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1
各种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各种常见引流管得护理ﻫ各种引流管得护理:普通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一、目得:1、引流气体,液体(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掖)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粘连,促进癒合2、作检测,治疗途径。
二、用物:治疗车,治疗盘,血管钳1把,别针1只,一次性引流袋(瓶)1只,污物桶1只,消毒弯盘2只(内放消毒纱布1块,镊子1把)5%PVP碘液,棉签。
三、操作步骤:1、戴口罩,洗手、2、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
冬天关好门窗,安置病人体位(低半卧或平卧位)3、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松开别针,注意保暖、4.检查无菌引流袋就是否密封,过期。
打开外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将引流管挂于床沿,再将引流袋外包装垫在引流管接口下面。
5。
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尾端上3厘米处、6、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行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2、5厘米。
7.用左手取消毒纱布捏住连接处得引流管部分,脱开连接处。
8。
再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得管口。
9。
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并挤压引流管,观察就是否通畅,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10.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11、严格记录引流液量与性质。
四、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引流袋可1周更换1—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得需每日更换)、2。
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3、观察引流液得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就是否相符,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
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5、负压引流瓶更换方法相同、胸腔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一、目得:排出胸膜腔内气体,液体,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二、用物:治疗车,治疗盘,治疗巾,消毒水封瓶,弯盘2只(一底一盖),内装无齿镊2把,PVP碘棉球3颗(或2%碘酒,75%酒精棉球各3颗,纱布一块),血管钳2把,外用生理盐水,开瓶器,胶布,别针,污物桶。
常见术后引流管护理
常见术后引流管护理腹部引流管和胃肠减压管是外科术后成功的必要保证。
引流管可将⼈体积⾎、积⽓、脓⾎、及胃内容物等引出体外,对引流物量、颜⾊及性质的观察,可判定术后⼜有⽆⼤出⾎及病⼈恢复情况。
因此,对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或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应做好护理。
腹腔引流管1、通常腹引管安置在腹腔的低位, 吻合⼝,或易发⽣出⾎渗出的部位,以便于腹腔内积存的液体减少2、⾎浆管有单根⾎浆管和双套管⾎浆管,采⽤双套管⾎浆引流管的⽬的在于防⽌由于负压的作⽤使⾎浆管管壁塌陷,阻碍了引流的通畅。
护理特点(1)根据病情需要,腹腔内可能安置⼏种引流管,病⼈转⼊病房后必须点清,根据名称或作⽤做好标志,并接好引流袋,要妥善的固定,防⽌扭曲,受压,折叠.(2)接引流管时注意⽆菌技术操作,引流管应低于出⼝平⾯,防⽌逆⾏回流感染.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每30分钟挤捏管道⼀次,引流管如果⽆液体流出可能管道被堵塞,要根据实际情况,通知医⽣处理。
(3)分别观察引流液的量,⾊,质,正常⾊泽为淡红⾊,后期为黄⾊,清亮液,每⽇0----100ML,若每⼩时量⼤于50ML,持续3⼩时且呈红⾊则为异常,或⾎浆管引流液呈胆汁⾊,或颜⾊混浊均为异常,应⽴即告之医⽣.(4)妥善固定导管,病⼈翻⾝、下床、排便时应防⽌引流管脱出或折断滑⼊腹腔。
滑出者应重新更换新管插⼊(5)需要负压引流者,应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并注意维持负压状态。
⽤封闭式负压引流时,负压可达20kpa,可减少腹腔内腔隙和清除积液。
(6)纱布和凡⼠林纱布填塞⽌⾎者应密切观察全⾝情况,若已稳定应在24-72⼩时内拔除,或更换新的纱布再填塞,腹腔内引流管如2-3天不能拔除者则2-3天转动⽪管⼀次,以防长期固定造成继发性损伤。
(7)如果需要外引流管注⼊抗⽣素等药物或作管腔冲洗,应严格执⾏⽆菌操作。
