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合集下载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史事件为工人阶级斗争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史事件为工人阶级斗争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史事件为工人阶级斗争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事件,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这些事件虽然其本质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但是它们产生的影响和动力却远远超出了这些范畴,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了工人阶级的斗争。

因此,这些事件为工人阶级斗争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机遇,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首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事件对工人阶级斗争产生了政治上的动力。

这是因为,这些事件都表明了中国的封建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改革。

这种改革需要强烈的社会动力和革命意志来推动,而工人阶级正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力量。

工人阶级在不断的生产斗争、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中逐渐崛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的中坚力量。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事件对于工人阶级来说,就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契机,使得工人阶级有了更多的斗争目标和动力,呼吁封建统治阶级的彻底革命。

其次,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事件对工人阶级斗争带来了经济上的机遇。

这是因为,这些事件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的积累和扩张需要劳动力的支持,而工人阶级成为资本家的雇佣者,也成为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这一角度来看,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事件为工人阶级带来了就业和工作机会,而更多的草根工人随之崛起。

工人阶级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逐渐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通过经济斗争和罢工等手段争取自身利益。

最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事件还对工人阶级的文化发展和意识形态产生了影响。

这是因为,这些事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引起了人们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反思和思考,也催生了新的思想潮流和文化运动。

而工人阶级作为社会基层,也受到了这些文化变革的影响,开始关注自身的文化建设和涵养,开始倡导自身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工人阶级逐渐具有了自身的文化标志和民主观念,成为推动文化进步和社会革命的重要力量。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近代教育比较研究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近代教育比较研究

1 关 于兴办近代教 育条件 的 比较
段 ,科学技术 的发展 已引起 了第 二次 工业革命 。美、德、 英 、法等 国早 已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俄国、日本等也在发
近代 以来 ,在 中 国历史 上先后发 生了洋务运 动和戊 展 了资本主义之后 ,迅速强大起来。他们开始把掠夺 的触
戌 变法两 次不 同的 自救变革 运动 ,其 教育变革是其 主要 角伸向封建落后的中国,并加紧抢 占市场 、资源。偌大 的
炮 的巨大威力 ,从而感受 到一种潜在 的长远威 胁 。而戊 其提供 了现实条件 ,后者在一些地方依存于前者 。
戌变法 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康有为 、梁启超 为首的维新 派 人士 ,还有谭 嗣同、林旭 、杨锐 、杨深 秀、刘光第 与康广仁 等人 ,他们都是具有 先进思想 的知 识分 子 ,心 中怀抱 着 家 国情怀 ,迫切希望拯救 民族危机 ,但是 ,他们在统 治集 团中没有 实权 和地 位 ,对 于官场也 缺乏 应有 的经验 ,即 依托 于无实权 的光 绪皇帝进行变革求新 。 1.2 相 同性
革 的基础 上 ,认清 了 旧有教 育体 制 的 弊端 ,提 出了一 些 章 、左 宗棠 以及执掌大权 的恭 亲王奕 ?等人发起 的这场
变 革 旧式制 度 的思 想 和建议 ,并 采取 了一些 变革 措 施 , 具 有 教 育 变 革 的运 动 。
致使 我 国近 代教育 发展 向前 迈进 。从 整体 上来看 ,两者
正 值资本 主义世 界体 系已初 步完成 ,世界逐步趋 向于整 高权 重的高官或地方实力派 ,其 中央代表人 物有恭 亲王
体 化和近代 化 。对 于封建 、落后 的中国 已无法 阻挡 世界 奕?和文祥 ,地方代 表有李 鸿章 、张之 洞 、曾国藩 、左 宗

中国现近代史的变革点

中国现近代史的变革点

中国现近代史的变革点学了中国现近代史纲要之后,我认为中国现近代史主要这几个变革点,使中国这头亚洲一步步觉醒,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与变革方式,每一次的变革都对中国产生奠定基础的影响,而且中国近代史不完全是改朝换代的历史,而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逐渐融入世界近代文明的历史,所以更需要我们去正视这段历史,真正的解读体会它所给于我们的启示和经验。

