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肖秀荣终极预测4套卷 正版增值 选择题详解(终极打印版)超清晰
肖秀荣:四套卷分析题背诵版

肖4分析题背诵版第⼀套卷35、(1)如何理解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考点分析:原因类必背内容:①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期性问题。
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②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主制度同基层⺠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③新中国成⽴70年来,我们党领导⼈⺠创造了世所罕⻅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期稳定奇迹,中华⺠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跃。
实践证明,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化繁荣、⺠族团结、⼈⺠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提供了有⼒保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内容分析:①回答了中特制度是什么;②回答了优势特点,即四个“坚持”;③回答了实践结论。
(2)为什么要“突出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摄性地位”?考点分析:原因类必背内容:①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事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现代化的根本⽅向和根本保证。
党是最⾼政治领导⼒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总揽全局、协调各⽅的领导制度体系居于统领地位。
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最⼤优势。
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党的⾃身优势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③健全党的全⾯领导制度,既是⻢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国家学说揭示的科学真理,也是新时代统揽“四个伟⼤”、战胜各种⻛险挑战的必然要求。
70年奋⽃历程说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的显著优势,其中⾸要的是坚持党的集中统⼀领导。
肖秀荣4套题选择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2013肖碧荣终极预测4套卷E版书增值服务之选择题详解2013菩研思想政治理论命题入终极预测4套卷(一)2.【简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
感性认识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本质的、全面的反映。
A正确。
感性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
B、C错误。
理性认识不可能完全正确,D错误。
3.【简析]这是恩格斯的名言,深刻地阐述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统一的,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是对必然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正确,A、B,C错误。
4.【简析]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
内因即内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但它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6.【简析]B、C、D错误。
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获得利润,因此,不同部门之间如果利润率不同,资本家之间就会展开激烈的竞争,使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按照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原则来瓜分剩余价值。
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
9.【简析]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0.【简析】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一一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一一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肖秀荣07考研政治预测四套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肖秀荣07考研政治预测四套模拟试题二及答案肖秀荣:07考研政治终极预测四套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1.A2.B3.A4.D5.A6.A7.D8.D9.B10.B11.B12.A13.A14.D 15.C16.D二、多项选择题17.ABD18.ABCD19.ABD20.ABC(D为价值的客观性)21.ABC22.ACD23.ABC(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改变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24.ABD25.BD26.ABD27.ABD28.ABCD29.ABD30.ABCD31.BCD 32.ABD33.ABCD三、分析题34.【答案要点】 (1)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特别是关于矛盾同一性的原理。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事物的稳定、和谐状态。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着的对立面又斗争、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
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指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有其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①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②由于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③由于矛盾双方彼此相通,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①斗争推动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造成事物的量变;②斗争促使矛盾双方地位或性质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矛盾推动事物发展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促进事物发展、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肖老师考前最后一天分析题押题【绝密】

【题一】扶贫“精准对接”、一户一策(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2)虽然都是贫困人口,但是贫困户的情况各自不同,致贫原因也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做到精准扶贫。
矛盾相关原理(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
(2)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3)因此,扶贫不能只靠外部力量“输血”,而必须提高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来“造血”。
分析在解决资源条件先天不足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
解决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的问题,就是要促成矛盾的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必须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积极创造实现转化的条件。
【题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1】为什么说“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1)全球经济治理与全球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刻,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政治安全、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都给世界经济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形式和挑战,完善和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凸显。
2)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
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
【2】结合杭州峰会中国提出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及给世界经济开出的药房,说明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
【这个是今年的重要考点】答:杭州峰会中国提出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
肖秀荣四套题(考研政治)

肖一34.(1) 结合材料1、2、3,运用唯物史观说明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2)运用唯物史观说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答案要点】(1) 文化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
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正是由于这种继承性’才有社会意识发展的独特的历史,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
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
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连。
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2)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告诉我们:经济蕋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的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菡础具有反作用,为自己的经济菡础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中国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现行文化体制中存在着的一些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仍相当突出,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等。
《肖秀荣四套题》主观分析题归纳总结版(便于记忆)精选

肖秀荣2015考硏政治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一)参考答案三、分析题34 【答案要点】1.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运动、发展中。
我国对于食盐中碘含量的规定标准的数次调整正是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思想。
全面强制加碘是为了消除广泛的碘缺乏症问题,随着条件的变化,在某些地区又出现了碘摄入过量的问题,说明在处理问题时要注意适度原则。
此外,由于饮食习惯等不同,虽然食盐中加碘依然是普遍做法,但在实际执行时应结合各地特殊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标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追求全国“一刀切”的统一标准。
2.解决“城中看海”的问题,就是要创造条件,促成矛盾转化,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建设海绵城市,就是通过对“海绵体”的保护和建设,努力将汛期大雨带来的短时间多余降水保存下来,等到干旱少雨的时候再加以利用,从而达到一举两得、化包袱为财富的目的。
3.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不断改变着自然界。
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世界的同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将会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
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城市建设理念的彻底转变,就是人们顺应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体现。
35【答案要点】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一,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而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肖秀荣最后四套题(第三套大题及答案)

