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优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观刈麦》2.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把握《观刈麦》的诗意和主题。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教学重点:诗意的解读和主题的分析。

4. 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5.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

6. 教学准备:相关资料、多媒体设备。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简介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观刈麦》的诗意和主题。

2. 文本解读(15分钟)分析诗的,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逐句解析诗歌,讲解关键词和意象。

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情感,理解诗的主题。

3. 意象分析(10分钟)分析诗中的具体意象,如“刈麦”、“日暮”等。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意象的画面。

4. 情感表达(10分钟)讨论诗中的情感,如对农民的同情、对生活的感慨等。

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意象和语言表达情感。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意的理解和主题的分析。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期待。

三、课后作业1. 熟读《观刈麦》,理解诗的意境和主题。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对《观刈麦》的诗意和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课后反馈等方面,评价学生对《观刈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六、教学内容拓展1. 对比分析(10分钟)选取其他描写农民劳作的诗词,如杜甫的《春望》、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与《观刈麦》进行对比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诗人对农民生活的不同表现和情感。

2. 创作背景探讨(10分钟)进一步探讨白居易的创作背景,如当时的社会环境、政治状况等。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现实的。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人白居易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观刈麦》。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民生。

(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人白居易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把握《观刈麦》中的意象和意境。

(2)深入理解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观刈麦》,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观刈麦》中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观刈麦》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深入分析诗人白居易的思想感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观刈麦》。

3. 调查农民的生活现状,关注社会民生。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解说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解读诗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人的思想态度。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观刈麦》的深层含义。

《观刈麦》教学设计优秀篇

《观刈麦》教学设计优秀篇

《观刈麦》教学设计优秀篇白居易的古诗观刈麦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学设计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教学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八步教学法即:激情导入、展示目标、指导自学、教师巡查、检查自学、展示点拨、汇报小结、当堂考核。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积累词语,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通过对诗中精彩场面的赏析,品味诗歌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主题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对诗中精彩场面的赏析,理解诗歌主题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中精彩场面的赏析,理解诗歌主题及作者的感情。

设计理念:古代诗歌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本教学设计重视诗歌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反复吟诵品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语文实践能力。

教改亮点:一改过去文言文教学“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老套子,一改过去先教后学的老方法,贯彻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母语学习环境。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引入课题: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百花园里盛开着这样一朵奇葩:她像花儿一样美丽,她像歌儿一样动听。

其独特的魅力和醉人的芬芳注定了她永远都将是我们解不开的心结,挥不去的情缘。

这朵奇葩就是唐诗。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唐诗,跟着诗人白居易的脚步,一起去观看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一起去感受那令人心酸落泪的劳动画面。

( 出示课题《观刈麦》)。

二、展示目标,明确任务:1、读诗歌。

读准字音,积累词语,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品诗歌。

通过对诗中精彩场面的赏析,品味诗歌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诗歌主题及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背诗歌。

能流畅的背诵诗歌。

九年级语文上册《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4.提醒学生课后继续阅读、学习相关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观刈麦》一诗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后阅读:请学生课后阅读一首与《观刈麦》主题相近的诗歌,如《悯农》,并尝试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体会诗人对农民的关爱之情。
2.诗句仿写:请学生仿写一首以劳动者为主题的诗,要求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敬意。
2.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知道农民的劳动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觉得农民的劳动辛苦吗?为什么?”
3.导入新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观刈麦》,告诉学生这首诗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的关爱和同情之情。
(二)讲授新知
1.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观刈麦》,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美。
2.生字词学习: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组,让学生正确书写和掌握。
3.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背景介绍:讲解唐代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农民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探讨诗人表达的情感。
3.情感作文:结合《观刈麦》的学习,让学生以“我眼中的劳动者”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描述自己身边的劳动者,如父母、老师、环卫工人等,展现他们的辛勤付出和美好品质。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后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a.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何体现诗人的情感?
b.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自己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背景。

分析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和诗中的意象。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文本分析法,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

运用背景研究法,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对创作的影响。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人民生活的同情。

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从诗中汲取道德和人文精神的滋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观刈麦》的诗意和主题。

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和诗中的意象。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诗中深层含义的解读。

