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逆变器电路及工作原理及相关部件说明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逆变电路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电路,逆变器是逆变电路的核心组件。
逆变电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如太阳能发电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电动汽车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一、逆变电路的基本原理逆变电路通过改变输入电源的电压和电流波形,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
逆变电路主要由开关器件、滤波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1. 开关器件:逆变电路中常用的开关器件有晶体管和功率MOSFET。
开关器件的作用是根据控制信号将直流电源连接到输出负载或断开连接,从而实现电能的转换。
2. 滤波电路:逆变电路的输出通常是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需要通过滤波电路将其转换为纯净的交流电信号。
滤波电路通常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用于滤除脉冲信号中的高频成分,使输出电压平滑。
3. 控制电路:逆变电路的控制电路负责生成开关器件的控制信号,以实现对输出电压和频率的调节。
控制电路通常由微处理器或专用控制芯片实现,它可以根据输入信号和系统要求进行逆变电路的控制。
二、逆变电路的工作模式逆变电路可以分为两种工作模式:单相逆变和三相逆变。
1. 单相逆变:单相逆变电路适用于单相交流电源。
它通过将直流电源经过开关器件进行开关控制,产生PWM信号,然后通过滤波电路将其转换为纯净的交流电信号。
单相逆变电路常用于家用电器、UPS电源等领域。
2. 三相逆变:三相逆变电路适用于三相交流电源。
它通过控制三相开关器件的导通和断开,实现对输出电压和频率的调节。
三相逆变电路常用于工业电力系统、电动机驱动等领域。
三、逆变电路的应用逆变电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一些主要应用包括:1. 太阳能发电系统:逆变电路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供电给家庭或商业用途。
逆变电路可以控制输出电压和频率,以适应不同的负载需求。
2. 风能发电系统:逆变电路将风力发电机输出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供电给电网或独立的电力系统。
逆变电路可以实现功率调节和电压调节,以适应风力发电机的变化。
MOS场效应管逆变器自制

MOS场效应管逆变器自制这里介绍的逆变器(见图1)主要由MOS场效应管。
该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制作过程:图1工作原理一、方波的产生这里采用CD4069构成方波信号发生器。
电路中R1是补偿电阻,用于改善由于电源电压的变化而引起的震荡频率不稳。
电路的震荡是通过电容C1充放电完成的。
其振荡频率为f=1/2.2RC。
图示电路的最大频率为:fmax=1/,最小频率为fmin=1/,实际值会略有差异。
其它多余的发相器,输入端接地避免影响其它电路。
图2二、场效应管驱动电路由于方波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振荡信号电压最大振幅为0~5V,为充分驱动电源开关电路,这里用TR1、TR2将振荡信号电压放大至0~12V。
如图3所示。
图3三、场效应管电源开关电路场效应管是该装置的核心,在介绍该部分工作原理之前,先简单解释一下MOS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MOS场效应管也被称为MOS FET,即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缩写。
它一般有耗尽型和增强型两种。
本文使用的是增强型MOS场效应管,其内部结构见图4。
它可分为NPN型和PNP型。
NPN型通常称为N沟道型,PNP型通常称P 沟道型。
由图可看出,对于N沟道型的场效应管其源极和漏极接在N型半导体上,同样对于P沟道的场效应管其源极和漏极则接在P型半导体上。
我们知道一般三极管是由输入的电流控制输出的电流。
