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语文
江西省新余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校训塑造着现代中国的大学精神袁济喜大学被比喻为“象牙塔”,被看做是思想学术的殿堂。
莘莘学子跨入校门第一眼所见,往往是这所大学的校训,或遒劲有力,或大气磅礴。
中国大学的校训多数源自中国的古典典籍,其中“学”字和“德”字出现的频率最高。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12所“211”大学校训中,出现“学”字41次,占37%;“德”字紧随其后,为30次。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大学明德尚学的价值取向,“德”与“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精神联系。
细究其中缘由,中国主流的大学精神主要是儒家奠定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是明德尚学,进德修业。
《礼记•中庸》中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出的就是“博学明德,知行合一”的理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里的“大学”与现在作为学府的大学,意义是不同的,它是指最高的学术或者学问境界。
大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而达到道德人格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从先秦孔子提出的六艺之教到现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均体现出其内在的精神脉络。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些大学的校训句式工整、质朴雅正,无一例外地包蕴着传统精神,体现着东方智慧和中国气派。
孔子曾坦陈自己的忧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孔子对当时道德的沦落和学习的废弃忧患重重,认为这是礼乐文明毁弃的结果。
在孔子看来,只要唤醒在当时物欲横流、道德失落的社会中的人们久被泯灭的孝悌之心,犯上作乱的事也就自然减少了,社会的礼义与秩序可望恢复与张大,他所憧憬的三代之治也就实现了。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改革开放以中国经验的丰富性,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对作家说既是巨大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我们置身于这一进程之中,往往对之习焉不察,但如果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考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并不是自然而然的,也不是从如此的,我们的生活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在随着民族国家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对于一个作家说,如何将个人体验与时代经验“历史化”“相对化”“艺术化”,在作品中凝聚当代中国人的经验与情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这也决定了我们是否能够创造新的文学经典,能否攀上文艺的高峰。
而要达到这一点,我们需要以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方法,对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与内心世界进行观察、思考与研究。
现实主义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也有着曲折复杂的历史。
在历史上,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的一座高峰,可以说20世纪欧美的现代主义和苏联、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都是试图超越批判现实主义的努力,前者将探索的触角深入人类的精神领域,后者则试图从建构而不是批判的角度,重建现实主义与生活的关系。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由于教条化而导致了公式化、概念化,在具体实践中遭受了挫折,但无论是中国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还是西方的“无边的现实主义”,都试图在理论上对之做出纠正或扩展。
20世纪80年代,新的文艺思潮蜂拥而,现实主义一度被视为落后、过时的创作方法,自西方的现代主义催生了中国的“先锋文学”,成为当时占据主流的文艺潮流。
但时过境迁,30年后重新去看,我们可以发现,当时风光无限的先锋文学已经很少有人问津,而被视为“落后”的现实主义作品,却仍然能打动今日读者的心,《平凡的世界》就是其中的代表。
这不仅可以让我们反思上世纪80年代以的美学规范,也让我们看到现实主义的巨大生命力。
在今天,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现实主义是一条越越广阔的道路。
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中国文学的主潮已经发生了转变,不仅先锋文学作家转向了更加平实的写作,而且“新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冲击波”“底层文学”“非虚构”等现实主义脉络不绝如缕,在文学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江西省新余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 Word版含答案.pdf
新余市2015年高三“二模”统一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命题人 易 江 全凤妹 校对 简志斌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韵画意 王青 1.下列关于“中国戏曲人物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 中国戏曲人物中国戏曲同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它以传统戏曲人物为题材,且用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B. 中国戏曲人物画具有“三感” 动感、美感、情感戏曲中手、眼、身、发、步等表演都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C. 戏曲人物画是韵味、趣味戏味缺一不可的作品,它要求将戏曲语言与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相融合,与戏曲一样表意。