(8)若为双套管引流管,注意要保持排⽓管的通畅,不可将其折叠,外套⼀薄膜⼿套,留出孔不可扎紧,以利排⽓,防⽌管壁塌陷.(9)观察引流物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压迫组织坏死出⾎、肠瘘、继发感染、疼痛等及时拔除或换管。
引流管护理ppt课件
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 ①肺部感染。 预防处理:减压期间应禁食,必须经胃管给药者,应在服药 后停止抽吸1h 。每天口腔护理2次。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 必要时予雾化吸入,促进排痰。保持引流通畅,防胃液返流。 ②消化道出血。 预防处理:插管动作要熟练轻柔,勿强行插管。无胃液引出 时,可注入少量盐水后再回抽,不可盲目回抽,有鲜血引出 时应暂停吸引,通知医生等。 ③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低钾最常见。 预防处理:病情允许时尽早拔出胃管。经常查血钾浓度,及 时按需补充。观察有无低钾表现。
2,引流不畅。 预防处理:不可受压,扭曲,折叠,保持引流通畅。若尿管阻塞, 可用0.9%氯化钠低压冲洗,必要时更换尿管。 3,尿储留。 预防处理:长期留置尿管者,定期行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时机:泌尿系统无感染或感染得到控制,拔除尿管 前,疾病恢复期。泌尿系统手术或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应遵 医嘱进行。 膀胱功能训练方法:①按需排尿。夹闭尿管,患者感膀胱胀满, 有尿意时开放尿管30min。用于清醒,合作的患者。②定时放尿。 夹闭尿管,开放尿管1~~2h一次,无不适3~~4h一次。 清醒和合作患者在开放尿管时,嘱其做排尿动作,或紧收下腹部, 或用手掌按压下腹部,增加腹压,促使尿液排空,减少残余尿量。
(2)引流不通畅。
预防处理:
因颅内压偏低而引起引流不通畅者暂不引流,对 症处理。
因引流管盘曲成角引起者可请医生对照x光片,将 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并重新固定。 因管口吸附脑室壁引起者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 使管口离开室壁。 若阻塞可用注射器轻轻向外回抽,切不可注入 0.9%氯化钠溶液冲洗,必要时换管。
引流管护理教学
1 2 3 4
胃肠减压管 留置导尿管
胆道 T 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完整版)
一、手卫生〔一〕洗手【目的】去除手部污垢和大局部暂住菌。
【用物准备】洗手池设备、清洁剂〔通常为肥皂或含杀菌成分的洗手液〕,擦手纸或毛巾或干手巾。
【洗手指征】l.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接触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皮肤粘膜或伤口敷料后。
8.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9.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考前须知】1.洗手方法正确,手的每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
2.注意调节适宜的水温、水流,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3.洗手后不能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4.严格掌握洗手指征。
【相关知识】l.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去除物体表而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
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2.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去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到达无害程度的过程。
3.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或杀灭全部微生物的过程。
〔二〕手消毒【目的】去除致病性微生物,预防感染与交义感染,防止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
【用物准备】洗手池设备、手消毒剂或消毒液、清洁枯燥小毛巾或避污纸。
如用刷手法另备刷手液、消毒手刷。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考前须知】1.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的枯燥。
冲洗双手时,防止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防止倒流。
3.使用后的毛巾、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人一用一消毒。
4.手部皮肤无破损。
5.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
二、面部清洁、梳头【目的】使患者面部清洁,头发整齐,感觉舒适。
【用物准备】护理车上备毛巾、梳子、橡皮圈或发夹、一次性垫巾、纸袋;必要时备护肤品。
脸盆内盛温水适量。
【指导内容】1.告知患者面部清洁、梳头的目的、方法、考前须知、配合要点。
普通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1
