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
例题
[答案] D[解析]第-种方法以连续的形式表述组限,每一-组实际组限是“左闭右开”的区间范围。第二种方法以跳跃的形式表述组限,在相邻组别中形成“缺口”。
相对次数分布表
对次数就是各组的次数/与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用符号R来表示。相对次数的计算公式为:Rf=f/N若某组数据的相对次数较小,则说明落人该组内的数据个数占全部数据个数的比例也较少。
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总体的情况。
19世纪中叶,统计方法开始被多个学科较为广泛采用。19世纪末,心理学家、数学家开始引用数理统计方法。20世纪初,统计学开始传到美国,桑代克等人致力于以心理学与统计学为工具来研究教育问题《精神与社会测量学导论》第一本教育统计专著。20世纪40年代以后欧美普遍应用,以推断统计为主。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教育统计技术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实用。
本章知识结构
礼仪对象性
数据的种类
数据来源
测量水平
数据分布形式
数据的种类
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等比数据四种类数据运算情况
名称
加
减
乘
除
称名数据
X
X
X
X
顺序数据
X
X
X
X
等距数据
✔
✔
X
X
等比数据
✔
✔
✔
✔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
教育统计是指收集、整理和分析与教育相关的数量数据的过程。教育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教育投入的效果等。通过教育统计,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平等现象,为改进教育政策和实践提供依据。教育统计采用了许多数学和统计的方法,例如抽样调查、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教育测量评价是指评估和度量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方法。通过教育测量评价,我们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绩效等。教育测量评价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定性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评估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定量方法则是通过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来度量教育的效果和影响。教育测量评价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教育政策和方法的效果和作用,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提供依据。通过统计数据和评估结果,我们可以了解教育资源的分布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的状况。其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能够促进教育的公平与效益。通过统计和评估,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平等现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育的公平和质量。再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和学校改进教学质量和学习成果。通过测量评价,教师和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然而,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偏差。这可能会影响统计结果和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
教育统计是指对教育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它可
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教育系统的结构、特征和趋势,以及学生、教师和学校
的个体和群体特征。教育统计的主要数据源包括学生档案、学校报告、调
查问卷和标准化考试成绩等。
测量评价是指对教育质量和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它可以帮助研究者
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学校的绩效水平。测量评价的
主要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观察、标准化考试和综合评价等。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首先,它可以帮助政府和
教育机构了解教育系统的整体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其次,
它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以便针对性地进
行教学改进。此外,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还可以为教育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教育提供支持和指导。
要进行有效的教育统计和测量评价,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首先,
数据的收集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即明确要回答的研究问题和评估要素。其次,数据的收集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再次,数据的分析应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技术。
最后,数据的解释和应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决策。
总之,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是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
收集和分析数据,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系统的质量和效果。它可以为教育政
策制定、学校管理和教学改进提供支持和指导。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学习心得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学习心得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树立科学的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理念,初步具备开展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能力。该课程内容可以分为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具体应用两大部分,具体包括: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概念、目标、类型、原则等一般理论;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方案设计、实施以及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理论与方法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等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实践中的应用;国内外最新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与应用。
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还能完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不了解实验设计的思想、不掌握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数学模型和使用条件、亦步亦趋地死套公式。我们应该有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数学思维方式,吸收其严密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使科研和管理的思维更趋完美。
另外,我们学习到利用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可以全面地掌握教育的各种情况,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育教学任务完成的数量与质量进行控制,为促进,提高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提供科学的依据。
教育统计与测量完美版PPT
教学内容 知识 领会 运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总和
—————————————————————————
第一章 氧
6 3 4 4 3 2 22
第二章 氢
7 2 2 3 5 2 21
第三章 碳
3 1 1 1 02
8
第四章 溶液 6 3 3 1 8 6 27
第五章酸碱盐 4 3 3 5 2 5 22
——————————————————————————
类别量表—区分事物类别,不具有等级性、等距 性、等比性;
等级量表—具有等级性,不具有等距性、等比性; 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和人定参照点,不具有等
比性;
等比量表—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四 那么运算。
〔一〕教育测验的意义 ——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业成绩、思想品德以
及教育措施的数量化测定。 测量人的精神特性;从行为表现间接测量。
内容分析 2 3 35
1 22
31
综合推理 1 1
22
11
测题类型
主观性试题
自由应答题 限制性论述题
选择题 客观性试题 是非题
匹配题
