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_社会功用_主要特点

民间文学的名词解释

民间文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和流行的学术名词,是指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从文类上来说,包括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叙事、民间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曲艺等。目前中国民间文学是作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自设二级学科,以及社会学一级学科下属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二级学科而并存。目前世界上民间文学研究较为发达的有美国、中国、日本、芬兰、德国、韩国、俄罗斯等。中国国内研究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

民间文学的社会功用

民间文学是深深植根于生活文化中的。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专业的书面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它更紧紧地黏贴著生活。像那恒河沙数的民间谚语﹐是农民﹑渔民﹑工匠等片断的而往往精当的生活经验总结和工作指南。这是他们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动进行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著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许多描写卑贱者﹑受压迫受虐待者的反抗故事﹑歌谣和小戏﹐都长时期地广泛地教育著人民﹐培养著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民间文学的主要特点

口头性

由于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民众(包括专业艺人或半专业艺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一般只能用口头语言,甚至地方土语方言去构思、表现(包括演出)和传播。在新社会的人民,虽然大多数识字并使用,但不少场合仍需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

民间文学概论考点总结如下:

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与特征

1.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作并广泛

流传的口头文学。

2.特征: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口头性、传承性、变异性等特点。

二、民间文学的分类

1.民间故事:包括神话、传说、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2.民间歌谣:包括民歌、民谣、谚语等。

3.民间谚语:包括民间谚语、歇后语等。

4.民间曲艺: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

5.民间戏曲:包括地方戏曲、民间小戏等。

三、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1.价值:民间文学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等。

2.功能:民间文学具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传承功能等。

四、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

1.搜集方法:包括直接记录、间接采集等。

2.整理原则:包括保持原貌、尊重群众创造、去粗取精等。

五、民间文学的传播与传承

1.传播方式:包括口传、书面传播、现代传媒传播等。

2.传承方式: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等。

简要说明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要说明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简要说明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它由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人民群众集体的修改和加工。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 口头性: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艺术,它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流传。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播通常不依赖于文字,而是通过口头表达、传唱、讲述等方式进行。

2. 集体性: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生活。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承通常是由集体完成的,而不是个人的行为。

3. 变异性:民间文学在传承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不同的演唱者、讲述者、传承者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传承时所做的修改和加工。因此,同一个民间文学作品在不同的地区和时间可能会有不同的版本。

4. 传承性:民间文学是一种传承文化,它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在民间流传。民间文学的传承通常是由老一辈向下一辈传授,这种传承方式保证了民间文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 地域性:民间文学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特色。不同地区的民间文学作品通常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总之,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艺术,它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和地域性等基本特征。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精神财富,它反映了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集wenku.baidu.com性
相关书籍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文学作品﹐大体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 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家的作品 来﹐都存在著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些作品﹐一开始就是 集体参与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它已经成为“初坯”之後﹐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 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 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这一点﹐与那种主要属于个人的一般专业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 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法署名的。
此外﹐像故事或叙事诗里﹐某些构思或部分情节相似的﹐即使不能说整个作品是由于传播的结果﹐却可能是 直接或间接受别的民族影响的结果。中国与邻近国家如印度﹑朝鲜和日本等﹐都有长久的文化上的交往﹐因此﹐ 中国的民间文学﹐特别是散文的叙事作品中和那些国家或民族同种类作品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这方面﹐比较严 密的研究﹐刚刚开始。从这种民间文学的互相交流﹑影响现象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及文化的交流的确是源远而 流长的。
社会功用
民间文学是深深植根于生活文化中的。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专业的书面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它更紧紧地黏 贴著生活。像那恒河沙数的民间谚语﹐是农民﹑渔民﹑工匠等片断的而往往精当的生活经验总结和工作指南。这 是他们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动进行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 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著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 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许多描写卑贱者﹑受压迫受虐待者的反抗故事﹑歌谣 和小戏﹐都长时期地广泛地教育着人民﹐培养着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

导读:1、民间文学的概念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

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的特征

民间文学的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与作家文学比较,一般归纳为: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四个特征。

(一)集体性:

1、集体性的含义:民众的创作是一种集体审美意识的实现。民间文学作品,具有集体创作、集体流传、集体加工、集体保存、为集体服务的特点。它反映的是集体的愿望、集体的智慧。融会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

2、集体性的表现:

(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

歌无长曲,因景因事而唱,如高山族捕到鹿后挽手合围,歌唱跳舞。再如《打夯歌》等都是集体场合的集体创作。

(2)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再由其他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

