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有感

合集下载

谈儿童视角下的课程开发与思考

谈儿童视角下的课程开发与思考

谈儿童视角下的课程开发与思考作者:孔琼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22年第11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都发生了转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越来越关注幼儿生发的问题,以兴趣和问题为导向开展各类活动。

那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一步步去审视幼儿的问题,梳理和支持他们的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幼儿的认知经验呢?通过实践,笔者以发现为先、理解为基、支持优化为主旋律,以“萌娃奥运会”主题课程为例,谈儿童视角下的课程开发与思考。

一、链接热点现象,引发价值思考幼儿有其独特的看待事物的视角,正所谓“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即使是同样的事物,在幼儿眼中也会映射出不同的光芒。

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发现幼儿的需求。

我园“萌娃奥运会”主题课程就是从幼儿关注的热点现象中生成的。

东京奥运会举办在即,中国女足传来了好消息:姑娘们踢进了奥运会!一时间,这个好消息在家里、幼儿园传开了。

孩子们对这个新闻十分感兴趣,话语间满满的自豪感:“中国女子足球队真是太厉害了!”与此同时,疑惑也在孩子们中间蔓延:“足球是我们最爱的运动,可奥运会是什么呀?”“奥运会是所有足球队聚在一起比赛的会吗?”“为什么奥运会在日本举办呢?”“我们中国举办过奥运会吗?”……基于幼儿浓厚的兴趣和激烈的探讨,教师觉得有必要加强对奥运会的审视。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时,大班孩子还处于蹒跚学步阶段,而2020年东京奥运会因疫情延期至2021年7月举办。

如此长的时间跨度,让刚好处于大班阶段的孩子没有关于奥运会的认知经验。

那么,探索奥运会对孩子的发展有哪些价值呢?当孩子的兴趣遇上“奥运会”概念空白,该如何抉择呢?如果开展奥运会主题活动,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奥运会的价值进行了多角度辨析。

首先,奥运文化于幼儿。

奥运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从物质层面来说,因奥运而生的奥运会徽、吉祥物、纪念品、奖牌、奖杯、运动场馆、体育设施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观的奥运衍射。

关于教育孩子心得体会15篇

关于教育孩子心得体会15篇

关于教育孩子心得体会15篇关于教育孩子心得体会15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孩子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教育孩子心得体会1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怎样教育好下一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和家庭问题,特别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怎样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更加成为家庭的重中之重。

凡事要注重方式,只有方法得当才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下面就这个问题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第一,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对于人一生的成长过程,孩提时期尤为重要,因为每个人一开始都是一张白纸,而其中的内容都是后天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所受的教育一笔一笔填写上去的,这个最开始的外界环境是人们一生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作为孩子家长我们要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知道以后要成长为一个怎样的人,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说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好好学习,让他们知道只有从小接受一个良好的教育才能成长为一个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优秀人才。

第二,要给孩子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

要想让孩子真正能静下心来学习,我们家长要做一个好的榜样,养成一种正确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让孩子分配好学习与玩的时间。

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有大声喧哗和看电视等行为,以免打扰孩子学习。

第三,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

1、要学会和孩子做好朋友,尊重孩子。

要注重和孩子的交流,尝试与他们一起学习与进步,让他畅所欲言,只有这样我们家长才能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让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提供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

2、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认为不要一味强迫孩子学习,不要让孩子有压迫感。

我们可以尝试把比较枯燥的学习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进行,这样既有利于孩子比较牢固的掌握知识,还可以让他们感觉到学习其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不至于产生逆反心理。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心得体会(3篇)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心得体会(3篇)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心得体会(3篇)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心得体会(精选3篇)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心得体会篇1一、快乐是学习的前提静怡刚上一年级时,其实是一个羞涩、内向的孩子。

