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通用7篇)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通用7篇)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通用7篇)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诗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2、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方法教学设想:1、教时安排:两课时2、教具准备:投影、插图3、教学方法:自读、点拨、质疑第一课时一、导入板题梁衡的《夏》一文中引用了诗句“田家少闲日,五月人倍忙”这句诗出自何处?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板题。

二、揭示目标1、了解作者2、熟读课文,注意句读3、疏通文意(一)注音刈荷箪携饷灼秉禄石晏邽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字_____,号_____,_____代诗人。

三、释题1、刈:割。

2、体裁:叙事诗、讽喻诗。

3、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稹”齐名,世称“元白”。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讽喻诗的目的:呕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四、朗读1、教者范读,注意句读结合书后练习第二题2、学生自读3、集体齐读五、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翻译大意2、质疑互答,教者点拨3、学生翻译诗全文,教者点拨六、质疑七、小结八、作业布置:背诵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叙事内容,掌握描写方法。

2、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背诵与翻译二、揭示目标1、思考:(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个场景?各有各的侧重——农人挥汗如雨割麦,揭示农民的劳苦。

贫妇抱子挎篮拾麦,揭示赋税的繁重(2)诗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夜来……黄场面描写:足蒸……光语言描写:家田……肠心理描写:力尽……长(3)从文中找出叙事与抒情的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讨论书后练习一(5)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惭愧、谴责自己,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人白居易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观刈麦》。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民生。

(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人白居易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把握《观刈麦》中的意象和意境。

(2)深入理解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观刈麦》,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观刈麦》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观刈麦》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深入分析诗人白居易的思想感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观刈麦》。

3. 调查农民的生活现状,关注社会民生。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解说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解读诗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人的思想态度。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观刈麦》的深层含义。

《观刈麦》教学设计优秀篇

《观刈麦》教学设计优秀篇

《观刈麦》教学设计优秀篇白居易的古诗观刈麦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教学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八步教学法即:激情导入、展示目标、指导自学、教师巡查、检查自学、展示点拨、汇报小结、当堂考核。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积累词语,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通过对诗中精彩场面的赏析,品味诗歌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主题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对诗中精彩场面的赏析,理解诗歌主题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中精彩场面的赏析,理解诗歌主题及作者的感情。

设计理念:古代诗歌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教学设计重视诗歌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反复吟诵品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语文实践能力。

教改亮点: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一改过去先教后学的老方法,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母语学习环境。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百花园里盛开着这样一朵奇葩:她像花儿一样美丽,她像歌儿一样动听。

其独特的魅力和醉人的芬芳注定了她永远都将是我们解不开的心结,挥不去的情缘。

这朵奇葩就是唐诗。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唐诗,跟着诗人白居易的脚步,一起去观看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一起去感受那令人心酸落泪的劳动画面。

( 出示课题《观刈麦》)。

二、展示目标,明确任务:1、读诗歌。

读准字音,积累词语,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品诗歌。

通过对诗中精彩场面的赏析,品味诗歌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主题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背诗歌。

能流畅的背诵诗歌。

九年级语文上册《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4.提醒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学习相关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观刈麦》一诗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阅读一首与《观刈麦》主题相近的诗歌,如《悯农》,并尝试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体会诗人对农民的关爱之情。
2.诗句仿写:请学生仿写一首以劳动者为主题的诗,要求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敬意。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知道农民的劳动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觉得农民的劳动辛苦吗?为什么?”
3.导入新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观刈麦》,告诉学生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的关爱和同情之情。
(二)讲授新知
1.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观刈麦》,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美。
2.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组,让学生正确书写和掌握。
3.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背景介绍:讲解唐代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农民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探讨诗人表达的情感。
3.情感作文:结合《观刈麦》的学习,让学生以“我眼中的劳动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描述自己身边的劳动者,如父母、老师、环卫工人等,展现他们的辛勤付出和美好品质。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后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何体现诗人的情感?
b.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背景。

分析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和诗中的意象。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法,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

运用背景研究法,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对创作的影响。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人民生活的同情。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从诗中汲取道德和人文精神的滋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观刈麦》的诗意和主题。

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和诗中的意象。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诗中深层含义的解读。

诗人情感与人民生活的联系。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观刈麦》原文。

白居易的生平介绍资料。

相关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

3.2 教学设施: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入话题,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对诗歌创作的贡献。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观刈麦》主题的好奇心。

4.2 朗读与讨论:学生朗读《观刈麦》。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小组讨论。

4.3 文本分析: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如“刈麦”、“烈日”、“贫妇”等。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4.4 背景研究:介绍白居易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现实。

