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人教版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共1课时)
6.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儒家思想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7.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高二学生在知识储备、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他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对儒家思想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学习将更为深入。然而,由于儒家思想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应关注以下学情: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总结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家学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并分析这些观点对明清时期社会的影响。要求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字数在500字左右。
2.选择一位你感兴趣的儒家学者,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迹、著作和思想,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对这位学者的认识以及他对你个人成长的影响。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背景,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家学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影响。
2.通过分析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能力,提高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探讨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教材,缺乏主动拓展阅读和探究的意识。教师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和资源,提高学习效果。
综合考虑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儒家思想。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优秀教学案例
2.强调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五)作业小结
3.鼓励小组成员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教师关注各小组的学习进展,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提高小组合作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思维发展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4.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布置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真理,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儒家学者的理论创新,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审视儒家思想对社会现实的影响。
3.提高学生的文献阅读和理解能力,学会从儒家经典中提取有效信息,增进对儒家文化的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知识体系,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有一定了解。但在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方面,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有限,对李贽、黄宗羲等儒家学者的思想观点及影响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黄宗羲思想的形成背景,与传统儒家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讲解“天下为公”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3.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教师介绍顾炎武主张实践、注重实学的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实学的重要性。
-分析顾炎武思想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及其影响。
-通过实例说明“经世致用”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4.王夫之的“格物致知”:教师讲解王夫之关于认识论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其主张通过实践探索真理的观点。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文献,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组织学生参加历史文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教师简要回顾已学的儒家思想,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李贽的“童心说”:教师介绍李贽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其“童心说”的内涵,即真诚、率直地对待事物和人生。
-分析“童心说”在当时社会的背景下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童心说”对后世的影响。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强调人正当的私欲;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崇实致用;王夫子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了解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三大进步思想进行简要评价;2、过程与方法:(1)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2)根据教科书与相关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暴,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责任的优秀品质;(2)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教材分析】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
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重点难点】1、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2、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本节课是儒家思想的最后一课,请同学们回忆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之后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习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背景?材料:明朝,岳州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
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本和课外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2.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方法】1.运用探究法,了解各思想产生的根源,思想内容及影响;2.利用比较法,对各思想家的思想及观点进行比较,认识其中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1.李贽的思想:⑴李贽的生平。
李贽号卓吾,泉州晋江人。
曾任国子监博士等职。
后因目睹官场的黑暗辞官到各地讲学。
一生著作颇丰,有《焚书》、《藏书》等。
⑵李贽的思想。
①李贽的思想包含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他批评客观唯心主义“理能生气”的学说,并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②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命。
所谓异端,实际上是指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束缚的进步思想。
李贽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否定了封建等级,否定了封建特权,提高了劳动人民的地位。
③他又主张自由自治,认为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排,这才是合理的。
他提出应该“因人而治”“人人自治”用不着封建礼教、政治和法律,因为那些是人为的,外加的、不合理的,应该抛弃。
李贽的这种自由观,目的就在于反对封建社会的各种束缚和压迫,维护劳动人民的生活自由,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
④李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他认为“四书”“五经”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无非是后人过分推崇的结果。
⑶李贽思想的影响。
李贽的这些言论,在当时惊世骇俗,引起了统治者的震惊和恐慌。
人教版历史必修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教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设镜亮标】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及主要观点。
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进展。
【自主研读】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一)明代后期的李贽一、简介:自称,性格离经叛道,代表作《》《》二、思想主张:(1)挑战及其的正统地位,以为是非标准要依时期转变而转变,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批判道学家“”虚假说教,强调人的。
3、评价: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必然程度上反映了的要求。
(二)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一、黄宗羲:高作——《》主张——(1)抨击,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的民主思想评价——抨击了,对以后斗争起了踊跃的推动作用二、顾炎武:作品——《》《日知录》主张——提倡,主张走落发门到实践中求真知,解决国计民生3、王夫之:高作——《周易别传》《读通鉴论》主张——A.世界是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转变的,其进展转变有规律可循。
B.以为主观的熟悉是由引发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能够熟悉的。
C. 是相对的,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思想。
评价——王夫之的思想,启迪了近代人们的,具有划时期的意义三、当堂巩固C1.“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固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算了矣!”此话反映了黄宗羲什么思想主张?A.工商皆本 B.反对礼教 C.反对君主专制 D.注重实学B2.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观点中,最能表现其“民主性”的是A.以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B.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C.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D.以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A3.下面是朱熹为岳麓书院的题字,这反映了()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道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保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阅读下列材料:李贽(1527——1602年),诞生在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庭,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①。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4《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思想特点及其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启课堂,如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家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明清时期的社会变革,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为学生学习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