如《孟姜女》的传说,据《左传》记载,春秋时仅仅是齐国战将杞梁的妻子,杞梁在与莒国的战争中战死,其妻迎灵柩于郊外,齐侯要实行吊丧礼,被她拒绝。还说它“哭之哀”。西汉时说她哭倒了长城(感动了天地),唐朝时杞梁妻有了专有的名子——孟姜女,并且故事情节更加完整。这一传说故事就是先有雏形,后有他人加工完善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并不排除有的作品是个人创作,个人创作的作品经认可后,很快就由集体流传开去。你传他添枝加叶,他再传他又

添枝加叶,从这个角度看,千千万万个传播者也就是作品的作者。明间文学作品流传的时间越长,受到加工修饰的机会就越多,集体意识的积淀就越厚重。正如一首民歌所唱:唱歌不是人发颤,也是前朝古人传,一人传三,三传九,河水淘沙渐渐深。因此民间文学很难找到作者。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有歌谣为证:

瞎话瞎话,无根无把,一个传俩,俩个传三。

民间文学的特征

民间文学的特征

民间文学的特征

班级:123092学号:20091002496姓名:赵远洪

民间文学作为一个学术名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才出现和流行的﹐它指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这种文学﹐包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小戏﹑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作品。目前在民间文学界和广大群众中具有广泛的影响的刑物有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主办的《民间文学》书刊。

由于民间文学和其他文学的不同,它在发展中具有自己所独有的特征。一、民间文学具有口头性,由于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包括他们的专业艺人或半专业艺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因此﹐他们的文学创作﹐一般只能用口头语言﹐甚至还用地方土语方言去构思﹑表现(包括演出)和传播。现在新社会的人民﹐虽然大多数已经认识文字﹐并且有的还能使用它﹐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而且﹐它要取得民间文学(新民间文学)的资格﹐必须基本上采用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并且能够在群众口头上流传。因此﹐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二、民间文学具有集体性,专业作家的书面创作﹐大都是个人的产物﹐民间文学作品﹐大体上可说是群众集体的创作。所谓集体的创作﹐在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在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方面﹐比起专业作家的作品来﹐都存在著特有的集体性问题。但这种集体性的重要表现﹐更在于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有些作品﹐一开始就是集体参与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经常的﹐却是在它已经成为“初坯”之後﹐在不断的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这种加工﹑琢磨中﹐不但渗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象和艺术才能﹐也包括那些听众所反应的意见和情趣在内。这一点﹐与那种主要属于个人的一般专业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是无法署名的。民间文学作品﹐有一部分(可能还是相当优秀的部分)是群众中具有特殊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者的创作和加工的结果。它具有一定的个性。但是﹐由于生活经历和文艺教养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关系﹐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的又一特征。三、民间文学具有变异性,民间文学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等在长期口头流传中﹐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但是﹐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作品在流传过程和具体的讲唱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这种变异在语言方面是经常的﹑大量的(尤其是散文作品)﹐其他诸如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异。特别是在社会发生大变动时﹐群众往往将传统作品加以变化来表现新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这也是某些新作品产生的一种原因。这种相当广泛存在的现象﹐在一般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中是很少见到的。作家作品中﹐虽也有前後版本文字不完全相同的情形﹐特别是古典作家的作品﹐往往有文字出入的现象(所以须有校勘)。但是﹐这毕竟是比较个别的情形﹐它除了由于本人的修订或别人的篡改外﹐大都是由于抄写﹑刻印﹑排字等技术失误所招致。它不象民间文学的变异现象那样经常和大量。民间文学的变异性蕴涵著所经过的历史﹑社会和传述者等的思想﹑才艺的因素﹐对于研究者来说﹐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这种特征与上文所述的口头性﹑集体性密切相联﹐或者说﹐是它们所产生的自然的果实。这是民间文学的又一个特征。四、民间文学具有传承性,人民在过去﹐由于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不能使用文字等工具去记录﹑保存他们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所创造的各种文化﹐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风俗习惯如此﹐民间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三、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 民间传说与神话 : 1、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原 始人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的; 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2、二者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 神,神话以人拟神,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 是神而是人,民间传说是以神拟人。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 区别:1、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
六、寓言:动物寓言和人物语言 特点:讽喻性、简约性
七、故事的结构艺术:
单纯式、复合式(三段式与连缀式)
最常见:三段式
原因:1、重复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2、是编排故事情节的需要。三段式是设置悬
念和揭开谜底的一整套创作模式。
3、民间把“三”看作具有可靠性的保险数字。
第四章、民间歌谣
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由儿童自己创 作以及由大人教唱但内容符合儿童生理心理 特征和理解能力的歌。广义的还包括由妈妈 奶奶等教唱、反映旧社会大人特别是妇女生 活情感的、但由儿童传唱开来的歌。
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类:游戏儿歌、
教诲儿歌、训练语言能力练语儿歌等。
(二)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根据民歌的句式、章法、韵律、唱法等表现
(三)地方风物传说:
是关于特定地方的 景物、古迹、特产、动植物的由来、命名和 特征的解释性传说。 1、山川名胜传说 2、物产传说 3、动植物传说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圣才出品】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圣才出品】

