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西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股骨粗隆间骨折优化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优化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优化方案2013年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1)多见于老年患者。

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线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证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外,尚有Evans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

Ⅰ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Ⅱ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Ⅲ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Ⅲ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Ⅳ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Ⅴ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二.治疗方案(一)整复和固定1.整复1.1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1.2对于有移位的骨折可先行牵引,待3—4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1.2.1牵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牵引;一般高龄患者皮肤条件较差,应以骨牵引为主。

骨折近端受髂腰肌牵引而出现近端先前,远端向后移位者,应在维持屈髋、屈膝的体位下给予足够大的牵引重量。

2012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优化

2012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优化

2012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

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外,尚有Evans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中介绍的Evans分型系统进行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二、治疗方案(一)固定1、外固定(1)无移位的稳定型骨折,行下肢外侧长石膏板固定制动,亦可行患肢长沙袋加丁字鞋外展中立位制动8~12周,伤后即可逐步开展功能锻炼。

(2)对于有移位骨折的老年患者,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患等手术禁忌症,以及拒绝手术者,或糖尿病需要治疗等待手术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一般高龄患者皮肤条件较差,应以骨牵引为主。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ITF )是指股骨颈的基底部至小粗隆间的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生率约为4%,好发于老年患者,以老年女性更多见[1]。

临床常用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方法有Evans 法和AO 法,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有文献[2]报道,与手术治疗比较,保守治疗会导致较高的致死率,而且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进步,大部分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骨折患者在患处常有淤血在皮肤上表现为青紫瘀斑,且患肢伴有肿胀疼痛,在手术前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

不同的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理经气、缓解疼痛健骨舒筋的作用[3],因此有研究将中药用于围术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

本研究拟探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员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2—2016年就诊于我院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66例,诊断标准参照西医学《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高启恩李硕陈东伟DOI :10.3969/j.issn.0253⁃9926.2019.07.021作者单位:719000陕西省榆林市中医医院骨科药物不易透过该壁进入脓腔,导致实际作用药物浓度低。

肺泡灌洗是根据外科学脓肿局部清创的原理结合纤支镜技术进行局部治疗,特别是纤支镜可直达病变部位,可在肺导管病灶局部注入抗生素,可在肺脓肿治疗中能进行吸引、冲洗。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88%)(P <0.05);治疗后两组的FEV1、PaO2均显著提高(P <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表明肺泡灌洗的应用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气功能与提高肺功能。

从机制上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可以冲洗、吸引脓性分泌物,促进炎性病灶吸收、脓腔愈合;也可使微小肺不张的复张,可以提高脓腔内药物浓度,促使坏死脱落物质排出,有利于炎症吸收,从而改善肺功能。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部位,骨折强度降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一)诊断依据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内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3)、高龄患者,需增加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1、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2种主要类型。

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

I型: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

la型:骨折无移位,小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Ib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块,骨折不稳定。

Ⅱ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方,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方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方斜向小粗隆。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1)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证候:伤后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

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缩畸形。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案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部位,骨折强度降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一)诊断依据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3)、高龄患者,需增加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1、Evans根据骨折线向分为2种主要类型。

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

I型: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

la型:骨折无移位,小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Ib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块,骨折不稳定。

Ⅱ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斜向小粗隆。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1)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证候:伤后1~2,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