1.试测:小范围测验,选择好的题目 2.筛选:区分度、难度 3.评价:信度、效度 4.题库:大量的经过检测的题目放在电脑里面,可以拼配
可以排序〕
等距性——相邻2个数的差相等,具有可加性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与测量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请从以下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其填写在答题卡上。
1. 教育统计主要研究的是:
A. 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
B. 学生的学习动态
C. 教育领域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D.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2. 在教育统计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
A. 访谈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
3.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关系是:
A. 教育统计是教育测量的一个子学科
B. 教育测量是教育统计的一个子学科
C. 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是相互独立的学科
D. 教育统计与教育测量无关联
4. 全国中小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一个典型的:
A. 教育统计研究
B. 教育测量实践
C. 教育评估项目
D. 教育政策制定
5. 教育测量主要研究的是:
A. 学生学业水平的测试
B. 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
C. 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D. 学校教育资源的配置
6. 在教育统计中,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
A. 描述性统计分析
B. 探索性统计分析
C. 推论性统计分析
D. 财务分析法
7. 教育测量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
A. 定性测量和定量测量
B. 评估测量和评价测量
C.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D. 连续测量和离散测量
8. 教育统计与测量在教育决策中的作用是:
A. 帮助教育决策者了解教育现状
B. 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
C. 制定教育政策和改革措施
D. 以上皆是
9. 教育测量中的信度指的是:
A.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B. 测量结果的稳定性
C. 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D. 测量结果的有效性
10. 教育统计中的抽样方法包括:
教育统计与测量变量的种类
教育统计与测量变量的种类
引言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统计和测量,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现象的特征、评估教育政策的效果、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等。在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变量的选择和分类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变量有不同的度量方式和分析方法。本文将介绍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常见的变量类型和其特点。
一、定性变量
定性变量是指没有数量意义的变量,它们描述了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属性。定性变量通常以文字或符号形式表示,不能进行数值运算。
1. 名义变量
名义变量是一种最基本的定性变量,它用于分类和标识研究对象。名义变量的取值只能用来区分不同的类别,不能进行比较或排序。例如,性别、民族、学历等都属于名义变量。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描述名义变量的指标有频数和比例。
2. 有序变量
有序变量是指具有一定顺序关系的定性变量,它的取值可以进行比较和排序。有序变量的取值通常用于表示程度、等级、评分等。例如,教育程度可以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级别,这些级别之间有明显的顺序关系。对于有序变量,除了可以使用频数和比例进行描述外,还可以使用中位数、百分位数等指标来度量。
二、定量变量
定量变量是具有数量意义的变量,它们可以进行数值运算和比较。定量变量可以进一步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1. 离散变量
离散变量是指取值有限且可数的定量变量。它们通常表示计数或计量数据,取值为整数。例如,学生的年龄、班级人数、考试成绩等都属于离散变量。离散变量的描述常用的指标包括频数、比例、均值、方差等。
2. 连续变量
连续变量是指取值范围无限且可测量的定量变量。连续变量通常表示度量数据,取值为实数。例如,学生的身高、体重、学习时间等都属于连续变量。对于连续变量的描述,常用的指标有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数据分析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的数据分析
随着现代教育的提高和需求,教育统计和测量评价已经逐渐成
为教育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着重分析教育统计和测量评价
中的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1.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是进行数据分析的前提。对于教育统计和测
量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研究、成绩记录等方式搜集数据。在数据整理方面,需要注意数据的清洗和规范化处理,确保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和因子分析等。其中,描述性统计主要用于对样本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包括样本数量、平均数、标准差等。推断性统计则是用于对总体进行推断,包
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因子分析则是用于对多个变量之间关系
的分析,包括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
3. 数据分析的应用
在教育管理中,数据分析可以用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等多个方面。对于学生评价,可以通过分析学生成绩和其他相关数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于教师评价,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对于课程评价,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课程难度,评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课程难度是否合理。
总的来说,数据分析在教育统计和测量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和研究意义。随着教育管理越来越重视数据分析的应用,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机会和挑战出现。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学习心得体会进入大学后学了很多有关教育的课程,今天的《教育统计与测量》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了解到了许多新的方法。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整理和分析试验、调查资料来分析和解释心理和教育中的各种现象的一门学科,是教科院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育统计与测量提供了从数量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现象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对科学研究得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去伪存真,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以得出科学的结论,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的环节。
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还能完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不了解实验设计的思想、不掌握教育统计方法的数学模型和使用条件、亦步亦趋地死套公式。我们应该有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数学思维方式,吸收其严密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使科研和管理的思维更趋完善。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资料的整理、特征数的计算、概率和概率分布、抽样分布,着重介绍平均数的假设检验、检验、方差分析、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等,同时简要介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这门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三个部分。
更重要的是,从教育学到些常规的教育统计方法和相关统计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不仅让我们在学习上,能力上有所提高,而且在其他方面让我们得以改普。《教育统计与测量》作为教育学的一
部分,发展了教育,《教育统计与测量》作为统计学的一部分,扩大了统计学的利用范围。
《教育统计与测量》笔记(一).
