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 PPT
淋巴结肿大:
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多见于颈后区淋巴结, 但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淋巴结一般呈轻、 中度肿大、直径在3~4cm以上者少见。质地中等 ,分散无粘连,压痛不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大多 需在热退后数周消退。
肝脾肿大:
约半数以上患儿肝脾可增大,肿大程度轻重不等 ,偶可伴有脾区疼痛或触痛。大多伴有一种或多 种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有黄疸。
护理措施
三.心理护理
1.因此对年长儿可通过安慰、解释和鼓励做好心理护理,对年幼儿 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去关心,并建立感情,可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 式沟通和建立信任。 2对于患儿家属,除了关心和安慰外,还要及时说明病情预后情况, 以及诊疗、护理措施,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支持诊疗计划,并能积极主 动地配合治疗。
护理措施
四、饮食护理
1.鼓励患儿进食,少吃多餐,食物温度可偏凉,以减少进食疼痛。 2.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吞咽的流食或 半流食,少食干硬、酸性、辛辣食物,保证供给充足的水份。 3.进食时使患儿半坐卧位或坐卧位,并嘱患儿不要说话,以免引起 误吸。 4.患儿因咽部肿胀、疼痛不愿进食,应鼓励患儿少食多餐。 5.逐渐增加粗纤维食物,确保大便通畅。
皮疹:
少数病例在病后4~10天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 可为丘疹、斑丘疹,类似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3 ~7天即消退,消退后不脱屑不留色素。部分患儿 在口腔软硬腭交界处有针尖样大小出血点。眼结 合膜充血或眼睑水肿。
重症患儿可并发神经系统疾病,如:吉兰-巴雷综 合症、脑膜炎或周围神经炎等。在急性期可发生 心包炎、心肌炎。部分患儿出现咽部继发性细菌 感染。脾破裂少见,但极严重,轻微创伤即可诱 发。
临床表现
1 2 3 4 5 6
发热
传染病学 第二章 病毒性传染病 第十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V进入血液,通过病毒血症或受感染的B淋巴细胞进行播散,继而累及周身淋巴系统。受 感染的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引起T淋巴细胞的强烈免疫应答而转化为细胞毒性T细 胞(主要是CD8+T细胞,TCL)。
TCL细胞在免疫病理损伤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杀伤感染EBV的B细胞,另 一方面侵犯许多组织器官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患者血中的大量异常淋巴细胞(又称为 异型细胞)就是这种具有杀伤能力的胞。
七、并发症
1. 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或周围神经炎等。 2. 心包炎、心肌炎。 3. 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症。 4. 其他少见的并发症:间质性肺炎、胃肠道出血、肾炎、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血小板减少。 脾破裂虽然少见,但极严重,轻微创伤即可诱发。
2. 咽峡炎:咽部、扁桃体、腭垂充血肿胀,可见出血点, 伴有咽痛,部分患儿扁桃体表面可见白色渗出物或假膜 形成。咽部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
扁桃体及悬雍垂充血肿胀、扁 桃体被覆分泌物
六、临床表现
3. 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均可肿大,在病程第1周就可出现。以颈部最为常见。肘部滑车 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有本病可能。肿大淋巴结直径很少超过3cm,中等硬度,无明显压痛和 粘连,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腹痛。肿大淋巴结常在热退后数周才消退,亦可数 月消退。
二、病原学
EBV 是 本 病 的 病 原 体 。 1964 年 由 Epstein 和 Barr 首 先 从 患 恶 性 淋 巴 瘤 (Burkitt Lymphoma)非洲儿童的瘤组织中发现,1968年由Henle等报道为本病的 病原体,并在此后众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EBV属于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具有潜伏及转化的 特征。电镜下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50~180nm。EBV基因组呈线状,但在受染 细胞内,病毒DNA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线状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 另一种是以环状的游离体游离于宿主细胞DNA之外。这两种形式的DNA,因不 同的宿主细胞而可独立或并存。
TCL细胞在免疫病理损伤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杀伤感染EBV的B细胞,另 一方面侵犯许多组织器官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患者血中的大量异常淋巴细胞(又称为 异型细胞)就是这种具有杀伤能力的胞。
七、并发症
1. 神经系统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膜脑炎或周围神经炎等。 2. 心包炎、心肌炎。 3. 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症。 4. 其他少见的并发症:间质性肺炎、胃肠道出血、肾炎、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及血小板减少。 脾破裂虽然少见,但极严重,轻微创伤即可诱发。
2. 咽峡炎:咽部、扁桃体、腭垂充血肿胀,可见出血点, 伴有咽痛,部分患儿扁桃体表面可见白色渗出物或假膜 形成。咽部肿胀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及吞咽困难。
扁桃体及悬雍垂充血肿胀、扁 桃体被覆分泌物
六、临床表现
3. 淋巴结肿大:全身淋巴结均可肿大,在病程第1周就可出现。以颈部最为常见。肘部滑车 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有本病可能。肿大淋巴结直径很少超过3cm,中等硬度,无明显压痛和 粘连,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腹痛。肿大淋巴结常在热退后数周才消退,亦可数 月消退。
二、病原学
EBV 是 本 病 的 病 原 体 。 1964 年 由 Epstein 和 Barr 首 先 从 患 恶 性 淋 巴 瘤 (Burkitt Lymphoma)非洲儿童的瘤组织中发现,1968年由Henle等报道为本病的 病原体,并在此后众多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EBV属于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具有潜伏及转化的 特征。电镜下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50~180nm。EBV基因组呈线状,但在受染 细胞内,病毒DNA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线状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 另一种是以环状的游离体游离于宿主细胞DNA之外。这两种形式的DNA,因不 同的宿主细胞而可独立或并存。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免疫病学