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缩畸形。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药; 并发症 【 中图分类号】 6 34 R 8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0 6—15 (00 o 05 0 10 99 2 1 )4— 0 0— 2
髋 5 、 5 ; 膝关 节 活动 受限 , 走 时有 中度 疼痛 , 扶 行 霈 股骨 粗 隆间 骨折 是老 年人 常见 损 伤 , 守 治疗 病 死 率 高 ( 院 病 死 愈 合 , 内翻 > 。 ≤ 1 。髋 、 保 住 能 生 但 骨 髋 率达 1. % ) 髋内翻发生率也达 4 %L 。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种内科 拐 , 自行 坐立 ; 活尚能 自理 , 需要 一 些 照顾 。差 : 折愈 合 , 内 翻 05 , 6 J J 5或 2m; 不 疼 需 疾 患和骨 质 疏松 , 不及 时 复位 固定 , 用保 守 治疗 , 如 采 长期 卧 床易 引 起 较 > 1 。 患肢 短缩 > e 不 能行走 , 能 自行 坐立 , 痛 明显 , 服 用 止 生 肺 褥 多并 发症 [ 。因此 , 期 内 固定 手 术 治 疗 是 一 种积 极 有 效 的手 段 。 我 痛 药物 ; 活 自理 困 难 。术 后 并 发 症 是 指 术 后 伤 口感 染 、 部 感 染 、 早 泌尿 系感 染 、 深静 脉栓 塞 、 内翻 、 钉松 动 等 。 髋 螺 院 自 20 05年 一 0 8年 采用 中西 医结 合 方 法 治疗 老 年 股 骨粗 隆 间骨 折 , 20 疮、 12 6 随 访 : .. 每周 电话 随访 一次 , 每月 门诊 随访 一次 , 行 X线 片 并 取得 了 良好 的效 果 。 复查。 1 对 象与 方法 127 随访 终止 : .. X线片 示骨 折完 全 愈合 者 , 访终 止 , 记 录 骨 随 并 11 研 究 对象 : 0 . 15例病 人均 为 20 年 6月 一 09年 3月在 我 院 01 20 股 非 骨科 住 院 的股 骨 粗 隆问 骨 折患 者 , 为 新 鲜 闭合 性骨 折 , 伤原 因 主 要 折 临床 愈合 时 间 ; 骨 粗 隆问 骨 折患 者 术 后 一旦 发 生 失访 、 本 次 手术 均 受 为跌 伤和 车祸 。其 中, 手术 组 ( 引 治疗 )5例 , I 非 牵 1 男 1例 , 4例 , 女 年 导 致死 亡者 , 止 随访 。 终 龄 (7— 5 岁 , 按 E as Jne 6 8 ) 骨折 vn — esn分型 LJI 1 , 型 5例 ; j:型 0例 I I 手术 13 统计 学处 理 :用 SS 1 . 计 软件 , 检 验水 准 a=00 . PS30统 在 .5的 组( 解剖 型钢 板 +D S 4 K )9例 , 3 男 5例 , 1 女 4例 , 龄 (1—8 ) , 型 基础上 , 年 6 6岁 I 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 t , 检验 两样本构成比较采用 ) 检验 ; ( 2 以 1 g—rn ak检 验 ) 两 组 患 者 的 骨 折 临 床 愈 合 时 问 进 行 对 2 , l例 Ⅱ型 l , 7例 Ⅲ型 4例 , 型 6例 , 型 1例 ; 合 组 ( Ⅳ V 综 手术 +中药 ) 生存 分 析 法 (o 4 , 2例, l 1例 男 9 女 2例 , 年龄 (2~ 0 ) , 型 2 6 1 1 岁 I O例 , Ⅱ型 l , 4例 Ⅲ型 3 分析 。 例 , 型 2例 , Ⅳ V型 2例 。所 有人 组 病例 均 除外 : 合并 有严 重 的心 脑 血管 2 结 果 疾病 、 尿病 、 性炎 症 性和 免疫 性疾 病 、 糖 急慢 恶性 肿 瘤者 ; 严重 的肝 、 肾功 2 1 一 般情 况 : 合 组 和 手 术 组 患 者 在 年 龄 ( = 一1 0 2, . 综 t . 6 P= 能不全 者 。 0 2 1 、 别 构 成 ( = .0 , .9 ) 性 x 0 0 5 P=0 9 2 及 E as esn分 型 分 .4 ) vn —Jne 1 2 方法 . 型 构 成 上 ( = . 9 , 0 7 8 均无 显 著 性 差 异 。 × 2 0 6 P= . 1 ) 12 1 非 手术 治疗 : 胫骨 结 节 或股 骨 髁 上穿 针 , 下 肢 骨牵 引 . . 于 行 2 2 各组 治疗 情 况 : 手术 组患 者术 后功 能评 估 , 优 良者 1 例 . 