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3课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 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斯在意条大义约林:上出签席促字签进。字经这仪济是式新。的中周恢国恩复与来外总与国理发签兼展订外,的长第代打一表破个中帝条国约政。府 国主义的封锁与孤立,巩固中苏团结。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 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 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 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一 方受到日本或日本同盟国之侵略而处于战争状 态时,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 助。”
• A.求同存异方针 • B.平等互惠原则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D.多边外交策略
“求同存异”的内涵:
同: (1)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 侵略; (2)共同的任务:都面临民族独立、发 展民族经济的任务;
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
外交基本方针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新
中 初期外交成就:
国
初 1、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际会议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
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
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地注意。中国人
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
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
应该是
A.第26届联大 B.中苏建交谈判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 7.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进一步阐述 的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是
②形成了“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 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 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 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 显然是存在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32张PPT)
■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 的坚强后盾
新中国初期外交
外交的涵义?
建国初期的外交
资本主义阵 营(美)
扶蒋反 共
政治、经济、 军事
成果
朝鲜战争
冷 战
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 一边倒
54日内瓦会议
55万隆会议 支持 社会主义阵 营(苏联)
1、不属于我国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 本方针是
特点: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
的国际会议
主要 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议题: 中国 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打破僵局, 贡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意义: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周恩来在第一次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
三、步入世界舞台
1954年参加万隆会议:
三、步入世界舞台
大日 一 国内 九 的瓦 五 地国 四 位际 年 参会 四 加议 月 国。 , 际这 周 会是 恩 议中 来 ,国 率 并第 中 起一 国 了次 代 积以 表 极世 团 作界 出 用五 席
三、步入世界舞台
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三、步入世界舞台
①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2、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核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条件) 和平共处(出发点和结果) (保证)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意义: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3.一边倒: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状态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建国后第一年同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 1954年,瑞士日内瓦会议,中、苏、美、英、法,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2. 1955年,印尼万隆国际会议(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前言:近代中国历史上,“外交”同“屈辱”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自主,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身份登上世界舞台,逐步走向外交辉煌。
总结:1.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3.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外交方针: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成就:1.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2.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存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本课小结
依据
国家利益
政策
独 立 自 主 的 和 平 外 交 政 策
“
方针
另起炉灶
”
成就
与苏联等17国建交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国际环境
3、下列对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述,不正确 的是 A、表达了拥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 B、它适用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 C、已成为解决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它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和发展的时代要求。
4、“求同存异”的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2)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地 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
1、1949:与苏联等17国建交 2、1950:《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3、195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54:日内瓦会议
5、1955:万隆会议
1949年10月 2日,中苏 建交,苏联 是第一个承 认并与新中 国建交的国 家。图为当 年10月16日 苏联首任驻 华大使罗申 向毛泽东主 席递交国书 后合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建国初期——5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
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 针和政策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 外交活动。
阅读本课内容,归纳:
1、两个背景? 2、一个外交政策? 3、三个外交方针(含义、意义)? 4、五个成就?
人教版必修一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28张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所解决的问题 如何建立 外交关系
与资本主义建交 的时机和条件
如何对待 社会主义国家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打扫屋子再请客”
政治外交领域:取消领事裁判权等 军事领域:取消外国在华驻军等 经济领域:收回海关主权等 文化领域:停止西方在华新闻、出版等机构的活动等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周恩来
屈辱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决定因素:国际国 内环境、国家利益 和国家力量,社会 制度意识形态等等
影响一个国家外交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弱国无外交,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地位,国家利 益决定外交政策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最突出的特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 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阅读材料,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形势?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格 局。首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了。除美国外的各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都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创伤;其次,社会主义越出一个国家的范围,形 成一个世界体系,亚洲建立起许多人民民主国家,并和苏联一起形成社会 主义阵营;第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许多国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枷锁,赢得了民族独立。”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综合探究】 学习完了本课,同学们对国际外交有何认识?
1、落后就要挨打(旧中国的外交)
2、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新中国的外交)
3、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件(共32张PPT)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第23课新中国时期的外交
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 政策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
建国初期 ,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
1. 政治上 不承认 2. 经济上 封锁禁运 3. 军事上 包围威胁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 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
国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底,毛泽东率领中国代 表团访问苏联.
