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见解

合集下载

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分析了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

然后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措施,如更新课程内容、引入案例分析、创新教学方法等。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效果和成效。

提出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更新的重要性,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课程内容也需要随之更新。

对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本文旨在促进《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现行教学模式、改革方向、案例分析、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效果评估、未来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贸易成为各国之间经济往来的重要方式。

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商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现行的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等。

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信息传播的便捷化,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教育教学领域亟需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现状、问题和趋势,从而为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在于推动课程内容更新,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求。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贸易形势日益复杂多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更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体系的探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体系的探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体系的探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已经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国际贸易不断的走入到人们的眼前,市场对于这类的人才需求也变得越来越迫切,各类院校也都针对这一需求设置了国际贸易专业,本科院校所培养人才的宗旨就是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基础,但是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高校中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了培养的人才不适合于当前市场的需要,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现状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缺乏学生的主体性在当前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当中,众多高校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与重温,忽略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教学环节,课堂中大多数也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方式进行,学生只好被动地去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缺乏探索问题的钻研精神和独立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薄弱。

2.不切合实际的教材编排当前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大多都是按照国际贸易商品交易的合同条款及贸易方式等进行编排,各个章节缺少连贯性与综合性,有些章节内容及案例分析之间没有一定的关联性,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进行逻辑推理及演绎归纳。

教材没有章节总结,没有知识要点提示、课后练习少及应用问题针对性弱等,造成很多学生在课程学习完成后无法进行知识的整合及应用的掌握,加上教材本事重概念轻实践的编排导致学生严重脱离实际,给学生未来进入外贸行业从事国际贸易活动带来不便。

3.考核体系不健全在当前高校的考核体系中,大多数的院校都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这一课程的测试也是如此,然而《国际贸易实务》本身就不是一个完全以理论为基础的课程,在考核过程中体现的是学生们对于这个课程的理论理解,失去了实践的考核和检验,这也就难以带动学生在实践课上的积极态度,也难以考察学生对于《国际贸易实务》掌握的实际能力。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独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使命。

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存在一些不足,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贴近国际贸易实际情况,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性教育的需求。

研究对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旨在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为他们未来从事国际贸易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完】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深入分析目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方案,并探讨其实施步骤和成效评估。

旨在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领域的发展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高素质国际贸易实务人才。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对独立本科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思维的优秀商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借助教学改革提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商务能力,增强他们在国际贸易领域的竞争力。

研究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探讨教学改革方案和实施步骤,可以为其他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行业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提要]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最紧迫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加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与各国之间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急需大量合格的专业外贸人才,高职院校外贸人才的培养愈发重要,应顺应时代发展形势,进行教学改革。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上看,国际贸易专业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惯例,理解各种调整进出口贸易的措施:并熟悉履行进出口合同的流程,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基础,教学方式等多种原因,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一)课程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计划以及教材基本上均照搬普高教育模式,偏重理论教学。

纵观高职类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和教材,大多数虽然在局部内容上对普高的计划和教材有所扬弃,更注重实践性,但是体系上仍然是普高计划和教材的翻版,在实际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些太理论化或不实用的问题。

从课程体系设置上看,有的高职院校设置了较多的理论性课程,如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国际经济与技术合作、国际投资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贸易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谈判等实践性课程却较少。

(二)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习实训基地和实习平台。

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

在首先介绍了背景情况,阐述了研究目的和意义。

接着在分析了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现状,并探讨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然后具体讨论了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最后对教学改革的成效进行评价。

在总结了教学改革的经验,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强调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通过对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和总结,本文旨在为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 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教学改革, 正文, 结论, 教学内容, 方法, 案例分析, 成效评价, 经验总结, 发展方向, 重要性。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也承担着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需求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市场的要求。

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高校应该将职教教育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手段,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也需要从实践出发,加强与行业的深度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次研究将围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展开探讨,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推动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国际贸易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求,因此项目化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改革方向。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将项目化教学引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性项目案例的设计和实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项目化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如何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项目任务,如何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表现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路径和实施方案,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与评估,总结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进一步促进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效果及其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

通过对项目化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发现项目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化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项目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

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1英美文学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兼外语与文学双重作用。

英美文学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有益学生心智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性、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传统英美文学课授课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文学知识的积累和对文本的理解,因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信息的输入者,学生则是知识的接受者与记忆者。

这样的文学模式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因而主动探索的意识薄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勿庸置疑,这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等学校教学现代化的需要。

