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物相关的成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生物有关的成语、谚语与谜语

一. 蕴含生物学知识的成语

1. 孔雀开屏

动物的求偶行为动物园里我们经常看到雄孔雀展开它们的尾羽,像一把美丽的花扇表示对游客的

欢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孔雀开屏是动物生殖中的一种求偶行为,雄性个体为赢得雌性孔雀

的芳心,特意打开艳丽的尾羽炫耀自己,其目的是想跟心中的“白雪公主”永结秦晋之好。

除此之外与动物生殖相关的成语还有蜻蜓点水、鸟语花香、枯木逢春等。

2.根深叶茂

根的吸收功能和光合作用根是植物吸收水分的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根深了,才能保证吸收到充

足的水分和矿质元素,从而参与叶的光合作用,大量制造有机物,以促进植物的叶变“茂”保证它

们的茁壮成长。

3.铁树开花

铁树生殖的特点比喻极难实现的事情,就像铁树开花一样。有道是,千年铁树开了花,虽有些夸张,却也给我们启示,铁树的有性生殖是何等的罕见。

4.饥寒交迫

新陈代谢饥饿寒冷一齐逼来,形容生活极度贫困。“饥”与“寒”之所以“交迫”是因为二者有必然的联系。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包括维持体温)均需消耗能量,其能量来源是通过异化作用分解由

同化作用合成的物质。同化的营养来源主要是食物,如果生物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就有连锁反应:若同化作用储能不够,则异化放能较少,最终机体因供能不足,寒冷之感便油然而生。

5.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主要靠视觉和嗅觉,其中嗅觉尤为重要。马的鼻孔较大,嗅觉细胞多,其嗅觉发达。草

原上的马能辨别出大气中含有的微量水汽,靠嗅觉可以找到数公里以外的水源。马经常打响鼻,

尤其在夜间赶路是更为突出,这样可以排除鼻腔异物,保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保持灵敏的嗅觉,能更准确地识途。

6.守株待兔

兔眼大而圆,侧生便于观察两侧和身后动静。其两眼的视野不能重叠,并且兔的视觉没有立体感,不能准确判断距离,快速奔跑时,则可能撞上树干上。

7.南橘北枳

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相同的遗传物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不同的特征,于

是便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说法。

8.作茧自缚

蛾类结茧能抵御不良环境,保护自身。这是生物的适应性,但是遇到金小蜂时,悲剧就发生在茧上,金小蜂正是借助于茧对棉铃虫的束缚作用,顺利将卵产于它的体内,这样棉铃虫的作茧反而

变成了自缚。

9.华而不实

某些化学元素能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例如:硼能促进花粉的萌芽和花粉管的伸长,当柱头和

花柱中积累了硼时,有利于受精作用的顺利进行。在缺少硼时,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只开花却不能受精结果,故华而不实。

10.飞蛾扑火

生物的应激性。这是指昆虫对光发生的反应,叫昆虫的趋光性。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是指

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生物因为有了应激性,便能对周围的刺激发生反应,从而可

以避开不利的刺激,使生物体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利用昆虫的这一特性,人们可以来捕杀有害

的昆虫。如黑光灯。

11.触目惊心

生物的神经、激素调节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当人的视觉感官——眼睛把外界的危险信号传入大脑后,下丘脑便通过植物性神经向肾上腺髓质发出指令,于是肾上腺髓质便分泌肾上腺激素进入血液,经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处。在肾上腺激素和植物性神经的协同作用下,人的血压、血糖浓

度升高,并且呼吸、心跳大大加快。这就是触目惊心的生物学原理。

12.汗流浃背

此成语出自《后汉书·伏皇后纪》,亦作“汗流洽背”。一次汉文帝向右丞相周勃提了几个问题,周

勃都没能回答出来,急出了一身汗。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人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时就会出

冷汗,这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精神性发汗,出汗的部位以腋下、手心、脚心为最多。其实,出汗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但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时会出汗,而且处在高温环境下更易出汗,

后者医学上称之为温热性发汗,以前胸和后背为多。在人体排出的汗液里,水分含量最多,约占99%,其余部分为氯化钠、氯化钾、少量尿素及其他盐类物质。是由汗腺主动分泌的,最终排出

的汗液为低渗液。出汗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不但能调节体温平衡,而且也具有一定的

排泄废物的作用。

13.望梅止渴

生物的条件反射。《世说新语·假谲》上写道:曹操的军队在一次行军中,由于路上缺水,士兵都

感到口渴难忍。这时曹操用手指着前面说前方有梅林。士兵一听,嘴里顿生津液,都感觉不渴了,继续前进。这样就留下了“望梅止渴”的典故。这里蕴含着生物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高等动物

和人都具有的一种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这种反射提高了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

能力。

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腺和神经支配的实验过程中发现,每次给狗喂食前出现一次铃声,然后再给

狗食物,这样多次结合后,当铃声一响,虽然此时还未给食物,但狗已表现出进食活动,如口动、流口水等。巴甫洛夫认为,铃声本来与唾液分泌无关,但与给狗喂食多次结合后,铃声就成了狗

进食的“信号”,即条件刺激。这种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叫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

层高级中枢参与完成。科学家们还发现,条件反射必须经常强化,否则就会逐渐消退。动物只能对具体的外界刺激(如食物和敌害的形状、气味、声音、光等)产生反应,建立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而人类除对具体的信号产生反应外,还能对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建立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这就是望梅、谈梅时能使口生津液的原因。又如谚语:“一朝被蛇蛟,十年怕井绳”,“画饼充饥”“惊弓之鸟”“老马识途”等。

14. 移花接木

植物的营养生殖方式。通过扦插、嫁接等方式来繁殖花卉和果树。

15.开花结果

开花受粉后形成种子,种子产生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

16. 一枝独秀

植物的顶端优势,即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17. 良莠不齐

基因突变。突变是不定向的,既能产生有害变异,也会出现有利变异。

18.枯木逢春

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19. 毛骨悚然

交感神经兴奋,皮肤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不由自主地颤栗。

20.怒发冲冠

情绪激动,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毛肌收缩,毛发竖立。

21.藕断丝连

藕断丝连的“丝”是螺旋状排列的运输组织——导管。藕是莲的地下茎,叫做根状茎。在整个莲的身体里,其实不只是藕中有丝,其他部分,比如叶、叶柄、花梗和莲蓬折断以后,也都有丝相连着。植物生长的时候,需要导管运送水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

二. 可以用成语归纳的生物学现象

1.千篇一律——细胞的有丝分裂,其特点是染色体复制和均分。正常情况下,不论细胞分裂多少次,染色体数目不变,保证了亲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

2.改头换面——胚后发育中的变态发育,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与幼体面目全非的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