EB病毒普遍存在于人群中,在生命早期即受感染,但症 状不明显。尽管感染后宿主出现免疫反应,但一半以上的人 仍可不断地排出病毒,造成病毒播散。在卫生状况良好的环 境,EB病毒感染延迟至青壮年。 • EB病毒可以通过接吻传播,首先感染口咽上皮细胞,然后扩 散至其下的淋巴组织。扁桃体及其腺体中的B淋巴细胞有EB 病毒受体,感染后,少数B细胞出现溶解并释放出病毒颗粒 ,而大多数B细胞不能生产病毒,病毒DNA以染色体外游离 体(extrachromosomal episome)方式潜伏下来。
辅助检查
• (三)实验室检查 • 1.血象 病初起时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发病后10~12天白细胞 总数常有升高,高者可达3万~6万/mm3,第3周恢复正常。在 发病的第1~21天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10%~20%或更多)。
• 血小板计数可减少,极个别患者有粒细胞缺乏或淋巴细胞减少 ,可能与人体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可能与病毒直接损伤及免疫 复合物作用有关。 •
辅助检查
• 4.EB病毒抗体测定 人体受EB病毒感染后,可以产生膜壳抗体 、抗膜抗体、早期抗体、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病毒相关 核抗体等。 • 5.其他 EB病毒培养很少用于临床。测定血清中牛红细胞溶血素 具诊断价值(效价在1∶400以上)。本病急性期尚可测到自身 抗体,如抗i抗体(抗原i仅有于胎儿细胞内)、抗核抗体等。抗 i冷凝集效价高时可致自身溶血性贫血。
•
免疫病学
• 在多种EB病毒编码的多肽作用下,潜伏感染的B细胞出现多克隆活化和 增生,进入循环中并分泌多种特殊的抗体,包括heterophil抗绵羊红细 胞抗体,检测这种抗体可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对控制EB病毒感染后B细胞增生和病毒繁殖十分重要 。在感染早期,血清首先出现抗病毒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s ,VCA)的IgM,随后出现IgG,后者终生存在。细胞毒性CD8+ T细 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对控制多克隆B细胞增生更为重要。病毒特异 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演变成异型淋巴细胞,出现在循环中,成为本病的 特征性改变。虽然正常人出现抗EB病毒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控制和 减少病毒脱壳,限制B细胞受感染的数量,但不能消灭病毒。潜伏的EB 病毒隐藏在少数B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中。一旦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伤, 即出现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 皮肤护理,保持被褥、衣物清洁 柔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 患儿指甲,避免搔抓。避免挤压肿 大的淋巴结
4.饮食护理发热可致体内分解代谢增强,热量消耗增
加,消化功能减弱,故加强口腔护理,饮食以清淡、 易消化、高热、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 食为主;逐渐增加粗纤维食物,确保大便通畅;切忌 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头部置冰敷,全身用温水擦浴,必要时应用解热
药物,用药后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出汗多者,及
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注意
血压及尿量,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虚脱。鼓励患
者进食易消化、清淡饮食,多食水果,补充维生
素。保持病室安静,让患儿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2. 呼吸道护理协助患儿取半坐位,头偏向 一侧,鼓励患者咳嗽吐痰;小量多次喂水 或饮料,补充水分,保持口咽黏膜湿润, 利于痰液咳出;给予面罩雾化,局部消炎 化痰治疗,雾化结束后用清水漱口。
不要亲亲
5.绝对卧床休息绝对卧床休息半个月,减少心肌耗氧
量,减轻心脏负担,由于小儿好动,绝对卧床休息有 一定的难度,可利用讲故事、听音乐、画画等床上游 戏,以保证充分的休息,待症状缓解后,适当地下床 活动,伴肝脾肿大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脾破裂。
6.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由于患儿惧怕医院的各种治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验血、打
部分患者会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
诊断:
1.临床症状 以下症状至少3项以上阳性:①发热;②咽炎、扁桃 体炎;③颈部淋巴结肿大(大于1cm);④肝大;⑤ 脾大。
2.血象检查 (1)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50%或淋巴细胞总数 ≥5.0×109/L; (2)异型淋巴细胞≥10%或总数≥1.0×109/L。
3.EB病毒抗体检查 急性期EB核抗原阴性,并有以下之一项: (1)抗VCA-IgM抗体初期阳性,以后转阴; (2)双份血清抗VCA-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 (3)EA抗体一过性升高; (4)VCA-IgG抗体初期阳性;EB病毒核抗原抗体后期 阳转。
4.饮食护理发热可致体内分解代谢增强,热量消耗增
加,消化功能减弱,故加强口腔护理,饮食以清淡、 易消化、高热、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 食为主;逐渐增加粗纤维食物,确保大便通畅;切忌 暴饮、暴食,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头部置冰敷,全身用温水擦浴,必要时应用解热
药物,用药后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出汗多者,及
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注意
血压及尿量,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虚脱。鼓励患
者进食易消化、清淡饮食,多食水果,补充维生
素。保持病室安静,让患儿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2. 呼吸道护理协助患儿取半坐位,头偏向 一侧,鼓励患者咳嗽吐痰;小量多次喂水 或饮料,补充水分,保持口咽黏膜湿润, 利于痰液咳出;给予面罩雾化,局部消炎 化痰治疗,雾化结束后用清水漱口。
不要亲亲
5.绝对卧床休息绝对卧床休息半个月,减少心肌耗氧
量,减轻心脏负担,由于小儿好动,绝对卧床休息有 一定的难度,可利用讲故事、听音乐、画画等床上游 戏,以保证充分的休息,待症状缓解后,适当地下床 活动,伴肝脾肿大者,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脾破裂。