3.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分析儒家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及其历史意义,如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儒家思想家进行研究,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分析其思想特点及其贡献。
2.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如学术论文、历史书籍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术素养。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并给予了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儒家思想家进行研究,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分析其思想特点及其贡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1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整理、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3.设计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儒家思想与现实问题相结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背景,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家学者的主要观点和思想成就。
2.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思考。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一个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要求:每组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讨论报告,内容包括问题分析、儒家思想的应用以及解决建议。
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明史·李贽传》
材料二:《明儒学案·黄宗羲传》
材料三:《明儒学案·顾炎武传》
材料四:《明儒学案·王夫之传》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特点、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强调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
【目标导航】我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从战国时期建立后,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到明清之际,已经处于衰落阶段。
统治者为加强专制统治,采取种种手段,如建立厂卫特务机构,采用“八股取士”等,强化对人民的监督和思想控制,儒家思想也发展到了极端迂腐的程度。
但是封建经济却在不断的当中,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社会的这种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就是出现了反传统的“离经叛道”的进步思想,他们的代表是明朝后期的李贽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
学习本节课重点是掌握明清之际出现这些活跃思想的原因、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
难点是这些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
【知识结构】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生平与性格:李贽(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有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的著名思想家。
(1)生平:求学→做官→入狱(2)性格:“离经叛道”、正直清廉。
2.生活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反抗。
(2)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社会的重大变化。
人们要求发展经济,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冲突。
明清之际,思想文化专制严重,陈腐的理学体系仍占据统治地位。
理学家和尊奉礼教的士大夫们鼓吹中“存天理,灭人欲”,具有虚伪性。
面对现实,人们要求冲破理学束缚,追求个性,倾向于经世致用和反对专制集权的新的思想体系逐步形成。
认识:李贽生活的明朝后期,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完全沦为统治阶级思想控制的工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里出现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想,这也是政治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成领域里的反映。
3.代表作:《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案设计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
情境导入孔尚任和《桃花扇》孔尚任于1699年左右写成的《桃花扇》。
以明朝灭亡,南明遗事为背景,以李湘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诉说南明小朝廷兴亡的国家故事。
孔尚任生活于明亡清初,这时有一批隐居乡野,不仕清朝、缅怀故土的知识分子们著书立说,反思明朝灭亡的教训,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之承古萌新。
探究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材料一“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
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
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朱义禄《逝去的启蒙·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吏治腐败,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阶层势力壮大。
思想:理学僵化、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思想;西学东渐。
探究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与继承,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1、离经叛道的李贽(1)是非标准材料一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朱熹《朱子语类》神化孔子;以孔子为是非标准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答耿中丞书》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为是非标准。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明清儒学的新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
五、教学过程一、明清时期儒学思想活跃的背景师:材料1:“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转他郡粟给老幼,自桐江,自饶河,自宣池者,舰相接肩相摩也。
……中人之家,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
”——《天下郡国利病书》材料2:(意大利)利玛窦于1584年制作的世界地图被明清统治者藏在书库里,一放就是250多年,无人问津。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儒学思想活跃的背景。
生:阅读材料和教材,讨论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3.思想: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因循守旧,束缚思想;“西学东渐”,近代科学传入,开阔了人们眼界。
二、“李贽的离经叛道”师:材料1: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材料:2: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焚书》材料3: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人之常情),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天赋)。
每个人都可以顺其“自然之性”,“各从所好,各骋所长”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王守仁的心学思想”、“黄宗羲的史学思想”等。
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3.各小组在班级内进行成果展示,互相评价、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3.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儒家思想,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乐、视频等,创设了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历史情境。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明清时期的社会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传统文化,认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3.通过儒家思想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如诚信、仁爱、尊重他人等。
4.教育学生热爱历史,善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儒家思想在明清时期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同时,教师采用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全面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反思与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
5.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策略灵活多样,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这些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配套说课稿
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家学者的主要思想观点及其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明清之际儒家学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以及他们在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探索。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对儒家学者的思想观点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在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学习积极性;
4.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成就感;
5.课堂小结:通过总结、评价等方式,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记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通过以上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阅读、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使学生形成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深刻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视频资料: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背景;
3.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学术论文、历史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4.教学互动平台:利用班级群、在线讨论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课堂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检验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设计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共1课时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主要代表人物,了解他们各自的主要思想主张。
2、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
4、了解并掌握经世致用的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影响;了解并掌握“工商皆本”思想产生的背景,并与西方“启蒙运动”相比较。
5、比较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分析、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人思想主张2、学会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3、学会正确评价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四个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认识进步思想家们反封建思想的进步性。
