根据市场需求,在巩固烤烟、 油菜等传统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同时,选择具有贵州特点和市场前景的特色 农产品作为开发重点,集中力量发展马铃薯、烤烟、油菜、辣椒、蔬菜、 水果、中药材、茶叶、花卉等特色优质农产品,打造一批有特色、上规模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析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析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析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交界地带,是中国的贫困县比较多的省份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贵州的农业产业结构一直较为单一,但自2000年以来,贵州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旨在探析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主要特点及成果,并就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背景贵州省的农业主要以水稻、玉米、烤烟、茶叶等传统农产品为主。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结构单一,农产品加工和产业链条较短,缺乏高附加值产品。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贵州省开始着眼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变革,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二、主要特点1. 产业多元化发展。

贵州省通过加大对优质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引导农民转产优势农产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转变。

在最近几年,贵州省发展了茶叶、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

2. 农产品加工升级。

贵州省积极引导农民通过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形式,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推动农产品升级。

在茶叶、水果等领域,贵州省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改变了以往简单的原料销售模式,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农业科技创新。

贵州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现代化水平。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贵州省的农业产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三、成果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农产品的品质和规模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茶叶、水果等领域,贵州省已经建立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

农产品产业链条也得到了延伸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也提高了贵州省农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助力了贵州省经济的发展。

四、展望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农产品的档次和品质仍然有待提高,产业链条也需要进一步延伸和完善。

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

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近年来,贵州蚕桑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贵州蚕桑产业的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该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评估1. 地理环境:贵州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适宜蚕桑的生长。

全省适宜种桑区域面积130多万亩,种植规模较大。

2. 产业规模:贵州蚕桑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019年全省蚕种规模达1800万盒,养蚕面积达110万亩。

3. 行业收益:蚕桑产业是贵州重要的农产品和农业产业之一,对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问题点:目前,贵州蚕桑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市场竞争压力大等。

二、存在问题1. 技术水平不高:部分农民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着科学养蚕知识匮乏,蚕桑产出率低等问题。

2. 产业链不完整:蚕桑产业链没有形成完整的一体化发展,桑叶加工、丝绸生产、产品销售环节缺乏统一规划和整合。

3. 市场竞争压力大: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和行业政策调整等影响,贵州蚕桑产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

三、对策建议1. 加强科技推广:采取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措施,提高农民的养蚕实践技能,提高产出率。

2. 健全产业链:加强桑叶加工、丝绸生产和产品销售环节的统筹规划,形成蚕桑产业链的完整发展格局。

3. 拓展市场渠道: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产品销售范围,降低市场竞争压力。

四、个人观点贵州蚕桑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认为,应该通过加强科技推广、健全产业链和拓展市场渠道等多方面的努力,全面提升贵州蚕桑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五、总结与回顾通过对贵州蚕桑产业现状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未来,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全面提升贵州蚕桑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贵州蚕桑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需要深化改革,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地区。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政策不足、资金分配不均衡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差异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对于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促进贵州省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贵州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问题陈述贵州省是一个多山地区,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在这个问题的背景下,本文旨在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

问题陈述是,为什么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有可能是政府政策不足,资金分配不均衡,也可能是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通过研究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贵州省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探讨政府政策不足、资金分配不均衡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差异等影响因素,旨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贵州省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全省经济整体提升。

通过研究,可以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指导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上做出更科学和有效的决策,推动贵州省区域经济全面、均衡、协调发展,提高贵州省的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贡献。

2. 正文2.1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分析1.政府政策不足贵州省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上存在不足,导致一些地区发展受限。