绪论
一、教育统计
1.统计:到达对总体的量的认识。
教育统计:从总体上把握与认识教育领域各种现象的量的取值,为教育工作、管理和开展效劳。是数理统计和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的产物。
2.教育统计的主要内容:
描述统计——概括和表达统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
推断统计——利用样本数据资料,根据数理统计理论,对总体的数量特征与关系作出推论判断,即进行统计估计和统计假设检验。是教育统计的核心内容。
二、教育测量
1.就是对考察研究的教育对象,按一定规那么在某种性质的是量尺上指定值。
2.测量量尺:以下四种量尺的量化水平由低到高。
名义量尺上的数只有类别标志。
顺利量尺上的数有优劣、大小、先后之别,如学业成绩。
等距量尺上的数单位相等,零点任意指定,如温度计指数
比率量尺等单位且有零点,如测身高、体重。
3.教育测量
由三个根本要素:①工具:学业成绩——考试卷
心理测量——心理测验〔口头的、文字的、器具〕
②程序:施测和评分的步骤与操作,与所测对象的性质与
测量工具的适应,严格控制误差。
③参照系——用来解释结果的意义,转化成某种量尺上的值。
4.教育测量的特点
①间接性。教育测量所测的主要对象,是爱教育者的心理特性,如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人格特点等,潜存于主体内部,不能直接观察,只能设置一定情境,施以特定刺激,引发行为样本,然后才能按一定规那么在某种性质上指定值,间接推论其内部心理特质的实有状态和水平。
测验,特指标准化测验的测量,所谓标准化是指测量工具、施测与评分程序、解释分数的参照系标准化。
标准化考试,对学业成绩进行的标准化测验
量表:标准化测验中的测量工具与解释分数的常模,合称为量表。心理量表就是指心理测量工具与常模的结合。
中学教资科一科二内容
中学教资科一科二内容
第一章:教育学概论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原则以及教育的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相关内容。教育学概论是教育学的基础,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代教育的特点。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学习者的发展、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教育环境对学习的影响等方面。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发展、学习理论、教育评价、教育行为、教育技术等。
第三章: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关于教育事业的法律和法规,它对教育的发展、管理和监督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法律法规的内容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律关系、教育管理法规、教育监督法规等。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的法律地位、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研究教育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的学科。它主要关注教育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测量技术的应用。教育统计与测
量的内容包括教育数据的收集方法、教育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教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数据的分析和应用,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章: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经济问题的学科。它主要关注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教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经济学的内容包括教育资源的配置原则、教育经济的效益评价、教育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等。学习教育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的评价,为教育决策提供经济支持。
教育统计与测量变量的种类
教育统计与测量变量的种类
教育统计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教育数据来评估和改进教
育系统的过程。在进行教育统计时,我们需要了解和使用各种测量变量。测量变量是指可以被观察、记录和测量的数量或特征。根据其性
质和度量水平的不同,教育统计中常用的测量变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定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s)
定类变量也称为分类变量,是指具有离散取值且无序的变量。它们描
述了个体或对象所属的类别或类型。在教育统计中,常见的定类变量
包括性别、民族、宗教信仰、学历等。这些变量通常以文字形式表示,并且不能进行数值运算。
二、定序变量(Ordinal Variables)
定序变量是指具有离散取值但有一定顺序关系的变量。它们描述了个
体或对象在某个特征上的相对大小关系。在教育统计中,常见的定序
变量包括学生成绩等级(如优秀、良好、及格)、学生排名等。这些
变量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比较运算。
三、定距变量(Interval Variables)
定距变量是指具有连续取值但没有绝对零点的变量。它们描述了个体
或对象在某个特征上的差异程度。在教育统计中,常见的定距变量包
括学生年龄、学生身高、学生体重等。这些变量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但不能进行乘除运算。
四、定比变量(Ratio Variables)
定比变量是指具有连续取值且有绝对零点的变量。它们描述了个体或
对象在某个特征上的比较关系和相对大小。在教育统计中,常见的定
比变量包括学生考试得分、学生学时数等。这些变量可以进行加减乘
除等各种数值运算。
掌握教育统计与测量
掌握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它不仅为决策者提供了数据支持,还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并为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本文将介绍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常用方法。
一、概念和目的
教育统计是指在教育领域中,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各种与教育有关的数据,来描述教育现象、评估教育成果并进行教育决策的活动。目的在于获取有关教育现象的客观数据,以便从中发现规律、评估教育质量、调整教育方针、改进教育实践。
二、重要性
1. 支持决策:教育统计为教育决策者提供了数据支持。通过统计分析,决策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系统中的问题和挑战,制定相关政策和计划,提高教育质量。
2. 评估教育成果:教育统计可以评估教育成果。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科测试结果等数据,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
3. 指导教学:教育统计为教师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通过教育统计,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4. 促进教育研究:教育统计为教育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通过分析
大规模数据,研究者可以发现教育现象的规律,提出新的教育理论和
观点,促进教育学科的发展。
三、常用方法
1. 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教育统计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从
整体中选取代表样本,收集相关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抽