第一次变革: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开放。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清政府统治时期,在当时国内的洋务派不仅试图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来强兵富国,还希望能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统治.。

他们打出“自强”和“求富”的旗帜。

认为要富强,使中国“有备无患”,必须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甚至社会政治学,因此提倡兴“西学”、提倡“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迠立新式军队,达到“自强”目的。

为了解决军用工业的原料、资金、运输问题,进而大力兴办民用工、矿业和运输业,达到求富,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目的,我认为这个是中国与世界文化接轨的趋势的开始。

从他们的的分类思想是“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来看,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

后四个字“ 中体西用” ,表明洋务运动与本国封建主义传统文化的关系,表明中学与西学各自在洋务运动中的地位,即以中学为主体,西学为辅用。

在具体的方面,洋务派在办民用工业上,为了解决资金问题,采取“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方式吸收私人资本。

这“商股”部分便是民族资本主义因素。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更有一批官僚、地主和商人,直接投资于近代民用工业,使中国有了一点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出现和工人阶级队伍的扩大。

另外洋务派组织翻译了不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不同年龄和资历的学生出国求学,培养了一批外交和科技人才,这对于介绍西方、学习西方社会科学知识、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端就是跟着洋务运动开始。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为期近二十余年的现代化进程,它自1850年代开始,由清朝政府推行,旨在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吸收西方制度,建设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以求改善国家的经济、军事和民生等各个方面的状况。

洋务运动的目标是推行“变法”,也就是通过引进外国先进文明以及自主研发先进技术成果,尤其是通过借鉴西方的体制和运作模式,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的推行能够扩大化解农民和贫富矛盾,并为中国的繁荣奠定基础。

在洋务运动的推行中,中国的科学技术、工程建设、经济落后状态得到了改善,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效率和工业水平,也对国内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推行政策的进程中,洋务运动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许多外国技术扭曲中国的本土文化特点,导致很多人对它感到不满,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此时,戊戌变法在民族大义和现代文明建设之间、从长远利益和文化自觉之间的问题上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戊戌变法,又称辛亥革命前前后后共进行了三次,是清朝政府中兴之路最重要的尝试,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戊戌变法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伟大的政治变革,是中国向近代重要一步。

戊戌变法的首要任务是废除科举制度,并实行由各级政府协会、社会团体等分别推荐的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

这种制度变革不仅废除了较为落后的科举制度,也开创了一个新的用人体系,大大改善了清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此外,戊戌变法还涉及到了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

变法后,中国开始了一个以民本为中心的经济运动,提倡国产工业的发展,同时也推行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思想,推动中国向教育强国的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化进程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近代化建设工作中,是一个逐步摆脱传统思维束缚,成就自我的过程,几经曲折但在变革斗争中能够逐渐睁开眼看世界,加快实现了近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的追赶和发展,中国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向着更加现代的方向前进。

论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论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论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改革运动,都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期进行的,旨在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然而,两者在具体的目标、策略和结果上存在一些异同。

相同之处:1.背景相似: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受到外国侵略和国内落后所激发。

在19世纪末,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促使了这两个运动的兴起。

2.引进外国技术:为了推动中国现代化,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强调引进外国技术和知识。

洋务运动引进了许多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而戊戌变法则通过派遣留学生、招聘外籍专家等方式,引进了西方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不同之处:1.目标不同:洋务运动首要目标是强化军力以抵御外敌侵略,主要关注军事和工业技术的引进。

而戊戌变法的主要目标是推行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改革,以实现中国的近代化。

2.策略不同:洋务运动注重通过引进来西方技术和设施来加强军事力量,主要是由政府主导。

而戊戌变法则更加注重通过制定新法律、改革制度,以及推动思想解放和教育改革等途径来实现改革,更加强调人民主体的作用。

3.结果不同: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大量的西方技术,但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管理,以及对工人的剥削等问题,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而戊戌变法则受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改革成果被削弱甚至颠覆,最终未能实现持续的改革效果。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在目标、策略和结果上存在一定的异同。

洋务运动注重引进西方军事和工业技术,目的是为了强化军力,而戊戌变革则更加全面地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改革。

