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衔接

合集下载

完善新课程新高考对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高一二语文教学建议 PPT课件

完善新课程新高考对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高一二语文教学建议 PPT课件
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③评价作品表现的价值 判断;④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㈢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
⒈概括要点
①分析文本构成要素,把握文章结构;②筛选并整合文 中的信息。
⒉赏析特色
①分析文本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②分析文本 语言特色; ③对文本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⒊评析中心
①概括中心意思;②准确解读文本,分析思想内容;③ 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 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⒋探究价值
①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②探讨文本反映的 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③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 出自己的见解。
五、各模块教学处理建议
⒈高一按必修1~4顺序教学 高二开始,必修与选修模块,古今选修模块
第三单元 散文
⒉品读重点:
⑴丰富的细节描写。赏析包括景物、人物 细节的描写如何触动作者的心扉。
⑵生动的语言描写。学习运用整句散句、 叠词叠字,运用比喻、拟人、通感以及象征 等手法;体味其或清新或朴实或古雅的语言 风格。
⒊学习锤炼语言,积累并学习写一些精警的语 句。结合《常用文体写作》8课学写散文。
必修4 /4
常用文体写作、选修二 /2
高二上学期
高二下学期
第5学段 第6学段 第7学段
第8学段
必修5 、唐宋散文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短篇小说欣

高中语文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的设

高中语文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的设

高中语文新课程培训专题讲座

高中语文新课程·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的设置

一、国际高中课改的趋势

1、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1)强调高中课程的基础性

(2)提倡高中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3)提倡课程的综合性

2、改革的主要理念及实施

(1)强调人文素养

(2)强调学生的活动及活动课程

(3)强调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组织课程

二、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

(1)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目标设计的三个维度

(4)理念实施的四大要求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性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实用的语文课程

(4)关于语文素养

①言语信息的积累

主要有音、字词、句、修、逻等,主要属识记的知识。而对于“语文知识”这一概念王荣生、韩雪屏编著的《初中语言知识新观点》有新的概括:

②文学文化知识的积累

含课文、名著的阅读、理解、识记等。

③语文智慧及运用技能

如语感能力、发音、朗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文学鉴赏能力等。

④语文认知策略

关于学习程序、方法、能力、思维品质等,如记忆理解汉字、文体阅读法、构思取材法等。

⑤语文情感与态度

含个性、审美情趣、文化品味、学习态度等。

三、关于学分制管理和语文学分的建议

1、高中毕业学分要求

(1)必修116+选修28(其中选修=至少为6)=144(基本学分)

浅谈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浅谈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备敷辱厩
浅谈 高 文必修 与选 修 的关 系 中语
◎辜 志 坚
新 课标 提 出 : “ 学生 通 过必 修 课 的学 习 ,应 该 具有 良好
长 ,选 择 下面 一种 方 式表 达 出你对 本 诗 的 掌握 程 度 ) 。 1 谈 淡你对 本 诗 的理 解 。 .
的思 想文 化 修养 和 较 强的 运 用语 言文 字 的 能力 ,在语 文 的 应
用 普 通话 流 畅地 朗读 ,恰 当地 表达 文 本 的思 想 感情 和 自己的 阅读 感 受 ” , “ 有 积 极 的鉴 赏态 度 ,注 晕 审 美体 验 ”,要 具 “ 自己 的情 感 体验 和 思 考 ” 的要 求 。 有 2 能 品味 诗歌 语 言 ,体 会 其艺 术 表现 力 。 .

1 通 过 朗诵 能 感受 诗 歌 形象 。 .
设 计 如下 几 个 问题 来 完 成 这个 教 学任 务 。
( )在 反复 播放 录音 后 ,请 同学们 把 握诗 歌 的轻重读 和 1 节 奏 , 体会 诗 歌 的情 感 变 化 ;
( )请 几个 同学 模 仿录 音 ,体验 与诗 人对 话 的快乐 ,其 2 他 同 学对 表 演 的 同学 作 点 评 ,老 师 点拨 指 导 。 这 一 环节 重 在 让学 生 感受 体 会 诗歌 。设 置这 … 环节 的理
学与 必修 课 教学 上 应 当体 现 }来 的 不 同教 法 。笔 者认 为 , 同 } { 样 … 个教 学 文本 ,它 既可 以安 排 在选 修 课 上进 行 教学 ,也 可 以安 排在 必 修课 进行 教 学 ,只 是 两种 课 对文 本 的 教学 处 理 必须 体现 出不 同 的要 求 和特 点 。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模块设置(最新)

