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株高和单株叶面积的影响
施氮量对不同小麦品种根系的影响
施氮量对不同小麦品种根系的影响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根系受施氮量影响的变化。
通过室内灌溉试验,研究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品种根系也会随之增加。
在施氮量高于基准水平的情况下,总根重和总根长的增加在某些小麦品种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关键词:小麦;施氮量;根系;总根重;总根长正文:近年来,随着小麦根系对施肥和水分管理的重要性被进一步认识,人们越来越关注氮素施用量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但关于施氮量对小麦根系的影响研究却很少。
为了研究施氮量对小麦品种根系的影响,我们对若干常用的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的根系发育情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品种根系也会随之增加。
在施氮量高于基准水平的情况下,总根重和总根长的增加在某些小麦品种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此外,中、尾部根系比重和作物施氮量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通过本研究,我们认识到不同小麦品种的根系发育受施氮量的影响,从而有助于确定施氮量的最佳水平。
基于该研究,我们可以提出许多实用性的结论。
首先,施氮量是影响小麦根系发育的主要因素,而不同小麦品种在施氮量高于基准水平时对总根重和总根长的增加具有不同的响应特征,这表明针对不同品种,应采取不同的施肥方式以促进根的发育。
其次,中、尾部根系比重与施氮量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表明不同部位的根系发育也受到施氮量的影响。
最后,根系发育不仅受施氮量影响,氮素利用效率和水分状况也是影响根系发育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也应该考虑进去。
因此,研究施氮量对小麦根系发育的影响,有助于确定施氮量的最佳水平以及提高小麦根系系统的性能,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提高小麦的根系发育,应根据土壤环境条件和施肥方案来确定最佳的施氮量。
如果施氮量过低,根系发育受限,则会导致作物氮素和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施氮量过多也会造成浪费,污染土壤。
因此,应综合考虑施氮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水分状况,根据土壤实际情况合理施肥,才能有效提高小麦根系性能,增加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氮肥底追比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氮肥底追比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背景介绍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小麦种植中,氮肥是促进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氮肥底追作为一种施肥方法,通过向土壤中添加适量的氮肥,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麦产量。
然而,由于小麦品种的差异,对氮肥底追的反应也不尽相同。
因此,对不同小麦品种在氮肥底追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进行比较,有助于寻找最佳的施肥策略,为小麦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实验设计实验对象选取了两个常见的小麦品种:冬小麦和春小麦。
氮肥底追处理方法在氮肥底追处理中,分别施加不同浓度的尿素溶液:0、0.2%、0.4%、0.6%、0.8%、1%。
实验设计及观测指标以完全随机化设计,6个处理组和3个重复组进行了氮肥底追试验。
观测指标包括:干物质生长、株高、根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等。
实验结果在氮肥底追试验中,随着氮肥浓度的增加,小麦的干物质生长、株高、根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均有所提升。
但是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对于冬小麦,0.4%的氮肥底追处理对干物质生长、株高、根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相对于其他氮肥底追浓度,0.6%的氮肥底追对于冬小麦的产量提高效果较为显著。
其次,对于春小麦,0.6%的氮肥底追处理对干物质生长、株高、根长、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相对于其他氮肥底追浓度,0.8%的氮肥底追对于春小麦的产量提高效果较为显著。
分析讨论在氮肥底追试验中,氮肥浓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地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增加产量,但是不同品种对于氮肥浓度的反应也存在差异。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品种的最佳氮肥底追浓度不同。
在冬小麦中,最佳氮肥底追浓度为0.4%,而春小麦的最佳氮肥底追浓度为0.6%。
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品种对于氮肥的吸收利用效率存在差异,适量的氮肥浓度可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促进作用,而过高或过低的氮肥浓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
氮素是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元素之一,对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氮素存在于土壤中主要以无机氮和有机氮两种形式,其中无机氮包括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有机氮则主要以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形式存在。
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氮素形态会影响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
研究表明,以硝态氮为氮源的冬小麦比以铵态氮为氮源的小麦产量更高。
这是因为硝态氮更容易被植物根系吸收和利用,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能力,进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
相反,铵态氮在土壤中容易转化为挥发性氨或被微生物转化为硝态氮,导致氮素的损失和浪费,从而影响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
氮素形态还会影响冬小麦的干物质分配。
研究发现,以硝态氮为氮源的冬小麦干物质分配更为合理,根系发育更好,茎秆高度适中,穗粒饱满,稻壳较薄。
这是因为硝态氮对植物的各个器官具有较为均衡的供应能力,从而促进干物质的合理分配。
而以铵态氮为氮源的冬小麦则容易出现根系发育不良或茎秆过长、矮穗、糠秆较重等现象,导致干物质分配不均衡,影响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具有一定的影响。
以硝态氮为氮源的冬小麦产量更高、干物质分配更合理且运转更迅速,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在冬小麦的栽培过程中,应优先考虑以硝态氮作为氮源,合理调控氮素的形态,以提高冬小麦的生长发育水平。
氮肥基追比对小麦生长、根系及产量的影响
氮肥基追比对小麦生长、根系及产量的影响作者:吕国民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1期平顶山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吕国民氮素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合理运筹氮肥是实现小麦高产优质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前氮后移”能更好地促进小麦高产优质。
前人已对氮肥基追施用技术做了大量研究,但结论不尽一致。
为进一步指导平顶山市小麦生产,笔者在大田条件下,以在平顶山市播种面积较大的周麦26为试验对象,进行了该项研究,旨在探明氮肥不同基追比对小麦根系及产量的影响,为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设计试验于2013年在平顶山市曹镇乡肖庄村进行,试验地块土种为灰两合土,质地中壤,有机质16.1g/kg,总氮0.86g/kg,有效磷12.5mg/kg,速效钾135mg/kg。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4个处理(具体见表1),氮肥选用尿素、磷肥用过磷酸钙、钾肥选用进口氯化钾。
小区面积30m2,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2个小区,供试小麦品种为周麦26,2013年10月16日播种,2014年6月9日收获,播量同当地常规,试验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玉米。
(二)测定项目小麦成熟后,各校区选取1m2长势一致的植株,带根取回试验室,分别测定小麦株高、穗长、根系干重、穗粒数、千粒重及穗数,其中将穗数换算为亩穗数后,计算产量。
二、结果与分析(一)不同处理对小麦株高、穗长的影响氮肥追施能提高小麦株高及穗长(表2),小麦株高、穗长随着氮肥追施量的增加而提高,相比1次追肥,2次追肥后小麦穗长最大。
(二)不同处理对小麦根干重的影响各处理根干重情况(见表3),相比氮肥全作基肥而言,追施氮肥能提高成熟后小麦根干重,不同氮肥追施对小麦根干重的影响也不同,增加氮肥追施量及增加氮肥追施次数能提高小麦根干重。
各个处理相比,T4根干重最大。
(三)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由表4可知,氮肥追施对小麦穗粒数、亩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较明显的影响。
灌水及施氮对高产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灌水及施氮对高产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近年来,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灌水及施氮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直是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探讨灌水及施氮对高产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实验方法:在高产区选取一块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小麦田地,这里采用的品种为YT213。
