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课堂实录及反思

合集下载

李商隐《锦瑟》名师课堂实录

李商隐《锦瑟》名师课堂实录

李商隐《锦瑟》名师课堂实录引言:李商隐的《锦瑟》是一首千古名篇,其词藻华美,意境深远,却也因此成为历代诗词研究者争论不休的焦点。

一千多年来,对这首诗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今天,我们将通过对名师课堂实录的模拟,深入探讨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艺术手法以及不同解读的可能性,力求拨开迷雾,窥探诗歌背后的深层意蕴。

一、课堂导入:诗歌的魅力与挑战(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李商隐的《锦瑟》。

这首诗,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巅峰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同时也以其深奥的意境,挑战着我们解读诗歌的能力。

你们对这首诗有什么初步的印象?(学生A):我觉得这首诗很神秘,读起来感觉很朦胧,好像隐藏着很多秘密。

(学生B):我感觉诗歌的语言很华丽,有很多典故,不太容易理解。

(教师):你们的感受很准确。

《锦瑟》确实是一首充满神秘感和挑战性的诗歌。

它语言精炼,意象丰富,运用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使诗歌的内涵更加深邃,也更加难以捉摸。

我们要学习如何透过这些表象,去探寻诗歌的本质。

二、诗歌文本赏析:细读诗句,品味意境(教师):让我们先来一起朗读这首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教师):这首诗一共四句,每句都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我们先来逐句分析。

第一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本身就象征着华美而短暂的事物,五十弦代表着人生的漫长岁月。

“无端”并非真的没有缘由,而是指这缘由深藏于诗人的内心,难以言说。

“一弦一柱思华年”,表明诗人触景生情,每一根琴弦,每一个琴柱,都勾起了他对往昔岁月的回忆。

第二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这两句运用典故,将庄周梦蝶和望帝化鹃的故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庄生晓梦迷蝴蝶”表达了人生虚幻的感受,而“望帝春心托杜鹃”则表达了对往昔爱情的追忆和惋惜。

《锦瑟》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及教后反思

《锦瑟》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及教后反思

《锦瑟》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及教后反思执教:浙江宁波万里国际学校著名特级教师邓彤师:课前我们欣赏了根据李商隐的诗歌《无题》谱写的歌曲《相见时难别亦难》。

这一唱三叹的旋律,触动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眼含泪水,让我们满怀感伤。

今天,我们要学习李商隐的另外一首令无数读者着迷的诗歌——《锦瑟》。

王蒙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双飞集》来讨论这首诗。

知道这一书名是什么意思吗?王蒙把此书比喻为鸟:一翼是《红楼梦》,一翼是是李商隐的诗。

我对这双飞翼情有独钟。

哪位同学给大家诵读一下这首诗?(课代表主动站起朗诵,声情并茂,同学鼓掌。

)师:《锦瑟》号称古典诗歌中的“歌德巴赫猜想”,一千多年来无数读者为之着迷。

许多著名学者阅读这首诗的感受其实和大家差不多。

请看:【投影】“义山的《锦瑟》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梁启超师:《锦瑟》难解,但不是无解。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它。

一、研究标题:请看教材注释①,编者说:“题目是截取篇首二字而成,实际上是无题诗。

”你同意这一说法吗?“锦瑟”真的等于“无题”吗?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翻阅课文,研究注释)生:我认为可以认为等于“无题”。

因为我看过一本书上说,在李商隐诗集中这首诗的标题就是“无题”。

师:是吗?怎么我手头的《李商隐诗集》中标的题目是“锦瑟”呢?生:大概版本不一样吧!(生笑)生:《诗经》中许多诗歌都是用篇首二字为题的,比如说我们这学期学过的“氓”、“静女”就是如此。

师:学以致用,好。

生:我不同意。

因为《诗经》是民歌,许多民歌原来就是在民间传唱而没有题目,收集者采风得来后,就取篇首两个字为题。

但就是这样,也要考虑和诗歌内容相吻合。

比如说刚才同学说的“静女”就是这样,因为这两字本身确实能够包含诗中许多内容,做标题很合适。

如果不合适,编者就会舍弃或者改造。

比如说《诗经•无衣》篇首第一句是“岂曰无衣”,为什么不用“岂曰”做标题呢?不就因为它不能包含诗歌内容嘛!连没有标题的民歌在选题目时都会考虑内容,那么大诗人李商隐的诗歌难道会不考虑吗?即使他不考虑或不愿用标题,他完全可以和他其他的《无题》诗一样直接用个“无题”做标题好了?(该生颇为雄辩,赢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李商隐《锦瑟》教学实录及反思

李商隐《锦瑟》教学实录及反思

李商隐《锦瑟》教学实录及反思【编者按】这课是10年在盐城上的,今年其课堂实录刊载于《语文教学通讯》七、八月合刊。

在此前,因为我的懒惰,没对它作任何书面的总结和反思。

《锦瑟》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师:同学们,读一首好诗,应该用心去体会,具体到今天这个舞台上,我希望同学们做到物我两忘,不仅应该忘掉台下所有人,更应该忘掉你自己。