D. 中国戏曲人物画是一种追求戏韵画意的艺术形式,关键之处在于传神,注重将画面所表达的意味传达给观众,从而产生共鸣。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和中国戏曲一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都追求神似重过形似,都追求意象神韵 B. 画要传神,要有韵味,说的是画的创作不仅仅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摹写,而且是要走进人的内心,追求一种心灵的感触。
C. 戏曲艺术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而产生的,而演员的情景交融的唱、念、做、打,是其意蕴的表现形式。
D. 戏曲人物的服饰妆容、表情神态都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人物表演的夸张性和图案的寓意性都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戏曲人物画最能把中国特有的艺术神韵表现出来,它具有动感、美感、情感的特点,欣赏能借以产生一个美的联想世界。
B. 戏曲画作品的艺术形式与戏曲艺术不同,其创作一方面参照戏曲表演本身,一方面需要对戏曲表演进行加工改造。
C.将戏曲与中国画两种传统艺术糅合起来,形成一种别具一格、有着独特魅力的新艺术形式,它所体现的神韵和美感是东方艺术。
D. 中国戏曲源于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人物画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新的艺术观念,以形成新的绘画创作语言。
新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期末)试卷
新余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B . 2011年我国许多地方的大旱警示我们,本来就水资源匮乏的北京离“水贵如油”的情形指日可待,节水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C . 位于2011西安世园会主轴线上的自然馆,建筑体型独特,器宇轩昂,是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
D . 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中央要求各地政府部门要顺应民意,从谏如流,及时出台有力措施,遏制房价上涨的趋势。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微信、支付宝今年不再鼓动红包大战是一大好消息,因为这能让人们在春节期间少一分浮躁与功利,多一分平淡与从容。
B . 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 . “假”字当选为台湾2013年度代表字,由于缺少“正能量”,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质疑。
D . 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3. (2分) (2017高三上·葫芦岛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李华在给编辑老师的信中说:拙作已草就,定有许多瑕疵,现奉寄给您,敬请斧正指教。
B . 你出身贫寒,家慈好不容易把你养育成人,她辛苦了一辈子,你现在应该好好孝敬她。
C . 老师,明天下午3点,我们班在教室里开读书主题班会,请您到现场候教。
D . 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4分)4. (6分) (2016高三下·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图片)——语文语文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暨评分标准1. B 原文第二段:“20世纪欧美的现代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错。
(3分)2. A “熟习中国经验的丰富性”错误。
原文第一段:“我们置身于这一进程之中,往往对之习焉不察。
”“习焉不察”的意思是“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而“发现自己的生活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是“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中来考察”才能做到的。
(3分)3. C 根据选项内容可知,A、B、D中的三部作品更加注重原文所强调的时代性和真实性----“置身于时代生活的洪流中,在思想与文学的碰撞中,将真实性作为内在追求”。
(3分)4.B (A、“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不对,这里是平实的说明,没有形象的表达效果;C、“叙述”错,这里没有采用叙述的方法D、“暗示了地震给人带来的伤痛已被抚平”错误,这里主要体现的是柳树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给人生机勃勃之感)(3分)5. ①运用比喻、对比、拟人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震柳这一形象。
②行文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增强了气势,有力地揭示了百年震柳的艰难的生命历程,更有感染力。
③结构上,照应全文,为后文突出震柳的精神品质做铺垫。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5分)6. ①“百年震柳”是灾难的见证者,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②“百年震柳”承受了巨大灾难,历经百年后,顽强地活了下来,它是顽强生命力的象征。
③“百年震柳”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至柔至坚,适应性强,能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
