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

合集下载

新闻史第一章

新闻史第一章

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 熏天,瓦砾盈空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 伤心惨目,笔所难述。震声南自河西务, 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告变相同。城 中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裂。狂奔肆行 之状,举国如狂。象房倾圮,象俱逸出。 遥望云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 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 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此 真天变,大可畏也。
则曰;“ 则曰;“吾居长安中,新天子嗣国及穷虏 自溃,则见行南郊礼,安有藉田事乎?况 九推非天子礼耶?又尝入大学,见丛甓负 上而起若堂皇者,就视得石刻,乃射堂旧 址,则射礼废已久矣,国家安能行大射礼 耶?自关以东,水不败日,则旱败苗,百 姓入常赋不足,至有卖子为豪家役者。吾 尝背华走洛,遇西戍还兵千人,县给一食, 力屈不支;国家安能东封?从官禁兵安能 仰给耶?… 仰给耶?…
(3)唐代说 1983年,方汉奇先生在影响广泛的一篇论文 1983年,方汉奇先生在影响广泛的一篇论文 中,通过研究唐代进奏院及其传发的进奏 院状报,得出了邸报源于唐代的观点。这 是很有影响的观点,甚至具有国际影响。 这篇题为《 这篇题为《从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 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 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的文章,影响 非常广泛。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
新闻事业与新闻传播: 新闻事业与新闻传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新闻传播是社会性信息的及时发布与传播。 新闻事业是属于新闻传播的,但是它又是组 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新闻传播活动, 不是一般的新闻传播。
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 第一节、 播手段
1、口语传播: 2、标识传播: 3、文字传播:
二、古代报纸的内容: 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内容主要是政治性 唐代的进奏院状报,内容主要是政治性 信息,其中多为当政者的信息,包括皇帝的 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 奏,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1.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传播形式中,最具影响、传播信息通道最长的是:㈠金石碑刻1 金石碑刻是指镌刻在金属青铜器具和石碑或山石上的金文和石刻文字。

金文又称钟鼎铭文。

钟鼎文信息量更为集中,信息保存的时间更长。

主要作用是为了传播。

2 石刻与秦汉以后取代了金文在传播史上的地位。

原因是它不仅具有金文的优势,还具备了金文没有的取材方便、价值较低、大小随意且便于传播的诸多优点。

另外石刻的功用也渐趋扩大:首先歌功颂德的对象不限于帝王:其次石刻的内容也极其广泛,不限于赞颂。

㈡写经修史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经史,他们是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大精神支柱。

1讲经及注经自古就是传播学术文化的主要形式。

2史学在中国的地位仅次于经学。

从《尚书》到《史记》,到《明史》,到《清史稿》,中国的史学文字记载从未中断。

史学既是中国知识文化之源,又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

2.“露布”——古代军事长官发布战报的手写新闻形式。

1 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那时的露布是指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官文书。

2 魏晋南北朝时期,露布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方式不变,传播的内容主要用于宣传战绩和发布捷报,即具有了军事新闻的性质。

3 露布的书写方式及传递形式,能保证其在当时的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因此,露布可以称得上时效性强、传播广泛的一种新闻传播方式。

3.邸报:中国古代官方报纸的通称。

名称起源于“邸”。

“邸”是我国古代地方政府机关在京城设置的办事处。

邸报的产生最迟不晚于唐代。

4.邸报的内容及其意义邸报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 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谕旨2 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3臣僚的奏、疏④其他信息。

包括一些军事信息。

明代始,也出现过一些社会新闻类信息。

邸报所载信息来源主题是官方的,其渠道是自上而下的,因此它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报纸。

但它又不同于官方文件,对各级官府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同时内容带有新闻性,所以我们将之称为原始形态的报纸,即古代报纸。

中国新闻史——精选推荐

中国新闻史——精选推荐

第一章1.邸报是中国古代官报的通称。

2.邸报的内容:①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谕旨②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③官僚的奏,疏④其他信息(军事,社会新闻等)3.邸报与现代报纸有什么不同?①内容不同;②形式不同;③方形渠道不同4.小报: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民间私自发行的非法报纸。

5.小报的发行人:①兼职者,主要为政府官员,因职业之便,容易获得新闻;②专制者,大多为印卖书籍者,具备印刷条件,从“内探”“省探”“衙探”处获得新闻,再“进程印行,绕街叫卖”6.小报不同于官报之处;①时效性比较强;②传播的信息中,有许多是官方尚未公布或者禁止公布的信息第二章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特点:①重要特点是十分注重迎合读者的心理;②以儒家学说阐明基督教教义;③在刊物形式上采用中国传统的线装书的式样;④文章结构上大量采用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的方法2.中国的近代报刊史开始于外国传教士所办的报刊,马礼逊和米怜选择距离中国较近的马六甲作为传教办报之地。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

4.《万国公报》初名《中国教会新报》5.《申报》与《上海新报》的竞争措施:①降价,低成本;《上海新报》用上等的白纸印刷,成本高,《申报》采用廉价的毛太纸印刷,成本低②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上海新报》的报刊内容相对枯燥单调,可读性不强,《申报》免费刊载诗词,于是报刊上一片繁荣③免费登载(文人诗词歌赋,关乎国计民生,地利水源,皇朝经济,民生疾苦的言论刊载都不收费)6.“杨乃武案”是我国报纸最早采用连续报道的方式报道的重大社会新闻。

7.《申报》第一次将近代报纸的四项基本内容: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综合在版面上。