我们课本这个专题的小标题是“诗从肺腑出”,也就是说诗歌是诗人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所以,面对一千多年前的李商隐他面对自己五十多年人生岁月所作的字字珠玑的艰难的总结,我觉得大家也应该用同样的专一程度,你才可能体会到穿越时空的诗中所的蕴含的真情。

所以,我请大家先不要看课本,因为这里面注释太多了,我们不妨先面对原初的那个文本,体会李商隐写了什么?看投影,诵读一遍,读完之后,我会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第一体会是什么?【投影:李商隐《锦瑟》】二、初读生:【齐读】师:诗大家已经读过了,我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有凄美的感觉师:能不能具体的谈谈是哪一句生:望帝春心托杜鹃,因为杜鹃的叫声比较凄凉师:感觉很准确生:有点哀怨惆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板书】此情惘然生:写的很美,“庄生晓梦迷蝴蝶”,虽然是虚渺的,但依然很美丽。

还有第三联都是非常美的景色,虽然有淡淡的悲伤。

生:有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从“一弦一柱思华年”。

师:我们知道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应经是五十多岁,有对华年的追思之感。

【板书】追思华年。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这首诗初步的朗读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应该说你们的感觉是非常的准的,你们会发现,根据我的板书,我们比较能明确的得出首联和尾联,它写了什么,它有什么样情感走向:追思华年和此情惘然。

相反中间两联,可能因为,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很美又夹杂着一丝忧伤,但具体针对的事件,或者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则显得比较模糊。

问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区别?生:因为第二联和第三联运用了许多的典故。

2024年锦瑟教学反思总结模版(2篇)

2024年锦瑟教学反思总结模版(2篇)

2024年锦瑟教学反思总结模版____年锦瑟教学反思总结一、引言锦瑟是中国传统的古筝乐器,因其独特的音色和优美的琴谱而备受人们喜爱。

作为一位锦瑟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秉持着“个性化教学,全面发展”的原则,力图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锦瑟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回顾____年的锦瑟教学,我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优点1. 引导学生培养音乐兴趣在教学中,我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我会邀请专业的音乐家来校开展讲座和演奏会,以此触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渴望。

同时,我也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校音乐社团和组织音乐比赛,让学生在锦瑟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2.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需求,在教学中我注重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给予相应的辅导和指导。

在课堂上,我会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我也会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和学习上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积极收集和整理各类锦瑟教学资源。

我会在课堂上播放各种优秀的音乐作品和演奏视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范例和启发。

我也会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学生学习交流群,让学生能够互相学习和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此外,我还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展览和音乐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三、不足之处1. 教学资源更新不及时尽管我努力提供各类锦瑟教学资源,但有时候我会发现自己的资源更新不及时,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

在反思中,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关注新的音乐作品和演奏技巧的推陈出新,及时更新教学资源,以便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参考。

2. 对于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侧重于学生的乐器演奏技巧,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

在反思中,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包括乐理知识、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等。

2024年锦瑟教学反思总结(2篇)

2024年锦瑟教学反思总结(2篇)

2024年锦瑟教学反思总结引言:____年已经过去了,回顾这一年的锦瑟教学工作,我深感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这____字的反思总结中,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心得体会,对____年的锦瑟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期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与计划____年,我在锦瑟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

通过梳理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学习情况,我明确了学生的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划定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学目标的制定仍有待完善。

首先,我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针对性的目标。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的高低。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精力不够集中,对学习缺乏动力,这与课堂教学目标没有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有关。

因此,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使教学目标更具针对性。

其次,教学计划要科学合理,注意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

在____年的教学中,我经常面临时间不够的困扰,使得教学进度跟不上计划。

这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对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时间做出明确的规划。

为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加科学地分配教学资源,合理规划教学进度,避免出现知识点的滞后。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____年的锦瑟教学中,我注重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尤其是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尽量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传统的讲授方法之外,我尝试引入一些互动性和参与性更强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互动问答等。

这些活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合作学习中出现了学生依赖他人的情况。

因此,未来的教学中,我会在合作学习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并加强对学生合作的指导。

与此同时,我还注重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锦瑟》课后教学反思

《锦瑟》课后教学反思

《锦瑟》课后教学反思引言《锦瑟》是中国著名古代文学家李商隐所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极富意境的语言和深邃的哲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在教学中,我们将这首诗纳入课堂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本次课后教学反思将对《锦瑟》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

课堂准备在进行《锦瑟》的教学前,我对课堂进行了充分准备。

首先,我研读了李商隐的《锦瑟》,深入理解了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我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和文学鉴赏能力,设计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最后,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相关教学资源,以便能够更好地呈现课堂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在课堂开始时,我通过展示诗歌中的几句诗句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让学生读一读这几句诗句,并思考这些诗句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这样的导入,我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锦瑟》产生了好奇心。

