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概念读书札记

合集下载

法律的概念 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 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的读书笔记第一章经久不绝的问题与其她学科不同,在法律学里,“什么就是法律”的问题反复被提出来,并且史上的思想家们用形形色色的、奇特的、甚至反论的方式予以回答。

并且有意思的就是,大多数人都有能力轻松而自信地通过列举情况来说明什么就是法律。

但我们并不能简单通过列举法律体系的标准事例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不就是急着去回答问题,而就是弄清楚到底什么问题在困扰着我们。

作者提出三个问题:法律与以威胁为后盾的命令有何区别与联系?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有何区别与联系?什么就是规则以及规则达到何种程度才成为法律?作者将从分析奥斯丁的理论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回答第二个问题,需要批评自然法理论,即将法律理解为道德或正义的分支,并且法律的根本要素就是其与道德或正义之原则的一致性。

第三个问题要解决的就是社会群体中一致的行为习惯与法律作为规则有何不同。

有人指出,规则的预测性面向不就是关键的,其作为指示标或证立的地位才就是本质性的。

对此有两种批评,极端的观点认为拘束性规则的观念就是混乱或虚构的。

英美国家常见的批评就是从法官的裁量去证成法律实质就是法官的发现。

作者认为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虽然下述作法就是可能的:分离出并掌握住一组核心要素的特征,这组要素特征构成对这三个问题回答的共同部分。

因为定义能够发挥作用的条件往往不被满足,尤其像“法律”这样的定义。

所以,本书的目的不在提供一种作为规则的,对于“法律”这个概念的定义,本书的目的在于对国内法律体系的独特结构提供一个较为优越的分析,并对法律、强制与道德这三种社会现象间的相似之处与差异处提供较为清楚的理解,借以将法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

第二章法律、命令与指令在本章作者分析了各种祈使语句,认为强盗情境就是最为典型的,决定在此情境基础上完善,建立奥斯丁理论较为清晰的法律概念。

首先,作者增添了“普遍性”的要素。

法律指出了普遍的行为态样,适用于一般大众。

像强盗情境这种面对面地个别告知对其行为的指示,其实只就是法律的辅助。

《法律的概念》读书总结

《法律的概念》读书总结

柔性法实证主义——读《法律的概念》哈特作为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以语言分析为基础,旨在通过描述性的初级规则和次级规则发现法律的本质。

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中,从批判奥斯丁的命令理论入手,提出法律的内在和外在面向,并由此构建自己的法理学体系,称为柔性法实证主义。

二战后因其主张恶法亦法对战犯的审判产生不利的影响,分析法学派饱受批判。

哈特的新分析法学派挽救了分析法学派的日益衰落,他的学术生涯经历了多次论战,包括与博登海默、富勒以及德沃金等人进行辩论。

《法律的概念》从前所未有的新视角揭示法律的实践性,根据分析法律概念批判了传统的分析法实证主义和概念法学,以分离命题回应对恶法亦法的质疑,进一步回应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

一、“法律命令说”的理论价值哈特从法的本体论出发,通过对“法是什么”问题的各种解答,提出要对法的定义作出准确的回答之前必须要解决的三个议题,一是义务和强制的关系,这也是奥斯丁“法律命令说”的出发点。

二是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差异,即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问题。

三是对法律规则的困惑,包括规则的本质存在、定义、适用的分歧。

(一)命令与法律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哈特通过对奥斯丁理论的批判回应寻找对法律的概念最有力的形式表达。

从语言的角度出发,哈特构建“祈使语句”的典型情境——抢匪情境,抢匪发出的语句含义存在一定的强制性,在这里哈特对“号令”和“命令”进行了区分,最大的区别在于“命令”可能会遇到不服从的情形,而“号令”则不会。

奥斯丁忽视上述的区分,将以威胁为后盾的命令称为“号令”,但是不论是“命令”还是“号令”已经包含权威意味的概念不能在用来阐明“法律是什么”。

?“法律命令说”从“命令”出发给哈特构建“法律的概念”提供了起点。

在抢匪情境的简单命令模式中,哈特认为法律控制具有普遍性,而抢匪情境的命令仅是针对个人的,这是其需要补充的第一项特征。

法律的普遍性一面表现为某种普遍的行为态样,另一面表现为适用于普遍大众。

法律是什么读后感

法律是什么读后感

法律是什么读后感法律,是指由国家或其他法律主体制定并由其强制力保障的一系列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和制度。

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期我读了一本关于法律的书籍,深入了解了法律的本质和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法律的认识发生了一些改变,并产生了一些深刻的思考。

首先,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法律的力量和普遍性。

法律作为社会课一种规范行为的工具,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社会地位、财富、人种、性别等等。