戊戌变法更加注重通过法律和制度改革来达到改革的目标,并赋予人民主体的作用,然而最终改革未能持续下去。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比较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比较

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比较相同点:1.社会背景:都是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内容:都向西方学习,涉及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3.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4结果:都失败了,但都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1.社会背景: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戊戌变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

2.性质: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改革。

3.目的:洋务运动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戊戌变法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4.主张:洋务运动只学科学技术,自强、求富;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5.影响: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二、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比较1.背景相同(1)国际:都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

(2)国内: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加剧。

2.性质(方式)不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革;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领导阶级(1)相同:都是资产阶级。

(2)不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4.主张(目的)(1)相同:都要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不同: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5.结果相同: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6.意义(1)相同: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不同: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考点30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并探讨它们的影响

考点30说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概况并探讨它们的影响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经过: 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各地 纷纷响应, 清王朝统治迅速瓦解。 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 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中国进 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领导阶级及代表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 孙中山等。 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12. 近代化始终是近代仁人志士追求的目标和方向,探索充满 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这是普遍的规律。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近代化(也叫早期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 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 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思 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 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正好相反。 (1)对于学者所说的西方近代的变革过程,请你结合17—19世 纪中期西方在制度方面、器物方面变革的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制度变革: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器物变革:开展工业革命(或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 社会生产力,步入“蒸汽时代”。
1.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 口号与目的:“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及阶级属性:奕、李鸿章、左宗 棠、曾国藩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主张:在政治上不触动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的 前提下,在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学习西 方。
措施: •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军队; •兴办轮船、铁路、采矿、纺织等新式民用企 业(上海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 航运企业); •兴办新式学堂(同文馆是中国最早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培养洋务人才; •设立总理衙门(是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机构)。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看当代中国的改革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看当代中国的改革

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看当代中国的改革11文学1班许奕112090014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兴起与改革开放的实施都是历史的必然要求,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改革开放的异同,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失败的原因来分析今天中国现行的改革开放,经济改革要取得成功必然需要政治体制改革。

重温历史,总结经验,可以给我国现今的改革开放提供更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一、从背景分析三者之间的异同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内忧外患”的清朝统治者受到来自外国侵略势力和国内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双重威胁,力图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建立一支新式的海陆军部队,以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

因此在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长技”,使中国富强起来,以适应变化了的世界形势。

在变落后为先进、变贫弱为富强的变革思潮的历史背景之下,注定了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仅仅是为了拯救清王朝,来达到维护和巩固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所以,在甲午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失败了,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而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式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

他们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迅速传播开来,逐步形成为变法维新的思潮,并发展成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

但是面对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强大旧势力的反对,这场运动还是失败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党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

但是,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洋务运动的性质可以用一句话来做总结,它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一次改革运动。

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

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革,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是一次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首先清政府依靠洋务运动中建立军事力量,多次挫败了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阴谋。

其次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开始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还有,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军事工业是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军火装备的主要供应来源。

经历了洋务运动,中国的军事开始走上近代化的历程。

洋务运动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问题,于是,洋务派在“富国”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了民用企业。

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西方经济管理模式,为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洋务运动中改良派政治上的内部落后性和对外依附性,决定了洋务运动只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无法进入政治层面与思想层面。

洋务运动虽然说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还是刺激了中国政治向近代化的进程迈进。

洋务运动兴办新的教育事业,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人才,开办新式学堂,这些学堂主要培养为洋务运动服务的翻译、工程、兵器、轮船驾驶、电报通讯、矿务、军医等各类人才。

洋务运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中国人借此深层次地接触西方,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与戊戌政变的联系与影响

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与戊戌政变的联系与影响

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与戊戌政变的联系与影响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与戊戌政变是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影响。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现代化改革尝试,而戊戌政变则是洋务运动的失败和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的背景、目标和实施以及戊戌政变的发生、原因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洋务运动是指中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冲击之下,为了实现国家强盛和现代化而进行的一系列现代化改革尝试。

这一运动起源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反思和意识觉醒,认识到中国必须进行现代化改革才能摆脱危机。