刚入学一个星期,我问她“你交了哪些朋友?下课玩些什么游戏?”她说:“没有交朋友,我下课就坐在座位上看他们玩。

”这下我意识到出问题了,一个没有朋友不会玩的孩子有什么快乐而言。

长此以往,一旦养成了孤僻的习惯,可能终身难改。

所以我温和的告诉她,每天都要和同学们玩游戏。

而我每天都会和她交流怎样和朋友们玩,他爸爸也身体力行陪她玩比如反对猫等游戏。

我一直认为快乐是学习的前提,不快乐逼迫式的学习,难有成效难以坚持。

五年级,有些孩子已经出现厌学情绪了,当孩子们不喜欢学习时,我们家长可以另辟蹊径从玩上加以引导,当你们有共同语言了,作为家长你的话就有分量了,也有了。

二、努力是一个孩子的优势一年级的静怡其实学习上问题挺大的。

那时每晚她说的最多的一句是:“妈妈,我不懂!”因为幼儿教育我们崇尚的是“无知”教育,除了玩不教她任何与课本有关的东西。

进一年级时,1—20她数不顺,识字不到10个,而她也不是别人口中所说的具有慧根的孩子。

所以一年级的期中考试,其他孩子都沉浸在百分的喜悦中时,我家的静怡拿着只有七八十分的试卷惶惑着看我,还是那句:“妈妈,我不懂试卷的意思。

”我笑着问她:“闺女,你是不是觉得你挺笨的?”那时她哭了,这么小的孩子其实也有了心思,她爸爸给她讲了个“笨鸟先飞”的故事。

我告诉她,当你不如别人时,唯有比别人努力。

相信这句话现在应该已经深植于她的心里。

因为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我只重过程轻结果。

不管是她参加跳绳比赛,干部竞选还是大大小小各类活动,我问的第一句话都是:“你认为你尽力了吗?”如果她点头,我一定会对她竖起大拇指表示鼓励。

有朋友可能会问:“不问结果吗?”我认为只要尽力了,结果一般都会好,就算不好,尽力了,还有什么值得苛责的呢?孩子不一定要拿来和别人比的,只要他比昨天的自己有进步,难道不值得称道吗?这是我在带静怡之道上我认为做的最成功的一点,因为她够努力,所以我不担心她今后的学习,甚至不担心她今后的人生,因为努力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

倾听花开的声音《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书心得

倾听花开的声音《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书心得

倾听花开的声音——《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书心得在学校老师们的推荐下,我有幸拜读了顾明远老先生写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感触颇深。

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老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看完之后,令人深思,给人启迪。

书中写到:“人有五种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表现的需要。

大人有这些需要,孩子们也有这些需要。

特别是孩子也有尊重的需要。

”“我们常常讲,与人交往要换位思考,即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思考,这样双方的矛盾就容易解决了。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想想我们怎么施教,想想我们小时候是怎么想方设法玩儿的,我们怎么过来的。

”这一段朴实真挚的文字引起了我的思考和共鸣。

上周一,我们二年级要挑选50个学生在运动会开幕上进行篮球操表演。

因为时间紧,所以我们准备在班上挑选一些有篮球基础的同学去参加排练。

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推荐学霸墨X,说他参加了篮球培训班,技术可高了,还会玩很多种篮球花样。

就在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去参加预选时,可墨X 却说他自己不想参加。

这让我感到很奇怪。

下课了,我对他说:“墨X,听同学们说你是篮球小将呀!你去参加排练,到时候在开幕式上向全校师生展示一下你的球技,好不好?我们都很期待欣赏哟。

”可他却摇摇头,说:“我不想参加。

”“那是为什么呀?这么好的机会不去展示,多可惜呀!”“我是很喜欢打篮球,我也会玩多种花样篮球。

可我不喜欢上台表演。

排练的时候一直在那里拍球拍球的,太无聊了。

”他说的是那样坚决,竟让我无言以对。

我只好对他说:“这样吧,你今天回去再好好想想,和妈妈商量一下。

明天再回复我。

”我期待着给他一点缓冲的时间,或许从妈妈那里能有所转机。

可晚上他妈妈给我发微信说:“道理我都讲了,可他好说歹说就是不愿意搞。

还说不想被管着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

”看来,这个孩子真的很有主见,但换位一思考,仿佛也看到了小时候那个被妈妈逼迫的自己。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后感篇1假期里,有幸拜读了顾明远老先生写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感触颇深。

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明远老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

