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章末整合提升 同步课件-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1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典例剖析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B )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 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 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 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 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A ) A.建筑工地扬尘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工业排放废气
解析:第(1)题,图中①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和亚洲中部、西 部,因此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沙漠化问题;②主要分布在欧洲西 部、北部和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酸雨问题突出;③ 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林区和我国西南、东北林区,应是原始森 林破坏问题;④主要分布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以及我国 的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这些地区农田土壤侵蚀问题突出;⑤ 分布在海洋中,应为海域污染问题。因此B项正确。第(2)题, 工业排放的废气、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主 要是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组成的,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 而建筑工地的扬尘主要是粉尘,不能形成酸雨。
(1)人为原因的分析方法。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分析方法如下图所示。
(2)自然原因的分析方法。 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容易产 生大气污染。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 剧了大气污染。 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水体更新速度慢,水体 的自净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④植被条件:包括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植被稀疏会加剧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章末整合课件
答案:(2)D
2.(2019·全国Ⅲ卷,1~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 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 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 流程。据此回答(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答案:(1)C
3.(2019·江苏卷,13~14)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 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思路点拨:第(2)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 主要和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 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 源,极大地减少了SO2的排放量。SO2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 出行方式不同,对SO2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总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 区经济发达,总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SO2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 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
思路点拨: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 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 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 答案:(1)B
2.(2019·全国Ⅲ卷,1~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 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 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 流程。据此回答(1)~(2)题。
2.(2019·全国Ⅲ卷,1~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 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 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 流程。据此回答(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答案:(1)C
3.(2019·江苏卷,13~14)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 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思路点拨:第(2)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 主要和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 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 源,极大地减少了SO2的排放量。SO2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 出行方式不同,对SO2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总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 区经济发达,总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SO2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 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
思路点拨: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 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 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 答案:(1)B
2.(2019·全国Ⅲ卷,1~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 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 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 流程。据此回答(1)~(2)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 “环境和发展”复习课教学课件(共45张PPT)
(2)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 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3)共同性原则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 的积极参与。同时,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 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 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知识点三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 一、 课程标准:
•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的专项地图,说明其地理 背景。
•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
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 教学目标: • 1.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以及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 2. 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我国从多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 3.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我国的海洋国情。 • 4. 维护海洋主权。
•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 在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会综合考虑土地适 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 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
• 2. 地理背景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的定义 2. 地理背景 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 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 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1.消除贫困2.发展绿色经济
• 3.提倡可持续消费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 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 费和不合理消费。每个人都需要从日常生活出 发,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成为可持续 消费的践行者。
(3)共同性原则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 的积极参与。同时,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 转化为全球性问题。这就要求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该 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知识点三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 一、 课程标准:
• 1.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的专项地图,说明其地理 背景。
• 2.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 3.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
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 教学目标: • 1.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以及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 2. 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我国从多方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 3.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我国的海洋国情。 • 4. 维护海洋主权。
•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 在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会综合考虑土地适 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 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
• 2. 地理背景 (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的定义 2. 地理背景 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 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 济和循环经济,推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 1.消除贫困2.发展绿色经济
• 3.提倡可持续消费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
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 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 费和不合理消费。每个人都需要从日常生活出 发,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成为可持续 消费的践行者。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复习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A.提高土壤肥力
B.增加生物多样性
C.改善生态环境
D.防治荒漠化
知识结构
Knowledge structure
知识梳理
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
建设主体功能区——背景
知识梳理
建设主体功能区——类型
知识梳理
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因、措施及意义
原因 措施
意义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显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加强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强资源跨区域调配;推进产业转移;加 强政策的支持 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的差异;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有利于 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保障国家安全;有利于发挥区域优 势;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1)简述养殖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 用 。牲畜消耗果皮、果渣等,促进废弃 物资源
化利用;(2分)牲畜的粪便可为沼气池提 供 原料;(2分)增加肉类产出,丰富农产品的 种 类,增加农民经济收入。(2分)
(2)当地的果农并未跟风种植柑橘,而是选 择种植耗水较少的柿子树。 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当地夏季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旱;(2分) 喀斯特地貌区下渗强烈,地表 水资源短缺;(2分) 柿子树需水量较少,耐旱性较强。(2分)
经济 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绿色产业)
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
能源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宣传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政策 加强监督管理,依法保护环境 (2)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减少废弃
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
1.《京都议定书》要解决的问题是( D)
A.酸雨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 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 调节功能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 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 两方面入手
【典型例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 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后来,乌 梁素海污染日趋严重。近年来,针对该区域的污染问题,有关 政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典型例题2】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 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 产地。读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列各 题。
(1)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 ) A.原料丰富 B.科技发达 C.市场广阔 D.交通便利 (2)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是( B )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料丰 富。第(2)题,循环经济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但 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答案: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 的施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 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 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解析:导致乌梁素海污染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 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与该地的气候有关,人为原因主要 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有关。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施 用化肥、农药,由于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化肥随灌溉水流流入乌梁素海,造成 其严重污染。当地工农业及城乡生活废水也排入该湖,加上 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量大,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 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浓度加大,污染逐渐 严重。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 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 两方面入手
【典型例题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 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后来,乌 梁素海污染日趋严重。近年来,针对该区域的污染问题,有关 政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典型例题2】由于特殊的地质条件,含铝矿物和煤炭同时 沉积形成高铝煤炭资源,内蒙古准格尔煤田就属于高铝煤炭 产地。读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列各 题。
(1)图示产业链中电解铝厂建立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 ) A.原料丰富 B.科技发达 C.市场广阔 D.交通便利 (2)建立该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主要意义是( B ) A.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B.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C.降低运费和劳动力的成本 D.实现粉尘和酸性气体的零排放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电解铝厂发展的区位优势是原料丰 富。第(2)题,循环经济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但 仍会有污染物的排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分析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答案: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 的施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 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 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解析:导致乌梁素海污染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 方面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与该地的气候有关,人为原因主要 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有关。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施 用化肥、农药,由于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化肥随灌溉水流流入乌梁素海,造成 其严重污染。当地工农业及城乡生活废水也排入该湖,加上 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量大,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 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浓度加大,污染逐渐 严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第二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
