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近代清政府的三次自救运动
1898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维新派的推进;光绪帝的支持等
改革官制;奖励实业;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等
①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②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亡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③也是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近代清政府的三次自救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进行过三次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经历了从器物变革到制度的调整,再到政体的改革,层次渐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名称
时间
背景
内容
影响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使清府面临“内忧外患”局面;中外政府暂时和好;洋务派的出现;总理衙门的建立。
说明:清末新政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洋务运动,说明了清政府已在被动和主动顺应历史潮流。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办新式学校长派、留学生出国
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近代技术人才;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冲击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客观上奠定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转型的基础。
清末新政
1901--1905
适应帝国主义侵略需要;安抚内部各派;缓和阶级矛盾和人民的反抗斗争;解决财政危机。
编练新军、改革官制、制定法律、奖励实业、兴办学堂、废除科举、派留学生。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清末新政 明治维新
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变法不同之处(一)历史背景不同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统治危机出现,半殖民地逐步加深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内部部分成员为解决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列强坚船利炮入侵)而引起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则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惨败,新的强大的民族危机迫在眼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激起了新的民族觉醒,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两方文化碰撞中形成了要救国只有维新变法,要维新只有学习外国的新思维;(二)改革指导思想不同洋务运动的日的与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两学为用”,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以达到“自强”求富”的目标。
戊戌维新变法是在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结合起来,开民权、设议会、废科举,也就是在一定范围改造“中体”。
如果说前者是新瓶装旧酒的话,后者则是旧瓶装新酒。
(三)性质不同洋务运动是在封建制度下,在封建思想指导下,在维护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而戊戌维新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维新突破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局限,主张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制度。
(四)侧重点不同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侧重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对封建儒学统治予以坚守,属于器用层面的改革。
而戊戌维新运动侧重于对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学习与传播,从其最大效果来看,它更是一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运动,属制度层面的改革。
(五)过程与结果不同洋务运动由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实权派推动,首先是采用西方练兵和大量购置西式武器,同时大力仿照西方设厂制造小组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由于分组比较合理,所以合作学习进展得比较顺利,同学们积极参加小组的学习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相同之处(一)历史背景相似二者改革的发生历史背景都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为了整个民族国家的生存发展富强所逼迫产生出来的。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
当今,有的论者认为,两者都“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
有的论者则“不认为有理由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述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
关于戊戌变法的进步性,现在不承认者希罕了。
争论的焦点在洋务运动上。
后者基于认为“洋务运动是反动的”,不仅不认为有理由把洋务运动放在历史的进步潮流里,而且竭力否认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间的联系,生怕因两者的某种联系而给洋务运动带来某种进步性。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之间究竟有无联系?如果有,有什么联系?两者间是否截然对立?这些问题有必要重新提出来,并进行研究。
一戊戌变法是怎样发生的?现在仍然流行的说法是:“甲午战争是戊戌变法的原动力”。
许多著作和论文在论述戊戌变法产生的原因时,只从中日甲午战后开始,认为甲午一役,中国惨败,丧师辱国,割地赔款,才“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因而奋起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也有的提到甲午战前,说“戊戌变法是甲午前三十年中社会政治发展的结果”,但在他们看来,戊戌变法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对立物而出现的。
持此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当洋务运动压制中国资本主义,而以富强自夸时,微弱的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经济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开始破产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完全破产后,终至酝酿为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只是以自己的“完全破产”才证明戊戌变法出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是,不承认戊戌变法是之前几十年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不承认洋务运动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物质的思想的条件,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首先,戊戌变法的发生是以洋务运动的经济成就为物质条件的,是以洋务运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为社会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论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论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改革运动,都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期进行的,旨在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然而,两者在具体的目标、策略和结果上存在一些异同。
相同之处:1.背景相似: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受到外国侵略和国内落后所激发。
在19世纪末,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促使了这两个运动的兴起。
2.引进外国技术:为了推动中国现代化,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强调引进外国技术和知识。
洋务运动引进了许多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而戊戌变法则通过派遣留学生、招聘外籍专家等方式,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不同之处:1.目标不同:洋务运动首要目标是强化军力以抵御外敌侵略,主要关注军事和工业技术的引进。
而戊戌变法的主要目标是推行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改革,以实现中国的近代化。
2.策略不同:洋务运动注重通过引进来西方技术和设施来加强军事力量,主要是由政府主导。
而戊戌变法则更加注重通过制定新法律、改革制度,以及推动思想解放和教育改革等途径来实现改革,更加强调人民主体的作用。
3.结果不同: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大量的西方技术,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以及对工人的剥削等问题,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戊戌变法则受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改革成果被削弱甚至颠覆,最终未能实现持续的改革效果。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目标、策略和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异同。