④“百年震柳”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它让人从灾难、痛苦中挣脱出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动力,它告诉我们:战胜灾难唯有坚守,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以扼杀生命的。
(6分,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学生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7.D(“大学校园汇聚了最庞大、最前卫的年轻消费群体,他们掌握了更便捷的信息化技术”并非是“难以规范”的原因)(3分)8.B C(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给5分。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忖.度(cǔn) 肄.业(sì)棱.角分明(lénɡ) 间.不容发(jiān)B.迂.腐(yū) 倾轧.(yà)宁.缺毋滥(nínɡ) 如法炮.制(páo)C.攒.射(cuán) 威慑.(shè)淡泊.名利(bó) 不胫.而走(jìnɡ)D.倾圮.(pǐ) 濒.危(bīn)人才济.济(jǐ) 一哄.而散(hōng)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由于某种原因,原定的演出________了,俗话说,好事多磨,相信不久我们将会看到更精彩的演出。
②“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________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在艺术形象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③竞技体育,________以胜败论英雄,胜者为王,但对职业俱乐部而言,长远建设和良性发展比一时的名次进退更为重要。
A.延迟原先纵然 B.延缓原本固然C.延迟原本固然 D.延缓原先纵然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比这更惬意的消遣吗?B.面对人生绝境,双腿残疾的史铁生不屈不挠,“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创作了《我与地坛》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
C.她久已不和人们交口,因为阿毛的故事是早被大家厌弃了的,但自从和柳妈谈了天,似乎又即传扬开去,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逗她说话了。
D.“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江西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江西省2015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硅化木上的古代文化硅化木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以特有的方式保存着大自然的秘密,也在人类的历史长卷中镌刻下独特的文化印记。
硅化木是石化的古植物遗体,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石。
通过硅化木我们可以获得当地、当时的古气象资料,如太阳光照长短、雨水丰沛程度、千百年间的气候变化、植物群落组合、地域之间及经纬度变化关系等,是研究中生代地球生物变化和地层变迁的重要依据之一。
硅化木文化,于古今中外,源远流长,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文化载体,蕴涵着重要的人文意义。
硅化木自古就被文人墨客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更有吟咏硅化木的诗句:“居无玉树不亨通,家有祥石乃兴旺。
”追溯硅化木的人文历史,人们对硅化木的喜爱情结归根于“德”“坚”“神”“寿”4个字。
“德”反映其品格,“坚”突显其质地,“神”代表崇敬,“寿”寓意为心愿。
中国古代将硅化木称为松化石(松石)。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了松化石,认为其乃松化为石。
在中国古代地理书、史书、地方志、笔记、游记等文献中均有关于松石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流转,松石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成书于战国初期的《山海经》,对硅化木有“不死树”“文玉树”“圣树”之说。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编纂的《尚书•禹贡》曾记载古代九州之一的青州出“铅松怪石”。
据后人考证,所谓怪石,即“似玉非玉,似石非石”之物,这种怪石很可能是松化石,这种推测也可以在明代阎士选《松石记》的记载中得到印证。
他在《松石记》中记述了古青州一带的东海大竹岛中有松化石。
东晋的医学家葛洪在研究长生不老药时,研究了一种叫石芝的木化石,并做了相关的记载。
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部》新增药物品种的考释,引葛洪曰:“石芝者,石象芝也。
……石桂芝生石穴中,有枝条似桂树,而实石也。
高尺许,光明而味辛。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
江西省新余市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暨评分标准1.B(B项说“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这句话是个错误,原文的意思是“斧钺正是军事首领统率权的象征”,另外,前后分句也没有因果关系,并不因为拥有斧钺,所以才用“王”字表示军事首领。
所以B不符合原文)2.D(“始终”与“最高统治者”都属无中生有,原文意思是说“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地中,曾发崛过玉钺、石钺”,但没说“始终可以放在最高首领的墓葬中”)3.C(注意“这”的指代意义应该是“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这个时代距离许慎太遥远了。
吴其昌的正确解析就是对这一推断的否定。
该项偷换概念。
)4.C。
抓住谓语动词“总领”“给”“往察”“捕”就比较容易断句。
5.A.解析:文帝、武帝是谥号不是庙号6.C (原文“金卒礼遣之”的“礼”指的是“以礼相待”,并非是“奉礼物”)7、(1)韩彦直坚持不赞成,他告诉宰相梁克家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善良的人被诬告,一定会产生许多冤假错案。