第三章1,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评论家-王韬①《循环日报》开创政论文体开我国政论报章先河;②《循环日报》是我国近代报刊史上国人自办报刊中第一家影响最大的报纸;③王韬的政论文体在形式上冲破了僵化的封建文章格局,开创了不拘一格自抒胸臆的报刊文风——报章体2.《循环日报》是中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是宋代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布的官方报纸。

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

有一定的发报制度,传播朝廷政事信息,定期发行,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

邸报的基本特点: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郡国和唐代的藩镇,都曾在京师设“邸”,其作用相当于现今的驻京新闻机构,重在传达朝政消息,凡皇帝谕旨、臣僚奏议以及有关官员任免调迁等都是邸吏们所需收集抄录的内容。

“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中文月刊,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由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办。

米怜任主编,另一位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主要撰稿人,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的只要助手。

作为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

1812年12月,报纸因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

《遐尔贯珍》:香港最早出版的中文刊物,也是最早使用铅印的中文报刊。

最早问世的英国传教士创办的。

1853年创刊,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为创办人和首任主编。

内容上以时事新闻为重点,政治上代表英国殖民主义立场。

《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办,创办人是英商安纳斯托•美查。

在新闻业务上,将新闻报道工作放在首位,真实性、时效性都很强。

《申报》的发展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性报纸已经成熟。

第三章:民族新闻事业的产生《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1874年在香港创刊,我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王韬是该报创办人和首任主笔。

《中国新闻史》概要

《中国新闻史》概要

《中国新闻史》概要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二、“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开元杂报(06年名解):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开元杂报”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只是孙樵为了行文的方便而随意使用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

对于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

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原件早已失存。

敦煌进奏院状:是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

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

这两份“进奏院状”都是由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

因为沙州今在敦煌地区,所以被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这两份报纸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宋代的邸报改革:(1 )加强了中央集权。

(2 )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

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

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

(3 )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

“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定本制度: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

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

人们暗中把小报称做新闻,这是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小报的发行人是使臣和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及书店主人。

小报报道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令,臣僚的议疏章奏等,但由于小饱触犯了统治者的议论朝廷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所有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查禁。

《中国新闻史》第一章

《中国新闻史》第一章

发现于康熙53年即1714年的严禁盗伐林木的 布告
题壁
每到驿亭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
曹雪芹题壁诗
苏东坡《题西林壁》
第二节
中国古代报纸的三种类型
•从唐朝开元年间到19世纪20年代为古代报纸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约有1100年的时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从鼎 盛到衰落的变迁,古代报纸既是这段历史的产物,又真 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的变迁。
•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后 人称为春秋笔法,如“郑伯克 段于鄢”。 • 王安石诋《春秋》:“断烂朝 报”
• 布告:皇帝诏书和各级政 府颁布的行政法令,在固 定地点悬挂或张贴 • 露布:以流动的方式“露 而宣布”战争军事消息, 以帛或木板做载体 • 《封氏闻见录》:捷书之别
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 诸竿上,谓之露布。盖自汉已 来有其名。所以名露布者,谓 不封检,露而宣布,欲四方速 知,亦谓之露版。
(一)历史沿革 产生与北宋末年、盛行于 南宋、隐现于明清 (二)产生原因
1、社会矛盾激化 2、文 化发达 3、科技发展
(三)主要特征 1、有一支专业队伍 2、 具有商品性格 3、在一定程度 上反应民意
3、合法民报 (1)明代民间手抄报
明代中叶以后,在官方邸报发展的基础之上,首都北 京等地出现了民间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
西方报业“三段论”
• 在西方报业的发展进程上,有一条贯穿其中的线索:新 闻信(news-letter)——新闻书(news-book)——新 闻纸(news-paper)。 • 西方报业的最早形态是新闻信,时间大致在文艺复兴时 期。新闻信兴起之后一百多年,才有了新闻书,又称小 册子,欧洲最早的一批小册子出现在17世纪初,它的内 容与形式都同中国古代的邸报相差无几。新闻书盛行了 一百多年,才出现所谓的新闻纸即报纸,西方的第一份 新闻纸是1665年创刊的《牛津公报》。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整理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一、唐代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

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以及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二、开元杂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唐代开元年间在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三、邸报特点: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定期发行;“邸报”名称第一次出现。

内容: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军事情报;刑罚。

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较起来,宋代的进奏院状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更接近于近代的官报:1、他已经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的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的官报。

2、他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3、他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4、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

四、定本制度定本制度起始于宋朝真宗咸平二年。

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

五、小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

特点是:1、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性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无固定报头、名称;2、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3、发行人广泛;4、内容复杂;5、既有手写也有印刷;6、读者广泛。

六、《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人米怜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1、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2、露布(99传名)3、开元杂报4、敦煌进奏院状5、进奏院状6、定本制度(00新名)7、邸报8、小报(90名)9、民间报房10、《急选报》(98名)11、《万历邸钞》(02名)12、《天变邸抄》13、揭帖14、旗报和牌报15、报房京报16、辕门抄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1815-1873)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2、《蜜蜂华报》3、《广州纪录报》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5、《香港公报》6、《德臣报》7、《孖刺报》8、《遐尔贯珍》(99新名)9、《香港船头货价纸》10、《字林西报》(99传名)11、《六合丛谈》12、《万国公报》13、《上海新报》14、《申报》15、《新闻报》16、《京津泰晤士报》17、《中西见闻录》第三章民族新闻事业产生(1873-1898)1、《彙报》2、《述报》3、《循环日报》4、王韬(98论)5、《万国公报》6、《中外纪闻》7、《强学报》9、梁启超(99传论)10、《知新报》(00新名)11、《湘学报》12、《湘报》(90名)13、《国闻报》(02传名)14、唐才常15、严复16、《官书局报》17、时务文体(96名、03论)18、《弢圆文录外编》第四章清末民初时期(1899-1919)1、《清议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机关。

