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静电与生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静电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定义与产生原因2. 静电现象的特点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举例4. 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特点及应用与防止。

2. 教学难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在生活中应用与防止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静电现象。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静电现象。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静电现象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静电现象实验,引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静电现象的本质。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衣物粘附灰尘、梳子梳头发产生静电等,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4.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静电实验,如摩擦起电、静电吸引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静电现象。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静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止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和经验。

6. 知识拓展:介绍静电现象在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静电现象的观察和实践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静电现象定义、产生原因、特点、应用与防止等内容的课件。

2. 实验器材:摩擦起电实验仪、塑料尺、毛皮、气球等。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体验解释静电现象。

2、认识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三、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塑料梳子或格尺、碎纸屑、几个气球、细线教师准备:挂气球的支架、羊毛制品、实验记录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老师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二)出示研究指南1.拿出一根颠末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3.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4.电流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三)自学教材自学教材五分钟,根据研究指南在书中画出答案。

(四)实验探究1.独立实验: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发现了什么?----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2.小组实验: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球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五)汇报交流1.交流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出示课件播放更多的静电现象。

(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2.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1)塑料梳子梳理枯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相互靠近时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2)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相互排斥,不同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相互吸引。

(3)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静电。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第一篇: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添加日期:2015/3/30 9:55:31 点击率:829 来源:三江侠录入人:海风建德市梅城小学罗晓燕【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

2、静电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3、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4、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静电现象,知道物体通过摩擦带的电荷有所不同【教学难点】知道物体通过摩擦带的电荷有所不同【教学准备】塑料梳子、玻璃棒、尺子、吸管、铁架台、细线、丝绸、毛皮、塑料袋、绒布、碎纸屑(红色)、尼龙绳、托盘、塑料杯、课件。

【教学过程】一、观察静电现象1.科学小实验引入:(教师示范)实验步骤:(1)手拿塑料梳子靠近碎纸片,有变化吗。

观察到没有变化也是一种重要的发现。

(2)梳子在头发上梳几下,再接近碎纸屑,现在有什么变化?(3)把刚梳过头发的梳子靠近头发,观察现象。

谁能解释一下?板书“静电现象吸引轻小物体” 2.摩擦起电你也想尝试一下通过摩擦观察到静电现象吗?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材料:杯子里的是第一组材料:塑料梳子、玻璃棒、尺子、吸管;托盘里的是第二组材料:丝绸、毛皮、塑料袋、绒布,还有碎纸屑。

来看一下实验建议:(请一位同学读一读)1从第一组(托盘)和第二组(塑料杯)中各选择一种物体,快速用力摩擦10次左右。

2用摩擦过的地方分别去接近纸屑,观察现象。

3注意尽量不要用手接触摩擦过的部位。

4每个人至少做2组实验,四个人都完成2组以上了,小组讨论,交流我的发现。

学生演示:快速、用力;摩擦过的部位;手不要碰到3.学生活动:摩擦起电,观察静电现象 4.收拾器材交流“我们的发现” 5.全班汇报发现(预设):任何两个物体摩擦,都可以起电。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静电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静电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 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止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静电现象。

2. 利用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静电现象。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案例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案例,引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解释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静电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静电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如衣服粘附灰尘、梳子梳头发产生静电等,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止方法。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静电问题,分享讨论成果。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静电现象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静电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静电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深入探究静电现象在自然界、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和影响。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知识掌握情况等。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精)第一章: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 让学生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特征和表现。

3. 培养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定义:静电是指物体带电的现象。

2. 静电的产生原因:摩擦、接触和感应。

3. 静电的基本特征:吸引轻小物体、排斥同种电荷、中和。

4. 静电现象的表现:摩擦起电、静电感应、静电放电等。

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摩擦起电的实验,引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静电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和基本特征。

3. 演示:教师演示静电现象的实验,如摩擦起电、静电吸引等。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 学生能列举出静电现象的基本特征和表现。

3. 学生能参与讨论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第二章:静电现象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静电现象的正负作用。

3. 培养学生对静电现象应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复印等。

2. 静电现象在工业中的应用:静电涂装、静电喷粉、静电植绒等。

3. 静电现象的正负作用:静电除尘、静电喷涂等为正作用,静电电击、静电放电等为负作用。

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静电除尘的实验,引发学生对静电现象应用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演示:教师演示静电现象应用的实验,如静电喷涂、静电复印等。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静电现象的正负作用及应用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判断静电现象的正负作用。