但对于场效应管,其输出电流是由输入的电压(或称场电压)控制,可以认为输入电流极小或没有输入电流,这使得该器件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同时这也是我们称之为场效应管的原因。
图4为解释MOS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我们先了解一下仅含一个P—N结的二极管的工作过程。
如图5所示,我们知道在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P端接正极,N端接负极)时,二极管导通,其PN结有电流通过。
这是因在P型半导体端为正电压时,N型半导体内的负电子被吸引而涌向加有正电压的P型半导体端,而P型半导体端内的正电子则朝N型半导体端运动,从而形成导通电流。
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及组成说明

逆变器的电路结构及组成说明逆变器主要由半导体功率器件和逆变器驱动、控制电路两大部分组成。
随着微电子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大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和驱动控制电路的出现促进了逆变器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完善。
目前的逆变器多数采用功率场效应晶体管(VMOSFET)、绝缘栅极品体管(IGBT)、可关断晶体管(GTO)、MOS控制晶体管(MGT)、MOS控制品闸管(MCT)、静电感应晶体管(SIT)、静电感应晶闸管(SITH)以及智能型功率模块(IPM)等多种先进且易于控制的大功率器件,控制逆变驱动电路也从模拟集成电路发展到单片机控制,甚至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控制,使逆变器向着高频化、节能化、全控化、集成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1.逆变器的电路构成逆变器的基本电路构成如图6-3所示。
由输入电路、输出电路、主逆变开关电路(简称主逆变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路和保护电路等构成。
各电路作用如下所示。
图6-3 逆变器的基本电路构成(1)输入电路。
输入电路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主逆变电路提供可确保其正常工作的直流工作电压。
(2)主逆变电路。
主逆变电路是逆变电路的核心,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半导体开关器件的导通和关断完成逆变的功能。
逆变电路分为隔离式和非隔离式两大类。
(3)输出电路。
输出电路主要是对主逆变电路输出的交流电的波形、频率、电压、电流的幅值相位等进行修正、补偿、调理,使之能满足使用需求。
(4)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主要是为主逆变电路提供一系列的拄制脉冲来控制逆变开关器件的导通与关断,配合主逆变电路完成逆变功能。
(5)辅助电路。
辅助电路主要是将输入电压变换成适合控制电路工作的直流电压。
辅助电路还包含了多种检测电路。
(6)保护电路。
保护电路主要包括输入过压、欠压保护,输出过压、欠压保护,过载保护,过流和短路保护,过热保护等。
2.逆变器的主要元器件(1)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
主要有可控硅(晶闸管)、大功率晶体管、功率场效应管及功率模块等。
逆变器自己制作过程大全

通用纯正弦波逆变器制作概述本逆变器的PCB设计成12V、24V、36V、48V这几种输入电压通用。
制作样机是12V输入,输出功率达到1000W功率时,可以连续长时间工作。
该逆变器可应用于光伏等新能源,也可应用于车载供电,作为野外应急电源,还可以作为家用,即停电时使用蓄电池给家用电器供电。
使用方便,并且本逆变器空载小,效率高,节能环保。
设计目标1、PCB板对12V、24V、36V、48V低压直流输入通用;2、制作样机在12V输入时可长时间带载1000W;3、12V输入时最高效率大于90%;4、短路保护灵敏,可长时间短路输出而不损坏机器。
逆变器主要分为设计、制作、调试、总结四部分。
下面一部分一部分的展现。
第一部分设计1.1 前级DC-DC驱动原理图DC-DC驱动芯片使用SG3525,关于该芯片的具体情况就不多介绍了。
其外围电路按照pdf里面的典型应用搭起来就OK。
震荡元件Rt=15k,Ct=222时,震荡频率在21.5KHz左右。