A.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胃液颜色一般 为墨绿色(混有胆汁)。若 颜色为鲜红色,提 示胃内有出血。若颜色为咖啡色,提示胃 内有陈旧性血液。胃液出现颜色或性质的 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B.准确记录胃液的量:若胃液量过多,应 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 理 。避免引起水电 解质紊乱。
[注]:
(1)食道术后冲洗胃管:用10ml注射器抽3—5ml生理盐水 缓 慢冲洗。若遇有阻力,先回抽,抽出胃液表示胃管通畅。 若冲洗阻力大或胃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 (2)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冲洗胃管:用5ml注射器抽1— 2ml生理盐水,先回抽若有胃液抽出,再缓力冲洗胃管。 冲洗后应将冲入生理盐水抽出。若冲洗阻力大或胃管脱出 应及时通知医生。 (3)结肠、直肠术后冲洗胃管:用5—10ml注射器抽5ml左 右生理盐水缓力冲洗。若冲洗不畅,可适当调整胃管位置。 (4)幽门梗阻病人胃管冲洗:需洗胃病人应遵医嘱定时给 予3%盐水每次200ml打入胃管,夹闭胃管半小时后用负压 吸引将胃内容物吸出。冲洗时若遇阻力,可稍用大力点冲, 切记不可暴力冲洗。若胃管堵塞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胃管。
三腔二囊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一目的:
1.抽吸尽胃管内积液(血),积气,减轻胃 扩张。 2.肝硬化病人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压 迫止血。 3.了解胃液的量及性质,为临床上判断疾病 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用物:
治疗盘,治疗巾,三腔二囊管,石蜡油, 纱布,棉签,5.毫升注射器,血管钳2把, 沙袋(0.5kg),胶布,治疗碗内盛开水, 胃肠减压器,滑车牵引固定架,绳,剪刀。
6.健康宣教:
A.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放置胃管的目的及重 要性。 B. 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护理胃管:活动、 翻身时注意保护胃管, 防止 脱出、打折。
中医医院麻醉科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技术
中医医院麻醉科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技术一、保留置管接引流袋引流术胸腔闭式保留置管接引流袋引流术是经胸壁向胸膜腔置入引流管道,连接无菌引流袋,持续引流胸膜腔内液体。
(一)操作目的及意义(1)引流胸膜腔内积液或气体。
(2)重建负压,保持纵隔的正常位置。
(3)促进肺膨胀。
(二)评估(1)患者神志状态、合作程度。
(2)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
(3)评估患者过敏史。
(S)用物无菌包(弯盘两个、止血钳1把、镶子1把)、一次性引流袋/抗反流引流袋、无菌手套、安尔碘、无菌纱布或棉球、无菌透明敷料、治疗巾或小垫。
(四)操作步骤(I)护士:洗手、戴口罩。
(2)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
(3)操作过程:①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留置引流管部位,在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处下铺治疗巾/小垫。
②卫生手消毒,打开无菌换药包,将安尔碘倒入弯盘内的棉球上,打开一次性引流袋/抗反流引流袋外包装,放入无菌换药包内。
③戴手套,将两个弯盘置于治疗巾/小垫上,盛有安尔碘棉球的弯盘置于患者近侧平引流管位置。
④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末端,断开引流管与引流袋连接处,引流管口置于近侧的弯盘中,换下的引流袋置于远侧的弯盘中。
⑤用镶子夹取安尔碘棉球,从引流管口由内向外壁螺旋式旋转,消毒引流管口及周围两遍,弃于医疗垃圾桶内。
⑥将一次性引流袋/抗反流引流袋头端的小帽取下后插入引流管并连接紧密。
(4)用别针将一次性引流袋/抗反流引流袋固定于床边,位置低于引流出口高度/遵医嘱调整高度,松开引流管末端的止血钳,观察引流情况,询问患者的感受。
(5)摘手套,卫生手消毒。
(6)告知患者不要自行夹闭引流管,防止管路打折、扭曲、受压、脱出,若管路脱出要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7)拔管护理:拔管后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处漏气、渗出、渗血、出血、皮下气肿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8)在护理记录上记录引流颜色、量。
(五)难点及重点如何确保安全更换?(1)断开引流管与引流袋时动作要轻柔,不宜生拉硬拽。
脑室引流管护理
第二篇常用专科护理操作技术第四章脑室引流护理一、基本要领(一)操作目的1.保持脑室引流管通畅,维持正常颅内压。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脑室引流液性状、颜色、量。
(二)适应症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者,高颅压或脑疝患者的急救(三)操作流程(脑室引流技术临床规范化操作流程,附表1)(四)操作要点1.评估(1)核对医嘱操作前核对医嘱、治疗卡、患者姓名,床号,操作目的。