(关键词“白”“善类”“冤狱”各1分,大意2分)(2)韩彦直传授给部队将领和地方豪强等人以策略,不到十天,海盗头目就被活捉,海路交通(因此)得意肃清(或畅通无阻)。
(关键词“旬日”“生”“清”各1分,大意2分)【参考译文】韩彦直,字子温,出生一周岁时,他因为父亲的缘故补任右承奉郎,不久又晋职直秘阁。
六岁那年,跟随父亲韩世忠入宫拜见皇帝,皇帝命令他写大字,他受命跪着写了“皇帝万岁”四个字。
皇帝很高兴,抚摸着他的背说:“将来定是个优秀的人才。
”并亲手解下孝宗发角上束发的彩带,系缚在他头上,还赐给他金器、笔砚、监书、鞍马。
绍兴十七年,在两浙转运司的考试中,一举考中。
第二年,考中进士,调任太社令。
乾道二年,迁户部郎官、主管左曹,总领淮东军马钱粮。
恰逢大军仓供应粮食,他直接乘坐小车前往察看,发现供应的粮食不足分量,便将有关负责人逮捕交给狱官。
江西省新余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doc
江西省新余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韵画意王青中国戏曲人物画是以传统戏曲人物为题材进行创作且以中国画的形式来加以表现的画种,以传统的中国戏曲人物入画,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当代中国画画家韩羽先生曾说过:“中国戏,中国画,虽不同名,却是同姓,似是姐妹。
”二者同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在此土壤中的中国画和中国戏曲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和规律性,以中国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戏曲,最能把中国特有的那种东方艺术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情思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形象。
自古以来,中国艺术就一直未停止对意象神韵追求的步伐,艺术创作对于美的要求不是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摹写,而是要走进人的内心,追求一种心灵的感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画要传神,有韵味。
若说中国画是静的艺术,那么中国戏曲就是动的艺术。
在中国戏曲里,意象是一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表“意”形式,戏曲中的道具及环境不一定要准备得面面俱到,但是它所要营造的氛围、效果一定要表现出来。
戏曲舞台上往往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提炼和升华,它要表现的意蕴主要在于演员的情景交融的唱、念、做、打之中。
戏曲舞台在观众面前所呈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一个产生美的联想的世界。
中国戏曲人物画具有“三感”,即“动感”、“美感”、“情感”。
戏曲中有很多程式化的动作,如手、眼、身、发、步等表演程式的戏曲语言,这些动作都是从生活中提炼而来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根据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有其不同的动态。
往往画家们可以抓住舞台上最精彩的一瞬,将一些富有动感美的典型瞬间融入画家本人的思想情感表现在画面上。
戏曲艺术是美的艺术,戏曲人物不论服饰、妆容,还是表情、神态都包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
中国画和戏曲都追求神似重过形似,重在表意,中国戏曲人物画的关键在于传神,将画面所表达的意味传达给看画之人,从而产生共鸣。
我们鉴赏戏曲人物画时,“三味”(“韵味”、“趣味”、“戏味”)是重要的标准。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论述类文本阅读灶神,也被称为灶君、灶王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专门司管民间饮食的神。
在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如果赶上灾年,那么饥饿的阴影就会浮在绝大多数靠劳动力生活的平民百姓头上,因此最初人们供奉灶王爷,就是祈求能够获得丰足、可口的食物。
由于灶王爷关系的是平民百姓平常生活最需要的,所以也成了最接近百姓的神。
在《庄子》中记载:“灶上有鬓。
”“鬓”在古代是女性的代称,由此可以知道最初的人们已经将灶神定性为女性,这也和当时为母系社会有一定关系,钻木取火成灶,是要最强壮的男性钻木,但是掌握火的大多是女性,而灶最离不开火。
掌握火,这也看出女性地位更高,“主”字造字之初就是掌火之人的意思。
起初灶神没有特定的名字,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比如隋朝记载了名为“苏吉利”的女神,清代记载了名曰“张子郭”的男神。
在民间传说中,灶神是厨房之神、饮食之神。
由于灶神起源很早,所以早在商朝的时候民间就已经开始供奉灶神了。
到了秦汉的时候灶神,更是同门神、厕神、井神并称为家庭的保护神,传说灶神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敬重,不仅是因为它能掌握人们的饮食,为人们带来富足的食物,还要为玉皇大帝考察一个家庭的善恶。
在灶神的身边还有两位跟班的小神,各碰着一个罐子,一个称为“善罐”另一个称为“恶罐”。
而这一家人,无论是善行还是恶事都会毫无掩饰地保存到这两个罐子里,等到年终的时候灶神就会带着这两个罐子到玉皇大帝那里去汇报,这让人们对灶神又敬又怕。
灶王爷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
人们既然惹不起他,又躲不起,只好在上供时想办法,希望灶王爷能够“上天言好事”,所以送灶神的贡品一般都用一些,又甜又粘的东西,如糖瓜、汤圆、麦芽糖等。
用这些又粘又甜的东西,目的是要塞灶神的嘴巴,让他回到天上什时嘴甜”而多说些好话,另外黏住灶神的嘴巴,让他难开口说坏话。
也有人用酒作为供品为王爷送行,认为这样就可以让灶王爷喝醉,让他头脑不清,少在玉帝面前打小报告。
2015届高三语文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2015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命题:教研室第Ⅰ卷阅读题甲必答题一、论述文阅读阅读下面论述文,完成文后1~3题。
