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 《第6课时探索性问题》导学案(精讲+专练)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中考总复习第二轮《探索性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中考总复习第二轮《探索性问题》教学设计

中考专题复习《探索性问题》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例精例2(1)探究新知:如图①,已知△ABC与△ABD的面积相等,试探究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结论应用:①如图②,点M,N在反比例函数xky (k>0)的图象上,过点M作ME⊥y轴,过点N作NF⊥x轴,垂足分别为E,F.试探究MN与EF的位置关系.②若①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点M,N的位置如图③所示,试探究MN与EF的位置关系.置特征,灵活运用函数性质,才能找出所有的关系与结论,数形结合是解答此类问题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学生通过探究新知→应用新知,培养学生的探究应用能力.A BDC图①G H击中考2. 已知点A(-1,-1)在抛物线y=(k2-1)x2-2(k-2)x+1上,(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2)若B点与A点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问是否存在与抛物线只交于一点B的直线?如果存在,求符合条件的直线;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作业一、必做题:1、如图,坐标平面内一点A(2,-1),O为原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以点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动点P的个数为( )A .2B .3C .4D .52、已知(x1,y1),(x2,y2)为反比例函数xky 图象上的点,当x1<x2<0时,y1<y2,则k的值可为___________.(只需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k的值)第1、2题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以生为本,正视学生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个二、选做题:3、如图1,已知矩形ABED,点C是边DE的中点,且AB=2AD.(1)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保持图1中的△ABC固定不变,绕点C旋转DE所在的直线MN到图2中的位置(当垂线段AD、BE在直线MN的同侧).试探究线段AD、BE、DE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3)保持图2 中的△ABC固定不变,继续绕点C旋转DE所在的直线MN到图3中的位置(当垂线段AD、BE在直线MN的异侧).试探究线段AD、BE、DE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第3题课下交流讨论有选择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功与快乐.性完成.三、【板书设计】四、【教后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专题《探索性问题》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专题《探索性问题》复习教案

探索性问题复习教案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流程】例2(1)探究新知:如图①,已知△的面积相等,试探究AB 与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结论应用:① 如图②,点M ,数xk y(k >0)的图象上,过点轴,过点N 作NF ⊥x 轴,垂足分别为第二步:再把B点叠在折痕线MN上,折痕为AE,点B在MN上的对应点B′,得Rt△AB′E 如图2-6-19(2)所示;第三步:沿EB′线折叠得折痕EF,如图2A探索性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题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动.4 D .5k三、【板书设计】四、【教后反思】2019-2020学年数学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抛物线y=ax2+bx+c和直线y=kx+b都经过点(﹣1,0),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 =1,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0B.b2﹣4ac<0C.k=2a+cD.x=4是ax2+(b﹣k)x+c<b的解2.如图,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并且∠DAC=60°,∠ADB=15°.点E 是AD边上一动点,延长EO交BC于点F.当点E从D点向A点移动过程中(点E与点D,A不重合),则四边形AFCE的变化是()A.平行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C.平行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D.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3.估算在哪两个整数之间()A.0和1B.1和2C.2和3D.3和44.函数kyx与y=﹣kx2﹣k(k≠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A .B .C .D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5)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3,5)B .(3,-5)C .(-3,-5)D .(-3,5)6.如图所示,将Rt ABC ∆绕点A 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Rt ADE ∆,点B 的对应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若1AB =,30C ∠=︒,则CD 的长为( )A .1B .1.5C .2D .7.如图,点D 在半圆O 上,半径OB =,AD =10,点C 在弧BD 上移动,连接AC ,H 是AC 上一点,∠DHC =90°,连接BH ,点C 在移动的过程中,BH 的最小值是( )A .5B .6C .7D .88173,)0,-3π这八个数中,整数和无理数分别有( ) A .3个,2个B .2个,2个C .2个,3个D .3个,3个9.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4,AD =5,AD 、AB 、BC 分别与⊙O 相切于点E 、F 、G ,过点D 作⊙O 的切线交BC 于点M ,切点为N ,则DM 的长为( )A .92B .133C .3D .10.水库大坝截面的迎水坡AD 的坡比为4:3,背水坡BC 的坡比为1:2,大坝高DE =20m ,坝顶宽CD =10m ,则下底AB 的长为( ) A .55mB .60mC .65mD .70m11.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D 是圆上两点,且∠AOC =126°,则∠CDB =( )A .54°B .64°C .27°D .37°12.已知7x =是方程27x ax -=的解,则a =( ) A .1 B .2C .3D .7二、填空题13.如图,以半圆中的一条弦BC (非直径)为对称轴将弧BC 折叠后与直径AB 交于点D ,若AD BD =23,且AB =10,则CB 的长为_____.14.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DC =6cm ,在DC 上存在一点E ,沿直线AE 把△ADE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若△ABF 的面积为24cm 2,那么折叠的△ADE 的面积为_____.15.计算:a2•a3=_____.16.﹣13的绝对值等于_____.17.如图,等边△ABC中,D是边BC上的一点,且BD:DC=1:3,把△ABC折叠,使点A落在边BC上的点D处,那么AMAN的值为_____.18.抛物线 y= -x2 + bx + c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x2+ bx + c= 0 的解为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9.已知a,b互为相反数,(1)计算:a+b,a2-b2,a3+b3,a4-b4,……的值.(2)用数学式子写出(1)中的规律,并证明.20.某校为了解本校九年级学生的数学作业完成情况,将完成情况分为四个等级:随机对该年级若干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然后把调查结果绘制成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补全条形统计图;(2)该年级共有700人,估计该年级数学作业完成等级为D等的人数;(3)在此次调查中,有甲、乙、丙、丁四个班的学生数学作业完成表现出色,现决定从这四个班中随机选取两个班在全校举行一次数学作业展览,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恰好选到甲、乙两个班的概率.21.如图(1)所示,等边△ABC中,线段AD为其内角角平分线,过D点的直线B1C1⊥AC 于点C1交AB的延长线于点B1.(1)请你探究:ACAB=CDDB,11ABAC=11C DDB是否都成立?(2)请你继续探究:若△ABC为任意三角形,线段AD为其内角角平分线,请问ACAB=CDDB一定成立吗?并证明你的判断.(3)如图(2)所示Rt△ABC中,∠ACB=90°,AC=8,AB=403,E为AB上一点且AE=5,CE交其内角角平分线AD于F.试求DFFA的值.22.五一假期,某家庭开展自驾游活动,计划按A→B→C→D线路游览四个景点,如图,其中A、B、C三景点在同一直线上,D景点在A景点北偏东30°方向,在C景点北偏西45°方向,C景点在A景点北偏东75°方向.若A景点与D景点的直线距离AD=60km,问沿上述线路从A景点到D景点的路程是多少?23.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是BC边上的一点,且AE⊥BD,垂足为点F,∠DAE=2∠BAE.(1)求证:BF:DF=1:3;(2)若四边形EFDC的面积为11,求△CEF的面积.24.先化简,再求代数式222112a aa a a⎛⎫-+÷+⎪-⎝⎭的值,其中2sin451a=︒-.25.2019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卫生不达标的“毒辣条”,“食品安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安全教育平台”也推出了“将毒食品拋出窗外”一课我校为了了解九年级家长和学生参“将毒食品抛出窗外”的情况,在我校九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作调查,把收集的数据分为以下4类情形:A仅学生自己参与;B.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C仅家长自己参与;D.家长和学生都未参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这次抽样调查中,共调查了______名学生(2)补全条形统计图,并在扇形统计图中计算C类所对应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根据抽样调查结果,估计我校九年级2000名学生中“家长和学生都未参与”的人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314.503cm215.a5.16.1 317.5 718.x1=1,x2=-3三、解答题19.(1)a+b=0,a2-b2==0,a3+b3=0,a4-b4=0,……;(2)若a=-b,a n+(-1)n+1b n=0成立,见解析.【解析】【分析】(1)用平方差公式计算a2-b2 、a4-b4,用降次的方法将a3+b3化为(a+b)(a2-ab+b2)的形式求解;(2)总结代数式的规律为a n+(-1)n+1b n=0,然后分n为奇偶数讨论证明即可.【详解】解:(1)∵a=-b,∴a+b=0,a2-b2=(a+b)(a-b)=0,a3+b3=(a+b)(a2-ab+b2)=0,a4-b4=(a2-b2)(a2+b2)=(a+b)(a-b)(a2+b2)=0…(2)通过上面的计算可得:a n+(-1)n+1b n=0证明:①当n为奇数时,a n+(-1)n+1b n=a n+b n,∵由杨辉三角知a n+b n总可以表示为(a+b)乘以一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 n+b n=0,②当n为偶数时,设n=2m,m为整数,a n+(-1)n+1b n=a n-b n=a2m-b2m=(a m)2-(b m)2=(a m-b m)(a m+b m)而(a m-b m)(a m+b m)也是最终总可以表示为(a+b)和一个整式的乘积,∴若a=-b,a n+(-1)n+1b n=0成立.【点睛】本题考查了两个数的奇数次和偶数次差总可以表示为这两个数相加再乘以一个代数式的形式,这是一个规则,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20.(1)详见解析;(2)56;(3)1 6【解析】【分析】(1)根据A等学生人数除以它所占的百分比求得总人数,然后乘以B等所占的百分比求得B等人数,从而补全条形图;(2)用该年级学生总数乘以足球测试成绩为D等的人数所占百分比即可求解;(3)利用树状图法,将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列举出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详解】(1)总人数为14÷28%=50人,B等人数为50×40%=20人.条形图补充如下:(2)该年级足球测试成绩为D等的人数为700×450=56(人).故答案为56;(3)画树状图: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数,其中选取的两个班恰好是甲、乙两个班的情况占2种,所以恰好选到甲、乙两个班的概率是16. 【点睛】本题考查了列表法与树状图法:通过列表法或树状图法展示所有可能的结果求出n ,再从中选出符合事件A 或B 的结果数目m ,然后利用概率公式求事件A 或B 的概率.也考查了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21.(1)两个等式都成立.理由见解析; (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见解析;(3) DF AF =58. 【解析】 【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 垂直平分BC ,∠CAD=∠BAD=30°,AB=AC ,则DB=CD ,易得AC CDAB DB=;由于∠C 1AB 1=60°,得∠B 1=30°,则AB 1=2AC 1,同理可得到DB 1=2DC 1,易得1111AC C DAB DB =; (2)过B 点作BE ∥AC 交AD 的延长线于E 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E=∠CAD=∠BAD ,则BE=AB ,并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EBD ∽△ACD ,得到AC CD BE DB =,而BE=AB ,于是有AC CDAB DB=,这实际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 (3)AD 为△ABC 的内角角平分线,由(2)的结论得到83540,3583CD AC EF AE DB AB FC AC =====,又5340553AE EB ==-,则有CD AE DB EB=,得到DE ∥A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得△DEF ∽△ACF ,即有58DF EF AF CF ==. 【详解】解:(1)两个等式都成立.理由如下: ∵△ABC 为等边三角形,AD 为角平分线,∴AD 垂直平分BC ,∠CAD =∠BAD =30°,AB =AC , ∴DB =CD , ∴AC AB =CDDB, ∵∠C 1AB 1=60°, ∴∠B 1=30°, ∴AB 1=2AC 1,又∠DAB 1=30°, ∴DA =DB 1, 而DA =2DC 1, ∴DB 1=2DC 1,∴11AB AC =11C D DB ; (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所示,△ABC 为任意三角形,过B 点作BE ∥AC 交AD 的延长线于E 点,∴∠E =∠CAD =∠BAD , ∴BE =AB , ∵BE ∥AC , ∴△EBD ∽△ACD , ∴AC EB =CDBD , 而BE =AB , ∴AC AB =CDDB. (3)如图,连接DE ,∵AD 为△ABC 的内角角平分线,∴CD DB =AC AB =8403=35,EF FC=AE AC =58,又AE EB=54053-=35,∴CD DB =AE EB, ∴DE ∥AC , ∴△DEF ∽△ACF , ∴DF AF =EF CF =58.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被其它两边所截,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也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22.从A 景点到D 景点的路程是)km . 【解析】 【分析】作DE ⊥AC 于E ,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E 、DE ,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CD ,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CE ,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详解】 作DE ⊥AC 于E ,由题意得,∠DAC =45°,∠DCA =60°, 在Rt △ADE 中,∠DAC =45°,AE DE AD ∴===Rt △CDE 中,∠DCE =60°,sin DE DCE CD ∠=则CD =DEsin DCE=∠ tan ∠DCE =DE EC,则CE =DEtan DCE=∠,∴从A 景点到D 景点的路程=+=+答:从A 景点到D 景点的路程是+km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掌握方向角的概念、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3.(1)详见解析;(2)2. 【解析】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DAE =60°,∠BAE =30°,又AE ⊥BD ,得到tan 30BF AF ︒==DF tan 60AF ︒== (2)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EF ∽△BDC ,求得∠ABF =60°,得到∠FBE =30°,求得BF BE 2=,BE BF =,由于BD =4BF ,得到BE BD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矩形,∠DAE =2∠BAE , ∴∠DAE =60°,∠BAE =30°, 又∵AE ⊥BD ,∴tan 303BF AF ︒==,DFtan 60AF ︒== ∴BF :DF =1:3;(2)解:∵∠FBE =∠CBD ,∠BFE =∠DCB , ∴△BEF ∽△BDC , ∵∠BAE =30°, ∴∠ABF =60°,∴∠FBE =30°,∴BF BE =,∴BE BF =, ∵BD =4BF ,∴6BE BD =, ∴BFEBCD S S ∆=112BFE B E EF FDC S S S ∆+=四边形,∵S 四边形EFDC =11, ∴S △BEF=1, ∵BF BEBC BD ==,BF BE =, ∴13=BE BC , ∴12BE EC =, ∴S △CEF =1×2=2.【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形的面积,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24.2. 【解析】 【分析】利用分式的运算法则,先做括号里的加法,并把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然后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约分化简。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专题《探索性问题》复习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专题《探索性问题》复习学案