实验组分别设置不同的施氮量和灌水量,其中施氮量分别为0kg/hm²、150kg/hm²和300kg/hm²,灌水量分别为不灌水、40%、60%和80%的田间持水量。
在生长期间测定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包括株高、生育期、千粒重、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品质指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1)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施氮量为150kg/hm²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值,比0kg/hm²施氮时增产14.2%,但当施氮量达到300kg/hm²时,小麦产量反而下降,降幅为3.3%。
(2)灌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小麦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灌水量达到80%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峰,比不灌水时增产17.2%。
(3)灌水及施氮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灌水及施氮对小麦品质的影响比对产量的影响更显著。
灌水量和施氮量均对小麦蛋白质含量和淀粉含量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当灌水量达到80%时,小麦淀粉含量最高,再增加灌水量不会改善淀粉含量。
当施氮量为150kg/hm²时,小麦蛋白质含量最高,再增加施氮量不会提高蛋白质含量。
同时,灌水及施氮也对小麦品质指数产生影响,其中以灌水量对小麦品质指数的影响更为显著。
综上,本实验结果表明,在高产区种植小麦时,适量施用150kg/hm²氮肥和灌水80%的田间持水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
同时,灌水及施氮对小麦品质指数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也说明在麦田管理中应注重添加营养和灌溉等因素,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水平。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群个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群个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作者:宋文芹来源:《山西农经》 2017年第18期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群个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宋文芹摘要:本文对氮肥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做出了说明,通过文献翻阅和实验得出了不同的施氮量对小麦麦穗粒数以及一粒小麦麦穗的质量做出了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对实际农业生产中如何确定小麦的施氮量做出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施氮量;小麦;质量;产量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8-0063-01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盐城224000)1 氮对植物的作用碳、氢、氧、氮为四大基本元素,是大部分地球碳基生物所不能缺少的必要元素之一。
因此,氮元素对小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适量的氮肥对植物来说具有如下好处:第一、延缓植物叶片衰老。
第二、使植物叶片叶绿体发育较好。
第三、可以使植物快速生长。
第四、对植物开花、长叶、结果均有益处。
第五、使植物长的较高。
第六、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
综上所述,一定的氮肥可以使植物较好地生长、发育,对植物的产量亦有促进作用。
2 产量影响施氮量对不同小麦种类具有不同的影响。
有时候,即使是同一品种的小麦,不同的施氮量对小麦个体亦存在不一样的作用。
而目前大部分生产方式均为统一生产。
这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我们并不具有主动来对小麦的施氮量进行分类处理的功能,我们只能够找到一种平均值,而最佳施氮量的平均值对应着最佳小麦的总产量。
影响小麦产量的有两个因素:单株小麦的麦穗粒数和一粒小麦麦穗的质量。
这是因为667m2产小麦量m 满足:m=n×m’。
其中n 表示每667m2麦田所有小麦的麦穗粒数,m’ 表示一粒小麦麦穗的质量,m 与m’的单位相同。
因此,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群个体质量及产量影响时,我们可以从单株小麦的麦穗粒数和一粒小麦麦穗的质量这两方面来进行。
通过实验和文献研究,我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同施氮量对单株小麦的麦穗粒数没有明显的影响,单株小麦的麦穗粒数与小麦的品种具有直接联系。
土壤氮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制研究
土壤氮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土壤养分的研究备受关注。
其中,氮素作为影响植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营养元素,其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制备受研究者关注。
本文将对土壤氮素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机制展开探讨。
一、土壤氮素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理机制1. 氮素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小麦的根系是吸收土壤养分的关键器官,而氮素对小麦的根系生长具有显著影响。
一方面,适量的氮素供应能够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增加土壤中养分的吸收能力。
另一方面,过量的氮素则会抑制小麦的根系生长,导致根系凋亡和萎缩。
因此,合理调控土壤氮素含量,是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2. 氮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光合作用是植物能量代谢的基础,而氮素能够影响小麦的叶片光合能力,进而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适量的氮素供应能够提高小麦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从而促进小麦的生长和充实度。
然而,过量的氮素供应则会引起叶片的氮素积累,进而降低叶绿素含量,抑制光合作用速率,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二、土壤氮素影响小麦产量的生态机制1. 氮素对小麦的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小麦的产量构成要素包括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
研究发现,适宜的土壤氮素含量能够促进小麦的穗粒数增加,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增加小麦的总产量。
而过高或过低的氮素供应则会导致小麦的穗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和千粒重变轻,进而降低小麦的产量。
2. 氮素对小麦与其他生物的竞争关系土壤氮素含量的变化还会影响小麦与其他生物的竞争关系,进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适量的氮素供应能够提高小麦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减少其他杂草对养分的竞争,从而促进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过量的氮素供应则会降低小麦对养分的利用效率,助长其他杂草的生长,进而抑制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在农田种植中,合理施用氮肥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三、氮素利用效率提升的可能途径1. 精细施肥技术的应用采用精细施肥技术,量化地了解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和动态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氮肥的施用量,避免过量施肥,有效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氮素供应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择适 宜 当地 的品种 种植
表 1 不 同处 理对 子粒 产 量 的影 响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试验设 计 . 试 验于 2 0 — 0 4年在 江苏 丰县常店 03 20 镇 常西 村实施 。 试验地 土质 沙壤 , 肥力水 平 中上 等, 茬 前 为 玉米 , 产量 为 9 0 k/m 。试 验设 氮 肥用 量 、 种 2 0 0g h 品 因素试 验 。0月 1 1 3日播种 。 采用 2因素裂 区试 验设计 。 主 区 为 N 肥 运 筹 ,设 4个 水 平 : Al不 施 N 肥 、 2 A 10 g m2 32 5 g m  ̄ 43 0 g m 。 5 k/ , 2 k / 2A 0 k/ 各处理 N肥运 h A h h 筹 为 5 %作基 肥 、0 0 5 %在拔节 孕穗期追 施 。 区为品种 , 副 设 7个 品种 : 18 0 一 1B B 9 1 l 、 2豫 麦 3 、 3烟 农 1 、 4 4B 9B
维普资讯
研 论 究 文
寸 舯譬 阁
氢考供 应
同 麦 品种 产量 和 品质的 影响
尹建 义 1 姜春 英 1 陈恩会 2 钱 海燕 1 侯本 民 1
(江 苏 省 丰县 农 林 局 ,27 0 苏 省 徐 州 市 农 业 局 ,2 0 0 ‘ 2 10 ;江 2 10 )
摘要 :研 究 了 氮肥 用 量 对 不 同 强筋 小麦 品 质 和 品 种 产 量 的
析 表 明 ,本 试 验 主 区处 理 间差异 达 到极 显 著水 平 .= F 1 .1 F 9. ; 裂 区 处 理 间 的差 异 也 达 到极 显 著 水 48 > ol 8 o = 7
.