(每小题3分,共9分)我们对形式逻辑这门科学给出如下的定义,用以指出它的研究对象。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的基本规律以及一些认识客观现实的方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一种认识。
人类的认识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感性认识阶段,一是理性认识阶段。
感性认识阶段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各种形式。
人类的认识就从感觉开始。
这个认识阶段的特点有两个,即直观性和表面性。
所谓直观性,就是指人们的感觉器官必须同事物直接接触,然后才能获得感觉、知觉等等。
例如,盛开的牡丹,通过光线的反射,射入我们的瞳孔,我们的瞳孔必须直接接受这些反射过来的光线,我们才能有牡丹的形象。
人们的感觉器官不和具体的对象接触,就不能有感觉、知觉、表象。
这就是感性认识阶段的直观性。
所谓表面性,就是指,感觉、知觉等只能认识事物的外在的、表面的形象,而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就是感性认识阶段的表面性。
人类的认识从感觉开始,但并不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人们在实践中,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改造、加工,这样就能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认识事物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
这种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就是认识的理性阶段。
这个阶段的反映活动,或者说,认识活动,就叫做思维。
思维形式是什么?感性认识阶段上有感觉、知觉、表象等几个反映形式,理性认识阶段上有概念、判断、推理等几个反映形式。
理性阶段的反映活动,就叫做思维,因此,理性认识阶段上的反映形式就叫做思维形式。
思维形式的结构是思维内容各部分间联系的方式,而形式逻辑所研究的就是这种思维形式的结构。
什么是思维的基本规律呢?思维的基本规律,就是在运用各种思维形式时所首先应当遵守的规律,不遵守这种规律,就不能正确地运用概念、判断、推理,也就不能进行正确的思维。
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 含答案
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有关专家指出:导致此轮房价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扩张速度太快,控制房价必须从收缩货币入手,否则,其他措施只能是扬汤止沸....。
②2016年9月,中国政府再次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国智能制造正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对于制造业来说,可谓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③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④当地时间周三晚,中国长征七号火箭重新进入大气层,刚好经过加利福尼亚附近,美国人着实吓了一跳。
有些人粤犬吠雪....,甚至怀疑这些火球是飞机解体。
⑤物质生活水平的确比过去提高了许多,这一定程度上让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愿望予.取予求...,长此以往容易使孩子缺乏耐心和吃苦精神。
⑥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A. ①④⑥B. ③④⑥C. ②③⑤D. ①②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倡议,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将围绕这一构想为布局展开B. 男女比例的严重失调,将导致数千万的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男性面临娶妻难,从而形成大量的失婚群体,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C.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
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经验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
今天,茶已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料D. 有心理学家认为,喜欢自拍是一种疾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鲜少关注他人的病态心理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给张老师做寿,张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学生。
江西省新余市新余一中201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
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
《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
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祇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
”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
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
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
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为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祭祀之时,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放置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清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