因此,我们对我院“英美文学导论”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在材料输入(即选材)、教学过程(即教学理念和方法)和成果输出(即学生讨论、研读报告、作业、成绩考核)等各个环节中均体现创新教育的特色,加大了师生互动,将教师的主导作用融入到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发挥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育理念的转变长期以来,包括英美文学课教师在内的大部分中国英语教师一直采取“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很少或几乎不给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使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变成了大规模生产的“标准件”,不会自己动脑思考,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英美文学课不应再是单纯的信息输入课,而应转化为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活动。

浅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路径

浅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路径

浅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路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新的经济贸易上的问题不断出现,从国际贸易的运作和管理上来说,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变得越来越复杂,就现在的这个趋势,为了培养出适应于市场需求的高标准人才,我们必须对以往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进行审视,并做出正确的修正以及改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项目化改革必须要深入企业中去,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与能力,将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有序的排列,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其改革路径。

一、引言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就表示参与到了全球性的经济竞争当中,逐渐的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所以当下就急需一批熟知进出口业务的实用型人才。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国际贸易的课程,而《国际贸易实务》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就是为了提高相关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国际贸易时的基本能力并培养他们良好的专业素养,其中涉及到了国际运输、国际贸易理论、保险学等各种知识的运用,学好这门学科有一定的挑战性,这还是一门拥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特点的学科。

所以,为了让学生们能把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必须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完善。

二、目前国际贸易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往的传统教育来说,注重的是对理论的掌握,但对于实践有所忽略,没有发挥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这一特点。

从教学内容上来说,一是课堂中老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为学生进行概念的解释与区分,没能提供一个仿真的环境供学生来加以练习和模拟,二是在教学中,对于理论的讲解多于对具体例子的分析,使得课堂与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脱节,三是考试中将分数过多的放在了概念的定义上,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学习重心的偏离。

(二)教学内容不能及时的更新眼前国际贸易的形式迅速发展,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有更多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出现,而书本内容得不到及时的更新,还有许多内容与现实不符,已经不适应这个大的形势,严重的阻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改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百家论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张萍(青岛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00)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中的主要课程,这个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但是当前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如没有丰富的教学模式、教师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实际教学的环节设置不合理、没有足够的案例教学等。

因此,要提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进行加强,完善实习基地,对案例教学进行推广等一些教学改革。

本文就将对国贸实务的课程教学进行研究,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实践能力;教学改革1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1缺乏丰富的教学模式在当前,国贸实务的专业教师在授课上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依然是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学生也只是倾听。

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们也就不能感受到实际的实务内容了,而就导致实践和知识互相脱节,学生在实际操作时经常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国贸的操作性、规范性以及风险性都比较高,而这种教学模式就不能让学生们真正学习到其专业的知识。

1.2教师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国贸专业的大部分教师也有着较高的学历,但这些教师往往都是在毕业后直接进行任教,并没有与国贸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

因为没有实践经验,教师们在授课时常常是一味地讲解,并没有体现出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实践性。

1.3实践教学的环节设置不够合理当前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在实习时会遇到困难,许多企业都不愿意让实习生在企业里实习,大部分学校设置的实训基地也只是形式罢了,并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这种状况下,就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了。

1.4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国贸实务的教学课程中,会注重案例的作用,在经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之后,学生们可以准确快速地找到案例关键点,并能够用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以避免在实践工作中再发生这种问题。

但是,当前高校的国贸实务在教学课时上会显得比较紧张,教师也只能是分析少数的案例,没有设计到较宽的范围,而学生了解的知识信息也只能是最基础的,根本不能达到实践工作的标准。

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研究商品进出口操作流程的的应用性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务性。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加强该课程教学效果,本文对这门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改变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用于实践的硬件设施薄弱,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应用不足,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主,一般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理论的研究上。

主要讲授基本概念,各项贸易条件,进出口环节,进出口合同及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等内容。

另一方面主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很多没有从事过对外贸易的实际工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比较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其结果上课老师讲,学生听,学习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学习效果不好。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当学生以后遇到具体操作时,学生往往会不知从何处下手。

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动手能力差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外贸行业的就业机会。

(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改进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

各种现代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重视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是现代本科教学的一个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应调整“教”与“学”的方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思考、学生质疑、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创造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等引出所要讲的实务知识,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各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效果。

例如把课堂搬到业务现场去学习相关知识。

浅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浅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浅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仿真模拟教学【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尽管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实践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突出专业实践的培养,探讨教学改革的内容。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简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作为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智育也要注重德育;既要注重理论.也要注重实践;既要注重知识,更要注重素质和能力。