洋务运动的目标是通过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国家的强盛。

洋务运动的实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通过设立洋务局和洋务学堂等机构,招募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知识;二是兴办实业,建设工厂、铁路、船厂等基础设施,推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逐渐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一些工业企业和现代化设施也得以建立。

然而,洋务运动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首先,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官僚主义,洋务运动的实施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其次,洋务运动的推动者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过于强调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技术的价值。

最后,洋务运动的实施也受到了西方列强的干扰和限制,他们不愿意看到中国崛起,通过各种手段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的失败最终导致了戊戌政变的发生。

戊戌政变是指1898年庚子事变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广东被废黜的事件。

这一政变的发生与洋务运动的失败密切相关。

首先,洋务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政府的声望和威信大幅下降,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抗议。

其次,洋务运动的失败也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引发了各方势力的不满和反抗。

最后,洋务运动的失败也引发了国内外各方势力的争夺和角逐,使得戊戌政变成为了一次政治斗争的结果。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这些变革和转型,对中国的未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几个方面,探究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重要的政治变革之一,是从1861年开始到1895年结束的一次综合性的改革之举。

由光绪皇帝和各级官员倡导,其主要目的是改革国家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化等方面,以便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

在洋务运动期间,许多新的工厂和机器制造厂被建立起来。

人们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和技术,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军事的现代化也成为了当时的一个重要方面。

洋务运动带来的军事现代化包括炮兵、海军和军工业的改革。

然而,洋务运动虽然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技术,但因其受到保守派的反抗,最终还是以失败收场。

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1898年在清朝进行的一次政治变革。

该变法由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提议,旨在对清朝进行政治体制的革新。

戊戌变法包括了各种方面的改革,包括文体、教育、司法、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戊戌变法的推行,受到了当时保守派的强烈反对。

最终,康有为等人被清廷软禁,戊戌变法失败。

然而,戊戌变法的失败却并没有阻碍中国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众对权力、自由和民主等理念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三、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1911年发生在中国的一次政治变革。

这次革命的导火索是同盟会和光复会在各地掀起了反清爆发的浪潮。

这次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专制的政治运动。

辛亥革命结束了260年的清朝封建统治,开启了中国新近代史。

辛亥革命是一次全民参与的革命。

在革命中,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逊留到中国,他一步一步为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了中国的民族英雄。

革命胜利后,中国进入了士林民主时期。

然而,某些因素如外部的侵略、内部的军阀混战等,导致了中国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被迫停滞数十年。

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文化运动。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

当今,有的论者认为,两者都“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

有的论者则“不认为有理由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述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

关于戊戌变法的进步性,现在不承认者希罕了。

争论的焦点在洋务运动上。

后者基于认为“洋务运动是反动的”,不仅不认为有理由把洋务运动放在历史的进步潮流里,而且竭力否认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间的联系,生怕因两者的某种联系而给洋务运动带来某种进步性。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之间究竟有无联系?如果有,有什么联系?两者间是否截然对立?这些问题有必要重新提出来,并进行研究。

一戊戌变法是怎样发生的?现在仍然流行的说法是:“甲午战争是戊戌变法的原动力”。

许多著作和论文在论述戊戌变法产生的原因时,只从中日甲午战后开始,认为甲午一役,中国惨败,丧师辱国,割地赔款,才“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因而奋起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也有的提到甲午战前,说“戊戌变法是甲午前三十年中社会政治发展的结果”,但在他们看来,戊戌变法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对立物而出现的。

持此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当洋务运动压制中国资本主义,而以富强自夸时,微弱的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经济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开始破产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完全破产后,终至酝酿为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只是以自己的“完全破产”才证明戊戌变法出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是,不承认戊戌变法是之前几十年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不承认洋务运动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物质的思想的条件,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首先,戊戌变法的发生是以洋务运动的经济成就为物质条件的,是以洋务运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为社会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

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

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中的作用(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后期至清末时,清廷洋务派官员抱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和目的,在全国展开的工业运动。

该运动自1861年底(清咸丰十年)开始,至1895年大致告终,持续了近35年。

按目标的不同,洋务运动可分为前期、后期两个阶段。

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北洋,福建,南洋舰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

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

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的官办军事工厂,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约2000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制造轮船,1867年后开始制造船舰。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全厂约1700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

