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语文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羁旅思乡诗)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https://img.taocdn.com/s3/m/1ccfc37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bf.png)
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①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①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①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①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C.“日暖南山石。
”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以雨后蝉鸣起兴。
秋高气爽,雨过天晴,连枝上的蝉也仿佛有所领略而在欢快地鸣叫。
“得意”二字,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踌躇满志之情。
B.第二句由“听”转向“见”。
秋雨新洗,值此黄昏之际,行人渐少,尘土不扬,那通往故乡的道路显得分外清晰。
在眺望中透露出诗人的心事:怀乡情重,思归心切。
C.颔联两句极写归思之深、之切。
(通用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61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羁旅思乡诗)
![(通用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61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羁旅思乡诗)](https://img.taocdn.com/s3/m/d319422b76eeaeaad0f330d9.png)
(通用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61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羁旅思乡诗)特色训练61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羁旅思乡诗)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
重九夜偶成黄仲则[注]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 黄仲则:清代诗人。
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
[多学一点·积素养](1)文化常识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近年来,人们对老人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2)诗家语①节物:随时节改换的事物,此指重阳节的菊花。
②有酒有花翻寂寞:“翻”通“反”,反而。
③差喜:幸好。
④衰亲:老母。
[多练一点·胜选择](判断正误)(1)首联以“重阳”“节物”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中的“花”。
(√)(2)颔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寂寞凄凉形成对比。
(√)(3)颈联写极目所见: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忧伤。
(×)解析:是想象或回忆的内容,不是“极目所见”。
(4)“恋恋寒衣月似霜”一句中的“霜”,写出了诗人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
(√)(5)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一脉相承,语意与情感的渲染,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
(×)解析: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明显不同,应为“语意与情感的突转”。
(6)尾联诗中有“喜”;诗人能在家里陪老母亲过重阳节,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7)尾联诗中也有“悲”;诗人长期漂泊于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虽有短暂回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
高三语文羁旅思乡诗复习
![高三语文羁旅思乡诗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9ebe28c172ded630b1cb691.png)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内容概括和复杂情感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朱志刚教学目标1、准确判断羁旅行役诗。
2、了解羁旅行役诗基本知识。
3、掌握羁旅诗中内容概括题及情感分析题的答题要领。
教学重难点:羁旅诗中内容概括题及情感分析题的答题要领【考点指津】1.把握情感类别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2.挖掘关键信息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些都是鉴赏的切入点。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3.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月——“望月怀远”诗人移情于月雁——“鸿雁传书”人归落雁后,是触动诗人乡思的媒介危楼——诗人常因乡思而登楼凭栏,独立莫凭栏“杜鹃啼血” 书信——家书抵万金4.注意两种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的“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表达技巧外,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乐景衬哀情。
②对面落笔(对写法)。
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
概括题(重点考查构思脉络、内容概括)构思脉络三步走:一、粗读全诗,把握诗歌写的什么;二、以句为单位,用简明的话概括句意;三、分析句与句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理清脉络。
诗词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真题探法】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羁旅思乡诗鉴赏方法要领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题材;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16 古代诗歌的题材之羁旅思乡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全国通用)
![【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16 古代诗歌的题材之羁旅思乡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bb1baa7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2.png)