影 响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增施 氮肥 能 促 进 不 同强 筋 小 麦群 体 发 育 .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氮素是冬小麦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其形态对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氮素形态的种类及其特点、氮素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氮素是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它主要存在于土壤中以无机氮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
无机氮包括氨态氮(NH4+)和硝态氮(NO3-),有机氮主要以有机质的形式存在,如蛋白质、氨基酸等。
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冬小麦的吸收、运输和转化有着不同的特点。
氨态氮是冬小麦吸收氮素的主要形式之一。
由于其溶解度较低,容易被土壤颗粒吸附,使其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较慢。
冬小麦根系通常会分泌根际酸性物质,降低土壤pH值,以促进氨态氮的释放和吸收。
氨态氮经过根际酸化后,进入冬小麦根系内,进而在植物体内被转化为氨基酸,并参与蛋白质合成和氮代谢过程。
氨态氮的吸收对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有机氮在冬小麦的生长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机氮主要以有机质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它需要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和矿化过程才能被冬小麦吸收利用。
有机氮的矿化速度较慢,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转化为无机氮形式,因此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为间接。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前述的分析,氨态氮和硝态氮是冬小麦的主要氮素来源,它们在植物体内的转化和分配过程影响着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积累。
充足的氨态氮和硝态氮供应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促进叶片和根系的发育,增加叶面积和根系吸收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和养分吸收效率,进而促进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
氮素的形态对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冬小麦的种植中,应合理调控氮素的供应方式和量,以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促进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增加。
氮素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氮素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作者:王公卿,郑志松,李萌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7年第6期氮素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约占植株干质量的1.0%~1.6%。
氮在小麦体内有着多方面的营养作用,氮是冬小麦植株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分,也是组成氨基酸、蛋白质的必需元素,是核酸、叶绿素、及多种酶、维生素、植物激素的组成成分。
氮肥还是决定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氮肥运筹可以协调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关系,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的生产目标。
一、氮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适量的氮素能促进小麦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增加植株绿色面积,提高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积累,协调群体发展,优化群体结构,并可促进分蘖和幼穗分化发育,增加小花原基分化数和可孕花数,有利于花、籽粒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小麦越冬期和拔节期氮素亏缺明显减小根长、根条数和根体积,而且还减少根吸收总面积、活跃吸收面积以及根系活力。
在冬小麦根系生长发育较为重要的苗期、越冬期和拔节期,前一生育期氮素亏缺,后一生育期补氮对根系可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其中越冬期补偿效应更为显著。
研究发现,合理施用氮肥可以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使小麦的株高、茎基宽、分蘖数、茎叶干质量等生长量提高0.05~1 倍,但是其增长量并不与氮肥用量同步。
同时,在分蘖期、拔节期,小麦茎基部硝态氮含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氮肥施用量之间均有显著正相关性,小麦茎基部硝态氮含量、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可以反映出土壤的供氮水平。
通过设置N 30 kg/hm2、120 kg/hm2、300 kg/hm2 3 个氮肥处理试验,研究发现氮肥在整个生育期均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的分配,其中,拔节期是冬小麦对氮肥的补偿有效期,拔节后表现株高、分蘖数、叶面积、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增大,总干物质量,茎、叶鞘、穗的干物质分配指数增加。
试验表明,小麦幼苗期,株高、叶面积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叶片数、茎粗和最长根长都随氮素浓度增大而增大,小麦根的鲜质量、干质量也随着增加。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氮素是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对于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氮素的吸收、转运、供应和利用过程中,形态会对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氮素的形态对小麦的根系发育和氮素吸收起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形态的氮素在土壤中的溶解度和移动性会影响根系对氮素形态的吸收能力。
NH4+形态的氮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较差,容易在根系附近积累,使得根系对NH4+形态的氮素吸收效率较高;而NO3-形态的氮素在土壤中的溶解度高,移动性强,容易从根系附近迅速被带走,使得根系对NO3-形态的氮素吸收效率较低。
在供应不同形态的氮素时,根系对不同形态的氮素吸收能力不同,进而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
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冬小麦的叶片生长和光合作用会产生影响。
NH4+形态的氮素具有负离子毒性,对植物叶片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NO3-形态的氮素具有正离子毒性较低,有利于叶片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在供应不同形态的氮素时,会影响叶片的生长和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
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冬小麦的籽粒形成和积累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NH4+形态的氮素具有较高的转运能力,容易被植株转运到籽粒中,从而促进籽粒的形成和积累;而NO3-形态的氮素转运能力较差,不易被植株转运到籽粒中,从而抑制籽粒的形成和积累。
在供应不同形态的氮素时,会影响冬小麦籽粒的形成和积累,进而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
不同形态的氮素在供应过程中对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土壤条件和氮素供应策略,选择合适的氮素形态供应,以促进冬小麦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进而提高冬小麦产量和品质。
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冬小麦氮素吸收及干物质分配和产量的影响
。
w r ue f niao rp t yte f cs f eoye dnt gnf ti r p lai t 0 9 N g h nte ha n ee sda dct nc sos d et o nt s ioe rle pi t nr e( ,0 k/ m )o et i t i i o t u he g p a n r e iz a c o a h w . t gnas i t n tecm l i at no r t r y l dy l cm o et.T ersl hw dta teew r i ic t r e si l i , h u ua v f c o f ymae , i da i d o p nns h u sso e t hr ees nf a o m ao ter i d t e n e e t h g in
重、 每穗粒重在不 同基 因型之 间存在显 著差 异。施氮增 产的主要 原因是增 加了单位 面积株数 、 单位 面积穗数 、 单株 分蘖数 、 单
位面积粒数及单位面积粒重 。施氮增加小麦 的干物质 累积量 的同时也增加 了氮总 吸收量 , 但并没有显著地增加籽粒氮 含量。
关键词 冬小麦 ;基因型 ; 施氮 ;氮索 吸收;干物质分配 ;产量
I o eeo l t cec dT c nlg - ai nvri - l - i a g8 3 0 ) C N g f a i ea eh o y T r U i sy Aa X  ̄i 4 3 0 1 P nS n n o m e t r n ( o eeo eo re dE v omet cecs otw s A nvr t- a g n -S ax 1 10 2C l g f sucsa n i n n i e -N r et &FU i s y Y nl g h ni 2 0 ) l R n r S n h ei i 7 ( tt K yL b rt yo o rs na dD l dF n igo os Pa a , ntueo o dWa r 3Sae e a oa r f iE i n r a a nn nL es l eu Istt f ia t o Sl o o y n t i Sl n e C nevt n hn s cd m f cec n nsyo t eore ,Y gig S ax 7 10 osra o -C ieeA a e yo i eadMiir f e R sucs a l - hn i ) i S n t Wa r n n 1 20
干旱胁迫下氮素对小麦幼苗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