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我国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为60%而一般外贸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70-90%甚至有的达到100%。

这表明外贸企业更希望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培养能与外贸岗位相对接也就是说它们更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

特别是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全面放开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知识涉及面较广。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理论和惯例弄清实务操作机理,领会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法掌握《公约)}、Incoterms2000、UCP600、ISP98等常用国际公约和惯例,理解分析和处理国际贸易业务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并且通过仿真模拟操作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成为社会需要的外经贸人才。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实践分析目前.各院校都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建设上不断创新,努力尝试各种教学模式。

但从总体来看.这些教学模式还存在种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很多高校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在介绍了课程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其实际应用。

提出了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

在总结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帮助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学生参与度、教学效果、有效性、建议、展望1. 引言1.1 课程背景介绍《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际贸易实际操作和规则的课程。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贸易已经成为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桥梁,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运用贸易知识和技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原理、贸易政策和规则、国际贸易操作流程、国际市场分析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国际贸易的运作机制,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该课程旨在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实际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

通过深入的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演练,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中所学知识,为日后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找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通过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的提升。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度提升的研究,可以为教师们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提升教学效果。

最终的目的是评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更科学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国际贸易实务知识。

浅论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浅论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浅论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严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经管系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在充分把握该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的前提下,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外贸专业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一、教学改革的目标改革目标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从独立学院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着重考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理论教学与实训操作的融合以及实训操作与实际外贸业务操作接轨这三方面的内容,在不增加理论基础知识深度的同时,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的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人才在竞争市场中处于主动地位。

二、教学改革的意义《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凡国际经贸类专业都把本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

其他关联课程的改革都是围绕它展开的,例如《国际结算》、《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等等,因此,这门课程教学的好坏,对提高整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计划起着无与伦比的作用。

该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贸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学科发展息息相关。

但是在目前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这一些问题,例如教学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科学,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

然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除英语能力较强外,其他方面缺乏明显优势。

这主要因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片面强调理论知识和已有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授课内容能够以更加形象。

生动、丰富的方式得以体现,过分注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模式,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本身的时效性和操作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范本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范本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范本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和实务操作性较强,所以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而很多学校贸易实训的硬件设施薄弱,学生不能体验外贸业务中商品进出口的操作过程。

今天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相关论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并且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

尽管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实践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以往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通常以理论教学为主,而忽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这直接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一到实践中就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而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1.1教材内容注重理论知识,更新滞后多数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过于强调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内容的重点集中在理论阐述上,在实际运用方面却很少提及,一般都是通过案例引出概念,概念引出理论,最后再利用理论分析案例。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疲于对大量的概念、理论的记忆和理解,导致多数学生学习时都不主动去思考如何做一笔完整的进出口业务。

而有些教材内容则滞后于国际贸易政策,没有随着国际形势而变化,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

1.2缺乏双师型教师目前,很多高校缺乏既精通国际经贸知识又熟悉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因为多数主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是毕业后直接加入到教师队伍的,他们没有外贸实践工作的经历,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过度的依赖于课本,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显得较空洞。

1.3实训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技术性和实务操作性较强,所以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浅析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浅析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浅析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摘要:高职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由于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改中比单纯的理论课程具有优势。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阐述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为课程的后续改革奠定基础,也给相关课程经验借鉴。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一教学目标改革过去,教学目标主要侧重于知识方面,通过教改,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方面,而且包括能力方面和素质方面,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1 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个业务环节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掌握出口和进口交易的程序和方法;深入了解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及法律知识;了解其它贸易方式。

1.2 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对交易磋商及合同签订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初步具备进行出口与进口交易的实际能力。

具体要求是:熟悉国际贸易惯例、法律、法规;具有国际贸易进口与出口的一般认识能力;具有贸易谈判及合同签订能力、具有价格核算、运费、保险费及佣金的计算能力;具有根据合同缮制发票、箱单、汇票等相关单证具体操作能力;并能取得单证员、外贸业务员、报关员、货运代理等相关的资格证书。

教改后的教学总体目标尤其侧重能力方面的培养,如图1所示,以让学生具备各种能力为目标,进行每一个任务的学习,掌握每一个知识点,而不象过去为了掌握知识点而学习,如果不会运用知识点,把知识点转变为能力,也就是说不会学以致用的话,知识点永远还是知识点。

1.3 素质方面:具有从事对外贸易专业所必需的贸易理论及实务操作应用的素质,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中所涉及业务活动素质;具有继续学习、独立获取新知识素质;具备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素质。