34题:(1) 指出“底线思维”所蕴含的辩证法原理。
①底线是事物保持质的量的界限。
事物的量变一旦突破底线,即突破关节点,事物的性质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底线思维”是关注矛盾转化的思维方式,就是要求人在认识过程中必须注意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限度,若无视或跨越这个度,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变成消极的力量,会促使事物朝着相反的方向或势态发展。
“底线思维”着眼负面后果,防患于未然,同时,从坏处准备,积极转化,化风险为坦途、变被动为主动,促使事物向好处发展。
(2)这一原理对我们从事实践活动有何意义?②看形势要坚持“两点论”,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35题:(1)结合材料2、3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及如何“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①所谓“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实质上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材料2、3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产业竞争异常激烈。
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抢占战略制高点和发展中国家抢占传统市场的双重压力。
从国内看,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诸多调整。
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必须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率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要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等。
肖秀荣最后四套题(第一套题大题及答案)

34题(1)指出“拿出手机来就可以和美国朋友通话,这比《封神榜》最奇怪的事还要奇怪!”所涉及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及方法论意义。
①答案:涉及的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可能性与现实性。
可能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封神榜》中的一些最奇怪的事情,当时只是抽象的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把握这一对范畴,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2)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爱迪生见了手机一定会惊奇万分”。
②答案: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和绝对性。
但是,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到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暴露程度、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又是非至上的,亦即是有限的和相对的。
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这种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爱迪生生活的时代,由于客观的和主观的制约,不可能有手机以及关于手机的知识,所以,“爱迪生见了手机一定会惊奇万分。
”35题(1)结合材料1、2和35年改革开放的历程,说明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最主要的成果以及如何理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①答案:35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的过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2011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大题及答案

34.材料1对于一个伟大的国家,灾难不仅带来挑战,也历练国家能力;对于一个坚强的民族,灾难不仅意味风险,也砥砺民族精神。
——2010年12月8日《人民日报》社论:风雨见证伟大的精神材料2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有人尼﹒丹尼尔逊的复信材料3与希腊民族一样,中华民族也屡经曲折磨难,但多难兴邦,我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所征服,而是愈挫愈奋,五千年来绵延不绝,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苏格拉底说过:“逆境是磨练人的高等学府。
”中国也有句古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各种坎坷和磨难,没有能够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而是铸就了两个民族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和品格。
——温家宝2010年10月3日在希腊议会的演讲材料4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继续携手并进,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包容理念,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不懈努力。
——胡锦涛2009年9月23日在第六十四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请回答:(1)指出材料1、2、3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并加以阐述。
(2)从哲学角度阐述在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实现合作、共赢和包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它在方法上的根本要求是什么?34.【答案要点】(1)材料1、2、3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的思想,蕴含着历史的辩证法。
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包含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
这种包含着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相互贯通性,最深刻地体现了对立面之间的内在的统一性。
(2)所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就是指矛盾的相对的同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事物发展的动力。
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
2013考研政治肖秀荣最后四套题

2013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16题,每小题1分,共16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2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了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探测和研究。
中国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也有“水中捞月”的成语。
“嫦娥奔月”可以从神话变为现实,而“水中捞月”则永远不可能实现。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区别在于A.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B.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C.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D.是否符合人类的需要2.亚里士多德说过:“整体不等于各个独立部分的总和”,黑格尔说过:“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
”这说明,系统具有A.整体性B.结构性C.层次性D.开放性3.“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
从哲学上讲,这段话说明A.人的感觉是先验的B.人的感觉从经验中来C.人的感觉具有主体性D.事物的本质取决于人4.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结果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别价值的结果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5.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A.当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C.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D.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6.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应该是A.股份制B.股份合作制C.租赁、承包制D.国家独资经济7.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2015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大题背诵学渣版(仅仅供参考)

34(1)我国对加碘标准的调整体现了哪些辩证法思想?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运动中,发展中。
②调整: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碘加多了:适度原则根据情况加碘:结合实际(2)分析建设海绵城市破解“城中看海”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
结合材料说明建设海绵城市的方法和目的(3)谈谈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关系:自然界对人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
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制约和改变自然界。
我们该怎么做:①遵循自然规律(在哪里遵循?在按照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遵循会怎样?)②要有正确的实践观点(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点题:35(1)结合材料1,2,3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们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统一?(2)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及其优势,说明应当怎样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人民的伟大创造,总结历史教训的结论,历史的结果,人民的选择。
优势:具有活力,符合国情,体现了国家性质,保证了人民当家做主,保障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设计和发展政治制度:方法:①重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②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所以好,就是因为用了上面的方法。
(3)说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及政治体制改革应如何对待外国政治文明?总体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做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对外国政治文明:①借鉴有益成果,但不能动自己的根本。
②没有相同的政治制度,也没有适合所有国家政治制度。
③照搬照抄后果很严重。
36.(1)结合材料1,2说明伟大抗战精神以及当年积贫积弱的中国为什么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名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打印版