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6 古代诗歌题材之羁旅思乡诗教学目标:1、把握羁旅思乡类诗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常见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一、高频考试的古代诗歌题材1.爱情闺怨诗2.边塞征战诗3.羁旅思乡诗4.山水田园诗5.送别怀人诗6.咏史怀古诗7.托物言志诗8. 政治讽喻诗9.借景抒情诗等二、羁旅思乡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或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由所见所闻所感触发思乡之愁,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羁旅思乡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所思所想/ 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羁旅思乡诗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
【教材链接】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颔联工整,“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答案 C解析 C项,“缠绵悱恻”分析错误。
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这是杜甫的代表作,能够体现其诗歌风格。
(2)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诗歌颔联。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羁旅思乡类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思想情感题——羁旅思乡类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25a253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9.png)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诗思想情感题——羁旅思乡类训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思想情感题——羁旅思乡类训练2021.11.9考点:1.柳永《八声甘州》2.曹勋《望太行》3.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4.(宋)郭祥正《怀友二首》5.韦应物《清明日忆诸弟》6.(唐)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7.杜甫《小至》8.苏轼《临江仙》9.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考点研究】一、词句情感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 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 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 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 表意功能明显。
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情感的句子, 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当然, 有时词句情感题所考查的词句是抒情比较含蓄的写景(人)句或叙事句, 这就需要透过景、事来把握情感。
二、情感题概括的四大关注点1.从诗歌本身出发, 逐句分析。
一句一种感情, 一句几种感情, 几句一种感情, 皆有可能。
2.不管是哪种描写, 都要善于化内容为感情, 比如内容写的是游览山村, 那么感情往往可以表述为“对山村生活的××(之情)”, 如“对山村生活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留恋”等。
3.对感情的概括尽量有具体内容, 即给感情加上具体的修饰成分(这种修饰成分实际就是“情由”, 情感的由来、原因)。
比如“伤感”这种感情, 就有很多具体表现:仕途失意的伤感, 才华埋没的伤感, 理想落空的伤感, 国破家亡的伤感, 与友人离别的伤感, 久戍不归的伤感, 羁旅奔波的伤感, 思念家乡的伤感, 怀念家人的伤感等。
4.如果感情不止一种, 回答时要分点, 一种感情一个要点。
三、“四抓”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1.抓诗题——感知情感趋向有些诗歌题目蕴含了诗歌的情感倾向,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题目表明本诗是一首送别友人诗, 其情感倾向就明确了。
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题材之羁旅行役诗
![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题材之羁旅行役诗](https://img.taocdn.com/s3/m/2590b89ab0717fd5360cdcaf.png)
古诗鉴赏之羁旅行役(思乡)诗羁旅行役诗又称记行诗、行旅诗。
古代很多诗人长期客居异地,淹留他乡,或漫游山水,或谋求仕途,或贬谪迁徙,或戍守边塞。
时间漫漫空间遥遥,他们只能用文字一遍遍地吟唱心中永恒的离乡之痛:对故土亲人的依恋与牵挂;对身世遭遇的感怀与无奈;对生命易逝、功业难成的哀伤与怨愤;对边地苦寒的怨尤和叹息。
一、常见意象及特征1、这类诗常描写的景物、用词有: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莼羹鲈脍、晚钟、秋风、日暮、柳树、丁香、梧桐、苦雨、杜鹃、鹧鸪、鸿雁、猿啼、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2、景物特点常常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3、表达技巧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渲染,衬托,乐景衬哀情,想象联想,对比,虚实结合(主客移位),侧面落笔,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二、思想内容1、羁旅愁思,游子漂泊在外(四处漂泊)的凄凉,孤独(孤苦无依) 愁苦,寂寞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温庭筠的《商山早行》2、思念亲人,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3、感慨身世,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江汉》、《旅夜书怀》、《登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诗中具体描写诗人过冬至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这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2.请结合句子,分析这首诗歌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6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
