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灰椋鸟教案苏教版201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26灰椋鸟苏教版(1)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26灰椋鸟苏教版(1)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26灰椋鸟-苏教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

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劳。

4、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重点是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一个真实的故事》)1、同学们,刚刚的听到歌名叫《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中那个为了救一只丹顶鹤,而不慎陷入沼泽地的女孩,名叫——徐秀娟。

1987年的一天,在江苏盐城丹顶鹤保护区,徐秀娟为了寻找一只丹顶鹤,献身在这里……年仅23岁。

年轻的她走了,留下这么几句平凡无奇的话。

出示句子,大家轻轻地读一读:春天最容易丢鹤。

鹤舍要打扫得干干净净。

我爱鸟,爱大自然,一走进荒野,一切不愉快的事儿都忘记了。

我愿在茫茫荒原上寻找,寻找理想,寻找友谊,寻找生活的答案。

2、欣赏了歌曲,阅读了文字,你觉得徐秀娟是个怎样的人?3、过渡:徐秀娟一生爱鸟,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她生前写过的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题目就叫——灰椋鸟。

认识:“椋”字。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认识灰椋鸟:1、(1)谁来介绍一下你通过预习课文所了解到的灰椋鸟?(2)(出示鸟图)看,这就是灰椋鸟。

2、(1)刚开始,灰椋鸟在徐秀娟眼里是怎样的?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读给大家听一听。

(2)(出示课文第一小节):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指名读。

谁能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哪个句子好一些?为什么?齐读句子。

读到这里,你的脑海中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检查生词:1、翘首遥望、应和、深涧(1)指名朗读,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2)齐读2、黑乎乎、软绵绵、扑棱棱(1)指名读,齐读。

(2)你还能说出一个这样的词语吗?3、棕红色的水杉落叶郁郁葱葱的竹林高大的人工刺槐林(1)指名读,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写树的。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课文《灰椋鸟》中出现的新词汇,如“灰椋鸟”、“密集”、“鸣叫”等,并了解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同时,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学会总结课文的主旨大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a.教师示范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灰椋鸟的形象;
b.讲解生词,如“灰椋鸟”、“密集”、“鸣叫”等,并让学生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c.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结合例句进行讲解;
d.学生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的主旨大意和修辞手法运用。
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字词的认识和掌握较为扎实,具备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灰椋鸟》这篇课文的内容充满好奇心,对大自然和动物有浓厚的兴趣。然而,对于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修辞手法,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讲解。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虽然已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但对于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完成要求: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审美和表达能力。
5.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课的内容,提前了解课文背景,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26灰椋鸟苏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26灰椋鸟苏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26灰椋鸟-苏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1、在学的过程中,能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热烈场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灰椋鸟归林的壮观、热烈的场面。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学生齐读课题)。

2、灰椋鸟起初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课件出示灰椋鸟的样子)灰椋鸟()的嘴,()的背,远远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3、可是,当作者看了有关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却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是什么如此吸引作者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找找答案吧!二、精读课文1、我们来到林场,选好位置开始等待灰椋鸟归来。

当我们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来了,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读课文第3小节。

(惊喜)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我们惊喜的心情?(忽然、翘首遥望、果然)3、齐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4、让我们带着期盼激动地心情一齐来看看那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快速浏览4——5小节,这场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形容。

(板书:归林壮观、热闹)3、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壮观、热闹)的场面吧。

(一)自由读第4自然段,睁大你的眼睛,你看到了怎样壮观热烈的归林场面呢?挑选最吸引你的一处场景,读一读,在旁边写写批注。

出示文字:“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的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灰椋鸟是怎么飞的?盘旋你理解盘旋的意思吗?(环绕着飞或走。

)假如我们的手就是灰椋鸟,你能在课桌上方做盘旋的动作吗?你能用“盘旋”说一句话吗?陆续从这个词语中看出了什么?(灰椋鸟飞得很有秩序,一只接着一只飞入刺槐林。

五年级下册《灰椋鸟》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灰椋鸟》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灰椋鸟》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灰椋鸟》语文教案1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确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

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

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

我们选好视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四周静得稀奇。

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同伴突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真有很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起先归林了。

一起先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回旋着,接连投入刺槐林。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似乎相互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喊未归的.同伴和儿女。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相互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识的伙伴汇合。