6.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由于患儿惧怕医院的各种治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验血、打
部分患者会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
诊断:
1.临床症状 以下症状至少3项以上阳性:①发热;②咽炎、扁桃 体炎;③颈部淋巴结肿大(大于1cm);④肝大;⑤ 脾大。
2.血象检查 (1)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50%或淋巴细胞总数 ≥5.0×109/L; (2)异型淋巴细胞≥10%或总数≥1.0×109/L。
3.EB病毒抗体检查 急性期EB核抗原阴性,并有以下之一项: (1)抗VCA-IgM抗体初期阳性,以后转阴; (2)双份血清抗VCA-IgG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 (3)EA抗体一过性升高; (4)VCA-IgG抗体初期阳性;EB病毒核抗原抗体后期 阳转。
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PPT课件
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
汇报人:xxx 2024-03-10
目录
•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情概述 • 护理评估及问题识别 • 护理措施制定与执行 • 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工作 • 监测指标观察与记录要求 •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
01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情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介绍
性别
男
职业
公司职员
姓名
(为保护隐私,此 处略去)
身体状况评估
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状况,检查淋巴 结、肝脾等器官是否肿大,测量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
心理社会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家庭支持情况 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制定个性化的护 理计划。
了解血常规、肝功能、EB病毒抗体等 检查结果,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存在问题及风险分析
高热风险
疗效判定
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和方法,判定治疗效果。
06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
本次护理工作总结回顾
01
患者病情评估与监测
对患者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制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在护理过程中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表现等进行了持续监测,及时调整了护理措
施。
02
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严格执行了消毒隔离、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调整等措施,确保了
面的帮助。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饮食调整、 运动锻炼、作息安排等,促进患
者身体康复。
提供康复辅导
组织康复辅导活动,如健康讲座 、病友交流会等,让患者了解疾 病知识、掌握康复技能,增强自
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05
监测指标观察与记录要求
生命体征监测及异常情况处理
汇报人:xxx 2024-03-10
目录
•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情概述 • 护理评估及问题识别 • 护理措施制定与执行 • 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工作 • 监测指标观察与记录要求 •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
01
患者基本信息与病情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介绍
性别
男
职业
公司职员
姓名
(为保护隐私,此 处略去)
身体状况评估
观察患者皮肤、黏膜状况,检查淋巴 结、肝脾等器官是否肿大,测量体温 、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实验室检查
心理社会评估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家庭支持情况 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制定个性化的护 理计划。
了解血常规、肝功能、EB病毒抗体等 检查结果,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存在问题及风险分析
高热风险
疗效判定
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和方法,判定治疗效果。
06
总结反思与持续改进计划
本次护理工作总结回顾
01
患者病情评估与监测
对患者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制定了详细的护理计划。在护理过程中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表现等进行了持续监测,及时调整了护理措
施。
02
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严格执行了消毒隔离、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调整等措施,确保了
面的帮助。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饮食调整、 运动锻炼、作息安排等,促进患
者身体康复。
提供康复辅导
组织康复辅导活动,如健康讲座 、病友交流会等,让患者了解疾 病知识、掌握康复技能,增强自
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05
监测指标观察与记录要求
生命体征监测及异常情况处理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课件ppt
01
02
03
04
休息与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注意口腔卫 生,定期更换床单和衣物,保
持室内空气流通。
饮食调理
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 化的食物,鼓励多喝水,保持
充足的水分摄入。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 理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适当的
病情转归
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治愈或留有后 遗症等。
案例总结与启示
总结
从案例中总结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要点。
启示