干旱胁迫下氮素对小麦幼苗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作者:吴秀宁刘英王新军赵志新赵鹏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20年第08期摘要:以小麦品种商麦5226和小偃15为材料,设置低氮、中氮和高氮3个氮素水平(0.5、8.0、15.0 mmol/L),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测定不同水氮耦合处理下小麦生长指标、光合生理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中度干旱胁迫下,小麦最大根长、净光合速率、葉绿素含量表现为高氮>中氮>低氮,苗高、气孔导度为中氮>高氮>低氮;严重干旱胁迫下,最大根长表现为低氮>中氮>高氮,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中氮>高氮>低氮;2个干旱处理下,根冠比均表现为低氮>中氮>高氮,胞间CO:浓度为高氮>低氮>中氮。
适度氮素处理能增强小麦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能力,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补偿效应。
关键词:小麦幼苗;氮素;干旱胁迫;生长指标;光合生理中图分类号:S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 2020) 08-0021-04D01:10.1408 8/j .cnki.issn0439-8114.2020.08.004作物生长发育中会遭遇不同类型地非生物胁迫,其中干旱是全球范围内发生最普遍的自然灾害[1]。
在中国约50%的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发生,即使非干旱地区的农业区也会遭遇季节性干旱[2]。
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所必需的元素,有研究表明,合理施氮对干旱胁迫有较好的缓解作用[3.4]。
探究干旱胁迫与氮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于促进干旱区粮食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苗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5],正常水分下施氮会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增加根长和根重[6],而在干旱胁迫后根系活力随着供氮量的增加表现为“适促高抑”的变化趋势[2.4,6]。
叶片是作物同化物形成的主要器官,水分充足时施氮对光合作用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干旱条件下氮素对作物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不尽一致[2]。
氮肥用量对春小麦叶面积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约有35%~40%的人口以小麦作为主要粮食[1]。
提高小麦单产是小麦种植的主要目标,施用氮肥是农业生产中获得高产优质的重要手段[2]。
程顺和等研究表明[3]:氮素能增大小麦的叶面积和分层叶面积指数,提高小麦光合速率,延长叶面功能期,从而增加光合产物;姜丽娜等[4]进行的小麦施氮量试验表明:适量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穗结实率和粒重。
但随着氮肥的大量应用,造成的某些负效应如氮肥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下降、农产品品质下降、环境污染等现象日益突出[5]。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为本地区春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持及实践依据。
1.1试验区概况试验设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堡镇麻子川进行,该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偏南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为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区。
区内平均海拔2000m左右,日照时数2300h,年平均太阳辐射594.9kJ/cm2,年均气温6.5℃,无霜期149d,年均降水量390.99mm。
土壤属于黄绵土类型,土质深厚、绵软,质地均匀,贮水性能良好,0~30cm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71.4mg/kg、缓效钾为752mg/kg、全钾为20.14g/kg、速效氮28.39mg/kg、全氮为0.0813%、速效磷为9.6mg/kg、全磷为1.76g/kg、有机质为12.08g/kg、pH值为8.39。
1.2供试材料供试春小麦品种为定西35号;氮肥为尿素(含纯N46%),磷肥为普通过磷酸钙(含P2O512%)。
1.3试验方法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N0、N1、N2、N3、N4,施纯氮分别为0kg/hm2、52.5kg/hm2、105kg/hm2、157.5kg/hm2、210kg/hm2。
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30m2(3m×10m)。
按照当地常规播种氮肥用量对春小麦叶面积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许爱霞1,2,李玲玲1*(1.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定西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定西743000)摘要: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叶面积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
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氮素是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对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冬小麦的影响存在着诸多差异。
本文将探讨不同氮素形态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阐述。
1. 硝态氮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硝态氮是植物主要吸收的氮素形态之一,对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硝态氮充分满足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氮素需求,可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和效果,促进光合产物的形成和输送,进而促进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
研究表明,在给予硝态氮肥的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茎粗、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均显著提高,干物质积累量较高。
硝态氮的施用可以促进冬小麦的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提高根系对氮素的吸收能力。
硝态氮的过量供应还可能导致冬小麦茎、叶、穗等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例的改变,使得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而地下部分生物量减少,干物质分配向地上部分倾斜。
硝态氮的施用可以增加冬小麦茎秆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麦秸中的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促进碳源向籽粒转运。
硝态氮的供应还可以提高冬小麦籽粒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增强氮源的转运能力和运转速度。
不同形态的氮素对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有着明显的影响。
硝态氮的供应能够提高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促进干物质的分配向地上部分倾斜,并增强干物质运转的能力。
而氨态氮的供应则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有抑制作用,使干物质分配向地下部分倾斜,并减弱干物质运转的能力。
在进行冬小麦氮素施肥时,应根据冬小麦对氮素的实际需求和土壤氮素状况,选择合适的氮素形态和施肥量,以优化冬小麦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
刈割—施氮对小黑麦中饲237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精)
刈割—施氮对小黑麦中饲237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内容导读:2002年10月~2003年6月在安徽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农场对小黑麦中饲237进行了刈割-施氮的试验,研究了不同刈割始期及刈后施氮对青刈小黑麦的生长特性、饲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对生育期影响较大,刈割处理其生育期比未刈割的推迟1~20d,追施氮肥处理生育期比未追施氮肥的推迟1~2d。
施氮对株高具有促进作用,施氮处理其株高比未施氮的高3~30cm。
刈割对株高的影响不同,刈割始期越早,再生草株高越高,起身期刈割的处理其株高比拔节期刈割的高30~75cm,起身期刈割施氮处理(A1B1),其株高大于未刈割未施氮的处理(CK),至开花期两者相差3cm。
起身期刈割未施氮处理(A1B0)其株高小于CK。
刈割始期越早再生草单位面积茎蘖数越大,起身期刈割的处理其单位面积茎蘖数大于拔节期刈割的。
施氮处理的单位面积茎蘖数大于未施氮的。
起身期刈割施氮的处理(A1B1),其单位面积茎蘖数比CK多20~83万单茎/hm2,起身期刈割未施氮的处理(A1B0)其单位面积茎蘖数小于CK。
刈割始期越早,再生草叶面积指数(LAI)越大,起身期刈割其再生草的LAI大于拔节期刈割的。
施氮可增加叶面积指数,施氮的处理其再生草LAI均大于未施氮的,起身期刈割施氮的处理(A1B1)其LAI大于未刈割未施氮的处理(CK),起身期刈割未施氮的处理(A1B0)其LAI小于CK。
刈割始期早的其再生草地上生物量大于刈割始期迟的。
不刈割的地上生物量大于刈割的,但起身期刈割施氮的处理(A1B1)其地上生物量大于未刈割未施氮的处理(CK)。
施氮处理的地上生物量均大于未施氮的。
起身期茎基部及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拔节期。
茎基部的可溶性糖含量始终高于根系中的,但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前期可溶性糖含量较高,随后缓慢下降。
茎基部的可溶性糖含量下降较为明显,拔节以后降至较低水平,而根系的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较小。
氮素管理对旱地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
氮素管理对旱地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合理的氮肥管理对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黄土高原旱塬区秸秆覆盖冬小麦为研究对象,研究氮肥施用量以及施用时期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黄土高原旱塬区冬小麦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田间试验于2014.6-2015.6进行,在秸秆覆盖下设两个氮水平(150、200 kg/ha)、三个施用时期(基肥一次施、基肥50%+拔节期追肥50%、基肥50%+拔节期追肥40%+花期叶面喷施10%),完全随机区组,共计6个处理,四次重复。
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试验年度小麦籽粒产量范围为3667-4096 kg/ha,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的增减趋势不一致,同时氮肥用量以及施氮时期均对小麦产量没有显著的影响。