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该报第一撰稿人。

该报形式略同于《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明显提高,栏目丰富,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

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时事短评专栏。

该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方面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另一方面继续宣传维新,倡导民权,更明确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后因失火停刊。

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敦煌进奏院状、《读开元杂报》、定本制度、《论禁小报》、《万历邸钞》、《天变邸钞》、《急选报》。

答:敦煌进奏院状:唐代中期,中央政府开始在一些边疆地区建立藩镇,设置节度使。

节度使在京都设立办事机构,开始称邸,唐代后期改称进奏院。

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称为进奏院状或进奏官报。

《读开元杂报》:作者孙樵,大约生活于晚唐时期。

他所著的《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一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

定本制度:宋代出现的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规定进奏院定期把编好的官报样本送请枢密院审查,经审查批准的样本称为“定本”,进奏院向地方发布的官报,必须以“定本”为准,不得擅自增减。

《论禁小报》:北宋末年出现的“小报”是被朝廷禁止的一种报纸,它把朝廷没有发表或不准备发表的消息暗中发布出去。

人们把这种报道朝廷政事动态的小报纸称之为新闻。

而《论禁小报》则比较详尽地叙述了小报的产生、内容、消息来源、发布方式以及它的影响和朝廷对小报的态度,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研究新闻学的一篇专论。

《万历邸钞》: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

在摘录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增加了一些注释性的说明,并适当地作了一些综合。

这部抄本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天变邸钞》:是一份专门报道明熹宗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五月初六日北京天变情况的邸报。

《急选报》:由雕版印刷的,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

出版于万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

现存北京国家图书馆。

2、我国原始状态报纸的概况。

这种报纸的内容是宫廷动态。

这种报纸的形式是“系日条事,不立首末”。

这种报纸的发布是由朝廷直接掌控。

这种报纸的文体是消息。

这种报纸是手写的。

3、宋朝小报的特点。

小报有一支专业和业余的编采队伍。

小报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可读性较大。

小报的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时效性强。

中国新闻史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国新闻史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国新闻史考研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新闻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 中国新闻史的定义与特征中国新闻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和现代新闻发展的历史,包括新闻传播、新闻制度、新闻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中国新闻史的特征是悠久、丰富、多元。

2. 中国新闻史的发展阶段中国新闻史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新闻、近现代新闻和当代新闻三个阶段。

古代新闻以官方新闻和民间新闻为主,近现代新闻以西方传媒的引入和中国新闻现代化的为主,当代新闻以传媒市场化和多元化为主。

3. 中国新闻史的基本特征中国新闻史的基本特征包括载体多元、内容丰富、传播方式多样、制度多元等。

4. 中国新闻史的主要传播载体中国新闻史的主要传播载体包括文字、口头、画图、雕刻、印刷、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5. 中国新闻史的主要制度形式中国新闻史的主要制度形式包括皇家旨意、官方新闻、宣传机构、新闻组织、新闻自由、新闻监管等。

第二章中国新闻史的古代新闻时期1. 中国古代新闻的文字记载古代新闻的文字记载包括《春秋》、《战国策》、《国语》、《史记》、《汉书》、《世说新语》等史书。

2. 中国古代新闻的传播方式古代新闻的传播方式包括文字、口头、书信、壁画、石刻等。

3. 中国古代新闻的宣传机构古代新闻的宣传机构包括史官、书吏、佐史官、宣传使等。

4. 中国古代新闻的主要内容古代新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新闻。

第三章中国新闻史的近现代新闻时期1.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传入与发展近现代中国的新闻传入主要包括西方传媒、新闻学理论、新闻制度等,进而促进了中国新闻的现代化。

2.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主要传播工具近现代中国的主要传播工具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3.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主要刊物近现代中国的主要新闻刊物包括《申报》、《京报》、《新民报》、《大公报》、《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等。

4. 中国近现代新闻的主要新闻机构近现代中国的主要新闻机构包括官方机构、民间机构、外国机构等。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笔记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1.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传播形式中,最具影响、传播信息通道最长的是:㈠金石碑刻1 金石碑刻是指镌刻在金属青铜器具和石碑或山石上的金文和石刻文字。

金文又称钟鼎铭文。

钟鼎文信息量更为集中,信息保存的时间更长。

主要作用是为了传播。

2 石刻与秦汉以后取代了金文在传播史上的地位。

原因是它不仅具有金文的优势,还具备了金文没有的取材方便、价值较低、大小随意且便于传播的诸多优点。

另外石刻的功用也渐趋扩大:首先歌功颂德的对象不限于帝王:其次石刻的内容也极其广泛,不限于赞颂。

㈡写经修史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经史,他们是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大精神支柱。

1 讲经及注经自古就是传播学术文化的主要形式。

2 史学在中国的地位仅次于经学。

从《尚书》到《史记》,到《明史》,到《清史稿》,中国的史学文字记载从未中断。

史学既是中国知识文化之源,又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

2.“露布”——古代军事长官发布战报的手写新闻形式。

1 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那时的露布是指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官文书。