教学内容呈现接下来,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锦瑟》的全文展示给学生,并进行逐句解读。

在解读过程中,我不仅注重诗歌的表面意义,更注重对诗歌隐含的哲理思考的引导。

我鼓励学生自由思考,提出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并进行互动讨论。

这样的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课堂氛围。

诗歌赏析在诗歌解读结束后,我鼓励学生自己朗读《锦瑟》,并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写在课堂笔记中。

我逐个点评学生的朗读和笔记,并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合理的建议。

通过这样的赏析环节,学生更好地领悟了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方式。

材料拓展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我还准备了一些相关材料。

我为学生展示了一些古代音乐乐器,比如古筝、古琴等,并播放了相关的音乐演奏视频。

我还介绍了一些与李商隐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到这位文学巨匠的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

这些材料的呈现使学生对《锦瑟》的理解更加多维度,也更有代入感。

总结归纳在课堂的最后,我对学生进行了简单的小结归纳。

《锦瑟》教学反思

《锦瑟》教学反思

《锦瑟》教学反思一、引言《锦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诗歌作品,由李商隐创作。

该作品以细腻婉约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可奈何,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哲理的追求。

在教学中,通过对《锦瑟》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艺术表达和人生哲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对在教学中教授《锦瑟》的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评价与改进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锦瑟》时,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锦瑟》的诗意和情感表达,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可奈何;2.学生能够分析《锦瑟》的艺术形式和修辞手法,提高对古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3.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背诵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和写作水平;4.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掌握一定的文学评论和批评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采取了以下策略:1.阅读原著:首先,学生需要通过对《锦瑟》原著的阅读,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我特意让学生读几遍,目的是让他们对诗的结构和内容有一定的把握。

2.解读诗歌:在学生对《锦瑟》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我组织了解读诗歌的活动。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学生逐渐领悟到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思考。

3.诗歌欣赏与赏析:在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我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与赏析的活动。

通过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等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诗歌的艺术表达和意味。

4.朗读与背诵: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我设计了朗读和背诵的活动。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锦瑟》,可以更好地体会诗歌的韵律和音乐美。

四、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以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1.小组讨论:在解读诗歌的环节中,我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学生自行讨论和解读诗歌。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从其他组员那里获得不同的观点和思路。

李商隐《锦瑟》课堂实录及反思

李商隐《锦瑟》课堂实录及反思

李商隐《锦瑟》课堂实录及反思李商隐《锦瑟》课堂实录及反思《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堪称最享盛名。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商隐《锦瑟》课堂实录及反思,欢迎大家阅读!一、简介作者及其诗歌特点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歌《锦瑟》,提起李商隐,大家都很熟悉吧。

“春蚕到死丝方尽――(生)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生)心有灵犀一点通”“何当共剪西窗烛――(生)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最擅长以象征、暗示等手法,创造朦胧的境界,表达朦胧的情思。

也正是这个原因,他的诗歌往往使人在感受到美的同时,却又很难说得清。

《锦瑟》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所以我们今天的学习是很富挑战性的哟。

二、初读,整体感知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轻重音以及节拍的长短变化。

(生齐读)师:我先不点评,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古诗文吟诵专家王更生教授的吟诵,请大家注意王教授吟诵时的情感投入。

(听录音)师:跟大家的朗读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生:我认为他带有了一点富有节奏的音律美,他能投入对这首诗的理解,带有感情,我们是生硬的。

师:他是唱的。

这是一门即将失传的绝学呀。

最关键是他的情感投入比我们多。

我们读起来好像挺有节奏的,但要我们的感情被淹没在单调的节奏里了。

没关系,我们还没来得及慢慢体会呢。

等我们体会出来了,也不一定比他差!师:那么既然要体会,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师:还需要再想想?那自己在下面再读读。

(生自由读)生:我觉得这首诗表现了李商隐晚年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师:诗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情感的诗句?生:最后两句,前面一句点明了“怀念、追忆”,后面一句直接抒发了情感:迷惘的、惘然的。

(板书:追忆惘然)师:从内容看,诗歌写的是对往昔华年逝岁的追忆,在追忆中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惘然的心情。

这个是在首尾两联中就告诉给我们的。

那么是什么逗引起他对“华年”的追忆的呢?生:由锦瑟,看到它五十弦,诗中说“一弦一柱思华年”表明他想起了过去的日子。

古诗词诵读《锦瑟》教学实录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锦瑟》教学实录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锦瑟》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大意,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通过反复的吟咏、诵读,领悟诗歌的情境。

3.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诗歌的深层蕴含。

4.感受诗歌的内在神韵,发现诗歌的魅力,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掌握诗歌的大意,并能背诵全篇;学习诗歌的语言、艺术手法。