看完之后,令人深思,给人启迪。

书中谈到顾先生在参加成都市“减轻课业负担”的座谈会上,一位小学生发言说到,希望国家定一天“无作业日”,就像“无烟日”“无车日”一样,另一位小学生说到,作业还是要的,但希望老师不要布置那种枯燥的、反复练习的作业。

顾先生谈到,这是学生微弱的声音,要求并不高,我们很少听到学生的声音。

社会上炒得热闹的、媒体反映的,往往是教育者的声音、家长的声音,都是大人的声音。

我们的孩子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大人们一概不知、一概不理,只要他们抬头做练习,考出好分数,考上所谓的好学校。

这样能引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吗?能培养人才吗?看到这里,回想我们的教育,我们总是想着用我们想当然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学生和孩子,总是以长者的身份对他们说,老师(爸爸妈妈)都是为了你们好,我们的经验比你们多,你们就得听我们的,这样就会少走很多弯路等等诸类的话语。

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孩子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忽略了孩子们的想法,让他们在我们的殷殷期盼的目光中背着沉重的包袱进行学、学、学……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就像前面提到的,也许就是不写那种枯燥反复的作业而已。

我们为孩子们安排好的道路,也是不是他们想走的,太过一帆风顺的人生就会失去生命中本该有的五彩斑斓。

有些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会真正成长起来,而我们的家长、老师就是起到引领的作用,而不是进行大包大揽。

薛法根组块教学心得体会(共3篇)

薛法根组块教学心得体会(共3篇)

薛法根组块教学心得体会(共3篇)第1篇:读薛法根组块教学组有感从儿童视角出发,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孩子——读《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有感孙秀娥薛法根语录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也好,教学也好,我们的教师需要智慧!什么是智慧?知识不是智慧,技能技巧不是智慧。

智慧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善良的心;二是现实的生活实践;三是深刻的思考。

我们理应追求教学的智慧!”薛老师建议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名特教师经验层面的借鉴模仿上,真正的学习应该用教学心理学的原理,对名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做出科学的分析,抓住最本质的东西。

剥离了名特教师的艺术个性,显露出真正的科学规律,我们教学也就有了自己的风格。

同样,薛老师也变向的告诉我们对待孩子,我们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不能让孩子变得势力和现实,有时候面对作文时候,似乎越来越多的孩子患上了“失语症”,越来越不会写作了。

好多老师认为该教的都教了,甚至是倾尽所能,倾囊而出了。

曾一段时间以来,本人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也一度把责任推在学生身上。

但当读了薛法根老师的《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一书之后,重新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时候,我才猛然醒悟,孩子无话可说,作文写不出内容,有时我们的写作内容远离孩子的生活,孩子们无法感同身受,自然也就无法用鲜活的语言来表达;要么是我们解读教材不到位,阅读、习作指导无法;要么是我们缺乏适切的评价方式,无法让学生保持对作文的“适当温度”,缺乏对学生写好作文的情感支持……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切合孩子的作文心理,让孩子自如地用自己的话语方式进行更规范的表达,让孩子成为孩子,而不是要孩子“邯郸学步”,患上“失语症”呢?下面,让我们来重温一下本书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一些策略。

一、积累素材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父母教育孩子的观后感

父母教育孩子的观后感

父母教育孩子的观后感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便是“父母”。

当孩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时,他们便成为了新生命的引导者和榜样。

在这个道理众所周知的前提下,当自己亲身经历了做父母的责任和光荣时刻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与乐趣。

如今,我也享受着作为父母的角色并从中汲取到了很多关于教育孩子的观后感。

首先,作为父母,我们要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思维方式。

经常我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度干涉,不允许他们自由表达和选择,甚至包办一切决策,这样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意识到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成为孩子的指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事事干预的控制者。

其次,作为父母,我们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关爱。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怀和爱护,而这种关注和关爱并不仅仅是表面化的赞美或物质上的满足。

我们应该尽量在生活中投入时间和精力,倾听他们的内心需求,询问他们的困惑和问题。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与他们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并且关注他们心灵的成长。

其次,父母应该扮演好榜样的角色。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模仿和学习父母的行为和态度。

如果我们作为父母不善于言传身教,自身素质和品德不高尚,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将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展自己的潜力,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学会以此为基准来做人做事。