用20KHz左右的频率较好,开关损耗小,整流管的压力也小些,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不过频率低,不利于器件的小型化,高压直流纹波稍大些。
电池欠压保护,过压保护以及过流保护在DC-DC驱动上实现。
用比较器搭成自锁电路,比较器输出作用于SG3525的shut_down引脚即可。
保护电路均是比较器搭建的常规电路。
DC-DC驱动部分使用了准闭环,轻载时,准闭环将高压直流限制在380V左右,一旦负载加重前级立即进入开环模式,以最高效率运行。
并且使用了光耦隔离,前级输入和输出在电气上是隔离开的,这样设计也是为了安全。
如图1.1所示,是DC-DC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1.1 DC-DC驱动电路原理图1.2 前级DC-DC功率主板原理图DC-DC功率主板采用的是常规推挽电路,8只功率开关管,每只管子有单独的栅极驱动电阻,分别用图腾驱动这8只功率管。
变压器次级高压绕组经整流滤波后得到直流高压。
辅助绕组经整流滤波稳压之后给后级SPWM驱动板以及反馈用的光耦提供电压供电。
逆变器电路diy(图文详解)

逆变器电路DIY(图文详解)电子发烧友网:本文的主要介绍了逆变器电路DIY制作过程,并介绍了逆变器工作原理、逆变器电路图及逆变器的性能测试。
本文制作的的逆变器(见图1)主要由MOS 场效应管,普通电源变压器构成。
其输出功率取决于MOS 场效应管和电源变压器的功率,免除了烦琐的变压器绕制,适合电子爱好者业余制作中采用。
下面介绍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及制作过程。
1.逆变器电路图2.逆变器工作原理这里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个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2.1.方波信号发生器(见图2)图2 方波信号发生器这里采用六反相器CD4069构成方波信号发生器。
电路中R1是补偿电阻,用于改善由于电源电压的变化而引起的振荡频率不稳。
电路的振荡是通过电容C1充放电完成的。
其振荡频率为f=1/2.2RC.图示电路的最大频率为:fmax=1/2.2×3.3×103×2.2×10-6=62.6Hz;最小频率fmin=1/2.2×4.3×103×2.2×10-6=48.0Hz.由于元件的误差,实际值会略有差异。
其它多余的反相器,输入端接地避免影响其它电路。
#p#场效应管驱动电路#e#2.2场效应管驱动电路图3 场效应管驱动电路由于方波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振荡信号电压最大振幅为0~5V,为充分驱动电源开关电路,这里用TR1、TR2将振荡信号电压放大至0~12V.如图3所示。
4. 逆变器的性能测试测试电路见图4.这里测试用的输入电源采用内阻低、放电电流大(一般大于100A)的12V汽车电瓶,可为电路提供充足的输入功率。
测试用负载为普通的电灯泡。
测试的方法是通过改变负载大小,并测量此时的输入电流、电压以及输出电压。
输出电压随负荷的增大而下降,灯泡的消耗功率随电压变化而改变。
我们也可以通过计算找出输出电压和功率的关系。
但实际上由于电灯泡的电阻会随受加在两端电压变化而改变,并且输出电压、电流也不是正弦波,所以这种的计算只能看作是估算。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逆变电路工作原理逆变电路是一种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电路。
它主要由逆变器和滤波器组成,逆变器负责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而滤波器则用于滤除逆变器输出中的高频噪声。
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1. 逆变器部分:逆变器是逆变电路的核心部分,它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将直流电源的电压和电流转换为交流电压和电流。
逆变器通常采用三相全桥逆变器或单相半桥逆变器。
- 三相全桥逆变器:由四个开关管组成,分别为上下桥臂的两个开关管和左右桥臂的两个开关管。
通过控制这四个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可以实现输出交流电压的正负半周控制。
- 单相半桥逆变器:由两个开关管组成,分别为上桥臂和下桥臂的开关管。
通过控制这两个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可以实现输出交流电压的正半周控制。