第2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填空题

1.民间文学具有双重属性,既是________,同时又是________。

【答案】文学现象;民俗文化现象

【解析】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其次,从学科体系来说,民间口头创作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份,民间文艺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民俗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民间文学既是文艺现象,又不同于作家文艺,它本身是一种生活文化,是民俗文化的一种。

2.民间文学在体裁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

【答案】民间散文作品;民间韵文作品;民间说唱作品

【解析】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民间文学在体裁上分为民间散文作品、民间韵文作品、民间说唱作品三类。

二、单项选择题

1.民间文学四大特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集体性和变异性

B.口头性和传承性

C.传承性和变异性

D.集体性和口头性

【答案】D

【解析】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是指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

2.民间文学的特征包括()。

A.集体性

01-民间文学及其特性

01-民间文学及其特性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12
歌谣《看见他》
董作宾( 1895~1963)上世纪20年代,搜 集流传于南北各地的歌谣《看见他》,有异文 45处。
“甲骨四堂”: 雪堂罗振玉 观堂王国维 鼎堂郭沫若 彦堂董作宾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13
陕西三原《看见他》:
你骑驴儿我骑马,看谁先到丈人家。吃一 袋烟儿就走价。大嫂子留,二嫂子拉,拉 拉扯扯到她家,隔着竹帘望见他:白百儿 手指长指甲,樱桃小口糯米牙。回去说与 我的妈,卖田卖地要娶她。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28
主张二: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 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角 度学习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课程在汉语 言文学专业开设,是 作为文学课来讲的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29
关键词:
主体 口头性 传统性 变异性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30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7
三、民间文学的存在形式与特点
通常把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 性”: 1、口头性 2、集体性 3、变异性 4、传承性
中国民间文学概要
2012年上学期
8
“叫我唱歌我就唱,叫我写字不在行。”
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是怎样产生的呢? 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 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

民间文学-第三章:民间文学的本质与特征

民间文学-第三章:民间文学的本质与特征

?第三章:民间文学的本质与特征1、民间文学创作与流传的基本特征?四个特征:群体性的审美方式、口头性的表达方式、变异性的存在形态、传承性的文本结构记: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有可能选择题出)注:本题需要结合下面几个问题作答。2、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概念、口头性概念、变异性概念、传承性概念?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民间文学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文学。反映民众群体生活与愿望,集中群众智慧,融会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反承认和保存。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民间文学的载体是民众的口头语言。以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同时通过口语进行传播,大部分作品保存在发众口头上。[“口耳相传”“口传心授”]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呈现出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民间文学因其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使其本身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使民间文学代相传递,形成传统。3、民间文学创作与流传中的集体性表现?(1)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集体性表现:①劳动人民往往在一定集体场合,进行你一句我一句的集体创作。[劳动歌谣——鼓舞、协调;战歌、猎歌——鼓舞士气……]②采取集体分工方式,(有人先)编故事梗概——添枝加叶——敢成韵文体唱词——配曲调——构成民间传说、故事、说唱、小戏等作品。注:不同的人分工,于“——”处加“有人”“另有人”等,参看书60页。③群众中某个人继承前人口头艺术,加以发展;或集中群众中断片素材及许多口头作品,加以综合、概括,形成完整口头艺术成品。[长篇评书《杨家将》]记:继承——发展;集中断片素材、口头作品——综合概括——形成完整口头艺术成品(2)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过程中集体性表现①民间文学作品不论何种创作方式,一经产生,必然在群众中流传开去。②有的作品流传较慢,有的作品流传很快。③不适应广大民众生活要求和艺术兴趣的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或早或晚地被人们摒弃、遗忘、淘汰;在流传过程中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并经过千万人之口世代修改、加工、丰富,使它更为群众喜爱,以至能较长时期在群众中传诵、保存,作品艺术水准趋于完美。④千万个传播者在不同程度上也是创作者,整个民间文学的流传过程,也正是对民间作品进行集体加工的再创作过程。记:产生——必群众中流传;慢——快;不适应——淘汰,接受——修改、加工、丰富——保存——完美;传播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1、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民间文学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历史学、民俗学、语言学等)又具有独性立学科。