(4分)(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词鉴赏羁旅思乡诗适应性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词鉴赏羁旅思乡诗适应性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8ac407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9.png)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词鉴赏羁旅思乡诗适应性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2022届高考考点:古诗词题材之羁旅思乡诗解析与强化专练考点:1.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2.杨万里《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3.宋琬《蝶恋花.旅月怀人》4.宋之问《度大庾岭》5.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二)》6.杜牧《旅宿》【考点解读】一、羁旅思乡诗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此类诗,一般是从旅人身边的景物写起,由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勾起心中所感,如对月思亲、对月怀远,进而触发诗人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对接教材]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崔颢的《黄鹤楼》、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通性归纳]常见标题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次”“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意象客船、车铎、孤帆、驿道、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浮云、梧桐、叶落、西楼、危楼、危栏、砧声、油灯等。
常见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常用技法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
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语言特点①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②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
③浑厚悲凉,如杜甫的《登高》《旅夜书怀》。
④深沉委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2018高三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之——羁旅思乡诗的鉴赏
![2018高三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之——羁旅思乡诗的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3793308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6.png)
2018高三诗歌鉴赏一轮复习之——羁旅思乡诗的鉴赏2018教学目标:1、把握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思乡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课前检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首联中与“夕次”的“次”相照应的词语有哪些?(2)、颈联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3)、从全诗来看,作者“未眠”原因有哪些呢?2.(2010全国Ⅱ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知识梳理】一、概念羁旅思乡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
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弄清诗人所思所想和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如温庭筠《高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诗歌附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诗歌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142bd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2.png)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诗歌附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作①刘长卿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②,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③,从今又几年?【注释】①至德三年(758)春,刘长卿因事被贬为南巴尉,身处异乡适逢第二年新年,有感而发作下此诗。
②居人下:指遭贬。
③长沙傅:指西汉贾谊曾为大臣妒嫉,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这里是作者借以自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切”“独”二字奠定了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
B.颔联中诗人将自己与春作对比,春天已经先归来了而自己还未还乡,感叹春归人前。
C.颈联描绘了天畔荒山水乡的风光,即景生情,“同”“共”二字用得巧妙,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依的凄苦情状。
D.全诗写景多于抒情,意境深远,用词精炼,情景合一,感人至深。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杜甫年年至日①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涯风俗自相亲。
杖藜②雪后临丹壑,鸣玉③朝来散紫宸④。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注】①至日:冬至日。
②杖藜:拐杖。
③鸣玉:古时官员所骑马上要镶佩玉器作为装饰,马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
④紫宸: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久滞他乡,时时遭受穷困和愁苦的磨缠。
B.颔联写旅居之地远在天涯,但当地人节日中的好客热情带给诗人热闹欢乐。
C.颈联以自身孤老之处境对比出仕在朝的官员,虚实结合,极具画面感。
D.尾联中,“三秦”指长安和朝廷,“路迷”表达了诗人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4.首联中的“长为客”是全诗的纲领,以下三联都注重与之呼应。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读元九诗①白居易(唐)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学霸题库|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分类阅读:羁旅思乡系列
![学霸题库|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分类阅读:羁旅思乡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2a75daf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0.png)
学霸题库|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鉴赏分类阅读:羁旅思乡系列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1】杜甫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注释:【1】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谏丢官,曾流寓陇右。
