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分析方法
学习内容分析的一般步骤
学习内容分析的一般步骤
1. 宏观分析(学期)
⑴本学期所有的学习内容是否为实现课程目标,还需补充什么,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应该删除;
⑵各单元的顺序排列与有关学科逻辑结构的关系,在这种关系的处理上体现的教学方法;
⑶各单元的顺序排列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
⑷各单元的顺序排列是否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⑸学习者应掌握哪些内容?教学从哪里开始。
2. 章(单元)分析
⑴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了解学习材料(教材)的结构,把握学习材料(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目的要求;
⑵确定本章(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联系;
⑶单元中各课时内容的的顺序排列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
⑷单元中各课时内容的顺序排列是否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3. 课时分析
⑴确定本节课在本章(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联系。
⑵了解有关知识点的背景、发展过程,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⑶了解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
确定起点能力转化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先决技能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⑷分析学习材料(教材)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容易混淆、可能产生错误的地方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⑸了解例题和习题的编排、功能和难易程度。
学习内容中重、难点分析。
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方法
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方法学情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信息,以获取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洞察和理解的过程。
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学习进度等,从而为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育和教学决策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个人信息:学情分析的第一步是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学校、年级等。
这些基本信息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初步分类和了解学习背景。
2. 学生成绩:学生成绩是学情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进步情况。
通过分析学生成绩的分布、趋势和差异,教师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习辅导。
3. 学习行为:学情分析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学习时间分配、学习资源使用情况、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偏好,为个性化学习提供参考。
4. 学生反馈:学生对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反馈也是学情分析的重要内容。
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困惑点和改进建议,从而进行教学改进和调整。
学情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数据收集: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档案、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和信息。
同时,学校管理系统、教学平台和学习工具也可以提供学生学习数据,如在线测试成绩、学习行为记录等。
2. 数据整理与处理:教师需要对收集到的学生学习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以便后续分析。
可以使用数据分析工具、电子表格软件等进行数据整理、清洗、转换和计算,生成可用于分析的数据表格和图表。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学情分析的核心环节。
教师可以运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探索和挖掘。
例如,可以通过频数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掌握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学习行为的规律以及学生群体特征等。
学习内容分析
时间间隔
气泡大小
不断地
隔一会儿
半天
小气泡
大气泡
教学媒体的种类
投影 媒体
听觉 媒体
视觉 媒体
多媒体 系统
视听觉 媒体
(2)图解分析法
• 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形式揭示学习内容要素及 其相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方法,用于对认知学习内容的分 析。
如历史教学中,可用带箭头的线段、图表、 符号来剖析某次著名战役的全过程。
– 当学习者形成或改变态度后(表现出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态度时),
应能做什么?
– 学习者为什么要培养这种态度?
6、改变态度的若干指导原则:
• 向学习者提供关于多种选择的信息,在态度改变中的首要
问题之一就是学习者可能不知道有哪些选择。
• 向学习者提供作出行为选择的正反方面的理由。 • 提供与所要求的行为相关的榜样。 • 确保环境支持所要求的行为选择。 • 如果可能,将所要求的行为纳入更大的价值观框架中去。
务的“蓝图”,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心理依据与帮助。
例1:教学目标:用“好像”造句
在《趵突泉》一课 中找到包含“好像” 的句子
理解课文中 “好像”的意思
结合自己的生活 经验用“好像”造 句子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例3: – 教学目标为--小学数学计算两位数的加法。 – 摄影课教学目标--能正确曝光。 能正确曝光 操作照相机 安装胶卷 调焦 确定曝光 确定胶卷速度 计算曝光 获得曝光指数
情况?学习者应掌握了哪些内容?教学(培训)从哪里开始?
9、哪些方法可用于学习内容的分析?
