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2)口语传播的延伸形式
后又发现了喇叭等原始扩音器。
在青海地区民和县阳山新石器时代后期遗存 物的考古发掘中,曾发现过距今约4千至 1万年前的陶制喇叭筒。 此外,还有:号角、木铎等
铎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播的 早期表现形式
一、从口语传播到标识传播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三、明清时期古代报纸的发展与《京报》的出现
(2)明代民间抄报行与抄报人
– 民间抄报行与抄报人的出现,是明代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一大进步。当时 既有提塘官主持的官报房,又有抄报人组织的民办抄报行。 – 抄报行不仅供应外地官府的邸报,还为京官们抄送邸报,因为明代的京官 必须自费订阅邸报。抄报人是普通的老百姓,便会出现个别胥吏和商贾向 民办报房订阅邸报的事。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播 的早期表现形式
一、从口语传播到标识传播 – (1)口语传播的出现 – 口语传播这一形式,即口 耳之间的传播形式,肇始 于先民们在劳动中“前呼 邪许,后亦应之”(《淮 南子》)的举重劝力之歌。
– 谣谚: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一节 古代新闻信息传播的早 期表现形式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新闻史--简答题
民族新闻事业产生( 第三章 民族新闻事业产生(1873-1898) - )
二、简述题 1、简述王韬办报活动及办报思想。(98论) 2、简述诞生于洋务运动中的第一批近代国人报刊的特点。 3、简述梁启超一生的办报活动。 4、简述时务文体如何形成,有何特点? 三、论述题 1、梁启超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的办报思想。(99传论) 2、试述维新派办报思想。(97论) 3、试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及特色。 4、论述维新派办报活动及其历史作用。(或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5、试述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联系。
2、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 传)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01传 。(
(1)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口头传播,还有作为辅助手段的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 烟,旗鼓等。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 件和岩石。 (2)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 造纸术发明后,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3)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继续沿用。社会上传播 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谣和谣言,传播载体既有木简、竹简,木椟在内的简椟,也有帛和 纸。
五四运动时期( 第五章 五四运动时期(1915年-1921年) 年 年
二、简述 1、简述陈独秀主要从哪几方面领导了《新青年》的发展? 2、简述李大钊的报刊活动 3、简述瞿秋白的报刊活动 4、简述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5、简述五四运动时期我国民营报纸的发展情况 (参考后面综合题:论述1956年前我国民营报纸的发展情况) 三、论述题 1、《新青年》怎样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刊物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刊物?并简述改组前其功 绩。(90论) 2、试述五四时期我国新闻的重大改革。(94论)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
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
1、从周代到春秋战国,新闻传播仍然主要靠口头,不过峰火报警在传递军事信息上发挥了特殊作用。
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3、汉代继承了秦的传统,朝廷也是以诏书形式向地方发布官方新闻,还有更加明显的宣传目的。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
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
唐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中说在襄樊得到的简明朝政公报,并称”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7、进奏院状:是唐代新兴传播媒介。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进奏官除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绝密消息。这种报告是进奏官只上呈给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阅读的半官方情报,带有”新闻信”性质,人称”进奏院状”。
传播学考研笔记之《中国新闻史》方晓红