但是,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 年里面,就和苏联等17个国
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 交
与苏联结盟
成
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课堂巩固Biblioteka 1.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
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
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D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
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
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
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A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4、请将下列四件大事与主题词配对
①周恩来总 理在万隆会 议上发言
②《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 条约》签订
③1954年6月 周恩来总理 访问缅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4.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国际热点问题,如中美关系、中俄关系等,并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精神,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教师设计一份针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测试卷,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对我国和世界的影响。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和判断能力。
3.针对学生知识层次的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史料等,直观地展示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识。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意识。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评价和判断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概念、重大事件和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高中历史课件 必修1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 社会主义国家
瑞典(1950.5.9)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 方国家
英国(1950.1.6) ——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求同存异”
——“同”指什么,“异”指什么? “同”
相同的遭遇:曾经受到殖民主义的侵略
相同的任务:维护民族独立与和平,
“异”
发展民族经济。
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为各国代表签名
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辛勤播下的友谊的种子,终于结下了 累累的硕果。在会后的短短数年中,我国同亚非会议的与会国之 间的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先后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 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10个亚非国家建立了 外交关系。
1、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2、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周恩来语录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召开的有色人种会议,是 世界历史的新起点。……殖民主义并没有死亡,必须予 以铲除!让我们记住,为了这一切,我们亚洲人和非洲 人必须团结起来!”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的界限,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完全以国 家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一)日内瓦会议(1954)
解决什么问题?
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中国为会议作出了什么努力?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共19张PPT)
——毛泽东
探究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
方针必要性?
2020/6/10
“打扫干净、条件
2020/6/10
5
利
弊多
大
一边倒?
联苏
2020/6/10
中间道 路
附美
6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 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 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 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 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①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②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③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不利形势:美帝孤立、封锁、包围中国
最大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国内形势
:
①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半殖半封的旧中国没有独 立自主的外交,受尽帝国主义的凌辱。
②现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2020/6/10
印度支那问题
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
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 的国际会议
成果:《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
平的日内瓦协议》
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4
主席、各位代表:
我的主要发言现在印发给大家了,在听到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 一些发言之后,我愿补充说几句话。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 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 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 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要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好
பைடு நூலகம்
合作呢 ?”
-------- 周 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帝国主义破坏会议和与会国 产生矛盾和分歧
“求同存异”
根据材料结合课文,回答: 1、会议出现什么危机?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什么方针?这对会议起到什么作用?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2、“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 “异”指的 是什么?
第23课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温故知新: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讨论新中国初期
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背景。 1、背景:
国际: 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最突出特点) ⑵美国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 ⑶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
国内: 历史原因: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外交关系。 现实原因:百废待兴、基础薄弱,国力不强。
二、新中 国初期的 外交成就
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周恩来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外交成就
意义
建国第 一年
1953年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提出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
亚非万隆会议
打破帝国主 义的封锁
标志着中国外 交政策的成熟
以世界五大国的 身份参加 ▪提出“求同 ▪存异”方针
美国
资本 主义
苏联
社会 主义
新中国外交形势示意图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方针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另起炉灶”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 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
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 (共28张PPT)
• (2017江苏.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 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 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 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 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 交事宜是( ) • A.参加万隆会议 •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出席日内瓦会议 •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②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014 年广东, 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 中, 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 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基于此 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解决国家周边的安全防务问题; 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 的友好关系。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中形成。
首次提出:1953年同印度谈判
确立原则:1954年中印、中缅声明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无不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 处。
备多达110多种、82种口径,产自世界24个 国家的98个工厂,因而有人把开国大典阅兵 称为“万国牌”武器博览会。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时,西南、西北等地区 还处于国民党控制之下,盘踞在大陆的国民 党军队达150万人。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
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 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 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 基础;成为解决国与国之 等互惠、和平共处 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总理会晤缅甸总理吴努
一、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1、历史背景 2、方针的内容、含义、意义 3、外交成就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内容、意义)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原因、意义)
2、方针的内容、含义、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内容、意义)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首次访 问苏联。
1949年12月21日,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 辰宴会上,毛泽东和斯大林在一起
访 问 苏 联 期 间 的 毛 泽 东
2、参加万隆会议(背景、意义)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
议上。这是由二十九个亚非国家 组织的,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 际会议。周恩来在会上大力提倡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求同 存
异”方针,促使会议 获 得圆满成功。这是会 议期间的周恩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同 异 1955年,由缅甸、印度、巴基斯坦 社会制度、 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 等五国发起的会议在万隆召开。中国 地、半殖民地; 意识形态、 代表团提出各国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和 社会制度并不妨碍各国间的求同和团 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 宗教信仰、 结。 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 生活习惯等
1954年4月至7月,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 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 议。 1954年4月24日, 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 代表团抵达日内瓦。
历史必修一-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3.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1)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内容:中、苏、美、英、法
《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3)意义: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1955)
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印尼)
(1)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
一、背景: 国际: 1.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美苏对新中国采取 截然不同的态度 2.亚非拉许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 国内: 1.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巩固 2.千疮百孔的经济亟待恢复
二、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初期具体政策: 1.“另起炉灶” 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会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
①1949年10月3日,中苏建交 ②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49.10——50.10,与17国建交
④意义:第一轮建交高峰,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 封锁与孤立。
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定 有人说,中苏关系是“同志+兄弟”的关系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பைடு நூலகம்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印度共和国 瑞典王国 丹麦王国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瑞士联盟 芬兰共和国 另外:英国、挪威、荷兰、 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 斯坦、锡兰、阿富汗8 个国 家也承认了中国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背景:旧中国:屈辱外交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三个阶段: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1、依据教材,完成相关内容检测: 大事: 。
意义:
。
2、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场合是什么?该政策 具有什么特点?