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模块设置(最新)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模块设置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程的模块设置

高中语文新课程以“模块”为基本的结构单位,用学分进行调节和管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必修课程由五个模块组成,即语文1至语文5。各个系列的选修课程,模块数可多可少,不作规定,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选修课程模块。每个模块所需36学时,计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个学段(约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模块设置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一)模块化设计提高了语文选修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比如,在“语言文字应用”系列中,可以设置“汉字与书法”、“方言与普通话”、“修辞与语言艺术”等模块;在“诗歌与散文”系列中可以分别设置古今中外诗歌散文专题甚至名家诗歌、名家散文专题等多个模块。这样,我们同学不仅可以对五个系列实行自由选修,而且可以选修这五个系列中任何一个或几个模块。选择的余地越大,选学也越变得名副其实,避免了以前曾经有过的对某一科目必须作出“选”与“不选”这种非此即彼的尴尬处境,使选修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张力。

(二)以模块为基本单位来组织选修课程,较之以科目为单位来组织课程在形式和内容安排上更灵活,也更有优势。模块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课程内容组织的线性排列,使课程的安排便于纵横沟通、网络勾连,同时也使我们同学对选修课程的选择更便于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切入。不仅如此,模块设计还可以及时容纳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从而解决教材内容相对滞后的问题。比如,在上述的“语言文字应用”中的“修辞与语言艺术”模块与“诗歌与散文”中的“名家散文”模块就可以进行沟通,让学生在选学过程中进行梳理整合,以收到融会贯通之效。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总感到高中语文难学,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很难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究其原因就是很多语文教师忽视了初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衔接的方法和技巧或虽然能注意但没有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衔接规律,难以对学生语文学习作出有效的指导。

标签:高中语文知识衔接指导

一、初、高中的衔接情况

初中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高中语文的学习要求逻辑思维更强、更灵活、更开放、更生动,更活泼,要求学生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理解,更加规范化;初中语文的阅读难度不大,注重课本内容,读读背背就好了;高中语文的阅读更多、难度很大,强调学习方法以及分析能力,不仅仅是朗读背诵,更注重思维拓展,更重要的是培养理性的思维创新能力;初中语文进度慢,所需知识量少,高中基础知识增多了,语文知识更系统化了,知识也更具有专业性,高中语文不仅需要牢固的基础,还需要更多的课外延伸;初中文言文学习比较容易,高中文言文单元增多,而且量大难懂,文章的深度和思想内容更丰富;初中老师很重视作文,每周都有;高中作文的跨度大,作文写800字,困难很大;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是相通的,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学习难度相对比较大的高中语文,在衔接问题上有某些困难,因为涉及范围和内容有质的飞跃;对于鲁迅的文章,小学时就接触过了,鲁迅的很多文章都是极富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很适合高中生学习和欣赏,这方面与初中衔接得很好,初中的选文文笔细腻,品味之可感受别有一番趣味;而高中的选文多与时世和社会现状有关,多为批判性的,这样我们又领略了思想的深刻性。衔接还不错,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但是内容编排上觉得初中的比较科学,每个学期都有一些诗词和一个单元的文言文。衔接得好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的初中老师教过高中,高中的重点、难点他给我们讲过了,所教的方法也和高中是一样的。