它具有普遍适用性,无论我们是否承认,法律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的行为设定了规则。

正是通过法律的约束,我们才能在这个社会中和谐共处,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其次,通过阅读法律相关的书籍,我明白了法律的重要性。

法律不仅仅是满足我们的个人需要和诉求,更是维系社会秩序、稳定社会关系的基石。

它起到了保护个人权益的作用,可以确保人们在社会中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待遇。

无论是维护财产权益,还是保护人身安全,法律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保障。

同时,法律也是国家治理的手段之一,通过法律,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社会事务,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法律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另外,通过学习法律知识,我对法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法律是一门系统而庞大的学科,包含了许多分支领域,如刑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等等。

每个领域都有细致的规则和条文,需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了解才能理解其内涵和要义。

法律的多样性使得它可以适应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的需求,使得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可塑性。

在阅读完这本法律书籍后,我深刻认识到法律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法律不仅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精神和意识形态的体现。

法律的存在让我们有了一种秩序感和安全感,使得我们能够在这个社会中积极参与和贡献。

同时,法律也要求我们要遵守和尊重,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遵守法律规定时,社会才能够更加和谐稳定。

法律是什么读书笔记

法律是什么读书笔记

法律是什么读书笔记【篇一:法律是什么-读书笔记1】法律是什么?宪法与行政法柯乃靖结缘,渐渐爱上了这门学科,通过老师的讲座和自己的大量研习,我对法律有一定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人民的自身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渐渐增强,物质生活水平逐渐变好,迄今为止,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还没有一个为整个法学界公认的统一的法概念,因为法律的概念总是与时代与时俱进的,社会的快速发展法学的发展轨迹和社会变迁都对人们对法理念的认识的变化,没有定论也在所难免,博登海默说过:法律是一个带有许多大厅、房间、凹角、拐角的大厦,在同一时间里想用一盏探照灯照亮每一个房间、凹角、拐角是极为困难的,尤其是由于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局限,照明系统不适当或者至少不完备时,情况就更如此了。

法律大厦的客观方面的复杂性和我们主观方面认识水平即“照明系统” 的局限性使得我们在“法律是什么” 的认识上的意见分歧,却精彩纷呈,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历史上各种法律是什么” 的论点中吸取我们所需的东西。

“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凝聚了各个时代人们的不停追问和探究自己行为规则的思索,这些都可以成为法律的记忆,有益的思索能指引我们了解法律这座复杂的大厦。

法律不是什么东西,不是神兽,更不能用什么东西来衡量,法律是种正义,理性,坚强意志的化身,此种正义是建立在一定自由内的正义,不是武侠片鼓吹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更不是以鼓吹助人平等,帮人争取自由的某种借口强权侵犯别国,是一个稳定,和谐,发展的国家的理性,培养民众可持续发展的坚强意志。

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法不是命令,发的基本形式特征告诉我们,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

中国是政体是人民大会制度,各民族个地方推选民意代表,组成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人民他们自己调整人们的行为或者社会关系的规范。

并且在国家权力即大多数人民意志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他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人民自己制定和认可,自己管理和调整自己的行为,自己约束自己,其本质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统治阶级即是人民本身,所以法并不是什么东西,也不能用物质来衡量,不是物化的结果,而是一种意识形态下的人民给予自身的社会某种强制力规范或者规则,不同于道德,不同于礼仪。

关于法制的读书笔记

关于法制的读书笔记

关于法制的读书笔记【篇一: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法律的概念》的读书笔记发表时间:2009-5-20 21:38:00 阅读次数:368 所属分类:读书笔记注:这个笔记不是本人所记,而是从人文小屋上偶得,并不代表本人的任何看法,希望能对各位朋友看《法律的概念》时能有所帮助,也望原博主谅解。

法律的概念【英】哈特著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一章经久不绝的问题和其他学科不同,在法律学里,“什么是法律”的问题反复被提出来,并且史上的思想家们用形形色色的、奇特的、甚至反论的方式予以回答。

并且有意思的是,大多数人都有能力轻松而自信地通过列举情况来说明什么是法律。

但我们并不能简单通过列举法律体系的标准事例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不是急着去回答问题,而是弄清楚到底什么问题在困扰着我们。

作者提出三个问题:法律与以威胁为后盾的命令有何区别与联系?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有何区别与联系?什么是规则以及规则达到何种程度才成为法律?作者将从分析奥斯丁的理论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回答第二个问题,需要批评自然法理论,即将法律理解为道德或正义的分支,并且法律的根本要素是其与道德或正义之原则的一致性。