探索性问题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类比、操作、猜想、探究等活动,了解探索性数学问题中的常见四大类型,并体会解题策略.2.能够根据相应的解题策略解决探索性问题.3.使学生会关注探索性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条件探索型、结论探索型、规律探索型的问题. 难点:对各探索型问题策略的理解. 【知识回顾】1._____.2. 观察下面的一列单项式:x ,22x -,34x ,48x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7个单项式为 ;第n 个单项式为 3. 观察算式:224135-=⨯; 225237-=⨯; 226339-=⨯ 2274311-=⨯;…………则第n (n 是正整数)个等式为________. 4.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D . 由以上两个条件可得________.(写出一个结论)【综合运用】例1抛物线y =ax 2+bx +c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根据这个函数图象,你能得到关于该函数的那些性质和结论?21 D CBA例2(1)探究新知:如图①,已知△ABC与△ABD的面积相等,试探究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结论应用:①如图②,点M,N在反比例函数kyx(k>0)的图象上,过点M作ME⊥y轴,过点N作NF⊥x轴,垂足分别为E,F.试探究MN与EF的位置关系.②若①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点M,N 的位置如图③所示,试探究MN与EF的位置【直击中考】1. 对一张矩形纸片ABCD进行折叠,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先对折,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MN,展开;第二步:再一次折叠,使点A落在MN上的点A′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E,同时,得到线段BA′,EA′,展开,如图1;第三步:再沿EA′所在的直线折叠,点B落在AD上的点B′处,得到折痕EF,同时得到线段B′F,展开,如图2.(1)证明:∠ABE=30°;(2)证明:四边形BFB′E 为菱形.2. 已知点A(-1,-1)在抛物线y=(k 2-1)x 2-2(k -2)x+1上,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 (2)若B 点与A 点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问是否存在与抛物线只交于一点B 的直线?如果存在,求符合条件的直线;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总结提升】1. 请你画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2.通过本课复习你收获了什么?【课后作业】 一、必做题:1、如图,坐标平面内一点A(2,-1),O 为原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以点P 、O 、A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动点P 的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2、已知(x 1,y 1),(x 2,y 2)为反比例函数xky图象上的点,当x 1<x 2<0时,y 1<y 2,则k 的值可为___________.(只需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k 的值)二、选做题:3、(2019.山东临沂)如图1,已知矩形ABED ,点C 是边DE 的中点,且AB=2AD. (1)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保持图1中的△ABC 固定不变,绕点C 旋转DE 所在的直线MN 到图2中的位置(当垂线段AD 、BE 在直线MN 的同侧).试探究线段AD 、BE 、DE 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3)保持图2 中的△ABC 固定不变,继续绕点C 旋转DE 所在的直线MN 到图3中的位置(当垂线段AD 、BE 在直线MN 的异侧).试探究线段AD 、BE 、DE 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探索性问题复习学案答案综合运用例1.对称轴是x= -1,开口向下,与y 轴交于(0,3)点等 例2. (1)证明:分别过点C ,D ,作CG ⊥AB ,DH ⊥AB , 垂足为G ,H ,则∠CGA=∠DHB =90°. ∴ CG ∥DH . ∵ △ABC 与△ABD 的面积相等, ∴ CG=DH . ∴ 四边形CGHD 为平行四边形. ∴ AB ∥CD .(2)①证明:连结MF ,NE .设点M 的坐标为(x 1,y 1),点N 的坐标为(x 2,y 2). ∵ 点M ,N 在反比例函数(k >0)的图象上,∴∵ ME ⊥y 轴,NF ⊥x 轴, ∴ OE=y 1,OF=x 2. ∴ S △EFM =111122x y kS △EFN =221122x y k = ∴S △EFM =S △EFN .由(1)中的结论可知:MN ∥EF . ② MN∥EF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九年级数学中考二轮复习—探索性问题

