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心得体会可以通过书写、讨论、反思或与他人分享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有助于深化对经历的理解,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的思考和总结,帮助我们应对类似的情况,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拖延心理学3000字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3000字读后感读后感一嗨,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有意思的书,叫《拖延心理学》。
哎呀,真的是让我对自己的拖延毛病有了好多新的认识!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就忍不住一直点头,心里想着:“这说的不就是我嘛!”书里提到的那些拖延的原因和场景,简直跟我生活中的一模一样。
比如说,害怕失败,总觉得自己做不好,所以就一直拖着不开始。
还有追求完美,想着一定要准备得超级充分才能动手,结果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拖延,其实是在逃避压力。
一想到那个任务有多难,心里就发怵,然后就找各种借口去做别的轻松的事情。
就像之前要写一篇很重要的报告,我居然能先去打扫房间、整理衣柜,就是不愿意坐在电脑前开始写。
还有啊,我总是低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觉得自己很快就能搞定,结果到了最后期限才发现根本来不及。
这种时候真的是又着急又后悔。
不过读完这本书,我也学到了一些应对拖延的方法。
比如说,把大任务分解成小的、可管理的步骤,这样看起来就不会那么吓人了。
还有设定明确的截止日期,并且告诉身边的人,让他们监督我。
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慢慢改变自己的拖延习惯。
不再给自己找借口,勇敢地面对那些让我害怕的任务。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努力,一定能战胜拖延这个小恶魔!哎呀,跟你们分享了这么多,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跟我一样的感受呢?要是你们也有拖延的毛病,不妨也去看看这本书,说不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哦!读后感二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拖延心理学》的那些事儿。
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眼睛都亮了!因为书里说的好多关于拖延的情况,我是条条都中啊!比如说,我老是觉得时间还多着呢,不着急,结果等到最后火烧眉毛了才开始抓狂。
就像有一次考试复习,我总觉得还有一个星期,肯定能复习完,结果每天都拖拖拉拉,最后两天才拼命看书,那叫一个狼狈!还有啊,我特别容易被一些小事分心。
写作业的时候,手机一响,我就忍不住去看,然后就开始刷朋友圈、玩游戏,一玩就是好久,作业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在语言方面,作者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得书中的理论部分变得生动有趣,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实例,使得抽象的心理学理论变得具体形象,让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拖延心理的影响。此外,作者还采用了对话的形式,使得书中பைடு நூலகம்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拖延心理的影响和改变的可能性。
书中提到,拖延行为往往源于我们对自我能力的怀疑和恐惧。我们害怕面对挑战,害怕失败,因此选择了拖延作为应对策略。这种心理机制使得我们在面对任务时,总是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这种矛盾心理导致我们陷入了拖延的困境。
书中详细分析了拖延行为的心理成因,以及如何通过自我认知的方法来克服拖延。作者提出,我们需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实用的技巧,如分解任务、建立奖励机制等,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精力。
书中的主题围绕着拖延心理进行深入探讨,揭示了拖延背后的心理机制。作者通过分析拖延者的心理状态,揭示了拖延行为的本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拖延行为。这一主题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我意识到拖延并非是一种偶然的行为,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在情节安排上,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将拖延心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些案例和实证研究让我对拖延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提供了实际的解决方案。我发现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理论,也能够真实地帮助我克服拖延。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第一篇范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1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对于我而言,选择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的主要原因在于我认为无论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是在未来要加入社会,开始工作后,管理心理学都是应用最广泛,对我最有帮助的一门科目。
