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圩镇佳棉村壮族丧葬习俗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苏圩镇佳棉村壮族丧葬习俗
【摘要】各地壮族丧葬习俗的内容有很多的相同点,但是往往由于受到地域、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壮族民间丧葬习俗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则构成了该地区独具特色的丧葬习俗文化。
【关键词】佳棉村;壮族;丧葬习俗
苏圩镇壮族民间丧葬习俗因为受到地域、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它既具有壮族丧葬习俗的总体特点与内容,但它又具自己地方的民俗特色,而这些特点则很好的体现了该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透过这些丧葬习俗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地区民众的民俗文化心理。
1.小敛
寿终正寝的老人的丧葬首先要“浴尸”,要给死者洗脸、擦身,这样死者就能干干净净的离开人世,到阴间去见祖宗。洗脸擦身的水要由死者子孙到河边或者池塘边去“买”水。水“买”回来之后,由死者儿女请旁系的老人前来同自己一起为死去的亲人“浴尸”,用毛巾湿水拧干,象征性的给死者洗脸擦身,让死者干干净净的离开,不沾染污秽。
“浴尸”结束后,接着穿寿衣,男性死者由其子孙等人操作,女性死者则由其女等人操作。寿衣的穿法也很讲究,衣服的件数要为单数,不用皮毛制成的衣物,不穿绸缎衣物。
给死者穿戴结束后,要给死者口中放一枚硬币,俗称“含金”。
再在双眼、双耳、嘴巴都分别放置硬币,还在死者的手上放入一些纸钱,意为让死者到了阴间也能有钱用,不会被饿着、冻着,而且阴间路上恶鬼很多,多带些钱物可以“买路”,方便行走。
2.报丧
死者去世后,首先要向同村的亲友和邻居报丧,报丧的方式是鸣炮三响,亲友邻居闻之,就会主动前来帮忙料理后事。而在外地的亲友,则由死者旁系的亲属前往家中报丧。报丧人到达死者亲友家中后,不能直接进门,只在门外叫其家人在门槛前撒些火灰,这样亲友就知其来意。撒火灰的意思是用火灰来挡鬼魂,防止死者鬼魂进屋,以免影响人畜。撒火灰后,报丧者才能进入屋内,简单的说明情况,紧接着又到另一家报丧。而亲友则会马上准备吊唁物品前往吊唁。如果死者为女性,那么一定要由死者的亲生儿子前往舅家报丧,俗称“送福音”。一到舅家即跪在外婆或舅舅跟前,哭诉母亲去世的确切时辰,并由舅舅过来搀扶方可起来。舅家人得知“福音”之后,舅舅即率众兄弟等前来验尸、看遗容,然后回去准备吊丧物。
3.入殓
入殓前必须由舅家人到场验尸后,方可入棺。入棺的时辰则由道公根据死者的生辰和黄历事先择好,讲究时辰不相克。入殓时,将棺材抬到灵床前,置放于两张长条凳上。老人的棺材一般在死者刚刚去世时由子女到棺木店置办,用红漆将外部漆得红亮,意为寿棺,在棺木两头分别用红漆书写“福”、“寿”字样,上面铺一层白
纱纸。入棺时由道公持剑绕棺念咒做法,让死者安心离去。子孙则用事先编织好的麻绳穿过死者背面,子孙儿女按男左女右分列两边,各执麻绳一端,一同将死者抬入棺内。抬尸入棺时忌哭,以免眼泪滴在棺材内或死者身上而带来不吉。在舅家和子孙都看过死者的遗容之后,道公念完有关的经文后方可盖棺。道公在钉棺的时候,子孙就开始手扶棺木放声大哭,意为要永远与死者阴阳相隔,再也看不到死者,心中万分痛苦与不舍。