难点:通过诗歌的意象,体味诗歌的情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计一、导入清代诗人王士祯在其《论诗绝句》中有言"一篇《锦瑟》解人难",意思是"该诗内容隐晦,后人难以理解,需要人解释"。

元代的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也说"独恨无人作郑笺",意思是"遗憾没有人为李商隐的诗像郑玄为《诗经》做注解那样作完美的注解"。

《锦瑟》之难,有目共睹,今天我们便要迎难而上,学习《锦瑟》~请同学自由朗读全诗,对照注释和工具书完成生字词的学习。

开始~二、解"四联",通"诗意"师:请同学齐声朗读本诗,读后请你们说说,读懂了本诗哪些地方?(生读,教师点评)生1:首联能读懂一点。

感觉读了就很悲伤,开心不起来,好像在感叹人生韶华易逝。

但很奇怪,为什么要说"锦瑟无端五十弦"。

生2:尾联也能读懂一点。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来回忆?是因为当时心中一片茫然。

师:第一位同学,读到了"悲",但是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说"锦瑟无端五十弦"。

第二位同学对诗句进行了翻译,老师注意到两个词——此时、当时。

"此时此景"是什么?"当时"为什么茫然?(生2思考)师:中间两联呢?有读懂的吗?生3:只知道用了"典故",但不知道用在这里是为什么,理解不了。

师:好,那我们从"读懂"的地方的开始解读《锦瑟》。

《锦瑟》教学反思

《锦瑟》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安排
01
02
03
04
课程导入
介绍李商隐及其作品背景,激 发学生对《锦瑟》的学习兴趣

朗读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集体朗 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音
韵美。
诗意理解
讲解诗歌大意,引导学生理解 诗歌中运用的典故和意象,深
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艺术手法赏析
分析诗歌中运用的比喻、象征 等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
2023
《锦瑟》教学反思
汇报人:
2023-12-25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引言 • 教学内容与过程回顾 •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 • 存在问题诊断与原因分析 • 改进措施与方案制定 • 总结与展望
2023
PART 01
引言
REPORTING
反思目的和背景
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对《锦瑟》课程的教学反思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 改进措施,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
学生活动
设计朗读、讨论、仿写等学生活动,让学 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023
PART 03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
REPORTING
学生表现评价
学习态度
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浓 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 讨论,认真听讲。
理解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发 现学生们对《锦瑟》这首 诗的主题和意境有较好的 理解。
通过《锦瑟》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培 养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审美情趣。括《锦瑟》的背景介绍、诗歌朗诵 、意象分析、艺术手法探讨等方面。
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练习等多种教学 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加深 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李商隐《锦瑟》教学实录及反思

李商隐《锦瑟》教学实录及反思

李商隐《锦瑟》教学实录及反思李商隐《锦瑟》教学实录及反思生:世事无常,时光流逝不断地变化。

师:具体来说呢?生:人生如同月亮的变化。

师:确实,月有阴晴圆缺。

生:第一句追思华年,有明月,明珠和泪滴,都是圆形的事物,都是人老珠黄的感觉。

师,我觉得你的分逻辑有些问题,圆形事物,这没问题,接着就是“人老珠黄”我觉得中间有点过渡,我们又一句话:破镜重圆,人们对于圆形的事物总有美好的期待,但是这些圆形的事物总有不如意的地方。

你觉得在这里有什么不足?生:珠有泪。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生:南海鲛人的故事,鲛人泣泪成珠。

师:鲛人泣泪成珠。

生:有些伤悲。

师:确实,只有通过痛苦的哭泣才能成美丽的珍珠,刚才通过这个同学的分,通过痛苦的锤炼才能成为珍珠,沧海月明珠有泪,这里还有一个典故,珠不但和泪发生关联,还和什么发生关联,就是月亮。

蚌珠随着月亮的变化而变化,蚌病成珠,也就是说河蚌通过痛苦的洗礼才能变成珍珠。

所以我们可以对第三联做如此总结:痛之美。

痛苦背后的美丽。

【板书:痛之美】沧海月明珠有泪,有年华的流逝,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月亮和大海总是固定搭配,经常组合的意象,它是一对意象组合,【板书:画面】一个是深的背景,一个是光芒的主体,他们形成了时空幽之感。

比如说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再比如说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大家学过《赤壁赋》知道变与不变的道理,月亮总是那个月亮,可是每一天的圆缺程度都不一样,就如美好的年华,它留在我们心里,却一去不返。

然后我们来看最后一句。

生:蓝田日暖玉生烟。

书下注释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致焉。

也就说美好的东西放在面前你总不知道他的美好,逝去之后才知道。

诗人在自己五十岁的时候才知道三十岁的年华的美好。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在当时可能不知道他的美好,就像我非常羡慕现在的你们,只有经过时间的淘洗,才能理解,那种模糊,那种青烟绕,可望而不可即的美景。