“在21世纪,当社会变革、国际交流、信息技术、个性发展等诸多挑战与机遇降临到社会分工的每一位参与者面前时,无论我们是否身处领导者的职位,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具备某些领导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管理心理学可以应用在我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这些方面,更能帮助我更好的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相处。
同时,当我们身处某一个团体时,管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使团队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一、如何做好团体工作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想办法激发动机,强化动机,运用动机的机能,影响职工行为。
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职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职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职工积极地、自觉地努力工作。
这就是激励在团体工作中的功能。
激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在大一时我加入了某院科协秘书部,我在这一年里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科协在安排干事工作时没有能够统筹安排好各个人的具体工作,一有事情就是谁有空谁去做。
结果每次做事的都是那几个人,有些人总是没空,但所有人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
而且在下一任部长的人员选择上,它过早地透露出了倾向,导致其他成员消极怠工,甚至辞职。
在下学期就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人退出了,造成人员缺乏,很多工作都无法及时完成。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1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对于我而言,选择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的主要原因在于我认为无论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是在未来要加入社会,开始工作后,管理心理学都是应用最广泛,对我最有帮助的一门科目。
“在21世纪,当社会变革、国际交流、信息技术、个性发展等诸多挑战与机遇降临到社会分工的每一位参与者面前时,无论我们是否身处领导者的职位,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具备某些领导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管理心理学可以应用在我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这些方面,更能帮助我更好的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相处。
同时,当我们身处某一个团体时,管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使团队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一、如何做好团体工作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想办法激发动机,强化动机,运用动机的机能,影响职工行为。
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职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职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职工积极地、自觉地努力工作。
这就是激励在团体工作中的功能。
激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在大一时我加入了某院科协秘书部,我在这一年里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科协在安排干事工作时没有能够统筹安排好各个人的具体工作,一有事情就是谁有空谁去做。
结果每次做事的都是那几个人,有些人总是没空,但所有人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
而且在下一任部长的人员选择上,它过早地透露出了倾向,导致其他成员消极怠工,甚至辞职。
在下学期就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人退出了,造成人员缺乏,很多工作都无法及时完成。
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5篇
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5篇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篇1好长时间没上来写点啥,由于我把自己生活支配得忒充实了。
我始终感到自己到了一个人生的瓶颈期,在深知自己有许多事情要做的状况下,感到有心无力。
知道自己的问题之一是拖延,于是最终前些日子读了《拖延心理学》,找到了症结所在。
自我关心类的书我现在看了几本之后,把他们划分为三类,或者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说教式的,通过讲道理拓展你的思路,就像年长者给年轻人做心理工作差不多。
这个方法在个别想不通的问题上,有时候可以个人豁然开朗的感觉,由于有些道理你可能从前是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有了新的目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这个类型的有个问题,它只在你从前不明道理的时候管用。
那么假如在“道理大家都知道”的状况下,问题有时候还是解决不了怎么办?这就叫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其次层是方法式的,你现在已经知道自己应当朝哪个方向努力,知道了目标,却不知道怎么能达到,这类书就注意于教你实际操作的方法。