小麦收获指数在0.33-0.35之间波动,不同氮肥量以及施氮时期对小麦收获指数也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另外,小麦生育期耗水量范围为441-493 mm,水分利用效率为7.70-8.71 kg/(ha·mm),氮用量以及施氮时期对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也没有显著的影响。
2)施氮量以及施氮时期对花后小麦旗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不显著,不过氮肥三次施用上述三个指标在灌浆期均最高。
小麦旗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旗叶的衰老而逐渐降低,施氮量以及施氮时期没有显著影响其含量。
小麦旗叶的丙二醛含量随着旗叶的衰老而逐渐增加,在不同施氮水平以及不同施氮时期旗叶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
3)高氮与低氮处理下小麦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5.2-27.3 kg/kg和18.3-19.5 kg/kg,氮肥用量增加显著降低了氮肥偏生产力,不过施氮时期没有明显影响氮肥偏生产力。
高氮与低氮处理氮素吸收效率分别为0.70-0.76和0.93-1.04,其中低氮两次施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最高,并显著高于高氮所有施氮时期处理,而与其它处理差异不显著。
氮素限制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氮素限制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氮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养分之一,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面对着环境的恶化和化肥资源的短缺,如何更好地利用氮素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成为了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因此,在本文中,将从氮素限制的对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氮素限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氮素限制对作物品质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探讨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一、氮素限制的对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氮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养分之一,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氮素的过度供应不仅会使土壤中其余养分的平衡失调,也会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
相反,氮素限制则能有效减少农业生产对氮素的依赖,以达到可持续经济发展。
研究表明,氮素限制会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氮素限制环境下,植物的整体生长速度会明显减缓。
因为植物需要氮素来合成蛋白质,氮素限制会使植物的氮素供应不足,导致植物生长减缓,体积缩小。
同时,在氮素限制条件下,植物的茎和叶子的生长都会受到限制,使得植物的外观显得不太健康,株型也不太规整。
其次,氮素限制环境中的植物往往出现根系发达的现象。
氮素限制会导致植物在土壤中的氮素吸收不足,因此植物需要扩大根系来增大吸收面积。
根系的发达会使植物的灌浆速度大大加快,但是如果根系得不到足够的氮素供应,那么很容易出现根枯死的现象。
最后,氮素限制也会影响植物的繁殖能力。
由于氮素对于花芽的形成和花开结果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氮素限制会导致植物的繁殖能力明显下降。
同时,缺乏氮素的植物容易受到病害和虫害等的侵袭,而且也很难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存活下来。
二、氮素限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氮素对于作物的顶端分叉、花芽形成和蛋白质合成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氮素限制很可能会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
研究表明,氮素限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作物的产量,但同时也可能提高作物的产量质量。
一方面,氮素限制可以使得部分作物获得比较好的产量表现。
不同施氮水平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其氮素代谢指标的影响
不同施氮水平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其氮素代谢指标的影响张殿顺;董翔云;刘树庆【期刊名称】《华北农学报》【年(卷),期】2006(021)B11【摘要】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春小麦中前期生长情况的影响。
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发育,使小麦的株高、茎基宽、分蘖数、茎叶干重等生长量提高0.05~1倍,但增长并不与氮肥用量同步。
在分蘖期和拔节期,施氮处理的小麦茎叶中全N含量均高于不施氮处理,而全P、全K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在分蘖期和拔节期。
小麦茎基部NO3--N含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与施氮量之间均有显著正相关性。
小麦茎基部NO3--N含量、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可以反映出土壤的供氮水平。
【总页数】4页(P42-45)【作者】张殿顺;董翔云;刘树庆【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1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43.1【相关文献】1.不同施氮水平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其氮素代谢指标的影响 [J], 张殿顺;董翔云;刘树庆2.不同施氮水平对鲜食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J], 李明悦;金修宽;高伟;衣文平;高贤彪3.不同施氮水平对苦荞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干物质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J], 夏美娟;白文明;黄启鹏;张伟丽;高立城;任慧莉;高金锋4.不同施氮水平对太湖流域水稻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J], 杨海龙;雷锦超;蔡金洋5.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土氮素供应和烤烟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 [J], 樊玉星;张洁洁;闫凯龙;苏强;刘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根系及氮素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根系及氮素利用率影响的研究*马新明**王志强 王小纯 王书丽(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郑州450002)=摘要>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3种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根系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以后,强筋型小麦豫麦34在酰胺态氮处理下,根系生物量、根系活力、氮素利用率、氮收获指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铵态氮处理次之,硝态氮处理最低.中筋型小麦豫麦49的各测定指标以铵态氮处理最高,其它指标在酰胺态氮和铵态氮间的趋势不同;弱筋型小麦豫麦50在酰胺态氮处理下各项指标最高,而铵态氮处理下蛋白质含量最低,符合品种优质和专用.氮收获指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键词 氮素形态 专用型小麦 根系 氮素利用率文章编号 1001-9332(2004)04-0655-04 中图分类号 S14311 文献标识码 AEffects of nitrogen form s on roots and N fertilizer efficiency of dif ferent wheat cultivars with specialized end -uses.M A Xinming,WAN G Zhiqiang ,WAN G Xiaochun,WAN G Shuli(College of A grono my ,H enan A gricul -tural Univer sity ,Zhengz hou 450002,China).-Chin.J.A p p l.Ecol .,2004,15(4):655~658.A pot experiment sho wed that under NH 2-N treatment,strong g luten w heat Yumai 34had the highest root bio mass,root activity,N use efficiency,N harv est index and gr ain protein content,but all of t hese w ere the lowest under N O -3-N treatment.F or the medium g luten wheat Yumai 49,the items measured w ere the highest under NH +4-N treatment,but not the same trend under NO -3-N and NH 2-N tr eatments.F or the weak gluten wheat Yumai 50,N H +4-N treatment was the best for its top quality and specialized end -uses.T 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 -lationship between g rain protein content and N harvest index.Key words Nitrog en form,W heat wit h specialized end -uses,Roo t system,N use efficiency.*国家863项目(2001AA115380)和河南省高校科技人才创新工程资助项目(2002KJCX05).**通讯联系人.2002-09-02收稿,2003-07-21接受.1 引 言根系是小麦重要的营养器官,其发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地上部的形态建成及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近年来,对小麦根系的研究已成为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一个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如在马元喜等[7]研究根系形态的分布特征、不同单位根的功能及分组、根系主要生态效应的基础上,张和平等[12]系统阐述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小麦根系的发育、建成与分布规律;梁银丽等[2]研究了肥水措施对根系生长的生态生理效应;李金才等[4]、石岩等[8]分别就渍水和施肥深度对小麦根系衰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刘殿英等[5]研究了根系和植株地上部有关性状间的相关性;王志芬等[9]比较深入地研究了根系吸收肥水的模式、根系活力变化等;朱云集等[14]、肖玲等[10]又进一步研究了根中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及其组分变化、根膜透性、根细胞器的特性、生长调节剂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及应用,以及逆境生态条件对根系形态结构的影响.