共同性 原则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 参与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
监督企业行为
2.实施途径 (1)消除贫困 原因 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地位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途径 我国农村消除贫困的主要途径:①教育扶贫;②发展特色产业;③转移
解析 第1题,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要保护生态环 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B正确。 第2题,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 念,A正确;增加地下水的开发,易造成地面塌陷,不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理念,B错误;围湖造田,会导致湖泊面积缩小,使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 用减弱,易引发洪涝灾害,不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C错误;重化 工业虽存在污染,但经济发展也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故不能全面 关停重化工业,应适度关停,D错误。
就业;④基础设施建设;⑤易地搬迁
(2)发展绿色经济
属于社会持续发展
①“褐色经济”:基于煤炭、 石油 等化石能源的经济。
②“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
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③中国的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模式
主要内容
循环经济 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 资源 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探究点二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情境探究
近些年,为发展农村经济,一些新型农业类型不断出现,其中一种名为“认养 农业”的新农业模式走红全国。在“认养农业”模式中,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 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有机农产品。城市居民可以在农村认养一块 土地,工作的闲暇之余可以体验种植、收获的喜悦。在辽宁省盘锦市某镇, 当地农户瞅准了“认养农业”的发展潜能,实行“农旅结合,共同发展”的模式。 下图为盘锦“认养农业”的运行模式。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与发展第2节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解析] 本题以广西桉树种植为背景,考查种植的区位条件、对环 境造成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考查知识的调用和运用能力。第(1) 题,广西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合发展林业;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 季高温多雨,降水量较多,适合速生桉需水量大的生长特征;缺乏天 敌,生长快速。第(2)题,读图文材料可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 剂)等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桉树需水量大,会过量吸取地下水, 导致地下水减少;过度开垦种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退化;桉树生长 优势明显,抑制其他物种的生长,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第(3)题,广西 速生桉产业可持续发展可主要从经济、生态角度分析。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消除贫困 (1) 贫 困 与 发 展 : 贫 困 是 许 多 发 展 中 国 家 __环__境__恶__化__ 的 根 本 原 因 。 _环__境__恶__化___又会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 (2)消除贫困:从__公__平__性__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目标,需要__国__际__社__会__的共同努力。 2.发展绿色经济 (1)褐色经济:人们将基于煤炭、石油等_化__石__能__源___的经济称为“褐 色经济”。
但近年来,该自治区掀起了 “禁桉”风潮,原因是大规 模种植速生桉可能引发生态 灾难。下面为我国桉树主要 种植区分布图(甲)及广西某 地速生桉产业模式图(乙)。
(1)说出广西大规模引种速生桉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列举该地速生桉产业模式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 (3)为广西速生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 (1)夏季高温多雨;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缺乏天敌。 (2)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地下水减少。 (3)加大科技投入,研发优质树种;改变炼山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 的破坏;控制种植密度,延长轮伐周期;林牧结合,多种经营;发展加 工业,延长生产链,增加附加值;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使用有机肥, 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与发展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d.箭头⑦⑧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环境把它受到的人类影响, 反作用于人类本身)。
2.环境问题的产生过程与表现 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建立了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关 系。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作用于环境,从 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又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 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当人类与环境关系不协调时,便会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包括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如下图所 示:
图中环节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A )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解析] 第(1)题,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 量。当人类索取资源方式不得当时,就会造成环境问题,进而引发一些 自然灾害。如乱砍滥伐就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第(2)题,箭头 ①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这个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人 们用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来保护包兰铁路这一做法属于人类正面作用于 环境。第(3)题,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生态遭到破坏,属于 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说明20世纪60年代琵琶湖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人为 原因。 提示:环境污染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为原因:琵琶湖流域周边人口、城市众多,生活消费水平高,排放大 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进入琵琶湖流域。 (2)与北湖相比,南湖水体自净能力差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湖水域面积狭小,水量少,水浅,支流少;湖区相对封 闭,流动性差。
染
属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2.环境问题的产生过程与表现 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建立了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关 系。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作用于环境,从 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又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 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当人类与环境关系不协调时,便会产生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包括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如下图所 示:
图中环节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属于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是( A ) A.洞庭湖四周围湖造田 B.我国东海渔场实行休渔制度 C.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D.为改善大城市交通状况,修建立交桥和地铁
[解析] 第(1)题,图中箭头③表示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和能 量。当人类索取资源方式不得当时,就会造成环境问题,进而引发一些 自然灾害。如乱砍滥伐就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第(2)题,箭头 ①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这个作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人 们用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来保护包兰铁路这一做法属于人类正面作用于 环境。第(3)题,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生态遭到破坏,属于 人类与环境对立的做法。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说明20世纪60年代琵琶湖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及其人为 原因。 提示:环境污染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为原因:琵琶湖流域周边人口、城市众多,生活消费水平高,排放大 量含氮磷的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进入琵琶湖流域。 (2)与北湖相比,南湖水体自净能力差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提示:南湖水域面积狭小,水量少,水浅,支流少;湖区相对封 闭,流动性差。
