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送别怀人诗、羁旅思乡诗、边塞征战诗

合集下载

古诗词题材分类

古诗词题材分类

古诗词题材分类
古诗词题材分类是按照诗词的内容和主题来划分的。

以下是常见的古诗词题材分类:
1. 山水田园诗:以自然风光、山水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 边塞征战诗:以边塞生活、战争景象和民族矛盾为题材,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3. 羁旅思乡诗:以游子异乡的孤独、漂泊和思乡之情为题材,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归乡之情的渴望。

4. 咏史怀古诗:以历史事件、人物和古迹为题材,表达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生命运的感叹。

5. 送别怀人诗:以离别、别后思念和友情为题材,表达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6. 闺怨爱情诗:以女性情感、婚姻和爱情为题材,表达诗人对爱情的赞美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7. 哲理思辨诗:以人生哲理、道德修养和处世之道为题材,表达诗人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和探索。

8. 写景抒情诗:以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为题材,表达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情美的赞美。

这些是常见的古诗词题材分类,不同的分类标准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通过了解古诗词的题材分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词的主题和内涵,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底蕴。

诗歌鉴赏之题材分类

诗歌鉴赏之题材分类

鉴赏离别诗的方法: ⑴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 ⑵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不舍与伤感, 思念与牵挂,安慰与勉励,送友人时表明自己的 心态,对人生的感慨。 ⑶离别诗常用的表达技巧:借景抒情、烘托、 反衬、想象。
3.古今多少兴亡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 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 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来表达作者的 感情。 标志:标题中常有“咏史”“怀古”“登XX有 感”“古迹”“古人名”等字眼。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
(3)饮酒饯别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常见的时空背景
(1)离别诗中多出现傍晚和月夜等时间意象。
山中送别
•(2)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 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事物特征:孤独;失群;哀伤;无人理解。 诗人情感:以孤雁自喻。体现了诗人孤独; 失落;人生不得意、无人理解的哀伤之情。
d、诗人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自己并不置身其 中,只用史实或就史实作出假设,表明自己的态度 倾向。如杜牧的《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是咏叹项羽兵败,自刎乌江的诗,开头两句, 就事论事,批判项羽的不能“包羞忍耻”;三四句 就史实作出另样假设,表达了惋惜之意,从而表明 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屡败不馁的道理,是颇 有积极意义的。同样的题材,王安石也写了一首 《题乌江亭》,却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 卷土来?”他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可见, 对于同一题材,诗人们有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反映,就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体现诗人不同的 艺术技巧,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高考诗歌的分类以及表达的情感(1)

高考诗歌的分类以及表达的情感(1)

高考诗歌的分类以及表达的情感1.送别抒怀诗。

送别抒怀诗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抒发离愁别绪、别后思念之情等方面。

在古代,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动辄一别多年,甚至再会无期,因而古人看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

因此,赠别类的诗词在古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内容丰富,可谓“说尽故人离别情”。

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2.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的思想内容通常表现为行役的艰难,漂泊的辛苦,对家乡亲人、国都君主的思念,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

羁旅思乡诗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3.闺情宫怨诗。

所谓闺情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

这类诗的思想内容,有的是对出门在外为商为官的丈夫的思念,关心丈夫的生活和事业状况,感叹自己虚掷韶光,青春易逝。

有的是对戍边和征战丈夫的思念,关心对方的安危,或者怨恨兵役和战争的残酷。

所谓宫怨诗,是闺怨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是专写古代宫女以及宫女失宠后所起怨情的诗歌。

在宫怨诗中,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是最常见的内容。

4.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多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描写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

5.边塞征战诗。

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这类诗词大多和民族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所涉及内容主要包括: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伤;统治者穷兵黩武,对战争的不满和控诉;思乡念亲或征人思妇的愁苦思情;友人惜别感伤或壮别感奋等。

边塞征战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在接触这类作品时,首先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应有所了解。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以及即事抒怀诗。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或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2.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以及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赞颂。

3. 咏物抒怀诗:这类诗歌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5. 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出作者对朋友或亲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或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6.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7. 即事抒怀诗:这类诗歌通常以眼前的事物或事件为题材,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分类只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实际上古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

古诗词八大题材(无题)

古诗词八大题材(无题)
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 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 ,疏柳断桥烟。 【注】 ①作者是宋朝宗室,“靖 康之变”后,北宋亡于金人,宗室
纷纷南迁,最后定居临安一带。
【抓关键】
标题:暮春,暗示情感为消极 意象:征鸿、归船、雨、断桥 注释:交代其为宋朝宗族,随宗
室南迁,定居临安。 关键词句:故园、怀家、萦牵 情感:憔悴、思乡、凄凉、渴盼
内 乡,或漂泊异地等,借所见所 涵 闻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
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内 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 容 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
人等。
(1)借景抒情,寓情 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 (3)虚实结合。(对
(1)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 (1)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 写)。诗人在表现怀
(1)标题中往往有“行”“军”
“征人”“塞”“戍”等与军旅
有关的字。
(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
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
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 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 兰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
情 感
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
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
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
当然,这些诗很难有清晰明确的界限。阅读时,既要把握 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工夫花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 上。
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对接教材篇目:《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题材特征
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 (2)表现手法①白描与工笔;