比如教你怎么管理时间,怎么放松精神……但有了目标,有了方法,你就肯定能达到目的吗?不肯定能!第三层是学术式的,它从心理科学的角度来分析。
你有了目标,有了方法,即你知道要做什么,又知道如何做,为什么不行动?这问题一点也不荒谬,它几乎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问题出在内心和大脑。
帮你解决“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就是……”里那个不知道的为什么。
《拖延心理学》就是这个层次的书。
它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把自己当成活体标本,科研项目来讨论!看了《精子战斗》之后,内容虽不能尽信,但是它的一个主旨是人类终究是一种动物。
要从生物的角度来观测讨论。
的确如此,不能由于人类把握了科学道理,就认为自己的感性一面是凌驾于科学是不行用理性分析的。
事实上,那些自然界的科学事实不管人类把握与否都是客观存在的,人类自己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当然也可以用科学道理分析。
依据学习,我最终意识到我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都是有深远的源头的。
我拖延的行为方式,和一些惯性思维,形成于早年、多年的个人经受之中,汇聚于潜意识的神经通路之中。
读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6篇
读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6篇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在写读后感时,要把故事情节与自己的感受紧密结合起来,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读拖延症心理学读后感篇1拖延症,大抵说的是,一件事情明明时间充足,但总要拖到最期限为止才做,正所谓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
这本书不多250页左右,一个小时足以看完,但其带来的感触以及对心理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相当长的事件——直到我能戒除拖延症为止。
文中提到的一点很有意思,拖延症,很多时候正是完美主义者最容易犯。
完美主义者分两种,一种是苛求完美,最后可以完美完成的天才——这种人是论外,正常来说,不会很多,于是,剩下的完美主义者,就成了拖延症的最大患者群。
一件事情应该做,并且应该完美地做到,但偏偏没有完美做到的方式,在找到完美做到的方式之前,决定先啥都不做——很多时候的拖延症,都有经过上面的经历。
这里的矛盾点在于,没有去做,就先认为自己条件下做不好,但没有去做,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做不好呢?很简单,完美主义者们,都有一个大法宝——自知之明,总是认为自己对自己又足够的认知,知道自己什么可以做到,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任何事情都被二分,基本上不存在中间选项——努力了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然后是下一个问题,完美主义者自认完美,于是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要自己做的事情,一般不会拒绝——很简单,交给我,完美地给你做出来。
于是下一个矛盾产生,别人地事情,一般很少在自己地熟悉范围里面,于是结合前一点,完美主义者手里面,就积攒了大量做不到——但绝对要完美地做出来地事情。
于是拖延症就产生了。
以上讨论仅限于有自知之明地完美主义者,懒鬼论外不做讨论。
然后是另一种拖延症,也更普通大众化——有没有一件很普通很容易干地事情,属于10分钟内能解决地问题,被完美地拖到事情不得不解决地最后5分钟地经历?或者干脆被拖延过头。
很多时候,对于伸手就可以做到地事情,人们不会太过在意,很简单,马上,现在,稍等这种回答地背后,是别人反复地催促——但就是不做,总是认为有时间马上做好的事情,却总是不去做,这就是拖延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二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拖延症,大抵说的是,一件事情明明时间充足,但总要拖到最期限为止才做,正所谓“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
这本书不多250页左右,一个小时足以看完,但其带来的感触以及对心理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相当长的事件——直到我能戒除拖延症为止。
文中提到的一点很有意思,拖延症,很多时候正是完美主义者最容易犯。
完美主义者分两种,一种是苛求完美,最后可以完美完成的天才——这种人是论外,正常来说,不会很多,于是,剩下的完美主义者,就成了拖延症的最大患者群。
一件事情应该做,并且应该完美地做到,但偏偏没有完美做到的方式,在找到完美做到的方式之前,决定先啥都不做——很多时候的拖延症,都有经过上面的经历。
这里的矛盾点在于,没有去做,就先认为自己条件下做不好,但没有去做,又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做不好呢?很简单,完美主义者们,都有一个大法宝——自知之明,总是认为自己对自己又足够的认知,知道自己什么可以做到,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任何事情都被二分,基本上不存在中间选项——努力了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然后是下一个问题,完美主义者自认完美,于是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要自己做的事情,一般不会拒绝——很简单,交给我,完美地给你做出来。
于是下一个矛盾产生,别人地事情,一般很少在自己地熟悉范围里面,于是结合前一点,完美主义者手里面,就积攒了大量做不到——但绝对要完美地做出来地事情。
于是拖延症就产生了。
以上讨论仅限于“有自知之明地完美主义者”,懒鬼论外不做讨论。
然后是另一种拖延症,也更普通大众化——有没有一件很普通很容易干地事情,属于10分钟内能解决地问题,被完美地拖到事情不得不解决地最后5分钟地经历?或者干脆被拖延过头。
很多时候,对于伸手就可以做到地事情,人们不会太过在意,很简单,马上,现在,稍等这种回答地背后,是别人反复地催促——但就是不做,总是认为有时间马上做好的事情,却总是不去做,这就是拖延症。