(2)患者评估:1)病情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有无头痛等恐惧心理反应;2)颅内病变评估:评估颅内并病变的性质、部位;3)评估病人是否了解操作目的、意义、能否配合。
(3)环境评估:环境是否安静、清洁、冬季注意病人保暖。
2.准备(1)自身准备准备充分,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无菌治疗巾,引流袋,换药包(血管钳两把,纱布两块),无菌手套,消毒瓶,棉签,笔,纸,弯盘。
3.实施(1)观察引流情况1)核对床号、姓名,2)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戴口罩。
3)从上至下缓慢挤压引流管是否通畅,检查伤口敷料有无渗出,清理床头及床下。
(2)更换引流袋1)戴手套,取合适体位,暴露引流管。
2)头下铺无菌治疗巾,打开换药包,用血管钳在关口上方5cm处夹紧引流管,使管口朝上。
3)取无菌纱布一块,包裹接头处分离引流管、袋。
4)竖直抬高引流管,使引流液完全流入引流袋内,反折接头塞放于床垫下。
5)用3根络合碘棉签分别消毒引流管的内径、引流管横面、引流管外径。
6)取无菌纱布包盖已消毒的引流管外径。
7)取出引流袋,关紧下端活塞,连接引流袋于引流管上。
8)固定引流袋高于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宣教引流注意事项。
9)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3)处置、宣教1)撤治疗巾,放入弯盘,脱手套,整理病人衣裤及床单位。
2)记录引流量于护理单上。
3)处置用物,健康宣教:①指导患者按要求卧位。
②引流袋位置不能随意移动。
常见外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共32张PPT)
置T管目的
❖ 1、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防止胆道渗 漏、感染
❖ 2、防止发生胆道狭窄 ❖ 3、术后可经T管行胆道造影,了解胆道是
否有残余结石等情况 ❖ 4、术后可经过局部窦道处理残余结石等
护理要点
置管期间的护理
❖ 1、无菌:定时按无菌操作原则更换引流袋,定时做胆 汁常规和细菌培养,平时注意引流袋位置勿高于引流口, 平卧时不高于腋中线,以防胆汁倒流增加感染的机会, 保证无菌是T管引流护理中的重要内容。
❖ (5)需要负压引流者,应调整好所需负压压力,并 注意维持负压状态。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时,负压可 达20kpa,可减少腹腔内腔隙和清除积液。
❖ (6)纱布和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者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 若已稳定应在24-72小时内拔除,或更换新的纱布再填塞, 腹腔内引流管如2-3天不能拔除者则2-3天转动皮管一次, 以防长期固定造成继发性损伤。
5、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腹壁引流管出口 (8)若为双套管引流管,注意要保持排气管的通畅,不可将其折叠,外套一薄膜手套,留出孔不可扎紧,以利排气,防止管壁塌陷.
❖ 5、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腹壁引流管出口处每日用75%乙醇消毒,擦净分泌物,以剪开一缺口的纱布围绕引流管,若有胆汁渗漏应及时
更换敷料;
处每日用75%乙醇消毒,擦净分泌物,以 因此,对外科术后留置引流管或胃肠减压管的患者,应做好护理。
拔管
预防性的应用引流管应在48-72小时内拔除, 如果为防止吻合口破裂后消化液漏入腹腔 则应在术后备4-6天拔除。若引流腹膜炎的 脓液根据流出物的具体情况决定,若为引 流脓肿的脓腔则引流管应逐渐拔除以免形 成口小腔大的残腔
T型管
胆总管切开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可引起胆 道水肿、缝合口胆汁外漏,引起胆汁性腹 膜炎、隔下脓肿等并发症,肿瘤或外伤造 成的胆道狭窄需支持治疗,或需置管溶石 排石,术毕常规在胆总管内放置T型引流管, 其目的是为支撑胆道,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 不承受过高的张力而造成胆汁外溢,促进炎 症的消退,有利于愈合,防止胆总管狭窄梗阻 等并发症的发生
引流管的护理措施
引流管的护理措施引流管是一种用于引流体液或气体的管道装置,常见于医疗机构中的各种手术和治疗过程中。
引流管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引流管的护理措施,包括引流管的选择、安装、固定、清洁和更换等方面。
引流管的选择引流管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来确定。
常见的引流管包括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尿管、胃管等。
选择合适的引流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引流液体或气体的性质:不同的引流液体或气体可能需要选择不同材质和直径的引流管。
2.引流部位和深度:根据引流部位和深度选择合适长度的引流管。
3.患者的年龄和体型:患者的年龄和体型也会影响引流管的选择,例如小儿患者可以选择较小直径的引流管。
4.医护人员的经验和技术:医护人员对于不同类型的引流管的使用和管理经验也需要考虑。
引流管的安装引流管的安装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患者准备:患者应保持舒适的体位,清洁引流部位,将患者的周围皮肤消毒。
2.医护人员准备:医护人员应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准备好所需的引流管和相关器械。