生:这一句也了描绘一幅美好的农家景色,一幅暖暖的农家。

《锦瑟》课堂实录及反思

《锦瑟》课堂实录及反思
主题,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课堂讨论环节设计得当,学生积 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
见解。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 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 高,需要教师进一步关注和引 导。
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对诗 歌的深入探究需求未能得到满 足。
需要加强对学生诗歌朗诵的指 导和训练,以提高其语言表达 和情感传递的能力。
《锦瑟》课堂实录及 反思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课堂导入 • 课堂实施 • 课堂总结 • 反思与改进 • 学生作业与点评 • 下节课预告
01
课堂导入
背景介绍
01 背景介绍
在上课开始时,老师简要介绍了《锦瑟》的创作 背景,包括诗人李商隐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以及 《锦瑟》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传递知识,促进学生的 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教学内容是否全面
在《锦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是否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知识点,是否做到了全面而系统的教学 。
教学内容是否准确
对于《锦瑟》这首诗歌的解读和赏析,教学内容是否存在错误或不当之处,需要进一步核实和 修正。
04
反思与改进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0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在《锦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明 确,是否符合课程大纲的要求。
02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通过课堂互动、学生反馈等方式,评估教学目标 是否有效达成,是否存在未完成或偏离的情况。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对于《锦瑟》这首诗歌的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 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思考。

《锦瑟》教案完美版

《锦瑟》教案完美版

《锦瑟》教案完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锦瑟》。

(2)理解《锦瑟》的创作背景、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锦瑟》的诗歌形式、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锦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锦瑟》中表达的忧郁、悲凉的情感。

(2)理解并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锦瑟》。

(2)理解《锦瑟》的创作背景、作者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锦瑟》的诗歌形式、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典故、意象的理解。

(2)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商隐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锦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形式、艺术特色和修辞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典故、意象。

(2)分析作者情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在《锦瑟》中表达的忧郁、悲凉的情感。

(2)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6.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锦瑟》。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锦瑟》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锦瑟》的艺术特色。

3. 采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4. 利用小组合作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锦瑟》课堂实录及反思

《锦瑟》课堂实录及反思

《锦瑟》课堂实录及反思《锦瑟》课堂实录师导课:课前我们欣赏了一首《青花瓷》,它曲调悠扬,唱词极富古典的意蕴,加上周杰伦含糊不清的演唱让人顿生一种朦胧之感。

它宛如一出烟雨迷蒙的江南水墨,在云水萌动间依稀可见一位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心中的思念翻滚如潮,却化作耳畔轻轻浅浅的吟唱,云淡风轻。

其实,在一千年前的唐代,同样有一首意境的诗歌,它让人百读不厌,读罢五味陈杂,这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共同学习的——李商隐的《锦瑟》。

(板书)师:首先让老师来朗诵这首诗歌。

(学生听,感受)接下来,同学们自由的朗读,品味这首诗歌。

请同学来朗读。

那么,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生:读的很好,很朦胧的,我觉得他很适合,有一种很女性的温柔(生笑),读的很美。

师:读的很美,抓住了这样的特点。

同学读诗的感知能力很强,和大师有着共鸣。

(出示幻灯片)梁启超先生说:“义山的《锦瑟》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

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 , 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再读这首诗歌,畅谈这首诗中你认为哪句写得美?(默读思考,教师巡视,)师:我看出你们已经深深的沉醉在美的意境之中了,那么谁先说说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是首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追忆那逝去的时光,一弦一弦就像他的年华一样,都随着岁月老去了。

我觉得很寂寥,一种感伤的美。

生:我喜欢庄生晓梦迷蝴蝶这句。

梦,蝴蝶,这些是美好的事物,本来很美的,在诗文中说是晓梦,又是短暂的,美好的情境是转瞬即逝的,犹如庄子“梦蝶”,不知哪种状态是真实的自我了。

生:我也喜欢颔联,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

庄周梦蝶的典故,让人分不清自己和蝴蝶,一种迷惘油然而生。

而杜宇化作杜鹃啼血,传达的是哀怨之情。

生:我觉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句很美。

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

《锦瑟》诵读、探究式课堂实录

《锦瑟》诵读、探究式课堂实录

《锦瑟》诵读、探究式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创作。

2.品味诗歌的意境。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4.背诵这首诗。

5.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创设法、研讨点拨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师:是呀!这首触动人心的歌和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是谁写的呢?生:李商隐!师:是的,今天我们一起揭开他的《锦瑟》一诗神秘的面纱。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诵读诗歌可以帮助我们体味诗歌的意境。

请大家自由诵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

(生诵读诗歌,师播放配乐钢琴曲《秋日私语》)师: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生:喜欢!读起来很有感觉。

生:喜欢!意境很美!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生笑)诗歌鉴赏讲究知人论世,知人,即要了解诗人生平及主要作品风格。