洋务运动注重引进西方军事和工业技术,目的是为了强化军力,而戊戌变革则更加全面地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改革。
戊戌变法更加注重通过法律和制度改革来达到改革的目标,并赋予人民主体的作用,然而最终改革未能持续下去。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看当代中国的改革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看当代中国的改革11文学1班许奕112090014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兴起与改革开放的实施都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改革开放的异同,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的原因来分析今天中国现行的改革开放,经济改革要取得成功必然需要政治体制改革。
重温历史,总结经验,可以给我国现今的改革开放提供更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一、从背景分析三者之间的异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内忧外患”的清朝统治者受到来自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双重威胁,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新式的海陆军部队,以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
因此在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使中国富强起来,以适应变化了的世界形势。
在变落后为先进、变贫弱为富强的变革思潮的历史背景之下,注定了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仅仅是为了拯救清王朝,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所以,在甲午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失败了,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式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
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但是面对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强大旧势力的反对,这场运动还是失败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但是,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
三、洋务运动的主要人物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四、洋务运动的经过
1.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 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3.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4.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 (培养 人才);
五、洋务运动的结果
清政府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戊戌变法
洋务广义地说泛指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的一切事物如外交通商传教及引进机器技术狭义地说指清朝一部分当权的官僚所进行的引进西方机器生产科学技术及武备的活动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六年级1班
张怡雯 彭沁禾 杜晓莉 张子豪 康 越
洋务运动
一、什么是洋务运动?
洋务,广义地说,泛指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关 的一切事物,如外交、通商、传教及引进机器技术 等。 狭义地说,指清朝一部分当权的官僚所进行的 引进西方机器生产、科学技术及武备的活动。
一、什么是戊戌变法 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 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 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 动。 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 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 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 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 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 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二、戊戌变法主要人物
光绪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
三、戊戌变法过程
三个阶段: 1、萌发于早期维新思想; 2、公车上书拉开序幕; 3、百日维新进入高潮;
四、戊戌变法结果
洋务运动与戊戌改革:两代改革的对比
洋务运动与戊戌改革:两代改革的对比洋务运动与戊戌改革:两代改革的对比19世纪末,中国不断遭到列强的侵略和欺辱,尽管一些先进思想开始涌现,但传统的封建体制使中国难以摆脱落后的命运。
于是,历史上出现了两代重要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改革。
洋务运动(1861年-1895年)是针对科技和工业的现代化改革,由同治皇帝倡导,前后历时近35年。
戊戌变法(1898年),也称戊戌维新,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一些在京城的青年官僚提出的变法运动。
这两次改革代表了两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改革方向。
本文将分别从背景、目的、成效三方面对两次改革进行对比。
一、背景洋务运动的出现与科技革新以及废除科举有密切关系。
1861年,同治皇帝登基,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使得皇帝意识到国家要强盛必须有科技和工业支撑。
1862年,封翁一上书,建议将洋务署设立在南京,促进与外国的交流学习。
1865年,开设了洋务学堂,以洋人作为教员,教授教科书不讲的自然科学、自然地理、机械学等技术知识。
此后,大量的海外留学生也返乡从事技术咨询和制造业。
可见,洋务运动的背景在于国家对科技现代化的急切追求。
戊戌变法所处的年代背景与洋务运动不同。
时间上,变法前清末多年,九一八事变与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陡峭,人民普遍反感清政府。
空前严重的腐败状况和百姓贫困萎缩的财政经济,都为变法奠定了政治与经济基础。
当时,康有为等一批“戊戌党人”认为改革的必要性及缘由有两点:一是抵御外敌侵略,二是推行封建制度下“以科举为本”的传统狭隘型社会结构,使大量人才流失、社会静脉发展偏离科学发展规律。
不难看出,戊戌变法的背景在于清政府的无能与腐败,以及人民对革新的迫切需求。
二、目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推进现代化建设,最终强国保家。
尽管洋务运动涉及的诸多领域涵盖面极广,但它的目的是科技领域的现代化。
重点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研制和制造军舰、坚固大炮和火器等尖端科技武器,以及制造机器或设备,推广机器、设备和技术的使用,建筑现代化军事和工业基础设施,提高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机械化生产的推广等等。
华师大版-第5课-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教案
【导入新课】回忆总结:四次鸦片战争战争时间国家条约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8 英国《南京条约》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国法国《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日本《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7-1900.9英美法德《辛丑条约》完全沦入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亡国危险日益临近的时候,先进的中国人并没有完全屈服,而是展开了自己的救亡自强之路。
【讲授新课】一.历史发展顺序洋务运动————————————甲午战败——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18世纪60年代—90年代)———(1895)——(1895)——(1898)——(1898)二.洋务运动1.背景:洋务运动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刺激下产生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 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领导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4.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过程:18世纪60—70年代:“自强”主办军用工业三局一厂18世纪70年代——:“求富”主办民用工业三局一所(曾国藩创建安庆内军械所——最早兵工厂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工企业)(李鸿章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民用企业)。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清朝的改革历程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清朝的改革历程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各种原因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国力衰弱,从而在19世纪末丧失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权利。
为了振兴国家,清朝在19世纪中叶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化工业化改革,在康熙年间,中国开始接触西方,并引进一批洋务人才,开始注重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工业制度,为中国的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
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清朝的丁巳科考试放榜后,举人仇汝梅书信呈上一个《救国书》给当时的太监李莲英,呼吁开展工业化振兴国家。
李莲英将信呈上皇上慈禧太后,太后下旨开办企业。
起初,洋务运动的成果较为明显,在船舶、机器制造、化学、军事技术等方面促进了国家的进步。