新余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新余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2013级的高一新生在暑期军训中虽然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仍然坚持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B .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
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C . 要在整个学校里树立起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风气,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D . 他主演过十几部电影,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在国内影视界乃至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2. (2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 . 核实富余有关B . 核定富余关于C . 核实富裕关于D . 核定富裕有关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3. (6分) (2018高一下·寿光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经历了长达数干年不间断的发展过程。
中华传统文化蕴着生生不息的自我更新能力,能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获得新生。
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
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解答的时代课题。
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自身的烙印,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这个观点虽然是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提出来的,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先贤早就有所认识。
例如,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见,孔子并不是从地缘、血缘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的,而是着眼于文化,那么,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什么呢?应该说是以人为本。
江西省新余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江西省新余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阅读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面这首,。
荆州道怀古 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
开府开府(5分) 9.本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
(6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2)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借水之清澈是因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的句子是:,。
(3) 《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25分) 寄钱 白旭初 回乡办完父亲的丧事,成刚要母亲随他去长沙生活。
母亲执意不肯,说乡下清静,城里太吵住不惯。
成刚明白,母亲是舍不得丢下长眠在地下的父亲,成刚临走时对母亲说:过去您总是不让我寄钱回来,今后我每个月给您寄200元生活费。
母亲说乡下开销不大,寄100元就够用了。
母亲住的村子十分偏僻,乡邮员一个月才来一两次。
如今村子里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留在家里的老人们时时盼望着远方的亲人的信息,因此乡邮员在村子里出现的日子是留守村民的节日。
每回乡邮员一进村就被一群大妈、大婶和老奶奶围住了,争先恐后地问有没有自家的邮件,然后又三五人聚在一起或传递自己的喜悦或分享他人的快乐。
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201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中国文人讲“气韵生动”,其中的“韵”并不是单纯的作诗时押韵的“韵”,意义更为丰富饱满,注重的是创作主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诗人)对于宇宙惯有的一个诗性的判断。
天地大美自然而生,可是也需要画家对其有诗性的判断、有所感悟才会于人有意义。
所以,当中国人的智慧和感悟在哲学上的体现用到绘画上来的时候,绘画就受益无穷了。
老子哲学里有“知其白,守其黑”,说的是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这就是中国人的思维,也正是国画美之所在。
笔墨加上宣纸就是黑和白,只有维持黑白间比例的平衡和谐才能守住国画的这种美。
中国禅宗讲,“妙悟者不在多言”。
王维在《山水诀》中将此视为对山水画的要求,其实,这是对整个中国绘画的要求――以少许胜多许,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中国绘画就是“有无相生”之道的形象体现,笔墨的“有”和画面空白的“无”相互辉映才造就了国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倪瓒的画就非常注重黑白间的比例,比如他的《容膝斋图》,几棵小树,一个茅亭,朦胧的远山,没有人物,没有动态。
然而,你一看就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天荒地老式的沉默和寂寞。
八大山人画的鸟,蜷曲着身子,寥寥几笔,把鸟的全部内在生命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画已经撇除了一切的繁文缛节、一切的矫揉造作和一切的事功媚俗,剩下的只有“士气”的符号,简捷清纯、精微广大、高明中庸。