社会时代背景不同,诗人的身世经历不同,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及其审美习惯不同,都决定了作品的风格和情感主旨各有特点。

那写出如此优美诗歌的诗人有着怎样的一生呢,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生:李商隐,生于西元813年,卒于西元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河南人。

文学史上将其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师:(补充)李商隐才华横溢,少有文名,抱负远大,受到当时权贵令狐楚赏识。

但26岁时他与一位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相爱成婚,因为令孤楚和王茂元分别属于当时两大敌对政治阵营,娶王氏使他不幸被卷入党争的漩涡,从此仕途坎坷,壮志成灰。

据说,天鹅将死,必有哀歌。

这首诗是李商隐一生的感叹,还是他政治、情感、艺术、人生的绝唱?(全场安静)诗歌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现,李商隐究竟想表达什么心曲呢?请同学们自由分组,前后左右4个或6个人一组,结合文章注释讨论,选择一个主题发言阐述这首诗的诗意。

《锦瑟》教学实录

《锦瑟》教学实录

《锦瑟》教学实录一、导语在一个大学课堂上,也在讲授《锦瑟》诗,老教授反复反复诵读,不能自已,泪流满面,什么也没讲,一直读到下课。

这是怎样的一首诗呢,如此让人感动,让人悬想,让人乐道喜吟呢?请看讲学稿,对照两个时间——作品的创作时间和作者辞世时间,大约都是公元858年(学生发现回答),这让我们猜想,此诗是作者的人生总结,凝聚着诗人匆匆一生的理想、情思,坎坷失意。

后人认为是李商隐的压卷之作。

二、朗读诗歌1、课件朗读示范,学生听读感受。

2、把握诗歌的情调氛围:评价示范朗读:凝重、伤感、深情(学生感受,齐答)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富含感情色彩的词语,从而把握诗歌的情调氛围,完成《学案》第1题:“思”“梦”“泪”“惘然”等可感知到,全诗笼罩着迷惘、凄美、哀伤的情调氛围。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倾听评价:一女生:语速控制稳,情感把握准,声音干净,给人带入明净空灵的艺术境界。

一男生:缓慢深情,一字一顿,句尾拉长音,传达了深情厚意。

一男生:称得上“吟”,情通古人,神情俱备,极有感染力。

全体齐读:注意语速、停顿。

三、解析诗文1、题目“锦瑟”给人一种美好幽怨的感觉,《锦瑟》是咏物诗吗?(学案第2题)学生答:不是教师追问:咏物诗有什么特点?能举例吗?学生答:咏物诗通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为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如《咏柳》《石灰吟》。

教师明确:本诗“锦瑟”并非唯一的描写对象,而是个引子,或睹物思人,或听琴兴感,都是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真正要说的不是“锦瑟”,而是“思华年”,“思华年”是主眼。

这也是古诗常用的手法——托物起兴。

2、首联解析(教师口述):《汉书》有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遂破为二十五弦。

瑟这种乐器附带着悲愁的感情。

首句说“锦瑟呀,你无来由的怎么有五十弦柱呢”,“无端”带有怎样的意味?(学生答:埋怨)“无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带着埋怨的意味,嫌多了,因为每一弦每一柱,每一音每一节都勾起心底的忧伤,那繁弦促音要勾起多少伤痛和对往昔的追忆啊!3、古人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说法,难就难在颔联和颈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课堂实录及反思一、简介作者及其诗歌特点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歌《锦瑟》,提起李商隐,大家都很熟悉吧。

“春蚕到死丝方尽――(生)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生)心有灵犀一点通”“何当共剪西窗烛――(生)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最擅长以象征、暗示等手法,创造朦胧的境界,表达朦胧的情思。

也正是这个原因,他的诗歌往往使人在感受到美的同时,却又很难说得清。

《锦瑟》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所以我们今天的学习是很富挑战性的哟。

二、初读,整体感知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轻重音以及节拍的长短变化。

(生齐读)师:我先不点评,下面我们一起来聆听古诗文吟诵专家王更生教授的吟诵,请大家注意王教授吟诵时的情感投入。

(听录音)师:跟大家的朗读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生:我认为他带有了一点富有节奏的音律美,他能投入对这首诗的理解,带有感情,我们是生硬的。

师:他是唱的。

这是一门即将失传的绝学呀。

最关键是他的情感投入比我们多。

我们读起来好像挺有节奏的,但要我们的感情被淹没在单调的节奏里了。

没关系,我们还没来得及慢慢体会呢。

等我们体会出来了,也不一定比他差!师:那么既然要体会,我们首先要了解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师:还需要再想想?那自己在下面再读读。

(生自由读)生:我觉得这首诗表现了李商隐晚年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师:诗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情感的诗句?生:最后两句,前面一句点明了“怀念、追忆”,后面一句直接抒发了情感:迷惘的、惘然的。