第三个问题要解决的是社会群体中一致的行为习惯与法律作为规则有何不同。

有人指出,规则的预测性面向不是关键的,其作为指示标或证立的地位才是本质性的。

对此有两种批评,极端的观点认为拘束性规则的观念是混乱或虚构的。

英美国家常见的批评是从法官的裁量去证成法律实质是法官的发现。

作者认为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虽然下述作法是可能的:分离出并掌握住一组核心要素的特征,这组要素特征构成对这三个问题回答的共同部分。

因为定义能够发挥作用的条件往往不被满足,尤其像“法律”这样的定义。

所以,本书的目的不在提供一种作为规则的,对于“法律”这个概念的定义,本书的目的在于对国内法律体系的独特结构提供一个较为优越的分析,并对法律、强制和道德这三种社会现象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处提供较为清楚的理解,借以将法理论的研究向前推进。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法律,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谈论到法律,但对于其真正的内涵和本质,却未必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读完《法律的概念》这本书,让我对法律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书中开篇就提到,法律并非简单的规则集合,而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它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更是在社会中发挥着实际作用的力量。

法律具有规范性,它告诉人们应当如何行为,设定了一定的标准和界限。

比如交通法规规定了车辆在道路上的行驶规则,让交通秩序得以维持;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等方面的规则,保障了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

法律的权威性也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强制力作为后盾。

当有人违反法律时,将会受到相应的制裁和惩罚。

这种权威性使得法律能够有效地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然而,法律的权威性并不是绝对的,它也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运行,不能超越合理的界限。

法律还具有普遍性。

它适用于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其身份、地位、财富如何。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俗语就很好地体现了法律的普遍性原则。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人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

这种普遍性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保障了每个人的权利和利益。

同时,法律也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法律也需要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例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许多与网络相关的法律问题,这就促使法律在这方面进行补充和更新,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在书中,作者还探讨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和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道德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它更多地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约束行为。

而法律则是通过明确的条文和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虽然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重合,但法律不能完全涵盖道德的所有领域,道德也不能替代法律的作用。

法律的实施过程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4)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4)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摘要]本文尝试用展开的方式考察哈特的《法律的概念》,即联系个人生平、相关概念、历史背景甚至是写作方式来解读该书。

所以读者可能无法找到在以往介绍该书的资料中总结的观点。

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来否定前人的知识总结,而是要在那些耳熟能详的观点中发掘哈特提出它们的原因,告诉我们为什么那个时代诞生了这本书,作者希望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意象。

我希望用尽量严谨的文字,告诉大家《法律的概念》文字背后或者相关的知识。

[关键词]哈特实证主义法学法律故事服从意象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读书方法的标准就是对阅读者而言文本的重要性,以此出发才有了精读和略读的区别。

《法律的概念》这本书就个人而言有精读的必要性,原因大致如下:研习法理学绕不过的几本书之一赫然就有哈特的《法律的概念》,这点毋须多言,此其重要性一也;分析实证对于我们法学研究的重要性再日渐显现,无论是语义实证还是逻辑实证,都具有纯化某些粗糙的理论的作用,此其二也;除了以上这些客观因素,个人口味的转换也驱使着我把目光从当初本科的《为权利而斗争》们投向了一些理性冷静而又不乏睿智的文字。

读书一般是带着问题开始的,这个过程能回答很多以前的问题,也会产生很多新问题。

产生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过程是互动过程,二者此消彼涨,似乎无穷尽矣。

在这一过程中达致了知识在质和量上的增长。

读《法律的概念》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的典型。

因而这篇读后并不是“谈收获”的老套路,谈得更多的是体悟,收获和不解兼而有之。

收获需要的是分享和检验,不解需要的是思考和回应。

《法律的概念》并不是一本畅销小说或者文坛经典,读一本学术书籍的过程期间的最考验人的就是兴趣的不间断。

硬着头皮往下看固然可行,但是痛苦和郁闷也随之呈几何级数增长。

我没那份定力沿着这个进路看完这本重要的书,而且我认为重要的书也不能这样对待。

于是我开始尝试用一种调动起兴趣的方式阅读,这种方式不光要求“知其然”,更要求“知其所以然”。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法律,这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听闻,却又似乎难以完全捉摸透彻的存在,究竟是什么?读完《法律的概念》这本书,我仿佛在一片迷雾中寻得了一些指引之光。

书中开篇就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法律是一种规则体系吗?在我们的惯常认知中,法律似乎就是由一系列明确的规则所构成,告诉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然而,作者通过深入的分析让我明白,法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规则罗列。

它更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与道德、习惯、权力等诸多因素相互交织。

比如,在某些情况下,道德准则会对法律的形成和实施产生影响。

一些道德上被广泛认可的行为,可能会逐渐被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违背道德的行为,也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就让我思考,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界限究竟在哪里?是道德在引导法律的发展,还是法律在规范着道德的底线?书中还探讨了法律的权威性。