原因在于,很多人做事情,按照四象限法则,这一类事情会被归于第四象限,因为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于是不紧急,因为很快就可以做完,即使在deadline前也可以很快弄完,所以不重要,但是,现实中,可能deadline的时候,做事情的条件正好不具备,或者时间被更重要,更紧急的事情占用,导致事情没有完成。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三篇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三篇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一)拖延,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的习惯,也许您拖延是为了逃避某件事情,也许您拖延是为了缓解紧张的压力。
从我们的幼儿时期一直延续到老年时期,也许死亡才是拖延的终点。
既然不能摆脱拖延心理,我们就应该了解它的根源,了解它的影响,最终找到克服拖延心理的方法。
我分析我工作上拖延的原因可能是一种畏惧的心理,就拿仓库这方面的工作来说,因为没有实际经验,不自觉的就对这块工作产生了拖延的心理,有点畏惧,不知从何下手。
要想克服这种心理,就要从根源下手不能畏难,要把整件事情分成各个小模块来逐步攻克,制定详细、切实可能的工作计划。
我给自己定的计划是先在网上学习些理论知识;再去泰州进行实践学习和操作,理论结合实际强化技能,回来针对我们远景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对症下药,逐步完成仓库的管理工作。
正是读了《拖延心理学》这本书,我才真正认识到自己工作中拖延的成因。
改掉拖延的坏习惯也是一个自我救赎的过程。
我准备好启程了,您呢?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二)在翻开《拖延心理学》之前,本人一直对自身在习惯养成、工作效率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拖延深恶痛绝,并对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拖延症患者深信不疑,且颇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深恐将不断为此生以及此生中的若干年甚或几个星期的碌碌无为而追悔莫及,于是便一厢情愿地将治愈希望寄托在了广受推崇的《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细读之下,方知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
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
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扯出诸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的态度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仰或真相。
当读到对各类拖延行为模式的法庭大调查这一章节时,书中提到:拖延会激起类似自责或者厌恶这样的情感反应,但是它很可能同时也在帮你躲避其他更为焦灼的情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拖延心理学》读后感(3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拖延心理学》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1随着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面对着积压成山的问题时,很多人会习惯性地产生退缩心理。
近日,利用闲暇时间,我读完了一本《拖延心理学》。
读完以后,发现其中所讲的许多道理,可以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上。
我们每个人都有懒惰心理,在遇到问题和事情时都会有拖延的心理。
通过阅读这本书后,我发现拖延症其实是许多人都在面临的问题,随着生活和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面对着积压成山的问题时,很多人会习惯性地产生退缩心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对自己的能力的过高估计;对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对做事的步骤缺乏合理的分配和调度;时间久了,事情会会慢慢的堆积起来,在面对堆积起来的问题时,人总会变得懒惰起来,总会想着反正债多不压身,还不如慢慢解决,于是慢慢的就形成了拖延症。
在工作中,我们也会有拖延症的表现,比如明明可以马上做完的一件事,偏偏要拖到最后五分钟的时候才去做,一件两件小事还不太明显,事情堆积在一起形成大山以后,就会对我们形成困扰,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千万不能有拖延的习惯,所有的问题都必须要及时处理,不能想要一下子就把彻底把问题解决了,而是要把问题放在平时分步骤一点一点的解决掉。
在面对司乘人员时也要保持这种心态,在司乘人员遇到困难时,及时快速地为他们提供帮助、解决困难,这有这样司乘人员才会有宾至如归,感受到家的温暖。
其实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类似拖延症的问题,我们需要逐一的分析并克服它们,只有在克服这些困难之后,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更加完美、更加顺利。
在工作中更多的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为高速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拖延心理学读后感第一篇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觉,瞄到后便毫不迟疑地取出来。
缘由很简洁,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更加有严重之势。