• 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
别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需学习的知识点。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与技巧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与技巧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科学有效的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
本文将就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展开讨论。
一、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是学习情况分析的重要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来获取这些信息。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设置小组讨论、问答活动等,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兴趣和动机。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作品、表现等途径来判断学生的兴趣,进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形成性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持续性、动态性的评价。
教师可以运用作业、小测验、辅导反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估。
通过这些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做出适应性调整。
三、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学习情况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行为,推断学生的学习风格。
例如,一些学生学习喜欢独立思考,偏好自主探索;而另一些学生则更适应于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后,教师可以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与学生进行个别对话个别对话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对一地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问题。
通过谈话,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困惑、喜好和需求,进而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五、观察学生的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是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问题、提问、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态度。
同时,观察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可以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表现,从而为教师提供可参考的信息。
六、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学生的声音是学习情况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计划中的学习内容分析在教学计划中,学习内容的分析是制定高质量教学方案的重要一环。
通过仔细分析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科知识结构,理清学习目标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知识点分解和学习资源三个方面,对教学计划中的学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一、课程目标教学计划中的学习内容分析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
通过分析课程目标,可以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比如,如果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那么学习内容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与之匹配的学习资源。
二、知识点分解学习内容的分析中,知识点分解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对知识点的分解,可以将学科知识系统化、层次化地呈现给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知识点分解应该围绕着课程目标展开,将知识点按照难易程度、关联性等进行分组,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
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先修知识和学习能力,合理选择和安排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和应用。
三、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学习内容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习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各种教学资源。
通过分析学习内容,可以确定所需的学习资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有效的支持。
比如,如果学习内容涉及实际操作和实验,那么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如果学习内容需要展示图文资料和多媒体素材,那么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学习内容的分析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一环,需要教师对学科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
通过合理选择和安排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学习内容的准确分析,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总结:教学计划中的学习内容分析是制定高质量教学方案的关键一步。
通过分析课程目标、知识点分解和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合理选择和安排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设计中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是
教学设计中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是
教学设计中学习内容分析的过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 定义研究问题或目标:确定需要分析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以及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2. 收集学习材料:将需要分析的学习材料进行收集,包括课本、教案、试题、学生作业等。
3. 建立分析框架:根据研究目的,建立学习内容分析的框架,框架中包括需要分析的学习内容的各个方面或要素。
4. 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建立的框架,对收集到的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包括内容分析、教学流程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
5. 归纳总结:将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提取出主要的研究结论,并根据研究目的对结论进行解释和讨论。