3.引流管的插入:根据引流管的类型和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插入方法,确保引流管正确插入到目标部位。
4.引流管的连接:将引流管连接到相应的引流袋或容器上,确保连接处无漏气或漏液。
5.引流管的固定:使用适当的固定器材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体表上,避免引流管的移位或脱落。
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的护理是指对引流管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清洁、观察和维护的工作。
引流管的护理应定期进行,以确保引流通畅,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引流管的观察:定期观察引流管的引流情况和引流液体的性质,如颜色、量和质地等。
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引流管的清洁:根据医嘱和护理要求,定期对引流管进行清洁。
清洁时应注意使用无菌的清洁剂和无菌棉签,避免伤害引流管和患者皮肤。
3.引流管的固定: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固定情况,确保引流管的位置稳定固定,避免引流管的移位或脱落。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常规1.术前准备:在患者进行脑室引流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感染指标等。
并且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2.术后仪器安装:根据医生的嘱咐,将引流管插入患者的脑室中。
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患者头部的活动,以防引起引流管的脱位。
3.引流管位置监测:引流管的位置监测非常重要,一般通过X光或CT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引流管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以及是否发生脱位。
4.引流管引流正常功能:根据医生的嘱咐设置引流管的引流速度和引流压力,并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阻塞。
必要时可以使用适当的技术方法进行引流管的引流疏通。
5.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天至少两次对引流管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6.监测引流管的颜色和质地:如果引流液呈现混浊、黄色、出现异味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7.引流管换药:根据医生的嘱咐定期更换引流管及相关垫料,通常每3-7天更换一次。
8.定期进行引流管引流检查:每天定期观察引流量,记录引流量以及引流液的性状,一旦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9.引流管固定:为了避免引流管因患者的不小心或意外引起脱位,需要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的头部,以确保引流管的稳定性。
10.监测患者症状和体征:不定期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头痛、发热、颅内压增高等情况,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
11.定期患者洗头:定期给患者洗头,保持头部清洁。
在洗头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引流管受力过大而导致脱位。
12.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对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常规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保持引流通畅,并定期进行护理措施,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评分标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操作目的:1.保持引流管通畅,维持胸腔内压力;2.防止逆行感染;3.便于观察胸腔引流的性状、颜色、量。
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询问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痰及切口疼痛等情况;2.观察切口渗出情况,有无皮下气肿;3.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水柱波动情况。
挤压引流管判断引流管是否通畅;4.向患者解释更换胸腔引流管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护士准备:1.着装整洁规范,仪表端庄大方;2.操作用物:1)基础盘内:75%乙醇、棉签、弯盘、启瓶器、剪刀、胶布、无菌生理盐水500ml;2)治疗盘内:0.5%碘伏、无菌换药操作准备碗内盛无菌纱布2块及无菌镊、卵圆钳2把、一次性治疗巾、一次性手套、弯盘;3)其他:一次性无菌胸腔引流装置、抹布、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快速手消毒剂、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操作步骤:1.核对医嘱;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者;3.洗手,戴口罩;4.按要求备齐用物。