包容性:既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适用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 既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 开放性:既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 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创新性:它的提出与运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
(3)综观整个外交史,你有哪些重要认识? ①国家独立自主是发展外交关系的根本前提。 ②弱国无外交,国力强大是外交活动的根本保障。 ③外交家个人因素影响外交活动。
二、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3、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 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 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 议应是 A.万隆亚非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第20届联大 D.朝鲜停战会议
A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5、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 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威胁。面对这种情况,中华人民共和 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和 封锁,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则在 《告各友邦书》中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第23课
考试要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2、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1、依据教材,完成相关内容检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七单元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 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 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
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 毛泽东的声明
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 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 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04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影响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
2
3
为什么
资本主义阵营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 对立和激烈斗争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 针是什么?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 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 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 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 一贯是惧怕帝国主义的。清朝 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 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 外交无小事 。 ——周恩来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 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高中历史_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1_新人教版必修(1)
中国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
3
1971 年
中华民国代表团被中国代表团取代。
中苏友好友谊条约的签订
新中国与苏联的友好关系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两国于1950年签署友好友谊条约,进一步加强双 方的合作与支持。
友好友谊条约
中苏签署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友 好友谊条约。
战略同盟
中苏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 和军事合作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开启崭新 篇章
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形势,了解其对联合国、苏联友谊条约等国际事务 的影响。
我国首个联合国代表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迅速参与国际事务,成立中国联合国代表团,为保护世界和平和维护国家利益作出重 要贡献。
1
1 949年
中国成立联合国代表团,张治中任首任代表。
2
1 955年
政治与军事合作
国共两党在政治和军事方 面加强了合作关系。
缅甸事件与东南亚外交关系
新中国积极参与缅甸事件,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外交关系,为亚洲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缅甸事件
中国坚定支持缅甸国家独立和 民族解放。
东南亚外交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加强了合作 和友好关系。
经济合作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推动了经济 合作与互利共赢。
1
南京条约
中日签署了南京条约,结束了二战后的战争状态。
2
日本和约
中日签署了和约,恢复外交关系和加强两国之间的合作。
国共两党和平谈判
国共两党积极开展和平谈判,为国家的建设与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七大谈判
国共两党进行了一系列谈 判,并达成了多次协议。
双十协议
国共两党签署了《政府与 党》,结束国内长期冲突。
与阿尔巴尼亚建交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政策)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形象地把它概括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就是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二、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109-1101、目的:新中国积极同临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后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4、运用: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准则。
5、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至今,160多个国家在与中国签订的双边国际文件中都确认了这一原则,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将这一原则载入其重要国际文件。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一边倒"政策相比有何特点?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2、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成为国际社会认可的国际准则?因为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适用于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3、它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三、了解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日内瓦会议:①背景: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共23张PPT)
国家性质
国家实力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国际环境
“一边倒”
建 国 初 期 的 外 交 成 就
1953年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参加日内 瓦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 会议
【合作探究】(考察学生识记、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 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 000多 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 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 阶段。”
(1)环境: 国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美国等西方 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包围、封锁政策。 国内:旧中国不平等的屈辱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力薄 弱,使新中国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维护独立主 权以及发展经济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2)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 (3)意义: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维护了国家独立 与主权。
4、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
(1)背景: (2)内容: (3)特点: (4)“求同存异”方针: (5)意义:
①这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 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 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 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③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形成了" 万隆精神"
新中国“一边倒”与独立自主相矛盾吗?为什么?
“一边倒”并不意味着中国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 边 一边倒”的 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捍卫新中国 的独立与主权。
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0.2苏联政府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5日, 任命罗申为第一任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图为罗申(前 排右6)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后的合影。
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在《中苏友 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1953年 周恩来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 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 国际上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 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期间和尼赫鲁总理会谈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1954年
——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地 位参加国际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高一年级 历史
第23课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如何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 内涵?