6. 评价分析结果: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或方案,并为未来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以上是教学设计中学习内容分析的一般过程,具体分析过程会因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有所差异。
教材分析:有效总结学习内容的技巧
教材分析:有效总结学习内容的技巧引言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总结知识的过程,而教材则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之一。
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有效地总结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并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总结学习内容的技巧,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一、全面理解教材内容在总结学习内容之前,首先需要全面理解教材的内容。
这包括仔细阅读教材,理解每个章节的主题和重点,掌握教材中的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
只有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才能进行有效的总结。
二、提炼核心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教材中的知识点众多,学生需要学会提炼其中的核心知识点。
核心知识点通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对于学科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可以通过标记、划线或做笔记的方式,将核心知识点进行记录和归纳。
三、建立知识框架在总结教材内容时,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脉络和逻辑关系进行整理,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
这样的知识框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加深记忆。
四、运用图表和思维导图图表和思维导图是非常有效的总结工具。
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图表形式,如表格、流程图、时间轴等,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图形化呈现。
思维导图则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和分层,形成清晰的思维结构。
通过图表和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
五、进行关键词提取在总结学习内容时,提取关键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扫描教材并标记出关键词,然后将这些关键词进行整理和归纳。
关键词提取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回想起相关的知识点,并在复习时起到提醒作用。
六、进行小结和概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结和概括来总结所学内容。
小结是对某个知识点或章节的简要总结,而概括则是对整个教材的概括性总结。
通过写小结和概括,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并形成完整的学习回顾。
七、进行复习和检验总结学习内容并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和检验。
如何整理分析学习内容,吸收有用信息心得体会500字
如何整理分析学习内容,吸收有用信息心得体会500字
1、首先,学习内容应该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整理分析,围绕学
习目标、学习主题等进行总体把握,对相关信息进行模块化整理。
2、接着,深入研究相关知识点,依据文章标题、内容段落作
出记忆计划,提取出相关重点。
3、然后,将计划转换成框架思维,完善学习知识体系,使得
把握的更深。
4、最后,根据以上整理,吸收有用信息,心得体会表达出来。
可以结合事例,体现机械过程中的积累与思考,深入浅出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彰显细节丰富的学习成果。
第四章 学习内容分析
第四章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掌握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比较不同学习内容分析方法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学习类型为特点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了解教学设计者在教学内容分析中所起到的作用学习内容是指为了实现终点能力,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分析学习内容的工作以前面的需要为基础,旨在阐明学习者满足学习需要所需的知识、技能、行为经验,规定学习者需要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学习内容分析处于教学设计一般模式图的前端,学习内容分析是整个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内容。
第一节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一、学习内容分析由于学习需要的范围、大小不同,学习内容分析就有了不同的层次。
这里主要介绍学校领域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的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结构体系,学校领域的教学设计一般可以分为课程、单元和项目等层次。
课程是关于某一知识的完整的独立体系,它有若干单元构成,如《教学设计》这门课程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等单元。
一个单元又由若干个项目构成,如学习需要分析由需要、学习需要、学习需要分析等项目构成。
职业技术培训方面一般按工种、任务等对培训内容进行分层。
学习内容分析是有一定的步骤的,按照这些步骤可以保证教学设计者完成具体的学习内容分析,这些步骤如下。
(1)组织和选择单元。
设计一门课程,必须考虑学习者必须学习哪些内容,对这个问题的考虑一般是从单一层次开始的。
单单元是一门课程的划分单位,不同的学科进行不同的单元划分,如语文课程的一个单元是一组题材相同的课文。
通过单元的选择可以确定一门课程的基本框架。
(2)确定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是指通过学习本单元后学生所能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经验的总的要求。
确定了单元目标,课程体系就开始了具体化过程。
(3)确定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学习的具体内容,在确定的单元进行学习任务分析有效的保证了单元目标的完成。
确定了明确的学习任务之后,还要对学习任务进行分类。
如许多教师习惯上把学习内容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学习简单的资料分析的方法
学习简单的资料分析的方法要学习简单的资料分析方法,首先需要了解基本的分析原理和工具。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你开始学习资料分析的方法:1. 数据收集:要进行资料分析,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数据,包括调查问卷、实地观察、文献研究等。
2. 数据整理:在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
这包括删除重复数据、修复数据错误、填充缺失数据等。
3. 数据归类和分类:根据资料的特点和分析目的,将数据进行分类和归类。
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数据并找到潜在的关联。
4. 统计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和工具对数据进行分析。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频率分析、相关性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变量之间的关系等。
5. 数据可视化:利用图表、图像等可视化方式将数据呈现出来。