对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方面的启示和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课件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概述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预防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案例分
析
0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 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 侵犯淋巴系统,导致淋巴细胞异 常增生。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
保证充足睡眠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 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有助于恢复身体机能和 提高免疫力。
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
在接触公共场所物品或处 理食物前后,要彻底清洗 双手,避免病毒和细菌的 传播。
保持环境卫生
定期清洁居住和工作场所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 少病毒和细菌的滋生。
锻炼和活动。
预防与控制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阿昔洛韦用法及不良反应
阿昔洛韦每日15~30mg/kg,分3次口 服,连用10天,或每日15mg/kg,分8 小时一次静点,连用7天;更昔洛韦每 次5mg/kg,12小时一次静点,连用 7~10天;干扰素每日100万u,一次肌 注,共用5天(可有发热、寒战、无力、 肌痛、厌食等反应,常于1~2天内消 失)。
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可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严格掌握其药理特性。每 12小时给药一次,因其为强碱性药物,只能静 脉滴注, 不可肌内注射,静脉滴注时间至少1 小时以上。使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选择较 大血管,滴注中防渗漏及外溅,一旦发生外溅 应用肥皂水及清水冲洗局部;局部渗漏肿胀者, 予95%乙醇湿敷及激光照射。用药期间应补给 充足的水分及加强口腔护理,密切观察血常规。
二、实验室检查
血象:血象 白细胞总数高低不一。 在发病的第 1~21 天可出现异常淋巴细 胞,其占外周血有核细胞数的比例可达 10%~30% ,在 10%以上具有重要意义。 2血清嗜异凝集试验其原理是患者血清中 常含有属于 IgM 的嗜异性抗体阳性率达 80-90%。 3.EB-DNA 血清中含有高浓度EB-DNA, 提示存在病毒血症。
者发生咽喉严重病变或水肿者,有神经 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时,短疗程应 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严重病 例可静注免疫球蛋白或肾上腺糖皮质激 素以缓解病情。
(5)防治脾破裂: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
撞击脾脏的动作。①限制或避免运动, 由于IM脾脏的病理改变恢复很慢,因此, IM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后2~3 个月甚至6个月才能剧烈运动。②进行腹 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③注意处理 便秘。④IM患儿应尽量少用阿司匹林降 温,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板减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ppt医学课件
.
16
治疗
对因治疗—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20mg/kg.d,口服最大量为每次800mg,每 天4次,共5d,有一定疗效; 更昔洛韦10mg/kg.d,每天2次,静脉注射 干扰素
.
17
并发症及处理
肝损伤:门诊口服葡醛内酯,静脉输液还原性谷胱 甘肽 脾大: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发生外伤引起脾破裂; 肾损伤:轻症蛋白尿和血尿可予以肾炎康复片,重 症按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处理; 心肌炎,严重肝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并出血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延至2周,剂量 1mg/Kg.d,每日最大量不超过60mg,第二周减量停 用。
.
6
临床表现
3)淋巴结肿大:大多数患儿可有淋巴结肿大,在病 程第一周就可出现。全身淋巴结均可受累,以颈部 最为多见,肘部滑车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本病可能; 肿大淋巴结直径很少超过3cm,中等硬度,无明显压 痛和黏连,常在热退后数周消退; 4)肝脾肿大:肝大者20%~62%,多在肋下2cm以内, 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约50%出现轻度脾大,偶可发生 脾破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1
病因-EBV
EBV为本病的病原体 属于疱疹病毒,为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 主要侵犯B淋巴细胞(B细胞表面CD21受体与EB病毒 受体相同) 病毒进入口腔,在咽部淋巴组织内繁殖复制,后进 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 主要累积全身淋巴组织及具有淋巴细胞的组织和内 脏
.
5
临床表现
1、潜伏期:5~15天,起病急缓不一,症状呈现多样 性,可有乏力,头痛,畏寒,鼻塞,食欲减退等非 特异性表现; 2、发病期典型表现: 1)发热,一般均有发热,无固定热型,热程大多 1~2周。中毒症状不严重; 2)咽峡炎:咽部,扁桃体,腭垂充血肿胀,可见 散在出血点,伴有咽痛,少数可见溃疡和假膜形成;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血小板计数可减少,约半数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在 140×109/L 以下,但罕有引起紫癜者。极个别患者尚有粒细胞缺乏或淋巴 细胞减少,大多见于病程的第 1 个月内。
实验室检查
可能与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在整个病程中并不消 失,在恢复期常见增多。
2.骨髓象 缺乏诊断意义,但可除外其他疾病如血液病等。骨 髓中可见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网状细胞可能增生。并可有异常 淋巴细胞出现,但此现象亦有可能为外周血液稀释所致。在骨 髓偶可发现肉芽肿病变。
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周,儿童约10天。起病慢,大多数人先出现乏力、 头痛、发热、咽炎及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并持续一至数周, 体温可达39~40℃,持续5~10天或更长。发病后出现咽峡炎, 特点为弥漫性膜性扁桃体炎,硬腭及软腭出现多数小出血点, 伴吞咽困难。出现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以颈、腋下、腹股沟部 多见,多在热退后几周内消退,但有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情 况。一半患者有中度肝脾肿大。大约10%~15%病人在发病后 4~6天出现斑疹、斑丘疹,也有麻疹样、猩红样红斑,以躯干、 上肢前臂、小腿多见,也可发生于面部,皮疹多在几天内消退, 不留痕迹。