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厂子规模不大,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

除创办上述一类工厂外,还派遣留学生学习技术。

但是,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

考点 概括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的主要史实及影响楼

考点 概括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的主要史实及影响楼

变法的背景: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危机加深。
光绪皇帝成年以后,很想摆脱太后的束 缚,而有一番作为。而且在民族危机日趋 深重下,光绪皇帝对康有为上书所痛陈, 再不及时变法、国将不国的言词,深受震 动,于是,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让 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 变法的标志: 宣布变法开始。
(2)洋务运动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对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同时,洋务运动也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 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名人评史:柏杨评说洋务运动
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 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 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 漂亮的拳击手套,洋务运动就要弄那么一 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摘自《中国人史纲》
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
备,而不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先有爱民之心,后有忧民之
意,爱之深,翁故同忧龢之切,忧
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之, 一民寒,曰我寒之 。
甲午战争惨败,《马关条约》签订。洋务 运动破产。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公车上书
时 间:
提高军队作战力。由于皇 帝没有军权,措施空洞
封建守旧势力不能容忍维新 运动的发展。慈禧太后与守旧派 官员密谋准备发动政变。
荣禄
戊戌政变
第二天,袁世凯向荣 禄告密,荣禄立即进 京与慈禧太后密谋废 除光绪帝。
袁世凯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 写密诏给康有为:“今朕位 几不保,汝康有为、杨锐、 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 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看当代中国改革

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看当代中国改革

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看当代中国改革我们知道,由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以及新兴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著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改革运动,它们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和社会环境。

既然要讨论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我们就先来梳理一下这两个运动的脉络和背景。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这个由一帮皇亲国戚和满清重臣发起的改良运动,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其性质——这是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我改良,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现有统治地位和大清帝国的稳定。

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

“洋务派”的老爷们意识到了自己落后是因为技术不如“西夷”,所以他们开始学西方打造坚船利炮,其中也不乏借鉴一些西方的政治、经济、教育、外交方面的东西,但是,老祖宗的本他们是肯定不愿丢掉的,就像我们现在学西方的市场经济,但是肯定不能丢了社会主义的老本一样。

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了,它的悲哀之处,不是因为它失败了,而是因为它出现的时间不对。

当时的晚清,已经是一条内部都已腐烂的大破旧木船,油漆工把它漆得再光鲜亮丽,也只能作为博物馆的展品罢了,下海是肯定不可能了的,下河都够呛。

所以,一个已经不再适合现实国情的政治体制,只从几个表面问题改良,无疑是亡羊补牢,垂死挣扎。

而且,从西方列强那里照搬照抄过来的所谓先进技术,放在晚清这艘破船上,也是马鞍放在驴身上、给小伙子穿超短裙——根本就不配套。

一个已经毫无生机、强弩之末的古老帝国,不可能也不愿意完全接受来自先进文明的东西,先进文明也无法浸润这个癌症晚期的病人的枯萎的内脏。

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近代中国是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来列强的侵略与内部的社会问题,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与变革。

在这样的情况下,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事件。

本文将就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进行探讨,以期深入了解这两个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国力衰退之际,兴起的一种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与设备的运动。

该运动首先起源于清朝政府对西方列强的觉醒,希望通过引进西方的技术与设备来增加国力,解决中国面临的危机。

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兴办工矿企业、修建铁路、设立军事工程学校等,以吸收西方的先进技术。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之一是曾国藩,他在湖北创办了湖北武昌钢铁厂,并进一步开拓铁路运输。

曾国藩的引进西方技术与设备的做法受到许多清朝官员的效仿,洋务运动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洋务运动的成果包括修建铁路、电报线路、发展矿业等,使得中国的交通与通信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然而,洋务运动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洋务运动过于依赖外来技术与设备,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洋务运动经费庞大,造成了巨额财政负担。

最后,洋务运动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与管理,许多企业建设缺乏效率,运行不稳定。

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而戊戌变法则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一次全面的政治、经济、文化改革。

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光绪帝下旨实行的。

该变法的主要目标是振兴国家,实施现代化改革,以应对外来列强的压力。

戊戌变法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是政治改革,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来限制皇权,增加官员与平民之间的联系。