最后,作为父母,教育孩子还需要接受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人们有不同的观点和方式来看待教育孩子的问题。

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局限于自己固守的观点,而是应该虚心向周围的人们学习,了解他们的理念和方法。

通过与不同的人交流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教育方式,使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总之,父母教育孩子需要在诸多方面下功夫,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我的观察和体验,我认识到了孩子的独立性、关爱、榜样作用以及对不同文化的接纳等方面的重要性。

读儿童立场心得体会

读儿童立场心得体会

读儿童立场心得体会•相关推荐刚看到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一书时,就立刻被题目所吸引。

“何为儿童立场?儿童立场是什么?怎样站在儿童立场?”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迫不及待的想从书中找到答案。

成先生在这本书里指出,一切教育的核心都应当是围绕着儿童本身的,发自内心的尊重孩子,赏识孩子才有资格去谈论教育的技巧。

成先生认为儿童立场需要我们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回到儿童最伟大之处去,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上去。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工作的内容是教书育人,我们工作的对象是孩子,该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对待儿童是我们终生思考的问题。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我们应当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介入我每一次教育行为发生之前都要思考的问题。

读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似乎从书中找到了答案,似乎又没有找到。

刚好在学校的读书分享活动中,让我茅塞顿开,集体的智慧,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我更深层次的理解“何为儿童立场”,回归当下教育,我们往往无法真正认识儿童、了解儿童,常常出于成人本位替他们作选择,基于我们的认知经验帮助他们做判断,这些看起来像是推动儿童发展,但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真的是孩子感兴趣的吗?真的是孩子愿意去探究发现的吗?首先,到孩子身边去观察,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

在刚步入小学阶段,尤其是一年级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存在焦虑,甚至在刚开学初会看见有个别孩子哭闹不愿上学的现象,其实细细推敲,孩子还没进校还不认识老师她为什么会哭闹,其实大多是家长的焦虑影响着孩子,你的一举一动,你的言辞都会转接给孩子,更有的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小学的老师可不像幼儿园里的老师那么温柔,上了小学你可是有作业的,作业多的你写不玩,甚至更有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上小学了不能每天想着玩了,你可是要考试的,你考不到一百分就不要回来了等等诸如此类,想想如果每天传递这种信号给孩子,你说他对小学生活还会充满期待吗?是呀,要想了解孩子就要走到孩子身边去。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范文8篇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范文8篇

教育孩子心得体会范文8篇教育孩子心得体会范文篇1大家知道,在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乃人之常情,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于是如何教育子女便成为摆在每位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作为一名家长,同样感到孩子的教育太难了,现在社会为上打着为了关注孩子的成长,显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培训学校,家长培训班,这样那样的教子方法,教学软件等等,然而这些都适合自已的孩子吗?我认为未见得,有的家长下了重本为孩子请家教,或是买昂贵的学习用品以及教学软件,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乎家长感到迷茫了,我的孩子在上初一了,学习成绩以及日常行为习惯也始终存在起起落落,我也曾一度地感到苦恼,作为父母,得想方法找教育适合自身孩子的方法呀!下面我且介绍一下,我教孩子的心得以及孩子成长的过程,由于现在孩子终归也还小,我的方法也可能性存很多欠妥的地方,望在教子方面有更好心得的家长们,老师们不吝教导,不胜感谢。

我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就由他外婆带着在深圳这里和我们一起生活,两岁多我就开始教他识字,唱字母歌,小家伙从小就很爱好写字,而且写得很有力,很工整在三岁时能够开关电脑,按程序开头,会用电脑的超级解霸播放他的儿歌碟,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模仿本领特别强,看着大人做事,他也会向模向样的跟着做,三岁半时我就直接送他上了学前班(小班),在四岁半时就上了学前班(大班),上完大班,将近就学完了学校一班级的全部课程。