1.本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首先应当确立“史”的概念,“史”的线索的把握是基础的,也是重要的。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具有首创性和独特性的新闻现象、新闻活动及新闻思想,应当特别要求掌握。新闻史学的作用,重在继承与借鉴,所以对于在新闻史上产生了重大作用、重大影响、对于后世有奠定之功的个报、报人的发展脉络、生平事迹等也要求掌握。
2.在“识记”部分中提到的个报,凡属“第一”、“最早”之类的(例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或对当时及后世有影响的(例《新青年》)等,均应掌握其创办时间、地点、创办人、创办宗旨、主要内容、停刊时间和原因(正常停刊则不必回答原因)。在“识记”中出现的其他个报,对“创办时间”、“创办宗旨”、“主要内容”、“停刊时间或原因”可不作要求。
3.在“领会”中出现的人物,必须有简要的生平、较重要的报刊活动、重要的新闻思想以及在新闻史上的地位的评价等。在“识记”中出现的人物则只须了解该人物与他相关的重要的报刊活动。
二、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了解新闻有史以来的报刊活动、新闻思想;把握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新闻现象;增强对有影响的个报的了解。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一、识记
1.金石碑刻
2.“露布”
二、领会
1.具有民族色的传统传播形式。
2.语言传播。
3.文字传播。
三、理解与运用
报刊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第二节邸报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章
四、合法民报
1、合法民报的产生与发行
合法民报产生于明代中期,盛行于清代。它的 产生,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在明朝中期,合法民报仍然称为“邸报”,其产 生 与民间报房的出现有直接关系。明代报房首先出现在 京城,因而有时人们亦将报房编发的报纸为“京报”。
在清代,合法民报盛行,且正式命名为“京报“。
“书籍和报纸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一 起的。报纸和小册子参与了17世纪和18世纪所有政
治 运动和人民革命。正当人们越来越渴求知识的时候, 教科书使得大规模举办公共教育成为可能。正当人们 对权力的分配普遍感到不满的时候,先是新闻报纸, 后来是电子媒介,使普通平民有可能了解政治和参与 政府。”
2、乐官的新闻传播活动
• “太师采风”
“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礼记王制》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民风、知得失、自考证 也”——《汉书艺文志》
太师——采集民风民俗之官 木铎:一种特殊的媒介 《诗经》之“十五国风”
• “太史采风,行人问俗,所以求通民隐、达民情 者,如是其亟亟也。”
(郑观应 《日报》)
对于此则新闻,《春秋左氏传》(《左传》) 又作了详细的“深度报道”。
“曹刿论战”
• 《国语》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 敢言,道路以目。……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 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 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中国新闻传播史1
中国新闻传播史
传播符号的变迁
语言 文字
言语异声、 传播的障碍→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 传播的障碍→ 书同文→ 书同文→普通话和规范简化字
其它传播符号 电子传播符号
中国新闻传播史
传播活动的发展 传播这一名词,始见于《北史 突厥传》 传播 的“传播中外,威使之闻”。 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从远古时期就已经 开始了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新闻史
新闻传播史的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传播学理论的研究,必须以新闻传播史的研 究为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论从史出,有理有据。也只 有这样,才能做到以史为鉴,继承和发扬中国新 闻传播事业好的传统,寻找其发展规律,进而推 动整个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的发展。
中国新闻传播史
汉代官方新闻传播的基本轮廓
汉代存在一种由中央向各地发布的官方新闻 。 当时官方新闻主要发布形式是皇帝的诏书 。 诏书的抄件或摘要件传播面较广,连贩夫走卒 也能看到。 新闻的文字传播工具主要是手抄的简牍,当时 的布告天下,(露布)多为好消息。 官方新闻的发布,总是含有某种意图。 向各地发布官方新闻的不是郡国的郡守,而是 御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
竹和露布
竹即古书中常提到的简。单片为简,把简用绳 子串起来则为策
露布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 速知”的传播载体。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的 。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一 种新闻传播媒介。
《中国新闻史》第一章
《天变邸钞》内容
关于邸报的起源,迄今有三种代表性观点: • 一是汉代说,以戈公振先生为代表。 • 二是宋代说,以朱传誉先生为代表。 • 三是唐代说,以方汉奇先生为代表。
汉代说
• 1927年,戈公振在《中 国报学史》里,提出了邸 报起源于汉代的观点。
• 依据是《西汉会要》里的 一段话,其中说到当时郡 国在京师所设的办事处: 邸。
中国最早的报纸?