法律的权威性并非仅仅来自于其强制力,更在于它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和接受。

当人们普遍认为某项法律是公正合理的,他们就更愿意自觉遵守;反之,如果法律被认为是不公正的,那么即使有强制力的保障,也可能会遭遇抵制和反抗。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法律的制定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共识和价值观,否则就难以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另外,关于法律的解释也是一个十分有趣且重要的话题。

同一条法律条文,在不同的情境和案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

这并不是说法律是模糊不清的,而是因为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法官在解释法律时,需要综合考虑立法目的、社会背景、公平正义等多个因素。

这也让我意识到,法律并不是一尘不变的教条,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法律的执行过程同样充满了挑战和思考。

执法者需要在严格遵循法律条文的同时,也要考虑具体情况的特殊性。

如何在保证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做到合理执法、人性化执法,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平衡的问题。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还了解到法律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权力可以推动法律的实施,但如果权力不受法律的约束,就可能导致滥用和不公。

法律的概念 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 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1 哈特著述相当丰富。

主要著作有:《法律中的因果关系》(1959,与A·M·奥诺里合著)、《法律的概念》(1961)、《法律、自由和道德》(1968)、《惩罚与责任》(1968)、《法理学和哲学文选》(1983)。

其中《法律的概念》最集中、系统地表达了他的法理学思想,被学术界誉为20世纪法学的经典作品。

作者: (英)哈特译者: 张文显副标题: 外国法律文库ISBN: 9787500056317页数: 290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定价: 15.0装帧: 平装出版年: 1996-1-1作者生平哈特(Herbert Li0nel Adolphus Hart,1907——)西方著名的法理学家、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

他先后在牛津大学学习古代史、哲学和法律。

1932~1940年任出庭律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军情报机关服役。

1952年接替古德哈特(Good-hart)担任牛津大学法理学讲座教授。

1969年辞去这一职务,致力于边沁著作的整理和编纂。

1978年退休。

主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把语义分析哲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以及其他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检讨以奥斯丁为代表的早期分析法学的法律概念入手,对法律的概念以及相关的其他概念,如规则、权利、义务、主权、法律的效力和实效,进行了全新的或具有初始意义的解析;富有启发地阐述了法律与道德、法律与正义、道德与正义的关系;并比较中肯地分析和评判了自然法学、概念法学(法律形式主义)、法律现实主义等西方近代以来有代表性的法学思潮。

总之,这本书对法理学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我们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从本书的理论和方法论中得到多方面的启示。

2创始人编辑本书作者哈特是当代西方著名的法理学家,是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即语义分析法学的创始人。

本书集中而系统地表达了他的法律理学思想,被学术界誉为20世世纪法学经典之作。

作者把语义分析哲学的方法、社会学的方法以及其他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批评以奥斯丁为代表的早期分析法学的法律定义入手,对法律的概念以相关的其他概念,如规则、权利、义务、主权、法律的效力和实效,进行了全新的“具有初始意义的解析;比较适当地评价了自然法学、概念法学、现实主义法学等近代来有代表性的法学思潮。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法律,这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词汇,似乎熟悉却又充满了神秘。

读了相关的著作,对于“法律”这个概念,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法律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

在很多人的直观感受中,法律就是一系列的规则和条文,是用来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就会发现法律的内涵远不止于此。

法律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

它不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人或群体,而是适用于整个社会的成员。

无论是谁,只要身处这个社会,就必须遵守法律。

一旦违反了法律,就会面临相应的制裁和惩罚。

这种强制性是法律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律的产生源于社会的需求。

在原始社会,人们依靠习俗和道德来规范彼此的行为。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社会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单纯的习俗和道德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管理的需要。

于是,法律应运而生。

它以明确的条文和规范,对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界定,为解决社会纠纷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从本质上讲,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法律所代表的利益主体是不同的。

在封建社会,法律主要维护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在资本主义社会,法律则更多地倾向于保护资产阶级的权益;而在社会主义社会,法律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共同利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具有规范作用。

通过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价值标准。

其次,法律具有保障作用。

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当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得到救济和保护。

再者,法律还有预测作用。

人们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做出合理的选择。

然而,法律也并非是完美无缺的。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新的问题和情况不断涌现,而法律的修订和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程序,这就可能导致在某些时候法律无法及时应对新的社会现象。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法律的概念》是一本探讨法律本质和功能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法律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书中内容的一些思考和感受。

首先,书中对法律的定义给了我很多启发。

作者认为,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一种通过国家权力强制力量来实现的规范。

这种定义让我明白了法律的本质是规范行为的一种手段,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而存在的。