诗人情感与人民生活的联系。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观刈麦》原文。

白居易的生平介绍资料。

相关文学评论和研究资料。

3.2 教学设施: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引入话题,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对诗歌创作的贡献。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观刈麦》主题的好奇心。

4.2 朗读与讨论:学生朗读《观刈麦》。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进行小组讨论。

4.3 文本分析: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如“刈麦”、“烈日”、“贫妇”等。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

4.4 背景研究:介绍白居易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现实。

分析诗中的农民生活描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联系起来。

五、总结与拓展5.1 总结:回顾《观刈麦》的诗意和主题,强调诗人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分析中的收获。

5.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白居易的诗歌对当代的意义和启示。

鼓励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歌作品,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朗读、讨论和分析时的积极性。

评估学生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6.2 学生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评估学生在文本分析和背景研究中的思考深度。

观刈麦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学设计观刈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刈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刈麦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同学们,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首小诗:五月的心情是土地开出的花朵,它笑意盈盈,那笑是麦子散开的麦芒,那笑是刈麦人上下俯仰的身浪……这首诗字里行间饱含的丰收的喜悦和满足,深深地打动了我。

然而,五月的心情却不全是这样。

曾经的五月,也是麦收的季节,诗人白居易在田埂边看农民割麦,写下了《观刈麦》这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他不一样的“五月的心情”。

(板书课题作者) 谁来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白居易的情况大家了解得可真不少,看来同学们昨天预习得很充分。

老师也整理了一些有关白居易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幻灯片)简介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代诗人。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段文字,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记录在书上。

有人说“诗歌的灵魂是朗读”首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在朗读时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活动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活动要求: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活动方式:个体自读,圈画生字—集体释疑—小组确立朗读方式—合作试读—四个组代表展示——集体齐读同学们在朗读时觉得那些字需要注意读音?在小组朗读的时候注意正音,其他小组适时点评。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今天我看到了我们同学最认真的读书姿态了。

非常感谢刚才几个小组同学的精彩展示。

同学们,一首好诗是可以不断让人挖掘的,也是可以不断打开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首诗歌的大意,请同学们对照书下注解,理解诗歌的意思。

活动二再读诗歌,读懂意思活动要求:争取字字落实,注意译后句子通顺流畅。

《观刈麦》教案

《观刈麦》教案

《观刈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体会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句意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会和作者情感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和作者观点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字词解释、图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观刈麦》的作者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猜测诗歌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认读和句意的理解。

(2)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体会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6.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观刈麦》。

(2)学生写一篇关于《观刈麦》的读后感。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学习《观刈麦》与其他描写农民劳作的诗歌,如《悯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农民的同情和赞美。

2. 文化传承:教师介绍古代农民劳作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农民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七、课堂练习:1. 翻译诗歌:学生独立翻译《观刈麦》,锻炼翻译能力。

2. 填空练习:教师出填空题,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评价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反思收获和不足。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观刈麦》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观刈麦》的诗意理解。

2. 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三、教学难点:1. 《观刈麦》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观刈麦》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观刈麦》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绅及其《观刈麦》的背景。

(2)学生齐读《观刈麦》,了解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观刈麦》,理解诗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分析《观刈麦》的诗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

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观刈麦》,感受诗的韵律美。

(2)教师选取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5. 背诵练习:(1)学生跟读《观刈麦》,体会诗的意境。

(2)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观刈麦》的背诵。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刈麦》的诗意和作者情感。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对照注释,阅读《观刈麦》。

(2)学生写一篇关于《观刈麦》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观刈麦》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观刈麦》的情况。

2. 学生对《观刈麦》的诗意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3. 学生写的读后感质量。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比赛,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

(3)引导学生珍惜粮食,感恩劳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观刈麦》。

(2)理解诗文内容,分析诗中的景象和情感。

(3)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诗意的感悟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中的景象。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观刈麦》原文、译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观刈麦》,了解诗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观刈麦》,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享对诗文的初步理解,提出疑问。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诗文内容,解答疑问。

(2)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诗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生僻词汇的含义。

(2)教师引导感悟诗中的情感,体会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敬意。

5. 情感体验(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中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交流对诗文的理解。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2023年《观刈麦》教学设计4篇

2023年《观刈麦》教学设计4篇

2023年《观刈麦》教学设计4篇《观刈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紧扣关键字词的说明,用散文化的语言复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通过比较了解劳动人民的冲突心理,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