• 经过对这份进奏院状报的一番考证与辨析,方先生认为, 进奏院状报实际上就是中国最早的邸报,而敦煌文物里 所保存的这份归义军进奏院状报,就是目前所见的中国 最早的一份报纸。P7 • 此论一出,反响强烈。因为,它实际上是确立了中国新 闻事业史的起源年代,同时也等于确定了世界最早的报 纸诞生的年代。
第 1章
封建帝国与中国古代报纸
第一节 中国古代传播活动溯源
1、前文字时代 • 《易经· 系辞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 之以书契。”
• 古代洞穴岩画
• 烽火戏诸侯
• 《孙子兵法》:言不 相闻,故为金鼓;视 不相见,故为旌旗
• 《尚书· 夏书》:每 岁孟春,遒人以木铎 徇于路 • 传达政令 • 采风
唐代说
• 1983 年 , 方 汉 奇 先 生 在 影响广泛的一篇论文里, 通过研究唐代进奏院及其 传发的进奏院状报,得出 了邸报源于唐代的观点。 • 这篇题为《从不列颠图书 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 看中国古代的报纸》的文 章 , 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一、唐代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以及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二、开元杂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唐代开元年间在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三、邸报特点: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定期发行;“邸报”名称第一次出现。
内容: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军事情报;刑罚。
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较起来,宋代的进奏院状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更接近于近代的官报:
1、他已经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的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的官报。
2、他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3、他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
传播工具。
4、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
四、定本制度定本制度起始于宋朝真宗咸平二年。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
五、小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
1、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2、露布(99传名)
3、开元杂报
4、敦煌进奏院状
5、进奏院状
6、定本制度(00新名)
7、邸报
8、小报(90名)
9、民间报房
10、《急选报》(98名)
11、《万历邸钞》(02名)
12、《天变邸抄》
13、揭帖
14、旗报和牌报
15、报房京报
16、辕门抄
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1815-1873)
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2、《蜜蜂华报》
3、《广州纪录报》
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5、《香港公报》
6、《德臣报》
7、《孖刺报》
8、《遐尔贯珍》(99新名)
9、《香港船头货价纸》
10、《字林西报》(99传名)
11、《六合丛谈》
12、《万国公报》
13、《上海新报》
14、《申报》
15、《新闻报》
16、《京津泰晤士报》
17、《中西见闻录》
第三章民族新闻事业产生(1873-1898)
1、《彙报》
2、《述报》
3、《循环日报》
4、王韬(98论)
5、《万国公报》
6、《中外纪闻》
7、《强学报》
9、梁启超(99传论)
10、《知新报》(00新名)
11、《湘学报》
12、《湘报》(90名)
13、《国闻报》(02传名)
14、唐才常
15、严复
16、《官书局报》
17、时务文体(96名、03论)
18、《弢圆文录外编》
第四章清末民初时期(1899-1919)
1、《清议报》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机关。
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该报第一撰稿人。
该报形式略同于《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明显提高,栏目丰富,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时事短评专栏。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P1)
(1)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口头传播,还有作为辅助手段的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最早的带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2)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发明后,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3)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继续沿用。社会上传播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谣和谣言,传播载体既有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开元杂报:(P5)
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这种朝政简报被抄袭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代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中国最早的报纸。)
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P17)
明代邸报的别称:
邸抄、朝报、除目、京报
明代邸报大体上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皇帝的谕旨。