2 魏晋南北朝时期,露布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方式不变,传播的内容主要用于宣传战绩和发布捷报,即具有了军事新闻的性质。

3 露布的书写方式及传递形式,能保证其在当时的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因此,露布可以称得上时效性强、传播广泛的一种新闻传播方式。

3.邸报:中国古代官方报纸的通称。

名称起源于“邸”。

“邸”是我国古代地方政府机关在京城设置的办事处。

邸报的产生最迟不晚于唐代。

4.邸报的内容及其意义邸报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 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谕旨2 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3 臣僚的奏、疏④其他信息。

包括一些军事信息。

明代始,也出现过一些社会新闻类信息。

邸报所载信息来源主题是官方的,其渠道是自上而下的,因此它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报纸。

但它又不同于官方文件,对各级官府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章节重要程度考点及题型预测真题考察情况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一般开元杂报(名词解释)进奏院状(名词解释)宋代邸报(名词解释)小报(名词解释)清代京报(简答)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重要《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名词解释)《东西洋考》(名词解释)外国人在华创办的首批近代报刊(简述)《万国公报》(简述)《申报》(简述)外报的作用和影响(简述)外报在侵华活动中的作用(简述)国人办报的主张(简述)国人办报的开端(林则徐、魏源的办报活动)王韬和《循环日报》王韬的办报活动和新闻思想(简答)2003年简答题第2题2004年填空题第1、2题2007年名词解释第1题第三章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重要康有为与维新派报刊(简答)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主要任务和主要报纸、背景、影响、意义)梁启超与《时务报》(论述)梁启超的报刊活动与报刊思想(论述)梁启超“新文体”的特点和意义(论述)2008年名词解释第1题(6分)2003年简答题第1题2006年名词解释第一题(5分)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重要《中国日报》(名词解释)“苏报案”(名词解释、简答)清议报与新民丛报(名词解释)《时报》(名词解释)《大公报》(名词解释)《民报》2009年名词解释第1题(6分)2004年名词解释第2题2006年简答题第2题(15分)与《新民丛报》的论战(背景、原因、内容和意义)于右任与“竖三民”(论述)清政府对报刊的控制(手段、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简答)辛亥革命时期报刊业务的改进(简答)第五章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重要政党报刊的蜂起(简答)袁世凯对新闻事业的控制(简答)黄远生、邵飘萍、刘少少、徐彬彬、林白水、张季鸾等著名记者的新闻活动和思想(论述)民国初期新闻业务的变化(简答)2008年简述题第1题(12分)2007年简述题第1题(15分)2003年分析题第3题2005年名词解释第1题2006年名词解释第2题第六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重要新青年的创立(背景、人物、内容、意义)陈独秀《每周评论》《湘江评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标志、意义、条件和特点)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内容、业务的改进、意义)《热血日报》成舍我《世界日报》新记《大公报》(四不方针)2005年简答题第1题2003年论述题第1题第七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一般《向导》《先驱》《劳动周刊》中共早期办刊的特点(简答)“诚言事件”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等著作2005年名词解释第2题第八章十年内战时期的新闻事业重要《红旗》《红旗日报》“左联”及其刊物鲁迅的报刊活动《红中社》《红色中华》史量才与《申2002年名词解释第3题2003年名词解释第1、2题2006年论述题第1题报》的改革邹韬奋的报刊活动及其新闻思想范长江的西北采访活动斯诺的新闻采访活动戈公振《中国报学史》黄天鹏新闻研究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重要《解放日报》的创办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创刊《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背景、内容、意义)《新华日报》的斗争策略2009年简述题第1题(14分)2002年简答题第2题2006年简答题第1题(16分)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重要“拒检运动”《观察》及“第三条道路”《新华日报》与《大公报》的论战反“客里空”运动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及两条路线的斗争全党办报思想的提出2008年论述题第1题(22分)2005年简答题第3题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重要对私营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答)新闻总署成立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与新闻业务的探索与改进(简答)1956年新闻改革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背景、原内容、意义)2007年论述题第1题(20分)2005年论述题第1题第十二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闻事业一般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新闻业务的改进“全党办报”“调查研究”邓拓(马南顿)与《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第十三章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一般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一般新时期的新闻改革新闻事业的集团化闻事业发展我国新闻事业20年改革成就第十五章港澳台新闻事业第十六章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第一章中国古代新闻传播一原始信息传播主要体现在口头上二唐代最早的报状是开元杂报,内容上反映朝廷的简报,性质上政府公报内容上提供军事。

形式上以条陈的形式,三宋代官报:邸报(朝报)特点:1中央的正式官报2较像新闻文件3开始定期发行4从官方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5内容上提供军事消息小报,民间的注重时效性四明朝:民间报房,特点职业化趋势(抄报人,送报人)和商业化五:清:京报(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统称京报)是最成熟的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于中国古代报刊一产生背景:1(古代报刊未能演变成近代报纸)由于受到封建专制制度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限制,中国报纸再向近代新闻事业过渡时没能突破古代报纸的模式,单单服务于官方信息传播,并仅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和士大夫阶层流行的古代报纸,没有能够直接演进成为近代报纸。

2(西方报刊的成熟)西方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以后,商品经济催生了规模化、系统化、组织化的新闻传播行业,首先是手写传播模式,接着是印刷的近代报刊相继问世。