同时,法律也是一种权力工具,通过法律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种理解让我对法律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书中对法律的功能和意义的讨论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作者认为,法律的功能主要包括规范、制裁和保护。

通过规范,法律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通过制裁,法律可以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通过保护,法律可以保障人们的权益和利益,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种功能和意义的讨论让我对法律的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法律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再次,书中对法律与道德、权力的关系的讨论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作者认为,法律与道德、权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是权力的制约和约束。

法律既受道德的影响,又受权力的制约,法律的实施需要依靠道德的支持,也需要受到权力的制约。

这种关系的讨论让我对法律的本质和功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法律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书中对法律的发展和变革的讨论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作者认为,法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而不断发展和变革的,法律的发展和变革需要依靠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需要依靠法律人的努力和奋斗。

这种发展和变革的讨论让我对法律的发展和变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法律的作用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阅读《法律的概念》,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在读完法律概念后,我对法律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社会规范和秩序的体现,是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法律概念,我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作用,也更加珍惜法律所赋予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首先,法律是社会规范和秩序的体现。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秩序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则,保障了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通过法律,人们可以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从而在社会生活中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其次,法律是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保障人们权益的工具。

通过法律,人们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也可以通过法律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法律的存在和实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享有自己的权益。

最后,通过学习法律概念,我也更加珍惜法律所赋予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同时也要依法行事,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只有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享有自己的权利,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通过学习法律概念,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法律不仅是一种规范和秩序,更是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同时也要珍惜法律所赋予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法律的概念》是由哈耶克(F.A. Hayek)所著的一部法律哲学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哈耶克探讨了法律的本质、法律的功能以及法律与自由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这部著作的阅读,我对法律的理解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法律的概念》中,哈耶克首先对法律的本质进行了探讨。

他认为,法律不应该是由政府来制定和强制执行的规则,而是应该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秩序。

这种秩序应该是基于个体之间的自由协商和契约达成的,而不是通过政府的强制来实现。

这种观点让我对法律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意识到法律并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而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规范和秩序。

另外,哈耶克还探讨了法律在社会中的功能。

他认为,法律的主要功能是保护个体的自由和财产权利。

通过对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个体才能在社会中自由地发展和竞争。

这种观点让我意识到,法律的存在并不是为了限制个体的自由,而是为了保护个体的自由。

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个体才能在社会中享有真正的自由。

最后,哈耶克还探讨了法律与自由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市场经济才能实现真正的竞争和创新。

这种观点让我对法律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开始意识到法律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法律的概念》的阅读,我对法律的本质、功能以及与经济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开始意识到,法律并不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而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秩序。

法律的存在并不是为了限制个体的自由,而是为了保护个体的自由。

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市场经济才能实现真正的竞争和创新。

因此,我对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开始意识到,法律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基石。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在翻开《法律的概念》这本书之前,我对法律的理解,就像隔着一层朦胧的纱,模模糊糊,知道它重要,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当我真正深入其中,仿佛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思辨和智慧的世界。

书中对于法律的剖析,没有那种高深莫测的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着我去思考法律到底是什么。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在老家发生的一件事儿。

那是一个阳光不算太热烈的午后,村里的老张和老王因为一块地的边界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老张说老王占了他家的地,多种了几行庄稼;老王则坚称那地本来就是他家的,是老张想占便宜。

两个人脸红脖子粗,互不相让,眼看就要动起手来。

这时候,村里德高望重的李大爷站了出来。

他平时就是大家心中的公道人,说话有分量。

李大爷先让两人都冷静冷静,然后开始讲道理。

他说:“咱们村虽然没有白纸黑字的规定,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规矩不能丢。

这地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不能乱来。

”可老张和老王还是不服气,觉得李大爷这是在和稀泥。

没办法,事情越闹越大,最后传到了村委会那里。

村委会的干部们来了,拿着村里的土地账本,对照着测量工具,仔仔细细地量了一遍。

最后得出结论,是老王多种了老张的地。

按说这事儿到这儿就该结束了,可老王心里不乐意啊,他觉得村委会不公平,凭啥就说他占了地。

这时候,村委会的干部严肃地告诉他:“这不是谁偏袒谁,这是按照规矩办事。

咱们村有咱们村的约定,国家也有国家的法律。

土地的归属不是凭你一张嘴说的,得有依据。

”老王还是梗着脖子,嘴里嘟囔着:“啥法律不法律的,我不懂。

”干部耐心地解释道:“法律就是大家都得遵守的规矩,要是都像您这样,想咋样就咋样,那村子不就乱套了?社会不也乱套了?”老王不吭声了,但还是一脸的不情愿。

最后,在大家的劝说下,老王把多占的地还给了老张,还道了歉。

通过这件小事,我深深地感受到,法律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虽然它不像太阳那样耀眼夺目,但却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默默地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公平。