缺乏有效的产业扶持政策、土地利用政策以及人才引进政策,使得部分地区无法有效发展经济。

贵州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贵州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中 贵州 委 校 报刊 75 想 论 月
经 济 理 论 与 实 践
贵 州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与 优 化
● 陈 扬 ( 共贵州 省 委党校 中 贵州 贵 阳 5 0 2 5 0 8)
摘 要: 要加 强贵 州产业结 构的 内部调 整与优 化 , 第一产业要 因地制 宜, 多种经 营; 第二产业要优化 重工 , 发展 轻工 ; 第三产业要 全面发展 , 重点 突破 。 要协调好产业结构 与新 型工业化 、 城镇化道路 和生 态文明建设 的关 系。 政府
在产业结构调 整 中具 有重要作 用 。 育支柱产业是调节产业结构 的关键 。 培 关键 词 : 州 产业结构 调整 贵 中图分 类号 : 17 文 献标 识 码 : F2 A 文章编 号 :0 9 5 8 (O O O — 0 7 — 0 10 - 3 12 1 ) 4 0 5 5
产 业 结 构 的调 整 与 优 化 是 贵 州 经 济 发 展 的 主 线 ; 统 筹贵 州城 乡 经济 发展 , 进城 镇 化 进程 的基 是 推 础 ; 扩大 社 会 就业 , 进 社会 消费 , 决 民生 问 题 是 促 解 的前 提 ; 也是 贯彻 落实 科学 发 展 , 推动 经 济 又好 又 快 发展 , 实现 贵州 经济社 会发 展 历史性 跨 越 的关 键 。 产 业 结 构 的调整 与优 化 不但 涉及 经济 资 源 在产 业 部 门 重新 配置 和经 济发 展 方式 转 变 。而且 还 影 响到 新 型 工业 化进 程 、城镇 化道 路 和生 态文 明建 设 等重 大 问 题 的实 现 。 产 业结构 的 内部调 整与 优化 产 业结 构 的调 整和 优化 是 一个 不 断发 展 变 化 的 过程 , 随着 社会 生 产力 发展 , 一 、 、 的产 业顺 序 从 二 三 到三 、 、 的产 业 变 化 。 二 一 已成 为 经 济 发 展 的普 遍 规 律 。目前 , 达 国家或 地 区的产 业 结构 的 比重一 般为 发 第 三产业 6 — 0 第 二产业 为 2 — 0 第 一产 业在 0 7 %, 0 3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贵州省要加大金融业改革力度,把金融资源重点投资投入到烟草业、旅游业、白酒制造业、中医药苗药制造业、能源电力业和特色旅游食品产业的开发上。

一、贵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变动趋势经过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调整,贵州产业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

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再向“二、三、一”型的转变,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的方向转化。

第一产业。

牧业发展较快,林业、渔业均有小幅上升,初步扭转了过分偏重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单一传统生产格局,初步实现了农业经济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但一产内部结构调整变化不大,种植业比重仍然较大。

第二产业。

在工业内部结构中,轻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重工业有所下降,非公有经济发展加快,非国有经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高,贵州省加快了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在加强建设能源原材料工业、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了以卷烟和饮料酒为主的轻工业的发展。

在巩固“两烟一酒”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电力、铝和铝加工、冶金、汽车零部件工业等新的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

贵州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仍以传统商业、服务业为主。

近年来,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尤其是房地产业稳步增长,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上升势头强劲,同时,商业、饮食业快速增长,持续保持了第三产业中主导部门的地位,运输、邮电行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近几年,我省旅游业、房地产业迅速倔起,高科技信息产业发展很快,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贵州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最大、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时期,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进一步牢固,粮食生产实现了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畜牧养殖业比重有所提高,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二是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三次产业中最高,是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两烟一酒”、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旅游业、生物药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和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但工业产品中的主流产品仍集中在初级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等基础工业,而机械、电子类产品所占比重还很小,产品结构层次仍然很低;三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有加速增长之势,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迅速倔起,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证券、技术、信息产业等已具一定规模,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房地产业增长势头强劲,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扩大就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

四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总趋势是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制造业比重仍然较大,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实现了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到“二三一”的转变;五是资源有效配置呈合理化趋势,生产资源逐渐向优势企业汇集,产业发展已进入以数量扩张为主转为以素质提高为主的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结构调整的重点由解决比例失调转为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六是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交通“瓶颈”对优势产业的制约得到缓解;七是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功能进一步发挥,以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双百镇”为重点的城镇建设取得成效,城镇化水平达到23%左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产业的发展和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二、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特征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相对优势)理论认为,不论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比较优势,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也可从诸多劣势中找到相对优势。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运用区位商等指标(某地区某行业增加值占全国该行业比重/该地区该行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也称为比较优势系数)分析,我省产业及产业结构调整有如下特征:1.贵州省的产业结构正处于激烈的变动过程中,变动强度大。

这与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规律相吻合,即经济落后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结构变动必然强烈。

2.工业结构的整体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表明我省工业结构调整突出了专业化与地方特色,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3.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下降趋势明显,但系数值仍然较高。

表明我省产业结构与全国产业结构的雷同程度有所降低,同时,较高的相似系数也反映了我省产业结构与全国产业结构的雷同程度仍然较同。

4.比较优势行业大都集中传统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及加工业,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行业优势不突出。

电力工业近年异军突起,优势地位进一步增强,农业、机械设备修理业、煤炭采选业、食品制造业、冶金等行业仍然保持比较优势地位,金融保险是新兴比较优势行业,我省具有发展潜力的旅游业、制药业仍不具备比较优势,必须加快发展。

5.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低,产业结构综合素质不高。

我省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指数1990年为0.77,1999年为0.78,在全国排名均为26位,我省的产业结构综合素质不高。