九年级数学中考二轮复习—探索性问题

2010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探索性问题Ⅰ、综合问题精讲:探索性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题型.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探索型问题;(2)结论探索型问题;(3)探索存在型问题.条件探索型问题是指所给问题中结论明确,需要完备条件的题目;结论探索型问题是指题目中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题目结论需要类比,引申推广,或题目给出特例,要通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探索存在型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探索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而解决此类问题用到了所学过的整个初中数学知识.经常用到的知识是:一元一次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图象及其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特殊)的性质、相似三角形、解直 角三角形等.其中用几何图形的某些特殊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等来构造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复习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要加强变式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典型例题剖析【例1】(临沂)如图2-6-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O ,1),矩形CDEF 的顶点C 、F 在抛物线上,D 、E 在x 轴上,CF 交y 轴于点B(0,2),且其面积为8.(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6-2,若P 点为抛物线上不同于A 的一点,连结PB 并延长交抛物线于点Q ,过点P 、Q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S 、R .①求证:PB =PS ; ②判断△SBR 的形状;③试探索在线段SR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点P 、S 、M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点Q 、R 、M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找出M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⑴解:方法一:∵B 点坐标为(0,2),∴OB=2, ∵矩形CDEF 面积为8,∴CF=4.∴C 点坐标为(一2,2).F 点坐标为(2,2)。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探索性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探索性问题》教学设计

《开放探索性数学问题》复习教学设计
江西省于都中学方敬涛
教学任务分析
活动7——作业快餐
1. 若一组数据4、7、9、1、6、■ ■的中位数是6”,其中两
个数据不慎被墨水沾黑,这两个数据可能是 (写岀一组即
可).
2
2.
将多项式4x 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使它成为一
个完全平方
式,则加上的这个单项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3.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1
)(
x -4) = p2,p 为实
数.
(1) 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 p 为何值时,方程有整数解.(直接写出三个, 不需说
明理由)
4. ( 2016?鄂州)如图, 已知直线y=k 1x+b 与x 轴、y kn 轴相交于P 、Q 两点,与y=—
x
的图象相交于 A (- 2,m )、
B (1,n )两点,连接 OA 、 OB ,给出下列结论:① k 1k 2
V 0 :② m+ 1 n=0 ;③ S A AOP =S A BOQ ;④不等式 k r x+b -''
2
x
的解集是 x v- 2或0V x V 1,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 是 .
5. (2014?仙桃)如图,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E ,
F 为对角线 AC 上两点,连接 ED ,EB ,FD ,FB .给出 以下结论:
① BE // DF :②BE=DF :③AE=CF .请你从中 选取一个条件,使/ 仁/ 2成立,并给出证明.
问题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学生独立完成
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进 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021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2021年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 1.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 位置等)进行归纳、概括,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 律.

2.反演推理法(反证法),即假设结论成立,根据假
设进行推理,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

3.分类讨论法.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惟一确定,
难以统一解答时,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
•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连接DE
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F点,AB=BF,请你添加一个条
件(不需再添加任何线段或字母),使之能推出四边形
ABCD为平行四边形,请证明.你添加的条件


• 考点: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例1: 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4, ∠BAD=120°,△AEF为正三角形,点E、F分别在 菱形的边BC、CD上滑动,且E、F不与B、C、D 重合.
3.(2020•广州)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B=5,BC=10,F为AD的中点,CE⊥AB于E ,设∠ABC=α(60°≤α<90°).
(1)当α=60°时,求CE的长; (2)当60°<α<90°时, ①是否存在正整数k,使得∠EFD=k∠AEF?若存
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②连接CF,当CE2﹣CF2取最大值时,求
1试)说如明图D②D1,=A当B点;E恰好在直线l上时(此时E1与E重合), (2)在图①中,当D、E两点都在直线l的上方时,试探求
三条线段DD1、EE1、AB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③,当点E在直线l的下方时,请直接写出三条
线段DD1、EE1、AB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开放性问题教案(2021学年)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开放性问题教案(2021学年)

吉林省农安县新农乡2017届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开放性问题教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吉林省农安县新农乡2017届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开放性问题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吉林省农安县新农乡2017届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六开放性问题教案的全部内容。

专题六——开放性问题解题依据、解题方法、问题结论这四项要素中,缺少解题,或者条件、结论有待探求、补充等。

一个数学问题系统中,通常包括已知条件、解题依据、方法和结论.如果这些部分齐备,称之为封闭性问题.若不完全齐备,称之为开放性问题,数学开放题就是指那些条件不完整,结论不确定,解法不限制的数学问题,它的显著特点是正确答案不唯一。

常见题型:(1)条件开放型;(2)结论开放型;(3)策略开放型;(4)综合开放型。

解题策略:(1)条件开放型,指结论给定,条件未知或不全,需要探求结论成立的条件,且与结论成立相对应的条件不唯一的数学问题。

这类开放题在中考试卷中多以填空题形式出现。

解条件开放型问题的一般思路是:由已知的结论反思题目应具备怎样的条件,即从题目的结论出发,挖掘条件,逆向追索,逐步探求,最终得出符合结论的条件。

这是一种分析型思维方式.(2)结论开放型,指条件充分给定,结论未知或不全,需要探求,整合出符合给定条件下相应结论的一类试题。

这类开放题在中考试卷中,以解答题居多。

解结论开放型问题的一般思路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或图形特征,进行猜想、归纳、类比,透彻分析出给定条件下可能存在的结论,然后经过论证作出取舍。

这是一种归纳类比型思维方式。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 探索性问题.docx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 探索性问题.docx

中考数学专题讲座探索性问题概述:探索性题目一般作为压轴题或次压轴题出现,题目较难,难在结论不肯定,要通过探索证明或计算,得出结论,并给予肯定或否定回答:这种题目的结论有多样性,需要解题的周密考虑,解这种题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假定结论成立,去证明它的可能性或存在性;另一种是从条件出发直接证明或计算回答存在或不存在.典型例题精析例1.如图1,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而积分别用S】、S2、S3表示,则不难证明Si=S2+S3.(1)如图2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Si、S?、S3表示,那么Si、S2、S3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必证明)(2)如图3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i、S2、S3表示,请你确定$、S2、S3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3)若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一般三角形,其而积分别为S|、S2、S3表示,使Si、S?、S3之间仍具有与(2)相同的关系,所作三角形应满足什么条件?并证明你的结论;(4)类比(1)、(2)、(3)的结论,请你总结出一个更具一般意义的结论.解:设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BC、CA、AB的长分别为a、b、c,则c2=a2+b2.(1)S|二S2+S3;(2)S]=S2+S3,证明如下:显然:Si寻,(也可用三角形相似证明)(3)当所作的三个三角形相似时,S1=S2+S3.证明如下:.Sc + S3 ci~ 4- b~ ]S| c2S|=S2+S3-(4)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的三边为一边向外作相似图形,其而积分别用Si、S2> S3 表示,则S]=S2+S3・例2.如图1,。