样调查可以节省时间和资源,并能够在合理范围内反映整体情况。
2. 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验证假设和理
教育统计与测量名词解释
统计:就是“统而计之”对所考察事物的量的取值在其出现的全部范围内作总体的把握,全局性的认识。教育统计:对教育领域各种现象量的取值从总体上的把握与认识,它是为教育工作的良好进行,科学管理、革新发展服务的。
教育统计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应用统计,是数理统计跟教育学、心理学交叉结合产
测量:按一定规则给对象在某种性质的量尺上指定值。教育测量:就是给所考察研究的教育现象,按一定的规则在某种性质量尺上指定值
心理量表:心理测验工具与常模的结合
数据:用数量或数字形式表示的资料事实称为数据。计数数据:是以计算个数或次数获得的,多表现为整数。
测量评估数据:借助测量工具或评估方法对事物的某种属性指派给数字后所获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以人们按一定规则给不同类别的事物指派适当的数字号码后所形成的数据
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
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
位。
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
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
零点。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
行加、减、乘、除运算
次数分布:一批数据中各个
不同数值所出现次数多少
的情况,或者是这批数据在
数轴上各个区间内所出现
的次数多少的情况。
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
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
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
内的次数分布结构。
相对次数:各组的次数f与
总次数N之间的比值
次数分布曲线:从理论上
《教育统计与测量》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概念 • 教育统计基础 • 教育测量基础 • 教育统计与测量实践 •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教育统计与测量的基本概 念
定义与目的
定义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一门研究如何 运用统计学和测量理论来收集、 整理、分析和解释教育领域数据 的学科。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总结词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是教育统计中的重要方法,它们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参数,并对假设进行 检验。
详细描述
参数估计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参数。常见的参数估计方法有矩估计、最小二乘法等。假 设检验则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某一假设进行检验,判断该假设是否成立。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有t检验、卡方检验 、F检验等。这些方法在教育统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学生成绩分析、教学效果评估等。
分析不同科目之间的成绩差异,找出学 生的学习短板。
详细描述
计算平均分、标准差等统计指标,评估 学生整体表现。
教师绩效评估
总结词:通过对教师教学 绩效的测量和评估,激励 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 教师专业发展。
详细描述
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明 确教师职责和要求。
综合分析评估结果,为教 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 议。
03 教育测量基础
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一门研究教育领域中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涉及到收集和整理教育相关数据,以便对学生、教师、学校以及整个教育系统进行评估和改进。本文将介绍教育统计与测量的重要性、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测量工具,以及它们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一、教育统计与测量的重要性
教育统计与测量在教育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帮助教育决策者了解教育系统的整体状况。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等数据,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导决策者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和课程改革方案。
其次,教育统计与测量可以协助教师评估教学效果。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可以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和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这些数据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最后,教育统计与测量也可以帮助学校管理者评估和改进学校的整体运作。通过收集和分析学校的数据,如师生比例、课程设置等,可以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方向。
二、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测量工具
在教育统计与测量领域中,有许多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测量工具可供选择。其中一些常见的包括:
1. 描述性统计:用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例如,平均数、中位数和标准差等指标可用于描述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
2. 相关分析: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程度。例如,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3. 因素分析:用于确定一组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出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例如,通过因素分析,可以确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知识 领会 运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总和
—————————————————————————
第一章 氧
6 3 4 4 3 2 22
第二章 氢
7 2 2 3 5 2 21
第三章 碳
3 1 1 1 02
8
第四章 溶液 6 3 3 1 8 6 27
第五章酸碱盐 4 3 3 5 2 5 22
——————————————————————————
(二)测量的要素
1.参照点——计量的起点 绝对零点:长度、重量、面积、体积 相对零点(人定零点):海拔、温度、成绩 2.单位——计算数量的单位 确定的意义(每个人的理解一样) 相等的价值(相等的单位包含同样的价值) 3.量表——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量工具
(三)测量的水平
类别量表—区分事物类别,不具有等级性、等距 性、等比性;
预言其结果
(二)大量随机现象存在规律性 ——统计规律性
教育现象大多是随机现象: 全班数学平均分是多少、某同学今天不会迟
到、考试是否不及格……
人们对随机现象进行大量重复观察,发现随 机现象也具有规律性!