染
属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生产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探究一
探究二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比较
比较项目 循环经济
低碳经济
提出 应对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全球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
不 同 点
背景 资源环境问题
关注 重点
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定位
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 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变化 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例、减 少温室气体排放 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清洁 能源
各国的积极参与;地区的 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
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 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探究一
探究二
[典型例题] 读某地区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坐标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为( ) A.f市 B.d市 C.e市 D.a市 (2)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 状况表现为( ) A.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消耗大 B.城市调控能力好 C.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污染大 D.城市发展水平低 答案:(1)D (2)B
公平
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
持续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 性原 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
则 境承载力之内
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探究一
探究二
原则 内容
要求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共同 性 原则
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 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
2.发展绿色经济 (1)认识绿色经济。
(2)我国的绿色经济之路:在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 循环经济。
3.提倡可持续消费 (1)宗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2)要求:每个人都需要从日常生活出发,转变消费习惯,崇尚绿色消费。 【思考感悟】 作为公众的一员,我们每个人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可以采取 哪些积极措施? 提示:①认真学习相关的政策、法规等,积极宣传。②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尊重并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③节约水电等资源,减少资源浪费。④不 乱丢废弃物,垃圾分类回收。⑤节约粮食。⑥使用公共交通工具。⑦自备 篮子或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等。
环境与发展 章末整合提升 同步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PPT
(A)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
取的是
(D)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D.种植牧草,严控放牧规模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物理(必修2·第二册)
物理(必修2·第二册)
专题二 综合分析我国的三大国家级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
基本内涵
总体思路
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至中
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 一是把握好合作方 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 向;
“一带一路 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二是共建国际经济
” 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 合作走廊; 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 三是推动形成区域
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 第(3)题,皖江城市带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承接产业的能力强
;
环境污染 确立“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覆盖东中西11个省市,“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两翼”是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D)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物理(必修2·第二册)
(2)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方向是
()
B
A.利用区位优势,迁入重型工业
B.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课件第五章章末综合提升
使山区成为荒漠,高 原表面沟壑纵横;淤 积湖泊、水库、河床, 加剧洪涝灾害
淡水资源 短缺
水资源时空分 布不均;人类 对水资源的需 求增加,水资 源的污染和浪 费严重
制约经济发展;影响 约占世界人口 粮食产量;给生态环 总数 40%的 80 境带来不利影响;损 个国家和地区 害人体健康;甚至引
发国际冲突
第十四页,共23页。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2.乙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A.开辟水资源,合理灌溉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第十五页,共23页。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解析:第 1 题,读图可知,甲地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故生态 环境问题可能是森林减少;乙地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由于人 类的不合理利用,主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丙地土地利用 类型为耕地,该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类活动不合理, 主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第 2 题,乙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 草地,应该保护草场,合理放牧;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是丙地 区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合理采伐,及时抚育是甲地区可持 续发展采取的措施。 答案:1.A 2.C
第九页,共23页。
栏目 导引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①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 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气候资源、 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 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发展)。 ②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 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 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高中地理第5章环境与发展章末整合提升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章末整合提升
知识 ·体系构建
考向 ·链接高考
考向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命题视角]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高考中往往以时 事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另 外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的理解和应用,也在地 方卷中有所涉及。我国区域面临的生态或污染问题今后仍将是考查的重 点。
考向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命题视角] 本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侧重于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结合关 联图、示意图等图文材料对某种具体产业进行分析。命题形式主要以选 择题为主。 [真题展示] (2022年6月浙江选考)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 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 发电还可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
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2)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
B.减弱土壤通气性
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 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解析】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知,该项目是将养殖场的废弃物和