诗歌类型

诗歌类型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 生问鬼神。”
(四)、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 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 平计,王饵曾闻贾谊言。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 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 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 在章法上,或作正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五、托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的事物的赞赏,来表达自己的 精神品质或理想。鉴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 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 情。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 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 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 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 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 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 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
四、写景咏物诗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 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 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 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者用白描 手法,或托物言志;诗的语言特点:明快、清新、简洁、质朴。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 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 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 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 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专题 古诗鉴赏经典6大题材(二)【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 古诗鉴赏经典6大题材(二)【咏史诗、送别诗、边塞诗】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解析:C “直接”错,属于间接抒情。
2.本词抒发的情感喜忧参半,请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答案:①上片喜:“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是对意气风发、建功立 业的追忆;②上片忧:“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写出了漂泊江湖,流落 他乡的落魄;③下片喜:“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是重回故里的欣喜;④下 片忧:“长安道,一回来,须信一回老”,写出了物是人非的伤感。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借古抒怀,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和壮志难酬之感。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 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 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 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 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B项,结合首联,可看出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 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 惊神伤”。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 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 者相距遥远; ②借景抒情,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 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借古讽今,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当朝 统治者,同情百姓。
石头城 刘禹锡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古诗七大题材

古诗七大题材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河,发展到唐代,有了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1.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庙、五柳、明月、渔歌等。

2.常用手法: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白描、反衬(乐景哀情)、景与情的关系(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色彩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夸张、对比等)3.内容感情: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闲适自得,向往田园,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③歌颂劳动生活以及与农民的深情厚谊;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二)边塞军旅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晋升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人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寄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多出现“塞”、“征”、“军”“戍”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烽火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楼台、龟兹、夜郎、安西、胡羌等)。

3. 常用手法:修辞手法(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铺垫、烘托,细节描写,虚实结合等)4. 内容情感:①建立功业、保家卫国的的壮志豪情;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恶英雄气概;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④山河沦丧的痛苦;⑤久居边关的乡愁;⑥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⑦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⑧对统治者穷兵黩武和将军贪功启衅的不满;⑨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解读(高三总复习)

古代诗歌题材分类解读(高三总复习)
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分类解读
古代诗歌题材相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 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 知一类诗”的效果。 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山水田园诗、送别怀人诗、 羁旅思乡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爱情闺怨诗、边塞征战 诗等几种类型。阅读时,既要把握诗的大致题材,更要把工夫花 在对诗词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
【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眼前衰败荒凉与过去繁华兴盛对比。 (3)运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课内导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⑴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⑵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⑶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 路。可堪回首,佛狸祠⑷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⑸? 这首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注】⑴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建都京口,曾在赤壁打 败北方曹操。⑵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 地。⑶元嘉: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仓促北伐,被北魏 太武帝拓跋焘击败,趁机大举南侵。⑷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 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兵锋南下,五路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到长江北 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⑸廉颇:赵国名将,免职 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使者回报:“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 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已老,遂不用。
【思想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 无定的孤苦。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③ 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 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3)侧面落笔。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 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 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描写思乡的诗(5篇)

描写思乡的诗(5篇)

描写思乡的诗(5篇) 描写思乡的诗(5篇)描写思乡的诗范文第1篇唐·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2、《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

3、《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7、《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描写思乡的诗范文第2篇一、边塞征战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斗为题材的诗,进展到唐代,由于战斗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简单得多,加之盛唐那种乐观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边塞诗便大大进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消失“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等。

2.边塞诗思想内容归纳:(1)反映从军将士生活的艰辛。

(2)表达诗人憧憬边塞的军旅生活,盼望立功边塞、报效国家的抱负。

(3)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雄心以及怀才不遇的心境。

(4)抒写边思乡愁。

(5)对士兵勇敢无私的爱国精神的赞颂,对他们艰苦生活的怜悯。

(6)盛赞奔赴沙场的勇士的英雄气概。

3.边塞诗歌鉴赏要点:第一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

其次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第三是要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斗场面的描写。

二、赠友送别诗唐代疆域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七大题材

2020诗歌鉴赏七大题材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送别怀人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羁旅思乡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等七种类型。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看看吧!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送别。