非 达 1 术 , 根据 具体 情 况行 皮 牵 引术 。 患肢 维 持 外 展 中立 牵 引 术 , 肢 维 ( 33 % )1例 可 , 差 , 4例 ( 66 % ) 现并 发 症 , 中 , 2例 也可 患 7 .3 , 3例 有 2 .7 出 其 有 持 外展 中立 位 , 保持 肢 体长度 , 引重 量为 患者 体重 的 17—19 牵引 肺部 感染 、 例 褥疮 、 例 深 静脉 栓 塞 。如 下 表 所示 , 合 组 和 手术 组 患 并 牵 / /, 1 1 综 术 时间 6周 以上 。对 于身 体状 况 允 许 的病 例 , 可辅 以限 髋 石 膏 、 髋 夹 者 的术后 引 流量 、 后功 能 优 良率 和住 院 时 间的 差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P 还 超 板 或 自制外 固定 架 固定 , 以相对 稳 定 患 髋关 节 , 便 护理 。疗 程 中按 照 方 <0 0 )综合 组 患者 的术 后 引 流 量 和住 院时 间均 少 于 手 术组 的 , 后 .5 , 术 中医骨 伤传 统疗 法 , 用 中药全 程 调理 , 采 内外兼 治 。 功能 优 良率却 高 于手术 组 的。而 在术 后 并 发症 上 两 组 间 无 差 异 (P > 12 2 手 术 方法 : . . 患者住 院 后均 行患 肢持 续皮 牵引 或穿 “ ” 丁 字鞋 0 0 ) 其 中综 合组 3例 ( . 2 ) 肺 部 感 染 1 ( .4 ) 螺 钉 松 .5 , 73% , 例 24 % , 制动, 同时积 极治 疗 内科 合并症 和 其他 部位 损伤 , 明确 是 否有 手 术 禁忌 , 动 1例 ( . 4% ), 关 节 内 翻 畸 形 1例 ( . 4% ); 术 组 5例 24 髋 24 手 评 估手 术耐 受情 况 。手术 多 数 在 伤 后 7天 左 右施 行 。术 前 3 rn应 用 (0 2 % )肺 部感 染 1例 ( .6 ) 螺钉 松 动 2例 ( .3 ) 髋关 节 内 0i a 1 .0 , 5o% , 63 % , 抗 生素 , 连续 硬膜 外麻 醉 。术 前在 患侧 臀下 垫小 枕 , 斜 1。 剖型 翻畸形 1 (.6 ) 深 静脉血 栓 1例 ( .6 ) 采用 倾 5解 例 50 % , 50% 。 钢 板 : 醉后仰 卧于骨 科 牵 引床 上 , 麻 取髋 关 节 外 侧切 口 , 露骨 折 断 端 , 暴 2 3 随访 结果 : 手术 组患者 最 早愈 合 时问 是在第 1 , 的 . 非 4周 最迟 牵 引复 位 , 后 先通 过 解 剖 型钢 板 将 股 骨 头 颈 的 三 枚 松 质 骨 螺 钉 拧 在第 2 周 , 复位 3 中位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 1 。综合组患者最早愈合时问 9周 人 , 、 粗 隆粉 碎 骨块 通 过 解 剖 型 钢 板 其 他 孔 , 不 同角 度 用 螺 钉 固 是 在第 l 大 小 以 O周 , 迟 的在第 l 最 7周 , 1例 于第 1 有 5周 时 失 访 , 例 于第 1 1 3 定 , 逐步 拧入 股 骨干 其他 螺钉 。 D S 同法 取髋 关 节外 侧 切 口, 露 骨 周 时死 于脑 梗塞 , 再 H: 暴 另一 例 于第 1 周 时 死 于 心 肌梗 塞 。 手术 组 患 者 最 早 1 折 断端 , 引 复位 , 15定 位器 定位 , 大转 子 下方 2— c 牵 以 3。 于 3 m处 向股 骨 愈 合 时间是 在第 1 2周 , 迟 的在第 2 最 O周 , 2例 分 别 于第 1 有 9周 、 2 第 0 颈方 向打 入 一枚 克 氏针 , 针深 度应 达到 股 骨头 软 骨 下骨 质 , 线定 位 , 周 时失 访 , 导 X 1例于 第 1 时死 于心 肌梗 塞 , 例 于 第 1 周 时死 于车 祸 。 7周 1 8 并测 量深 度 , 整 绞刀 头部 长度 , 按 此长度 钻 入股 骨 颈 , 锥 攻丝 拧 入 调 并 丝 24 综 合组 和 手术组 患者 的骨 折 临 床愈 合 时 间 比较 : 合 组 患 者 . 综 股骨 颈螺 钉 , 置钢 板 , 入 股 骨 干 螺 钉 , 后 将 连 接 部 的 加 压 螺 钉 拧 的中卷 第4 00EN 3 期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骨伤科-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宝丰、胥少汀编著,人民军医,2008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