【解析】热融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结合其对岩石、水 圏、大气圏、土壤、植被等的影响回答。结合材料可知,热融湖是因热 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易成片出现,因为是热融作 用,形成后会提升湖泊周边地温,导致周边冻土融化,破坏冻土层的稳 定,进一步导致湖岸崩塌、地表塌陷,影响和改变地表形态。此外,热 融湖使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水分对土壤的性质影响大,会改变土壤物理 和化学性质。热融湖蓄水成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径流分布,改变当地 的地表和地下径流状况。热融湖升温加速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物 被分解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土壤中储存的碳元素,加剧全球变暖。 同时,冻土融化会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栖息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章末整合提升
知识 ·体系构建
考向 ·链接高考
考向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命题视角]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高考中往往以时 事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另 外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的理解和应用,也在地 方卷中有所涉及。我国区域面临的生态或污染问题今后仍将是考查的重 点。
考向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命题视角] 本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侧重于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结合关 联图、示意图等图文材料对某种具体产业进行分析。命题形式主要以选 择题为主。 [真题展示] (2022年6月浙江选考)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 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 发电还可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
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交通
C.市场
D.劳动力
(2)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
B.减弱土壤通气性
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 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解析】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知,该项目是将养殖场的废弃物和
【解析】热融湖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结合其对岩石、水 圏、大气圏、土壤、植被等的影响回答。结合材料可知,热融湖是因热 融作用引起地表塌陷形成的凹坑集水而成,易成片出现,因为是热融作 用,形成后会提升湖泊周边地温,导致周边冻土融化,破坏冻土层的稳 定,进一步导致湖岸崩塌、地表塌陷,影响和改变地表形态。此外,热 融湖使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水分对土壤的性质影响大,会改变土壤物理 和化学性质。热融湖蓄水成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径流分布,改变当地 的地表和地下径流状况。热融湖升温加速冻土融化,冻土层中的有机物 被分解为甲烷等温室气体,释放土壤中储存的碳元素,加剧全球变暖。 同时,冻土融化会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栖息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有时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自然原因: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水流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 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人为原因: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但是,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 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 2、自然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除等能力。但是,如果人类 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 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3、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①面对有限的地球承 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 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 内; ②人类应做到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 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 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的关系等
共同性原则
①地区性的决策和行动 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 体的协调; ②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 问题,必须进行全球合作; ③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 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 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 标和政策等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 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 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 不合理消费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 众的共同努力。
途径
具体措施
消除 教育扶贫、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转移 贫困 就业、易地搬迁
发展 绿色 经济
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由于滥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2.由于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3.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盐碱化。 4.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对人类具有重大经济、科学、美 学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的灭绝呈现加速的趋势。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但是,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 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 2、自然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除等能力。但是,如果人类 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 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3、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①面对有限的地球承 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 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 内; ②人类应做到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 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 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的关系等
共同性原则
①地区性的决策和行动 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 体的协调; ②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 问题,必须进行全球合作; ③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 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 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 标和政策等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 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 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 不合理消费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 众的共同努力。
途径
具体措施
消除 教育扶贫、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转移 贫困 就业、易地搬迁
发展 绿色 经济
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由于滥伐森林,造成森林面积锐减,使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2.由于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3.由于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引起土壤盐碱化。 4.由于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对人类具有重大经济、科学、美 学和文化价值的物种的灭绝呈现加速的趋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3)
解析:第(1)题,指向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的箭头,应表示 废弃物流,对应图中②。由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中心指出的 箭头,表示再生资源流,对应图中③。城区与农村地区之间、 工业区与农村地区之间以及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箭头存在产品 流,对应图中①。第(2)题,图示区域循环经济产业链可以构建 城区和农村之间共生的循环经济体系,B项正确;该产业链不 可能使资源与能源在该区域内不断循环使用,A项错误;区域 气候不变,农业耕作制度也不会改变,C项错误;该产业链实现 了以生态效益为核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D项错误。
提示:公平性原则。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必由之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 政府 、 企业和 公众 的共同努力。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消除贫困。 ①原因: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 根本 原因。 ②地位: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目标 ,需要 国际社会 的共同努力。