但后来洋务运动逐渐走向了失败,主要原因是受到了一些保守势力的反对和阻挠。
此外,由于缺少资金和人才,对外开发不顺利,加之管理不善,许多企业最终还是注定要倒闭。
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在民间也被称作“百日维新”,因为这场变法只进行了短短的103天。
戊戌变法始于1898年,它是康有为等人借鉴西方的政治经验,准备推出的一系列变革方案,旨在通过“自强、求富”的方式使中国重新崛起。
戊戌变法主要包括推行新政、改革国民教育、整顿兵制、兴办新军、四川苗变、彻底废除科举等多个方面的改革,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康有为等改革派人士与慈禧太后和其他保守派人士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戊戌变法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各方面的利益矛盾和历史惯性。
首先,这场变法推翻了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导致一些人对新法持观望态度。
其次,变法派面临着许多势力的反对,从慈禧太后、大臣、官僚到各种既得利益者,进行了几乎全方位的阻挠。
最后,变法派在行政执行层面上缺乏完善的思路和方案,导致许多改革措施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
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
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
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至1895年大致告终,持续了近35年。
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
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北洋,福建,南洋舰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
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
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的官办军事工厂,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约2000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制造轮船,1867年后开始制造船舰。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全厂约1700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
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厂子规模不大,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
除创办上述一类工厂外,还派遣留学生学习技术。
但是,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
考点 概括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的主要史实及影响楼
变法的背景: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光绪皇帝成年以后,很想摆脱太后的束 缚,而有一番作为。而且在民族危机日趋 深重下,光绪皇帝对康有为上书所痛陈, 再不及时变法、国将不国的言词,深受震 动,于是,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让 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 变法的标志: 宣布变法开始。
(2)洋务运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同时,洋务运动也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 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名人评史:柏杨评说洋务运动
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 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 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 漂亮的拳击手套,洋务运动就要弄那么一 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摘自《中国人史纲》
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
备,而不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先有爱民之心,后有忧民之
意,爱之深,翁故同忧龢之切,忧
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 一民寒,曰我寒之 。
甲午战争惨败,《马关条约》签订。洋务 运动破产。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公车上书
时 间:
提高军队作战力。由于皇 帝没有军权,措施空洞
封建守旧势力不能容忍维新 运动的发展。慈禧太后与守旧派 官员密谋准备发动政变。
荣禄
戊戌政变
第二天,袁世凯向荣 禄告密,荣禄立即进 京与慈禧太后密谋废 除光绪帝。
袁世凯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 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 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 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 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异同比较
【易错易混】1.封建帝制不等于封建制度,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改变,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和结束封建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而结束封建制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实现的。
3.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根源。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是布新而不除旧。
4.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运动?(1)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
(2)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拓展延伸】1.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国无法成长的原因。
(1)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已经进入工业社会,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2)政治上,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而中国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动势力强大。
(3)思想上,西方经历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而中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从客观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2)从主观上来说,主要是: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起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提升突破】1.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都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都以失败告终。
(2)不同点: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近代中国是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来列强的侵略与内部的社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与变革。
在这样的情况下,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
本文将就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进行探讨,以期深入了解这两个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国力衰退之际,兴起的一种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与设备的运动。
该运动首先起源于清朝政府对西方列强的觉醒,希望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与设备来增加国力,解决中国面临的危机。
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兴办工矿企业、修建铁路、设立军事工程学校等,以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之一是曾国藩,他在湖北创办了湖北武昌钢铁厂,并进一步开拓铁路运输。
曾国藩的引进西方技术与设备的做法受到许多清朝官员的效仿,洋务运动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洋务运动的成果包括修建铁路、电报线路、发展矿业等,使得中国的交通与通信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然而,洋务运动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洋务运动过于依赖外来技术与设备,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洋务运动经费庞大,造成了巨额财政负担。
最后,洋务运动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与管理,许多企业建设缺乏效率,运行不稳定。
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而戊戌变法则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一次全面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光绪帝下旨实行的。
该变法的主要目标是振兴国家,实施现代化改革,以应对外来列强的压力。
戊戌变法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是政治改革,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来限制皇权,增加官员与平民之间的联系。
其次是教育改革,建立新学堂,引进西方教育体系,提倡科学、民主与自由思想。