皇帝的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室的各类消息。
官吏的任免和觐见。
官僚们的章奏。
军事信息。
社会新闻。
此外,邸报还附有“鼎甲单”,及时报道有关科举方面的最新信息。
明代“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P20)
《万历邸钞》:
《万历邸钞》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作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因此,它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一章整理复习题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历年考题编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
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邸报在不同朝代有不同名称,其中之一是( )
A.新闻
B.揭帖
C.牌报
D.进奏院状
2.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出现在()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3.秦、汉时代,中央向地方发布新闻的媒介是()
A.诏书
B.烽火
C.木铎
D.朝报
4.直到唐朝才出现的传播工具是( )
A.语言
B.文字
C.进奏院状
D.京报
5.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民间抄传的报纸是()
A.邸报
B.小报
C.京报
D.宫门抄
6.中国古代报纸的通称是( )
A.进奏院状
B.朝报
C.邸报
D.小报
7.在宋代,“新闻”一词还被用来代称()
A.邸报
B.小报
C.朝报
D.状报
8.我国古代关于言论管制的重要文章《论禁小报》的作者是()
A.北宋仁宗
B.南宋周麟之
C.南宋高宗
D.南宋赵升
9.明代邸报在印刷形式上的重大发展是()
A.雕版印刷B.活字印刷C.铅字印刷 D.电子扫描
10.乾隆朝中期以后,朝廷解禁,允许抄印官报内容的报纸在民间出售,这种民间报坊的新闻出版物是
( )
A. 邸报
B. 小报
C. 朝报
D. 京报
11.小报产生在()
A.北宋B.南宋C.明末D.清初
1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开始的时期是()
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
13.唐朝人孙樵所称的“开元杂报”可以归属于()
A.露布B.进奏院状C.朝报D.观察使牒
14.“新闻”概念的出现是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讲ppt课件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的早期表现形式
一、从口语传播到标识传播
(1)口语传播的出现 口语传播这一形式,即口耳之间的传播形式,肇始于先民们在劳
动中“来自百度文库呼邪许,后亦应之”(《淮南子》)的举重劝力之歌。
谣谚
.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的早期表现形式
.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
一、古代报纸的诞生 (1)概说
自唐代起,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邸报”的古代报纸开始出现。 这一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传播形式,在性质上与近代意义上
的报纸最为相似,并随着这一新闻信息传播形式的不断发展 而日趋接近,直至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覆灭 后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1)概说 早在殷商时代,中国的文字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
们可以断言,文字一出现,就立即成了重要的新闻信息传 播手段,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发展。 文字传播及其各种表现形式的陆续问世,使中国古代社会的 新闻信息传播活动日趋成熟。
.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 要形式
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的早 期表现形式
.
第一编 新闻事业在中国的出现与长 足发展 (1815-1895)
第一讲 中国古代新闻信息传播及其主要形式 第二讲 近代报刊在中国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三讲 外报“渐行于中土”与垄断局面的形成 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与海外中文
中国新闻事业史-历史事件时间表(第1-6章)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唐代 中国古代报纸起源于唐代。 孙樵 字可之、隐之,关东人。 著有《孙可之集》 《读“开元杂报”》 证实了当代确有官方发布、抄录、 传播新闻的做法。 确凿、具体的证明了“开元杂报” 为早期的中国古代报纸。
《读“开元杂报”》
中国古代报纸,通称为“邸报”。 “邸报”的特征: 1、内容不同 2、形式不同 3、发行与传递不同 进奏院 地方当局的驻京办事处 主要职责: 报状 由进奏院发出 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 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传播
1915年9月15日 《新青年》-上海 陈独秀 陈独秀从三个方面领导《新青年》 1、指定刊物宗旨和不同阶段的 2、提出开展思想文化斗争的原则 3、组织编者、作者和读者队伍 4、决定《新青年》的出版发行 《新青年》宣传贡献: 1、批判封建伦理道德,批判尊孔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发动文学革命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过: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 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 的新页
小报