这首诗写于此时。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蓬生”四句描写风急蓬飞的景象,奠定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客子”两句写出诗人飘零异地的人生处境和久别思乡的心情。
C.“怅望”两句将个人境遇与社会现实联结,并运用了细节描写。
D.全诗以比兴起笔,继而以赋展开,结尾以问答形式,直抒胸臆。
2.本诗中多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是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3.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苏轼行歌野哭②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②行歌,边行走边唱歌;野哭,哭于郊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自己除夕夜听到行歌和野哭时的感受,“悲”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点出“不眠”的原因是眼睛有病,因而更加感到无乡音陪伴的痛苦。
C.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表面上是写身体的感觉,实际是写内心的悲凉。
D.刚洗完头就感到头发已经稀疏,诗人是借此抒发岁月如流、人生易老的感慨。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58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2021年整理)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58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177e0bd0b1c59eef9c7b43d.png)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58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58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特色训练58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的全部内容。
特色训练58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托物言志诗)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红梅[注]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本诗作于诗人贬谪黄州期间,因读北宋诗人石曼卿《红梅》有感而发。
错误!(1)典故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2)重点意象:梅花[多练一点·胜选择](判断正误)(1)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解析:并非要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这一点从后面“寒心未肯随春态”一句中可以看出。
(2)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3)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她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
(√)(4)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5)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
(×)解析:诗人引述典故目的不在此,是说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重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温习特色训练59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山水田园诗)
![(通用版)2018-2019学年高三语文一轮温习特色训练59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山水田园诗)](https://img.taocdn.com/s3/m/e59b17e5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2.png)
特色训练59 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酌酒与裴迪王维①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
白首相知犹按剑②,朱门先达笑弹冠。
草色全经小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注] ①王维一生沉浮宦海,过着亦显亦隐的生活。
②按剑:意为“结仇”。
[多学一点·积素养](1)典故弹冠:弹去帽子上的尘埃,预备做官。
出自《汉书·王吉传》“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汉代王子阳做了高官,贡禹掸去帽上尘土,等着老友提拔,是“弹冠相庆”的意思。
本诗中“笑弹冠”指笑侮后来的出仕者。
(2)重点意象:浮云(1)“酌酒与君君自宽”,表面上是说“君自宽”,其实,宽人也是宽诗人自己,诗人胸中郁积愤懑,需与挚友一路借酒浇化。
(√)(2)“人情翻覆似波澜”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愤激之情。
(√)(3)“白首相知犹按剑”写相知成仇,相交到老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4)颈联刻画的阴沉凄冷的画面与颔联所写的势利、凉薄形成对照,又为尾联的抒情做铺垫。
(×)解析:“阴沉凄冷”错误,应是清新明丽的画面。
(5)尾联中的“何足问”有嗤之以鼻的鄙薄之意;“高卧”的含义确实是“躺着舒畅”。
(×)解析:诗中“高卧”还有“隐居不仕”之意。
(6)王维诗中的意境,多是恬淡、清幽、澄澈、自然的,但这首诗的意境似乎有所不同。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元日田家①薛逢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②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
重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③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 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四川之时。
②蛮榼:酒器。
③士林:此处指念书人。
[多学一点·积素养](1)文化常识①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此刻的春节。
②新正:指农历新年正月。
(2)典故乌龙:晋朝时,风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
后世以“乌龙”泛指犬。
2022高考一轮复习 2古代诗文阅读9熟悉古代诗歌7大题材
![2022高考一轮复习 2古代诗文阅读9熟悉古代诗歌7大题材](https://img.taocdn.com/s3/m/ec1ec24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2.png)