3(殖民扩张同化导致)随着西方殖民者全球扩张行为,近代报刊被大面积移植到世界各地,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由英国传教士在马六甲创办。

二创办历程:1《察》缘起于西方传教士传教布道,企图在文化上改变人们的思想。

1804“伦敦布道会”派遣马礼逊来华传教,在传教过程中他发现出版书刊是在华传教的一个好方式。

2.1813又派遣威廉-米怜,他建议在马六甲建立出版基地得到马礼逊同意后,于1815年创办出版机构英华书院及印刷场所,并办了一份中文月刊作为传教工具,《察》诞生了。

米怜一直担任主编。

(为什么选择马六甲:距离中国近,周围居住大量华人,和广州来往方便),3米怜办报助手梁发后成为中国第一个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是第一个参加近代化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人。

三关于《察》1媒介形式:是一本中文月刊,趋向于中国化叙述。

中国新闻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古代

中国新闻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古代

中国新闻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1露布: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帛制在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

内容:虽然大谈国威帝德,但更主要的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特点: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2唐代进奏院状唐代进奏院状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官报的雏形。

机构: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立办事机构,称为邸或进奏院。

进奏院的负责人称为邸吏或进奏官。

内容:①皇帝的活动。

②诏旨。

③官吏任免。

④臣僚章奏。

⑤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①不定期,无报头,由进奏官从首都直接发给各地的主官。

②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但不同于一般的公文,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比正式的公文要早。

③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些与收阅者并无直接关系。

有不少是进奏官自行采集或筛选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的主官所关心的那一部分内容。

3“开元杂报”见于唐代人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一文,其中提到的“开元杂报”可能是流传下来的开元年间“留邸报状”的原件残件,也可能是抄件。

属于进奏院状一类的古代报纸。

特点:无正式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自己随意加的称呼)、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意义:为唐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留邸报状”即后来的“进奏院状”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4“敦煌进奏院状”是两份现存的进奏院状的原件,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

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曾长期被封存在敦煌莫高窟,故称“敦煌进奏院状”。

这两份进奏院状现分别存于伦敦和巴黎的图书馆。

①存于伦敦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皇帝的临时驻地陕西凤翔发回归义军的。

只残存了开头60行,没有结尾。

内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兴元、凤翔两地的活动情况。

②存于巴黎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长安发回归义军的。

首尾完整。

内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长安的活动情况。

中新史(第一章)

中新史(第一章)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木铎:木铎是我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

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和金石。

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造纸术的发明,肇始于西汉中后期,完善于东汉和帝原性年间,时称“蔡侯纸”。

公元403年,才开始了纸张传播载体中独占鳌头。

布告和露布:布告和露布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

布告是《三国志》和《三国会要》中经常提到的用以“布告天下”的政府文告,其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以在固定地点悬挂和张贴为主。

露布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的,因此也被称为露板,主要是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进奏院: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后改称上都留后院,或上都邸务留后院。

代宗太历十二年后,又改称上都知进奏院,简称进奏院,有时也被简称为留邸或邸。

进奏院的负责人最初叫上都邸务留后使,后改称上都知进奏官,有时也被社会上泛称为邸使或邸吏。

进奏院状:进奏院状是指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

内容: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例,官僚们的章奏,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1、它是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的,其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2、它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官方消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

3、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的和收阅者有直接关系,有的并无直接关系。

4、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一些是进奏官门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活动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

中国新闻史-古代1

中国新闻史-古代1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男 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老者歌 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 之,使之民间求诗。公移于邑,邑移国,国以 闻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之所苦, 不下堂而知四方。”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 自考正也。”
辅助手段

结绳记事、图画、雕刻、烽烟、旗鼓、木铎等。
由地方军政机构发布的官方新闻。

C、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闻传播 驿站 布告 露布 其他:烽燧、童谣、谣言……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一)非文字传播的形式 (二)书面形式的官方新闻

A、秦,铜器上的文字。
B、汉代,诏书、邸。

汉代文字新闻传播发展的原因:

生产的发展、局势的安定。
政府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 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实行,文字的统一和 简化、交通运输的大发展、通讯事业的发展。


汉代统治阶级的新闻传播活动:

由朝廷发布的官方新闻。 诏书——载体:简犊 简犊的传播方式:邮传(一竿子到底)、以亭 行(逐级)、以次行(逐地区)。

早期的报刊——
唐代—报状 宋代—小报 明清—京报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 (一)文字产生前 1、最初的传播活动源于生存需要 呼喊、动作、图画等表达一定的信息 信息≠新闻 2、语言的产生——口耳相传 我国早期传播的重要方式——谣谚
谣谚

“简其语,齐其句,谐其音”
铎: 特殊媒介 《尚书· 夏书》“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 路。”杜预注云:“遒人,行令之官也。木铎, 木舌金铃。循于路,求路谣之言也。” 木铎作为新闻事业的象征