0|和002外切于P, AB是OO1和002的公切线,A、B是切点,直线AP、BP分别交©02, OOi 于F、E.(1)求证:AE、BF分别为(DO】、(DO?的直径;(2)求证:AB2=AEBF;(3)如图2,当图1中的切点P变为两圆一个交点时,结论AB2=AE BF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分析:(1)即证ZAPE二ZBPF二90°,过P作二圆公切线,可证明.(2)证明△ ABE^ABFA 可得.(3)同样可证厶ABE^ABFA.AZE=ZBAF, ZF=ZABE.中考样题训练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0是原点,A、13、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 (18, 0) , B (18,6) , C (8, 6),四边形0ABC是梯形,点P、Q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作饼速运动,其中点P 沿0A向终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Q沿OC、CB向终点B运动,当这两点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S| c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1)求出直线0C的解析式及经过0、A、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2)试在(1)中的抛物线上找一点D,使得以0、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全等,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3)设从出发起运动了t秒,如果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试写出点Q的坐标,并写出此时t的取值范围.(4)设从出发起,运动了t秒钟,当P、Q两点运动的路程之和恰好等于梯形OABC周长的一半,这时,直线PQ能否把梯形的面积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有可能,请求出I的值; 如不可能,请说明理由.2.如图,(DO?与的弦I3C切于C点,两圆的另一个交点为D,动点A在00,±,直线AD与(DO?交于点E,与直线BC交于点F.(1)如图1,当点A在CD上时,求证:①△FDC'S^FCE;②AB〃EC;(2)如图2,当点A在BD上时,是否仍有AI3〃EC?请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OA和是外离两圆,©A半径长为2, OB的半径长为1, AB二4, P为连结两圆圆心的线段AB上的一点,PC切OA于点C, PD切OB于点D.(1)若PC二PD,求PB的长;(2)试问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C+PD二4?如果存在,问这样的卩点有几个;并求出PB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3)当点P在线段AB上运动到某处,使PC丄PD时,就有△ APC-APBD,请问:除上述情况外,当点卩在线段AB上运动到何处(说明叩的长为多少;或卩C、PD具有何种关系) 时,这两个三角形仍相似;并判断此时直线CP与的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4.三月三,放风筝,图中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DE二DF, EII=FH,不用度量,就知道ZDEH二ZDFH .请你用所学知识给予证明.D考前热身训练1.填空题(1)观察下列等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3X5=15,而15=41 2 3 4-1,5X7二35,而35二6「1,・・・11X13=143,而143=12-1,…(2)如图,以△ABC的边AB为直径作00交BC于D,过00的切线交AC于E,使得DE丄AC,贝IJA ABC的边必须满足的是.2.己知反比例函数y二土(kHO)和一次函数y=-x+8.x2若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4, m),求m和k;3k满足什么条件时,这两个函数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4设(2)中的两个交点为A、B,试判定ZAOB是锐角还是钝角?3.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屮,以点A (0, -3)为圆心作圆与x轴相切,与OA外切于点P, B点在x轴正半轴上,过P点作两圆的公切线DP交y轴于D,交x轴于C.将你猜想到的规律用只含一个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D作条件B2(1)设OA的半径为门,OB的半径为H,且r2=-r.,求公切线DP的长及直线DP的函3数解析式;(2)若OA的位置大小不变,点B在x轴正半轴上移动,OB与OA始终外切,过D作(D B的切线DE, E为切点,当DE二4时,B点在什么位置?从解答中能发现什么?答案:中考样题看台1.(1) y=— x.4・ 3 2 27..y=- — x2+ — x40 20(2) D (10, 6)3 3(3)当Q在0C上运动吋,可设Q (m, -m),依题意有:m2+ (-m2) = (2t) 2.4 4 88 8 6m—— t., Q ( — t, — t) , (0WtW5)5 5 5当Q在BC上时,Q点所走过的路程为2t・V0C=10, ・・・CQ二2t-10,・・・Q点在横坐标为2t-10+8二2t-2,・・・Q (2t-2, 6) (5<tW10).(4)I梯形OABC的周长为44,当Q点在0C上,P运动的路程为t,则Q运动的路程为(22-t)3△OPQ中,0P边上的高为:(22-t) X依题意有:—t (22-t)2 整理得:12-22t+140=0. ・・・这样的t 不存在.当Q 在BC 上时,Q 走过的路程为22-1, ・・・CQ 的长为:22-t-10=12-t,・・・S 梯形OCQP =—X6 (22-t-10+t)二36H84X — ,2 2・•・这样的t 值也不存在.综上所述,不存在这样的t 值,使得直线PQ 同时平分梯形的周长和面积.2.(1)①・.・BC 切(DO?于C,・・・ZECF 二ZCDF,又ZF=ZF, /.AFDC^AFCE.② 又 V ZADC-ZABC, ZECF 二ZCDF,AZABC=ZECF, AAB^EC(2)有 AB//EC,证明:・.・BC 切 OO?于 C, A ZBCE=ZD,又 VABCD 内接于 OOp /.ZABF=ZD, /. ZBCE=ZABF, A ABEC3.(1) TPC 切OA 于点 C,・・・PC 丄AC, PC 2=PA 2-AC 2,同理 PD 2=PB 2-BD 2,TPOPD, /.PC 2- AC 2=PB 2-BD 2,设 PB=x, PA 二4-x 代入得 x 2-l= (4-x) 2-22,13 13 1319 解得x=—, 1<—<2,即PB 的长为亠(PA 长为—>2).8 8 88(2)假定有在一点P 使PC 2+PD 2=4,设PB 二x,则 PD 2=X 2-1, PC 2= (4-X ) 2-22,代入条件得(4-x) 2-22+x 2-l=4,解得 x=2± —,2•・・P 在两圆间的圆外部分,・・・1<PB<2,即l<x<2,满足条件的P 点只有一个,这时PB 二2-4513 1S ZSOPQ =—t (22~t) X — , S 梯形 OABC 二—(180+10) X 6-84.2 5 23 (1)X — —84 X —,52AA=222-4X140<0,(3)当PC: PD二2: 1 或PB二一时,也有△ PCA^APDB,3Ar 7 PC AP这时,在APCA与APUB中—= - = —(或仝匚)ZC=ZD-RtZ,BD 1 PD BPAAPCA^APDB, AZBPD=ZAPC=ZBPE (E 在CP 的延长线上),AB点在ZDPE的角平分线上,B到PD与PE的距离相等,VOB与PD相切,AOB也与CP的延长线PE相切.4.证明:连结DH在△。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专题与拓展-探索问题研究》课堂实录配套教案(王长周)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专题与拓展-探索问题研究》课堂实录配套教案(王长周)

第六部分 中考专题复习第26课时 探索问题研究 卢氏县育才中学 王长周课标要求:1、探索问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题型,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探索能力。

2、通过具体问题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解决综合问题能力。

复习重点:条件探索和结论探索问题。

归纳结构: 小题热身:1、要使□ABCD 为一个菱形,需要添加一个条件,那么你添加的条件是 。

2、请写出一个开口向上,对称轴为直线x=2,且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0,3)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探索问题主要包括条件探索和结论探索问题。

条件探索问题是指所给问题的结论明确,需要完备条件的题目。

结论探索问题是指所给问题的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题目的结论需要类比,引申推广,或题目中给出特例,要通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

考点热点:探索型问题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出现很多,包括填空、选择,解答等各种题型,所占分值在10分左右。