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区别

语文选修课与必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区别


要: 在 高中开设 选修课 , 既为满足不 同学 生的兴趣 、 爱好和 不同的学 习需求, 实现有个性有 差异的发展 , 也是在 尊重学
生个人发展 的同时. 适应新世 纪对 不同人才的 需求 。开设选修课 , 既为丰富学生的 学习内容 , 增加 学生的选择 空间, 也 是在 丰富 和选择的过程 中 . 为每一个 学生打 下适合 自身发展的语文基础 。
代诗歌与散文欣赏》 , 可把重点放在散文部分 。如果 每一本选
在丰 富和选择的过程 中 . 为每一个学 生打下适合 自身发展 的
语 文 基础 : 在必 修与选 修 的相互 配合下 , 实现对 于一个 学生 来说最有 价值的“ 语 文” 整 合 。开设选修课 , 既着 眼于学生 的 学 业发展 和人才培养 . 也是 在为学生 的发 展增添 内在的驱动
发展 . 尤其是要 为语文学科增 添一点新世纪的亮色。 那么. 在进人选修课 的教 学后 , 老师如何进行教学 呢?若 还是必修 课 的那一套 设计 和教法 . 选修课教学 就没有 自身的 特点 . 也就没 有 了“ 选修 ” 的味道 。 也就失 去 了开设选 修课 的 意义 。据 了解 . 目前全 国约有 7 0 %左右 的省市使 用人 民教育
学生语 言运用 能力 、 审美 能力 和探究 能力 , 进 而提高学 生 的
语文素养方 面所应发挥 的作用 。比如《 外 国小说 欣赏》 , 可以 侧重选 讲 “ 主题 ” “ 情节” 等. 至 于意识流小说 。 本人觉 得只 给 学生做简单 介绍就行 , 有兴趣 的学生 自己会去研究 ; 《 中国古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划,高中新课程改革从2010年全面推开至今已两年多。新课改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选修课程设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置上开创了“必修+选修”的模式,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选修课教学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如何选择、开发选修课的教材,如何进行选修课的教学,如何指导高中学生学习选修课,选修课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有哪些,这些问题一一出现在教育实践中。因此,积极地应对研究,对于选修课课程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对于高中学生语文能力、文化精神的培养,对于高中语文教师的个体发展,对于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存在的问题

2012年6月,随着高考的结束,河北省新课改已进行了完整的一轮实践。三年来,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标实施工作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高考新课标(宁琼卷)基本没有对选修课程的考查、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仍保持传统的应试的观念等原因,导致语文选修课的实施名不副实,处于凌乱与伪装的状态,目前在语文选修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两大问题尤为突出。

1.对人教版选修教材教学,选修课程必修化。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选修应该是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巩固、提高。选修课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可是新课改实施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推行了配套的语文选修教材,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选修课基本成了点缀。很多学校就以人教社现成的选修教材充当选修教材,开设选修课程,所开课程面向高考的功利色彩特别强,学校选修课围绕着高考展开,选修课是必修课的补习、强化课甚至把选修课上成了应考的辅导课,造成选修课程严重的“必修化”。比如很多学校选修课的开设是在完成必修一到必修五后,时间集中在高二,上学期开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两门,下学期开设《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两门。其中,文化经典、古代诗歌散文对应高考试卷中的“古诗文阅读”板块,语言文字应用对应“语言运用”板块,文章写作修改对应“写作”板块。没有被定为“必选”的选修课模块,各中学和一线教师要想法设法从高考方案中寻找蛛丝马迹,择其重者而教之。这些选修课脱离了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使高中选修课违背开设选修课的初衷,并不能达到通过选修课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发展的目的。非但如此,教师的选修课教学方式也“必修化”,以课堂形式为主,以读讲方法为主,全然不顾语文课标所讲的选修课教学,“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等,不同能力重点带来的教学方法不同,这样选修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运用思索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运用思索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运用的思索

为了能够把握新课程的精神,能够使选修课的开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江苏省的教材编写组的专家们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率先编写了8种(计划出版16种)系列的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这套教材符合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我们怎么样能够更好地运用好这套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这套教材的作用呢?选修教材的合理运用就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关键的问题。

一、如何处理好综合性和专题性内容相结合的问题

在选修模块的设置上,学校很少考虑专题性内容和综合性内容相结合的问题,有的学校设置的选修模块都是专题性内容,有的学校

则一律是综合性内容。实际上专题性内容和综合性内容在具体教学中它们各有优势,如何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同时克服它们本身的

局限性,应该成为学校设计选修模块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选修课程模块的选择和设计应该注重点面结合,避

免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或者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弊端。因此,学校在选择或者规划选修课程模块的时候,应该对众多的可以开设的选修模块进行审慎的选择和规划,因为不同的选修课程模块组合,具

有不同的价值和功能。选修课程的价值也绝对不是几个选修模块价值和功能的简单相加,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模块相互作用所可能产生的价值和功能。同时,不同类型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

学方法上的差异。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像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教学衔接策略