逆变器根据输入直流电压的极性和大小,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和断开,从而实现输出交流电压的波形和频率控制。
2. 滤波器部分: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压中通常会包含一些高频噪声成分,为了滤除这些噪声,需要使用滤波器。
滤波器一般由电感和电容组成。
- 电感:电感是一种储能元件,通过电感的电流变化来实现对高频噪声的滤除。
电感的选择要根据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和负载要求来确定。
- 电容:电容是一种储能元件,通过电容的电压变化来实现对高频噪声的滤除。
电容的选择同样要考虑逆变器的输出频率和负载要求。
滤波器的设计要根据逆变器输出的波形和频率,以及对输出电压纹波的要求来确定。
逆变电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中,逆变电路被广泛应用于交流输电和配电系统中,用于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以满足不同负载的需求。
逆变电路可以实现电压和频率的调节,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可再生能源:逆变电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系统中的直流电能需要通过逆变电路转换为交流电能,以供电网或独立电力系统使用。
3. 驱动器和变频器:逆变电路被广泛应用于驱动器和变频器中,用于控制交流电机的转速和转矩。
自制简易逆变器电路图

自制简易逆变器电路图家用逆变电路,电路简洁、成本低、易维护、效率高,稍有动手能力的人都能制作。
它虽然不具备市售优质家用逆变器高档复杂的开关电源集成线路,场效应功率放大,但功效并不逊色。
此机为准正弦波输出,空载电流小于450mA,负载能力300W以上,效率达85%以上。
笔者使用一年多,没见出现过任何问题,电路如附图所示。
工作原理:接通12V电源后,由V1,V2、R1-R4、C1、C2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得电起振,V1、V2的集电极轮流输出接近50Hz的正极性方波.经过C3和R5、C4和R6组成的积分电路积分整形为准正弦波,再经V3、V4倒相放大后分别激励V5、V6,使末级功率管V7、V8轮流导通和截止,它们的集电极电流流经变压器初级绕组L1、L2在变压器的高压侧感应出约50Hz的准正弦波高压输出。
1、元件选择:本机的大多数元件都能从废旧电路板中拆下来。
V5、V6用D880或C2073。
V7、V8分别用三只3DD207并联而成,其参数为200V/5A/50W,也可用3DDl5D替代。
可调电阻RP可从旧彩电尾板上拆用。
其余电阻电容无特殊要求。
线圈Ll、L2为中1.62mm的漆包线,各绕50匝。
L3、L4、L5都用Φ0.53mm的漆包线,匝数分别为12、12,945。
功率管配上尽可能大的散热片就行了,本机配的是宽150cm的散热片。
变压器铁芯选用有效横截面积20cm2以上的,可以用足够大的废旧电瓶充电器的铁芯或功放机上的环形电源变压器铁芯,笔者选用的是环形变压器铁芯。
2、作与调试:将功率管全部装上散热片后,将其余元件全部用搭棚焊的方法焊接在功率管上,无需制作电路板。
由于V1,V2及组成振荡电路的元件会因特性差异而造成V1、V2集电极输出的振荡信号幅值不一致,造成空耗过大,所以用可调电阻RP来调振荡电路的平衡。
由VD、R7组成的稳压电路是保证振荡电路稳定工作的必备件,可解决由于电瓶电压下降而引起振荡电路失衡问题。
DIY:牛人教你自制小型逆变器

DIY:牛人教你自制小型逆变器逆变器(inverter)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或方波)。
应急电源,一般是把直流电瓶逆变成220V交流的。
通俗的讲,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DC)转化为交流电(AC)的装置。
至于我在这里教大家做的逆变器,和一般的逆变器不一样,这个逆变器是高频逆变器,一般用于驱动几百瓦的灯泡,能够轻易满足户外照明的用途。
逆变器想要大功率就要用IGBT,我这里主要讲的是用场效应管做逆变器。
嗯,为什么不用三极管,而用场效应管呢?原因就是:(1)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它通过VGS来控制ID;(2)场效应管的输入端电流极小,因此它的输入电阻很大。
(3)它是利用多数载流子导电,因此它的温度稳定性较好;(4)它组成的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系数要小于三极管组成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系数;(5)场效应管的抗辐射能力强;(6)由于不存在杂乱运动的少子扩散引起的散粒噪声,所以噪声低。