未经官方审查、自行传抄的报纸。 新闻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 捕风捉影,真真假假。 通政司和六科 《万历邸钞》和《天变抵钞》 提塘官办公的地方称提唐报房 抄发邸报是提塘官的主要公务 独立的报业正在形成中 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 是清代新闻史上的重要现象 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当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后,京报仍 转载或翻印京报。 马礼逊 米怜 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简称《察世俗》 米怜主编,署名博爱者 阐发基督教义为办刊宗旨 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 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创办人、主编:郭士立 封面印有:孔子语录和“爱汉者”
中国新闻事业传播史1-4章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重点)
办报内容:宗教宣扬上帝的全能(七年总共发 表文章224篇,206篇宣传教义),登载一些天 文地理知识,也介绍西方近代科技实用知识 办报宗旨: 阐发基督教义为任务 办报性质: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 办报特点:将基督教义与孔孟思想结合(封面 印有孔子语录——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 封面也有关于基督教义内容的署名——博爱者)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印刷工人梁发
1789年出生,原名恭,字济南,小名阿发 基督教第一位中国传教士 1815年梁发随米怜到马六甲,帮助他印刷出版 中文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9年娶黎氏(中国第一个女教徒) 1832年写《劝世良言》(天平天国洪秀全深受 影响) 1855年病逝,终年66岁
《察世俗》着重介绍西方近代科技的实用知识,如蒸 汽机、农业技术、急救方法等等。这类知识既为中国社 会所需要,又可反映西方科技水平,改变中国人对西方 文化的看法,显示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友好感情。 《东西洋考》却大量介绍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的情况, 目的是打破中国人闭关自守的观念,美化英国殖民统治。 另外《东西洋考》每期都有一定数量的新闻,绝大部分 译自外报,少数为广州、澳门的地方新闻,后期也录有 一些“京报”的材料;此外《东西洋考》比较重视贸易 活动,后期曾多次刊登中外进出口的物价表。
英国间谍 他在中国沿海进行海道测量、地形勘查、 绘制航海地图,调查各地物产及商业贸 易情况,搜集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 面的情报,提供给英国政府以备采纳。 郭士立还直接参加了鸦片战争前胡夏米 (东印度公司职员)在中国沿海的侦察 活动,参与制订侵华的军事方案。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
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1 复习笔记
【结构脉络图】
静业学习网1
【重点难点归纳】
一、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1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
(1)文字出现之前古代的传播手段
①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②作为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的,还有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③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这是别的国家的传播史上所没有的。(2)有了文字以后,古代的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也更为多样化
①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和金石。甲骨除少量纪事外,多用于祭祀和占卜;金器多用于记录帝王诏书或国家常法;岩刻多用于颂德和纪功。
②早在3000年以前的上古时代,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集市贸易,同时也产生了最初的商业广告。
③古代的中国有着频繁的传播活动,在中国的古代典籍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有关传播活动的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不少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从事传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2两汉和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
(1)两汉的传播活动
①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每个驿站设置传车,负责官文书和信息的传递工作。首都长安设有“邸”,中央政府部门设有主官和属官负责接待和通报工作等,另外还设“公车司马令”和“御史”等,封建政府内部的信息传播体制日趋完善。
②面向全国臣民的政令发布工作,日趋经常化和规范化。
③两汉时代已经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文字传播的载体,早期以竹和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有关的信息直接用笔墨书写在竹简、木简或绢帛上。造纸术发明以后,才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第1—8章)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1)起始和发展脉络:
中国的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十分原始的,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
耳之间的传播。传播活动中的特殊媒介——木铎
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等。秦始皇时期统
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两汉时期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传播媒介是露布和布告。作为社会上传播
手段被普遍采用的主要是童谣和谣言。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载体是多