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教学衔接策略

论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教学

衔接策略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相较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来说,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定位方面作了更为系统、全面的阐述:必修课程要体现高中阶段对每个学生基本、共同的语文素养要求;选修课程则是在此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1]但一些调查实践表明: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数学校在高考的压力之下或是选择直接忽略选修课,利用本应进行选修课教学的时间来复习高考知识点;或是“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开设了选修课,但实际的教学中却与必修课毫无二致,二者除了选用课文不一样,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如出一辙,选修成为必修的复制品;或是学校迫于教育局压力举办一些文学社团、话剧表演、辩论赛等活动,但实际收效甚微。教师对于选修课的教学计划没有目的性,长此以往的应试教育压力导致教师在必修与选修课程关系的观念上出现了偏差,没有将选修课程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而要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不仅要看到必修课与选修课的联系,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要清楚地认识到,必修与选修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联与区别

(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联

1.二者的课程价值一致。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打下一辈子的人文精神底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中不

可缺少的两部分,虽然二者在新课标里的定位不同,前者是为了学生的基础性均衡发展,后者则是专注于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发展,但其最终指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修课与选修课具有同样的课程价值,它们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及全面而有个性的语文综合素养上具有同一性。

浅析联系与区别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程评价的重要性

浅析联系与区别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程评价的重要性

浅析联系与区别高中语文必修与选修课程评价的重要性

作者:霍雪皎

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11期

摘要:针对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在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上的错误态度,提出高中语文教师,要对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评价进行联系与区别,树立正确、平衡的教学态度,促使教学达到课程目标要求,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必修课程;选修课程;联系;区别;评价;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发布,进一步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但在高中阶段,以高考为指挥棒的语文教学,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教学的评价只重视甄别与选拔,而忽略了语文教学对学生在成长方面的促进功能。同时,高中语文在课程安排上,习惯于在高一、高二完成四本必修教材,本应在高三进入选修教材的学习阶段,被高考复习的各个板块占据,使得选修课形同虚设。对于这种现象,广大语文教师都深知其中存在的问题,但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很多语文教师却都分身乏术,不知从何下手。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高中语文必修课程的评价

高中必修课程重在完成学生的基础性教学,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这两个模块的内容。其中,必修课程中的“阅读与鉴赏”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言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这四种文体进行目的性的学习。基于此,以及教师的评价受应试考试影响的原因,许多教师在评价教学达成情况时,格外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但往往忽略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选修

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选修

基于网络的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模块教学-林琳

一、教学背景: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共同构建了高中新课标语文课程。必修课程侧重于语文学习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程侧重语文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探究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五个较完整的体系: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的研读,至少有《唐诗宋词》《史记》《论语》《孟子》《语言运用》《古代小说研读》《现代小说研读》《当代小说研读》《新闻与传记》等十几本教材为支撑。

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有限,每周仅有4课时,有的地方有5课时,在进行完五个模块的必修课程之后,仅有一个半学期学习选修课程。除去复习考试、运动会和各种小假期,总共不到35周,共140课时或175课时,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要完成五个系列十几本教材的选择性学习,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有目的地、有方向性的学习研究选修课程成为每个高中教师面临的难题。自主地、有选择地、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也必然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针对选修课的特征,本着“要求高一点,容量大一点,活动多一点,专题意识强一点,选择余地大一点,学生的自主再多一点,课程个性更强一点”原则,我们想到可以运用互联网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反馈及时等特点,来弥补我们的高中新课程语文选修模块教学的时间不足,满足各类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选修模块的不同要求。

二、教学课题: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模块教学

三、教学目标:

1、阅读唐诗宋词的著名作品,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试析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试析高中语文课程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语文课程的两种基本课型:必选课与选修课。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地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其实必修课与选修课不是一个新名词。1923年民国教育部颁布了具有现代意义的课程标准,关于高中课程就提出了“必修课”和“特设课”的名称,从1929年到1948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共颁布过6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其中提出了“精读”与“略读”的概念。1996年《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颁布,正式出现了“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提法。那么,新的课程标准关于两种课型的设计有哪些新意呢?笔者试图从理论上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高中语文必修课选修课设计的理论基础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构建高中语文新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我们认为这三个“性”是两种课型设计的理论基础。

国内课程论专家钟启泉教授认为,课程设计基于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基础;二是方法技术。所谓理论基础,“系指课程设计的三大基础——学科、学生、社会”。他指出历来先进国家的课程设计大体有三种不同属性的取向:

(1)注重知识因素的设计持这种观点的教育专家认为,人类经历几千年,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技艺,学校教育当然应该以传授这种知识为主,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并走向文明未来的保证。夸美纽斯,西方的永恒主义、认知学派的教育家们都支持这种观点。

(2)注重社会因素的设计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学校要注重社会功能性知识,学校目标应着眼于使学习者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技能。20世纪20年代盛行这种观点,课程论前驱者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和当代美国的“生计教育法”等都持这种观点。

语文选修课困惑与对策

语文选修课困惑与对策

语文选修课的困惑与对策浅议

在当下高中新课改的热潮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是一大亮点,但同时也是一大难点,在理论设计之初就争议颇多,在实践中更是出现

了许多新的问题。

首先,在开设时间上,大多数学校语文选修课程的开设集中在高

二年级,而且还是在开设必修模块之后再开设选修模块。这样,高一高三的学生就失去了选修课学习的机会,而高二年级学生集中学习选修课,选修课程铺天盖地,很容易造成高二学生的消化不良。同时,大多数学校的选修课只有一种进度的选择,即开设完一门选修课后再开设另一门。就是说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选修模块内容的选择,这种做法其实是变相限制了选修课的内容。

其次,囿于师资与教学设施等方面的限制,在选修课的开设上各

地学校普遍地对选修课做了许多限制。大多数学校选择订购根据五个系列选修内容发行的语文选修教材的一部分,再选择开设其中一部分语文选修课程,或是根据地区同一进度和考试要求订购相应教材,很少有学校订购全套教材。这样,语文选修课内容就只能局限在既定选修模块和学校购置的教科书上,出现学生想选修的内容却没有相应的课程开设的状况。

同时,高中的文理分科也是选修课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分科的

时间大约与选修课开设的时间同步,而现行的选修课程,却是不分

文理的“一统大餐”。并且现行选修课大多是适合文科生需要的文学类选修课,而为适合占高中生大多数的理科生的需要开设的工具

性语文选修课有很大缺失,因而难以引起理工艺体类学生的重视,回避了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需要。

还有的学校在学生选课过程中出现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很多学生在经过一段迷茫与冲撞后,最后主要是看菜吃饭,看语文老师选课,很多学生只熟悉给自己上语文必修课的教师,对其他班级或年级的开设选修课的老师不是很了解,选课时往往选择原来老师开设的模块。这样就难免形成一面课堂爆满,一面门庭冷落。而这爆满与冷落并不一定是正对应着教师的水平与能力和学生的需要。而且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迫于高考的压力,语文选修课课时受到必修课学习和高考训练的排挤。选修课程容量大,课时紧,就只能选其中的几个专题,结果是专题收获了,而整体营养不足。不少选修课虎头蛇尾,学段结束,课程也匆匆结束。再加上高考对必修模块内容的重视,选修课就更加虚化。

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

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

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系

一、从教学目标上来看,两者各有侧重,循序渐进。

必修课侧重共同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的根基,特点是基础性和均衡性。而选修课则侧重拓展学科视野,深化学科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个性,特点是多样性和拓展性。如果没有在必修课程中奠定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那去鉴赏选修教材一定会受到阻滞;如果不在选修课程中发展能力、个性,那么语文课堂可能变成了“语言文字课”,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彰显。从教学目标上而言,两者刚好可以相互衔接。基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要义,就是在达到共同性目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探究他们各自的兴趣所在,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当然,这是理想化的目标,但也是我们的教学应追求的方向。

这样的认识决定我们在叙写教学目标时的差异。必修课更注重实用性,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以基础知识的落实为第一要务;选修课更“好听”,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为目标,要达到学生独立思考,广泛探究,通过比较、分析与归纳,借鉴或汲取文学养分的目的。例如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中都有小说文本教学,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教材的第一单元就是小说单元。对于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编者在单元概述中这样阐述道:“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把握主题,一是要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了解作者的意图,二是要从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接下来还对怎样进行主题分析进行了具体的方法指导。由此可见,必修课本更注重基础的阅读方法的指导,更注重让学生掌握小说文本阅读的方法甚至步骤。选修教材其中的《外国小说欣赏》的第三单元也是以“主题”为话题的,其中论述了“小说的灵魂——主题”、“主题的形成”、“主题的实现”、“主题的选择与开掘”四个问题,明显已经超越了必修课本怎样从人物、情节、环境进行主题分析的要求,能力层级要求更高,侧重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以及引导学生向知识与能力的纵深方面探索和研究。我们在进行选修教学时可以借助于必修介绍的小说的鉴赏方法和技巧来引导学生对选修课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如此看来,学生在必修课本上学到的方法是一把钥匙,它帮助学生打开鉴赏选修课本的大门。如果能够学以致用,也是对必修课程知识的一种巩固。