3. 学生能参与讨论静电现象应用的注意事项。

第三章:静电现象的危害与防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可能带来的危害。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1-1选修一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3.doc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1-1选修一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3.doc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习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2.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知识。

3.了解人类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自主学习【问题1】2004年4月2日下午3时54分。

位于萧山浦阳镇的杭州硅宝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火灾。

杭州市消防支队火速组织消防力量赶赴火场。

起火的是公司一个约300多平方米的仓库。

里面存有大量化工原料。

着火后。

火势十分凶猛,十几公里以外就能看见滚滚浓烟。

消防队员赶到后。

迅速展开灭火行动。

架起两架泡沫枪实施扑救。

并用水枪对化学用品进行稀释。

经三个多小时扑救,火灾于当晚7时彻底扑灭。

据消防部门初步调查火灾原因是该公司两名员工在对六甲基二硅氮烷进行倒料时产生静电,引发火灾。

①通过材料说明火灾原因;②放电现象;分为()和()火花放电是指;。

接地放电是指;。

【问题2】静电的防止和应用[:学。

科。

网]①静电的应用;请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静电应用的事例。

www.k@s@5@u 高#考#资#源#网[:学#科#网Z#X#X#K]②静电的防止;请举例说明静电防止的事例。

静电应用和防止的原则分别是()和()【问题3】2006年8月25日下午,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上空突发雷电,发射台顶部雷电保护装置上附着的一根金属线被击中,美国宇航局宣布:原定8月27日下午4时30分升空的“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的发射时间将推迟至少24小时。

雷电属于哪一种放电现象?如何避免高大建筑物遭到雷击?[:Z,xx,k]【问题4】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不导电的,但是当在每米长度的电压达到6.0×105V时空气将被电离而发生放电现象。

已知某次闪电的长度为500米,问发生闪电前瞬间两云层之间的电压大约为多少?【问题5】下列关于生活中的静电,有利的是(),有害的是()A.静电除尘 B.静电喷涂C.静电复印 D.雷雨天高大树木下避雨E.电视荧屏上常有一层灰尘合作探究【问题1】燃煤时会产生大量煤灰,污染大气。

静电与生活--精品教案

静电与生活--精品教案

静电与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雷电产生的原因及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2.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危害。

【学习重难点】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危害。

【学习过程】一、知识储备(一)雷电与避雷自然界产生雷电主要相互摩擦,导致了云层间异种电荷大量集聚。

云层之间、云层与地面之间会形成几百万伏以上的电压,它能空气,产生安培的瞬间电流,电流生热使空气产生闪电,空气受热突然膨胀发出巨响形成雷声。

避免雷电危害的措施是在建筑物上安装。

(二)静电与现代科技1.用静电空气净化器利用风扇将空气送入机内。

空气流经正负电极间时,经过带电的网格,带负电的烟尘等微粒被吸附在其上;空气又通过带负电的网格,带电的烟尘等微粒被吸附在其上。

2.静电提高喷洒农药效果:一根带正电的针,喷出的农药水珠带有大量电荷而农作物叶子一般都带电,带正电的农药水珠喷洒到农作物上时,就被吸附在叶子上,不会被风吹走。

3.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都是利用了的有关知识,其中静电复印是墨粉被硒鼓上的吸引,被转移到复印纸上形成文字或图案。

(三)静电的危害及控制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有的工艺环节,采用起电较少的设备和抗静电材料;用导线将设备,把电荷导入大地;适当增加工作环境的以让静电随时释放等。

二、合作探究(一)雷电与避雷[问题设计]在夏天的雷雨天,经常发生一些物体被雷击的情形,造成一定的损害,甚至使人失去生命。

(1)雷电是怎样形成的?(2)试用放电针放电的现象说明避雷针是如何避雷的?答案(1)云层间了大量的正负电荷,使得云层之间、云层与大地之间存在极高的电压,潮湿的空气容易被击穿形成强电流,使空气发光发声,便形成雷电。

(2)在雷雨出现带电云层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被感应出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

避雷针与这些带电云层就像放电针两个尖针一样。

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

这样,避雷针就通过尖端放电,不断向大气释放电荷,中和空气中的电荷,起到避免雷击的作用。

小学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附教案)

小学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附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来认识电荷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切物质(粒子携带的)中,在摩擦力等外力作用下电子会发生转移,就会产生静电现象。

在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

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的相互吸引。

3.电子在电路中持续定向流动就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等静电现象,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电子在电路中持续定向流动就可以产生电流。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运用逻辑推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电荷种类的不同,认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教学准备:每组同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课件;动画:电荷。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知道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知道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继续培养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等静电现象的产生过程。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2. 摩擦起电3. 接触起电4. 感应起电5.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产生过程。