2011考研思想政治理论命题人终极预测4套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16题,每小题1分,共16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角度看,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就是正确处理A.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B.原因和结果的辨证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D.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2.“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一定基础和承担者3.“概念的辩证法本身就变成知识现实世界的辨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从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就被倒转过来了”,“概念的辩证法”是指A.主观辩证法B.唯物辩证法C.唯心辩证法D.概念的自我发展4.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
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
”这表明,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之间的变化表现为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5.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基本要求是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D.统筹兼顾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C.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D.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7.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的原则是A.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B.提高资源利用率C.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D.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8.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肖秀荣四套卷分析题答案

肖秀荣四套卷第一套34、(1)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
认识的发展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由于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也可以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说明:人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是至上和非至上、无限和有限的对立统一,它决定了作为认识、思维成果的真理,也是绝对和相对的对立统一。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就死这样由相对到绝对不断发展和转化的过程)(2)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这些发展变化提供了哪些启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5、(1)结合材料1,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所以,我国要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结合材料2、3、4,说明改革开放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2011肖秀荣最后四套题分析题和答案打印版.doc

第一套34(1)指出材料1、2、3所蕴含的哲学道理并加以阐述。
(2)从哲学角度阐述在世界上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实现合作、共赢和包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它在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是什么?35(1)如何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事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2)为什么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3)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是什么?(4)为什么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36(1)结合材料1,指出中国抗战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2)说明中国人民八年间的“死亡流徒,苦难艰辛”为什么能够“获得了报酬”?(3)结合材料2,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37(1)如何理解“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八个字寄托着总理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殷殷期盼之情?(2)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38(1)如何理解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2)西方有些人认为,中国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对外态度“强硬”,散步所谓“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请结合材料2,说明应如何认识所谓的“中国强硬论”?(3)说明和谐世界的内涵及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关系。
(4)说明中国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作出的不懈努力。
第二套34(1)结合材料1,说明为什么“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2)运用哲学有关原理说明,解决气候问题,为什么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3)结合材料4说明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关系及在实践中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4)结合材料2阐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35(1)为什么说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了?(2)如何理解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分好,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正义?(3)为什么既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分好?(4)当前应该如何把“蛋糕”分好?36(1)结合材料1阐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两次合作及其主要经验教训。
肖大大答疑

肖秀荣《4套卷》已定稿,常见问题统一答疑《4套卷》已经定稿,预计12月上旬出版,在这之前请同学们用好《8套卷》、《考点预测(背诵版)》和《形势与政策》,重点是吃透题目。
彻底弄懂一道题目比盲目重复做题要有效得多。
比如之前我发的8套卷测试题11万多人参与投票只有26%的正确率,这种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只要彻底弄懂,整个知识点再怎么出题都不会再错,这才是最有效的提高。
问:《8套卷》的分析题完全没有思路怎么办?要不要背?答:马原分析题一定要自己做、自己练,尤其是隐藏式提问,是必须有一定训练量才能找到感觉的。
我的《8套卷》同学们可以看到,选用的材料都非常新,都是今年的《人民日报》这类报纸里的文章节选,和真题是同源同宗的,命题风格高度一致,所以千万不要浪费,一定要自己做,学习找原理。
马原以外的分析题,没有思路也是正常的,毕竟你们没有经过训练,看一下材料大概想一下就可以直接看答案了。
有精力完全可以背,时间不够也应该熟读,对后面背诵《4套卷》是有帮助的。
而且最后一个月就是要进入状态,反复在这种话语体系里阅读背诵,考试的时候才有话可说。
问:做《8套卷》感觉时政完全没有把握,现在在看《形势与政策》,应该如何快速掌握?答:我的《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实际上篇幅很小,32开只有150页,而且所有内容都做了高度条文化处理,重点非常明确。
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建议把书里面的144道选择题直接做了,等于带着过一下时政可以命题的点,然后集中看国内部分的前五个事件以及国际部分的前两个事件。
此外,全书的“拓展与点拨”一定要过一下,对做题有很大好处,相当于把时政相关的很多选择题命题角度都给出来了。
这本书的配套视频是我讲的四中全会专题解读课,可以按照图书封面右下角的说明去观看。
问:为什么感觉《8套卷》里有些题目比较陌生,是时政内容吗?答:既有时政内容,也有基于大纲和教材的扩展内容,这就是近年来真题的一个明显的命题风格。
这也是为什么我强调要有一些“知识储备”来提前熟悉和补充一些和今年有关的扩展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