而且今天教大家做的逆变器,不能用三极管做,只能用场效应管或IGBT。
这个逆变电路就是大家熟悉的ZVS(软开关电路)如下图。
这个电路特别在高效率,深受电子爱好者的称赞,原因是场效应管发热很少,几乎不发热。
原因就是软开关,至于ZVS就不多说了。
准备以下零件:10K 1/4W 电阻 X2470欧 3W电阻 X21N4007二极管 X212V稳压管 X21200V 0.3μ电磁炉电容 X2磁环(电脑电源上有得拆) X11MM漆包线 1米1.2M漆包线数米接线端子2P(脚距5mm) 3个接线端子3P(脚距5mm) 2个零件如下图。
然后发给布线图,免得一些人迷惘不懂怎么布线。
发个布线图和布线软件:diylayout.rar(点我去下载)然后开始制作,先焊接好接线端子。
焊接很渣渣~没办法,洞洞板是最便宜的,焊锡也是最便宜的~然后焊接10K电阻。
然后把12V稳压管焊接上去,我的稳压管于普通的不一样,我感觉这个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制逆变器电路及工作原理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款逆变器(见图1)主要由MOS场效应管,普通电源变压器构成。
其输出功率取决于MOS场效应管和电源变压器的功率,免除了烦琐的变压器绕制,适合电子爱好者业余制作中采用。
下面介绍该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制作过程。
电路图(1)
工作原理:
这里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个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一、方波的产生
这里采用CD4069构成方波信号发生器。
图2中,R1是补偿电阻,用于改善由于电源电压的变化而引起的震荡频率不稳。
电路的震荡是通过电容C1充放电完成的。
其振荡频率为f=1/2.2RC。
图示电路的最大频率为:fmax=1/2.2*2.2*103*2.2x10-6=93.9Hz,最小频率为fmin=1/2.2*4.2*103*2.2*10-6=49.2Hz。
由于元件的误差,实际值会略有差异。
其它多余的发相器,输入端接地避免影响其它电路。
图2
二、场效应管驱动电路。
由于方波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振荡信号电压最大振幅为0~5V,为充分驱动电源开关电路,这里用TR1、TR2将振荡信号电压放大至0~12V。
如图3所示。
图3
三、场效应管电源开关电路。
场效应管是该装置的核心,在介绍该部分工作原理之前,先简单解释一下MOS 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MOS场效应管也被称为MOS FET,即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的缩写。
它一般有耗尽型和增强型两种。
本文使用的是增强型MOS场效应管,其内部结构见图4。
它可分为NPN型和PNP型。
NPN型通常称为N沟道型,PNP型通常称P沟道型。
由图可看出,对于N 沟道型的场效应管其源极和漏极接在N型半导体上,同样对于P沟道的场效应管其源极和漏极则接在P型半导体上。
我们知道一般三极管是由输入的电流控制输出的电流。
但对于场效应管,其输出电流是由输入的电压(或称场电压)控制,可以认为输入电流极小或没有输入电流,这使得该器件有很高的输入阻抗,同时这也是我们称之为场效应管的原因。
图4
为解释MOS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我们先了解一下仅含一个P—N结的二极管的工作过程。
如图5所示,我们知道在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P端接正极,N端接负极)时,二极管导通,其PN结有电流通过。
这是因在P型半导体端为正电压时,N型半导体内的负电子被吸引而涌向加有正电压的P型半导体端,而P型半导体端内的正电子则朝N型半导体端运动,从而形成导通电流。
同理,当二极管加上反向电压(P端接负极,N端接正极时,这时在P型半导体端为负电压,正电子被聚集在P型半导体端,负电子则聚集在N型半导体端,电子不移动,其PN结没有电流流过,二极管截止。
图5
对于场效应管(图6),在栅极没有电压时,有前面的分析可知,在源极与漏极之间不会有电流流过,此时场效应管处于截止状态(图6a)。
当有一个正电压加在N沟道的MOS场效应管栅极上时,由于电场的作用,此时N型半导体的源极和漏极的负电子被吸引出来而涌向栅极,但由于氧化膜的阻挡,使得电子聚集在两个N沟道之间的P型半导体中(见图6b),从而形成电流,使源极和漏极之间导通。