元化的,既包括木简、竹简和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2)古代
报纸的诞生:
新闻传播活动是随着人类的出现,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生产力
水平极低的条件下,人们为了生存,需要一种手段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互
动有无,交流情况,判断敌情和获取生产物资,甲骨卜辞、情报信、烽火
狼烟等都算是传播的手段。则中原始的新闻活动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
体系。直到报纸的出现,才标志着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形成。
唐朝由于实行藩镇制度和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
一行政机构,用来向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机关决策和
活动。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种机构的负责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
进奏官。他们的工作是为所代表的藩镇长官呈递奏章,下达文书,也为地
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政治消息,这些报告在当时没有固定的称呼,有称“进奏院状报”,也有称“状报”或“报状”的。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3,唐代官报新闻发行工作通过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知道我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分为五个时期;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为什么称为 ‚甲骨文‛、‚金文‛呢?这与带有文字的传播载 体相关。考古学家考证,最早的带有文字的传播载 体是甲骨、金器和刻石。甲骨文大多刻在龟骨或牛 羊的肩胛骨上。 (配图)
据说明末清初一老者到中药铺抓药,有一味药叫‚龙 骨‛,回家煎药时,发现‚龙骨‛是有一些有意思的划 痕、符号,便将这些龙骨片挑拣出来,仔细研究。后经 考古学家研究测定,最终确定这些符号原是中国最早的 文字。
二、唐代‚敦煌进奏院状‛ (1/3) ——世界上现存年份最早的原始报纸 证明唐代开始有报纸的物证是两份唐代的进奏院 状。 这两份进奏院状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 归义军节度史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洲的。 因为沙洲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都长期被 封存于敦煌莫高窟,所以被称为‚敦煌进奏院状‛。 现在这两份进奏院状分别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 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四、有关唐代报纸的文献记载(1/3) 新闻史学家和唐史学家在研究唐代文献时,发 现有许多资料中都提到了唐代报纸,只是称呼各不 相同。如: 《李义山文集》卷一《为濮阳公论皇太子表》: ‚臣得本道进奏院状报‛ 崔王义远《桂苑笔耕集》卷一《贺致年号表》: ‚今月某日谋进奏院状报,奉十一日宣下,孙广明 元年中和元年。‛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1/6) 造纸术未发明之前,古人们的新闻传播手段, 十分原始落后。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头传播。现代人玩的娱乐游戏‚传话‛可 与之比拟。第一个人告诉第二个人‚我太太中午炒 了一盘鱼香肉丝给我吃‛,传到最后,变成了‚我 太太被炒了鱿鱼了‛,‚我太害怕下岗了‛之类的 话,与原话之意相差万里。由此可见,口头传播难 以广涉千里,也更易因辗转相传而失实。
二、唐代‚敦煌进奏院状‛ (2/3) 研究这两份进奏院状,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古代wenku.baidu.com 形报纸的一些特征: 第一,没有报头,文字没有大小字号之分,文章 没有开头,只用 作为起始,没有句读,开 端和结尾部分保留官文书的写法; 第二,所登信息均由进奏官们自行采集和编写; 第三,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 直接发给他们的主官; 第四,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或从朝廷采集到的 重大政事消息。
四、有关唐代报纸的文献记载(3/3) 还有许多文献资料中称‚留邸状报‛、‚邸吏 状‛、‚朝报‛等。这些称呼虽然不同,但指的是 同一事物,即都是由进奏官传发至地方的原始状态 的报纸。 这些材料的作者大部分都是唐人,以本朝人著 本朝事,自然可信。材料中涉及的人物都是中晚唐 时期的人。在其他文献中也有据可查。
五、唐代出现报纸的社会条件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空前繁荣强大的一个 朝代。唐代的驿运制度比较完备,全国驿站的总数 达1643所,内陆驿1297所,扎驿260所,兼有水陆两 驿的86所。 西汉发明了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隋唐之际发明了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唐代的造 纸、印刷工艺都有较大发展。这些都为报纸的诞生, 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以上,我们通过对物证、大量史料的研究,证 明中国唐代始有新闻事业。
第三节
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3/4) 第五、内容多为皇帝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 臣僚的章奏,战报,刑罚等。 第六、邸报稿件多由进奏官抄录而来。 第七、邸报要由中枢各部一一审定,皇帝也会 对内容有所指示。 第八、宋代邸报由驿递传送,驿递按传送的速 度又分为步递、马递、急脚递、水运递等。 可见,宋代邸报已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 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宋代邸报也有多种称 呼。如‚朝报‛、‚邸状‛等。
2、绘画传播。譬如,有人在河中捕到了鱼,便 在河岸的沙滩上画下那种鱼的图画,以昭示后来人 在此捕鱼. 3、烽烟和旗鼓。主要用于传递军事号令。烽烟 用于示警,旗鼓用于指挥进退。 ‚战火连三处,烽 烟照五京‛便指于此.