可视化可以帮助你更直观地理解数据,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趋势。
6. 解读结果:对分析得出的结果进行解读和理解。
可以使用概率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更深入的推断和解释。
7. 编写报告:将分析过程和结果整理成报告。
报告应该清晰、准确地呈现分析结果,并提供可操作的建议和结论。
当学习资料分析方法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1. 定义研究问题和目的:在进行资料分析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你要解决的研究问题和目的。
这可以帮助你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2. 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根据你的研究问题和数据特点,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
不同的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统计工具和方法。
3. 小心处理偏差和误差:在进行数据分析时,需要注意处理可能存在的偏差和误差。
这包括样本选择偏差、数据录入错误等。
4. 多样性的数据分析工具:掌握多种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例如Excel、SPSS、Python等。
不同的工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处理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数据。
5. 持续学习和实践:要在资料分析领域取得进步,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可以参加培训课程、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还可以尝试参与真实的分析项目。
三、学习内容分析
1.言语信息 2.智力技能 3.认知策略 4.动作技能 5.态度
言语信息——
作为一种学习结果,它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能 记住诸如事物的名称、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 描述等具体的事实,并能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表述出 来。也成为陈述性知识。
• 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 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 • 中国古代影响世界文明进程有四大发明:火针、指南针、印刷
对某事物、人或事件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学校教育中的“态度”
• 希望学生获得良好的社会交往态度 • 对某种活动的肯定和喜欢 • 与公民身份有关——爱国、关心社会、承担公民义务等
这三类态度是教育所希望学生习得的。学校教育旨在建立正面的态 度,同时也涉及一些否定态度,如不吸烟,防止疾病传染等。
动作技能——
内容结构:
概述 前期分析
教学策略 评价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目标
学习者分析
教学活动程序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模式
媒体使用
人们在一生中要学习许多知识,它们有着极大的差别
溜冰、跳舞、弹钢琴——协调的使用肌肉。 我国的古代的四大发明、交流电的额定电压——直接提取 计算应用题、分析句子语法结构——运用规则
是指学习者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能力, 所学的内容称为智力技能类知识,也称为程序性知识。
学习一种智力技能意味着学习如何做一种智力性的事情 与言语信息不同重要的区别在于:学会“如何”还是学会“什么”
智力技能本质上是规则的使用
•简单的智力技能是辨别技能并形成概念;
•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为规则;(公式、语法、规律、原理)
•在特定情境下运用规则即为智力技能。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是每个人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途径,而学习内容的分析则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
学习内容分析是对学习材料、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估的过程,通过分析学习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学习内容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以及学习这些知识对我们的未来发展有何意义。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学习内容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记忆的知识点,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学习内容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学习内容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不同的学习内容可能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比如,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我们可以采用逻辑思维和分
析能力较强的学习方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我们可以采用实
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学习方法。
总之,学习内容分析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
对学习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学习
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习内容分析,在学习过程中
不断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自己的学习之路铺平道路。
学习内容分析方法
分析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分析教学内容是为了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教学内容各部分的联系,回答“学什么”的问题。
分析教学内容的基本方法有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使用卡片法等。
1.归类分析法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
例如: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按地理区域的划分来归类,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由上向下,按头、颈、躯于、上肢、下肢分类等。
确定分类方法后,或用图示、或列提纲,把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请参看下面的实例。
是一则归类分析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从形式上看,该示意图与后面将讨论的层级分析图相似,但在归类分析中,各知识点之间本质上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系(参看后面的层级分析)。
2.图解分析法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形式揭示教学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方法,用于对认知教学内容的分析。
图解分析的结果是一种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地从内容和逻辑上高度概括教学内容的一套图表或符号。
如历史教学中,可以用几条带箭头的线段及简洁的数字、符号来剖析一次著名战役的全过程,其起因、时间、地点、参战各方人数、结果等都被反映在图解之中。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分析者容易觉察内容的残缺或多余部分以及相互联系中的割裂现象。