① “另起炉灶” ②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 “一边倒”
内容
含义
意义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
“另起炉灶” 交关系,而在新的
基础上另建新的平 等外交关系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 民地的地位,在国 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一边倒”
坚定不移的站在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
பைடு நூலகம்
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 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 斗争中不致孤立
“打扫干 净屋子再 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 权,再考虑与西方 国家建交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 立与主权,奠定了 与世界各国建立平 等互利外交关系的 基础。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革命力量 大大增强,但是美帝国主义不甘 心在中国的失败,对新中国极端 仇视,采取政治上不承认和孤立、 经济上封锁禁运政策,实行军事 上封锁包围、伺机侵略颠覆的方 针,妄图扼杀新中国。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有利形势: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2.(2012年山东文综,14,4分)20世纪50年代初,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 的是( )
新旧中国的外交有何区别?为什么?
区别
原因
旧中国
社会制度的落后; 丧失主权的不平 政府的腐败无能; 等的屈辱外交 科技、经济、军事力量
的全面落后
新中国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 主专政政权的建立; 综合国力的增强
结合对本课以及所示材料的理解认识, 影响外交的因素有哪些?
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 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的致辞
政策
“另起炉 灶”
内容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 切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在 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 平等的外交关系
作用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 位,建立起独立自主 对外关系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 “打扫干净 华残余势力和一切 屋子再请客” 特权;再考虑与西
方国家建交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 权.为与世界各地世界 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 交关系奠定基础
建国第 一年
1953年
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提出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
亚非万隆会议
意义
打破帝国主 义的封锁
标志着中国外 交政策的成熟
以世界五大国的 身份参加 提出“求同存异” 方针
阅读教材P111页『历史纵横』回答下 列问题:
“求同存异”中的“同”与“异”应如何 “理同解”?:
在外交上坚定地 “一边倒” 站在社会主义阵
营一边
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 锁,维护独立和主权
课堂探究一: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
“与苏联成功结盟对新中国之所以意义重 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为自己 找到一个坚强的后盾。毛泽东公开讲,…… 我们目前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巩朋固政友权,,并且帝 国主义还虎视眈眈。如促进今中我国们经请济了的一恢个复与好帮发展 手,可以放开手脚地进行国内建设了。…… 有利于迫使各国无条件承认中国,使各资本 主义国家不敢妄动。 ——杨奎松《毛打泽破东了与帝莫国斯主科义的对中恩国恩的怨孤怨立》封锁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程标准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和地图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有 利、不利环境以及战后国际政治格局 的特点?
材料一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 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 打败。曾经是世界一等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了 严重削弱。……与此相反的是,社会主义越 过了一国的范围。战后再欧亚两洲出现了一 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革命的胜利, 使得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发展了十月革 命的成果。….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 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
英国伯默斯顿
国家利益是外交的 根本出发点(决定 因素)
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 的晴雨表,弱国无外交,外 交无小事——周恩来
综合国力是一国外 交的基础和后盾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 妥协的艺术,……
外交需要原则性与 灵活性的紧密结合
国家性质、国际形势 外交家的能力与魅力……
国家利益 国家实力 国际形势 国家性质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建国后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2月,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8月,中国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 亮(中) 赴朝履新
1950年5月,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 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与中国建交
1950年6月,瑞典首任驻华大使阿马斯 顿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宾主交谈
独 另起炉灶 立
建国后第一年与苏联 等17国建交
建
自
国
主 的 和 平 外
打扫干净屋 子再请客
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期
(1953)
的
外
参加日内瓦会议
交
(1954)
成
交 一边倒
就 参加万隆会议(1955)
比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三大 政策”的区别:
(1)目的:前者重在发展同所有国家尤其是 周边国家的关系;后者重在维护独立、主 权。
1949.10—1950.10 (第一次建交高潮)
新中国与尼亚 • 匈牙利 • 朝鲜 • 捷克斯洛伐克 • 波兰 • 蒙古 • 民主德国
• 阿尔巴尼亚 • 越南 • 印度 • 瑞典 • 丹麦 • 缅甸 • 瑞士 • 芬兰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时间
外交成就
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 任务; 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异”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 活习惯等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 ,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 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
(2)内容:前者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 差别,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平等性。
←
课堂练习
1.(2009·广东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
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
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
订。”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不利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 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总体特点: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的独立、自 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 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 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 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 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 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