分析诗中的农民生活描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联系起来。

五、总结与拓展5.1 总结:回顾《观刈麦》的诗意和主题,强调诗人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分析中的收获。

5.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白居易的诗歌对当代的意义和启示。

鼓励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分析时的积极性。

评估学生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6.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在文本分析和背景研究中的思考深度。

观刈麦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学设计观刈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刈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刈麦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首小诗:五月的心情是土地开出的花朵,它笑意盈盈,那笑是麦子散开的麦芒,那笑是刈麦人上下俯仰的身浪……这首诗字里行间饱含的丰收的喜悦和满足,深深地打动了我。

然而,五月的心情却不全是这样。

曾经的五月,也是麦收的季节,诗人白居易在田埂边看农民割麦,写下了《观刈麦》这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他不一样的“五月的心情”。

(板书课题作者) 谁来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白居易的情况大家了解得可真不少,看来同学们昨天预习得很充分。

老师也整理了一些有关白居易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简介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诗人。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段文字,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记录在书上。

有人说“诗歌的灵魂是朗读”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在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活动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活动要求: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活动方式:个体自读,圈画生字—集体释疑—小组确立朗读方式—合作试读—四个组代表展示——集体齐读同学们在朗读时觉得那些字需要注意读音?在小组朗读的时候注意正音,其他小组适时点评。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今天我看到了我们同学最认真的读书姿态了。

非常感谢刚才几个小组同学的精彩展示。

同学们,一首好诗是可以不断让人挖掘的,也是可以不断打开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首诗歌的大意,请同学们对照书下注解,理解诗歌的意思。

活动二再读诗歌,读懂意思活动要求:争取字字落实,注意译后句子通顺流畅。

《观刈麦》教案

《观刈麦》教案

《观刈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体会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句意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会和作者情感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和作者观点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字词解释、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观刈麦》的作者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猜测诗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认读和句意的理解。

(2)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体会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观刈麦》。

(2)学生写一篇关于《观刈麦》的读后感。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观刈麦》与其他描写农民劳作的诗歌,如《悯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赞美。

2. 文化传承:教师介绍古代农民劳作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农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七、课堂练习:1. 翻译诗歌:学生独立翻译《观刈麦》,锻炼翻译能力。

2. 填空练习:教师出填空题,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评价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收获和不足。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观刈麦》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观刈麦》的诗意理解。

2. 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三、教学难点:1. 《观刈麦》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观刈麦》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观刈麦》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绅及其《观刈麦》的背景。

(2)学生齐读《观刈麦》,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观刈麦》,理解诗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分析《观刈麦》的诗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观刈麦》,感受诗的韵律美。

(2)教师选取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5. 背诵练习:(1)学生跟读《观刈麦》,体会诗的意境。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观刈麦》的背诵。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刈麦》的诗意和作者情感。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对照注释,阅读《观刈麦》。

(2)学生写一篇关于《观刈麦》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观刈麦》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观刈麦》的情况。

2. 学生对《观刈麦》的诗意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3. 学生写的读后感质量。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比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

(3)引导学生珍惜粮食,感恩劳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观刈麦》。

(2)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诗意的感悟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中的景象。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观刈麦》原文、译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观刈麦》,了解诗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观刈麦》,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诗文的初步理解,提出疑问。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诗文内容,解答疑问。

(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诗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生僻词汇的含义。

(2)教师引导感悟诗中的情感,体会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敬意。

5.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流对诗文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观刈麦 优秀教学设计

观刈麦 优秀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学目标】1.反复吟颂,理解诗歌。

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3.通过比较了解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1.反复吟诵,理解诗歌,并学会赏析。

2.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把握本文的主旨。

2.赏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先在PPT上放映一首古诗《悯农》(配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让学生齐读一遍,再让学生说出“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究其根源就是因为苛捐杂税的苛酷。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因赋税而让百姓饱受痛苦的诗歌《观刈麦》。

二、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唐代诗人。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

他的讽喻诗反映了中唐社会广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

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2.重点词语(1)生字:观刈(yì)麦饷(xiǎng)田(2)理解词义。

饷田:送食物给收割麦子的人。

饷,用酒食等款待输税:缴纳租税但惜:只是珍惜。

覆陇黄:指整块地的小麦全都成熟了。

覆陇,盖满田垄。

陇,通“垄”,田埂。

三、整体感知1.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的?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答: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几句话可以看出农民为了尽早将粮食抢进收仓,不顾炎阳灼晒,争分夺秒,拼命干活。