典例示范:1、(2006年河南省高级中学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22题)(10分)如图△ABC 中,∠ACB =90度,AC =2,BC =3.D 是BC 边上一点,直线DE ⊥BC 于D ,交AB 于点E ,CF //AB 交直线DE 于F .设CD =x .(1) 当x 取何值时,四边形EACF 是菱形?请说明理由; (2) 当x 取何值时,四边形EACD 的面积等于2 ?2、(山西省2007年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第25题)(本题12分)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CD 边的中点,AC 与BE 相交于点F ,连接DF .(1)在不增加点和线的前提下,直接写出图中所有的全等三角形;(2)连接AE ,试判断AE 与DF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延长DF 交BC 于点M ,试判断BM 与MC 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解:(1)△ADE ≌△ABC ,△ADF ≌△ABF ,△CDF ≌△CBF (2)AE ⊥DF证法①:设AE 与DF 相交于点H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 =AB ,∠DAF =∠BAF又∵AF =AF ∴△ADF ≌△ABF∴∠1=∠2 又∵AD =BC ,∠ADE =∠BCE =90°,DE =CE ∴△ADE ≌△BCE ∴∠3=∠4F EDC BAA(第25题图) BD CE F∵∠2+∠4=90° ∴∠1+∠3=90° ∴∠AHD =90° ∴AE ⊥DF 证法②:设AE 与DF 相交于点H∵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DC =BC ,∠DCF =∠BCF 又∵CF =CF ∴△DCF ≌△BCF∴∠4=∠5 又∵AD =BC ,∠ADE =∠BCE =90°,DE =CE ∴△ADE ≌△BCE ∴∠6=∠7 ∵∠4+∠6=90° ∴∠5+∠7=90° ∴∠EHD =90° ∴AE ⊥DF 证法③:同“证法①”得△ADE ≌△CBF ∴EA =EB ∴∠EAB =∠2∴∠EAB =∠1 ∵∠EAB +∠3=90°∴∠1+∠3=90° ∴∠AHD =90° ∴AE ⊥DF(3)BM =MC 总结通法:解决条件探索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从问题的结论出发,逆向追索,即“执果索因”。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专题《探索性问题》复习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专题《探索性问题》复习学案

探索性问题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类比、操作、猜想、探究等活动,了解探索性数学问题中的常见四大类型,并体会解题策略.2.能够根据相应的解题策略解决探索性问题.3.使学生会关注探索性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条件探索型、结论探索型、规律探索型的问题. 难点:对各探索型问题策略的理解. 【知识回顾】1._____.2. 观察下面的一列单项式:x ,22x -,34x ,48x -,…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7个单项式为 ;第n 个单项式为 3. 观察算式:224135-=⨯; 225237-=⨯; 226339-=⨯ 2274311-=⨯;…………则第n (n 是正整数)个等式为________. 4.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D . 由以上两个条件可得________.(写出一个结论)【综合运用】例1抛物线y =ax 2+bx +c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根据这个函数图象,你能得到关于该函数的那些性质和结论?21 D CBA例2(1)探究新知:如图①,已知△ABC与△ABD的面积相等,试探究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结论应用:①如图②,点M,N在反比例函数kyx(k>0)的图象上,过点M作ME⊥y轴,过点N作NF⊥x轴,垂足分别为E,F.试探究MN与EF的位置关系.②若①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点M,N 的位置如图③所示,试探究MN与EF的位置【直击中考】1. 对一张矩形纸片ABCD进行折叠,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先对折,使AD与BC重合,得到折痕MN,展开;第二步:再一次折叠,使点A落在MN上的点A′处,并使折痕经过点B,得到折痕BE,同时,得到线段BA′,EA′,展开,如图1;第三步:再沿EA′所在的直线折叠,点B落在AD上的点B′处,得到折痕EF,同时得到线段B′F,展开,如图2.(1)证明:∠ABE=30°;(2)证明:四边形BFB′E 为菱形.2. 已知点A(-1,-1)在抛物线y=(k 2-1)x 2-2(k -2)x+1上,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 (2)若B 点与A 点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问是否存在与抛物线只交于一点B 的直线?如果存在,求符合条件的直线;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总结提升】1. 请你画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2.通过本课复习你收获了什么?【课后作业】 一、必做题:1、如图,坐标平面内一点A(2,-1),O 为原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如果以点P 、O 、A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符合条件的动点P 的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2、已知(x 1,y 1),(x 2,y 2)为反比例函数xky图象上的点,当x 1<x 2<0时,y 1<y 2,则k 的值可为___________.(只需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k 的值)二、选做题:3、(2019.山东临沂)如图1,已知矩形ABED ,点C 是边DE 的中点,且AB=2AD. (1)判断△ABC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保持图1中的△ABC 固定不变,绕点C 旋转DE 所在的直线MN 到图2中的位置(当垂线段AD 、BE 在直线MN 的同侧).试探究线段AD 、BE 、DE 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3)保持图2 中的△ABC 固定不变,继续绕点C 旋转DE 所在的直线MN 到图3中的位置(当垂线段AD 、BE 在直线MN 的异侧).试探究线段AD 、BE 、DE 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并给予证明.探索性问题复习学案答案综合运用例1.对称轴是x= -1,开口向下,与y 轴交于(0,3)点等 例2. (1)证明:分别过点C ,D ,作CG ⊥AB ,DH ⊥AB , 垂足为G ,H ,则∠CGA=∠DHB =90°. ∴ CG ∥DH . ∵ △ABC 与△ABD 的面积相等, ∴ CG=DH . ∴ 四边形CGHD 为平行四边形. ∴ AB ∥CD .(2)①证明:连结MF ,NE .设点M 的坐标为(x 1,y 1),点N 的坐标为(x 2,y 2). ∵ 点M ,N 在反比例函数(k >0)的图象上,∴∵ ME ⊥y 轴,NF ⊥x 轴, ∴ OE=y 1,OF=x 2. ∴ S △EFM =111122x y kS △EFN =221122x y k = ∴S △EFM =S △EFN .由(1)中的结论可知:MN ∥EF . ② MN∥EF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冲刺06中考数学 探索性问题怎样解

冲刺06中考数学 探索性问题怎样解
(1)某一时刻测得大树AB,教学楼ED在阳光下的投影长分别是BC=2.4米、DF=7.2米.求大树AB的高度.
(2)用刻度尺、高为h米的测角仪,请你设计另一种测量大树AB高度的方案.要求:①在图2-2-21上,画出你设计的测量方案示意图,并将应测数据标记在图上(长度用字母m、n……表示,角度用希腊字母 、 ……表示);②根据你所画的示意图和标注的数据.计算大树AB的高度.(用字母表示)(2005年某某省某某市中考题)
3.观察下列各式:
…请你将猜想到的规律用含自然数n(n≥1)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是.(2004年某某省中考题)
4.观察下列图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和相应等式,探索其中的规律:
① ←→
② ←→
③ ←→
④ ←→
……………………
(1)写出第五个等式,并在下面给出的五个正方形上画出与之对应的图示:
(2)猜想并写第n个图形相对应的等式.(2005年某某省中考题)
3.已知A为⊙O上一点,B为⊙A与OA的交点,⊙A与O的半径分别为r、R.(1)如图2-2-12,过点B作⊙A的切线与O交于M、N两点,求证: .(2)如图2-2-13,若⊙A与⊙O的交点为E、F,C是 上任意一点,过点C作⊙A的切线与⊙O交于P、Q两点,试问 是否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且.(2004年某某市中考题)
(2005年某某呼和浩特市中考题目)
分析与解答第(1)题,连结BC,证明△ACD∽△ABC;第(2)题,探索 所在的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与(1)中有类似的相似;第(3)题的关键是在图2-2-5中正确画出图形.
(1)连结BC.∵AB是⊙O的直径,
∴∠ACB=900.
∵AD⊥CD,∴∠ADC=900.
∴∠ACD=∠ADC,
冲刺06中考数学探索性问题怎样解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探究型问题(含详细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探究型问题(含详细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讲座探究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探究型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一类问题.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分为:条件探究型、结论探究型、规律探究型和存在性探究型等四类.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由于探究型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大,综合性较强,灵活选择方法的要求较高,再加上题意新颖,构思精巧,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难度,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首先对于基础知识一定要复习全面,并力求扎实牢靠;其次是要加强对解答这类试题的练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因果联系,选择合适的解题途径完成最后的解答.由于题型新颖、综合性强、结构独特等,此类问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并无固定模式或套路,但是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利用特殊值(特殊点、特殊数量、特殊线段、特殊位置等)进行归纳、概括,从特殊到一般,从而得出规律.2.反演推理法(反证法),即假设结论成立,根据假设进行推理,看是推导出矛盾还是能与已知条件一致.3.分类讨论法.当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惟一确定,难以统一解答时,则需要按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分门别类加以讨论求解,将不同结论综合归纳得出正确结果.4.类比猜想法.即由一个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类比猜想出另一个类似问题的结论或解决方法,并加以严密的论证.以上所述并不能全面概括此类命题的解题策略,因而具体操作时,应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运用.三、中考考点精讲考点一:动态探索型:此类问题结论明确,而需探究发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例1 (2015•自贡)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AEF为正三角形,点E、F分别在菱形的边BC、CD上滑动,且E、F不与B、C、D重合.(1)证明不论E、F在BC、CD上如何滑动,总有BE=CF;(2)当点E、F在BC、CD上滑动时,分别探讨四边形AECF 和△CEF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最大(或最小)值.考点:菱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中考数学探索性问题知识点