2、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别在于: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以口语来创作和流传,通俗文学是书面创作和流传;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反应了这个歌民族或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反应的是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动机多与商业有关。

3、民间文艺学——交叉学科

A、英国是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汤姆斯首先提出了“forklore”(民俗)这一学科名。

B、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

C、德国:麦克斯-缪勒创立的太阳神话学派;本菲提出的流传学派。

4、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集体性:指的是民间文学有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征。

表现的三种形态:A、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

B、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

C、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②、口头性: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这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③、变异性:指民间文学由于各种原因(历史、社会、演唱人的才能技巧等)在语言、表现手法、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主题思想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衍生,从而形成各种同一母题的异化。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第一章民间文学

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有四个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传承性,变异性,表演性。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其含义主要有三点:一是口头创作,二是口头流传,三是口头保存、可以说民间文学是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文学、民间文学口头性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低,有很大比例的劳动者是不识字的,造成口头创作的发达局面、第二,民间文学具有口头性还在于,它的创作和表演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民间文学的传统艺术特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口头性造成的、把握口头性是理解民间文学艺术特色的一把钥匙、

群体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形成方式上,民间文学是民众群体创作,群体传播,群体加工,群体保存的、第二,在内容上,民间文学反映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第三,民间文学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传承性指民间文学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的那些相对稳定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内容上的传承性,如一个民族的伦理观念,价值标准,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都有其主流倾向和较强的稳定性,不会骤然发生根本,彻底的变化,这使民间文学有一些常见的主题和人物类型、第二,指民间文学长期以来惯用的艺术形式,包括情节构造,讲述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都有相对稳定的传统形式,成为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

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产生变异性的原因,首先在于民间文学的存活方式是口传心记,没有固定的文字形式,它所经过的每一个人既是传播者,也是再创作者,这使作品必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第二,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主要是时代,地域,民族等因素的不同,会使作品有显著的差异,造成作品的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第三,作品在某一社群的流传过程中,传播者的个人因素和在场听众的反应也会造成表述语言,情节构成等方面的变异。

民间文学特点

民间文学特点

民间文学的特点

①口头: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不能使用文字,他们只能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现和传播。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文字,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②集体:民间文学作品,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所谓集体创作,既包括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诸方面,更包括整个创作和流传的过程。有些作品,在不断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唱述者的加工、琢磨。所以,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无法署名。有一些民间文学作品,经群众中具有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人的加工,具有一定的个性,但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③变异: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和讲唱的过程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这种特征是上文所述的口头性、集体性所产生和自然的果实。④传承:民间文学同风俗习惯一样,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这种群众集体传承的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德国16世纪的民间故事《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不仅在当时深为人们所喜爱),后来也一直在民间流传,成为后世作家创作取材的源泉。⑤直接的人民性: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优越性。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具有优越的人民性的民间文学,内容相当广阔,它蕴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美德。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现了他们的典范人格和崇高品质。⑥优越的艺术性: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它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中国近年陆续发现的兄弟民族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而那些短小的故事、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智慧凝缩得像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凭他们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它反映了他们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他们的生活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与一般专业作家文学相比,在这一点上,民间文学有其独特性。由于它的作者人数众多和生活在底层,他们能够更广泛、深切和精确地反映社会生活。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书面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许多民间谚语就是劳动人民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作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有很大歧异。但这两种文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从来源说,它们的共同根源是原始文学。在没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学的一些种类——神话、歌谣、传说大抵已经产生,这是氏族和部落大众共有的文学。阶级社会形成后,替上层阶级服务的文艺专职人员以及史官、诗人和宗教执行者产生了,文学日益书面化。与原始文学的传统距离远了。但是,广大的下层人民因为被剥夺了文字的使用权,基本上仍沿用着原始文学的传统,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前进加以变化。这两种本来同一发源的文学的性质和面貌,在长期的阶级社会里呈现出极大的不同,形成对抗或对立的状态。另

民间文学概论笔记

民间文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一民间文学的性质

1、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类别,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独特语言艺术.