3.层级分析法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这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即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有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依次类推……。
可见,在层级分析中,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愈是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等级愈低(愈容易),愈是在上层的难度愈大;而在归类分析中则无此差别。
学情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学情分析的方法主要有
1. 统计分析法:采用数量统计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
2. 贡献度分析法: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进行排名,然后对较好和较差的学生进行分析,分析他们的学习策略、习惯和个人特点等,挖掘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3. SWOT分析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SWOT分析,分别从他们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4. 问题发现法: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或进行小组讨论,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访谈法: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访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困惑和体验,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的能力。
学习内容的分析
五、学习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初步评定
在各单元目标确定以后,为保证所选择的学习内容与学习需要相 符合,教学设计者应重视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进行评价。
参加初步内容评价的应包括有关科学家、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 有关行业专家和学生代表。
初步评价的工作不仅有助于避免在无关内容上花费时间与精力, 更重要的是可使学习需要、教学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后面的教学评价 四者保持一致,保证教学的效果和效益。
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把认知学习分为言语信息、 智力技能和认知策略三类。
第三章
学习内容的分析
整理课件
其勒格尔
目录
第一节 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一、学习内容分析概述 二、学习内容的选择 三、学习内容的安排 四、单元目标与学习类别的确定 五、学习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初步评定
第二节 分析学习内容的基本方法 一、归类分析法 二、图解分析法 三、层级分析法
整理课件
四、信息加工分析 五、使用卡片的方法
第三节 认知类学习内容的分析 一、加涅与梅里尔关于认知学习结果的论述 二、言语信息与智力技能学习内容的分析 三、认知策略与解决问题学习内容的分析
第四节 动作技能和态度类学习内容的分析 一、动作技能学习内容的分析 二、关于动作技能分析的资料收集 三、态度类学习内容的分析
整理课件
第一节 学习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整理课件
返回
课程目标
单元1
单元2
单元4 单元3
单元5
图3—2 单元之间的综合联系
整理课件
返回
教材组织的最有影响的三种基本观点:
整理课件
一是布鲁纳提出的螺旋式编排教学内容的主张。 即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让学生尽早有机 会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和掌握某门学科的基本结 构,以后随着在学生在智力上的成熟,,围绕 基本结构不断加深内容深度,使学生对学科有 更深刻和有意义的理解。
学习内容分析法之后的收获
学习内容分析法之后的收获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
早期的内容分析法源于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历史文献内容的量化分析。
如今被广泛运用到新闻传播、图书情报、政治军事、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各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就研究材料的性质而言,它可适于任何形态的材料,即它既可适用于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又可以适用于非文字记录形态类型的材料(如广播与演讲录音、电视节目、动作与姿态的录像等);
就研究材料的来源而言,它既可以对用于其它目的的许多现有材料(如学生教科书、日记、作业)进行分析,也可以为某一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收集有关材料(如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句子完成测验等),然后再进行评判分析;就分析的侧重点讲,它既可以着重于材料的内容,也可以着重于材料的结构,或对两者都予以分析。
内容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虽然较广,但适于其的内容一般应具有能重复操作、被人的感观体验、意义明显、可以直接理解等特征。
通常对不具备这样特点的、潜在、深层的内容不适于采用内容分析进行研究,否则难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如何应用不同的系统分析方法,掌握学习内容心得体会500字
如何应用不同的系统分析方法,掌握学习内容心得体会500字
学习内容心得体会500字的系统分析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1、数据收集与分析;2、广泛的反馈回顾;3、解决问题的启发式思维。
首先,我们可以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让我们有一个全面而完整的了解学习内容所拥有的不同知识和理解。
通过特定的方法来收集有关学习内容的最新信息,包括课堂讨论、报纸、书籍等,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行系统性的解析,看看学习内容的贯穿,找到其重要性、理解深度、学习困难程度等。
其次,我们还可以使用广泛的反馈回顾来完善学习内容的了解。
如定期以及不定期的调整学习内容,审核学习内容,与其他各种资源,等等。
可以充分了解学习内容,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习效果,帮助更好理解学习内容。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启发式思维的方式,来解答学习内容的疑惑,同时从不同的角度,为学习内容深入研究,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综合以上三层方法,让我们可以更彻底的了解学习内容,以此来记录500字的心得体会。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是以总的教学目标为基础,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找出学习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
1. 教学重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是指学习内容中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知识技能,在整个学习内容中占有核心的地位。
重点多集中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上。
从学科知识系统的角度: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学科知识、技能。
从思想教育功能的角度:正确认识人类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人生观、价值观。