其次是教育改革,建立新学堂,引进西方教育体系,提倡科学、民主与自由思想。

此外,还进行了军事改革、财政改革等。

然而,戊戌变法面临着来自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慈禧太后与保守派利用了义和团运动发动政变,推翻了戊戌变法,使其未能完全实现改革目标。

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又是洋务运动的发展

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又是洋务运动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侯沛成13级平面G2班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洋务运动的继续又是洋务运动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1.从两者的背景来讲: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都是发生在民族危机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

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之间是相互继承的关系。

戊戌变法正是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

2.从两者的目的来讲: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戊戌变法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貌似风牛马不相及,但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从根本目的来讲是一样的。

3.从两者的继承关系来讲:洋务运动为中国引进了西学,为戊戌变法的发生起了启蒙作用19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兴办“洋务”,引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机器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出现了近代军用企业、民用企业、新式教育机构等。

洋务运动的创办活大大地改变了人们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形成了一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

戊戌变法人士也从西方的科学知识的政治制度中寻找到了变法的理论依据和途经。

4.从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来讲:a、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体系对戊戌变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体西用”作为一股思潮,早在19世纪60年代即已形成,并成为洋务派的指导思想。

洋务派一面维护着封建专制制度一面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

“中体西用”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力也很大。

虽然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然而“中体西用”的思想却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存在,在理论上日趋完善。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就是秉承“中体西用”这个宗旨,同时它又是维新变法直接留下的仅有成果。

b.洋务运动为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戊戌变法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洋务运动在中国大地上,首先办起了一批中国人自己的军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封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序幕,使中国生产由手工劳动发展到了机械生产。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王村中学电子教案初三级部历史学科学生活动(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先“自强”一一军事上,后“求富” ――经济上)(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提示学生从条约危害性和“公车” 爱国情感方面分析)(提示学生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内部矛盾、人民起义、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近代化的探索主备人董建民教学目标1了解洋务派和洋务运动,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戊戌变法,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2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教学方法1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多媒体演示学生自主学习课型复习庆械所国藩事备注2、为什么人们还冋时要求变法?小结、过渡: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爱国传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紧急关头,民族的精英分子总会登高一呼,力图扭转颓势。

所以,洋务运动刚刚失败,“公车上书”就接踵而至,它冲破了长期以来的沉闷局面,造就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

百日维新1、公车上书后百日维新前,康有为和梁启超有哪些主要的维新活动?2、光绪帝按照维新派的意图,所颁布的法令有哪些主要内容?3、想一想,当时社会上哪些人赞成维新变法?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造成什么后果?(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性质可以用一句话来做总结,它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一次改革运动。

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

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革,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是一次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首先清政府依靠洋务运动中建立军事力量,多次挫败了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阴谋。

其次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开始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还有,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军事工业是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军火装备的主要供应来源。

经历了洋务运动,中国的军事开始走上近代化的历程。

洋务运动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问题,于是,洋务派在“富国”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了民用企业。

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西方经济管理模式,为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洋务运动中改良派政治上的内部落后性和对外依附性,决定了洋务运动只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无法进入政治层面与思想层面。

洋务运动虽然说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还是刺激了中国政治向近代化的进程迈进。

洋务运动兴办新的教育事业,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人才,开办新式学堂,这些学堂主要培养为洋务运动服务的翻译、工程、兵器、轮船驾驶、电报通讯、矿务、军医等各类人才。

洋务运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中国人借此深层次地接触西方,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

可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在文化教育上的积极影响更可视为我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

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

除此以外,朝庭中本来较为开明有为的大臣在政变后有些被贬,其他亦多被排挤到中央以外;间接亦造成了之后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

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

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之间是相互继承的关系。

戊戌变法正是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

促进了传统观念意识向近代化的转变,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在保守观念极为浓厚、顽固派反对甚烈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洋务运动,它本身就是对传统保守观念的一个有力冲击。

“师夷长技”的观念,承认中国在科技方面的落后,认识到必须向西方学习,使人们逐渐改变轻一些旧观念。

” 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

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