2. 教学难点: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摩擦起电、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产生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产生过程。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静电现象。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实例,引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静电,分析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

3. 摩擦起电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摩擦起电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摩擦起电的产生过程。

4. 接触起电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接触起电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接触起电的产生过程。

5. 感应起电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感应起电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感应起电的产生过程。

6.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产生过程。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静电现象的应用,并进行思考。

9.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 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2. 摩擦起电3. 接触起电4. 感应起电5.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六、教学反思1. 教师需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3. 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物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静电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3. 静电现象的利与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原因。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发表自己对静电现象的看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静电现象。

2. 讲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原因。

3. 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实例。

4. 讲解静电现象的利与弊。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静电现象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观点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静电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案编写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活动1. 生活实例观察: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如衣服上的静电、梳子梳头发时的电击等。

2.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静电实验,如摩擦起电、静电吸引等,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静电现象。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静电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分享彼此的发现和理解。

七、知识拓展1. 静电的测量:介绍静电电荷的测量方法,如静电计的使用。

2. 静电的消除:讲解如何消除静电,如使用抗静电剂、增加湿度等。

八、实践环节1.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简单的静电实验,验证静电现象。

2. 解决方案设计:让学生思考并设计解决生活中静电问题的方法,如在干燥季节使用抗静电产品等。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原因。

2. 强调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解决方法。

十、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高中物理第1章电荷的相互作用1.3静电与生活教案3选修

高中物理第1章电荷的相互作用1.3静电与生活教案3选修

1.3 静电与生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电荷守恒定律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用具:静电感应演示器、玻璃棒、丝绸,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初中学过自然界有几种电荷,它们间的相互作用如何?电荷的多少用什么表示?学生: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的多少是用电荷量来表示。

教师:一般情况下物体不带电,不带电的物体内是否存在电荷?如何使物体带电?学生:不带电的物体内存在电荷,且存在等量正、负电荷,在物体内中和,对外不显电性。

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负电。

教师: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学生: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得到这些电子而带负电。

(教师用多媒体模拟,验证学生回答)过渡:在复习初中内容基础上,进一步再来看有没有别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物体带电的实质是什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问题:(二)进行新课1.电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物质内部微观结构的描述,思考和回答问题:(1)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自由电子,金属成为导体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积极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优质获奖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优质获奖教案

1.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简单的静电现象。

2、了解人类应用静电和防止静电的事例。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一些静电现象和避雷方法,认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适应自然,建立人类必须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发展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观察放电现象:1、通过高压感应圈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现象。

2说一说生活当中我们常见到的都有哪些放电现象。

3、说一说放电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4、说一说我们对这一现象的应用。

二、雷电和避雷1、进一步观察放电现象,请回答是尖端容易现放电还是钝端容易发生放电现象2、阅读课文,思考带电体上的电荷在尖端分成的密集还是在其平坦处分布密集。

电荷密集处容易放电还是稀疏处容易发生放电现象。

3、避雷针的顶端为什么要设计成尖头?4、说一说避雷针的工作原理。

三、阅读课本P12页《STS 避雷针的发明与古建筑保护》,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最早提出避雷针设想的科学家是。

2、在科学面前,愚蠢而狂妄的英王乔治三世开始时下令将避雷针改为圆头的,后来英国为什么“也只能安装尖头避雷针”?对这一结果你有什么感想,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3、请你说一说,在科学面前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4、说一说如果在野外遇到了雷雨天,我们应当怎么办?如果你还不清楚,请你上网查找一些有关的内容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5、观察我们学校附近哪些建筑上安装有避雷针,看一看它顶端的形状。

四、静电的应用和防止。

1、说一说静电除尘装置的原理。

面对今天的沙河治污问题,我们应当做什么样的改进?你可以给政府提一个建议,尽一个公民的义务。

2、你看到大街上的油漆喷枪像书本中的那样吗?面对呛人的油漆味,为了节约和环保,你想他们应当如何改进?五、问题与练习结合课本的学习,请认真思考和讨论P13页1-5题,并在班内进行交流。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精)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等静电产生方式。

3.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2. 摩擦起电3. 接触起电4. 感应起电5. 静电的利用和防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静电现象。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静电现象。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塑料尺、毛皮、橡胶棒、玻璃棒、丝绸、气球、验电器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安全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垫等。

4. 学生分组,每组4-5人。

5. 教学时间为45分钟。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学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介绍静电的定义、产生原因及静电场。