但不同氮素形态对小麦根系发育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特别是对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影响的研究还未见有报道.因此,于2000~2002年分别设置试验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根系发育、氮素利用率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旨在为优质专用型小麦的根系调控、科学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2 材料与方法211 材料与处理试验采用盆栽的方法,于2000~2002年连续在河南农业大学校内试验站进行.试验土壤的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机质0198@104mg #kg -1,全氮9186@102mg #kg -1,碱解氮72147mg #kg -1,速效磷25143mg #kg -1,有效钾2159@102mg #kg-1,装土前过筛,每盆装土18kg(盆钵直径30cm,深40cm).于10月15日统一播种,每盆播种14粒,5叶期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4月 第15卷 第4期 CHIN ESE JO UR NAL OF A PPL IED ECOLO GY,Apr.2004,15(4)B 655~658定苗,每盆定7株.定期灌水,各处理保持一致的土壤相对含水量.试验以强筋型小麦品种豫麦34、中筋型小麦品种豫麦49和弱筋型小麦品种豫麦50为材料.设置的3种氮素形态为:硝态氮N O-3-N(分析纯N aNO3)、铵态氮NH4+-N(分析纯NH4HCO3)和酰胺态氮NH2-N(分析纯尿素).每盆分别施纯氮511g,K2O313g和P2O5219g,磷、钾肥于播种期一次性施入,氮肥按7B3的比例分别于播种期和拔节期施入.共设9个处理(表1),完全随机排列,重复10次.表1N素形态与不同专用型小麦处理组合Table1Combination of N forms and wheat cultivars with specialized end-uses品种Cultivars处理TreatmentsNO-3-N(B1)NH4+-N(B2)NH2-N(B3)豫麦34Yumai34(A1)1(A1B1)4(A1B2)7(A1B3)豫麦49Yumai49(A2)2(A2B1)5(A2B2)8(A2B3)豫麦50Yumai50(A3)3(A3B1)6(A3B2)9(A3B3)212研究方法21211根系活力与生物量分别于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前期冲根,取根尖处5cm,采用T T C还原法[13]测定根系活力.将剩余根系连实验用根一起在105e 下20min,然后在80e下烘至恒重,千分之一天平称重,计算根系生物量,装袋保存.21212全氮与籽粒蛋白质含量成熟期取小麦根系与地上部茎、叶、鞘、穗和籽粒分别放置,在80~100e下烘至恒重,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9]测定各器官中全氮,籽粒中全氮乘以蛋白系数[3],得蛋白质含量.21213收获指数(HI)收获指数=籽粒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21214氮素利用率(NFE)和氮收获指数(NHI)分别按下式计算.氮素利用率(%)=地上部积累的氮素量/(土壤中原有氮素量+施入氮素量)氮收获指数=籽粒中积累的氮素量/地上部积累的氮素量3结果与分析311不同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根系生物量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根系生物量影响的趋势相同,但强度不等.强筋型品种豫麦34在3种氮素形态处理下,根系生物量差异明显,特别是拔节期至灌浆期,酰胺态氮处理下,根系生物量明显高于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其中,酰胺态氮处理根系生物量为21809g#株-1,分别比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高01449g#株-1和01773g#株-1;拔节期以前,3种氮素形态处理对中筋型品种豫麦49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差异不大,之后,出现明显分异,并以铵态氮处理的生物量最高,达31516g#株-1,硝态氮处理最低,为21404g#株-1,酰胺态氮处理居中,为31217g#株-1;除越冬期外,弱筋型品种豫麦50在3种氮素形态处理下,根系生物量差别明显,其大小顺序为酰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最大根系生物量分别为31892、31422和21728g#株-1.通过差异性显著检验可知,3种氮形态对不同专用形小麦根系生物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 312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根系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一生中根系活力的变化趋势是:前期小,拔节期大,之后又小.但是不同专用型小麦在不同氮素形态影响下根系活力不尽相同.强筋型豫麦34的根系活力在越冬期表现为:铵态氮>酰胺态氮>硝态氮,但在拔节期以后,均以酰胺态氮处理最高,铵态氮次之,硝态氮最低.拔节期,酰胺态氮处理根系活力为49111917L g TTC#g-1#h-1,分别比铵态氮和硝态氮高出42121和44186个活性单位.中筋型豫麦49在铵态氮处理下,越冬期根系活力较小,分别比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低157152和102121个活性单位,但拔节期之后,均以铵态氮处理的根系活力最高,酰胺态氮次之,硝态氮最低,其中,拔节期铵态氮处理根活力为663108L gTT C# g-1#h-1,分别比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处理高156129和133145个活性单位.弱筋型豫麦50在越冬期根系活力以硝态氮处理最高,酰胺态氮次之,铵态氮处理最低.拔节期以后,3种不同氮素形态对根系活力的影响差异一致,均表现为酰胺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其中,拔节期酰胺态氮处理为7671761L g TTC#g-1#h-1,分别比硝态氮和铵态氮高400107和257168个活性单位.并且各专用型小麦品种在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表2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根系生物量的影响(g#plant-1) Table2Effects of N forms on root biomass of different wheat cultivars with specialized end-us es品种Culti v ars氮素形态N forms越冬期Over-winteri ngstage拔节期Jointingstag e开花期Floweringstage灌浆期F i llingstage成熟期Ripeni ngst age豫麦34NO3-N0121601798116952103601860Yum ai34NH+4-N01541b01973b11821b21360b01810a NH2-N01554b11191c21032c21809c11691b豫麦49NO-3-N01328a11000a11938a21404a01377a Yum ai49NH+4-N01588b11024a21764c31516c01845c NH2-N01503b11028a21367b31217b01509b 豫麦50NO-3-N01334a01944a21071a21728a01975a Yum ai50NH+4-N01455b11382b21548b31422b11752b NH2-N01408b11559c21950c31892c21010c 注:同一栏内标相同字母的平均值表示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105. Note:Di f fe rence betwee n average v a lue s marked with the same le t ter in one co-l umn is no t si g nificant.P=01051下同T he same bel ow.656应用生态学报15卷表3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根系活力的影响(L gTTC#g-1# h-1)Table3Effects of N forms on root activity of different wheat cultivars with specialized end-uses品种Cultivars 氮素形态N forms越冬期Ove-rw interingstage拔节期Jointingstage开花期Flow eringstage灌浆期Fillingstage成熟期Ripeningstage豫麦34NO-3-N2461717a4461335a3781500a881369a581291aY u mai34NH+4-N3971933b4481978a4001874b1041820b701134b NH2-N2781113a4911192b4181657c1141754c921169c豫麦49NO-3-N4281025c5061786a2541492a1161932a931180aY u mai49NH+4-N2701501a6631080c3541440c1411700b1291784c NH2-N3721711b5291086b3161649b1221141a1031577b豫麦50NO-3-N2781640c5101086b2361278b1441619a1091085aY u mai50NH+4-N1261150a3671691a1981657a1351396a1061577a NH2-N2181965b7671761c2651431c1861542b1351219b313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收获指数、氮素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的影响氮素利用率(NFE)和氮收获指数(NH I)分别标志着氮素同化及其在籽粒中分配的效率,收获指数(H I)标志着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效率.不同专用型小麦品种在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NFE、NHI和H I的表现不同.在酰胺态氮处理下,强筋型小麦豫麦34的NFE最高,铵态氮次之,硝态氮最低,分别为25147%、25104%和23120%;NH I与NFE表现趋势相同.其中酰胺态氮为01596,分别比硝态氮和铵态氮处理增加了01053和01031;收获指数H I表现为酰胺态氮(0135)>硝态氮(0133)>铵态氮(0132).中筋型小麦豫麦49在3种不同氮素形态下,NH I和NFE表现相同的趋势(表4),即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收获指数在铵态氮下最高,为0129,硝态氮最低,为0127,酰胺态氮居中,为0128.弱筋型小麦豫麦50在3种氮素形态条件下,NFE、NH I和HI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酰胺态氮最高,硝态氮次之,铵态氮最低.314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专用型小麦在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强筋型小麦豫麦34在酰胺态氮影响下,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6123%,分别比硝态氮和铵态氮提高了2158和2145个百分点.中筋型小麦豫麦49在铵态氮下籽粒蛋白质含量最高,硝态氮次之,酰胺态氮最低,分别为15131%、15110%和12188%.