5.EB病毒的分离 自患者口咽冲洗液及血淋巴细胞中可培养到 EB病毒,但由于正常人和其他疾病患者亦可分离出病毒,故诊 断意义不大。
实验室检查
6.其他 应用牛红细胞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溶血素的效价,如 滴度在1∶400以上对诊断本病有相当价值。在本病急性期尚可 测得多种自身抗体,约70%的患者有抗I冷凝集素,一般可持续6 周左右,大多数患者还可出现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
发病机制
外周血中的异常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
CD4 T细胞下降,CD8 T细胞增加。
在感染的控制中,细胞介导免疫可能较体液免疫发挥了更重 要的作用。在疾病早期,NK细胞、非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CTL) 对控制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细胞增生播撒十分重要;疾病后期, HLA限制的CTL可以特异性的破坏病毒感染的细胞。
实验室检查
可能与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在整个病程中并不消 失,在恢复期常见增多。
2.骨髓象 缺乏诊断意义,但可除外其他疾病如血液病等。骨 髓中可见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网状细胞可能增生。并可有异常 淋巴细胞出现,但此现象亦有可能为外周血液稀释所致。在骨 髓偶可发现肉芽肿病变。
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周,儿童约10天。起病慢,大多数人先出现乏力、 头痛、发热、咽炎及淋巴结肿大等前驱症状并持续一至数周, 体温可达39~40℃,持续5~10天或更长。发病后出现咽峡炎, 特点为弥漫性膜性扁桃体炎,硬腭及软腭出现多数小出血点, 伴吞咽困难。出现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以颈、腋下、腹股沟部 多见,多在热退后几周内消退,但有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情 况。一半患者有中度肝脾肿大。大约10%~15%病人在发病后 4~6天出现斑疹、斑丘疹,也有麻疹样、猩红样红斑,以躯干、 上肢前臂、小腿多见,也可发生于面部,皮疹多在几天内消退, 不留痕迹。
5.EB病毒的分离 自患者口咽冲洗液及血淋巴细胞中可培养到 EB病毒,但由于正常人和其他疾病患者亦可分离出病毒,故诊 断意义不大。
实验室检查
6.其他 应用牛红细胞溶血试验测定血清中溶血素的效价,如 滴度在1∶400以上对诊断本病有相当价值。在本病急性期尚可 测得多种自身抗体,约70%的患者有抗I冷凝集素,一般可持续6 周左右,大多数患者还可出现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阳性。
发病机制
外周血中的异常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
CD4 T细胞下降,CD8 T细胞增加。
在感染的控制中,细胞介导免疫可能较体液免疫发挥了更重 要的作用。在疾病早期,NK细胞、非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CTL) 对控制EB病毒感染的B淋巴细胞增生播撒十分重要;疾病后期, HLA限制的CTL可以特异性的破坏病毒感染的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脾脏显著肿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破裂。抗生素 无效,若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2.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高热病人可用退热剂。咽痛者给予生理盐水漱口或西瓜霜润喉片含服。对发热高、咽痛剧烈者, 应注意咽部继发细菌感染,可做咽拭子培养病使用抗生素。并发心肌炎、严重肝炎、溶血性贫血或因血小板减少 并有出血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病因
EB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携带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不定,多为10天,儿童为4~15天,青年可达30天。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波动于 39℃左右,偶有40℃者。发热持续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左右,但中毒症状较轻。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特征之一,故又称“腺热病”。 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一般第1周就出现,第3周渐缩小。淋巴结一般分散无粘连, 无压痛,无化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时可引起相应症状如腹痛等。多数患儿出现咽痛,扁桃体肿大,陷窝可见白 色渗出,偶可形成假膜。
(2)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干扰素早期治疗可缓解症状及减少口咽部排毒量,但对EB病毒潜伏感染无效。 也可应用阿昔洛韦或EB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预后
本病的预后大多良好,病程一般2~4周。部分患者低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病后软弱可持续数周或数月, 极个别者病程迁延可达数年之久。因本病死亡者较少,死因有脾破裂、脑膜炎、心肌炎等。
脾大常见,一般在肋下2~3cm可触及,同时伴有脾区疼痛或触痛。肝大多在肋下2cm以内,常伴有肝脏功能 异常,部分患者有黄疸。
部分患者会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如丘疹、斑丘疹或类似麻疹及猩红热皮疹。
护理查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课件课件
– EB病毒感染可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发生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相关的多 种疾病如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21页
流行病学
传染源:带病毒者及病人为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经口鼻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飞沫(次要)及输血传
播(偶可发生)。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青少年更多见。病后可获得持久免 疫,第二次发病不常见。
I1 :1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2注意观察病人面色血象变化,及时汇报医生作出处理。 3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的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P2 :体温过高:与等有关