【常见意象】1、时间意象:日暮、斜阳、暮雪、暮钟、月夜、清晨等表明时间的词语。

2、空间(地点)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南浦、阳关、古道、灞桥等。

3.具体物象:景物意象:落日、明月、西风、浮云、流水、杨柳、蓬草、春草、烟波、渡口等。

动物意象:鸿雁、杜鹃、哀猿、寒蝉等。

人文意象:孤帆、舟船、孤城、残笛等。

【常见手法】1、比喻、拟人、烘托、想象、虚实结合2、以景结情(情→景):在诗词的收尾处以饱含深情的写景句子收束全诗。

这类诗词的情先脱颖而出,尔后再以景衬情。

此情是由景所触,只是为了突出激情,在表述上打破了常规顺序,先情后景,含蓄、委婉、蕴藉。

注:以景结情在大类上仍属借景抒情。

3、直接抒情(直抒胸臆)4、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思想感情】1.依依不舍的留念。

《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5.表达豪迈、洒脱之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6.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

例:《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课内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诗歌7类题材分类

诗歌7类题材分类

2020届高三·古诗歌7大题材一、羁旅思乡诗——南北千山与万山,轩车谁不思乡关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二、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三、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四、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五、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六、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七、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古代诗歌的七种类型

常见古代诗歌的七种类型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三、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容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标志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六、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内容
[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常见古代诗歌七种类型

常见古代诗歌七种类型

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分别,一种分别多样情题材特点内容感情常用技法先人经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友送别诗波及的范围极内挚友分别,送别之际,内广,有君臣政界赠别,(1) 寓情于景,以景衬涵人们经常设酒饯别,容有街市朋友相别,有亲情,状况交融。

折柳相送,吟诗赠别,人情人送别。

(2) 衬托:不直接写人表达恋恋不舍之情。

的离情别绪,而是通①依依惜其他不舍与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①标题中经常有伤感;②分别后的想念意来衬托人的伤离之“送”“别”“赠”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深。

“酬”。

②常有意象:慰与激励;④借送别友(3) 以乐景衬哀情 ( 也“柳”“酒”“月”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 。

人表示自己的心态;⑤标“水”四粗心象。

情(4) 想象 ( 也叫虚假或抒发对人生的感想。

要志 ( “长亭”“短感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虚实联合 ) 。

送别诗常亭”“阳感经常不是单调的,而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关”“舟”“灞桥”是多种感情交杂在一朋友的沉浸和关切。

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起的会合体,它丰富复诗中出现 )杂却不纷杂无章。

二、羁旅思乡诗——异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题材特点内容感情常用技法内诗人因长久旅居在外,内借抒怀主人公旅途中的(1) 借景抒怀 ( 或叫涵滞留异乡,或流浪异地容所见所闻、所感所叹,“寓情于景” ) ,情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表达思亲怀乡之情。

主景交融。

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题有落魄失落,流浪哀(2) 以乐景衬哀情的无尽想念和人生感伤,想念亲人等。

( 乐景写哀 ) 。

叹、流浪愁苦。

(3) 侧面落笔。

诗人①天涯流浪羁旅愁。

叙在表现怀远、思归之①诗题中多含有“客写旅居异乡的困难,抒情时,不是直接抒发舍”“登高”“望发流浪无定的孤独。

想念之情,而是从对月”“忆”“寄”“行方着笔,想象对方思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思”等词语以及元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念自己之深,借以烘宵、中秋、重阳、大年夜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标情人的想念。

羁旅行役思乡诗歌大全

羁旅行役思乡诗歌大全

羁旅行役思乡诗歌大全羁旅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我在此整理了羁旅行役思乡诗歌,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羁旅行役思乡诗歌11、静夜思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宋代〕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

3、黄鹤楼崔颢〔唐代〕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的原野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羁旅行役思乡诗歌2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外一作:青山下)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诗歌的题材

诗歌的题材

高三诗歌阅读资料高考诗歌常用意象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

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

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举头望明月,低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中也提到了“《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12大题材归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12大题材归纳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12大题材归纳【诗歌12大题材】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酬和赠答诗、即景(事)抒怀诗、干谒自荐诗、题画说理诗、哲理思辨诗【诗歌的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昔盛今衰之感伤、时光昜逝之感慨、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蔑视杈贵之高洁、离别思念之情、贬官谪居之恨、愤世嫉俗之绪一、送别抒怀诗【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送人归东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