3. 演示实验:摩擦起电实验。

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擦起电现象,解释实验原理。

4. 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及应用: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举例说明摩擦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原理及应用,教师辅导。

6. 演示实验: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实验。

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现象,解释实验原理。

7. 讲解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原理及应用:分析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举例说明接触起电和感应起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8. 案例分析:介绍静电的利用和防止方法,如静电复印、静电喷涂、静电除尘等。

9.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在生活中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积累,教师辅导。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知道摩擦起电的原理。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探究静电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2. 摩擦起电的原理3.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及解释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摩擦起电的原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及解释。

2.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原理,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静电现象。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静电现象。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存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静电现象实验,引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讲解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介绍摩擦起电的原理。

3. 进行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解释现象。

4. 分析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衣服上的静电、梳子梳头发产生的静电等,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静电现象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摩擦起电原理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静电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气球、毛皮等。

2. 教学课件:静电现象图片、视频等。

3. 参考资料:关于静电现象的科普文章、实验报告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九、课后作业1. 复习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和摩擦起电的原理。

2. 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3. 收集关于静电现象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静电现象的理解程度。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 反思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是否达到了最佳教学效果。

4.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13静电与生活教案1(沪科版选修3-1).doc

13静电与生活教案1(沪科版选修3-1).doc

第1章电荷的相互作用1・3静电与生活一、教材分析1.本课题设计的另一思路旨在让学牛认真讨论,积极参・,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也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

2.本节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首先学牛活动:对不带电的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发牛静电现彖的讨论;然片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得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最后通过两道例题巩固加深理解。

二、教学目标1.掌握归纳、演绎推理的方法,训练学牛的推理能力,亲身感受知识的建立过程。

2.通过概念建立、规律的得出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通过对静电场中导体的口由电荷运动情况的讨论,了解静电平衡的概念,知道处丁•静电平衡的导体的特征。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学握静电平衡的概念,理解导体处丁•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应用静电平衡的知识,理解静电平衡的特征,认识导休的电荷分布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四、学情分析《静电现彖的应用》是本章的难点内容,概念规律非常抽彖。

学生只有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探究全过程,才能深刻理解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规律,克服思维定势的负移和主观臆断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牛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品质。

五、教学方法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讨论、评议;再加动画演示和实验演示加深体会。

六、课前准备1.学牛的学习准备:预习初步把握静电感应现象和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场强的特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杏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提问:1.电场的巫要性质是什么?2.金属导体的微观结构如何?口由电子会怎样移动?(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把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导体上会出现怎样的现象?(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 •静电感应现象及静电平衡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画图阐述):在电场中的导体沿着电场强度方向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叫做静电感应。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1-1选修一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1.doc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1-1选修一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1.doc

选修1.1.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案
一、阅读课本12-16页了解本节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现象有哪些?
2、什么是火花放电?什么是接地放电?
3、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
4、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避雷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5、静电有哪些应用?
6、哪些地方应该防止静电?
二、如果需要用实验说明问题时,可以选择下列仪器和录象:
高压起电机、电荷分布演示器、静电现象(包括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录象)
三、解决问题
1、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
2、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时放电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原理: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子“撕裂”,变为离子,从而导电;
4、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与“圆端”之争;
5、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6、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
免静电;
四、练习
课后“问题与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静电与生活
一、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电技术的应用,如激光打印,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
2、知道如何防止静电的危害;
3、自行搜集、获取有关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危害、新技术。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分组搜集资料,堂上展示、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拓宽视野;
2、学生唱主角,老师引导、归纳、精讲要点,使学生体会自主学习过程的乐趣,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生课前分组搜集整理资料,堂上分组展示,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群体合作能力;
2、堂上展示学生自己获取整理的知识,使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得到锻炼,自信心得到增强,其它学生也受到鼓舞,这样获取的知识印象更深。

二、重点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应用
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流程图
筒上。

尘埃积累到一定程度,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下面的漏斗中。

此装置既可以清洁环境又可回收尘埃中的用用物质。

新课教学第二组(喷墨打印)的学生代表上台
解说打印机的原理,重点介绍喷墨打
印机的工作原理,
老师小结原理:
根据打印信息,通过充电电极给
墨滴充电,形成带电荷或不带电荷的
墨粒子,不带电荷的墨粒子直接经回
收器回收,而静电偏转使需要印字的
墨粒子飞行到需要喷印的物体表面,
由于墨粒子充电电荷大小不同,偏转
的距离不同,就能生成印字结果。

学生向学
生讲解新
科技他们
会兴趣更
浓厚,但
有些难点
还需老师
精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