中国画的这种简洁丰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期陶瓷上的绘画就有体现。
猪纹陶钵属于河姆渡文化时期,但刻画在陶罐上的猪极富神韵。
大量的留白、相当简单的细条,却将猪那种神情、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能引发你无尽的联想。
人面彩陶瓶属于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
这个作品反映的是远古先民的一种思考状态,你可以看出他在思考,你看他的眼睛里若有疑惑,可是这个疑惑又混混沌沌,让人感到没有答案而有所茫然。
这个茫然体现出一个童稚的天真。
还有,嘴边那个酒窝在那儿,像一个很憨厚的人,混沌、茫然、天真、憨厚、简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新余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校训塑造着现代中国的大学精神袁济喜大学被比喻为“象牙塔”,被看做是思想学术的殿堂。
莘莘学子跨入校门第一眼所见,往往是这所大学的校训,或遒劲有力,或大气磅礴。
中国大学的校训多数源自中国的古典典籍,其中“学”字和“德”字出现的频率最高。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12所“211”大学校训中,出现“学”字41次,占37%;“德”字紧随其后,为30次。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大学明德尚学的价值取向,“德”与“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精神联系。
细究其中缘由,中国主流的大学精神主要是儒家奠定的,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是明德尚学,进德修业。
《礼记•中庸》中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体现出的就是“博学明德,知行合一”的理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里的“大学”与现在作为学府的大学,意义是不同的,它是指最高的学术或者学问境界。
大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学习而达到道德人格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从先秦孔子提出的六艺之教到现代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均体现出其内在的精神脉络。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些大学的校训句式工整、质朴雅正,无一例外地包蕴着传统精神,体现着东方智慧和中国气派。
孔子曾坦陈自己的忧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孔子对当时道德的沦落和学习的废弃忧患重重,认为这是礼乐文明毁弃的结果。
在孔子看来,只要唤醒在当时物欲横流、道德失落的社会中的人们久被泯灭的孝悌之心,犯上作乱的事也就自然减少了,社会的礼义与秩序可望恢复与张大,他所憧憬的三代之治也就实现了。
可以说,中国的文化主要是一种经典文化。
《文心雕龙•宗经》有一句话:“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用现代话来讲,也就是认为经典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相对真理,指它有时代性;绝对真理指它是永恒的,贯彻始终。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古代的一些经典,同样陶冶着我们今天按照西方的模式兴办的大学。
清华大学是庚子赔款之后由美国人投资办的,是一所西式大学,但是,梁启超从《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概括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来;而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来自《汉书》,追求的理论联系实际、忧国忧民、学以致用的中国传统。
然而,自“五四”之后,随着人们对于当时的国势以及文化选择的重新思考,于是中国固有之传统再度被人们审视与反思,有人提出要照搬西方的办学模式。
其实,从文化发展历史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历经磨难,它是生生不息的,不可能在改革的大潮中被消弭,或者自生自灭。
此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吸纳外来文化和新陈代谢的机制。
清华大学国学院导师王国维一直强调,不懂西学也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学,反过来说,不懂国学,也不能真正了解西学,所以,学贯中西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基本的思路。
中国古代经典《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思是说,中华文化并不排斥外来文化,而是容纳外来文化,或者是拥抱外来文化。
北大办得好,并不是全盘接受西方的结果,也不是墨守传统,而真是融合的产物。
清华大学校长于1925年提出办国学院,作为一所西方化程度比较高的学校,尚且要“寻出中国之魂”,我们更没有理由办学“去中国化”了。
(摘自《光明网》2014.12.29.)1.关于“学”与“德”之间内在的精神联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校训中突出“学”与“德”不是偶然的,它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密不可分,从先秦孔子提出的“六艺”到现代社会的“德智体美”,一脉相承,都表现了二者的结合。
B.“大学”,其教育学生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学习而达到道德人格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事实上中国传统教育的确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C.《大学》中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的“大学”不是指学府,而是指最高的学术或者学问境界,意在既要“博学”,又要“明德”。
D.中国大学都存在明德尚学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要通过博学与修学达到明德进学的目标。