核对一次性胸腔引流装置有效期,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漏气;5.打开胸腔引流装置包装袋,取出引流瓶连接管放置适当处;6.按取无菌溶液方法将0.9%氯化钠500ml加入胸腔引流瓶内;7.将无菌引流瓶连接管与水封瓶长管紧密连接,长管没入液面3-4cm。
平时观察胸腔引流瓶内液平面,用胶布做好标记,并注明日期及液体量;8.携用物至病人床旁,再次核对;9.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捏紧引流管远端,向胸腔方向挤压,再缓慢松开引流管,防止引流瓶中液体倒吸,观察是否通畅;10.将治疗巾垫于引流管下适当处,取2把卵圆钳双重夹闭引流接管适宜处;11.再次核对床号、姓名,戴手套。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12.取无菌纱布包裹胸腔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管的连接处,分离胸腔引流管;13.将胸腔引流瓶连接管前端向上提起,使引流液全部流入胸腔引流瓶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将换下的引流瓶放入医用垃圾袋内;14.消毒胸腔引流管连接口(内壁、横截面以及外壁),并取无菌纱布包裹;15.将胸腔引流管与水封瓶连接管紧密连接,将胸腔引流瓶置于安全处,松卵圆钳。
腹腔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腹腔引流的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腹部体征。
2.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3.观察伤口敷料处有无渗出液。
(二)操作要点
1.更换引流袋时,常规消毒接口(先消毒外壁,再消毒内壁),更换新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
2.妥善固定。
3.引流管上贴管道标识,注明更换时间。
4.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打折成角、扭曲、受压,堵塞。
5.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并准确记录24h引流量。
6.定时更换引流袋。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更换体位或下床活动时保护引流管的措施。
2.告知患者出现不适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3.告知患者及家属引流管的重要性。
4.告知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引流管的方法。
(四)注意事项
1.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渗出情况,渗出液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观察有无感染、出血、慢性窦道等并发症。
3.操作中无菌观念强,无污染,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用物: 二用物:
治疗车,治疗盘,血管钳1把,别针1只, 一次性引流袋(瓶)1只,污物桶1 一次性引流袋(瓶)1只,污物桶1只,消毒 弯盘2只(内放消毒纱布1块,镊子1 弯盘2只(内放消毒纱布1块,镊子1把) 5%PVP碘液,棉签。 5%PVP碘液,棉签。
三,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1.戴口罩,洗手。 1.戴口罩,洗手。 2.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 2.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冬天关好门窗,安 置病人体位(低半卧或平卧位) 3.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松开别针,注意 3.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松开别针,注意 保暖。 4.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过期。打开外 4.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过期。打开外 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 将引流管挂于床沿,再将引流袋外包装垫 在引流管接口下面。
二 护理: 护理:
1、用前应了解病人近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食 管静脉曲张食管梗阻、鼻腔出血、以防发生损伤。 2、常观察引流物的情况,如有大量血性液,应计 算并通知医生处理,如吸出引流胃肠液过多,应 注意血容量和电解质的平衡。 3、持负压、管道通畅。负压吸力不可过强,一般 负压‘ 6`~8KPA,以免堵塞管口和损伤胃粘膜。 负压‘为-6`~8KPA,以免堵塞管口和损伤胃粘膜。 4、使用者应加强口腔护理和鼻咽腔的护理。 5、停用胃肠减压并拔除胃管,指征:病情好转; 、停用胃肠减压并拔除胃管,指征:病情好转; 无明显腹胀;肠蠕动恢复;肛门有排气排便者. 无明显腹胀;肠蠕动恢复;肛门有排气排便者.