答案: (1)比喻;以“风尘”喻战争。 (2)①首联由远及近描写所“望”之景;②中间两联因景生情,抒写“望”之感慨;③尾联点 明“望”之方式和地点,以及由“望”引发的忧虑。 (3)①“三城戍”“海内风尘”表达忧国之情;②“诸弟隔”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意;③“一身遥” 表达漂泊孤寂之苦;④“迟暮”“多病”抒发年老多病的感伤与无奈;⑤“未”“答圣朝”表达未 能报国之憾。
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
题材标志 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
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
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
□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解析: 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他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 进行总结即可。
答案: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 友零落(交游落落)。
知识精讲Βιβλιοθήκη 羁旅思乡诗怎样鉴赏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前途、理想、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 徙各地。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 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 庭的憧憬。
这类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眼前景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温馨家 庭的憧憬,以及行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常见思想感情:思乡念亲、有家难归、 漂泊天涯、孤苦寂寞。
2023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47诗歌题材之羁旅思乡诗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2023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47诗歌题材之羁旅思乡诗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82839e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d.png)
【2023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一(4.7)诗歌题材之羁旅思乡诗【常见题材】1.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2.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3.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4.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5.咏史怀古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6.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7.羁旅思乡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8.送别怀人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H.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
【必备知识】七、羁旅思乡诗【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重九夜偶成黄仲则①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②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③,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④衰亲⑤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①黄仲则:清代诗人。
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
②节物:随时节改换的事物,此指重阳节的菊花。
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翔游,居无定所。
④差喜:幸好。
⑤衰亲:老母。
学霸题库|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羁旅思乡诗专练3
![学霸题库|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羁旅思乡诗专练3](https://img.taocdn.com/s3/m/b8eaa3f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f.png)
学霸题库|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羁旅思乡诗专练3一、(南唐)冯延巳《鹊踏枝》鹊踏枝(南唐)冯延巳烦恼韶光能几许?肠断魂消,看却春还去。
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
心若垂杨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①。
开眼新愁无问处,珠帘锦帐相思否?【注释】①巫山路:暗用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梦中与巫山神女相会的故事,指男女幽会。
1.这首词用了哪些手法来抒写思妇的内心世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闺怨词,思妇的情感随着景和物的展开、变化而越来越直露,越来越热烈,体现了冯词善于刻画人物心理的特点。
B.这首词以反问发端,韶光,指春光,也指一切美好时光,它带给人的不是欢愉,而是因它“能几许”所产生的烦恼。
C.四、五两句通过思妇对灵鹊的期待、对青鸟的怨艾,逼真入微地刻画了主人公内心怅惘、凄凉又失望的痛苦。
D.垂杨临水,杨花飘飞,下片开头与上片“看却春还去”上下呼应,既写出了暮春之景,又表现了思妇之心烦意乱。
【答案】1.①比喻:“心若垂杨千万缕”把思妇的烦乱的内心比做万千纷乱的柳丝。
②用典:暗用楚怀王与神女相会的典故,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盼望。
③虚写:“梦断巫山路”通过写梦中尚不能相会,表达思妇内心的思念和痛苦。
④想象(从对方落笔):“珠帘锦帐相思否?”想象对方的状态,不知对方此刻是否像自己一样相思?【解析】本词“烦恼韶光能几许?肠断魂消”开头直抒胸臆,“看却春还去”,表明她的“烦恼”、怅恨来自眼巴巴地看着春光又悄然而逝。
“只喜墙头灵鹊语,不知青鸟全相误”曲笔渲染。
“垂杨千缕”是写柳条,又不限于写柳条,情景相生,极写思妇之心烦意乱,比喻手法,贴切、生动。
“巫山路”,暗用宋玉《高唐赋》楚怀王梦中与巫山神女相会的故事,指男女幽会,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盼望。
“梦断巫山路”,由“梦断”两字来看,此处是虚写,梦里相寻,亦不可得。
“珠帘锦帐相思否?”不知伊人一方此时此刻是否象自己一样相思?从对方落笔,使思妇难以名状的忧思、怊怅得以深入一层的展示,情致缠绵,余味不尽。
学霸题库|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羁旅思乡诗专练2