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略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外,尚有Evans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中介绍的Evans分型系统进行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二、治疗方案(一)整复和固定1.整复1.1 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

1.2 对于有移位骨折可先行牵引,待3~4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1.2.1 牵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一般高龄患者皮肤条件较差,应以骨牵引为主。

2011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1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1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年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女性稍多。

(2)病史:多有外伤史。

(3)症状: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大粗隆处压痛,典型外旋、短缩畸形,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徐银坎、葛宝丰、胥少汀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

(1)多见于老年患者。

患髋直接或间接暴力外伤史。

(2)外伤后引起髋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髋肿胀,局部皮下淤血,下肢外旋短缩畸形明显,大粗隆部压痛明显。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科分会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候分类标准。

1、顺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型:伤肢有短缩,外展,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达小粗隆的上方。

3、粗隆下型: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此外,尚有Evans分型,参照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实用骨科学》第三版中介绍的Evans分型系统进行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二、治疗方案(一)整复和固定1、整复(1)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

(2)对于有移位骨折可先行牵引,待3~4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再运用手法进行整复。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皮肤牵引、踝套牵引、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骨牵引;一般高龄患者皮肤条件较差,应以骨牵引为主。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指的是股骨干骺端与股骨胫骨关节之间的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冲击或者意外摔跤等原因引起的,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者的正常功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要点。

一、保守治疗对于无明显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休息、止痛、冰敷、吸收性骨水c 软膏的敷用、康复训练等。

这种治疗方式适用于年轻的患者,骨折无明显位移,髋关节功能正常的患者。

通过适当的保守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二、手术治疗对于明显移位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或者合并有关节腔内骨折的患者,常需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复位和固定骨折端,恢复股骨髋关节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

手术治疗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内固定,即通过内固定器件如钢钉、螺钉等固定骨折端;二是外固定,即通过外固定器件如骨外固定器、外固定架等固定骨折端。

手术治疗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骨折位移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三、康复训练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都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康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和肌肉力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康复训练包括pass pass pass pass范围动作训练、抗阻训练、平衡训练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严格执行。

四、饮食调理饮食调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过程中也非常重要。

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的食物,如豆类、奶制品、鸡肉、鱼类、水果蔬菜等,有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患者还要避免摄入高糖、高脂肪、高盐等食物,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五、定期复查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及时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和手术效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诊疗方案审批稿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诊疗方案审批稿

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诊疗方案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2013年一、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执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褔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直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内收、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病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明显受伤史(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直立和行走,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内收、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病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三)、症候诊断(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症属血瘀气滞。

2.中期:伤后2-4周。

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症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症属肝肾气血亏虚。

(四)骨折分型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Evans分型法)Ⅰ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性骨折Ⅱ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Ⅲ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案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部位,骨折强度降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一)诊断依据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 线片及CT 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3)、高龄患者,需增加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1、Eva ns根据骨折线向分为2种主要类型。

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

I 型: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

la 型:骨折无移位,小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Ib 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 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 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块,骨折不稳定。

U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斜向小粗隆。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1)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证候:伤后1~2,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

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缩畸形。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TCD编码为:BGG04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ICD-1O编码为:S72.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l)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01. 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2.分型(1)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端的位置分型:顺粗隆间型反粗隆间型粗隆间粉碎型(2)根据《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采用Evans分型系统分型: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证候:(1)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中期:为营血不调证,伤后2周~4周,其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动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后期:肝肾亏虚证,伤后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由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因血液供应好,骨折均能良好愈合,但若处理不当,极易发生髋内翻畸形。

[诊断依据]一、病史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人,男性多于女性。

老年人因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部脆弱,即使轻微外伤如平地滑倒,大粗隆部着地,或患肢突然扭转,都可引起骨折。

青壮年发病者较少,若发生本骨折,必因遭受强大暴力如车祸、高处跌下等。

二、症状和体征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与行走。

患侧髋部肿胀明显,可有皮下瘀斑,移位型骨折肢体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大粗隆上移,按压或叩击大粗隆时疼痛剧烈,有时可触及骨擦感,纵轴叩击痛阳性,髋关节功能障碍。

三、特殊检查(无)四、辅助检查X线摄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

五、别诊断应注意与髋关节脱位、股骨粗隆间骨折相鉴别。

[证候分类]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位置,临床上可分为三型。

(中医伤科学岑泽波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19)一、粗隆间骨折:骨折线自大粗隆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依据暴力的情况不同,小粗隆或保持完整,或成为游离骨片。