3、品悟作者亲农悯农的“诗心”并通过仿写形式进行简洁的诗歌创作。

教学打算:PPT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面对五月麦收,我作了一首小诗:《五月的心情》五月的心情是土地开出的花朵,它笑意盈盈,那笑是麦子散开的麦芒,那笑是刈麦人上下俯仰的身浪……你们能从我的诗中看出我的心情吗?在诗后续一句“然而,五月的心情却全不是这样。

”曾经的五月,麦收的季节,诗人白居易于田埂边看割麦,于是有了我们今日要共赏的《观刈麦》中不一样的“五月心情”。

(二)新授:1、诗中人大声朗读诗歌,找出诗中人,并用诗中原词作答。

(妇姑、童稚、丁壮、贫妇人、“我”)2、诗中景农家人很少有空闲的时候,到了五月,夜晚刮起了一场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了……诗中的人们面对这样的情景都在干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中人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确定不行能把诗中的字词一个不漏地翻译下来,所以老师可以在他们的回答中即兴提问,如:“妇女孩子往哪送饭”、“贫妇左臂悬着怎样的筐子”、“丁壮们在什么天气状况下劳作”等,为的是有效调控学生字词翻译的落实状况。

)3、诗中情①引言:我们通过文字,看到了他们的行为,我们能再通过行为,看到他们的内心吗?A、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诗中的丁壮和贫妇。

请以诗中字词句为依据,揣摩丁壮和贫妇的心理,向站在田埂边观刈麦的诗人说说自己的心理话。

追问:丁壮和贫妇哪个更苦?(落实翻译:家田输税尽)小结:由此我们不难发觉,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悲凉之意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不言自明。

B、古代表现劳动人民凄惨命运的诗篇数不胜数,但本文着实高人一筹,那是因为诗人在那个时代就能够主动去和农夫对比。

作此诗时他正任县尉,是主管一县的治安、催租等事物的官员。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

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白居易《观刈麦》的诗意及背景。

分析并掌握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能够背诵并默写《观刈麦》。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会通过诗歌了解古代农村生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关怀。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2.1 诗歌内容的理解。

2.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的分析。

2.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3.1 诗歌中某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3.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

4.2 互动式教学: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3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意境。

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提问:大家以前学过哪些白居易的诗?5.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观刈麦》,感受诗歌的韵律。

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汇。

5.3 解析诗歌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讨论诗中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5.4 应用拓展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中的农民,体会辛勤劳作的感觉。

讨论:为什么白居易会对农民产生同情?5.5 小结与作业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布置作业:背诵《观刈麦》,写一篇关于诗歌感悟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

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写作能力。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考试或测试,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修辞手法和意象的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七、教学资源7.1 文本资源:《观刈麦》原文。

关于白居易的生平介绍资料。

相关诗歌的解析和评论文章。

7.2 多媒体资源:与诗歌主题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相关的音乐或音频资料,如古筝曲等。

八、教学时间8.1 课时安排:本教案计划用2课时完成,每课时40分钟。

8.2 具体时间分配:导入新课:5分钟朗读诗歌:5分钟解析诗歌内容:15分钟应用拓展:10分钟小结与作业:5分钟九、教学建议9.1 针对不同学生水平的教学策略: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观刈麦》这首诗;能够分析并欣赏白居易的诗歌风格;能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通过对比分析,学习诗中的修辞手法;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中的意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培养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诗文的背诵与理解;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作者情感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准备:诗文打印稿;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麦收的景象,引发学生对《观刈麦》的兴趣。

2. 朗读诗文: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押韵和节奏。

3. 理解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文内容;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4. 分析修辞: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 体会情感:让学生讨论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通过朗读、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和理解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诗歌的阅读和欣赏。

7. 作业布置:背诵《观刈麦》;写一篇关于诗中修辞手法的短文;调查并报告农民劳动的现状。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如: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否合适。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背诵诗文的熟练程度;2. 学生对诗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学生对诗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的体会和理解;4. 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如短文的写作和对农民劳动现状的调查报告。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了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敬意,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社会现实,树立同情弱者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理解、意象分析。

(2)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了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

2. 教学难点:(1)诗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诗歌韵律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深层含义。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