4、木铎。《术· 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 徇于路‛。其中的‚铎‛,据贾疏云:‚皆以金为 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之则曰金铎‛。 据说三代周秦时期,有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在各地采 风。木铎成为早期新闻事业的象征. 以上传播活动和文字无关,有了文字以后,古代 的传播活动渠道、手段都更为多样化了。
思考: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在何时? 请解释其产生的证据和条件.
第三节
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1/4) 研究宋代报纸的发展要注意此时‚邸报‛、 ‚进奏院‛的含义已与唐代有了较大的区别。
(一)宋朝出现了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 理下发行的官报-------邸报。 负责发行官报的机构是进奏院。 负责采集信息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 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以后,发报制度逐渐正规、 统一起来。
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2/4) (二) 宋代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特征和封建官 报的色彩:
第一、它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 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的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 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的官报。 第二、读者对象扩展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 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第三、定期连续发行。 第四、信息量大,时效性强。
四、有关唐代报纸的文献记载(2/3) 刘禹锡代杜估作的《谢男师损等官表》:‚伏 见今月一日制,授臣长男师损秘书省著作郎、次男 式方太常寺主簿,又得进奏官裴遘状报,伏承圣恩, 特降中使送官告到臣宅,分付师损者。‛ 李德裕《会昌一品集》卷十七《论幽州事宜 状》:‚臣伏见报状,见幽州雄武军使张仲武已将 兵马赴幽州雄武军。‛ 田神玉《谢吴神功于京兆府界择葬地表》: ‚臣神玉言,今月三日得上都留后状称……”。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6/6) 除了这些传播媒体外,我国远在春秋战国时代, 就有不少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从事关于传播功能、 传播效果、传播技巧、传播心理、传播道德乃至于 受众需求等方面的分析论述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 说,中国是传播学的真正发祥地。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1/4)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 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 有了报纸的萌芽;中古时期,有了报纸的雏形。所 以,关于中国报纸的起源,不少中外新闻史学者都 作过研究,曾提出过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节
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1/2) 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从远古时代起,就已经 开始了。远古的人们结群而居,共同生活,共同劳 作,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相互沟通、交流信息, 自然也就需要传播。 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山顶洞人使用过的经过加工 的海蚶壳,和青海民和县阳山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 代的陶制喇叭筒,都是远古先民进行社交和传播活 动的物证。
1、周朝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有: 日本学者 后藤武男 著有《新闻纸研究》 杉村广太郎 著有《新闻概论》 美国学者 白瑞华 曾参与主编《申报周报》
2、汉朝说。持这一观点的有日本学者楚人冠, 英国学者安东尼.斯密斯和中国新闻史学者戈公振。