其中“惜”字写出了劳动人民一种反常的心理,耐人寻味,更让人心酸不已。

)思考:如何理解“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中的“蒸”和“灼”?(“蒸”说明天气非常热,“灼”之太阳晒得皮肤有刺痛感)2.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句话概括,再用一个字概括。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观刈麦》的诗句;(2)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解读《观刈麦》的意象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关爱;(2)体会诗中表达的社会责任感和民生情怀;(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观刈麦》的诗意和意境;2.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蕴含的深刻社会意义;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2. 与《观刈麦》相关的资料、图片等;3. 课堂讨论所需的时间和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提问:同学们对《观刈麦》这首诗有哪些了解?2. 朗读诗文(1)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观刈麦》;(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3)引导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3. 解析诗文(1)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刈麦”、“炎炎”、“日已高”等;(2)解读诗中的意境,如农民劳作的艰辛、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等;(3)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如对农民的尊重、关爱以及对社会矛盾的揭示。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3)教师点评并总结讨论成果。

5. 欣赏与拓展(1)欣赏其他有关农民劳动的诗词;(2)对比分析不同诗人对同一题材的表达方式;(3)邀请同学分享自己的诗词创作。

6.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刈麦》的诗意和意境;(2)强调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7. 作业布置(1)背诵《观刈麦》;(3)选择一首与农民劳动相关的诗词进行鉴赏。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观刈麦》这首诗;能够分析并欣赏白居易的诗歌风格;能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通过对比分析,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诗文的背诵与理解;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作者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诗文打印稿;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麦收的景象,引发学生对《观刈麦》的兴趣。

2. 朗读诗文: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押韵和节奏。

3. 理解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文内容;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4. 分析修辞: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 体会情感:让学生讨论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通过朗读、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和理解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诗歌的阅读和欣赏。

7. 作业布置:背诵《观刈麦》;写一篇关于诗中修辞手法的短文;调查并报告农民劳动的现状。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如: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合适。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背诵诗文的熟练程度;2. 学生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学生对诗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的体会和理解;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如短文的写作和对农民劳动现状的调查报告。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敬意,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社会现实,树立同情弱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了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诗歌韵律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深层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

(2)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3)讲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敬意。

(2)启发学生思考诗中所表达的社会现实,培养同情弱者的意识。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背诵诗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发言情况。

3. 知识掌握:诗歌字词、意象的理解,以及对白居易诗歌风格的掌握。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增强他们的体验感。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背景。

2. 分析作者白居易的思想感情。

3. 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读、讨论、讲解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领会勤劳节俭、同情百姓的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2.1.1 《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2.1.2 诗歌描写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2.2 教学重点2.2.1 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思想感情。

2.2.2 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

2.3 教学难点2.3.1 诗句中隐含的含义。

2.3.2 诗歌背景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1.2 提问:你们对农民有什么样的认识?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2.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词和难句。

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3.2 分析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思想感情。

3.4 小组讨论3.4.1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

3.5 课堂练习3.5.1 学生模仿白居易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小诗。

3.5.2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彼此的创作。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观刈麦》全文,加深对诗句的印象。

4.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勤劳节俭”的作文。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5.2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反馈。

5.3 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6.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1.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6.2 作业评价6.2.1 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书写质量、理解程度和创意表现。

观刈麦教案三

观刈麦教案三

酒店调研报告范文(精选多篇)第一篇:酒店调研报告快捷商务酒店设计调研报告调研目的:了解酒店的现状和酒店的评定标准,亲自体会酒店环境感受酒店氛围,了解酒店服务流水线。

为酒店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素材,制定一个功能完全的设计任务书,为将要进行的设计,设计一个符合规范的酒店。

为了突破固有的模式,体现人文精神,同时具有时尚趣味,设计营造了一个现代的具有传统东方韵味的空间。

一、理性思维酒店设计是理性设计与感性设计的高度统一,它的第一个切入点就是为经济效益这一目标服务。

这是个充满理性思维的过程。

这一过程重点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定位对酒店所在城市、地区以及相邻建筑、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考察与分析,给酒店一个准确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不同档次、不同市场定位的酒店,在设计上是不同的。

如度假酒店、商务酒店、会议酒店、旅游酒店等,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化设计。

2、功能划分酒店的功能划分也需要较理性的思考。

在设计之先,最好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各种空间在整个酒店所占位置及面积、比例的不同,绘出一份流程示意图。