2、文学分为:作家文学通俗文学民间文学

3、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民间文学是原始社会的唯一文学。

5、民间文学从创作主体来说,主要是占人口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的作品

6、民间文学作品: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

7、拉法格“民间文学是人民的灵魂忠实、率直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心朋友,

人民向他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录.”

8、民间文学创作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口语

9、西方国家称为Folklore 苏联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日本称为口承文艺

10、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

言艺术。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

1、民族集体创造的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神话、民间史诗、传说、

民间故事、歌谣、长诗、谚语、谜语、俗语、歇后语、民间说唱、小戏。

2、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共同性:形式上通俗易懂

差异性:A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通俗文学是个人创作

B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以口语来创作,通俗文学是以书面创作和流传

C内容和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群体的思想和情趣,

通俗文学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

第二节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和发展

一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

1、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的口头文学活动

2、民间文学类型:A原生态 B 再生态 C 新生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民间文学主要是用口头语言 创作和流传的,是“口耳相传”的 艺术。它不是像作家书面文学那样 主要是通过视觉来接触语言,诉诸 想象,然后感受形象性;它是诉诸 听觉,然后听者的想象,把听觉转 换为意象,来展示形象,使之具有 可感性、可视性。
这又带来了民间文学在艺术表 现上、塑造形象上的一系列特征。 如民间文学的结构单纯,人物的 主导性格突出,故事情节的复沓, 一贯到底、少枝蔓等等。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口头性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比较起来, 口头传承性是其重要的特征。作家 文学主要是用书面语言创造的,而 传统民间文学主要用口头语言创作 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过去也有一 些文人用书面语记录民间文学,然 后在群众中传播,是辅助性的,从 总体看有时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 分。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因此,(1)文学是人类的集体劳动实 践中产生的,它是为协调动作,指挥劳 动的需要而产生的;(2)文学的产生 与人类的生理、心理等自然因素密不可 分;(3)艺术创造总要按照美的规律 造型,而原始人美感的产生,又往往与 功利的目的相联系,与集体的原始思维、 原始宗教相联系。这些都说明最初的文 艺是集体的劳动中产生的,是具有集体 性的。除诗歌外,舞蹈的集体性更强。
格 日 草 :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
是民间文学作品在创作上的基本特征, 也是民间文学的本质属性。民间文学的 集体性主要表现在: 首先从文艺的起源和发展来看,人类 四肢从劳动中得到发展,人的直立和手 的解放以及五官的运用,为文学的产生 创造了条件,而语言、意识、思维的发 达,又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生理的和精 神的条件,所以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 的自身,创造了人类世界的一切。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事实上,民间文学的传承性,除了 表现它在内容方面的质朴、健康的 现实主义传统以及某些形象的沿用 等之外,主要还表现在多少世纪以 来形成的比较固定的艺术形式上。 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所标志的 传承性,有比较广泛的意义,是民 间文学艺术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也是从远古时 期逐渐形成的。几千年以来,人们 不断进行口头创作,逐渐根据本民 族口头语言的音节、语调、语法结 构、修辞特点,创造了各种各样的 艺术表现手法和形式。这些手法和 形式不断为广大人民所琢磨、锤炼、 承认和使用,代代相传,世世袭用, 形成了一些鲜明的民间文学的艺术 特点。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另外,又由于民间文学作品 的口头性,自然而然形成了 演唱歌谣、说唱和小戏词时 的衬字形式。这些衬字绝大 多数是为了调节演唱节拍时 夹在词句中的。这些也都是 音节、格律上的传承特点。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此外,还有民间韵文作品演 唱时特有的感叹语词,也都 是传承下来的演唱手法。它 们虽然没有什么要表达的明 确意义,但是却有—抒情的 艺术效果。象“哎呀来”, “哎嗨哟”,“咿呼呀呼咳 “之类的使用都是如此。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传承性 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 征,但是,同时又存在着一系列相 对稳定的因素,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这显然是口头文学几千年以来的传 统所决定的。这些标志了民间文学 传统的诸特点,总括起来称做传承 性。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对传承性特征,是有不同理解的。 过去有的学者认为传承性就等于 因袭性、保守性。他们特别着眼 于民间作品中某些传统观念和古 老意识的代代相传。例如,散文 故事传承下来的禁忌观念,季子 继承权观念及母系社会意识的残 留等等。他们往往根据这些得出 民间文学“封建”、“迷信”、 “落后”、“保守”等结论。