哈特《法律的概念》之读后感

哈特《法律的概念》之读后感

哈特《法律的概念》之读后感在法学领域,哈特《法律的概念》是一部备受推崇的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阅读这本书的感悟。

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中明确阐述了法律是一种规则和标准。

他将法律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并强调了法律与道德、强制之间的相似与区别。

哈特主张,法律的核心是规则,这些规则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他认为这些规则并非简单的道德标准或行为准则,而是反映了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统治阶级的意志。

哈特在书中提出了一种法律定义的构造模式。

他强调,法律首先是一种规则或标准,这些规则或标准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这种构造模式不仅强调了法律的强制性,还突出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与国家权力的紧密。

同时,哈特还指出,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改变的。

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中强调了法律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关系的保护和确认的重要性。

他认为,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行为准则和权利义务,来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他还指出,法律不仅是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惩罚的工具,更是对合法行为的保障和维护。

阅读哈特《法律的概念》让我深刻地理解了法律的定义和本质。

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法律观,将法律与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紧密起来。

哈特还强调了法律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性,这为我们理解和研究现代社会的法律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在20世纪60年代,以继承和发展19世纪奥斯丁的分析法学为特征的现代西方法学派别,新分析法学派应运而生。

这个法学派别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典的理论和思想,其中尤以哈特教授的《法律的概念》一书为最。

这本书不仅是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代表作,也是我们理解法律和道德关系的重要途径。

哈特教授在《法律的概念》中,通过对法律和道德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展示了他的独特思想和深刻见解。

他从法律的规则和原则、道德的规范和原则、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等方面,全面地揭示了法律的本质、作用和价值。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是一套规定社会行为的规则,旨在保障社会秩序、和平、正义和保护公民权利。

它被制定和执行的机构包括政府、司法系统和法律界。

法律也可以指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体系可能有很大的差异,可能基于不同的政治制度、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法律可以分为民法和刑法,前者规定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后者规定对违法行为的惩罚。

在研究法律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法律的概念、法律的分类、法律的来源、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法律的执行机构和法律的司法程序等内容。

我们还要学习如何解读法律条文,以及如何应用法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法律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专业人士,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

法律专业人士的职业包括律师、法官、检察官、法学教授等。

他们负责解释法律、代表当事人办理法律事务、独立地审理案件、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解决法律纠纷等工作。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在阅读《法律的概念》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思辨和智慧的领域,不断地对法律的本质、特征以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开篇就指出,法律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规则集合,而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社会现象。

法律不仅仅是写在法典上的条文,更是在社会生活中实际运行和发挥作用的规范体系。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仅仅从表面去理解法律,而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

书中提到,法律具有权威性。

这种权威性并非仅仅来自于其强制力,更在于它被社会成员普遍认可和接受。

法律的权威使得人们愿意遵循其规定,即使在没有直接监督的情况下。

例如,在交通规则中,我们遵守红绿灯的指示,并非仅仅是害怕受到处罚,更多的是因为我们认可这种规则对于保障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重要性。

法律还具有普遍性。

它适用于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人和事,不因其身份、地位、财富等因素而有所区别。

这一特点保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得以贯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的执行有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出现不平等的现象。

但这并不意味着法律本身失去了普遍性,而是执行过程中的偏差需要得到纠正和改进。

法律的确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明确的法律规定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使人们能够预见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但法律的确定性并非绝对的,因为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情况和问题不断涌现,这就需要法律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同时,具备适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书中还探讨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道德为法律提供了一定的价值基础,一些道德原则和规范会被纳入法律之中。

但法律不能涵盖所有的道德领域,有些道德问题无法通过法律手段来强制解决。

例如,对于助人为乐这种美德,法律无法强制每个人都必须去实施,但社会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和舆论引导来鼓励这种行为。

在思考法律的概念时,不能忽视其目的和功能。

法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解决纠纷和冲突,法律为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法律是制定和实施强制性规则和准则的一种社会机构,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并为公民提供保护和权利。

它是一种集体意识的集合,反映了一个社会对于公平、正义和秩序的共同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在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法律确保了社会的运转秩序。

社会无法健康发展,如果没有一套公认的规则和准则可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

法律提供了对于个人和团体行为的明确规定,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其次,法律是公民权利和保护的基石。

法律确保了公民的个人自由和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通过规定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法律为公民提供了一种保护机制,可以维护他们的自由和尊严。

无论是财产权利、个人隐私还是言论自由,法律都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分界线,保护他们不受他人滥用和侵犯。