2、通过学习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培养学生立足现实、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
3、通过对“亡国”、“亡天下”内涵的区分,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2学情分析学生思维活跃,基础知识较好,但是对材料的解析能力有限,尤其是文言文解读能力十分欠缺。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教学难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社会背景。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导入新课:明朝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不见大臣,不讨论国家大事,也不愿意知道国家大事。
他不批阅奏章,《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宇仁说这个皇帝是“活着的祖宗”,意思是说,他已算做本朝的“列祖列宗”之一了。
就是这么一个什么都不管的活宝皇帝,不知为什么,到了1602年,竟细读了一个叫张向达的大臣的奏本。
并且作了御批:“xxx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令下诏狱治罪。
他的著作不论出版与否,一概查抄烧毁,凡收藏、保留者,严惩不贷!”此人是谁?又是如何能够惊动了常年久居深宫不理朝政的万历皇帝?(二)讲授新课: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主张通过导入,学生好奇李贽为何惊动万历皇帝,引出其思想主张李贽的思想内容(幻灯片展示材料)材料一: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人教版必修3历史教案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复兴和发展;2.了解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著作和影响;3.理解史书和史料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4.分析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复兴和发展,教学难点为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老师简单介绍明清之际的历史背景,并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儒家思想的复兴和发展。
3.2 梳理(15分钟)让学生自己整理笔记,梳理一下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是如何影响中国文化和政治的。
3.3 学习黄宗羲和王夫之(40分钟)让学生分别阅读《明儒学案》,《袁州山人诗集·跋》和《纲鉴拾遗》中的引文,了解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著作和影响。
3.4 分组讨论(25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分别讨论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让学生思考这一点,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3.5 总结(1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强调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如何继续发扬光大。
四、课后练习1.请对《明儒学案》进行简单概括;2.请谈谈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请写一篇文章,分析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自己梳理笔记和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但是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有些学生可能无法积极参与,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发言。
此外,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希望在下一次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安排时间,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人教版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word学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前预习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分析明清时期儒学的新发展的原因2.分析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影响。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预习导航】1、李贽的“离经叛道”表现(1)、挑战及其的神圣地位,揭露的伪善。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人的,即强调个性发展。
2、体现李贽思想的著作有《》《》。
3、你如何看待李贽的思想?李贽是的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的要求。
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1)、政治上:反对,提倡“”。
(2)、经济上:重视;提倡“”。
(3)、思想上:批判继承,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课内探究学案【合作探究】探究一读材料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
……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材料三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
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焚书·答邓石阳》材料四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1.让各组同学反复诵读,并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
2.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探究二研究学习(一)黄宗羲语录材料一:“……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
”材料三:“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人教版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案设计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教学目标1、明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是在社会发生某些变化的大环境下产生的。
2、结合相关史料,理解李贽、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
3、客观看待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思想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2、教学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历史作用。
三、教学过程一、对儒家正统思想的批判——李贽的离经叛道1、生平★少年求学:穷困潦倒★中年做官:正直清廉★老年入狱:被害致死2、李贽及其“异端”思想: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焚书》材料二: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材料三:……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材料四: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所谓矮子观场,和声而已。
是余五十以前真一犬也。
——《续焚书》材料五:“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材料六: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①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批判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强调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主张人应该享受正当的私欲。
③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3、评价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新的社会阶层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人教版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进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关心学生明白得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把握明清时期儒学进展的社会缘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缘故与进步思想的评判。
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介绍李贽其人(学生介绍)
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
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
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
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如此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李贽的生活经历三步:年少时的求学经历,中年时的做官经历,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经历。
而前两点经历都直截了当阻碍着李贽“离经叛道”性格的形成。
2、“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
(1)李贽代表作(启发学生认识):教材通过插图来提示李贽的代表作及书名由来。
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
《焚书》的起名是李贽认为今后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2)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这部分内容教师可在引导学生明白得相关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
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
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进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只是是史官
过分的“颂扬之语”和孔孟之徒“经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全然不是什么至尊理论。
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3、反映了如何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判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亮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斗争精神。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1、思想及作用。
教师提示:出示表格
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
2、问题探究一:共同的生活背景:
(1)明末清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
当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2)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显现并得到缓慢进展。
(3)自然科学也有了一定进展,在此形势下,涌现了一批进步思想家,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他们有着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的类似经历。
问题探究二: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判: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问题探究三: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涛汹涌的景象?(1)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进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2)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阻碍。
(3)高度强化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压制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本课测评
1.列举明清思想家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有哪些?
综合:儒家思想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