(2)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

(3)讲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对农民劳动的敬意。

(2)启发学生思考诗中所表达的社会现实,培养同情弱者的意识。

6. 课后作业(1)让学生背诵诗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朗读、讨论和发言情况。

3. 知识掌握:诗歌字词、意象的理解,以及对白居易诗歌风格的掌握。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增强他们的体验感。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

白居易《观刈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观刈麦》全诗;(2)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2)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观刈麦》的诗意和诗韵;2.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意的深入挖掘和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文、作者简介、相关图片等;2. 学生预习《观刈麦》,了解诗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观刈麦”,提问:“刈”字的含义和诗文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2)指导学生查找诗中生僻字词的释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2)选取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2)解读诗文中的意象,如“炎炎暑气”、“鸟雀呼晴”等;(3)感悟诗人的情感,如对农民的同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等。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反复品读诗文,体会诗韵;(2)推荐其他白居易的诗作,进行拓展学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7. 作业布置(1)背诵《观刈麦》;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背诵《观刈麦》的情况;2. 学生对诗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4. 学生对白居易其他诗作的欣赏能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2. 开展以“农民辛勤劳作”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3. 邀请文学家、诗人等来进行专题讲座,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

《观刈麦》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观刈麦》的诗意和背景。

2. 分析作者白居易的思想感情。

3. 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读、讨论、讲解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领会勤劳节俭、同情百姓的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2.1.1 《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2.1.2 诗歌描写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2.2 教学重点2.2.1 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思想感情。

2.2.2 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

2.3 教学难点2.3.1 诗句中隐含的含义。

2.3.2 诗歌背景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1.2 提问:你们对农民有什么样的认识?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2.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词和难句。

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3.3.2 分析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思想感情。

3.4 小组讨论3.4.1 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

3.5 课堂练习3.5.1 学生模仿白居易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小诗。

3.5.2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彼此的创作。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抄写《观刈麦》全文,加深对诗句的印象。

4.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勤劳节俭”的作文。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5.2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反馈。

5.3 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建议。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6.1.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1.2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6.2 作业评价6.2.1 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书写质量、理解程度和创意表现。

观刈麦教案(热门6篇)

观刈麦教案(热门6篇)

观刈麦教案(热门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观刈麦教案(热门6篇)观刈麦教案(1)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中重要的文言词。

观刈麦优秀教案范文

观刈麦优秀教案范文

观刈麦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观刈麦》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欣赏白居易的诗词风格;(3)学会通过诗词描绘画面,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词内容;(2)学会借助诗词背景知识,更好地理解诗词意境;(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二、教学重点1. 诗词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3. 学会欣赏白居易的诗词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体会诗词中的深刻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2. 学生预习《观刈麦》诗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观刈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景象;(2)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观刈麦》,理解诗词的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词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词中的画面;(2)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

5. 欣赏评价(1)分析白居易的诗词风格,欣赏其艺术魅力;(2)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审美情趣。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六、教学内容1. 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观刈麦》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意境。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诗词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白居易的观刈麦教学设计

白居易的观刈麦教学设计

白居易的观刈麦教学设计白居易的观刈麦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的观刈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的观刈麦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

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

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

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

这是写的全景。

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

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学情分析:《观刈麦》这诗是白居易的一篇叙事讽喻诗,文字有点难,所以我让学生先预习,自己查资料,培养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预习作业已经作得很好了,而且经过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分析能力,所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较好地去品味和理解课文的。

教学流程图:导入新课→解题→了解作者、体裁→熟读课文→疏通文意→质疑、点拨→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反复吟诵,理解诗歌。

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读说结合,读出诗韵、分层次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赏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教学方式:自读、点拨、质疑。

《观刈麦》优秀教案

《观刈麦》优秀教案

《观刈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观刈麦》。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刈麦”、“农村”、“辛勤”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农村劳动的尊重和理解。

(2)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观刈麦》。

(2)学生个人背诵课文,并互相检查。

2.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学生通过造句来巩固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3. 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说明其他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观刈麦》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分享对农村劳动的认知和感受。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课文。

(2)学生个人背诵课文,并互相检查。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

(2)学生通过造句来巩固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2. 课文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

3. 生词和短语掌握:通过造句练习,评估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 写作练习:让学生以《观刈麦》为灵感,写一篇关于农村劳动的短文。