(三)频率与概率
生活中,我们更关心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
———随机事件A在n次试验中出现了m次, m称为这个随机事件的频数。频数与次 数的比称为频率,记为
人口统计 推断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
社会统计
商业统计
……
三、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
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元素 样本——总体的一部分 样本容量——样本包含的个体数,记为n
大样本:n ≥ 30 小样本:n <30
四、教育统计的抽样方法
要求:代表性 随机抽样——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均等 (一)简单随机抽样:抽签,随机数表 (二)分层抽样:先分层,后抽样 (三)整群抽样:以自然班级为整体
能力、态度 、兴趣等) 2.法则——如何测量的方法或准则(最困难) 3.数字——描述事物属性的符号 自然数的性质: 区分性——独特性、同一性(是1就不是2) 顺序性——等级性(若干个数之间按照大小可以排序) 等距性——相邻2个数的差相等,具有可加性 等比性——一个数可以表示为另一个数的倍数。
量水平! (二)教育测验的分类 (三)教育测验的特点:间接性、相对性、广
泛性、目的性、误差性 (四)教育测验的功能:能力评定、帮助选拔、
鉴定资格、过度学习、科学研究、指导就业
三、良好的教育测验的特征
难度适中(适应性) 区分度强(鉴别性) 信度要高(可靠性) 效度要好(正确性)
四、教育测验的编制
f(A)=m/n
频率具有稳定性:
例如:掷一枚硬币正面出现的频率为1/2;男婴比例51.7%;
实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次数
摩 根: 2048 蒲 丰: 4040 皮尔 逊:24000 维 尼:30000
正面次数 1061 2048 12012 14994
频率 0.5180 0.5069 0.5005 0.4998
第二讲 教育测量概述
测量学之父桑代克: “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
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测量的目的:
收集有关教育现象的数据资料,掌握反映 教育规律性的信息。 测量的要求:可靠性、有效性
一、测量的一般意义
(一)测量的定义
——按照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分配数字。 1.事物的属性——测量的对象(学生的智力、个性、
总和
26 12 13 14 18 17 100
——————————————————————————
高中语文测验设计细目表
————————————————
史论 哀祭 游记 议论 文评 哲理 小品 词曲 百分比
————————————————————————————
(一)确定测验目的 根据属性、对象、内容、用途确定
(二)分析测量目标
认知目标(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 情感目标(接受、反映、价值倾向、价值组织、品格)
技能目标(模仿、操作、精确、连接、自然化)
(三)设计测验蓝图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
初中化学测验设计细目表
————————————————
(一)教育统计的任务 搜集、整理、分析反映教育现象总体信息 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的特 征和规律进行推断。
教育统计的基本思想: 全体——部分——数据——信息——全体
(二)教育统计的内容体系
数理统计
统计学{
工业统计
农业统计 实验设计
应用统计 { 教育统计 { 描述统计(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
2.概率P(A)
定义:
刻划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量指标,记为P(A) 。
性质:0≤P(A) ≤ 1
说明:
P(A)是客观存在的,如温度,日文“確率”;
P(A)是f(A)的稳定中心, P(A) ≈f(A).
例如:学生甲迟到的概率为0.01
学生乙数学考试及格的概率为0.99
二、教育统计的内容体系
课前诊断性问题
你是否学过教育统计和教育测量? 你在工作中是否用过教育统计方法? 你在教研中是否用过定量研究方法?
第一讲
教育统计概述
一、教育统计的研究对象
教育统计是运用概率统计的原理和方法从 定量的角度研究教育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学 科。
(一)两类不同的教育现象 1.确定性现象——事前可以预言其结果 2.非确定性现象(随机现象)——事前不能
等级量表—具有等级性,不具有等距性、等比性; 等距量表—有相等单位和人定参照点,不具有等
比性; 等比量表—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四
则运算。
(二)教育测验
(一)教育测验的意义 ——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业成绩、思想品德以
及教育措施的数量化测定。 测量人的精神特性;从行为表现间接测量。 没有绝对零点和相等单位,属于类别和等级测
五、学习教育统计的重要意义
(一)教育统计为老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不再是非此即彼!)
(二)教育统计为老师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全部研究不必要也不可能,从部分推断总体!)
(三)教育统计为老师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工具 (定量研究方法)
(四)教育统计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 (五)教育统计有利于促进教育学术交流活动 (六)教育统计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