对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必修”和“选修”的思考

对高中语文的“必修”和“选修”的思考

龙南先生

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必修”和“选修”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棘手又头疼的问题。在暑期培训中,有幸聆听福建高中语文教学专家的教诲,我方犹如品茗,顿然醒悟。

一、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意义和作用高中语文的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和均衡性,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基础。但必修课程的内容毕竟有限,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选修课程则弥补了必修课程的不足,为高中生学习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更多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另一方面,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使学生通过有选择的学习,赢得个性化的发展。

二、五个选修系列的特点教材研究中心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编写了精彩纷呈的普通高中语文五个选修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该系列中的每本选修教材或侧重于实现应用、审美、探究三方面能力中的某一个目标,或将实现两个乃至三个方面能力的目标综合在一起,凸显了改革后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三、选择教学模块的原则一是抓住核心,满足个性的原则。语文选修教材共有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有若干个模块。要确保把那些在语文基本素养中居为核心地位的课程开足开好,如《选读》、《唐诗宋词选读》、《写作》等;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师资的可能,设法多开设其他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性发展需要。二是注意引导,适当平衡的原则。选修部分以学生的选择为主,但在选择中应注意适当平衡。适当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注意体类的平衡,即开设、选择选修课程时应该兼顾体类,避免某一体类过多重复。比如《〈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选读》都是以文言文学习为基础的,根据需要选择其中1—2个模块即可;又如《现代诗歌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短篇小说选读》都有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对于想进一步学习提高的学生,可以考虑选择其中1—2个模块即可。另一方面注意文学文化演变发展的平衡,注意中外、古今,语言、文学以及文化的兼顾。三是互为读本,有机补充的原则。所有的选修模块是一个有机整体,模块与模块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可以“互为读本”,有机补充。对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适当给他们增加选修内容,以自读为主,辅以教师的讲座、报告等,或作为校本选课程安排,对选修课进行弥补。高二年级完成选修模块的教学,学生进高三即进入第一轮复习。根据实际,专家认为选择《唐诗宋词选读》、《〈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现代散文选读.》、《写作》、《〈红楼梦〉选读》(选修历史的学生)、等选修模块进行教学,比较有效。

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的几点思考

作者:王友成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2年第10期

【摘要】选修课的开设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高考的压力,高中语文选修课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与必修课的冲突,选的矛盾,评价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改进选修课教学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现状思考

从2006年秋季开始,大部分省市步入新课改。新课改除了在教学理念上有很多的更新以外,教材设置为必修和选修也成为本轮课改的一大亮点。选修课的开设使广大师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是让我们既期待又感兴奋的事情。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师生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天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然而在兴奋之余,我们感受更多的是惶恐,甚至手足无措。选修课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和挑战,怎么选,怎么教,怎么学等一系列问题困扰我们,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摸索着前行。

在这近六年的选修课教学实践中,我们虽发现了一些问题,但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在此提出,以供参考。

一、高中语文选修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必修与选修的冲突

我省高中语文共五个模块的必修和若干模块的选修。按照新课程的整体设计,高中三年被划分为十二个学段,其中必修课程五个学段,选修课程四个学段,另外三个学段用于高考复习,选修课程的学习时间与必修课程的学习时间相当,在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总的感觉就是一线教师在拼命赶课,必修课程学不透,选修课程学不完,选修课程学习内容被任意删减,学习时间被大量压缩。如我们学校已选的选修课有《中国现代诗歌和散文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小说欣赏》等,根本就没有时间开课,学生当然也无暇欣赏,何谈从中去感受文学美、艺术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衔接

泉州市城东中学课题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打破了原有课程的基本结构,必修课与选修课共同构筑了高中新语文课程,选修课不是必修课的补充和附庸,而是高中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选修课的建设无疑是改革力度最大、创新含量最高的系统工程。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如何衔接,如何融合?共同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也必将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探究课题。下面本课题组从选修课与必修课开设的时间衔接,选修课与必修课教材内容衔接,选修课与必修课教学衔接三个层面略加阐述。