2. 参观农村:组织学生参观农村,亲身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3. 农村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农村的收割活动,体验农民的辛勤付出。

六、教学资源1. 课文《观刈麦》文本。

2. 生词和短语列表。

3. 修辞手法讲解资料。

4. 农村劳动图片或视频。

5. 写作纸张和文具。

七、教学方法1. 朗读和背诵:通过集体朗读和个人背诵,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农村劳动的思考和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刈麦
【教学目标】
1.反复吟颂,理解诗歌。

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3.通过比较了解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
1.反复吟诵,理解诗歌,并学会赏析。

2.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把握本文的主旨。

2.赏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先在PPT上放映一首古诗《悯农》(配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让学生齐读一遍,再让学生说出“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究其根源就是因为苛捐杂税的苛酷。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因赋税而让百姓饱受痛苦的诗歌《观刈麦》。

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唐代诗人。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领导人之一。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的口号,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

他的讽喻诗反映了中唐社会广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实践了他自己的理论主张。

感伤诗中的《长恨歌》、《琵琶行》是两首杰出的长篇叙事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2.重点词语
(1)生字:观刈(yì)麦饷(xiǎng)田
(2)理解词义。

饷田:送食物给收割麦子的人。

饷,用酒食等款待
输税:缴纳租税
但惜:只是珍惜。

覆陇黄:指整块地的小麦全都成熟了。

覆陇,盖满田垄。

陇,通“垄”,田埂。

三、整体感知
1.作者怎样描绘割麦人劳动的情景的?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们“不知热”?并且还“惜”夏日长?
(答: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几句话可以看出农民为了尽早将粮食抢进收仓,不顾炎阳灼晒,争分夺秒,拼命干活。

其中“惜”字写出了劳动人民一种反常的心理,耐人寻味,更让人心酸不已。


思考:如何理解“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中的“蒸”和“灼”?
(“蒸”说明天气非常热,“灼”之太阳晒得皮肤有刺痛感)
2.拾麦者为什么去拾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请用一句话概括,再用一个字概括。

请一位同学回答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一个字概括是“税”)
3.你能结合本诗,说说造成以上这些诗中人物悲苦的社会根源吗?
(家田输税尽,一个“税”字道出了劳动人民的劳作却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


4.作者面对此情景是怎么想的?体现了什么情感?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为此诗中写到“念此羞自愧”,你们知道作者因何而愧了吗?
明确:官吏不事农桑却过着舒适富裕的生活;农民辛勤劳动却生活贫困。

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1.先看题目中的“麦”,诗的开头哪些句子写到了麦?麦子什么颜色?什么情态?
明确:“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黄色。

覆盖着田垄。

2.作者为什么要提到南风呢?
明确:刮风会下雨。

3.古有谚语“五月南风下大雨,六月南风井底干。

”割麦时得抢收,抢收不及时麦子遭雨淋之后,不出三天全部发芽,不能食用,之前的一切辛苦将全部白费。

农人得接天连夜地干,什么时候干完,什么时候才能松口气,所以诗中写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所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交代了时间是——五月,地点是——田间
4.在这两句诗中有两个字写出了劳动人民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的是那两个字?(少、倍)
5.诗中的人物有谁?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并找出来,并用诗中的原词作答。

(答:妇姑、童稚、丁壮、贫妇人、“我”)
6.再看题目中的“刈”字。

刈麦的人是谁呢?在哪里割麦?他们的家人有些谁?在干什么?
明确:丁壮;南冈。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7.妇姑指谁?“荷”何意?“携”何意?“荷”与“携”的位置能否互换?妇女儿童提上汤水,担上食物全家出动去干什么?
(不能,小孩力气小,只能提,大人则能担。

给田里劳动的丁壮送饭去)
8.这首叙事诗描绘了哪两个场景?
(答:两个场景:一是烈日割麦;一是抱子拾穗。


五、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六、延伸拓展
读说结合,读出诗韵、分层次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赏析情感与态度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

七、课堂总结
诗人触景生情,由农民们痛苦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因此感到无比的愧疚与伤怀。

诗歌也从上面的叙事转为抒写内心同情的情绪,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作业布置】
把文章改写成现代文(6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农忙季节-------送水送粮-------南冈刈麦--------贫妇诉苦---------惭愧不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