四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
1.放置三腔管气囊压迫时间不超过48h,每隔12h气囊放气 1.放置三腔管气囊压迫时间不超过48h,每隔12h气囊放气 5-10毫升,以防食管胃底黏膜发生糜烂,坏死。 10毫升,以防食管胃底黏膜发生糜烂,坏死。 2.气囊压迫12h后,应放气一次。气囊压迫48h后胃管内仍 2.气囊压迫12h后,应放气一次。气囊压迫48h后胃管内仍 有鲜红血液吸出,说明气囊压迫止血无效,应立即报告医 生。 3.记录每日胃液吸出量及性质,以供每日补充水,电解质 3.记录每日胃液吸出量及性质,以供每日补充水,电解质 时参考。 4.每日口腔护理2 4.每日口腔护理2-4次,从鼻腔沿三腔管滴石蜡油数滴。 5.防止过度牵拉或滑脱而造成食管气囊阻塞咽喉导致窒息, 5.防止过度牵拉或滑脱而造成食管气囊阻塞咽喉导致窒息, 特别在气囊注气牵引时,如病人发生呼吸困难,要立即放 松牵引和抽出食管气囊内空气,如发生严重呼吸困难或窒 息,应立即剪断二囊管。
胃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 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
A.固定胃管应用白色橡皮胶布贴于鼻尖部, A.固定胃管应用白色橡皮胶布贴于鼻尖部, 胶布应每天更换。 B.胃管插入的长度要合适,成人一般约45— B.胃管插入的长度要合适,成人一般约45— 55cm。若怀疑胃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 55cm。若怀疑胃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 此时鼻饲者应暂时停止,待确定胃管在胃 中方可进行鼻饲。
四注意事项: 四注意事项:
6.胃肠减压器负压维持在8kPa以利引流,用毕 6.胃肠减压器负压维持在8k 要清洗消毒。 7.出血停止12h后,方可从胃管内注入药液,注入 7.出血停止12h后,方可从胃管内注入药液,注入 前要认清标记,严防灌错到食管气囊或胃气囊, 引起气囊破裂。 8.肝病病人为避免诱发肝昏迷,可通过胃管注入 8.肝病病人为避免诱发肝昏迷,可通过胃管注入 药液,促使肠道内积血和其他含氮物质排出,同 时抑制肠道细菌以减少氨的产生。 9.出血停止48-72h后,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完全 9.出血停止48-72h后,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完全 抽去气囊内空气,继续观察12h,如无出血,吞服 抽去气囊内空气,继续观察12h,如无出血,吞服 石蜡油30-50毫升,润滑胃壁后再拔管,以免因血 石蜡油30-50毫升,润滑胃壁后再拔管,以免因血 块的粘滞拉破黏膜再次出血。
A.定时冲洗,每4小时一次。冲洗时应根据胃管的 A.定时冲洗,每4 型号,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选择5或10ml注射器 型号,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选择5 10ml注射器 用3—5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冲洗时注意用力不 5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冲洗时注意用力不 可过猛。若有阻力不可硬冲,以免损伤胃壁或吻 合口,造成出血或吻合口瘘。冲洗时若有阻力应 先回抽胃液, 先回抽胃液,如有胃液抽出表示胃管通畅,可再冲 洗。若抽不出胃液、冲洗阻力大,应及时通知医 生,及时处理。 B. 根据胃液分泌的情况定时抽吸胃液,一般每4 根据胃液分泌的情况定时抽吸胃液,一般每4 小时一次。抽吸胃液时吸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 胃壁,造成粘膜损伤出血。
3.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量, 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 并做好记录。 并做好记录。
A.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胃液颜色一般 为墨绿色(混有胆汁) 为墨绿色(混有胆汁)。若 颜色为鲜红色,提 示胃内有出血。若颜色为咖啡色,提示胃 内有陈旧性血液。胃液出现颜色或性质的 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 B.准确记录胃液的量:若胃液量过多,应 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 理 。避免引起水电 解质紊乱。
腰穿持续外引流的护理
腰穿置管方法
病人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在腰3-4 病人取侧卧位,头和双下肢屈曲,在腰3 或腰4 或腰4-5椎体间,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 术,见脑脊液流出后,硅胶管放于腰椎管 蛛网膜下腔内4 6cm,观察管内脑脊液呈 蛛网膜下腔内4—6cm,观察管内脑脊液呈 流通状态后,在穿刺局部缝1 流通状态后,在穿刺局部缝1针,将硅胶管 予以固定,以防脱出,将该管外接于引流 瓶即可。
6.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
A.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放置胃管的目的及重 A.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放置胃管的目的及重 要性。 B. 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护理胃管:活动、 翻身时注意保护胃管, 防止 脱出、打折。
胃肠减压管
一适应征: 一适应征:
1 急性胃扩张、胃出血。 2.弥漫性腹膜炎。 2.弥漫性腹膜炎。 3.肠梗阻。 3.肠梗阻。 4.大、中型手术,尤其是作消化道吻和者。 4.大、中型手术,尤其是作消化道吻和者。