这一点从“学”字和“德”字出现的频率最高就可以看出。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些大学的校训或直接取自典籍,或化用典故,包蕴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体现了东方智慧和中国气派。
B.孔子时代,社会道德沦落,人们普遍不愿学习,孔子认为只要唤醒了在当时物欲横流、道德失落的社会中人们久被泯灭的孝悌之心,社会的礼义与秩序就可以恢复与张大了。
C.传统的经典既是具有时代性的相对真理,又是能贯彻始终的永恒的绝对真理,因此,古代的一些经典,同样可以影响着我们今天按照西方的模式兴办的大学。
D.从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校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陶冶着现代大学精神,这也证明我们传统文化的经典,在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四以后,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不适用于现代化大学的建设,应该引进西方的教育思想,这是对当时的国势以及文化选择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B. 中华五千年文明虽历经磨难,但始终薪火相传,未曾中断过,再加上我们文化所具备的吸纳外来文化而推陈出新的能力,可以说,我们不用担心被西方同化。
C.要想懂西学,就应该懂国学;反过来说,不懂国学,也不能真正了解西学。
所以,中华文化只要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就能真正做到学贯中西,这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基本的思路。
D.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要想办好现代化大学,既需要继承好固有的文化传统,利用好本土的资源,同时,也要吸收、借鉴西方优秀的办学经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颜杲卿字昕,以文儒世家。
性刚正,莅事明济。
尝为刺史诘让,正色别白,不为屈。
开元中,与兄春卿、弟曜卿并以书判超等,吏部侍郎席豫咨嗟推伏。
再以最迁范阳户曹参军。
安禄山闻其名,表为营田判官,假常山太守。
禄山反,杲卿及长史袁履谦谒于道,赐杲卿紫袍,履谦绯袍,令与假子李钦凑以兵七千屯土门。
杲卿指所赐衣谓履谦曰:“与公何为著此?”履谦悟,乃与真定令贾深、内丘令张通幽定谋图贼。
杲卿称疾不视事,使子泉明往返计议,阴结太原尹王承业为应,使平卢节度副使贾循取幽州。
谋泄,禄山杀循。
杲卿阳不事事,委政履谦,潜召处士权涣、郭仲邕定策。
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
乃矫贼命召钦凑计事,钦凑夜还,杲卿辞城门不可夜开,舍之外邮;使履谦及参军冯虔、郡豪翟万德等数人饮劳,既醉,斩之,并杀其将潘惟慎,贼党歼,投尸滹沱水。
履谦以示杲卿,则首喜且泣。
先是,禄山遣将高邈召兵范阳未还,杲卿使藁城尉崔安石图之。
已而事显,乃拜杲卿卫尉卿兼御史中丞,履谦为常山太守,深司马。
即传檄河北,言王师二十万入土门,遣郭仲邕领百骑为先锋,驰而南,曳柴扬尘,望者谓大军至。
日中,传数百里。
贼张献诚方围饶阳,弃甲走。
于是杲卿兄弟兵大振。
史思明等率平卢兵度河攻常山。
不涉旬,贼急攻城。
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
贼胁使降,不应。
取少子季明加刃颈上曰:“降我,当活而子。
”杲卿不答。
遂并卢逖杀之。
杲卿至洛阳,禄山怒曰:“吾擢尔太守,何所负而反?”杲卿瞋目骂曰:“汝营州牧羊羯奴耳,窃荷恩宠,天子负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义,恨不斩汝以谢上,乃从尔反耶?”禄山不胜忿,缚之天津桥柱,节解以肉啖之,骂不绝,贼钩断其舌,曰:“复能骂否?”杲卿含胡而绝,年六十五。
履谦既断手足,何千年弟适在傍,咀血喷其面,贼脔之,见者垂泣。
杲卿宗子近属皆被害。
杲卿已虏,诸郡复为贼守。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七》有删改)4、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表为营田判官,假常山太守假:代理B、杲卿阳不事事阳:表面C、舍之外邮舍:住宿D、降我,当活而子而:你5、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
B、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
C、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
D、时真卿在平原/素闻贼逆谋/阴养死士/为拒守计真卿/遣甥卢逖至常山/约起兵断贼/北道杲卿大喜/以为兵/掎角可挫贼西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禄山愤怒了,把颜杲卿绑在天津桥的柱子之上,但是出于招降的目的,就把肢解好的肉来让颜杲卿吃,他还是不停口地骂,忍无可忍的叛贼就斩断他的舌头。
B、开元年间,与其哥哥颜春卿、弟弟颜曜卿一起因书判成绩优异,使吏部侍郎席豫赞叹佩服。
此句侧面表现了颜杲卿出众的才能。
C、颜杲卿随即传檄文到黄河以北,声称二十万官军已经进入土门,派郭仲邑率领一百骑兵做先锋,奔驰向南,拖着柴草扬起灰尘,望见的人都说大军来了。
D、袁履谦被砍断手足后,适逢何千年的弟弟在身旁,就含血吐到他脸上,叛贼又把袁履谦剁碎了,看见的人都落泪而泣。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杲卿称疾不视事,使子泉明往返计议,阴结太原尹王承业为应(5分)(2)不涉旬,贼急攻城。
杲卿昼夜战,井竭,粮、矢尽,六日而陷,与履谦同执。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荆州道怀古①刘禹锡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②,咸阳终日苦思归。
【注】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
②庾开府: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
8.这首诗描绘了南国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5分)9.本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
(6分)(1)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