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

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

海蚶壳、陶制喇叭筒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2/2) 到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处土横议,战火频仍。 统治者们需要发布政令,通报政情军情,诸子百家 游说四方,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这时传播 活动更为频繁。 在《墨子》、《吕氏春秋》、《左传》中都有 早期传播活动的记载,新闻传播的政情、军情等方 面情报都是最新的信息。如《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中所记的‚大叔完聚,缮用兵,将袭郑。……公闻 其期‛等,这些可以算做早期的广义的新闻传播。
我们知道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分为五个时期;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为什么称为 ‚甲骨文‛、‚金文‛呢?这与带有文字的传播载 体相关。考古学家考证,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 体是甲骨、金器和刻石。甲骨文大多刻在龟骨或牛 羊的肩胛骨上。 (配图)
据说明末清初一老者到中药铺抓药,有一味药叫‚龙 骨‛,回家煎药时,发现‚龙骨‛是有一些有意思的划 痕、符号,便将这些龙骨片挑拣出来,仔细研究。后经 考古学家研究测定,最终确定这些符号原是中国最早的 文字。
2、绘画传播。譬如,有人在河中捕到了鱼,便 在河岸的沙滩上画下那种鱼的图画,以昭示后来人 在此捕鱼. 3、烽烟和旗鼓。主要用于传递军事号令。烽烟 用于示警,旗鼓用于指挥进退。 ‚战火连三处,烽 烟照五京‛便指于此.
4、木铎。《术· 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 徇于路‛。其中的‚铎‛,据贾疏云:‚皆以金为 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之则曰金铎‛。 据说三代周秦时期,有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在各地采 风。木铎成为早期新闻事业的象征. 以上传播活动和文字无关,有了文字以后,古代 的传播活动渠道、手段都更为多样化了。
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4/4) (三)宋代的封建统治者开始注意对邸报的管 理。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官方对灾异、军情、朝廷 机事严加限制传报。 统治者为加强对邸报的控制,为使这些禁令得 到执行,使邸报能够很好地贯彻统治者的意旨,宋 代还曾经实行‚定本‛制度。即进奏官必须根据官 方审定的邸报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当局允许发 布的内容范围。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第一章古代新闻的传播1、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唐代主要证据——敦煌进奏院状和《读“开元杂报”》2、宋朝定本制度: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

3、小报:(含义)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的报纸,新闻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甚至捕风捉影,真真假假,小道消息成了新闻。

(时间)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发行人)邸吏、史臣第二章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1、《察世俗》与《中西洋考》《察世俗》:1815年由米怜、马礼逊、梁发在马六甲创刊、宣传基督教义为目的的书册式报刊,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中文近代报刊。

《东西洋考》:1833年由郭士立在广州创刊,宣扬西方文明的书册式报刊,它是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2、中国出现的最早的通讯社机构:1872年,在上海成立英国路透社远东分行3、外报对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影响:第一、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了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

第二、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方法与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了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

第三、在印刷技术和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提供了物质条件。

4、国人对外报的利用:林则徐:主持编译外报——《澳门新闻纸》魏源:搜集摘译外报,提出夷情备采的办报思想。

5、王韬:⑴主编《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在香港由王韬创办,在中国首创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是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⑵《弢园文录外编》——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政论文集第三章维新运动中的国人办报热潮1、维新派创办的首批报刊《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强学报》2、《时务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由梁启超和汪康年主编,旬刊、书册式。

基本内容为谕旨、论说、奏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

为维新派影响最大的报纸。

3、梁启超的办报思想:报刊功能和作用:报刊要有利于国事,能“去塞求通”报刊的性质和任务:a性质多样:有一人之报,一党之报,一国之报b两大天职:对于政府而为之监督者,对于国民而为之向导者办好报章的四个条件: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健全的舆论条件:常识公心真诚直道节制报道宣传的两种方法:侵润煽动4、梁启超的报章体含义:基本特征: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

中国新闻史全套课件

中国新闻史全套课件

皇上此时方在乾清宫进膳,殿震急奔交泰殿,
内侍俱不及随,止一近侍掖之而行,建极殿鸳瓦 飞堕,此近侍脑裂,而乾清宫御座御案俱翻倒。
大殿做工之人,因是震而坠下者约有二千人, 俱成肉袋。
长安街一带,时从空飞堕人头,或眉毛和鼻, 或连一额,纷纷而下。大木飞至密云,石驸马街, 有五千斤大石狮子,飞出顺城门外。
The Chinese Shipping List & Advertiser
《本报谨启》: “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 上海地方,五方杂处,为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 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本行印此 新报,所有一切国政军情、市俗利弊、生意价 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观此新报,可免经 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所伤男妇俱赤体,寸丝不挂,不知何故。有 一长班于响之时,鬃帽衣裤鞋袜一霎俱无,生者 如此,死者可知。
有一人,因压伤一腿,卧于地,见妇人赤体 而过,有以瓦块遮挡者,有以半条脚带掩者,有 披半边褥子者,有牵一幅被单者,顷刻得数十人, 是人又痛又笑。
圆宏寺街有女轿过,一响掀去轿顶,女人衣 饰尽去,赤体在轿,竟亦无恙。
3、《大公报》 1902,天津
英敛之
英敛之
4、《时报》 1904,上海 狄楚青
5、《京话日报》 1904,北京 彭翼仲
6、《东方杂志》 1904,上海
第二节 宣传革命的报刊
一、革命报刊的兴起
1、《中国日报》 1900,香港 陈少白
2、留日学生报刊
《开智录》 《国民报》 《浙江潮》 《江苏》 《湖北学生界》 《直说》
• 《述报》
第三章 报刊的政论时代
第一节 宣传维新的报刊
一、维新报刊的勃兴
1、《中外纪闻》,1895年8月,北京 2、《强学报》,1896年1月,上海 3、《时务报》,1896年8月,上海,旬刊

中国新闻史大纲

中国新闻史大纲

中国新闻史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二)学习要求: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了解邸报、民报等的发展与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一、识记:1.金石碑刻2.“露布”二、领会:1.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传播形式。