从科学方法教育的角度:与学科内外部相联系的具有重要地位的科学规律、科学方法。
2. 教学难点的确定
教学难点是教学内容中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是学生学习中感到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地方。
难点既与学习内容相关,也与学习者特征相关。
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教学内容,都属于难点范畴。
3. 教学重、难点的关系
重点和难点有时是一致的,有时也不一定,而且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有难点。
教师应该在深入分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利用各种策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二节_学习内容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学习内容的分析方法一、归类分析法归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主要用于对各种言语信息的分类。
在确定分类的标准后,把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1此方法适合对具有包含关系的知识的学习进行分类,也可在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时使用。
通过下面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归类分析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2-2-1】利用归类分析法对“网络的传输介质”进行分析(图2-2-2)【案例2-2-2】利用归类分析法对“软件及其种类”进行分析(图2-2-3)【案例2-2-3】利用归类分析法对“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进行分析(图2-2-4)二、层级分析法层级分析法(hierarchical approach)是利用教学目标的层级关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揭示了为达到教学目标,必须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
层级分析法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从最终教学目标向下一级一级分析,直至最基础的教学内容;而实际进1李龙主编:《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16页。
行教学时,则是从下而上,从实现最基础的教学目标开始,逐级实现高级教学目标。
2它主要用于分析智慧技能这一学习类型的从属技能(“从属技能”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掌握的那部分技能)。
在进行层级分析时,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3(1)从属技能是否同确认基本概念有关,如:学生能说出什么是“信息”;(2)从属技能是否包括了要求学生通过下定义的方式确定事物的抽象特征,如:学生能说明什么叫“人工智能”吗?;(3)从属技能是否包括了要求学生能运用规则,如:学生能否正确使用逻辑命令(如AND、OR、NOT)进行资源检索?;(4)从属技能是否包括了要求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以证明其掌握了教学目标。
下面通过两个实例了解如何运用层级分析法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智慧技能类的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2-2-4】用层级分析法对“使用循环语句进行程序的编写”进行分析(图2-2-5)【案例2-2-5】运用层级分析法对“数据表的编辑”进行分析(图2-2-6)三、信息加工分析法2李龙主编:《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1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分析教学内容是为了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教学内容各部分的联系,回答“学什么”的问题。
分析教学内容的基本方法有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使用卡片法等。
1.归类分析法归类分析法主要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点。
例如: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按地理区域的划分来归类,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由上向下,按头、颈、躯于、上肢、下肢分类等。
确定分类方法后,或用图示、或列提纲,把实现教学目标所需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请参看下面的实例。
是一则归类分析的例子。
需要说明的是:从形式上看,该示意图与后面将讨论的层级分析图相似,但在归类分析中,各知识点之间本质上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系(参看后面的层级分析)。
2.图解分析法图解分析法是一种用直观形式揭示教学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方法,用于对认知教学内容的分析。
图解分析的结果是一种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地从内容和逻辑上高度概括教学内容的一套图表或符号。
如历史教学中,可以用几条带箭头的线段及简洁的数字、符号来剖析一次著名战役的全过程,其起因、时间、地点、参战各方人数、结果等都被反映在图解之中。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分析者容易觉察内容的残缺或多余部分以及相互联系中的割裂现象。
3.层级分析法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这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即从已确定的教学目标开始考虑:要求学习者获得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他们必须具有哪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而要培养这些次一级的从属能力,又需具备哪些再次一级的从属能力?依次类推……。
可见,在层级分析中,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愈是在底层的知识点,难度等级愈低(愈容易),愈是在上层的难度愈大;而在归类分析中则无此差别。
下面是对“整数减法”教学内容进行层级分析的实例:由图1.7可见,教学目标规定的能力(11)的学习以(7)、(8)、(9)和(10)四项从属技能的学习为先决条件,该层级分析一直继续到最后一级的子目标(简单减法)为止。
层级分析的原则虽较简单,但具体做起来却不容易。
它要求参加教学设计的学科专家、学科教师和教学设计者熟悉学科内容,了解教学对象的原有能力基础,并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4.信息加工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由加涅提出,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
这种心理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教学内容。
例如求算术平均数的解题过程即反映了这种信息加工过程(见实例1)。
在许多教学内容中,完成任务的操作步骤不是按“1→2→3→…→n”的线性程序进行的。
当某一步骤结束后,需根据出现的结果判断下一步怎么做。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使用流程图表现该操作过程。
流程图除直观地表现出整个操作过程及各步骤以外,还表现出其中一系列决策点及可供选择的不同行动路线。
信息加工分析不仅能将内隐的心理操作过程显示出来,也适用于描述或记录外显的动作技能的操作过程。
(见实例2)刻纸拓印过程为一. 画稿--用单线画出稿样轮廓。
二. 复印--将画稿分别印在图画纸上。
三. 剪形--将所印的图样逐个剪下。
四. 刻纹--用刻刀按印稿将结构刻出。
五. 衬贴--将剪下的图样分别贴在底板纸上。
六. 印刷--用滚筒等用具使底板吃足油墨,然后把印纸覆上,压印成画。
5.使用卡片的方法教学内容分析的工作细致复杂,常有必要对分析结果进行修改,补充或删除一些内容。
因此,需掌握一种计划技巧,较有效的计划技巧是使用卡片。
具体方法是,将教学目标和各项内容要点分别写在各张卡片上,对它们的关系进行安排,经讨论修改后,再转抄到纸上。