夕阳慢慢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立刻扑棱棱地飞起。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自然的俱乐部。

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实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喧闹?我被这热闹而又热情的场面感染了,竟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挚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欣赏这鸟儿归林的壮丽场面呢?一、学习目标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宝安区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灰椋鸟教案苏教版(1)

宝安区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灰椋鸟教案苏教版(1)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中国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出示“讨论区”)
四、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举行山水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灰椋鸟》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灰椋鸟》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灰椋鸟》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灰椋鸟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培养对鸟类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关心小动物的习性和繁殖生态情况。

教学重点:1. 通过文本理解方法,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情感色彩。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灰椋鸟的特征和习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小鸟的观察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灰椋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读课文的教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灰椋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鸟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 预习导入教师请学生打开课本,预读课文标题,让学生告诉我他们对灰椋鸟有什么了解。

Step 3: 阅读与理解1. 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灰椋鸟》,学生跟读,理解课文内容。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Step 4: 想象与表达1. 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课文中描述灰椋鸟的内容,让学生描述一下灰椋鸟的样子和习性。

2.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一幅图片,描述其中的灰椋鸟。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观察和想象。

Step 5: 创作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写一篇短文,描述一只灰椋鸟的生活情况。

2. 学生互相交流、修改,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Step 6: 拓展引导学生搜索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鸟类知识,扩大视野,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Step 7: 总结反思教师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Step 8: 课堂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课相关的习题。

2. 画一幅描绘灰椋鸟的画作。

Step 9: 课堂展示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

Step 10: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检查自己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灰椋鸟教案设计苏教版201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6灰椋鸟教案设计苏教版201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材分析】《灰椋鸟》是一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时写的一篇记事写景的散文。

课文写了作者和同伴一次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生动具体地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和入林后的热闹非凡的场面,表达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赞颂之情。

文章第二部分是重点内容,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修辞手法、句式营造出了灰椋鸟归林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为读者创造了赏心悦目的奇特景象。

作者将灰椋鸟归林的活动与自己内心涌动的感情同时描写,情真意切,情理贯通;拟人手法和反问句的妙用,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体会。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之中,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知识和方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但是学生对于反问句的用法仍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教师要根据这一情况,巧妙地设计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学习和理解反问句的用法。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据此,我在教学中,力求通过自读、互议、多思等教学环节,让学生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感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实现与作者心灵的碰撞,这节课,以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引导为主,主要让学生通过领会并欣赏灰椋鸟归林以及它们落下起飞、起舞争鸣的景象,体会作者观鸟时的兴奋,欢呼时的情感,增强学生爱鸟意识。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在老师的指导下的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读好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的描写,感受其声势之壮观,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形成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苏教版五下《灰椋鸟》教案(汇编)

苏教版五下《灰椋鸟》教案(汇编)

苏教版五下《灰椋鸟》教案(汇编)苏教版五下《灰椋鸟》教案一教学目的:⒈赏读课文,再次感受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学习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将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具体生动的。

⒉通过课外精选片段的拓展与交流,扩大阅读量,增加积累,利用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说写结合,内化语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忆文章按明暗两条线索构文的方法。

二、品读、赏析、感悟。

⒈引导学生说说印象最深的场面。

⒉圈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写批注,完成课后5 。

⒊教师小结:只有看得细致,听得仔细,想得丰富才能写出好文章。

三、拓展、交流、积累。

⒈交流自办小报《鸟的乐园》⒉指读小报上写鸟的最精彩的语句,品析、积累。

⒊强调:看得细致,听得仔细,想得丰富。

四、迁移、练写、内化。

⒈播放《百鸟奏鸣曲》。

⒉引导说说感受。

⒊发纸练写,鼓励运用积累的语言。

五、作业。

⒈摘抄文中优美语句。

⒉读《鸟的天堂》。

苏教版五下《灰椋鸟》教案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辨析“观察、观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至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5、灰椋鸟2、点明:灰椋鸟,鸟夫人一种,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生字词。

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

2、读一读这些句子及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段意。

四、讲读第一段。

1、默读,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4、齐读第1、2自然段。

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案

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案

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案第一篇: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案灰椋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导,质疑激趣。

1、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处一个地球。

平时,在生活中我们都见过哪些鸟儿?2、同学们见过“灰椋鸟”吗?那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质疑)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想一想你都读懂了些什么?2、交流汇报,理清层次。