一、选修课与必修课开设的时间衔接

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半学期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目前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省区的学校大多数把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安排在高一至高二五个学段的时间里完成。

选修课程的五个系列。系列1:诗歌与散文;系列2:小说与戏剧;系列3:新闻与传记;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的若干选修模块的学习安排在高二至高三五个学段的时间里完成。还剩两个学段的时间学校可根据学校情况、学生情况自由调配学习内容。

根据选修课程模块性质和学习目标,高中生的知识结构、思维特点,“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两个实用类、应用性系列可安排在高一学年四个学段与必修语文1、必修语文2同步开设;“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两个文学类系列可安排在高二学年四个学段与必修语文3、必修语文4同步开设;“文化论著研读”文化类模块可安排在高三两个学段与必修语文5同步开设。这样的时间安排可以使必修课程的基础性和选修课程的提高,必修课程的均衡性和选修课程的拓展相伴相生,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螺旋式上升都有积极的作用。

二、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教材内容的衔接

必修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每个模块教材内容都是综合的,共同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必修课程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与均衡性。在五个必修模块中,诗歌部分分别是:中外诗歌——情感与意象;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含英咀华;唐宋诗——感受与共鸣;宋元词曲——情思与意境。散文部分是:古代写景散文——写景与抒情;中外记叙散文——品人与品文;中外抒情散文——情趣与理趣;古代叙事散文——提要钩玄;古代议论散文——质疑解难;古代抒情散文——披文入情。从必修教材诗歌、散文选定的篇目来看,涉及到古今中外、古代现代,篇目多,所占教材内容的份额大。学生学习这些篇目,能够感受诗文的意境,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选修诗歌散文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可以从这几个模块中整合古今中外、古代现代的诗歌散文名篇与必修衔接。在必修的基础上重在培养学生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的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在必修中可将小说、戏剧单元与选修系列小说与戏剧相衔接;必修中的新闻、报告

文学,演讲辞单元与选修系列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相衔接;必修中的自然科学论文、社会科学论文、文艺学论文单元与选修系列文化论著研读相衔接;必修中的“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与选修系列语言文字应用相衔接。在衔接中注意整合选修中的基础性、拓展性的篇目,以满足学生多元化解读和个性化解读的需求。

三、选修课与必修课教学方式的衔接

必修课的教学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选修课的教学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更应致力于拓展性和开放性。

必修课侧重共同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强调为学生奠定未来发展的共同根基;而选修课则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因此,在选修课教学时,更需要关注学生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选修课的内容往往比必修课更深、更广、更细、更活、更有针对性、更切合实际,这就要求教学上转换教学思维,改变教学方法,变“初步了解”为“深入探究”;变“整体把握”为“具体研讨”;变“纵向联系”为“横向整合”。

比如,选修课的诗歌教学。诗歌作品客观上存在着音韵层、形象层、意蕴层等多个层面(较深的作品还应该包括语义层)。采用“读——品——悟”的教学思路,就应该在“品”和“悟”上进行挖掘。在“品”上,不仅可以从诗歌本身入手“品”意象,还可转换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意象,用自己的画笔描画意象,用自己的歌声吟唱意象……从不同的层面入手解读诗歌,丰富了对作品的理解,学生获得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由此可构筑诗歌教学的立体模式。

以上是框架式的谈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衔接问题,缺乏细致的例子和细致地阐述,也缺乏深入的学理分析。随着教学的逐步推进,这一课题的探究将会逐步深入和完善。

关于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衔接的思考

——选修模块“语言文字应用”和“必修模块”的衔接

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的衔接课题研究在高中实施实验课程的背景下,尤其是实施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的教学实践中显得尤有意义和必要。由于选修课程有五个系列,多个子模块。课题研究涉及的面宽、可研究的点多,因此,我仅从选修系列,语言文字应用和必修模块的衔接这一范畴入手,简谈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的衔接问题。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内容是什么

要想做好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的衔接研究,必须清楚所研究的对象的内容是什么。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共有“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的目标和内容。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块教材内容共有6课23节,内容包括“认识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言艺术”等专题。教材内容都是最重要的语言文字知识,是合格的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语言文字能力。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学生通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的学习,应该了解、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注意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