传承性主要表现在民间口头创作的 手法和格式上。这些艺术手法和格 式,多少世纪以来代代袭用,比较 稳定。在民间文学的韵文作品里, 主要有歌谣的比兴手法(特别是比 的手法),歌谣的章法和句式,以 及重复表现法等等。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首先是比兴手法。这是民间歌谣作品比 较普遍运用的方法。朴素、生动、丰富 的口头语汇,为人民触景生情的创作提 供了充分的天然条件。民间歌谣中有数 不尽的鲜明、确当的比喻和动人的起兴 句。这些比兴往往是在坚实的生活基础 上脱口而出地创造出来的。其中,有不 少兴句口耳相传:为群众所喜爱,争相 袭用,成为脍炙人口的歌谣起句。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流传变异性: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比,其不同 点之一在于民间文学是活的文学, 它在未被记录下来以前始终处于变 动状态中,具有变异性。民间文学 的变异性系指集体 性、口头性派生 出来的流动性、丰富性,它与作家 个人创作,书面流传的稳定性有明 显的区别。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由于社会条件的不同,民间文 学的内容和形式常常因时而异, 因地而异,这就形成了它的地方 性和民族性、某些作品的国际性 和历史的复杂性(如年代不易断 定等)。流传性也是民间文学的 外部标记,因为口耳相传,作者 不可能署名,这就形成了民间文 学的“无姓名”(又称“匿名 性”)。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的散文作品在流传过 程中,虽然没有象韵文作品那样 稳定,但是,由于记忆与口头讲 述的原因,往往也逐渐固定下来 一些讲故事的套语。以各民族的 民间故事为例,大体上都有本民 族的讲述套语传承下来。故事的 开头,往往有定型的起句。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有些民族在故事结尾时,还经常 加有固定的结束语。有的在故事讲 述中经常穿插固定的韵语,以增强 故事的表现力。这种讲述上的固定 套语,也深刻地影响了民间说唱艺 人的说唱,在说书、说相声时往往 也传承下来一定的套语,听众听起 来习惯,易于接受。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变异性与传承性这两个特征,也都是 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 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民间文学的 变异与传承特征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 口头性的重要意义。这四个特征联系起 来就成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创作、 传播等方面的区别,同时也成为辨识民 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在流传过程中,作品不归一人所 专有,人人都可以改动,所以作品 常常不是固定的,它的内容和形式 不断处于变化之中,于是就产生了 同一“母题”的不同“异文”,这 就是民间文学的变异性(又称“变 动性”)。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变异的原因是多元的,方向有纵 向的也有横向的,需要多层次的 探讨。 1、时代形成的变异性 2、宗教变化能形成变异 3、地区差异形成的变异 4、民族的差异形成的变异 5、人民性和民族性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这样的东西只能被看做是创作, 或者改编的作品。民间文学的传承 性是最能标志民间文学艺术特点的 一个特征。在今天,社会主义时期 的民间文学虽然或多或少地有些新 的变异,但是,几千年民间文学发 展的若干传承特征,却仍然保有相 当稳定的位置。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综上所述,民间文学的各特征之 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绝不是 孤立的、互不相干的。我们应当对 这种联系性有所了解。其中,特别 值得注意的是集体性与口头性这两 个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与流传起 着主导的支配作用。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不管社会历史发生了多么大的变 革,这些艺术特点都一直以人民喜 闻乐见的民间形式传承下来。因此, 这种艺术传承绝不是偶然的、任意 的创造,而是在人民的口头艺术本 活动中日积月累、千锤百炼、点点 滴滴形成起来的。象四言、五言、 七言的民间歌谣形式,就是这种传 承形式的例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其次民间文学的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作过程来看, 它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人民群众进行 生产劳动时,为了抒发自己的感 情,往往即兴创作,你一句我一 句凑成一首歌,如盘歌、对歌、 山歌联唱等。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种情况是,开始有一个人编出一 个故事的梗概或一首歌的雏形,在流传 中,经大家添枝加叶,逐步完成。我们 从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传说中,就 可以看出这种集体性。在周代《诗经小雅-大东》中提到的织女与牛郎,仅 是两个星座的名称,但是汉代的古诗 《迢迢牵牛星》中出步形成了牛郎织女 故事梗概。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在搜集、整理、研究民间文学作品时, 对传承性特征不应有任何忽视或轻视。 离开了这个特征,孤立地去注意民间文 学作品内容的所谓思想性,就不可能完 全了解民间文学的整个艺术价值。有一 些整理过的民间文学作品,往往从语言 到结构,从表现手法到艺术风格,都不 同程度地脱离了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 变得更加“作家文学化”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