(1)、学生说灰椋鸟的外形。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

)(2)、我们了解了灰椋鸟的外形是一点儿也不好看。

你还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生答:归林的情景)那么,课文中哪几小节写的是这些场面呢?(三、四、五自然段)(3)、第二、六小节分别讲了些什么呢?3、教师小结:课文主要写了四个部分的内容。

先写灰椋鸟的外形,再写“我”和同伴来到林场,等候灰椋鸟归来,接着写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最后写作者的感想。

三、精读课文,互动感悟。

课文四部分的内容当中,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部分内容呢?(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1、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四小节。

无论你看到的,还是你听到的,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文中哪些词语突出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排空而至、浩浩荡荡)指名读这两个词语,读出壮观的气势。

3、“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语文教案-灰椋鸟》

《语文教案-灰椋鸟》

《语文教案-灰椋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灰椋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灰椋鸟的生活环境。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2)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灰椋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灰椋鸟的生活环境。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灰椋鸟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合作任务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灰椋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点评,总结学习情况。

4. 观察和分析灰椋鸟的生活环境:(1)展示灰椋鸟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小组合作,分析灰椋鸟的生活习性。

(3)小组汇报,分享学习成果。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讨论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

(3)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关爱大自然和生命的意义。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鸟类,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老师如何进行《灰椋鸟》教学设计呢?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灰椋鸟》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造比较复杂的比喻句:好像……,又像……;似……,如……。

3、学习本课作者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加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能理解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你们有没有亲眼看见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呢?老师也没有,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欣赏一番,好吗?二、读文感悟过渡:要看得真真切切,同学们还得带三件宝物。

第一,你们的眼睛,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你们的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你们的心,让你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1、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06页,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把关键词语圈出来,然后一边读一边用心想象画面,开始。

(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教师谈话:同学们,读了这一部分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图画? (打出第四自然段前四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描述,点出“一小群一小群、整群整群、列队、一批一批”)3、教师谈话:那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一下,它们是怎么归林的呢?成群结队(板书)4、教师谈话:正因为是成群结队的归林,所以才有这么壮观的场面,这一小节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壮观的场面?(学生答:浩浩荡荡、排空而至。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灰椋鸟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灰椋鸟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灰椋鸟一、教学背景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是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开端,五年级语文下册主要涉及到围绕“话剧表演和童话故事”展开的学习。

其中,“《灰椋鸟》不仅是教材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同时也是一个动人心魄、儿时印象极深的经典童话故事。

二、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灰椋鸟》的主要内容和背景知识,并能流畅朗读,同步理解、完整性叙述。

2.学生了解童话中的情感表达,并分析其中的道德寓意,使得学生能够自信表达和宽容对待别人的不同。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中汲取有益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挖掘寓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

•难点:引导学生从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入手,分析其性格特点并反映在行为上。

四、教学方法•通过朗读故事,了解情感表达,并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不同情感能力。

•采用角色扮演与分组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说话和表述的能力,练习语言表达的能力。

•通过图片、录像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视听辨别和记忆力。

五、教学步骤1. 课前热身老师与学生进行简单对话,提前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语文素养。

2. 教师导入老师通过故事前的图片、主题和背景简介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3. 故事朗读老师把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内容进行朗读,整合讲解灰椋鸟的形象、行为特点、性格和命运等内容,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疑问。

4. 角色扮演老师以班级为单位,课堂分组对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角色的思考和行为,增强学生对于故事的认知度和理解力,培养他们的表述和表达能力。

5. 小组讨论老师把班级分成小组,在小组内结合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深度分析和头脑风暴,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让他们在讨论中共建思想共识。

6. 教师点拨老师针对小组讨论进行点拨。

各小组负责人对自己的思路进行概括并汇报给全班,其余同学进行补充或指正,老师进行点拨并纠正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考方式。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案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案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灰椋鸟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具体内容为灰椋鸟这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灰椋鸟的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环境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灰椋鸟的基本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