中考数学探索性问题知识点

中考数学探索性问题知识点中考数学探索性问题知识点一、探索性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题设或没有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问题。

其典型特点是不确定性。

主要包括(1)条件探索型,(2)结论探索型,(3)存在性探索型等。

条件探索型是指结论已明确,需要探索发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的题目;结论探索型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无结论或结论不明确,需要探索发现与之相应的结论的题目;而存在型探索题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

探索性问题由于它的题型新颖、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不仅能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而且能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倍受关注。

探索性问题解法,根据已知条件,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出发,结合基本图形,抓住本质联系进行探究,常用观察、试验、联想、归纳、类比等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猜想、比较、推理等,直到得出答案。

题目的答案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题目有唯一解,有的题无解,也有的题要分几种情况讨论。

解结论探索型题的方法是由因导果;解条件探索型的方法是执果索因;解存在性探索题先假设要探索的问题存在,继而进行推导与计算,若得出矛盾或错误的结论,则不存在,反之即为所求的结论。

解题时应注意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理解掌握例一、已知:(如图)要使ΔABC∽ΔAPB,需要添加的条件是_____(只填一个)。

(答案:∠ABP=∠C,或∠ABC=∠APC,或AB2=APAC)说明:该图是初二几何的基本图形,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应牢记。

例二、如图,☉O与☉O1外切于点T,AB为其外公切线,PT为内公切线,AB与PT相交于点P,根据图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及线段,请写出一个正确结论,并加以证明。

(本题将按正确答案的难易程度评分)结论1: PA=PB=PT 结论2:AT⊥BT。

(或AT2+BT2=AB2)结论3:∠BAT=∠TBO1 结论4:∠OTA=∠PTB结论5:∠APT=∠BO1T 结论6:∠BPT=∠AOT结论7:ΔOAT∽ΔPBT 结论8:ΔAPT∽ΔBO1T设OT=R, O1T=r,结论9:PT2=Rr结论10:AB=2√Rr 结论11:S梯形AOO1B=(R+r)√Rr结论12:以AB为直径的☉P必定与直线OO1相切于T点。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考点解密 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考点解密 探索性问题(含解析)

2012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考点解密探索性问题Ⅰ、综合问题精讲:探索性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题型.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探索型问题;(2)结论探索型问题;(3)探索存在型问题.条件探索型问题是指所给问题中结论明确,需要完备条件的题目;结论探索型问题是指题目中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题目结论需要类比,引申推广,或题目给出特例,要通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探索存在型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探索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而解决此类问题用到了所学过的整个初中数学知识.经常用到的知识是:一元一次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图象及其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特殊)的性质、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等.其中用几何图形的某些特殊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等来构造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复习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要加强变式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Ⅱ、典型例题剖析【例1】如图2-6-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O,1),矩形CDEF的顶点C、F在抛物线上,D、E在x轴上,CF交y轴于点B(0,2),且其面积为8.(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6-2,若P点为抛物线上不同于A的一点,连结PB并延长交抛物线于点Q,过点P、Q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S、R.①求证:PB=PS;②判断△SBR的形状;③试探索在线段SR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P、S、M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点Q、R、M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找出M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⑴解:方法一:∵B点坐标为(0,2),∴OB=2,∵矩形CDEF面积为8,∴CF=4.∴C 点坐标为(一2,2).F 点坐标为(2,2)。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ax bx c =++. 其过三点A(0,1),C(-2.2),F(2,2)。

山东省平原县第五中学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第4、5、6课时规律、开放探索性问题》导学案精讲+专练

山东省平原县第五中学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第4、5、6课时规律、开放探索性问题》导学案精讲+专练

中考二轮专题复习:第4课时 规律探索性问题第一部分 讲解部分一.专题诠释规律探索型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题干所提供的若干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发现题目所蕴含的数字或图形的本质规律与特征的一类探索性问题。

这类问题在素材的选取、文字的表述、题型的设计等方面都比较新颖新。

其目的是考查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

所以规律探索型问题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逐渐成为中考数学的热门考题。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问题,它往往给出了一组变化了的数、式子、图形或条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猜想来探索规律.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考察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观察、联想、归纳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题型可涉及填空、选择或解答.。

三.考点精讲考点一:数与式变化规律 通常根据给定一列数字、代数式、等式或者不等式,然后写出其中蕴含的一般规律,一般解法是先写出数式的基本结构,然后通过比较各式子中相同的部分和不同的部分,找出各部分的特征,改写成要求的规律的形式。

例1. 有一组数:13,25579,,101726,请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用你发现的规律写出第n(n 为正整数)个数为 .分析:观察式子发现分子变化是奇数,分母是数的平方加1.根据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21211211⨯-=+; 23221521⨯-=+; 252311031⨯-=+; 272411741⨯-=+; 219251265+⨯-=;…; ∴第n (n 为正整数)个数为2211n n -+. 点评: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此题的规律为:分子变化是奇数,分母是数的平方加1.例2(2010广东汕头)阅读下列材料:1×2 = 31(1×2×3-0×1×2),2×3 = 31(2×3×4-1×2×3), 3×4 = 31(3×4×5-2×3×4), 由以上三个等式相加,可得1×2+2×3+3×4= 31×3×4×5 = 20.读完以上材料,请你计算下列各题:1. 1×2+2×3+3×4+···+10×11(写出过程);2. 1×2+2×3+3×4+···+n ×(n +1) = ______________;3. 1×2×3+2×3×4+3×4×5+···+7×8×9 = ______________.分析:仔细阅读提供的材料,可以发现求连续两个正整数积的和可以转化为裂项相消法进行简化计算,从而得到公式)1(433221+⨯++⨯+⨯+⨯n n [])1()1()2)(1()321432()210321(31+--++++⨯⨯-⨯⨯+⨯⨯-⨯⨯⨯=n n n n n n )2)(1(31++=n n n ;照此方法,同样有公式: )2()1(543432321+⨯+⨯++⨯⨯+⨯⨯+⨯⨯n n n[2()1()1()3()2()1()43215432()32104321(41+⨯+⨯⨯--+⨯+⨯+⨯++⨯⨯⨯-⨯⨯⨯+⨯⨯⨯-⨯⨯⨯=n n n n n n n n )3)(2)(1(41+++=n n n n . 解:(1)∵1×2 = 31(1×2×3-0×1×2), 2×3 = 31(2×3×4-1×2×3),3×4 = 31(3×4×5-2×3×4),… 10×11 = 31(10×11×12-9×10×11), ∴1×2+2×3+3×4+···+10×11=31×10×11×12=440. (2))2)(1(31++n n n .(3)1260.点评:本题通过材料来探索有规律的数列求和公式,并应用此公式进行相关计算.本题系初、高中知识衔接的过渡题,对考查学生的探究学习、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不掌握这些数列求和的公式,直接硬做,既耽误了考试时间,又容易出错.而这些数列的求和公式的探索,需要认真阅读材料,寻找材料中提供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例3(2010山东日照,19,8分)我们知道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组是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完成下列填空:一般地,如果⎩⎨⎧>>d c b a , 那么a +c b +d .(用“>”或“<”填空) 你能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上述关系式吗?分析:可以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不等式的传递性进行证明。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探索性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三数学下册《探索性问题》教学设计