于是我想到,既然孩子能接受的了这些知识,就让他早一点读书吧!于是我们夫妻俩商讨,怎样能让儿子五岁半能读到一班级,孩子他妈妈就想到了有一个叔叔在岳阳市东方红学校当校长,于是他妈妈就带孩子回到岳阳,那位当校长的叔叔对孩子进引了测试后,发现孩子的字写得不错,一班级的唐诗生字词,数学都有会了,就欣然答应了孩子读书的事,由于那时候户口本没有带上,孩子已经上了半个学期的课了,才给孩子注册,学校发现孩子的年龄不到入学年龄,但是孩子的成绩却能在有七千多学生的东方红学校全班级名列前茅,破格录取了,于是我们就在岳阳买了一套房子,由他妈妈和孩子的外婆带着孩子在岳阳陪读,我有时间就回岳阳去探望他们,孩子放假后,他们就来深圳。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

做新时代的老师
就是专业家,就是教育专家。有教育专业知识、掌握教育 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而且还能不断创新的老师。 怎样才能成为教育家? 1.进步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开展前沿
2.进步教书育人的才能、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改进教 育方法
3.进步文化素养,文科的学点理,理科学点文,开拓视野 4.注意反思和总结,这是深化学习的过程
老师要有良好的教育习惯
班主任的行为习惯对班级影响很大 老师的职业习惯 老师的行为习惯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பைடு நூலகம்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
顾明远: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 习,教书育人在细 微处,学生成长在
目录
一、教育理念 二、素质教育 三、教书育人 四、老师开展 五、童心与教育
教书育人在细微处
有时老师不经意的、无心的一句话,恰好说到孩子的心坎 上,他就会记住一辈子,鼓励的话会记住一辈子,批评的
话也会记住一辈子。所以,老师的言行要慎之又慎。

教师读书分享心得(优秀9篇)

教师读书分享心得(优秀9篇)

教师读书分享心得(优秀9篇)教师读书心得篇一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

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

“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

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

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

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

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

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有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

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

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

精选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4篇

精选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4篇

精选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4篇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书心得体会篇1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读好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集结了100个教育案例,王晓春老师对这一百个案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点评。

读完书给我最深刻、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王老师的点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向我们解释了如何解决班级管理问题;如何对待特长生、学困生、问题生;教师发展方向;班主任工作;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

读了这本书,我得到了一点启示:批评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式。

批评只是一种带有情绪性的管理方式,没有研究的教育,是盲目的、情绪化的教育,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最大障碍。

往往在没搞清孩子们是怎么回事,自己就大动肝火真是不值。

如何正确地批评孩子,而且有把握不伤害孩子?当你理解了孩子,批评孩子肯定能找到非常自然的角度,孩子也自然能够接受。

不掩盖问题,才能真正全面地理解孩子,才能正确地实施挫折教育与批评。

案例《爬树风波》讲的是学校刚刚种植了许多小树苗,一位二年级的老师对学生们说:“大家要爱护小树苗”可第二天在楼上看见本班意学生使劲地摇着一个小树苗,老师顿时火冒三丈,真想狠狠批评他一顿,可转念一想,还是看看究竟。

老师走到摇小树的学生前,看到一个口袋挂在小树__上,老师帮学生把口袋拿下来并说:“你这样摇,小树会受不了的,他也会流泪,也会疼的?”学生听了重重地点了点头。

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他就找来木棒挑下口袋,或者找个人来帮忙。

这就是有作用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应该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也就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孩子进步。

这条思路来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学生问题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读《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有感

读《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有感

也谈教育的视角——读《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有感假期有幸邂逅顾明远先生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随笔集)》,感受良多。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这个问题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从教十六年,我也曾尝试过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每次尝试也颇有进益,然而却并未使我真正解疑。

其实答案并不难求,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

如何实践这一答案,却是个不小的难题。

顾先生说,站在儿童的视角来设计教育,“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或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我们常常忽略了,他们还是孩子,他们遇到问题、看问题、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我们成年人不同,但我们却常常忽略了这一点。

就像《小王子》中说的那样:所有的达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我要做那少数的人。

所以今天,我也谈谈教育的视角。

一、站在学生的视角设计课堂。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的课堂。

判断一堂课是否高效,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是否是学生的课堂,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视角设计课堂,才有可能实现高效课堂。