但股骨上端的骨支柱保持完整,骨的支撑作用还比较好,髋内翻不严重,移位较少。

由于骨折线在关节囊和髂股韧带附着点的远侧,因而骨折远段处于外旋位。

粉碎型则小粗隆变为游离骨块,大粗隆及其内侧骨支柱亦破碎,髋内翻严重,远端明显上移、外旋。

二、反粗隆间骨折: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上行走,达小粗隆的上方。

骨折线的走向与转子间线或转子间嵴大致垂直。

骨折近端因外展肌与外旋肌的收缩而外展、外旋,远端因内收肌与髂腰肌的牵拉而内、向上移位。

三、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一)手法整复固定1、手法整复牵引固定(1)适应症: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2)操作方法:一般行股骨髁上牵引。

维持屈髋屈膝各15°-30°,外展30°,足部中立位牵引,牵引重量要足够大,复位后维持牵引,重量不得少于体重的1/1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年老患者有外伤史,伤后髋疼痛.2.下肢缩短、内收、外旋畸形明显。

3.局部有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4.X线片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年老患者有外伤史,伤后髋疼痛.2.下肢缩短、内收、外旋畸形明显。

3.局部有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4.X线片可明确诊断。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

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

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

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

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

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三)骨折分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根据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形状及走向,骨折块的多少有多种分型法,综合Boyda和Grifflm及Evans分类特点,基本上可分为四大类。

1、顺粗隆间骨折1.1Ⅰ型:骨折线沿粗隆间延伸从大粗隆到小粗隆,骨折无移位,为稳定性骨折。

1.2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压陷,骨折轻度移位,呈内翻变形,仍属稳定性骨折1.3 Ⅲ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小粗隆呈蝶形骨块,内侧骨皮质重叠移位,呈髋内翻畸形,骨折不稳定。

1.4Ⅳ:骨折线从打粗隆至小粗隆上缘,大小粗隆各成为单独骨折块,呈粉碎性骨折,骨折极不稳定。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行走,到达小粗隆上方。

骨折线呈短斜形或螺旋形,小粗隆也可能成为游离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1 临床表现(1)症状体征临床症状较明显,患者不能做起或行走。

下肢短缩、内收及外旋畸形明显,无移位的嵌插骨折或移位较少的稳定骨折,上述症状比较轻微。

检查时可见患侧大粗隆升高,局部可见肿胀及瘀斑,压痛明显。

叩击足跟部常引起患处剧烈疼痛。

(2)X线片检查可以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以及骨折移位等病理变化。

2 诊断要点①老年患者有外伤史,伤后髋部疼痛。

②患肢短缩、内收、外旋畸形明显。

③局部有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④X线摄片多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的情况。

3 辩证分型3.1 气滞血瘀型多见于骨折早期,伤后气机运行不畅,离经之血积于皮下、肌腠之间不能消散,淤血积久,淤而生热,症见肌表发热,肿胀、瘀青、疼痛。

舌质淡红、苔厚,脉弦数。

3.2 气血亏虚型多见于骨折后期,正气虚衰,化源不足,症见面色苍白,疼痛绵绵,漫肿不散,头昏目眩,少气懒言,食少多汗,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无力。

4 骨折分类4.1 顺粗隆间骨折①、I型:骨折线沿粗隆间线延伸,从大粗隆到小粗隆,骨折无移位,为稳定性骨折。

②、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压陷,骨折轻度移位,呈内翻变形,仍属稳定性骨折。

③、I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小粗隆呈蝶形骨块,内侧骨皮质重叠移位,呈髋内翻畸形,骨折不稳定。

④、IV型:骨折线从大粗隆至小粗隆上缘,大小粗隆各成为单独的骨折块,呈粉碎性骨折,骨折极不稳定。

4.2 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内上方走行,到达小粗隆上方。

骨折线呈短斜形或螺旋形,小粗隆也可能成为游离骨片。

骨折近端因外展肌与外旋肌的作用,呈外展外旋位,远端因内收肌的牵引而向内。

4.3 粗隆下骨折骨折线通过大小粗隆下方,成为横形、斜形或锯齿形骨折,也可能轻度粉碎。

4.4 波及股骨干的粗隆间骨折骨折包括粗隆间和股骨近端两部分。

是由内翻应力和扭转暴力所引起,青壮年多见。

骨折线为螺旋形或长斜形,骨折片为长三角形波及股骨干近端内侧连同小粗隆,有时骨折线延伸至股骨干中段,断端重叠移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TCD编码为:BGG04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ICD-10编码为:S72·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2.疾病分期(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端的位置分型:顺粗隆间型反粗隆间型粗隆间粉碎型(2)根据《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采用Evans分型系统分型: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证候:早期:血瘀气滞证;中期:营血不调证;后期:肝肾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BGG040骨折病;ICD-10编码:S72·10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鲜骨折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