2. 培养学生对鸟类保护的意识,提高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

教学重点:灰椋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灰椋鸟图片、生长环境图、视频资料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灰椋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特征,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鸟类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3. 新知讲解:详细讲解灰椋鸟的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环境等方面的内容,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灰椋鸟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灰椋鸟。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与灰椋鸟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与灰椋鸟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及时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灰椋鸟2. 板书内容:特征:体长、羽色、嘴型等生活习性:栖息地、食性、繁殖等生长环境:森林、湿地等与人类关系:生态平衡、保护意义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灰椋鸟的特征。

(2)谈谈你对灰椋鸟生活习性的认识。

(3)如何保护灰椋鸟及其生长环境?2. 答案:(1)灰椋鸟体长约20厘米,羽色鲜艳,嘴型细长等。

(2)灰椋鸟主要栖息在森林、湿地等地,以昆虫、果实为食,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等。

(3)保护灰椋鸟及其生长环境的方法有:减少污染、保护湿地、禁止捕猎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灰椋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椋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

2、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灰椋鸟,你所了解的灰椋鸟是什么样子的?(指名回答:没什么好看的,因为它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

)。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种普普通通的鸟?作者只写了一只灰椋鸟吗?不,作者写了一群群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刺槐林与竹林去看一看。

自读课文3、4自然段。

谁带我们去刺槐林与竹林看一看?指名读第3自然段。

我们惊喜地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了,灰椋鸟刚开始归林时是怎样的场面呢?
(指名读)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能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吗?(很壮观)(板书:壮观)
从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壮观?用朗读告诉我们。

突出“没有几分钟”,灰椋鸟归林的速度快,鸟儿很多。

突出“大部队”,体会鸟儿多。

突出“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体会鸟儿归林时的声响,鸟多。

突出“整群整群”,体会鸟多。

突出“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体会鸟很多。

你已经完全感受到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景了。

谁再来试一试,把灰椋鸟的多和壮观展现在我们面前。

指名一生读,其余同学闭上眼,用心去感受一下,睁开眼,抬起头,你看到了什么?(天空密密麻麻的灰椋鸟,它们似乎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排空而至,谁来读读这个词,看图体会排空而至的那种壮观气势(指读、齐读)。

谁来把这个句子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齐读。

难怪说它们大部队——“排空而至”,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啊!
鸟儿们终于回来了,它们的心情如何?它们会在讲些什么呢?指名说说。

你说得真好。

你感受到了什么?(鸟儿们很欢快也感受到了欢快,引读,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象……又像……
让我们再次感受鸟儿们的欢快吧!齐读“先回来的鸟……与熟悉的伙伴汇合,教案《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


老师仿佛听到了一群活泼可爱的灰椋鸟在欢快地鸣叫,感觉到你们已经融入到这快乐的大家庭里去了,这可真是一副壮观、欢快的归林图。

喜欢这壮观的鸟儿归林图的同学请你们走进林中一起回味。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刚才我们随着作者亲眼目睹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真使我们意犹未尽,可是夕阳已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此时林中又是怎样一幅画面?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
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你从哪儿可以看出像个俱乐部呢?
(1)(相机出示)“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在翩翩起舞哇!”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呢?(将灰椋鸟比作了少女)
原本灰椋鸟在作者的印象中是怎样的?
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糊糊的,有什么好看的,可是此时此刻的鸟儿是大自然赋予了它新的生命力,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像是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你感到此时的灰椋鸟是怎样的?板书:美丽
(2)还有哪儿可以看出?
“树林内外,……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同学们,刚刚排空而至的鸟儿,此时全都聚集在了林中,欢快地鸣叫着,你叫我也叫,你叫得响,我要叫得比你更响——所以文中用了一个词叫——百鸟争鸣。

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百鸟争鸣?(这声音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


谁来读,读出这么多鸟一起欢叫的气势。

是啊,整个林子栖息着那么多鸟,真像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引读)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这样热闹?作者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板书;热闹(烈)作者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我想此时此刻,不仅是作者,我们每个人一定都会被感染了,也会像作者一样欢呼起来,会欢呼些什么?
学生简单交流。

是呀,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

把你的欢呼,把你的赞叹,把你的惊喜,放到你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整段)
我都已经情不自禁地喜欢上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了,在回来的路上,作者想到了很多,
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作者对林场工人由衷的感谢。

是呀,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四、小结
全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灰椋鸟归林时及归林后壮观而热烈的场面,灰椋鸟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鸟,但在作者笔下,却是那么美丽、那么欢快。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就让我们用心灵的窗户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