在常态化教学中,如何实现高效课堂?教师是设计者,预习——展示——答疑——练习——反馈,教师都要提前设计,即要有预设,预设的问题应该来自学生,来自学生问题才是真问题;预设的环节应该是灵活的,学生理解就顺利过渡,学生存疑就展开交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就展现在这里;预设的结果应该是开放的,不是所有的问题答案都是固定的,恰恰相反,《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很多问题来自生活,生活中的问题答案都是多元的,而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正是如何面对生活。

二、培养学生站在老师的视角分析试题。

在当今社会,教育者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诠释教育,都无法摆脱应试的框架,那么我们也无需故作清高,正视考试,培养学生站在老师的视角分析试题,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才是务实的教育。

教师读书心得 读《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 读《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有感

教师读书心得读《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有感教育需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这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也是任何一个教育者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理念。

教育者一般都是成年人,而成年人在教育的过程中都喜欢用成年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的问题,而孩子则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思考问题,这就很容易以一种成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审视各种问题,背离孩子的思维和出发点,甚至无法理解孩子的行为。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教师和父母并没有从孩子的视角考虑问题,导致教育出现偏差。

;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个现象:父母在陪孩子玩的时候,孩子自己在玩,而自己拿着手机或者电脑在哪看手机,时不时的出去接电话,对孩子说的话置之不理。

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愿意跟你交流,也玩手机,上网。

家长们就着急了“我家的孩子有网瘾,说他都不听……”怨谁?自己都那样,孩子身上的毛病还不是自己惯得。

在成年人眼里是我们在陪孩子玩,哪怕工作多忙都要抽时间陪孩子玩,但在孩子的眼里却是他们在陪父母玩,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这就是孩子的视角。

; 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父母,带自己的孩子去超市买东西,但是,孩子去了一次之后就不是很愿意再去超市了。

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应该说超市里有许多食品、玩具,都是孩子喜欢的,但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呢?于是,有一次在无意中,他蹲下身子发现了这个奥秘,原来,在孩子的眼里根本就看不到这些好玩、好吃的东西,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屁股和脚,并没有出现成年人视觉里看到的精彩的世界。

这是一个十多年前的故事,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还是创作者杜撰的,但无论如何,作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告诉人们,与孩子交流时要蹲下身子,要从孩子的思维和视角去审视问题,否则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进而采取错误的言论和教育方式。

; 因此,在对待成人思维和孩子思维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和眼光先入为主,在这样两种思维有交集的地方,需要认真审视这种思维,否则这样的思维和这种思维导致的教育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书心得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书心得

《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读书心得开学来,有幸拜读了顾明远老先生写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明远老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读后让我深有感触。

映入眼帘的是四行大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

说收获更多的是反思: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成绩的重要因素。

在教育教学中,只有真正爱学生才会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

教师与孩子们的相处中最应该具备的就是爱。

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孩子们,爱每一位个性不同的孩子们。

关爱孩子们,保护孩子们的童真,激发孩子们的童趣。

爱孩子就要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成为走近孩子们内心的教师。

而在我的工作中,我也在努力做这样的好老师,努力用自己的爱和个人魅力感化孩子们,并带动班级每一位学生一起进步,快乐成长。

如,在处理调皮淘气的小机灵鬼们时,我常常会不经意的与他们交谈,这些交谈并不是在非常正式、严肃的氛围中进行,而是在轻松的课间、走路队时或吃饭的时候。

我们的交谈内容,并不是因犯错的事件开始,而是用一些家常闲话开始,询问最近我所注意到的一些现象。

其实用这些家常闲话开始,是有意的,因为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有时也会与家庭有关系。

而且这样的谈话,会让孩子明白老师是关注他的生活的,把它放在心上。

这样一来老师既能了解清楚问题,又能让孩子信任自己,并能敢于表达出自己犯错的原因。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主动意识到问题,并有意识的知道去改正。

这样的做法,比老师一味的逼问,一味的教育,有用的多。

所以老师蹲下来,陪伴孩子们一起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

其实每一位孩子对待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有我们通过询问,了解孩子们的想法,再正确的引导,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浅谈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幼儿主题审议

浅谈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幼儿主题审议

浅谈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幼儿主题审议摘要:“主题审议”是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前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也是保障幼儿园主题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