比方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间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方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爱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如今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必需打印,所以只好赶在周末的尾巴把这赶出来……于是,我决定要通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缘由,以及期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
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马上开始,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还有时间,我这个人有毛病,做还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战。
我永久不会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这无疑是我一学期来的心路历程。
开学初,我往往雄心壮志,想着这学期我必需时刻温故而知新,切勿期末临急抱佛脚,我得马上开始。
慢慢地,学习往往会被一些莫须有的琐事耽误,于是我开始想:我不开始又怎么样呢?于是,接近期末,我又劝慰自己:还有时间……对于拖延的缘由,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
我想前两类缘由的吧。
认真想想,我喜爱把赴约的时间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曾经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爱等待,于是选择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习上临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常大大提高,同时我认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却在高考中功亏一篑,而眼看平常成果不如我的同学都如愿以偿考上重本。
我可怕就算平常温故而知新也抵不过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
但是,我好像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探究了自己拖延的缘由,我好像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正如书中提到的:渐渐来。
我深知转变这坏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示意,例如,在学习方面,我必需时刻提示自己“笨鸟先飞〞。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拖延心理学读后感拖延心理学读后感(1):《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这本书是我在图书馆的书架行列间闲逛徘徊时发现,瞄到后便毫不犹豫地取出来。
原因很简单,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热衷者,而且越发有严重之势。
比如与朋友赴约,我往往会把时刻预算得刚刚好,不迟也不早;又比如说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爱把作业拖到限期前一两天才开始做,像是此刻的读书笔记,我想着明天就务必打印,因此只好赶在周末的尾巴把这赶出来……于是,我决定要透过这本书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层原因,以及期望找到解决的有效方法。
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一个“拖延者怪圈”:这次我想早点开始,我得立刻开始,我不开始又怎样样呢?还有时刻,我这个人有毛病,做还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战。
我永远不会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这无疑是我一学期来的心路历程。
开学初,我往往雄心壮志,想着这学期我务必时刻温故而知新,切勿期末临急抱佛脚,我得立刻开始。
渐渐地,学习往往会被一些莫须有的琐事耽搁,于是我开始想:我不开始又怎样样呢?于是,临近期末,我又安慰自己:还有时刻……对于拖延的原因,作者归结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标和回报过于遥远、无法自我约束。
我想前两类原因的吧。
仔细想想,我喜爱把赴约的时刻调得刚刚好,是由于我以前提早到达,一个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实在是不喜爱等待,于是选取了这个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惭愧;至于在学习上临急抱佛脚,是由于我感觉那样的效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同时我认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却在高考中功亏一篑,而眼看平时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如愿以偿考上重本。
我害怕就算平时温故而知新也抵但是别人临急抱佛脚的运气。
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顺藤摸瓜找到解决方法,正如书中提到的:慢慢来。
我深知改变这坏习惯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见影,我会试着在日常生活中多给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学习方面,我务必时刻提醒自己“笨鸟先飞”。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
《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7篇《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篇1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
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