三操作步骤: 三操作步骤:
5.先在胃气囊内注气200毫升,用夹子夹紧胃气囊 5.先在胃气囊内注气200毫升,用夹子夹紧胃气囊 开口端,并作好标记,向外牵拉三腔管至有轻度 弹性阻力感,然后用胶布固定三腔管,在管尾扎 一根粗纱绳,用0.5kg沙袋,通过滑车装置牵引三 一根粗纱绳,用0.5kg沙袋,通过滑车装置牵引三 腔管压迫胃底,梢抬高床脚。 6.牵引方向应顺身体纵轴与鼻唇部呈45度角,再 6.牵引方向应顺身体纵轴与鼻唇部呈45度角,再 用注射器往食管气囊注气150毫升,用夹子夹紧食 用注射器往食管气囊注气150毫升,用夹子夹紧食 管气囊开口端,并作好标记。 7.胃管腔接胃肠减压器,负压调至8kPa,定时抽 7.胃管腔接胃肠减压器,负压调至8kP 吸。 8.整理用物,安置病人。 8.整理用物,安置病人。
[注]:
(1)食道术后冲洗胃管:用10ml注射器抽3 5ml生理盐水 (1)食道术后冲洗胃管:用10ml注射器抽3—5ml生理盐水 缓 慢冲洗。若遇有阻力,先回抽,抽出胃液表示胃管通畅。 若冲洗阻力大或胃管脱出应及时通知医生。 (2)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冲洗胃管:用5ml注射器抽1— )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冲洗胃管:用5ml注射器抽1 2ml生理盐水,先回抽若有胃液抽出,再缓力冲洗胃管。 2ml生理盐水,先回抽若有胃液抽出,再缓力冲洗胃管。 冲洗后应将冲入生理盐水抽出。若冲洗阻力大或胃管脱出 应及时通知医生。 (3)结肠、直肠术后冲洗胃管:用5—10ml注射器抽5ml左 )结肠、直肠术后冲洗胃管:用5 10ml注射器抽5ml左 右生理盐水缓力冲洗。若冲洗不畅,可适当调整胃管位置。 (4)幽门梗阻病人胃管冲洗:需洗胃病人应遵医嘱定时给 予3%盐水每次200ml打入胃管,夹闭胃管半小时后用负压 3%盐水每次200ml打入胃管,夹闭胃管半小时后用负压 吸引将胃内容物吸出。冲洗时若遇阻力,可稍用大力点冲, 切记不可暴力冲洗。若胃管堵塞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胃管。
三腔二囊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一目的: 一目的:
1.抽吸尽胃管内积液(血),积气,减轻胃 1.抽吸尽胃管内积液(血),积气,减轻胃 扩张。 2.肝硬化病人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压 2.肝硬化病人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压 迫止血。 3.了解胃液的量及性质,为临床上判断疾病 3.了解胃液的量及性质,为临床上判断疾病 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5.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尾端上3厘米处。 5.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尾端上3厘米处。 6.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 6.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 行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2.5厘米。 行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2.5厘米。 7.用左手取消毒纱布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脱开连接 7.用左手取消毒纱布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脱开连接 处。 8.再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的管口。 8.再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的管口。 9.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并挤压引流管,观察是 9.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并挤压引流管,观察是 否通畅,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10.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 10.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 11.严格记录引流液量和性质。 11.严格记录引流液量和性质。
4.插有鼻饲管、胃管或禁食的病人 插有鼻饲管、 口腔清洁由为重要(口腔護理)。 口腔清洁由为重要(口腔護理)。
鼓励病人刷牙漱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或昏迷的病人给予口 腔护理。
5.鼻饲的护理: 鼻饲的护理:
A. 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胀、胃 潴留之症状后,再 行鼻饲。 B. 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病 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病 人的消化吸收情况 合理分配,制定间隔时间。鼻 饲后用温开水冲净鼻饲管,并把管安置好。持续 鼻饲应均匀灌入。 C. 鼻饲温度要适宜,以35℃左右为宜。持续灌入 鼻饲温度要适宜,以35℃ 时鼻饲液温度应与室温相同。过热易烫伤胃壁粘 膜,过凉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及时清理口、 鼻腔分泌物。 D. 鼻饲开始时量易少,待病人适应后逐渐加量 并准确记录鼻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