I2: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的变化情况。 2病人体温升高时,进行温水擦浴。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更换衣裤,保持床单位清洁
干燥整齐。 3遵医嘱予补液抗感染,加强营养。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21页
病因学
EB病毒为本病的病原,电镜下EB病毒的形态 结构与疱疹病毒组的其他病毒相似,但抗原性 不同。EB病毒为DNA病毒。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21页
发病机理
EBV B淋巴细胞受体
咽扁桃体B淋巴细胞和口 复制 腔上皮细胞
细胞破坏
B淋巴细胞 血液 唾液腺(腮腺)
单核细胞系统
扁桃体炎、咽炎、 淋巴结肿大
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21页
诊断标准
下列症状中三项: ①发热
②咽峡炎
③颈淋巴结肿大 ④肝脏肿大 ⑤脾脏肿大
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21页
下列检查中任一项: ①抗EBV—IgM测定阳性 ②嗜异凝集抗体阳性;
③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比
例≥10%
案例分析(一)
姓名靳一诺 性别 男 年龄 3岁2月 住院号 320176
第三页,本课件共有21页
流行病学
传染源:带病毒者及病人为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经口鼻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飞沫(次要)及输血传
播(偶可发生)。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青少年更多见。病后可获得持久免 疫,第二次发病不常见。
I1 :1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2注意观察病人面色血象变化,及时汇报医生作出处理。 3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的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P2 :体温过高:与等有关
I2: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的变化情况。 2病人体温升高时,进行温水擦浴。出汗后及时清洁皮肤,更换衣裤,保持床单位清洁
干燥整齐。 3遵医嘱予补液抗感染,加强营养。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21页
病因学
EB病毒为本病的病原,电镜下EB病毒的形态 结构与疱疹病毒组的其他病毒相似,但抗原性 不同。EB病毒为DNA病毒。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21页
发病机理
EBV B淋巴细胞受体
咽扁桃体B淋巴细胞和口 复制 腔上皮细胞
细胞破坏
B淋巴细胞 血液 唾液腺(腮腺)
单核细胞系统
扁桃体炎、咽炎、 淋巴结肿大
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21页
诊断标准
下列症状中三项: ①发热
②咽峡炎
③颈淋巴结肿大 ④肝脏肿大 ⑤脾脏肿大
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21页
下列检查中任一项: ①抗EBV—IgM测定阳性 ②嗜异凝集抗体阳性;
③外周血变异淋巴细胞比
例≥10%
案例分析(一)
姓名靳一诺 性别 男 年龄 3岁2月 住院号 32017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嗜异性凝集试验 3.EB病毒抗体测定 4.EB病毒-DNA检测
2020/7/9
.
17
此外,半数以上患者可出现丙氨酸转氨 酶的异常,一般于病程第1周即见升高, 第2周达高峰,5周内可降至正常。有神 经系统症状的尚可出现脑脊液改变,主 要表现为细胞数的增多(每微升数十至数 百个),以淋巴细胞为主,也可发现异常 淋巴细胞,糖和氯化物变化不大,蛋白 可略升高。
继而侵入血循环而致病毒血症,并进一 步累及淋巴系统的各组织和脏器。
2020/7/9
.
3
2020/7/9
.
4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携带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口-口接触传播
可经输血、气管移植或骨髓移植感染
易感人群:年长儿及青少年,6岁以下可呈
不显性感染,卫生条件差的幼儿多见,卫生条 件好的青少年多见。
2.咽峡炎 常见咽部、扁桃体、悬雍垂充 血肿胀,伴有咽痛。如咽部肿胀严重, 则可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扁桃体 可有渗出物,或假膜形成。
2020/7/9
.
10
3.淋巴结大 约70%的病人有此表现,浅 表淋巴结常普遍受累,以颈后三角区为 最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淋巴结直径 很少超过3cm,硬度中等,无粘连及明显 压痛,常在热退后数周才消退。肠系膜 淋巴结受累时,引起腹痛等症状。
5.丙种球蛋白 或血浆
2020/7/9
.
22
预后
本病预后大多良好。
病程一般为1~2周,但可有复发。部分 患者低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病后软 弱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极个别者病程迁 延达数年之久。本病病死率为1%~2%, 因脾破裂、脑膜炎、心肌炎等所致。有 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后,病情可 迅速恶化而死亡。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鹤壁市人民医院
2020/7/9
.
1
定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 所致。
本病是一种以乏力、头痛、发热、咽炎、 淋巴结肿大,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多, 异嗜性抗体及轻度一过性肝炎为特征的 综合征。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
2020/7/9
.
2
发病机制
由于B淋巴细胞表面有EBV受体,故病毒 进入口腔后,首先感染咽扁桃体中的B淋 巴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并在细胞中进 行繁殖,导致细胞破坏,引发扁桃体炎 和咽炎正在,局部淋巴结受累重大。
7.其他 偶可见心包炎、心肌炎或肾炎、 肺炎。1958年上海的一次流行中,腹泻 发生率达70%,并伴有其他消化系统症状。
本病病程1~3周,少数持续1个月至数月, 甚至迁延数年。
2020/7/9
.
13
并发症
1.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早期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死亡的首要因素。被波及时主要表 现为急性脑膜炎、神经根炎、脑干脑炎等。临 床表现为头痛、眩晕、失眠、惊厥、昏迷、偏 瘫、脑膜刺激征等。偶可出现急性小脑综合征、 横贯性脊髓炎,表现为言语不清、眼球震颤、 步态蹒跚、共济失调、截瘫等。出现神经系统 并发症的虽病情较重,但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 复,且很少留后遗症。
5.腮腺肿大 多见于病程1周左右,为双侧 性,伴中度压痛,不化脓,约1周消退。
其他并发症尚有胃肠道出血、心包炎、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 少症、继发感染、脾破裂等。
2020/7/9
.