我们也可以想象为两个N型半导体之间为一条沟,栅极电压的建立相当于为他们之间搭了一座桥梁,该桥梁的大小由栅压决定。
图8给出了P沟道场效应管的工作过程,其工作原理类似这里就不再重复。
图6
下面简述一下用C—MOS场效应管(增强型MOS场效应管)组成的应用电路的工作过程(见图7)。
电路将一个增强型P沟道MOS场校官和一个增强型N沟道MOS 场效应管组合在一起使用。
当输入端为底电平时,P沟道MOS场效应管导通,输出端与电源正极接通。
当输入端为高电平时,N沟道MOS场效应管导通,输出端与电源地接通。
在该电路中,P沟道MOS场效应管和N沟道场效应管总是在相反的状态下工作,其相位输入端和输出端相反。
通过这种工作方式我们可以获得较大的电流输出。
同时由于漏电流的影响,使得栅压在还没有到0V,通常在栅极电压小于1V到2V时,MOS场效应管即被关断。
不同场效应管关断电压略有不同。
也以为如此,使得该电路不会因为两管同时导通而造成电源短路。
图7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画出原理图中MOS场效应管部分的工作过程(见图8)。
工作原理同前所述,这种低电压、大电流、频率为50Hz的交变信号通过变压器的低压绕组时,会在变压器的高压侧感应出高压交流电压,完成直流到交流的转换。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情况下,如振荡部分停止工作时,变压器的低压侧有时会有很大的电流通过,所以该电路的保险丝不能省略或短接。
图8
图9
电路板见图10。
所用元件可参考图11。
逆变器的变压器采用次级为12V、电流为10A、初级电压为220V的成品电源变压器。
P沟道MOS场效应管(2SJ471)最大漏极电流为30A,在场效应管导通时,漏—源极间电阻为25毫欧。
此时如果通过10A电流时会有2.5W的功率消耗。
N沟道MOS场效应管(2SK2956)最大漏极电流为50A,场效应管导通时,漏—源极间电阻为7毫欧,此时如果通过10A 电流时消耗的功率为0.7W。
由此我们也可知在同样的工作电流情况下,2SJ471的发热量约为2SK2956的4倍。
所以在考虑散热器时应注意这点。
图12展示本文介绍的逆变器场效应管在散热器(100mm×100mm×17mm)上的位置分布和接法。
尽管场效应管工作于开关状态时发热量不会很大,出于安全考虑这里选用的散热器稍偏大。
图10
图11
图 12
图13
四、逆变器的性能测试
测试电路见图13。
这里测试用的输入电源采用内阻低、放电电流大(一般大于100A)的12V汽车电瓶,可为电路提供充足的输入功率。
测试用负载为普通的电灯泡。
测试的方法是通过改变负载大小,并测量此时的输入电流、电压以及输出电压。
其测试结果见电压、电流曲线关系图(图14a)。
可以看出,输出电压随负荷的增大而下降,灯泡的消耗功率随电压变化而改变。
我们也可以通过计算找出输出电压和功率的关系。
但实际上由于电灯泡的电阻会随受加在两端电压变化而改变,并且输出电压、电流也不是正弦波,所以这种的计算只能看作是估算。
以负载为60W的电灯泡为例:
假设灯泡的电阻不随电压变化而改变。
因为R灯=V2/W=2102/60=735Ω,所以在电压为208V时,W=V2/R=2082/735=58.9W。
由此可折算出电压和功率的关系。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当输出功率约为100W时,输入电流为10A。
此时输出电压为200V。
逆变器电源效率特性见图14b。
图15为不同负载时输出波形图。
供大家制作是参考。
图15
图16
78L05中文资料
:[产品资料]
78L05描述
是一种固定电压(5V)三端集成稳压器,其适用于很多应用场合.象牵涉到单点稳压场合需要限制噪声和解决分布问题的在-卡调节.此外它们还可以和其它功率转移器件一起构成大电流的稳压电源,如可驱动输出电流高达100毫安的稳压器
.
其卓越的内部电流限制和热关断特性使之特别适用于过载的情况.当用于替代传统的齐纳二极管-电阻组的时候,其输出阻抗得到有效的改善,其偏置电流大大减少.
78L05特性
* 三-端稳压器
* 输出电流可达到100mA
* 无需外接元件
* 内部热过载保护
* 内部短路电流限制
* 从2004年底开始,提供的各类封装形式,均为无铅封装产品。
78L05应用须知
* 如果稳压器离电源滤波器有一段距离,Cin是必需的
* Co对稳定性而言是可有可无的,但的确能够改善瞬态响应
78L05内部电路图
78L05内部电路图;
78L05典型线路图
78L05典型线路图;
注;(1)为确定输出电压值,请选择电压值后缀(xx)
(2) 为获得最佳的稳定性和瞬态响应,建议使用旁边电容并尽量可能挨着电路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