4.守灵
灵堂多设于堂屋,灵柩一般摆放在堂屋正中,棺头朝向大门外,棺头前置放一张八仙桌,上面安放灵牌和公鸡、猪肉、果品,还有“倒头饭”等供祭品,俗称“灵台”。在棺尾摆灯,谓之“长明灯”、“引路灯”。在棺底下放一把犁嘴,犁嘴上还放上一小碟油灯,油灯不能熄灭。在棺木上还挂上死者女儿、孙女送的用竹子和彩色纱纸制成的灯笼。灯笼的个数则按死者女儿和孙女的人数置办。油灯和灯笼都是为了给死者指路,照亮他们在阴间的道路,方便他们行走。
在棺材的两侧,铺上稻草或者竹席,以供亲属守灵。孝男集中在灵柩左侧,孝女则集中在右侧。守灵一开始,守灵的孝男孝女都要披麻戴孝。孝服的形制,则没有明确的要求,只需白色上衣均可,长短也无限制,如果未能及时准备白色上衣,着黑色上衣均可。因为黑色衣服也表沉重哀伤之意。儿子和孙子要头戴用竹片和白纱纸糊成的孝帽,手拄以白纱纸缠绕的“孝杖”。手拄孝杖,意为哀伤
过甚,需拄杖方能自持。守灵期间,孝男孝女均不得佩戴任何的首饰银器,意为失去死者悲痛至极,无心打扮,只能吃些素食,如白粥、豆腐、青菜、豆类等,以示悲痛。
5.吊唁
吊唁,是指祭奠死者并对家属进行慰问。在白天,亲友络绎不绝的前来吊唁。吊唁者到来,需先到灵前上三柱香,鞠躬致哀。孝男孝女则面向吊唁者,双膝跪地,口头还礼。而孝子须经吊唁人扶起方得起身。通常由丧事的总指挥(俗称“布办丧”)在门外迎接吊唁者,派人接过吊唁者送的大米、米酒、肉、钱、祭幛等礼物并登记入帐,以便日后礼尚往来。对于丧家来说,吊客的多寡,是评判死者生前为人的依据之一,也是邻里亲密友爱、互帮互助的一种体现。
6.出殡
出殡也俗称“出丧”或“出灵”,指送死者去墓地的整个过程。出殡的时辰一般选在下午两点左右。出殡时,所有戴孝者均要在道公、师公带领下绕棺一周以示告别。孝子要用一床红毛毯覆于棺上。在家祭结束后鸣炮三响,即由八人将棺抬起,其余的人则将灵牌等拿着跟随。棺木抬出门时,长子和长媳妇伏于门口台阶上,让棺木从他们头上抬过,叫做“垫葬”。等棺木抬过之后立即起身尾随。其他亲友也紧跟其后。
在出殡过程中,每到一个分叉路口,都要停棺一次,道公、师公绕棺做法,又唱又跳。当地认为岔路口的鬼魂比较多,会阻挡死
者的灵魂前行,须为其做法,赶走鬼魂方可继续前行。孝子孝女则跪拜痛哭,意为请求路边的鬼魂能够念他们的孝心,不要刁难自己的亲人。送行队伍中,会有人负责撒纸钱、鸣炮。
7.下葬
到达墓地后,将棺木放下。道公掀起覆棺的棉毯,交给媳妇,媳妇立即起身抱着毛毯跑回家中,且不能回头。道公再将一只鸡放进墓坑中以卜吉凶,再把鸡交给孝女。众人再把长幡、灯笼,随葬的纸房子、纸车、纸马、纸钱元宝等放入墓坑中焚烧,指为死者引路,让死者在阴间能够有楼房住,有车行,有钱用。然后,即将下棺时,由长子手拿柴刀轻砍坑边几下,以示恨不得将坟地破坏和将棺材劈开,不忍让亲人埋入地下。下葬后,送葬的孝子孝女以及亲友,每人在掌心上放两枚正反面的钱币,轻拍在棺木上,拿走其中的一枚。意为死者在阴间有钱用,活着的人能够多福多贵,财源广进。接着由长子抓第一把土埋棺,接着是其他孝子孝女,最后是送葬人。随即,所有的送葬人转身返回。由先前挖掘葬地之人负责填土整平。
送葬回来后,丧家人以及宾客即用放入柚子叶或柑橙叶煮的热水洗手,意为洗掉污秽,大吉大利。再从旁边装满白米的桶中拿一把米放入口袋中,拿回家中煮饭时将其放入一起煮,或者拿回去喂鸡鸭。认为人吃了可以长寿,得到死者的庇佑;喂养鸡鸭,可使家禽家畜兴旺。孝子孝女则沐浴更衣,与亲友一起用餐。用餐完后则由孝子带领亲人一起,手捧装满糖果和烟酒的托盘,给各亲友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