《开放探索性数学问题》复习教学设计江西省于都中学方敬涛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类比、猜想、探究等活动,了解探索性数学问题中的常见五大类型,并体会解题策略.2.能够根据相应的解题策略解决探索性问题.3.使学生会关注探索性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数学思考在探索性数学问题中,体会解题策略,渗透数学思想.问题解决通过对探索性数学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对探索性数学问题的学习,使学生获取新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其敢于探索创新.重点条件探索型、结论探索型、策略探索型的问题.难点对各类探索性数学问题策略的理解.教学流程安排流程图内容和目的活动1 探索性数学问题的分类活动2 条件探索型问题活动3 结论探索型问题活动4 策略探索型问题活动6 归纳小结学生了解探索型问题的分类让学生能分清哪种探索型问题是条件探索型问题及理解其解题策略.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境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活动1]——探索型问题分类欣赏人类探究活动的图片探索性数学问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频频出现;常出现的四大类型:条件探索型、结论探索型、存在探索型、规律探索型等 共同欣赏 教师向学生谈探索性问题的分类.引导学生探究精神 学生了解探索型问题的分类.[活动2]——条件探索型问题1. 如图,AB =DB ,∠ABD =∠CBE , ∠A=∠D .求证:△ABC ≌△DBE .E DCBA2.(山东潍坊)如图,AB =DB ,∠ABD =∠CBE ,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使△ABC ≌△DBE .(只需添加一个即可)(条件探索型问题)3.(湖南郴州)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连结DE ,要使△ADE ∽△ACB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只需写一个).EDCBAABCDE第2题 第3题教师给出封闭性数学问题. 学生口答其证明方法.教师擦去问题1中的条件∠A=∠D ,将封闭性数学问题变为条件探索型问题并小结解题策略. 学生口答问题2. 教师点评.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封闭性数学问题.以退为进,让学生理解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探索性问题的区别,并体会条件探索性问题的解题策略.通过解题,让学生体会条件探索型问题的解题策略是从所给出的结论出发,采用逆推的办法,猜想出合乎结论要求的一些条件,并进行逻辑推理证明,从而寻找出满足结论的条件.[活动3]——结论型探索问题4.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B 、AC 上的点,∠B =∠AED ,请你写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 (结论探索型问题)ABCDE5.(内蒙古赤峰)存在两个变量x 与y ,y 是x 的函数,该函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图象经过(1,1)点;②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这个函数的解析式是 (写出一个即可).教师问题3变为写出两个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同时揭示什么是结论探索型问题.学生口答.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与同桌交流. 学生口答.通过口答再次让学生理解条件探索型问题与结论探索型问题的区别,并体会结论探索性问题的解题策略.通过解题及交流,让学生体会结论探索型问题的解题策略是从条件出发, 顺向推理或联想类比、猜测[活动4]——策略探索型问题6. (2016江西)如图是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已知AB =8, AD =7,点E 为AB 上的一点,AE =5,现要剪下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AEP ),使点P 落在长方形ABCD 的某一条边上,则等腰三角形AEP 的底边长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轮复习 探索性问题Ⅰ、综合问题精讲:探索性问题是指命题中缺少一定的条件或无明确的结论,需要经过推断,补充并加以证明的题型.探索性问题一般有三种类型:(1)条件探索型问题;(2)结论探索型问题;(3)探索存在型问题.条件探索型问题是指所给问题中结论明确,需要完备条件的题目;结论探索型问题是指题目中结论不确定,不唯一,或题目结论需要类比,引申推广,或题目给出特例,要通过归纳总结出一般结论;探索存在型问题是指在一定的前提下,需探索发现某种数学关系是否存在的题目.探索型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而解决此类问题用到了所学过的整个初中数学知识.经常用到的知识是:一元一次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图象及其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特殊)的性质、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等.其中用几何图形的某些特殊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成比例等来构造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复习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又要加强变式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Ⅰ、典型例题剖析【例1】如图2-6-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O ,1),矩形CDEF 的顶点C 、F在抛物线上,D 、E 在轴上,CF 交y 轴于点B(0,2),且其面积为8.(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如图2-6-2,若P 点为抛物线上不同于A 的一点,连结PB 并延长交抛物线于点Q ,过点P 、Q 分别作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S 、R .①求证:PB =PS ;②判断ⅠSBR 的形状;③试探索在线段SR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以点P 、S 、M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点Q 、R 、M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找出M 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Ⅰ解:方法一:ⅠB 点坐标为(0,2),ⅠOB =2,Ⅰ矩形CDEF 面积为8,ⅠCF=4.ⅠC 点坐标为(一2,2).F 点坐标为(2,2)。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其过三点A(0,1),C(-2.2),F(2,2)。

得 解得Ⅰ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方法二:ⅠB 点坐标为(0,2),ⅠOB =2,Ⅰ矩形CDEF 面积为8, ⅠCF=4.ⅠC 点坐标为(一2,2)。

根据题意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

其过点A(0,1)和C(-2.2)解得x x 2y ax bx c =++1242242x a b c a b c =⎧⎪=-+⎨⎪=++⎩1,0,14a b c ===2114y x =+2y ax c =+124c a c =⎧⎨=+⎩1,14a c ==211y x =+(2)解:①过点B 作BN ,垂足为N .ⅠP 点在抛物线y=+l 上.可设P 点坐标为.ⅠPS =,OB =NS =2,BN =。

ⅠPN=PS—NS=在Rt PNB 中.PB2=ⅠPB =PS =②根据①同理可知BQ =QR 。

Ⅰ,又Ⅰ ,Ⅰ,同理SBP =ⅠBⅠⅠⅠ.Ⅰ ⅠSBR 为直角三角形.③方法一:设,Ⅰ由①知PS =PB =b .,。

ⅠⅠ。

假设存在点M .且MS =,别MR = 。

若使ⅠPSMⅠⅠMRQ ,则有。

即Ⅰ。

ⅠSR = ⅠM 为SR 的中点. 若使ⅠPSMⅠⅠQRM ,则有Ⅰ。

Ⅰ。

ⅠM 点即为原点O 。

综上所述,当点M 为SR 的中点时.PSMⅠΔMRQ ;当点M 为原点时,PSMⅠMRQ .方法二:若以P 、S 、M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Q 、M 、R 为顶点三角形相似, BS ⊥214x 21(,1)4a a +2114a +a 2114a -222222211(1)(1)44PN BN a a a +=-+=+2114a +12∠=∠13∠=∠23∠=∠∠2523180∠+∠=︒5390∠+∠=︒90SBR ∠=︒,PS b QR c ==QR QB c ==PQ b c =+222()()SR b c b c =+--2SR bc =x 2bc x 2b bc x x -220x bcx bc -+=12x x bc =bc 2b x bc x =-2b bc x =2212MR bc x bc c QB RO MS x b BP OS b bcb c =====+∆∆∆Ⅰ有PSMⅠMRQ 和PSMⅠⅠQRM 两种情况。

当PSMⅠMRQ 时.SPM =RMQ ,SMP =RQM .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性质.知PMS+QMR =90°。