2.语言传播。

3.文字传播。

三、理解与运用:报刊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邸报一、识记:1.邸报2.开元杂报3.敦煌进奏院状二、领会:1.邸报在各时代的发展与特点。

2.邸报的作用。

三、理解运用: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民报一、识记:1.小报2.京报二、领会:1.小报的产生、性质及其特点。

2.小报的内容与发行。

3.小报与邸报的异同。

4.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5.京报的内容与发行。

6.京报与邸报的异同。

第二章近代报刊之始(一)课程内容: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与主要报刊。

(二)学习要求:了解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掌握《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万国公报》、《上海新报》、《申报》、《新闻报》等主要报刊。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第一节概说一、识记: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蜜蜂华报》3.《中国丛报》二、领会:1.中国近代报业产生的特殊性、背景及其作用。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蜜蜂华报》、《中国丛报》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第二节外国传教士来华办报一、识记:1.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在南洋、澳门、广州等地出版的六种中文报刊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3.《万国公报》二、领会: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内容特点,它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异同。

2.《万国公报》的变法宣传与西学介绍,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

3.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在华的报刊活动有何变化?三、理解运用: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怎样创刊的?它的宗旨和特点?借鉴与启示?2.如何看待《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3.对在华外报的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绘画传播。譬如,有人在河中捕到了鱼,便 在河岸的沙滩上画下那种鱼的图画,以昭示后来人 在此捕鱼. 3、烽烟和旗鼓。主要用于传递军事号令。烽烟 用于示警,旗鼓用于指挥进退。 ‚战火连三处,烽 烟照五京‛便指于此.
4、木铎。《术· 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 徇于路‛。其中的‚铎‛,据贾疏云:‚皆以金为 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之则曰金铎‛。 据说三代周秦时期,有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在各地采 风。木铎成为早期新闻事业的象征. 以上传播活动和文字无关,有了文字以后,古代 的传播活动渠道、手段都更为多样化了。
二、唐代‚敦煌进奏院状‛ (1/3) ——世界上现存年份最早的原始报纸 证明唐代开始有报纸的物证是两份唐代的进奏院 状。 这两份进奏院状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 归义军节度史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 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都长期被 封存于敦煌莫高窟,所以被称为‚敦煌进奏院状‛。 现在这两份进奏院状分别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 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西汉时代已经进入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当 时时效性较强、影响较大的文字传播载体,主要是 竹、帛和露布。 竹子劈成片称为简,简以绳相穿,称为策。简上 面可以用笔书字,传之四方。
帛即绢绸。古时只有达官贵人和宫廷才用得起。 露布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 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大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古 时战场上士兵快马加鞭,高举露布,一路传递捷 报,可以说是古代报纸产生以前,实效性、公开 性最强的传播媒介了。
第一节
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1/2) 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从远古时代起,就已经 开始了。远古的人们结群而居,共同生活,共同劳 作,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相互沟通、交流信息, 自然也就需要传播。 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使用过的经过加工 的海蚶壳,和青海民和县阳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 代的陶制喇叭筒,都是远古先民进行社交和传播活 动的物证。
二、唐代‚敦煌进奏院状‛ (3/3) 总之,它以传报来自朝廷方面的消息为主,由 地方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它具 有官报的性质,但还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 的正式官报,它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 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三、孙樵和‚开元杂报‛ 学界研究唐代报纸,证明中国报纸出现的时间 常用孙樵和他所写《读开元杂报》一文。 有些学者认为‚开元杂报‛属于古代报纸的范 畴,是进奏院状报一类的早期报纸。它的存在说明 中国至少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就已有早期的报纸了。
四、有关唐代报纸的文献记载(1/3) 新闻史学家和唐史学家在研究唐代文献时,发 现有许多资料中都提到了唐代报纸,只是称呼各不 相同。如: 《李义山文集》卷一《为濮阳公论皇太子表》: ‚臣得本道进奏院状报‛ 崔王义远《桂苑笔耕集》卷一《贺致年号表》: ‚今月某日谋进奏院状报,奉十一日宣下,孙广明 元年中和元年。‛
二、唐代‚敦煌进奏院状‛ (2/3) 研究这两份进奏院状,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古代雏 形报纸的一些特征: 第一,没有报头,文字没有大小字号之分,文章 没有开头,只用 作为起始,没有句读,开 端和结尾部分保留官文书的写法; 第二,所登信息均由进奏官们自行采集和编写; 第三,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 直接发给他们的主官; 第四,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或从朝廷采集到的 重大政事消息。
我们知道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分为五个时期;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为什么称为 ‚甲骨文‛、‚金文‛呢?这与带有文字的传播载 体相关。考古学家考证,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 体是甲骨、金器和刻石。甲骨文大多刻在龟骨或牛 羊的肩胛骨上。 (配图)
据说明末清初一老者到中药铺抓药,有一味药叫‚龙 骨‛,回家煎药时,发现‚龙骨‛是有一些有意思的划 痕、符号,便将这些龙骨片挑拣出来,仔细研究。后经 考古学家研究测定,最终确定这些符号原是中国最早的 文字。