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
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
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
确实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
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
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
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
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
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拖延心理学》读书心得篇2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
读拖延心理学有感读拖延心理学有感(一)文|小梅1在读《拖延心理学》之前,我一直认为,拖延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毛病。
有些人经常为不易改掉的习惯懊恼,有些人为在最后一秒的灵感迸发而沾沾自喜,这似乎是生活常态。
当我读了这本书,对拖延行为进行深入了解后,看法有了改观。
虽然只读到一半,但是对我有两个帮助:1.认清现实和自己,接受自己;2.指导自己在育儿过程中,如何有效避免孩子拖延习惯的养成。
表面上看,拖延是个人的时间管理问题,或者对所处理的事情责任感不强而逃避的方式。
事实上,研究发现,拖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不仅仅涉及个人的心理、行为和情绪问题,还涉及社会、文化等方面。
即使我们意识到拖延的存在,已经耽误了事情,却无法停止这种行为。
2有时,我们会被一些所谓"拖延者的信条"所说服。
比如说,1.我必须要做到完美;2.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3.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败的风险更安全;4.如果这一次我做的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很好;5.如果我成功了,别人就会受伤,等等。
我们平时听到这些,会认为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是完美主义者,办事求稳。
事实上,这些跟拖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为这些想法是不现实的,是为拖延开道的个人观念。
如果你认为必须做到完美,那么你宁愿拖着也不愿努力去做,因为你不愿意冒风险被人批判你的失败;如果你认为成功是危险的,你就会为了保护自己和别人而降低成功的概率。
人们形成拖延习惯,是因为害怕,害怕展露真实的一面,会不被别人接受,以至于拖延者不仅躲开了认知世界,也躲开了认知自己。
虽然要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反感的痛苦,但是比起认清自我所带来的脆弱,这种痛苦更容易接受。
改善拖延的过程,也是认清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缺点,能够像老朋友一样与自己相处的过程。
3很多人都有拖延行为。
有的拖延会导致严重的外在后果,甚至严重性会出乎你的预料;有的拖延虽然没有产生严重的外部损失,但是拖延者的内心受到极大的煎熬,从恼怒、后悔到强烈的自我谴责和绝望。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导读:读书笔记《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范文:从什么时候感觉到自己有拖延症?大约是大学时间。
高中时,由于处在一种高度“集权”的家庭中(父母管教十分严格),一旦摆脱这种管束,进入大学生活后,我发现自己的状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种情况在大一的时候还是好的,毕竟生活习惯的是难以很快被“恶化”的,所以第一年,我参加了各种活动、加入各种组织、社团,学业也没有落下,没有付出什么努力,也能取得二等奖学金和班上能拿的奖。
最大的变数发生在大二,我开始追星,开始玩游戏。
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请假不去上课,自然,我有底线,就是不挂科,所以延续大二,我只能拿三等奖学金。
大三的时候,准备考研,但是心里对于爸妈的这种期许,我是极度不情愿的。
所以,基本投入的学时时间可能不超过50个小时,自然,考研也是失败的。
大四毕业了,我很恐慌,担心自己的表现是否能在社会上立足,所以在第一份offer提供过来时,我就接受了,并且为这极少的工资,付出我最大的诚意和努力。
现在毕业已经四年,现在的我,已不同于当年的我,但是我仍然感觉到拖延在我生活中经常的出现。
所以我读了这本书《拖延心理学》。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两个方面:这是一本让你了解你自己、分析你自己的书,整体就分为两部分,理解拖延和克服拖延,对我来说,理解拖延部分,看的过程中,我会心跳加速,因为我可以感觉到,作者说的就是我,活灵活现的展示了,生活中,你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你会因为那些借口去拖延。
理解拖延“恐惧”恐惧这个词语出现了134次,结合方式为“恐惧成功”、“恐惧失败”。
恐惧成功是我第一次听到的观点,很多人害怕成功以后自己的生活发生的压力会变大,也有人害怕自己的成功会让身边人受到伤害或者嫉妒,这里比如说妻子担心自己的成功会让丈夫自尊心受损。
“控制”恐惧这个词语出现了80次。
结合方式为“害怕被控制”、"控制某某”“自我控制”,这里理解为,很多人需要对自己和自己认为的所有物(比如自己的孩子、时间、所有权)有全盘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不受其他人的阻碍、指使,当自己被要求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认为自己失去了控制权,固会产生控制反叛,会给自己理由拖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你总结写完了吗?”
“哎呀,又不是马上要,急啥?”
“也是,提前几天做了就行。
”
“啊!快到截止日期了,最近好多事挤一起,我还没做完,又得熬夜了…”