弱筋型小麦豫麦50在酰胺态氮处理下,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为16127%,分别比硝态氮和铵态氮处理提高1310%和5717%;在铵态氮下,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0132%,分别比硝态氮和酰胺态氮降低了2813%和表4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收获指数、氮素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的影响Table4Effects of N forms on harvest index,N fertilizer efficiency and N harvest index of different wheat cu ltivars with specialized end-uses 品种Cultivars氮素形态N forms收获指数Harvestindex氮素利用率N ferti lizerefficiency(%)氮收获指数N harvestindex豫麦34NO-3-N0135b23120a01543a Yumai34NH+4-N0132a25104b01565bNH2-N0133a25147b01596c豫麦49NO-3-N0127a20179a01577a Yumai49NH+4-N0128a b22172b01580aNH2-N0129b20153a01574a豫麦50NO-3-N0129b22158b01531b Yumai50NH+4-N0127a20175a01345aNH2-N0133c23124b01574b表5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Table5Effects of N forms on grain protein content of different wheat cultivars with specialized end-uses氮素形态N forms豫麦34Yumai34豫麦49Yumai49豫麦50Yumai50 NO-3-N13165a15110b14140bNH+4-N13178a15131b10132aNH2-N16123b12188a16127c 3616%,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对同一专用型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等.315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收获指数、氮素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的相关性分析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收获指数、氮素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13744、015296和018389,经显著性测验,籽粒蛋白质含量和NH I之间为极显著相关,与HI和NFE相关不显著.4讨论根系作为小麦重要的营养器官,与地上部关系密切,其数量的多少和活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地上部的生长发育,以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形成[6].氮素是影响小麦最活跃的外界因素[1,11],氮素的施用已经成为调控小麦产量和品质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根系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同,对根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强筋型小麦在酰胺态氮影响下,根系数量大且活性强,对营养元素吸收强烈,地上部同化积累的氮素增加,氮素利用率相应提高,对籽粒增氮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中筋型小麦豫麦49和弱筋型小麦豫麦50分别在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影响下,表现出类似的趋势,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根系生物量、根系活力、氮素利用率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四者之6574期马新明等:氮素形态对不同专用型小麦根系及氮素利用率影响的研究间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同专用型小麦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不同,要使专用型小麦优质专用,必须使籽粒蛋白质含量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强筋型豫麦34属于面包专用小麦,对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在施用酰胺态氮下,能满足其专用型的要求;中筋型豫麦49属于馒头、面条专用小麦,对蛋白质含量要求一般,为提高其营养品质,在施用铵态氮下比较理想.弱筋型豫麦50属于饼干专用小麦,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较低,虽然在施用酰胺态氮下蛋白质含量较高,但不能满足其专用型的要求,在施用铵态氮时,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能够实现该品种的优质专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实现专用型小麦优质专用,就必须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特别是科学合理的氮肥运筹.氮收获指数作为衡量氮素在籽粒中分配效率的指标,与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在开花灌浆以后,能够保持叶片和茎秆向籽粒高强度的物质运转,对于提高氮收获指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专用型品种在不同氮素形态处理下,蛋白质含量不同,特别是弱筋型豫麦50变化幅度较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0132%~16127%.所以结合实际生产需要,施用不同氮素形态可以使同一专用型小麦具有不同的蛋白质含量,从而实现同一品种的多种用途.另外,籽粒蛋白质含量高的氮素形态处理,收获指数不一定高.可以推测,要以小麦产量为目标,就必须进行氮肥施用类型的调整,选择收获指数高的氮素形态.豫麦34宜用硝态氮,而豫麦49和豫麦50宜用酰胺态氮.参考文献1Dong Z-R(董召荣),Yao D-N(姚大年),M a C-X(马传喜),et al.1995.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grain yield and quality in bread w heat.J A nhui Agric Sci(安徽农业科学),23(1):31~32 (in Chinese)2Li ang Y-L(梁银丽),Chen P-Y(陈陪元).1995.Effects of water stres s and nitrogen on root and seedling grow th and w ater use eff-i ciency of w heat.A cta Bot Boreal-Oc cident Sin(西北植物学报), 15(1):21~25(i n Chinese)3Li H-S(李合生).2000.Principle and T echnologies to Plant Physio-logical Bi ochemical Ex periment(T extbook Series for21s t Century).Beijing:Higher Education Press.(i n Chinese)4Li J-C(李金才),W ei F-Z(魏凤珍),Yu S-L(余松烈),et al.2000.Effect of w aterlogging on senescence of w inter w heat root sys tem at booting stage.Chin J App l Ecol(应用生态学报),11(5):723~726(i n Chinese)5Liu D-Y(刘殿英),Shi L-Y(石立岩),Huang B-R(黄炳茹),et al.1993.Research of cul tivation methods on root s ystem,root vigor and plant characteristics in w inter w heat.Sci A gric Sin(中国农业科学),26(5):51~56(i n Chinese)6M a Y-X(马元喜).1998.Root of W heat.Beijing:China Agricultur-al Press.(in Chinese)7M a Y-X(马元喜),W ang C-Y(王晨阳),Zhou J-Z(周继泽).1994.Study on the mai n ecological effects of w heat root s ystems.J Henan Agr ic Univ(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8(1):12~19(in Ch-i nese)8Shi Y(石岩),Wei D-B(位东斌),Yu Z-W(于振文),e t al.2001.Influence of fertilization depth on root system senescence of upland w heat after anthesis.Chin J App l E c ol(应用生态学报),12(4):573~575(i n Chinese)9Wang Z-F(王志芬),Chen X-L(陈学留),Yu M-Y(余美炎),et parison on changes of root absorption activi ty,canopy apparent photosynthesis rate and nutrient distri bution of tw o w inter w heat varieties w ith different spike type.Acta A gron S in(作物学报),23(5):607~614(i n Chinese)10Xiao L(肖玲),Zhao X-G(赵先贵).1995.Anatom i cal studies on the root system of w heat i n dry condition.Acta Bot Boreal-Occi-den t Sin(西北植物学报),15(2):117~119(in Chinese)11Zhang B-J(张宝军),J i ang J-Y(蒋纪芸).1995.T he grain quality of wheat an d effecti ng factor analysis.J Tr iticeae Crop s(麦类作物学报),4:29~31(i n Chinese)12Zhang H-P(张和平).1993.Root system development of w inter w heat and the effect of nitrogen,phosphorus an d soil mois ture on its grow th in north plain of China.A cta Agr ic Boreal-Sin(华北农学报),8(4):76~82(i n Chinese)13Zhao S-J(赵世杰),Liu H-S(刘华山),M eng F-T(孟凡庭),et al.1998.Experiments Guide to Plant Physiology.Beijing:China Sc-i 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in Chinese)14Zhu Y-J(朱云集),M a Y-X(马元喜),Wang C-Y(王晨阳),et al.1994.Review on the recent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the pl ant i n-duced resistance.J H enan A gric Univ(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8(3):224~239(i n Chinese)作者简介马新明,男,1963年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作物生理生态和作物模型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E-mail:xin-ming ma@658应用生态学报15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氮素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株高和单株叶面积的影响韩娜摘要:本试验于2006~2007年度在河北农业大学标本园进行。
试验采用3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设置施氮和不施氮两种不同处理,研究了在春季条件下不同的小麦品种对不同氮肥处理的响应特点。
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株高和单株叶面积表现明显不同。
与不施氮的处理相比,施氮处理的小麦品种的株高和单株叶面积均明显增加。