![学霸题库|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羁旅思乡诗专练2](https://img.taocdn.com/s3/m/c91becb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e.png)
学霸题库|2022高考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羁旅思乡诗专练2一、(南宋)刘克庄《苦寒行》苦寒行(南宋)刘克庄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
押衣敕使①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
重重帏箔施屏山②,中酒不知屏外寒。
【注释】①敕使:奉皇帝命令办事的使者。
②帏箔:帐幔和帘子,泛指帘幕。
屏山:屏风。
1.本诗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
2.从本诗中可以看出南宋边疆的军官生活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本诗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月边头风色恶”一句写出环境恶劣,为下面写官军之苦做铺垫。
B.“押衣敕使来不来”一句描写边军将士的心理活动:期盼中又有不满和愤懑。
C.“热”字一语双关,既是说官员优渥的生活条件,也暗指其炙手可热的权力。
D.这首诗直抒胸臆,抒发了对“城中热官”的不满,对守边官军的同情。
【答案】1.(1)边关将士的衣着单薄和环境苦寒之间的对比;(2)边关将士生活困苦和长安官员生活奢华对比;(3)边关将土尽忠报国和长安官员素餐尸位对比。
【解析】本诗前四句写边疆的士卒生活。
十月的边疆,气候恶劣,守边的兵士,却衣裘单薄。
诗的后四句描写京城大官的生活。
长安是汉、唐旧都,往往用以代指京城,这里指南宋都城临安。
那些京城高官,日上三竿,依然重门深锁,在层层的暖帘和屏风之内,高卧未起。
他们酒醉饭饱,怎知道屋外的寒冷!在具体描写中,诗人又注意了多方照应,比如,“热官”,就是有权势的大宫,著一“热”字,其气焰燕夭之状可见,与军士的“冷”适成对照。
贵人的“朱门日高未启”和戍卒的“夜长甲冷难睡”则构成了更为鲜明的对照。
一方面,是十月边头风色恶,身上衣裘薄;另一方面,则是中酒不知寒,芙蓉帐暖度春宵。
这是以上层统治集团纸醉金迷之“乐”,来反衬边防戍卒之“苦”。
2.生活苦寒。
前四句写边疆的士卒生活,十月的边疆气候恶劣,守边的兵士衣裘单薄,官军苦等军衣不来,夜冷难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训练61古诗歌7大题材读懂练(羁旅思乡诗)
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题目。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注]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黄仲则:清代诗人。
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
[多学一点·积素养]
(1)文化常识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
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
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盂兰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近年来,人们对老人推重,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2)诗家语
①节物:随时节改换的事物,此指重阳节的菊花。
②有酒有花翻寂寞:“翻”通“反”,反而。
③差喜:幸好。
④衰亲:老母。
[多练一点·胜选择](判断正误)
(1)首联以“重阳”“节物”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中的“花”。
(√)
(2)颔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寂寞凄凉形成对比。
(√)
(3)颈联写极目所见: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忧伤。
(×)
解析:是想象或回忆的内容,不是“极目所见”。
(4)“恋恋寒衣月似霜”一句中的“霜”,写出了诗人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
(√)
(5)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一脉相承,语意与情感的渲染,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
(×)
解析: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明显不同,应为“语意与情感的突转”。
(6)尾联诗中有“喜”;诗人能在家里陪老母亲过重阳节,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
(7)尾联诗中也有“悲”;诗人长期漂泊于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虽有短暂回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
(√)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夕
崔涂[注]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崔涂:曾久在巴、蜀、湘、鄂、秦、陇等地为客,自称是“孤独异乡人”。
[多学一点·积素养]
(1)典故
①蝴蝶:出自“庄生晓梦迷蝴蝶”,指梦境的美妙快乐。
②五湖:春秋时,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泛五湖而去。
诗中指诗人家乡浙江桐庐一带的大好山水。
(2)重点意象:子规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又名蜀魄、蜀魂、催归。
子规啼血典出《蜀王本纪》,言望帝禅位后化为杜鹃鸟,至春则啼,滴血则为杜鹃花,其声声啼叫是对恋人的呼唤,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另传说古代蜀国王杜宇死后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叫唤人们“快快布谷!”啼得流出了血,这些血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
这便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历。
古往今来有关“子规啼血”的歌谣、诗词数不胜数。
[多练一点·胜选择](判断正误)
(1)诗的首联渲染一片暮春景物: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点明时令与诗人的行动,引起下文诗人凄楚情怀的抒发。
(√)
(2)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和对比手法,“蝴蝶梦”与“家万里”,一实一虚;“蝴蝶梦”与“子规枝”,一乐一悲,形成对比。
(×)
解析:“一实一虚”错误,应是“一虚一实”。
(3)“蝴蝶”两句进入正题,写“春夕”,诗人运用了新奇的造语,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情境。
(√)
(4)“故园”两句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连家信也动不动长年断绝,音讯杳然,他怎能不望眼欲穿,忧心如焚呢!“唯”字突出了他的内心愁苦之深。
(√)
(5)“自是不归归便得”一句,表达了诗人想“归”而不能“归”的无奈。
(√)
(6)“五湖烟景有谁争”句中化用范蠡携西施归隐五湖的典故,可知“归”字含有归隐田园之意。
(√)
(7)这首诗情切境深,风格清新。
诗的前四句描绘暮春之夕的特定情景,后四句直抒胸臆,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尾联自慰自嘲,墨中藏意,饶有情味。
(×)
解析:“风格清新”错误,应是“风格沉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