五、唐代出现报纸的社会条件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空前繁荣强大的一个 朝代。唐代的驿运制度比较完备,全国驿站的总数 达1643所,内陆驿1297所,扎驿260所,兼有水陆两 驿的86所。 西汉发明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隋唐之际发明了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唐代的造 纸、印刷工艺都有较大发展。这些都为报纸的诞生, 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以上,我们通过对物证、大量史料的研究,证 明中国唐代始有新闻事业。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6/6) 除了这些传播媒体外,我国远在春秋战国时代, 就有不少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从事关于传播功能、 传播效果、传播技巧、传播心理、传播道德乃至于 受众需求等方面的分析论述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 说,中国是传播学的真正发祥地。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1/4)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 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 有了报纸的萌芽;中古时期,有了报纸的雏形。所 以,关于中国报纸的起源,不少中外新闻史学者都 作过研究,曾提出过以下几种说法: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1/6) 造纸术未发明之前,古人们的新闻传播手段, 十分原始落后。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头传播。现代人玩的娱乐游戏‚传话‛可 与之比拟。第一个人告诉第二个人‚我太太中午炒 了一盘鱼香肉丝给我吃‛,传到最后,变成了‚我 太太被炒了鱿鱼了‛,‚我太害怕下岗了‛之类的 话,与原话之意相差万里。由此可见,口头传播难 以广涉千里,也更易因辗转相传而失实。
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2/4) (二) 宋代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特征和封建官 报的色彩:
第一、它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 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的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 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的官报。 第二、读者对象扩展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 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第三、定期连续发行。 第四、信邸报和小报
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3/4) 第五、内容多为皇帝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 臣僚的章奏,战报,刑罚等。 第六、邸报稿件多由进奏官抄录而来。 第七、邸报要由中枢各部一一审定,皇帝也会 对内容有所指示。 第八、宋代邸报由驿递传送,驿递按传送的速 度又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水运递等。 可见,宋代邸报已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 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宋代邸报也有多种称 呼。如‚朝报‛、‚邸状‛等。
海蚶壳、陶制喇叭筒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2/2) 到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处土横议,战火频仍。 统治者们需要发布政令,通报政情军情,诸子百家 游说四方,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这时传播 活动更为频繁。 在《墨子》、《吕氏春秋》、《左传》中都有 早期传播活动的记载,新闻传播的政情、军情等方 面情报都是最新的信息。如《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中所记的‚大叔完聚,缮用兵,将袭郑。……公闻 其期‛等,这些可以算做早期的广义的新闻传播。
1、周朝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有: 日本学者 后藤武男 著有《新闻纸研究》 杉村广太郎 著有《新闻概论》 美国学者 白瑞华 曾参与主编《申报周报》
2、汉朝说。持这一观点的有日本学者楚人冠, 英国学者安东尼.斯密斯和中国新闻史学者戈公振。
戈公振<生平概述>(配戈公振照片)(1890-1935), 戈公振同时从事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在上海国民大学、 1928 戈公振提出来的主要论据是: 年底归国后,任上海《申报》总管理处设计处主任, 是中国著名报人,新闻学家。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 1935年8月,应邹韬奋邀请归国,参加《生活日报》筹备 兼《申报星期画刊》主编。 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 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新闻系兼职任教。 ①汉朝已经出现过传递新闻的活动;②汉朝已经有“邸”, 江苏东台人。 1908 年入东台高等学堂, 1912年毕业后入 工作。同年10 月22 日在上海病逝。著有《中国报学史》、 1927年初赴欧美、日本等国考察新闻事业。同年 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而“邸”在唐宋以后各朝,都是发行官报的机构。但这些 1932 年春,随国际联盟调查团赴 8月出席 《东台日报》任图画编辑。 1913 年入上海《时报》,在该 《新闻学撮要》、《新闻学》等书。其中《中国报学史》 在瑞士举行的国际联盟报界专家会议,在会上发言题为 东北调查日本侵华真相。同年 论据都不足以证明汉朝已经有了报纸。据有些学者证明汉 9月随调查团去欧洲。1933 报工作近 15 年,从校对、助理编辑、编辑晋升到总编辑, 被译成日文,并多次再版,被称为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 《新闻电费率与新闻检查法》。 年起在苏联旅居 朝的“邸”,都与后来的“邸报”无关。现存的汉朝文献 3年,写了许多反映苏联建设的通讯,后 致少于《时报》的业务改革,创办《图画时报》及多种副 基之作。 来汇成专集《从东北到庶联》出版。 资料中,也看不到“邸报”字样。 刊。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3/4) 3、目前为新闻界所承认较可靠的说法是:中国 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朝。 研究唐代新闻史,要注意以下几个名词: 邸,进奏院,进奏官,进奏院状(状,状报,报 状)。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4/4) 唐代的报纸孕育和发展于唐代中期,与唐代藩镇 制度的发展紧密相联。唐代中期,在一些边疆地区设 立藩镇和节度使。后来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 使在京都设立办事处称邸,后来也称进奏院。进奏院 的负责人称为进奏官。这些进奏官主要负责呈递章奏, 下达文书,办理需要和政府各部门请示汇报联系交涉 的各项事宜,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朝廷的 政治消息。 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 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雏形。
四、有关唐代报纸的文献记载(3/3) 还有许多文献资料中称‚留邸状报‛、‚邸吏 状‛、‚朝报‛等。这些称呼虽然不同,但指的是 同一事物,即都是由进奏官传发至地方的原始状态 的报纸。 这些材料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唐人,以本朝人著 本朝事,自然可信。材料中涉及的人物都是中晚唐 时期的人。在其他文献中也有据可查。
思考: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在何时? 请解释其产生的证据和条件.
第三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