Ⅰ。

取PQ 中点为N .连结MN .则MN =PQ=.ⅠMN 为直角梯形SRQP 的中位线,Ⅰ点M 为SR 的中点 当ⅠPSMⅠⅠQRM 时,。

又,即M 点与O 点重合。

Ⅰ点M 为原点O 。

综上所述,当点M 为SR 的中点时,PSMⅠⅠMRQ ;当点M 为原点时,PSMⅠⅠQRM 。

点拨:通过对图形的观察可以看出C 、F 是一对关于y 轴的对称点,所以(1)的关键是求出其中一个点的坐标就可以应用三点式或 y=ax2+c 型即可.而对于点 P 既然在抛物线上,所以就可以得到它的坐标为(a ,14 a2+1).这样再过点B 作BNⅠPS .得出的几何图形求出PB 、PS 的大小.最后一问的关键是要找出ⅠPSM 与ⅠMRQ 相似的条件.【例2】探究规律:如图2-6-4所示,已知:直线mⅠn ,A 、B 为直线n 上两点,C 、P 为直线m 上两点.(1)请写出图2-6-4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2)如果A 、B 、C 为三个定点,点P 在m 上移动,那么,无论P 点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________与ⅠABC 的面积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解决问题:如图 2-6-5所示,五边形 ABCDE 是张大爷十年前承包的一块土地的示意图,经过多年开垦荒地,现已变成如图2-6-6所示的形状,但承包土地与开垦荒地的分界小路(2-6-6中折线CDE )还保留着;张大爷想过E 点修一条直路,直路修好后,要保持直路左边的土地面积与承包时的一样多,右边的土地面积与开垦的荒地面积一样多.请你用有关的几何知识,按张大爷的要求设计出修路方案(不计分界小路与直路的占地面积).(1)写出设计方案.并画出相应的图形;(2)说明方案设计理由.解:探究规律:(l )ⅠABC 和ⅠABP ,ⅠAOC 和Ⅰ BOP 、ⅠCPA 和ⅠCPB .(2)ⅠABP ;因为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所以无论点P 在m 上移动到任何位置,总有ⅠABP 与ⅠABC 同底等高,因此,它们的面积总相等.∆∆∆∆∆∠∠∠∠∠∠90PMQ ∠=︒121()2QR PS +RM QR QB MS PS BP ==RM RO MS OS =∆∆连接EC ,过点D 作DFⅠEC ,交CM 于点F ,连接EF ,EF 即为所求直路位置.Ⅰ设EF 交CD 于点H ,由上面得到的结论可知:SΔECF=SΔECD ,SΔHCF=SΔEDH ,所以S 五边形ABCDE=S 五边形ABCFE ,S 五边形EDCMN=S 四边形EFMN . 点拨:本题是探索规律题,因此在做题时要从前边问题中总结出规律,后边的问题要用前边的结论去一做,所以要连接EC ,过D 作DFⅠEC ,再运用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例3】如图2-6-8所示,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M (2,-4),且过点A(-1,5),连结AM 交x 轴于点B .Ⅰ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Ⅰ求点 B 的坐标;Ⅰ设点P (x ,y )是抛物线在x 轴下方、顶点 M 左方一段上的动点,连结 PO ,以P 为顶点、PQ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的另一顶点Q 在x 轴上,过Q 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AM 于点R ,连结PR .设面 PQR 的面积为S .求S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Ⅰ在上述动点P (x ,y )中,是否存在使SΔPQR=2的点?若存在,求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因为抛物线的顶点为M (2,-4)所以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2 -4.因为这条抛物线过点A (-1,5)所以5=a(-1-2)2-4.解得a=1.所以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 -4(2)设直线AM 的解析式为y=kx+ b .因为A (-1,5), M (2,-4)所以,解得 k=-3,b=2.所以直线AM 的解析式为 y=3x +2.当y=0时,得x= 23 ,即AM 与x 轴的交点B (23 ,0)(3)显然,抛物线y=x2-4x 过原点(0,0〕当动点P (x ,y )使ⅠPOQ 是以P 为顶点、PO 为腰且另一顶点Q 在x 轴上的等腰三角形时,由对称性有点 Q (2x ,0)因为动点P 在x 轴下方、顶点M 左方,所以0<x <2.因为当点Q 与B (23 ,0)重合时,ⅠPQR 不存在,所以x≠13 ,所以动点P (x ,y )应满足条件为0<x <2且x≠13 ,因为QR 与x 轴垂直且与直线AM 交于点R ,所以R 点的坐标为(2x ,-6x+2)如图2-6-9所示,作P HⅠOR 于H ,则PH=而S=ⅠPQR 的面积=12 QR·P H= 12下面分两种情形讨论:①当点Q 在点B 左方时,即0<x <1 时,524k b k b -+=⎧⎨+=-⎩|||2|,|62|Q P x x x x x QR x -=-==-+|62|x x -+当R 在 x 轴上方,所以-6x +2>0.所以S=12 (-6x +2)x=-3x2+x ;②当点Q 在点B 右方时,即13 <x <2时点R 在x 轴下方,所以-6x +2<0.所以S=12 x=3x2-x ;即S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可表示为(4)当S=2时,应有-3x2+x =2,即3x2 -x+ 2=0,显然Ⅰ<0,此方程无解.或有3x2-x =2,即3x2 -x -2=0,解得x1 =1,x2=-23当x=l 时,y= x2-4x=-3,即抛物线上的点P (1,-3)可使SΔPQR=2;当x=-23 <0时,不符合条件,应舍去.所以存在动点P ,使SΔPQR=2,此时P 点坐标为(1,-3)点拨:此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性问题,对于第(1)问我们可以采用顶点式求得此抛物线,而(2)中的点B 是直线 AM 与x 轴的交点,所以只要利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直线AM ,从而得出与x 轴的交点B .(3)问中注意的是Q 点所处位置的不同得出的S 与x 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4)可以先假设存在从而得出结论.Ⅰ、综合巩固练习:(100分 90分钟)观察图2-6-10中Ⅰ)至Ⅰ中小黑点的摆放规律,并按照这样的规律继续摆放.记第n 个图中小黑点的个数为y .解答下列问题:Ⅰ 填下表:Ⅰ 当n=8时,y=___________;Ⅰ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把n 作为横坐标,把y 作为纵坐标,在图2-6-11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各点(n ,y ),其中1≤n≤5;Ⅰ 请你猜一猜上述各点会在某一函数的图象上吗?如果在某一函数的图象上,请写出该函数的解析式.2213(0)313(2)3x x x S x x x ⎧-+<<⎪⎪=⎨⎪-<<⎪⎩2.(5分)图2-6-12是某同学在沙滩上用石子摆成的小房子.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写出第n 个小房子用了_____________块石子.3.(10分)已知RtⅠABC 中,AC=5,BC=12,ⅠACB =90°,P 是AB 边上的动点(与点A 、B 不重合),Q 是BC 边上的动点(与点B 、C 不重合).Ⅰ 如图2-6-13所示,当PQⅠA C ,且Q 为BC 的中点时,求线段CP 的长;Ⅰ 当PQ 与AC 不平行时,ⅠCPQ 可能为直角三角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线段CQ 的长的取值范围,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4.如图2-6-14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以A (-1,-1),B (1,-1),C (1,1),D (-1,l )为顶点的正方形,设正方形在直线:y=x 及动直线:y=-x+2a (-l≤a <1)上方部分的面积为S (例如当a 取某个值时,S 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试分别求出当a=0,a=-1时,相应的S 的值.5.(10分)如图2-6-15所示,DE 是ⅠABC 的中位线,ⅠB =90○,AFⅠB C .在射线A F 上是否存在点M ,使ⅠMEC 与ⅠA DE 相似?若存在,请先确定点M ,再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l 2l6.如图2-6-16所示,在正方形ABCD 中,AB=1,是以点B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的圆的一段弧点E 是边AD 上的任意一点(点E 与点A 、D 不重合),过E 作AC 所在圆的切线,交边DC 于点F 石为切点. Ⅰ 当 ⅠDEF =45○时,求证点G 为线段EF 的中点;Ⅰ 设AE=x , FC=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Ⅰ 图2-6-17所示,将ⅠDEF 沿直线EF 翻折后得Ⅰ D1EF ,当EF=56 时,讨论ⅠAD1D 与ⅠED1F 是否相似,如果相似,请加以证明;如果不相似,只要求写出结论,不要求写出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