16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高低不一。病初起时 可以正常,发病后10~12天白细胞总数 常有升高,高者可达60×109/L,第3周恢 复正常。
2020/7/9
.
20
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并发症
2.对症治疗
3.抗病毒治疗:首选更昔洛韦或阿昔洛韦, 7-10天,疗效不确切。
据报早期连续干扰素肌肉注射5天,辅以 维生素B1、C可缓解症状,缩短疗程。
2020/7/9
.
21
4.肾上腺皮质激素
重症患者短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 减轻症状3-7天,并发心肌炎、严重肝炎、 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延长 至2周。
2020/7/9
.
5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季节:四季均可发生,已秋末、春初多
见
流行状况:多为散发,可呈一定规模流
行,病后多可获得持久免疫,极个别亦 有复发。复发时病程短,病情也轻。
2020/7/9
.
6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在成人通常为4~7周,儿童 5~15天,大多数为9天。在不同患者中 临床表现不一,因而曾将本病分为多种 临床类型,如咽炎型、腺热型、淋巴结 肿大型以及肺炎型、肝炎型、胃肠型、 皮疹型、脑炎型、心脏型、生殖腺型等, 以前3型最为常见。
2020/7/9
.
14
2.呼吸系统 约占5%,主要为肺门淋巴结 肿大和肺部出现斑点状阴影,少数伴胸 腔积液。
3.心血管系统 并发心肌炎和传导异常
2020/7/9
.
15
4.肾 可累及肾实质与间质,临床表现似 一般肾炎,主要表现为迅速出现的水肿、 尿中出现蛋白、颗粒管型和细胞管型, 尚可引起一过性尿素氮、肌酸酐升高, 但急性肾功能衰竭罕见,肾脏病变一般 可逆,预后良好。
2020/7/9
.
11
4.肝脾大 本病肝大者占20%~62%,大多 在肋下2cm以内可有ALT升高,部分病人 有黄疸。约半数病人有轻度脾肿大,有 疼痛及压痛,偶可发生脾破裂。
5.神经系统症状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经症 状,如吉兰-巴雷综合征、脑膜脑炎等。
2020/7/9
.
12
6.皮肤、黏膜皮疹 约1/3病例发生皮疹、 丘疹、斑疹、出血点或猩红热样红斑疹。 有的软腭有小出血点。皮疹多发生在4~ 6病日,持续1周左右。
2020/7/9
.
18
诊断
1.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1cm) 等三联征,和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皮 疹,以上至少3项呈阳性。
2.WBC总数升高或减少,淋巴细胞增多高 于5×109/L或>50%,变异淋巴细胞>10%或 总数>1.0×109/L。
2020/7/9
.
19
3.嗜异凝集抗体阳性 EB病毒抗体阳性 PCR检测EBV-DNA阳性 CD4+/CD8+也视为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2020/7/9
.
7
婴幼儿感染者常无明显症状或仅不典型 表现,血清EBV抗体阳性。
2020/7/9.8青春期及成人则表现较典型,多数有乏 力、头痛、畏寒、纳差、恶心、轻泻等 前驱症状,为期不超过1周,以后主要临 床表现如下
2020/7/9
.
9
1.发热 一般均中度发热,热程1~2周。 部分病人可持续低热一至数月。中毒症 状多不严重。
2020/7/9
.
17
此外,半数以上患者可出现丙氨酸转氨 酶的异常,一般于病程第1周即见升高, 第2周达高峰,5周内可降至正常。有神 经系统症状的尚可出现脑脊液改变,主 要表现为细胞数的增多(每微升数十至数 百个),以淋巴细胞为主,也可发现异常 淋巴细胞,糖和氯化物变化不大,蛋白 可略升高。
继而侵入血循环而致病毒血症,并进一 步累及淋巴系统的各组织和脏器。
2020/7/9
.
3
2020/7/9
.
4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携带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口-口接触传播
可经输血、气管移植或骨髓移植感染
易感人群:年长儿及青少年,6岁以下可呈
不显性感染,卫生条件差的幼儿多见,卫生条 件好的青少年多见。
2.咽峡炎 常见咽部、扁桃体、悬雍垂充 血肿胀,伴有咽痛。如咽部肿胀严重, 则可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扁桃体 可有渗出物,或假膜形成。
2020/7/9
.
10
3.淋巴结大 约70%的病人有此表现,浅 表淋巴结常普遍受累,以颈后三角区为 最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淋巴结直径 很少超过3cm,硬度中等,无粘连及明显 压痛,常在热退后数周才消退。肠系膜 淋巴结受累时,引起腹痛等症状。
5.丙种球蛋白 或血浆
2020/7/9
.