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指出词人借梅花寄托了怎样的理想人格。

[答案] 黄昏时分,梅花闲展芳姿,月色清凉,倒映在澄莹的溪水中。

描绘了一幅清雅幽静的画面。

天性高洁,保持本心,特立独行,不同流俗。

二、羁旅思乡诗【对点训练】分析下面诗歌的思想感情。

客中守岁在(柳家庄) 白居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

始知为容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故园今夜里, 应念末归人。

答案:首联,写除夕夜,诗人在外生活窘迫,连酒也没有;因极度思念家乡,泪水把衣襟都沾湿了。

从抒情角度来说,“思乡泪满巾”直抒胸臆。

领联,作者知道家里生活也贫困,但是与之相比,在外更加艰辛,因为贫困之外,又加上了刻骨的思念。

颈联,表现了作者人到老年,思乡之情更重了。

尾联,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从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来写,这是曲笔,表现出一种浓浓的亲情,更强化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山水田园诗【对点训练】(202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意难忘·山家 [清] 吴伟业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

常见古代诗歌的七种类型

常见古代诗歌的七种类型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瞧,主要就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2)从修辞手法瞧,主要就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与对比。
(3)从抒情方法瞧,主要就是托物言志。
标志
①从对象上来瞧,咏物诗的对象就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来瞧,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标志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情感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她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就是单一的,而就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二、羁旅思乡诗——她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涵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她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与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标志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精品课件

《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精品课件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这首诗是依人作客,抒写旅愁,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 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 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
写景,后四句抒情。首联写独 宿江城,环境清寒;颔联写 “独宿”的所闻所见;颈联写战
31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32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李 白
• 天涯、海角、长亭、古道、茅店、西楼(高楼、危楼)、客船、 孤帆、故园、孤灯(残灯)……
《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精品课 件
《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精品课 件
• 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 、飘蓬
•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 方来信。
《羁旅思乡诗和边塞征战诗》精品课 件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 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与愤慨 之情。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 乡亲人之情。柳中庸的 《征人怨》。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
羁旅思乡诗把握情感
羁旅思乡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 分析。(6分) 16.①“峨眉”和“岘山”分别是诗人和友人所在之处的两座山。② 通过两座山距离遥远,体现二人相隔遥远。③从而表达作者对友人 的深切思念。(从注释可知岘山在诗人朋友郑炼去往的襄阳,可以 推知峨眉山在诗人所在之处。根据古代诗歌“一切景语皆情语”和 此类诗歌的一般规律可以推知答案。)
诗歌鉴赏之
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
(一)
解读基本方略 1、解读标题 明确类别 推断情志 2、捕捉意象 形成画面 品味意境 3、识别技法 表现手法方式与修辞
送别怀人诗
【知识讲解】
●送别原因:赴考、出使、迁谪(宦游)、 征戎、乡旅、归隐等。 ●送别习俗: 1、折柳送别 “柳”与“留”谐音,因此 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2、饮酒饯别 3、唱歌送别 (骊歌、劳歌是离别时唱的 歌)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15.D(“表达含蓄蕴藉”错误。从本诗颔联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的 感情表达十分直接,并不含蓄。)
学生练习 2020 山东卷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解析:诗题及注释交代和州பைடு நூலகம்刘禹锡任职之地,颔联中的“沙口堰”“水心亭”均为 和州之景,由此可以推知此诗中的细节描绘均为作者对友人举止的想象。刘禹锡“闲” 的表现根据前两联概括即可,“把酒当春”“常去赏花”概括的难度不大,“绕道送 客”稍有难度。“闲”的原因由“别离已久犹为郡”可知刘禹锡常年在地方任职,远 离朝廷中枢,不受重用,不得不“闲”。另外,刘禹锡饮酒、送客、赏花可知其情趣 高雅,寄情于山川风物,可概括为志趣高洁,“喜爱自然山水”。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 水心亭,均在和州。 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 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解析:概括诗人的情感是诗词鉴赏的热点题,本题只要求概括并未要求分析, 因此答题时要尽可能全面。“诗情更远”暗示作者对友人才华的赞誉;“醉 中高咏”暗含作者对友人不受重用,不得不做闲人这一境遇的同情与关切, 并有劝勉之意;“有谁听”表明友人身在和州知音难觅的孤单处境,并暗示 远方的自己理解友人的心意,是友人的知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 水心亭,均在和州。
10.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 的原因。(5分)
16.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学生练习 2020 山东卷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 寄和州刘使君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 水心亭,均在和州。 10.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如此表现 的原因。(5分) 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 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二、 常见表现手法
1 借景抒情 “暮霭沉沉楚天阔” 2 反衬 乐景衬哀情 “烟花三下扬州” 3 想象、虚实相生(想像分别后对方途中 所经见的特定环境或体验)“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 直接抒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 不识君”
学生练习 2020 山东卷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①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羁旅思乡诗
【知识讲解】
●送别时间:清晨 傍晚 离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 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 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 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情景交 融)。并且,傍晚时候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 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 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反衬)。 ●送别地点:长亭、古道、江畔、渡口、南浦、 灞桥等。 ●送别环境:晓风、雨雪、云雾 ●送别景物:杨柳、杨花或柳絮,芳草,流水, 春色,远山,残月,夕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