保护生物的多样 性,各国都有发展 权,应和子孙后代 共享资源和环境
建立自然保护区
原则
持续 性 原则
含义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 限的,人类的经济活 动和社会发展必须 保持在资源环境承 载力之内
具体做法
例证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 模,合理开发和利用 自然资源,处理好发 展经济和保护环境 的关系
我国沿海渔场实 行伏季休渔制度; 牧场实行轮牧制 度;倡导节约用水
提倡可持 续消费
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 不合理消费,崇尚绿色消费。日常生活方面倡导“减量、 重复使用、回收、再生”的原则
视野延伸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1)绿色经济: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 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 一种发展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必修2·第二册)
专题二 综合分析我国的三大国家级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
基本内涵
总体思路
①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至中
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 一是把握好合作方 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 向;
“一带一路 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二是共建国际经济
” 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 合作走廊; 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 三是推动形成区域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物理(必修2·第二册)
(2)分析成因
原因
具体分析
人为原因
人类掠夺自然资源 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封闭低洼的地形,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 地形条件
易产生大气污染
自然
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
逆温条件
条件
加剧了大气污染
相对封闭的水域,水体更新速度较慢,水体的自净
①开源:加强替代资源的开发、储量勘探等。②节流: 资源短缺
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物理(必修2·第二册)
例 题1 下图为我国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读图,回答(1)~(2) 题。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物理(必修2·第二册)
(1)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水域条件
能力较低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3)防治措施
物理(必修2·第二册)
主要问题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具体措施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经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 保原料和燃料等;②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 ③对于全球性问题,加强国际合作 ①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②通过恢复植被、水 域等措施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到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 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太平洋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物理(必修2·第二册)
发展战略
基本内涵
总体思路
打造“两核三轴一带”,两 确立北京政治、文化、科技创新、
核指北京和天津;“三轴” 国际交往中心地位;定位天津为 京 津冀协同 指京—津—塘主轴,京—保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
[解析] 第(1)题,该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内蒙 古、西藏等省区,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可知该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 漠化,A正确;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B 错;酸雨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西北地区发生概率小,C错;生物多 样性减少的原因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物种 减少,是全球性问题,D错。第(2)题,荒漠化是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过度农垦造成的,避免西北地区荒漠化愈演愈烈的措施是种植牧草,严 控放牧规模,D正确;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植树造林会加剧水 资源消耗,故不应大面积植树造林,A错;西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畜牧业,不是种植业,B错;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治理荒漠化无关,C 错。
[解析]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 移;农牧交错带将南移;气温升高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土壤有机质减 少,肥力下降;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第 (2)题,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以及森林 被大量砍伐。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1.读下图,回答(1)~(2)题。
物理(必修2·第二册)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物理(必修2·第二册)
(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
是
(C)
A.我国冬小麦的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
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
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章末整合提升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物理(必修2·第二册)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专题一 环境问题类试题的分析思路
物理(必修2·第二册)
1.判断类型 类型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表现 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 质量下降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资源数量不能失
C.酸雨
D.生物多样性减少
(2)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
取的是
(D)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D.种植牧草,严控放牧规模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物理(必修2·第二册)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物理(必修2·第二册)
例 题2 (2020·河北承德高二期中)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 重大战略。读图完成(1)~(2)题。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物理(必修2·第二册)
(1)保定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的突出优势条件是( B ) A.科技力量雄厚 B.距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较近,交通便捷 C.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 D.市场广阔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物理(必修2·第二册)
(2)保定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需要做好的工作有
①建设产业转移基地
②为大力承接重化工业腾出足够的空间
D.该问题不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影响
(2)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
B( )
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 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 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 减少砍伐
C.工业化进程加快 减缓工业化进程
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 控制生物多样性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物理(必修2·第二册)
—石拓展轴和京—唐—秦拓 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 发展
展轴,“一带”指沿海经济 革开放先行区;河北定位为四个
带
基地
返回导航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物理(必修2·第二册)
发展战略
基本内涵
确立“一轴、两翼、三极、
多点”的发展新格局,覆盖
东中西11个省市,“一轴”
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
长江经济带 “两翼”是指沪瑞和沪蓉南 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
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
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
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总体思路
一是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 二是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三是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 升级;四是全面推进新型城 镇化;五是培育全方位对外 开放新优势;六是建设绿色 生态廊道;七是创新区域协 调发展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