另外,法律还起到了社会冲突解决和争端调解的作用。

在人类社会中,矛盾和纷争时常发生。

法律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公正的解决争端的机制,通过司法系统来审理案件,为当事人提供公平而客观的判决,保证了公正和正义的实现。

法律的概念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律的内容,即法律所规定的具体法律条文和法规;二是法律的适用过程,即法律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应用和执行。

法律的内容是一个社会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用于指导和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些规则和准则是由立法机构根据社会需求和公众利益制定的,它们包括宪法、法律、法律颁布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等。

法律的内容直接决定了人们的行为范围和权益义务。

法律的适用过程通常通过立法、行政行为和司法审判来实现。

立法是指由立法机构制定法律和法规,确定法律的具体内容和规定。

行政行为是指政府执行法律的具体行为,以保障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的实现。

司法审判是指法院根据法律对争议进行裁决和判决,保证了法律的公正和实施。

总的来说,法律是社会秩序和公正的基石,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了一种权力和责任的平衡机制。

它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也保护了人们的基本自由和尊严。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人们的共同参与和遵守,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作和共识,才能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完整版)哈特《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完整版)哈特《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

哈特《法律的概念》读书笔记哈特(1907-1992),英国著名法学家。

新分析法学派首创人。

曾长期任牛津大学法理学教授,是西方世界著名的法理学大家。

他的学说和凯尔森的纯粹法学构成了20世纪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中的两派。

20世纪60年代末,在西方法学界,以哈特与L.L.富勒为中心,开展了战后实证主义法学和新自然法学的长期论战。

1907年,哈特生于一个犹太家庭。

1929年毕业于牛津大学,成绩优异,对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哲学尤其是新兴的语言哲学很有兴趣。

毕业之后从事律师工作8年,如果没有这段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日子,他不可能成为一名法学家。

聪慧的头脑,正规的学院教育,较长的司法实践,对文史哲的浓厚兴趣,哈特的经历符合了成长为一名法学大家的基本要求。

哈特教授的《法律的概念》是20世纪法律哲学领域最重要的一本书,是学习法理学与法律哲学不可或缺的经典,已经被翻译成许多不同语言的版本。

从1961年问世以来,本书就以它优美的文笔和清晰的论证,激发了无数学生去思考诸如“什么是法律”以及法律、道德与正义的区别等法律相关的种种问题。

他对法律哲学和法理学的理论贡献是无与伦比的。

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一书中,将法律的概念,或法律是什么这个问题视为“一个恼人不休的问题”(persistent questions),正如哈特所言:关于人类社会的问题,没有几个像“什么是法律”这个问题一样,持续不断的被问着,同时也由严肃的思想家们以多元的、奇特的,甚至是似是而非的方式提出解答。

哈特对法律的阐释是描述性的,而非一句话的定义式。

他在书中写到:“当我看到一只大象时,我可以认出它,但是我无法定义它。

”哈特在其《法律的概念》中,最后的结论是,无法给法律下一个准确的概念。

法律和政治,本身就血肉相连。

但是,如果是民主社会,统治阶级就是全民,法律就会变成全民意志的体现,而且会制约政治,让政治在法律规定的游戏规则下玩,这就是法治国家下的语境。

这本书是为法理学的学习者量身定做的,目的是想要促进对于法律、强制与道德的理解,这些社会现象虽不相同但相互牵连。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

法律的概念读后感法律的概念读后感《法律的概念》是由英国法律学者H.L.A.哈特著作的一本法学经典著作。

该书通过对法律概念的深入剖析,试图解答“什么是法律?”这一基本问题。

在读完《法律的概念》后,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哈特对法律概念的澄清和分析,我明白了法律的本质和特征,并对法律的价值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哈特在书中明确指出,法律并不是一种内在于对象的现实力量,而是由人创立和约束人行为的一种规定。

这一观点与自然法学派的观点完全不同,后者认为法律是存在于自然中的普遍原则。

哈特的想法使我认识到,法律是人们为了实现社会秩序和公正而创制的一种规则体系,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在这一观点的引导下,我开始思考法律的价值和作用。

其次,哈特强调法律的特征是规范性和外在性。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行为和义务,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因此,法律具有强制执行的特征,它通过法律权威的力量来确保人们遵守法律规定。

这使我铭记于心:法律不仅是一种准则,更是一种强制力。

只有通过强制力的行使,才能保证法律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此外,哈特还对法律的存在和效力提出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法律的存在和效力并不仅仅取决于其正式制定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更关键的是法律规则在社会中的接受和认可。

没有人们的遵守和承认,法律就失去了效力。

这使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法律存在于纸上,正义存在于人心中。

”只有当人们内心真正认同法律的权威和正当性,才能真正实现法律的效力。

最后,读完《法律的概念》后,我对法律的态度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以前,我对法律一味地崇拜和顺从,认为它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的保障。