基于本园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占多数,实施主题活动经验不足,所以本园主题审议还处于探索阶段,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本园教师从回归儿童视角、寻找儿童视角、运用儿童视角等方面着手,提高教师对主题审议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审视,使每一个主题更加完善和全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儿童,幼儿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够实现深度学习获得发展。

关键词:儿童视角;幼儿园;主题审议;主题审议需要基于儿童视角,关注本园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关键经验,努力让课程贴近幼儿生活与发展,实现“以儿童为中心”。

通常都是以三研三审开展主题前审议,即研儿童、研内容、研资源、审目标、审内容、审路径。

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教师审议过程中过于“依托教材”,思维局比较局限,缺乏开放性。

2.教师审议过程中过于“面面俱到”,课程设置停留在五大领域的划分上,缺少整合多元化。

3.教师审议过程中过于“深入细致”,把握不住主题重点,活动与活动之间没有关联,缺乏层次和关联性。

为了改变和解决这一现状,使主题审议变得有效性,现谈一谈具体做法和思考。

一、解读主题,把握核心价值主题审议应该脱离原先的“教师的视角”,从而不断靠近“儿童的视角”来思考主题的目标、内容及路径。

在主题审议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教师对幼儿的理解不够,不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原有水平在哪里,更加不知道如何支持和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所以,教师要以儿童的经验去调整目标;以儿童的眼光去寻找素材;以儿童的语言去解读教材;以儿童的心态去重构内容。

从而把握主题的核心价值,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寻找“生长点”“儿童视角”研究带来了研究儿童的新方向,这种视角认为儿童是一个真正有人性的人,他们独立,并拥有权力,是研究的主人。

主题前审议时,要先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

儿童站在正中央,问学课堂的思与行

儿童站在正中央,问学课堂的思与行

儿童站在正中央,问学课堂的思与行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是未来的花朵,他们的成长与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发展。

但是在当今社会,许多儿童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过分注重知识灌输,缺乏对儿童思维与行为的引导和培养。

我们急需改变这种状况,让儿童站在正中央,问学课堂的思与行。

儿童站在正中央,问学课堂的思与行,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

儿童时期是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天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而好奇心往往是思维的起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儿童思考,提问的方式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学校也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的课程,如素质教育课程、创新思维课程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引导儿童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要关注培养儿童的行为素养。

儿童时期是习得行为的关键期,他们往往通过模仿和感受来学习行为。

教师和家长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儿童正确的行为指导,让他们明白何为礼貌、自律、公平、勤奋等价值观念。

课堂教学也应该设置一些涉及情感和品德的课程,引导儿童明辨是非、守纪律、团结友爱、关心他人等良好行为,让他们在课堂中学会积极向上的行为模式。

在培养儿童思维与行为方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一不可。

家长是孩子最早的启蒙教育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

在家庭中,家长要做好示范,为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学校也要与家庭紧密合作,提供家长有关教育子女的指导,引导他们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促进家校合作,共同为培养儿童的思维与行为而努力。

除了家庭和学校,社会也应该加入到培养儿童思维与行为的大计中来。

社会资源的利用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教育活动,如科学实验、文艺表演等,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

社会也应该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亲子交流等活动,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心态,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上述种种,都是为了让儿童站在正中央,问学课堂的思与行。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_0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_0

儿童教育心理学读后感昨天听到一个很遗憾的消息。

因为青春期的儿子不爱学习爱游戏,管教劝导无效,几次与母亲发生肢体冲突,母亲绝望了。

在老外公的主导下,要前夫作为监护人之一,共同签署断绝母子协议书。

就是说,她不要这个儿子了,从今往后,是死是活,都不管了。

我这两天正在看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他说:如果我们赞同个体心理学的看法,即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是可以挽救的……我们认为,总能找到帮助这个孩子的方法。

即使遇到非常糟糕的情况,也能找到出路。

当然,其中的关键是我们要想方设法去寻找。

他还说:对孩子的教育,家长或教师绝不能有半点灰心丧气。

不能由于自己的努力没有立刻取得效果而产生绝望的情绪;不能由于孩子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和极端地消极、被动而产生挫败感;同时也不能受到那些关于孩子有无天赋的迷信说法的诱导。