(板书:追忆惘然)师:从内容看,诗歌写的是对往昔华年逝岁的追忆,在追忆中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惘然的心情。

这个是在首尾两联中就告诉给我们的。

那么是什么逗引起他对“华年”的追忆的呢?生:由锦瑟,看到它五十弦,诗中说“一弦一柱思华年”表明他想起了过去的日子。

师:是锦瑟的五十弦逗引他的,好像李商隐有点无理。

“锦瑟无端五十弦”。

锦瑟五十弦碍你什么事了?你干嘛要埋怨它呢?生:看到锦瑟五十弦,就想到自己的很多往事。

生:“五十弦”是《史记》中一个典故,天帝让素女弹奏五十弦瑟,其音悲不可禁。

从而表现了李商隐现在的心情。

师:有可能是诗人听到锦瑟五十弦弹奏的繁复的音调,逗引起了很多的回忆,本来是他内心情感的郁积,却反而去责怪锦瑟。

这个“一弦一柱”让他回想起了太多的点点滴滴,所以心中无限感慨。

师:如果我们要读好这首诗,还要特别注意哪些地方?生:应该读得更有节奏,应该在“锦瑟无端”的“端”后断句,“一弦一柱”的“柱”后断句,从而读出情感。

生:因为二三句都是写的典故,每个典故都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说“沧海月明珠有泪”它有两个典故,一个是沧海月明,一个是珠有泪,最好分开读。

师:根据大家的提示,我也想读一读,我读的时候,请大家特别关注中间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内心的惘然的。

三、细读,感知意境(一)揣摩阅读方法师:有没有感觉到作者的惘然了?(生:感觉到了)是表扬我,还是……?作者是如何表达惘然之情的?生:作者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最后一句的音调听起来表达了作者的惘然之情;还有“庄生晓梦迷蝴蝶”也让人仿佛感受到了作者当时像庄生一样神游化外的感觉。

师:我感觉你还是在表扬我,我也来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当时的阅读体验。

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是感觉到挺美的,所以我就要探寻一下,作者是如何表达惘然之情的,可是探寻的结果是我自己惘然了,诗中到底在表达怎样的思绪,是否有具体针对的事件,我是一头雾水。

而且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我相信大家和我的感觉也会差不多,知道这感觉哪儿来的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投影】为什么会有雾里看花的感觉呢?生:因为用典太多,而且每个典故意思都不一样,没有记叙实事,所以让大家一头雾水,雾里看花。

【投影】A.诗歌中用了大量的典故。

师:典故如果用得好,能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

这里用典太多了,那么内容就太丰富了。

生:刚才她讲的是用典太多,如果典故中讲的都是可以代替作者自己的事情,那么我们就可以很清楚他想表达什么,但这里的典故并不能清楚地让我们感受到他到底想要讲什么,有什么跟他的实事有什么关系。

师:对,李商隐用典跟人家不一样,他另类,他着眼点并不在典故原来的事理,而是着眼于典故所传达的情思韵味,用来制造气氛,牵引情绪。

师:除此以外,有没有其他原因了?生:还没想好。

师:我们不妨与一般的抒情诗作个比较,看看这首诗情感的表现方法上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大家拿出昨天发的讲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历来备受推崇,堪称“秋思之祖”(《中原音韵》)。

我们一起朗读一下。

师:这首小令表达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游子孤寂愁苦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感情的?生: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几个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愁苦、寂寥的心情。

师:作者描绘了一幅图画,在我们脑海中便形成了一种意境,让我们体味到作者的情感。

一般抒情诗有套路,它往往是借助于眼前景象的选择、组合,构建一幅完整的画面,创设一种意境,从而传达出诗人的内心情感。

师:大家再来看看李商隐的《锦瑟》,中间两联选择了哪些意象?生:蝴蝶、杜鹃、海、月、珠、泪、蓝田、日、玉、烟师:这些意象是诗人的眼前之景吗?(不是)师:如果说眼中所见我们称之为实景,那么这里的意象就应该是虚景了,所谓虚景,说穿了,就是诗人的心中所见,反映的是心境,是心象。

大家都做过梦吧,就跟你的梦境差不多。

也就是说,此时,诗人已经把自己的心灵世界直接作为了表现对象,呈现在大家面前。

【投影】B.以大量虚景入诗,呈现诗人内心。

师:这些意象能不能简单地连缀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呢?生:不能师:各意象之间的跳跃性太大,不受任何的时空限制,这就跟我们的梦境一样,上天入地,有时还搞点穿越。

所以,我们想要深达诗人内心,就要尽量还原诗人心中的画面,而要还原这像梦境般的画面,就得凭借我们的联想、想象去补充、丰富画面,唯有这样,才能感受诗人的纷繁意绪。

这就是我们本堂课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任务。

【投影】用联想、想象去补充画面,还原诗人心中的镜像。

(二)示范阅读师:好,我们下面不妨就结合对诗中典故的理解,以这种方法去细细品读一下颔、颈两联。

体味一下,诗歌是如何表达惘然之情的。

先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品读心得:中间两联四句中我最喜欢“沧海月明珠有泪”这句。