但通过哈特对法律的深入分析,我明白了法律并非完美无缺,它也会受到人的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制约。

法律体现了一种社会意志,它既需要人们的认同和遵守,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通过读《法律的概念》,我对法律的本质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白了法律的规范性和外在性,以及法律的存在与效力与人们的认同和遵守有密切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的概念》第五章读书笔记
读此文之前,我看了作者哈特的简介,这位英国著名法学家,新分析法学派首创人,他的学说和凯尔森的纯粹法学构成了20世纪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中的两派。

尼古拉•莱西在《哈特传》中说,“人们已经公认,他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在某种程度上彻底改造了法哲学,复活了英国实证主义与功利主义传统,并将法哲学与现代语言哲学的洞见结合起来。

在这个领域,他的影响相当于维特根斯坦对于整个哲学的影响。

”他的这部著作《法律的概念》被誉为20世纪英美法学里程碑式的作品。

如我们所知,越是简单的概念往往越难解释清楚,相反,那些貌似很复杂的名词却能很容易地阐释,而不用费多少脑筋。

“法律”就是一个很难被解释的概念。

哈特在他的《法律的概念》一书中对法律做了一种全新的定义。

第五章标题为“法律作为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结合”,分为三个部分,这一章从全书结构上看可以说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

既对旧的学说进行批判,同时又提出新的学说。

在第一节“崭新的起点”中,作者首先对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的不足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奥斯丁提出了一个简单模型:法律是主权者的强制命令。

作者很容易的就证明了此模型未能成功地呈现某些法体系的明显特征这一问题,作者举出了四点理由。

不仅如此,为使自己的论证更加充分,作者还对这个模型之附属构想进行了检讨。

这些附属构想想要把这个理论从困境中拯救出来,但无疑是徒劳的。

比如作者对“默示命令”的观念的批判,这个观念并不能适用于现代法体系复杂的情形,而只能适用于一些较简单的情况,如“某个将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对其下属所发布之命令不加干涉”;此外还有对其他构想的批判,如“将授权规则当成仅仅是义务规则的片段”“官方身份与私人身份的区分”等,这些都是极为片面的。

因此,在这样的批判之后,作者得出一个结论:前三章是一个失败理论的记录,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起点。

通过对“法律命令说”的反思,作者意识到这个理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所构建的要素,即命令、服从、习惯和威胁等观念并不包括或者说不能把这些要素组合起来产生“规则”的观念”,因而作者接下来很自然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法律规则说”,提出了科以义务的
初级规则和授予权力的次级规则,并指出次级规则是寄生在初级规则之上,而“法律科学之关键”正是这两种规则的组合,而不是奥斯丁的“强制命令”。

在以后的部分,作者就重点地阐述了这两种规则以及这两种规则的组合作用。

在第二节“义务的观念”中,作者提出了“法律规则说”这一新的理论。

首先,作者通过抢匪情境区分了“被强迫”和“有义务”二者的区别,前者是关于人的信念和动机,被强迫者不服从就会出现更坏的后果,这个是主观上的;而是否有义务去做某件事则与人的信念、恐惧与动机并无一般相关性,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相关性是一般的,而非绝对的,即违背义务的后果并不确定,而只能用遭受这种后果的可能性来加以界定,这就是所谓的“预测理论”。

另外,就规则的“内在”与“外在”的区别,作者用“观察红绿灯”这个简单的案例加以分析,外在的观察者记录着可观察之行为的规律性及违反此种规律而伴随的敌对反应的规律性,从而可以成功的预判,但是外在的观察者看到的只是规律,而内在的群体成员则将这种规律视为“规则”或者说“义务”,违反义务就可能引来“敌对反应”。

在区分了这个之后,作者从容的总结出:“或许我们对义务之预测理论所作的全部批判可以简单地表示为:这就是该理论对义务规则之内在面向所做的处理”。

在第三节“法律的要素”中,作者首先提出了科以义务之初级规则的社会结构的三个缺陷----不确定性、静态性格和无效率,在此基础上,作者针对这三种缺陷提出了三种基于初级规则的次级规则来加以弥补。

对于初级规则体制的不确定性用“承认规则”来补救,对于初级规则之静态体制,引入所谓的“变更规则”,对于因社会压力之分散而导致的无效率则用“裁判规则”加以补救。

正是在这种初级规则与承认、变更和裁判等次级规则之结合所产生的结构中,我们才拥有了法体系的核心,一些法律概念才得以获得最佳的解释。

作者通过逐步逐步地论证分析解释了法律的概念,每一层的论述逻辑十分严密,由内而外,前后因果关系十分紧凑,最终得出法律是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结合这一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