2 教学模式改革本课程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全新模式进行综合化改革,以国际贸易流程重组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从职业能力出发,提炼课程的核心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见解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纳入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国际贸易的有关法律法规,国际货物买卖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总结进出口贸易实践中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外语培养等方面阐述目前独立学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改革建议独立学院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简介
国际贸易实务,也称为进出口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货物买卖过程中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国际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综合运用。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加强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并熟练掌握具体操作的细节,具备专业的业务知识,风险防范和实际外贸操作能力,有利于了解整个国际市场的形势,以便掌握从事国际贸易的“生意经”,做到与国际接轨。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三本院校的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怎么能有更好
的竞争优势呢?这也是我们相关任课老师要思考的问题。

入世后,对外贸易人才市场更加需要一些动手能力强,口语较好的学生,而我国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动手和口语方面与社会
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在教学环节和口语训练存在不足,就如何学好《国际贸易实务》这一课程,提出了相关改革构想。

在教学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学生普遍来讲底子薄,基础弱,学习主动性不强,英语总体水平不高。

(二)部分课程设计不合理。

公共基础课比重过大,使得学生没有充裕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更加偏重与理论教学,缺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实验课程所占比重小,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收到限制。

(三)教学内容更新较慢。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应随着当前国内外经济贸易发展而不断更新换代的。

当前我国独立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的问题,教学内容跟不上国际市场变化的步伐。

在教学的过程在,很多教师往往也是纸上谈兵,很难理论与实际想结合,这不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学生学与致用。

(四)理论难以结合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体现在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本,都是在校内完成,然而国际贸易专业的
本身是门涉外性很强,应用性及实务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要懂得理论结合实际,把所学过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商务环境中独当一面。

笔者曾从事过进出口业务,接触了许多多久贸易专业实习生或毕业生,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较扎实,只是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对于信用证的分析,制单结汇、贸易术语的选用、报关备用,整个业务过程的把握,风险防范意识都明显不足,而恰恰外贸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比较看重基本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对于学生在外贸行业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目前,各大院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急需改变。

(五)课堂互动较少
教学方式单一,往往采取的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的方式,学生被动灌输知识,主观能动性不强,吸收知识不主动,教与学互动较少,课堂沉闷。

(六)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实践经验不足不仅仅存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当中,部分专业教师也缺乏相关外贸实践经验,与实际外贸业务脱节,不利于教学。

许多老师毕业之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好,可是往往也只是纸上谈兵较多,在实践环节显得力不从心。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在授课时,学生理解的效果不太理想,而有过相关经验的老师可以通过些简单的案例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三、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及策略
(一)充实课堂。

从课堂抓起,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消化和吸收,把实践技能的培养“请进”课堂,定期邀请有相关外贸工作经验的外贸专家,外销员,跟单员进入课堂为学生讲学,传授相关的国际商务知识,外销技巧以及报关的基本流程,解答学生在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过程遇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

(二)案例教学。

实践证明,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引用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采用案例分析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深刻体会和灵活应用。

该课程涉及到各国的法律、贸易合同、贸易程序、内容枯燥,学生学起来比较沉闷。

通过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并从中总结一些带有规律的经验和教学,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实践能力,教师在准备案例的同时,需要精心做好准备工作,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也加强了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案例分析当中,学生能从案例中巩固理论知识,也能理论运用于实践,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各种信息都能从网上获取,现在各大高校的教学手段多是多媒体教学为主,教师
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网上下载相关的在实际开展外贸业务过程中所碰到的单据、票据,必要时加以视频讲解。

比如:信用证、汇票、海运提单.....普通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让一份信用证真实出现在同学们面前,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对教学难点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安排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单凭课堂上的学习,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如能提供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会取得很好的成效。

适当安排实训课,实训过程中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自己动手填写单据,通过全套单据的制作,让学生掌握了整个外贸业务的流程。

还可以与些进出口公司、出口加工区、银行等企业联系,组织学生实地进行参观,更加有利于学生对外贸业务实际操作的理解。

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上岗之前具有较好的业务水准。

四、总结
加入wto后,我国迫切需要培养处一批具有较强国际意识,熟悉国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外贸人才。

如何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外贸人才,是各高校外贸专业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

总而言之,国际贸易理论实务是门涉外性较强、综合性及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现代化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才能为迎合市场的需求,为学生将来走出社会踏上
外贸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新.对《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32)
[2]王涛生.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复合创
行型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8(9)
[3]胥丽娜.《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06)
[4]徐振宇.论改进国际贸易课教学方法[j].当代经济.201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