功能划分既要满足客人食宿娱购行的各种行为,还要保证酒店管理方包括各个工种作业的各种行为的顺利进行避免交叉作业。

国内的酒店设计从建筑构造上开始惯用一套固定模式,尤其是标准客房,设计含量极低。

因此,在这个阶段,怎样在满足功能需求之外,进行创新设计,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3、空间感空间感是建筑体面的虚实围合给人的心理感受。

最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把酒店设计的建筑规划与室内空间融合为一体。

这是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

而目前我们所做的大部分设计都是在已有建筑构架之上进行的,因此我们提倡的所谓空间的互融性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融合、室内空间的融合,也只能是在有前提的情况下进行的。

酒店一般都会出现大的共享空间。

如何将室外的光、水、绿化引入室内,如何使建筑与室内空间的融合达到完美,如何打破原有的陈旧的空间利用模式,需要吸收以往的经验,但更需要创新。

白居易的观刈麦教学设计

白居易的观刈麦教学设计

白居易的观刈麦教学设计白居易的观刈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的观刈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的观刈麦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

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

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

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

这是写的全景。

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

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学情分析:《观刈麦》这诗是白居易的一篇叙事讽喻诗,文字有点难,所以我让学生先预习,自己查资料,培养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预习作业已经作得很好了,而且经过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分析能力,所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较好地去品味和理解课文的。

教学流程图:导入新课→解题→了解作者、体裁→熟读课文→疏通文意→质疑、点拨→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反复吟诵,理解诗歌。

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读说结合,读出诗韵、分层次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赏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教学方式:自读、点拨、质疑。

《观刈麦》优秀教案

《观刈麦》优秀教案

《观刈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刈麦”、“农村”、“辛勤”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农村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观刈麦》。

(2)学生个人背诵课文,并互相检查。

2.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学生通过造句来巩固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其他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观刈麦》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对农村劳动的认知和感受。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2)学生个人背诵课文,并互相检查。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学生通过造句来巩固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2.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3. 生词和短语掌握:通过造句练习,评估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观刈麦》为灵感,写一篇关于农村劳动的短文。

2. 参观农村:组织学生参观农村,亲身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3. 农村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农村的收割活动,体验农民的辛勤付出。

六、教学资源1. 课文《观刈麦》文本。

2. 生词和短语列表。

3. 修辞手法讲解资料。

4. 农村劳动图片或视频。

5. 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教学方法1. 朗读和背诵: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背诵,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农村劳动的思考和表达。

《观刈麦》唐诗教学及课堂互动方案

《观刈麦》唐诗教学及课堂互动方案

《观刈麦》唐诗教学及课堂互动方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芒种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作者白居易对农民生活的关注。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对古代农耕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芒种节气介绍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小麦等芒作物成熟,农民开始收割。

介绍芒种节气的气候特点、农事活动以及民间习俗。

2. 《观刈麦》诗歌赏析作者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著称。

诗歌内容:描述芒种时节农民收割小麦的辛勤景象,以及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同情。

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

三、课堂互动方案1. 导入环节播放一段关于芒种节气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芒种节气的特点和意义。

提问:你们知道芒种节气是什么时候吗?在这个节气里,农民会做些什么呢?2. 诗歌朗读教师先示范朗读《观刈麦》,注意节奏、停顿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技巧。

分组朗读,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表演,评选最佳朗读小组。

3. 诗歌赏析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赏析《观刈麦》,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小组讨论:你认为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想表达什么情感或观点?4.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农民、一名诗人和其他角色。

设定情境:在芒种时节,农民们正在田间收割小麦,诗人白居易路过此地,看到了这一幕。

角色扮演: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表演,模拟农民收割小麦的辛苦和诗人的感慨。

表演结束后,全班进行点评和讨论。

5. 创意绘画学生根据《观刈麦》的诗意,创作一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绘画作品。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绘画媒介和风格,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完成作品后,学生将作品展示在教室墙上,全班共同欣赏和评选优秀作品。

6.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对芒种节气和《观刈麦》诗歌的理解。

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你对农民的生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芒种节气或《观刈麦》的感想或赏析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刈麦优秀教学设计
观刈麦优秀教学设计
观刈麦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整体理解诗歌思想含义,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

一、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唐代诗人。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

强调内容与形式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

他的讽喻诗反映了中唐社会广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

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

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

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

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

这是写的全景。

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
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

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于是用笔歌其事,表达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当政者的注意。

这首诗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历历如画。

三、主题
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写作手法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工匠。

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之事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

而且,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涵着感情。

本诗充满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怜悯。

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
能震撼人心。

诗中运用对比,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