“哎,我也是,原以为很简单,没想到还挺麻烦的,快点做吧。
”
这样类似的对话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或者是自己说过?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很普遍,有人给它起了个名字——“拖延症”。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拖延?这种行为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心理根源?关于这方面的专业研究,比较有名的就是美国的两位心理医生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写的这本《拖延心理学》。
我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而自己也深受拖延症的困扰且一直苦于找不到解决办法,但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拖到现在才看了这本书。
人为什么会拖延?作者认为,拖延的情绪根源涉及内心感受、恐惧、希望、记忆、梦想、怀疑以及压力,而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情绪波动,因为他们利用拖延来逃避不舒服的感受。
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根源:拖延者的主观时间与钟表时间的冲突;拖延的生物根源,包括你的身体、大脑以及你的遗传基因;拖延的人际关系根源,主要指你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以及你在当今社会的地位。
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十
分复杂,不过有一点可以排除在外,拖延和智力没有关系。
要摆脱拖延,真正认识到自己拖延的根源是第一步。
书中提到一个拖延怪圈,是拖延者基本都会经历的,即从接到一个任务到最终那个任务被放弃或是被完成了的这个过程。
整个过程从头到尾短则几个小时,多则几个星期、几个月,甚至几年。
并且,大部分的拖延者都会重蹈覆辙,一次又一次地在这个怪圈中挣扎。
对此,我深有体会。
比如,每次刚刚接受一个任务,总是信心满满,觉得虽然自己不能马上开始,但是一定会有条不紊地完成它。
直到早点开始的时机已经失去,我才开始焦虑,压力也逐渐加重,但是想到离最后期限还远着呢,所有还是抱着希望。
时间又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开始,一种不祥的预感取代了剩余的乐观情绪,回顾自己所浪费的时间,意识到自己无法挽回,又陷入后悔和自责;在这个阶段,除了这件事,其他事我都愿意做,而转移我注意力事务的出色完成甚至让我相信在那件事情上我也正大步迈进;有时甚至通过种种方式让自己看起来很忙来掩盖自己的窘境。
到下一阶段,虽然我感到惭愧内疚,但是继续抱着还有时间的希望,盼望着“缓刑”的奇迹出现。
离截止日期越来越近了,此刻我已经绝望了,后悔、内疚、痛苦涌上心头,对能否完成任务的担忧已经变成了一种令人生畏的恐惧,觉得自己缺少了其他人都有的约束力、勇气、头脑或者运气,他们都行,就我不行。
到最后把自己逼到不得不在背水一战和弃船逃跑之间做选择。
选择不做的话,这个拖延怪圈就此画上了句号。
选择做的话,此时的压力已经让我痛苦不堪,让我感到做些什么总比无所事事好。
而令我惊讶的
是,事情并没有所担心的那样糟糕,甚至发现自己乐在其中,所有我所受的折磨看起来根本是不必要的。
终于马上要做完了,胜利在望,但是之前的一拖再拖导致现在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能浪费了,我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如何把事情做好,而是我究竟是否能够完成。
最后,无论我最终是放弃了还是完成了任务,这种折磨使我精疲力竭,但毕竟已经过去了。
于是我下定决心,下一次我一定早一点开始,控制自己严格按照计划做事。
然而到下一个任务出现时,我又无可避免地陷入了这个怪圈。
那如何跳出这个怪圈呢?作者在书中根据不同根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每个读者都可以据此对症下药。
此外,作者汇编了一些处理技巧,我觉得自己可以实践一下。
1、确立一个可操作的目标。
不是“我要停止拖延”,而是“我要在6月1日之前做完雅思题”;
2、设定一个务实的目标,选择一个能接受的程度最低的目标。
不是“我绝不再拖延”,而是“我会每天花一个小时学习英语”;
3、将你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
4、现实地对待时间。
问自己:这个任务实际上会花掉我多少时间?我真正能抽出多少时间投入其中?
5、只管开始做!不要想一下子做完整件事情,每次只要迈出一小步;
6、利用接下来的15分钟。
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忍受15分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15分钟的时间完成一件事情;
7、为困难和挫折做好心理准备;
8、可能的话,将任务分派出去。
你真的是能够做这件事的唯一人选吗?这件事真的有必要去做吗?
9、保护你的时间。
学会怎样说不,将你的时间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
10、留意你的借口。
不要习惯性的利用借口来拖延,而是将它看做是再做15分钟的一个信号,或者将你的借口作为完成一个步骤之后的奖赏;
11、奖赏你一直以来的进步。
将奖赏聚焦于你的努力,而不是结果。
记住,即便是迈出一小步也是进步;
12、将拖延看成是一个信号。
停下来问自己:“拖延传递给我的是什么信息?它意味着什么?我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虽然有时候一些事情拖一下反而能得到最佳结果,但这并不能成为阻止我戒掉拖延症的理由。
万事开头难,拖延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要想马上改掉很难。
但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只要逼自己开个头,集中注意力,循序渐进,坚持下去让不拖延成为新的习惯。
只要开始,就有改变的希望,期待自己的变化。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只要逼自己开个头,集中注意力,循序渐进,坚持下去让不拖延成为新的习惯。
只要开始,就有改变的希望,期待自己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