这表明,我省必须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工业化进程,并且在工业化进程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加大产业分化和重组力度,重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区域分工,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素质。

三、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1.受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传统的资源禀赋优势受到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

国际市场方面,9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上初级产品和制造业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世界经济展望》的报告,制造业产品价格指数由1990年的100下降为81,初级产品(非石油产品)总价格指数下降为91,其中除农业原材料和肥料价格指数分别上升为103和107外,食品、饮料、金属制品价格指数均已下降到84-92之间。

我省初级产品的出口收益将受到不利影响,加入WTO这种影响将会更加直接。

但是一些战略性矿产品的不可再生性将导致其价格升高,为贵州相对充裕的同类资源产业带来市场机遇。

石油和煤炭作为不可再生的能源,在世界能源需求结构中仍然是最重要的。

据专家预测,由于石油的稀缺性日益突出,转向燃煤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一些专用金属产品价格的长期走势将会坚挺。

国内煤炭市场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结束了长期低迷状态,国内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扬,出口煤炭价格涨幅更高。

因此,我省相应的资源比较优势可望继续保持。

国内市场方面,一般加工业生产能力普遍过剩,传统的数量扩张型产业发展路子难以为继,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商品普遍短缺的局面初步改观,一般加工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初级产品的需求大幅度下降。

同时,城乡市场许多商品仍然供给不足,特别是农村市场购买力不足,需求不旺。

全国市场结构性过剩和短缺并存的供求态势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对贵州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必将形成日趋明显的制约。

我省的工业化程度较低,加速工业化的要求十分强烈,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多集中在初级产品领域,调整的任务重、难度大、周期长。

因此,我省在加速工业化进程中,既要处理好调整与发展、发展与调整的关系,又要发挥资源优势,不单纯走外延型数量扩张的产业发展道路,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项目和产业。

2.城镇化水平低,影响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对于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整体城市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而贵州的这种矛盾更为突出。

(1)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更落后于工业化水平。

从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的增加比重/该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来看,1998年贵州三次产业这一指标的差异在全国和三大地带中均属最大。

这说明贵州三次产业的增加值构成与其从业人员构成的背离程度在全国最高。

在正常情况下,各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与其从业人员比重应该就是城镇化水平一致的,否则,生产要素就会从效益较低的产业流向效益较高的产业,直到产业间的效益差消失为止。

贵州三次产业之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最大,而城镇化水平却最低,表明我省城镇化水平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演进水平,各产业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受到严重阻碍。

这是影响贵州工业化进程和工业经济效益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城镇化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按国际上公认的“世界平均模式”(即人均收入在1000-1500美元的国家,城镇化率应在35-45%之间)衡量,1999年我国人均GDP已接近800美元,按市镇人口(包括市镇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镇化水平为30.89%,我国整体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基本上适应的,仅稍显滞后。

我省1998年贵州人均GDP大约为500美元左右,按“世界平均模式”我省城镇化率应该达到30%,但我省的城镇化率仅为23.74%,我省的城镇化水平落后于世界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近6个百分点。

城镇化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3)城市化水平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生产要素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造成了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农业现代化进程受阻,大大限制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我省经济发展的结构质态大致相当于工业化中期,按照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常进程,农业就业比重大幅度降低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前提,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第二、三产业加速发展的需要,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快慢和高低受制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

我省城镇化水平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其结果是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缓慢。

3.市场化程度较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主要依靠市场导向,并以企业作为结构调整的主体。

因此,一个地区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越高,企业越有活力,就越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据经济学家樊纲等人的一项关于中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最新研究,贵州省排于全国的第25位,得分低于全国平均分5.28和西部平均分3.90,市场化程度低成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4、体制对结构调整的制约。

与资源配置一样,结构变动受制于体制环境。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直接配置资源,市场和企业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不大,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内在联系被割裂,产业结构陷入结构严重失衡状态。

改革开放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体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新的体制、宏观调控体系及运转机制的形成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当前我省乃至全国的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管理的改革进程仍落后于企业、价格、物资、外贸等方面的改革,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多元化和市场化进程,形成了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性约束。

产业政策的制定滞后,推行更是缓慢,不能与市场的供求变化相适应,丧失了对产业发展的指导性和约束性。

企业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体,但长期以来,大部分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推行的是在政府一元所有权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的改革,国有股在国有改制企业“一股独大”,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得到了相当的经营权和激励机制,但在出资人所有权和法人财产的权利界限上并没有真正做到产权清晰、责权明确和科学管理,政府极其有关部门随时可以利用手中的出资人权利,干预企业的自主经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