从个体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为了培养孩子的精神意志,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勇气和自信,要让他们意识到,任何困难都不是无法逾越的鸿沟,而是我们可以想方设法解决的问题。

阿德勒拥有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这样让母亲绝望的孩子交到他手里,想必也能重新回到人生的正轨。

事实上,他确实这么做过,他曾在维也纳的学校里建立教育咨询诊所,运用现代心理学知识跟教育系统提供服务,一直持续了大约十五年,很多孩子深受其益。

但我认为,意志和精神只是辅助手段,阿德勒真正地杀手锏,是他了解孩子,从而能理解孩子,然后,才能在彼此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再然后,才能谈教育和引导。

作为乖乖女长大的母亲,不理解儿子的所作所为,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没有清晰认识,她跟孩子之间更多只是“管与被管”的关系。

在此之下,教育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还不如完全不教育。

《儿童教育心理学》,号称是全世界教师和父母的必读书,50种语言全球发行,畅销70年。

作者是奥地利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已经在《被讨厌的勇气》里介绍过(看这里: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被讨厌的勇气》读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
育有感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读《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有感
假期里,有幸拜读了顾明远老先生写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感触颇深。

书中精选了数十篇顾明远老先生的教育随笔,内容涵盖: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教书育人、教师发展、童心与教育等方面。

文章的选择也主要是基于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视角,深入浅出,给人以启迪。

发人深思。

首先:在教育理论篇里,顾先生从宏观的角度解析了教育过去的弊端,今天的变革,未来的发展,引领我们走出教育的误区,用全新的视角看待今天的教育。

说实话,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教育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今天教育的弊端看得见,但总认为是不可改变的,中国的高考制度不改变,一切变革都是空谈,并且认为教育的变革是教育部的事,与教师关系不大,因此在学校轰轰烈烈的变革中是盲目的跟随,并且心理上是有所抗拒的。

读了这本书,心中豁然开朗,头脑中对教育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在书中我不仅看到了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们为改变教育的现状所做的努力,同时也明确了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应该为改变教育的现状做些什么。

顾先生说:21世纪的学生必须掌握以下四方面的技能:1、思维方式:创造性、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2、工作方式:沟通和合作能力;3、工作工具: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4、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责任。

那么作为教师,要成为为每个学生设计最好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成为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处理信息的指导者,成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帮助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

其次:在素质教育篇里,顾先生提出的“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的观点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育观念上的误区。

以前我一直认为教育要公平,顾先生却提出了教育既要公平也要差异,有了差异才能真正达到公平,他提出的口号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最适合他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或者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的成长。

差异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就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以人为本。

所以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要达到教育的公平,教师就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设计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最好的学习环境,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不同的信息,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经得起挫折的品德。

再次:在教书育人篇里,顾先生把道德自觉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既具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不需要别人监督。

他提出道德教育对学生来说首先是养成一种习惯,另外就是让他们在活动中明辨是非。

道德教育就是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在活动过程当中,通过一些矛盾,通过一些斗争,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一个提升,矛盾解决了,他们的道德水平就会提高一步。

同时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体现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对自己行为负责、和同伴的交往等能力。

另外:在教师发展篇里,顾先生要求教师走出知识越多越好的误区,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因为知识不等于智慧,书读得多但不思考,不与实际相联系,就变成死读书、读死书,变成书呆子。

知识要变成智慧,需要活学活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产生疑问和矛盾,在解决疑惑过程中产生智慧。

因此要多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来激发他的思维,提高他的兴趣。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们为了节省时间,用最少的时间灌输给学生更多的知识,通常是不组织或很少组织学生活动的,这样做的结果看似省时高效,但实际上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只有老师讲,学生被动地听,把现存的结论告诉学生,学生记住了这些结论就算掌握了知识,实际上学生不知道知识产生的过程,不思考知识未来的发展,学生没有活动,思维就激活不起来,学生的学习就会缺乏兴趣。

而活动能启发学生思维,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增长智慧。

总之,读了顾先生的《站在孩子的视角谈教育》一书,我茅塞顿开,它不仅让我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了更全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了解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有哪些偏差,并及时作出调整。

我会把从顾先生那里学到的教育理论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让我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