此外,还进行了军事改革、财政改革等。
然而,戊戌变法面临着来自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慈禧太后与保守派利用了义和团运动发动政变,推翻了戊戌变法,使其未能完全实现改革目标。
专题20 洋务运动及戊戌变法
专题20 洋务运动及戊戌变法一、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即为洋务运动。
3.旗号:自强、求富4.领导者:地主阶级洋务派5.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6.内容:(1)军事: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水军;(我国规模最大的近代军工企业是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2)经济: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同时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比如张骞倡导实业救国,投身创办实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民用工业)(3)教育: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7.性质:是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而进行的自救运动8.结果: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失败的主要原因:①洋务运动只是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并没有彻底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②列强不希望中国真正强大起来;③地主阶级顽固派的阻挠。
9.影响➢积极影响:①洋务运动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大量西方科技和机器的引进促使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②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③洋务运动抵制了一部分抵御外国经济侵略,对于我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④同时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物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有巨大帮助➢消极影响: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加上其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得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11.启示(1)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并不只是单单的引进坚船利炮,他们开始寻求新的强国指导——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2)同时说明地主阶级改革不可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二、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又是洋务运动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侯沛成13级平面G2班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又是洋务运动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1.从两者的背景来讲: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都是发生在民族危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
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之间是相互继承的关系。
戊戌变法正是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
2.从两者的目的来讲: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貌似风牛马不相及,但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从根本目的来讲是一样的。
3.从两者的继承关系来讲:洋务运动为中国引进了西学,为戊戌变法的发生起了启蒙作用19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兴办“洋务”,引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机器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出现了近代军用企业、民用企业、新式教育机构等。
洋务运动的创办活大大地改变了人们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形成了一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
戊戌变法人士也从西方的科学知识的政治制度中寻找到了变法的理论依据和途经。
4.从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来讲:a、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体系对戊戌变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体西用”作为一股思潮,早在19世纪60年代即已形成,并成为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洋务派一面维护着封建专制制度一面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
“中体西用”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力也很大。
虽然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然而“中体西用”的思想却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存在,在理论上日趋完善。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就是秉承“中体西用”这个宗旨,同时它又是维新变法直接留下的仅有成果。
b.洋务运动为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戊戌变法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洋务运动在中国大地上,首先办起了一批中国人自己的军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封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序幕,使中国生产由手工劳动发展到了机械生产。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3.目的:洋务运动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戊戌变法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4.主张:洋务运动只学科学技术,自强、求富。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5.影响: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比较一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者之间的异同。
异:
性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史资产阶级发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洋务运动是和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改变,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
目的:洋务运动—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结果:洋务运动—失败;戊戌变法—失败;辛亥革命—可说失败也可说成功。
③结果: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ຫໍສະໝຸດ 相同点: 1.社会背景:都是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内容:都向西方学习,涉及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3.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课程标准】(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洋务运动【温故互查】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西方列强发动的数次大规模侵华战争,请举例这些战争的结果使得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国领土被宰割,经济遭到破坏,主权被严重损害。
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一些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形成了所谓“洋务派”。
他们所从事的与老外打交道的过程被称作洋务运动。
【设问导读】一、学生根据提纲自学课文1、从世纪年代到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在中央以为代表,在地方以、、、为代表。
2、、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为口号,开办一些。
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等。
3、1862年成立的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4、洋务运动:目的:维护,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作用:它没有使中国,但引进了,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培养了,在客观上为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开辟了道路。
(地位)二、教师点拨出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前期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京师同文馆等新式近代学堂,培养近代军事、外交、科技人才。
(1)前期以()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后期以()为口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比如()。