戈公振<生平概述>(配戈公振照片)(1890-1935), 戈公振同时从事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在上海国民大学、 1928 戈公振提出来的主要论据是: 年底归国后,任上海《申报》总管理处设计处主任, 是中国著名报人,新闻学家。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 1935年8月,应邹韬奋邀请归国,参加《生活日报》筹备 兼《申报星期画刊》主编。 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 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新闻系兼职任教。 ①汉朝已经出现过传递新闻的活动;②汉朝已经有“邸”, 江苏东台人。 1908 年入东台高等学堂, 1912年毕业后入 工作。同年10 月22 日在上海病逝。著有《中国报学史》、 1927年初赴欧美、日本等国考察新闻事业。同年 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而“邸”在唐宋以后各朝,都是发行官报的机构。但这些 1932 年春,随国际联盟调查团赴 8月出席 《东台日报》任图画编辑。 1913 年入上海《时报》,在该 《新闻学撮要》、《新闻学》等书。其中《中国报学史》 在瑞士举行的国际联盟报界专家会议,在会上发言题为 东北调查日本侵华真相。同年 论据都不足以证明汉朝已经有了报纸。据有些学者证明汉 9月随调查团去欧洲。1933 报工作近 15 年,从校对、助理编辑、编辑晋升到总编辑, 被译成日文,并多次再版,被称为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 《新闻电费率与新闻检查法》。 年起在苏联旅居 朝的“邸”,都与后来的“邸报”无关。现存的汉朝文献 3年,写了许多反映苏联建设的通讯,后 致少于《时报》的业务改革,创办《图画时报》及多种副 基之作。 来汇成专集《从东北到庶联》出版。 资料中,也看不到“邸报”字样。 刊。
西汉时代已经进入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当 时时效性较强、影响较大的文字传播载体,主要是 竹、帛和露布。 竹子劈成片称为简,简以绳相穿,称为策。简上 面可以用笔书字,传之四方。
帛即绢绸。古时只有达官贵人和宫廷才用得起。 露布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 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大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古 时战场上士兵快马加鞭,高举露布,一路传递捷 报,可以说是古代报纸产生以前,实效性、公开 性最强的传播媒介了。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3/4) 3、目前为新闻界所承认较可靠的说法是:中国 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朝。 研究唐代新闻史,要注意以下几个名词: 邸,进奏院,进奏官,进奏院状(状,状报,报 状)。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4/4) 唐代的报纸孕育和发展于唐代中期,与唐代藩镇 制度的发展紧密相联。唐代中期,在一些边疆地区设 立藩镇和节度使。后来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 使在京都设立办事处称邸,后来也称进奏院。进奏院 的负责人称为进奏官。这些进奏官主要负责呈递章奏, 下达文书,办理需要和政府各部门请示汇报联系交涉 的各项事宜,也为地方了解、汇集和通报各项朝廷的 政治消息。 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 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雏形。
一、邸报的出现和宋代邸报的有关制度(4/4) (三)宋代的封建统治者开始注意对邸报的管 理。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官方对灾异、军情、朝廷 机事严加限制传报。 统治者为加强对邸报的控制,为使这些禁令得 到执行,使邸报能够很好地贯彻统治者的意旨,宋 代还曾经实行‚定本‛制度。即进奏官必须根据官 方审定的邸报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当局允许发 布的内容范围。
海蚶壳、陶制喇叭筒
一、古代新闻传播溯源(2/2) 到战国时期,群雄割据,处土横议,战火频仍。 统治者们需要发布政令,通报政情军情,诸子百家 游说四方,宣扬自己的学说和政治主张,这时传播 活动更为频繁。 在《墨子》、《吕氏春秋》、《左传》中都有 早期传播活动的记载,新闻传播的政情、军情等方 面情报都是最新的信息。如《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 中所记的‚大叔完聚,缮用兵,将袭郑。……公闻 其期‛等,这些可以算做早期的广义的新闻传播。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主要参照书目: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方汉奇、张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第一节 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 古代报纸的诞生和唐代的进奏院状 第三节 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第四节 元明两代的新闻事业 第五节 清代初期和中期的新闻事业
二、唐代‚敦煌进奏院状‛ (3/3) 总之,它以传报来自朝廷方面的消息为主,由 地方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负责向地方传发,它具 有官报的性质,但还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 的正式官报,它属于一种由官文书向正式官报转化 过程中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三、孙樵和‚开元杂报‛ 学界研究唐代报纸,证明中国报纸出现的时间 常用孙樵和他所写《读开元杂报》一文。 有些学者认为‚开元杂报‛属于古代报纸的范 畴,是进奏院状报一类的早期报纸。它的存在说明 中国至少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就已有早期的报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