课文下面的注解告诉我们,这一句合用了“沧海月明”和“南海鲛人泣泪成珠”两个典故。

对于第一个典故,我没有明显感到它的感情色彩,而对第二个,我有直觉的悲凉感,于是在我脑海中形成了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以鲛人泣泪成珠为主体形象的画面。

月明海静,蚌向月张开,蚌中珍珠得月之光华,显得分外晶莹。

月华如水,耀亮了珍珠,珠光若月,映射着大海。

意境虽清冷,却是那样的美。

但此时此刻,在清风之中,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似乎诉说着无尽的哀怨与彷徨、凄凉与迷惘。

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了。

清冷的意境中,又平添了许多寂寥和悲苦。

我不知道美丽和悲哀、失落怎么总是结合在一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呀!此时,在我的心里,鲛人的形象已经渐渐幻化为诗人的形象了。

诗人在对华年逝岁的追思中,也许早已潸然泪下,内心一片凄冷的世界,充盈着无尽的寂寥与怅惘。

(板书:冷――怅惘)(三)阅读交流读一读,体味体味,把你认为最美的你最喜欢的诗句挑出来。

(此部分略)四、总结及作业师:最后总结一下,对于这样一首以大量虚景入诗,直接呈现诗人内心世界的抒情诗,我们是怎样解读的。

【投影】理解典故还原画面紧抓意象感受诗境想象联想体味诗情我们首先结合典故的理解,紧抓蕴含丰富情感的意象,然后通过感情的灌注和想象的补充,还原了诗人心中的镜像,从而感受到了作者时光追忆中的伤痛、怀念、无奈、迷茫。

可是怎样的往事让诗人如此“惘然”呢?诗人究竟在苦恋什么呢?如果你有兴趣,不妨也像那些专家学者那样,多收集一些资料,做些研究,也许你也会有新的见解。

五、教学反思面对这样一首意蕴丰富的诗歌,我不能引导学生们把它当作快餐来吃,非细细品读、慢慢咀嚼不足以体会其妙处。

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我在“教什么”上纠结了很久。

由于这首诗歌意境朦胧且具有“多义性”的特点,如果采用常见的知人论世的方法努力地探究诗人那一特定时刻的情感根源,结果只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谓的“多元解读”,这对于学生提升对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和魅力感受和领悟力毫无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把这堂课的教学任务主要设定在通过对诗歌语言的品味,还原诗人那一时刻真实的生命状态,鉴赏诗人表达情感所采用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对以这首诗为代表的这类诗的解读方法。

其次,如何教会学生层层剥笋,从表面的文字直抵情感的、思想的内核呢?解决这个问题尤其难。

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着重考虑了这样两个问题:1.强化课堂的铺垫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可能一下子就引入核心问题,那样容易造成课堂上的“冷场”现象。

比如学习《锦瑟》这首诗时,如果直截了当地问“作者是如何表达惘然之情的”,效果肯定不会好,学生也许无话可说或者不知从何谈起,即使能勉强地一问一答,也可能把丰富的知识生成过程简单化了。

于是,我进行了三次铺垫。

第一次,引导学生反复的朗读吟诵,以整体感知诗歌的情感;第二次,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从中总结出一般古典抒情诗的抒情套路,并以此为参照物,找到解读此类诗歌的方法;第三次,在细读品味环节,和学生交流深入阅读后的“品读心得”,根本目的在于给学生接下来的自主阅读作一个示范。

在这样的层层铺垫中,学生的鉴赏的兴味逐渐浓厚,知识体系逐渐形成,能力的内化渐显端倪。

2.强化感性的阅读生活本身就是感性的,文学正反映了感性的生活。

所以对文学的欣赏需要更多的感性的体悟。

首先是吟咏。

吟咏的教学意义在于:通过反复吟咏,使这首诗的语言刺激学生本有的诗歌语言经验世界,并使之产生反作用,从而直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言:“也许你读完作品,只有一些朦胧的感觉、若隐若现的人物身影,只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的涌动,思绪的感悟,或者某种想象、创造的冲动,这样的第一(原初)感觉、感悟,涌动、冲动是最可贵与最重要的,它是文学阅读(欣赏)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以后的文学分析的基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采用了多样的诵读方式:齐读――听吟诵――教师读――学生自由读;并且,在过程中突显了这一环节的目的,那就是体味、把握诗歌情感。

比如,学生齐读和听王更生教授吟诵,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王教授吟诵情感的投入,由此顺势进入对诗歌情感的揣摩,再接下来根据自己对情感的把握,思考如何通过朗诵把自己的理解呈现出来,最后再以教师的朗读和学生的自由读检验和强化对诗歌情感的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