不同供试品种相比, 中科9818的株高和单株叶面积明显高于其它品种。
关键词:小麦品种;氮素处理;株高;单株叶面积The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Methods in Spring on the Height and Leaf Aera per Plant of Different Wheat V arietiesHan Lina(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071001)Abstract: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at the experimental field in 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this study, thirty wheat cultivars were selected. Two different topdressing methods of nitrogen fertilizer were set up by which the effects on the height and leaf aera per plant of different wheat varieti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had obvious difference on the height and leaf aera per plant among the tested cultivars. Compared to the treatment with no nitrogen fertilizer topdressing method, the treatment with nitrogen fertilizer topdressing method had more height and leaf aera per plant in the tested cultivars. Among the tested cultivars, Zhongke 9818 had much more height and leaf aera per plant than other cultivars.Key words: Wheat cultivar; Application method of nitrogen fertilizer; Height ; Leaf aera per plant氮素是小麦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组成氨基酸、蛋白质的必需化学元素,也是核酸、叶绿素及多种酶、维生素、植物激素的组成成分[1]。
适量的氮素能促进小麦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增加植株绿叶面积,加强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
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小麦某些生理特性和产量与土壤中氮素含量和施氮量基本上呈正相关关系。
氮素不足,不仅叶色发黄,茎秆细弱,秆矮根少,叶片窄小,而且蘖少、穗少、穗小、成熟早、产量低[2]。
因此,在小麦生育期间适时适量供氮,对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籽粒产量均具有重要在小麦生长中,氮肥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直接作用,有的研究认为施氮能够促进叶面积增大、叶片数增多,增加光合面积,延缓叶片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二是间接作用,研究表明施氮能够提高叶片光合能力,施氮后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化学反应加速,叶片内蛋白质含量增加,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类活性增强,使暗反应顺利进行[3~4]。
尽管前人就施肥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叶片的主要生理特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的研究已较多[5],但对不同氮素处理条件下不同类型品种主要形态特征变化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同时,随着近年来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在生产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氮素施用量过大,造成氮素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等。
研究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在氮素吸收、利用上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多样性,筛选氮素高效吸收、利用的小麦品种,对于节省氮肥的施用量,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6]。
本试验在春季条件下,选用30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在施氮和不施氮两种处理下,研究叶片主要形态特征的差异,旨在为华北平原区优质小麦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选用3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
供试品种如下表1。
表1 供试的不同小麦品种1. 2试验处理试验于2006~2007年度春季在河北农业大学标本园进行。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中采用的小麦品种数为30个,设置春季施氮(7.5kgN/亩)和不施氮(CK)2个处理,重复2次。
施氮时间为起身末期(3月底),结合浇灌春季第一水。
播前底施磷酸二铵25kg/亩。
春季除氮素处理不同外,其他与生产大田相同。
1.3测定内容和方法在小麦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于各试验小区内,选取处理、品种及重复(30×2×2)代表性植株(长势均匀一致,单株分蘖数相近)5株,取回室内。
调查下述个体性状:(1)株高:分蘖节至叶片拉直后的长度(拔节期)或分蘖节至穗顶端(不含麦芒)的长度(开花期和成熟期)。
(2)单株叶面积:用直尺量取样本植株所有绿色叶片的长度(叶片基部至顶端)和宽度(量取距叶片基部3~5cm处的宽度,即叶片最大宽度),各叶片长宽乘积后再求和,再乘以0.83,即所有绿叶叶面积之和,再除以样本株数得到单株叶面积。
2、结果与分析2.1对小麦不同发育期株高的影响2.1.1对小麦拔节期株高的影响图1 不同氮肥处理供试小麦品种拔节期的株高由图1可以看出,三十个供试小麦品种拔节期的株高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其中,各供试品种的株高以中科9818和中优9507较高,以北农9549和京冬12较低。
整体看来,不同氮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的各供试品种的株高明显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施肥条件下,土壤中含有相对较多的氮素,能够提供给植株充足的养分,从而促进小麦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因此施肥条件下植株明显较高。
相比之下,不施肥条件下,土壤中氮素供应不足,不能满足小麦植株的正常发育,因而植株较矮小。
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中大多数供试品种的株高,具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表明不同供试品种的株高表现对氮肥的反应特点存在差异。
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条件下株高增加幅度较大的品种有丰抗8号、中科9818、冀麦38、济麦19、沧核036、中麦9、中优9507,表明这些小麦品种的株高对氮肥反应较敏感。
增加幅度较小的品种有北农9549、良星99,表明这些小麦品种对氮肥反应不敏感。
2.1.2对小麦开花期株高的影响图2 不同氮肥处理供试小麦品种开花期的株高由图2可以看出,三十个供试小麦品种开花期的株高差异不太明显,其中,各供试品种的株高以中科9818和中优9507较高,以北农9549、济麦17、石麦12较低。
与拔节期相比,各供试品种的株高明显增加,这表明,小麦拔节期以后,植株生长速度较快。
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中大多数供试品种的株高,具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表明不同供试品种的株高表现对氮肥的反应特点存在差异。
但各品种增高幅度不太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拔节期进行了施肥处理,各品种对氮肥提早吸收,以至于开花期氮肥吸收不足,各品种株高增加不明显。
与拔节期相比,不同供试品种的株高表现对氮肥的反应敏感度下降。
整体看来,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条件下株高增加幅度较大的品种有观35、师栾02-1、中优9507,表明这些小麦品种的株高对氮肥反应较敏感。
增加幅度较小的品种有北农9549、冀6203、济麦17、中麦9、陕农65,表明这些小麦品种的株高对氮肥反应不敏感。
其中,个别品种开花期的株高在两种肥料处理中以不施肥较高,这可能由于实验误差所致。
2.1.3对小麦成熟期株高的影响由图3可以看出,三十个供试小麦品种成熟期的株高差异不太明显,其中,各供试品种的株高以中科9818和中优9507较高,以济麦17、石麦12较低。
与开花期相比,各供试品种的株高几乎没有增加,这表明,小麦开花期以后,小麦株高已经稳定,不再受到氮素的影响。
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中大多数供试品种的株高,具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表明不同供试品种的株高表现对氮肥的反应特点存在差异。
与开花期相比,不同供试品种的株高表现对氮肥的反应敏感度相当,但与拔节期相比,不同供试品种的株高表现对氮肥的反应敏感度下降。
整体看来,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条件下株高增加幅度较大的品种有保图3 不同氮肥处理供试小麦品种成熟期的株高5089、北京0045、中优9507,表明这些小麦品种的株高对氮肥反应较敏感。
增加幅度较小的品种有乐亭639、观35、石新828、沧麦026,表明这些小麦品种的株高对氮肥反应不敏感。
其中,个别品种开花期的株高在两种肥料处理中以不施肥较高,应属人为误差。
2.2对小麦不同发育期单株叶面积的影响2.2.1对小麦拔节期单株叶面积的影响由图4可以看出,三十个供试小麦品种拔节期的单株叶面积具明显差异。
其中,各供试品种的单株叶面积以观35、中科9818、冀丰703较大,以京冬12、良星99、中麦9较小。
整体看来,不同氮肥处理相比,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的大多数供试品种的单株叶面积明显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施肥条件下,土壤中含有相对较多的氮素,能够提供给植株充足的养分,从而促进小麦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促进叶面积增大、叶片数增多, 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能力。
相比之下,不施肥条件下,土壤中氮素供应不足,不能满足小麦植株的正常发育,因而植株叶面积较小。
但不同品种叶面积增加的幅度有所差异,这表明,不同供试品种的单株叶面积表现对肥料的反应特点存在差异。
图4 不同氮肥处理供试小麦品种拔节期的单株叶面积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条件下单株叶面积增加幅度较大的品种有北农66、石新163、石麦12,表明这些小麦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对氮肥反应较敏感。
增加幅度较小的品种有沧麦026、济麦17,表明这些小麦品种单株叶面积对氮肥反应不敏感。
其中,个别品种的单株叶面积在两种肥料处理中以不施肥较高,这可能由人为误差造成。
2.2.2对小麦开花期单株叶面积的影响图5 不同氮肥处理供试小麦品种开花期的单株叶面积由图5可以看出,三十个供试小麦品种开花期的单株叶面积具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