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禅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宗的世系
(求那跋陀罗)——菩提达摩——慧可——僧璨——道 信——弘忍——慧能 青原行思 ——石头希迁——药山 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 惟俨——昙晟——洞山良价——曹山本寂(曹洞宗) 海——黄蘗希运——临济义玄(临济宗) 沩山灵佑——仰山慧寂(沩仰宗)
从达摩到僧璨
达摩禅在北朝,只是禅的一流,不太重要的一 流。
慧能与《坛经》Ⅱ
《坛经》全书主要阐述心性论,着重宣扬性净 自悟的思想。 个体自身的本性显现 自悟体证 顿悟法门 中唐以来,“凡言禅皆本曹溪”。慧能《坛经》 在中国佛教史和禅宗史上的意义,是无论怎样 估计也不会过高。
禅宗的实质与特征
心性本净, 心性本净,觉悟不假外求 认定一切众生含具同一真性:“深信凡圣(此 二字,准别本应删)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 妄覆,不能显了。 众生自心、本性就是佛:识心见性,自成佛道; 心即佛,无心是佛;即心即佛,非心非佛。
慧能与《坛经》Ⅰ
慧能是一位文化不高的禅师,与自菩提达摩以 来的几代多是知识分子的禅师不同,他给已流 传百余年的禅法带来十分明显的变化. 《坛经》为慧能大师所说,弟子法海所集记, 这是《坛经》自身所表明的。但是此经经过后 人不断改订,并不能完全代表慧能的思想。但 是它大体上体现了慧能提倡的舍离文字义解, 径直彻悟心原,以期一举断除人生迷惑的根本 主张。
我之管见
人的心性中先验地就有不生不灭的部分,有限中 含有无限、实然中含有应然,也即本然。这种将 无限性安放在有限性之中,将应然归为本然 一方面:使得禅宗不必否定世间相反离不开世间 来来追求解脱。 另一方面 :忽略了人的无限可能性,尤其是在外 在世界创造的无限可能性。当然 ,有时候也是对 人性的异化、人的欲望以人性之名义肆意扩张的 批判和限制。
我之管见
由“缘起性空”而有“一切皆苦”的人生价值判断, 这里体现得是对人生有限性的现实和无限性追求之间 紧张感。对这种紧张感的强调,表现了佛教的一种悲 观和否弃人生的色彩。但也时时警示我们:人生应有 一个无限、绝对的纬度:那就是对永恒和自由的追求。 佛教是极度悲观的,又是极度乐观的。它认为这种紧 张可以通过它的“道”而“灭”的。禅宗尤其是这样 的乐观和肯定人生的佛教宗派。禅宗认为这样的解脱 之“道”不离世间,它的依据就在于人人含有的本心、 自性,它的方法是超越而不离感性的直觉领悟。这样 的解脱境界是一种类似于审美体验的“瞬间的永恒”。
李泽厚的评论
禅在作为宗教经验的同时,又仍然保持了一种 对生活、生命、生意总之感性世界的肯定兴趣, 这一点与庄子相同:即使“形如槁木,心如死 灰”,却又仍然具有生意,这恐怕就与其它宗 教包括佛教的其他教派在内并不完全一样。
李泽厚的评论
由于不在世俗感性之外、之上去追求超越,而 且不承认有这种超越,强调即在此感性之中, 或仅强调某种感性的净化,因之与好些宗教追 求完全舍弃感性以求精神净化便有所不同,如 前所述,它在客观上仍包含有对感性世界的肯 定和自然生命的欢欣,而这也正是审美感受不 同于宗教经验之所在。这是相当奇怪的:否定 生命厌弃世界的佛教最终变成了这种具有生意 的禅果……而这,不正是中国化吗?
《维摩经》与禅宗思想 ——从维摩诘这个人物说起 “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清净律行;虽处居家, 不著三界;虽有妻子,常修梵行;现有眷属, 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虽复饮 食,而以禅悦为味” “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 是即具足。” “夫宴坐者,… …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 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
儒家从肯定现实出发,对现实部分进行否定,最 后还要建构一个肯定的秩序。佛教和禅宗则从否 定出发,认为现实虚幻,然后又部分地肯定现实, 并以假名施设来救度众生,但最后仍要破除掉对 一切事物的执著,达到真正的证悟。可以这么说, 儒家和西方的很多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从肯定到否 定再到肯定,佛教和禅宗的思维方式却相反,这 是很有特色的,是人类思维的另一半。对这两种 思维方式,我们不要肯定这个就否定那个,而是 要强调它们的互补性。
禅宗的实质与特征
第一义不可说: 第一义不可说:不立文字 “问如何是第一义?师曰:我向你道是第二 义。” “说似一物即不中” 相较于魏晋玄学“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禅宗又大大推进了一步 。它干脆指出那个本 体只有通过与语言、思辨的冲突或隔绝才能领 会和把握
禅宗的实质与特征
顿悟成佛 成佛就是舍妄归真,而清净本性不是可以分成 部分的,今天修得一点,明天修得一点,若是 识得本心即是识得全体,所以成佛只能是顿悟 的一跃。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 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 教宗派——禅宗
中国佛教哲学的源头
印度佛教哲学无疑是中国佛教哲学的源头之一; 中国固有文化是中国佛教哲学得以形成、发展 的土壤:富有世俗人文色彩的中国固有哲学、 思维方式、民族心理是中国佛教哲学的又一个 重要源头。
“理论背景的准备”
《维摩经》与禅宗思想 《起信论》与禅宗思想 道生的哲学
《起信论》与禅宗思想——真心本觉 “觉”指“心性不生不灭”的方面, 即人心本来状态。 本觉 始觉 阿赖耶识 “不觉”指“心生灭”方面。
道生的超前思想 一阐提人皆得成佛 :劣等根性之人,反对佛 教之人亦具佛性。 顿悟成佛:佛性不可分,只能见其wenku.baidu.com体,或是 毫无所见。所以见性成佛只可能是顿悟。 佛无净土:言到彼岸:夫大乘之悟,本不近舍 生死,远更求之也。死在生死事中,即用其实 为悟矣。 涅磐生死不二,得性便是涅磐。
禅宗的实质与特征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佛法在世间 如求兔角。” 涅磐就是从烦恼、迷妄中脱却出来的内在自 由境界,也就是心性本净的状态。所以禅宗的 修行并不是要脱离世间,而是要求在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去体验佛教的真理,去追求对自身心 中对佛性的认识。
楼宇烈的分析
东山法门——禅宗真正的发端
但一到唐初,达摩禅进入一崭新的时代。 (四祖)道信住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三十多里 的破头山(也名双峰山),会下有五百多人。 接着,(五祖)弘忍住黄梅县北二十五里的凭墓山;凭墓 山在破头山东,所以也叫东山,受学的多到七百多人。 《传法宝纪》说:弘忍“既受付嘱,令望所归,裾屦凑门, 日增其倍。十(此上疑脱一字)余年间,道俗受学者,天 下十八九。自东夏禅匠传化,乃莫之过”! 达摩禅在黄梅的勃兴,五十多年来(六二0顷──六七 四),成为当代中国的禅法中心, 这当然应归功于道信、 弘忍的深悟,而环境与门庭施设,也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