使用卡片的主要特点是灵活,便于修改及调整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另一特点是形象直观,便于讨论时交流思想。
下面是使用卡片时的一些具体技巧:1. 每张卡片写一个要点(如一个单元目标或一项从属技能),便于增删内容、调整位置。
2. 使用彩色卡片,同一层次或同类的内容用相同色彩的卡片,这有助于分类。
例如,概念用白色、规则用黄色等。
3. 制作一种专用的展示板,用于辅助分析并展示分析结果,使参加讨论者对教学内容分析的结果一目了然。
磁性白板就是一种有用的展示工具。
4. 建立一套卡片编号系统,便于理顺各张卡片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分析结果定稿后的记录整理。
例如:6.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ral Modelling Method 简称ISM•分析法)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
当我们分析的各级教学目标不具有简单的分类学特征,或者其中的概念从属关系不太明确,也不属于某个操作过程或某个问题求解过程时,要想通过上面所述的几种方法直接求出各级教学目标之间的形成关系是很困难的,这时就要使用ISM分析法。
这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操作步骤:第一,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
第二、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作出目标矩阵。
第三、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是有关沉浮的内容,主要研讨的是物体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前几节探讨了物体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的关系,这节课主要探讨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性质的关系。
通过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
学生对沉浮的关注,一般落在物体本身,很少会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外的发现。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样的经验。
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不仅仅有物体本身的重量和体积(密度),而且还有液体的密度。
本课将展开对另一个变量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
联系本单元第1课,继续研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本课主要研究不同浓度的液体,对马铃薯沉浮的影响。
调制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可以使学生看到只有在液体中溶解足够多的物质时,马铃薯才能浮起来,渗透了改变液体密度会影响物体沉浮的概念。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课分四个部分,分别是“马铃薯的沉浮”“观察比较两种液体”“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和“阅读资料”。
第一部分:马铃薯的沉浮为调动起大家的好奇心,我先讲了“死海不死”的故事。
把学生引入对海水的思索、探究中。
然后进行了马铃薯的沉浮的试验: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装有盐水和清水的水杯中,结果马铃薯在清水的杯子里沉,放入另一杯液体中的马铃薯浮。
启发学生猜测、讨论,结果引向液体的不同可能引起浮力的变化,与前面所学内容联系起来。
第二部分:观察比较两种液体学生虽已知道液体不同,但肉眼观察差别不大,不知名的液体不能尝。
为了解开孩子心中的迷,安排了“液体加热”的观察试验。
加热后白粒的出现,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很自然的进入第三环节。
第三部分: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学生发现液体中含有溶解的物质后,肯定会想到,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我们就调制一杯盐水试试看。
这样学生就卷入到了推测和验证活动中了。
经过试验得出:当食盐溶解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浮起来。
随后又调制了一杯糖水试试看。
试验成功后,学生会反思得出:原来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液体发生了变化。
液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的思索待下节探索。
这试验为下节做了铺垫。
第四部分:阅读资料开始引用“四海不死”的资料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最后又让学生阅读能更好的为马铃薯的沉浮提高理论依据。
纵观全课,学生经历的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四、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五、教学准备:每组一个马铃薯、一个水槽、两个大烧杯、酒精灯或生日蜡烛、木夹子、小铁片、浓盐水、1袋食盐、1袋白糖、一根筷子。
六、教学流程图设疑导入探究新知拓展延伸总结七、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疑导入1、讲:“死海不死”的故事2、出示一个马铃薯请学生谈谈平时观察到的马铃薯在水中的情况。
问:如果把它放入水槽的液体中你们猜猜它是沉的还是浮的呢?(学生猜测)3、分组进行实验并汇报结果。
4、马铃薯的沉浮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研究马铃薯沉与浮现象。
(学生观察教师演示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沉浮的情况)2、猜测不同现象的原因。
提问: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水槽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3、继续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铁片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
(分组实验)(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是什么液体?4、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分组实验)(1)提问:是不是盐水真的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我们来试试好吗?(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1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这里不希望学生一下子把全部食盐倒入杯中,如果这样,学生就探索不到液体浓度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了)。
(3)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5、用同样的方法调制一杯糖水进行试验,观察并记录。
(三)、拓展延伸:观看有关死海的录像资料片。
学生谈感受(四)、总结:1、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2、教师总结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液体的浓度如果改变了,也会改变放入它里面物体的沉浮状况,那有关沉浮的秘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八:教学评价设计1、学生能积极参与实验,主动参与意识强。
2、学生能在实验中共同合作,齐动手共探讨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探究、推测、分析得出结论。
4、能根据课内外占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观点。
九:教学反思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课堂气氛一直很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