22
预后
本病预后大多良好。
病程一般为1~2周,但可有复发。部分 患者低热、淋巴结肿大、乏力、病后软 弱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极个别者病程迁 延达数年之久。本病病死率为1%~2%, 因脾破裂、脑膜炎、心肌炎等所致。有 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后,病情可 迅速恶化而死亡。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鹤壁市人民医院
2020/7/9
.
1
定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 所致。
本病是一种以乏力、头痛、发热、咽炎、 淋巴结肿大,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多, 异嗜性抗体及轻度一过性肝炎为特征的 综合征。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
2020/7/9
.
2
发病机制
由于B淋巴细胞表面有EBV受体,故病毒 进入口腔后,首先感染咽扁桃体中的B淋 巴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并在细胞中进 行繁殖,导致细胞破坏,引发扁桃体炎 和咽炎正在,局部淋巴结受累重大。
7.其他 偶可见心包炎、心肌炎或肾炎、 肺炎。1958年上海的一次流行中,腹泻 发生率达70%,并伴有其他消化系统症状。
本病病程1~3周,少数持续1个月至数月, 甚至迁延数年。
2020/7/9
.
13
并发症
1.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早期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死亡的首要因素。被波及时主要表 现为急性脑膜炎、神经根炎、脑干脑炎等。临 床表现为头痛、眩晕、失眠、惊厥、昏迷、偏 瘫、脑膜刺激征等。偶可出现急性小脑综合征、 横贯性脊髓炎,表现为言语不清、眼球震颤、 步态蹒跚、共济失调、截瘫等。出现神经系统 并发症的虽病情较重,但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 复,且很少留后遗症。
5.腮腺肿大 多见于病程1周左右,为双侧 性,伴中度压痛,不化脓,约1周消退。
其他并发症尚有胃肠道出血、心包炎、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 少症、继发感染、脾破裂等。
2020/7/9
.
16
实验室检查
1.血象 白细胞总数高低不一。病初起时 可以正常,发病后10~12天白细胞总数 常有升高,高者可达60×109/L,第3周恢 复正常。
2020/7/9
.
20
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并发症
2.对症治疗
3.抗病毒治疗:首选更昔洛韦或阿昔洛韦, 7-10天,疗效不确切。
据报早期连续干扰素肌肉注射5天,辅以 维生素B1、C可缓解症状,缩短疗程。
2020/7/9
.
21
4.肾上腺皮质激素
重症患者短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 减轻症状3-7天,并发心肌炎、严重肝炎、 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延长 至2周。
2020/7/9
.
5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季节:四季均可发生,已秋末、春初多
见
流行状况:多为散发,可呈一定规模流
行,病后多可获得持久免疫,极个别亦 有复发。复发时病程短,病情也轻。
2020/7/9
.
6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在成人通常为4~7周,儿童 5~15天,大多数为9天。在不同患者中 临床表现不一,因而曾将本病分为多种 临床类型,如咽炎型、腺热型、淋巴结 肿大型以及肺炎型、肝炎型、胃肠型、 皮疹型、脑炎型、心脏型、生殖腺型等, 以前3型最为常见。
2020/7/9
.
14
2.呼吸系统 约占5%,主要为肺门淋巴结 肿大和肺部出现斑点状阴影,少数伴胸 腔积液。
3.心血管系统 并发心肌炎和传导异常
2020/7/9
.
15
4.肾 可累及肾实质与间质,临床表现似 一般肾炎,主要表现为迅速出现的水肿、 尿中出现蛋白、颗粒管型和细胞管型, 尚可引起一过性尿素氮、肌酸酐升高, 但急性肾功能衰竭罕见,肾脏病变一般 可逆,预后良好。
2020/7/9
.
11
4.肝脾大 本病肝大者占20%~62%,大多 在肋下2cm以内可有ALT升高,部分病人 有黄疸。约半数病人有轻度脾肿大,有 疼痛及压痛,偶可发生脾破裂。
5.神经系统症状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经症 状,如吉兰-巴雷综合征、脑膜脑炎等。
2020/7/9
.
12
6.皮肤、黏膜皮疹 约1/3病例发生皮疹、 丘疹、斑疹、出血点或猩红热样红斑疹。 有的软腭有小出血点。皮疹多发生在4~ 6病日,持续1周左右。
2020/7/9
.
18
诊断
1.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1cm) 等三联征,和肝脏肿大、脾脏肿大、皮 疹,以上至少3项呈阳性。
2.WBC总数升高或减少,淋巴细胞增多高 于5×109/L或>50%,变异淋巴细胞>10%或 总数>1.0×109/L。
2020/7/9
.
19
3.嗜异凝集抗体阳性 EB病毒抗体阳性 PCR检测EBV-DNA阳性 CD4+/CD8+也视为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2020/7/9
.
7
婴幼儿感染者常无明显症状或仅不典型 表现,血清EBV抗体阳性。
2020/7/9.8青春期及成人则表现较典型,多数有乏 力、头痛、畏寒、纳差、恶心、轻泻等 前驱症状,为期不超过1周,以后主要临 床表现如下
2020/7/9
.
9
1.发热 一般均中度发热,热程1~2周。 部分病人可持续低热一至数月。中毒症 状多不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