这些都是在学习西方的()即“器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筹建的海军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与破产。
从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和目的我们可以看出其性质是一场()的自救运动。
(3)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巩固积累】1.中国近代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军事工业,维护“闭关自守”B.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制外国侵略C.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D.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2.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B.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提出了“自强”的口号C.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提出了“救亡”的口号D.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3.以下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开办的企业,其中属于民用工业的是()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4.19世纪90年代,洋务运动宣告破产,其标志性事件是()A.安庆内军械所的创办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C.京师同文馆的创办D.江南制造总局的创办5、据统计,“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来,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了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A、达到了求强求富的目的B、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C、加快了长江流域民族工业的发展D、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的局面6、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主要是因为()A、仅引进西方的先进科技,不改变封建政体B、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压制C、顽固派势力的阻挠破坏D、国内矛盾激化,社会动荡【课堂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
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奕訢材料二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
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
……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材料三丁日昌拟设厂造耕织机器,曾国藩与臣(李鸿章)叠奏请开煤铁各矿,试办招商轮船,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盖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
……但使货物精华与彼相埒,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益厘饷也。
──李鸿章请回答:(1)上述材料是清政府中哪一派的主张?其代表人物是哪些?(2)上述材料体现了这一派别的哪些主张?(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对洋务运动作一评价。
【拓展延伸】1.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C.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D.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B.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力量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3、张之洞与汉阳铁厂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为抵制洋铁入口,拟在广州筹建炼铁厂。
不久,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遂将铁厂移建湖北,并于1890年在汉阳开工兴建。
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计有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等10个分厂,雇有外国技师约40人,工人约3 000人。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钢铁企业,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
在对冶炼工业毫无经验、也缺乏知识的情况下,张之洞办铁厂不免有许多失误之处。
他还不知道什么地方有煤矿、什么地方有铁矿,就贸然决定在广东建立钢铁厂。
幸而他调到湖北,将铁厂设在了汉阳,在不远的大冶找到了铁矿。
在向英国订购炼钢炉时,驻英公使薛福成告诉他,必须先将煤铁寄厂化验,然后才能根据煤铁的质地决定选用什么样的炼钢炉。
张之洞自己对这些科学道理全然不知,也未派人考察,便答复说:“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份可耳。
”结果,从英国买回的三座炼钢炉中有两座酸性机炉,不适合汉阳铁厂所用的含磷较多的大冶铁矿,产品质量低下。
这时,张之洞才知道他所购的是酸性机炉,不能去掉铁矿中的磷,钢含磷太多,便易脆裂。
直到张之洞花巨款将原来的机炉改为碱性配置的机炉后,汉阳铁厂才炼出了合格的马丁钢。
如果张之洞在购买炼钢炉时听取一下别人的建议,或者派人去国外钢铁厂实地考察一下,这些决策的失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汉阳铁厂开办后,经费开支一直很大,而其产量却很低,产品质量又差,销路不广。
这种状况使铁厂很难维持下去。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财政更为困难,已无力为铁厂筹拨经费。
1896年,汉阳铁厂被迫改为官督商办。
通过资料分析,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为何会失败了呢?第二课时戊戌变法【温故互查】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代表人物、性质、评价【设问导读】一、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和,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
史称“”。
从此,运动揭开了序幕。
二、年6月到9月,(人物)按照维新派(代表人物为、)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这次变法被称为“”,又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
三、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思想上四、戊戌变法的影响:1、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特点: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3、目的:试图在不改变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挽救民族危亡,发展。
4、作用:是近代史上的第一次的潮流。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解放)作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自学检测】一、选择题1.戊戌变法运动又称“百日维新”,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C.强学会的成立 D.《中外纪闻》的创办2.直接导致“公车上书”的事件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清政府的腐朽统治C.《马关条约》的签定 D.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3.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A.咸丰皇帝B.同治帝C.光绪帝D.宣统帝4.光绪帝支持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被康有为言词所打动B.要发展资本主义C.不愿做亡国之君 D.慈禧背后主使变法5.光绪帝颁布的变法内容不包括()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6.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7.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二.列举题:8.列举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巩固积累】一.选择题:(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2、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大梦唤醒”的表现是()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3.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帮助光绪帝夺取实权 B.发展资本主义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实行民主建立共和国4、戊戌变法期间,一个英国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是()A.英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外国商人在上海租赁土地、开设工厂D.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扎5.下列几项戊戌变法的法令在洋务运动时早已做过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翻译西方书籍6、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 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资产阶级政治改革C.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促进了思想启蒙8.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袁世凯的出卖B.顽固派势力强大C.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9、材料解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