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一)
浅谈探索如何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新路子
浅谈探索如何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新路子
分配公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分配公平问题也越来
越复杂,不仅涉及到资源的分配,还涉及到利益的分配和机会的分配等各个方面。如何解决分配公平问题,是我们需要探究和思考的问题。
传统解决方案的问题
传统的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的方案主要包括: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平均分配、
竞争分配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分配公平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不公平性: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技能等来分配,
往往存在不公平现象,不能真正实现公平分配。
2.资源浪费:平均分配和竞争分配,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平均分配并
不考虑个人能力的差异;竞争分配则可能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在竞争活动中。
3.机会不公:按需分配主要基于需求大小来分配资源,而忽略了某些群
体在获取机会方面的不公。
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针对传统解决方案的问题,我们需要探索新的解决方案,实现分配公平。以下
是几种新方案:
基于数据的分配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人们的劳动贡献、能力、需求等进行测量和评估,从而进行更为公平的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相应的资源和机会。
社区共享
社区共享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社区内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比如,有些家庭可能拥有很多闲置物品,他们可以将这些物品提供出来,让别的家庭使用,达到共享的目的。这样做既能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又能够减少资源的浪费。
社会互助
社会互助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来解决分配公平问题。社会互助可以是全
社会的,也可以是局部的。比如,一些志愿者组织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贫困人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试论当前社会分配不公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395
2018.12MEC 对策建议
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
早在几年前,新华网所发起的一项民意调查“你最关心的话题”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并且,在历届两会代表委员们所时常提到的几个热点问题中,“分配不公问题”必在其中。这足以说明,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分配不公的问题,广大群众对于缓解当前过大的收入差距、改善分配不公的问题都持有热切期待。
一、当前社会分配不公的现状
在现如今绝大部分与收入分配有关的实证分析中,所采用的工具都是基尼系数,系数最小为0,表示所有人有着相同的收入水平,最大为1,表明收入水平极度不平衡。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扩大速度就不断加快。据相关数据显示,在1996年的时候,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424,而到2000年的时候,已然涨到了0.458,在之后的数年来仍是持续上涨。不过所幸的是近几年来我国基尼系数有所下降,但是仍在0.4以上。对照国际的平均标准,超过0.4就意味着非常不平均。这些数据告诉了我们,当前我国的贫富差距仍十分巨大,形势不容乐观。
二、社会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分析(一)社会历史因素
实质上,不论是在私有制社会、还是公有制社会,分配不公都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例如,我国在社会主义初期摸索阶段时,由于相关政策不够健全、完善,所造成的长期城乡二元结构,或是对群众切身利益缺乏关心,以及由于历史、自然等客观条件所形成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都是导致当前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因素。
(二)法律法规缺乏完善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所引发的制度不透明、不民主、监管不力等问题,使得行政权力,成为了保护不平等收入的一棵大树。在这棵大树下,某些政府官员滥用权力,进行权钱交易,使得竞争环境变得不公平,进而加剧社会分配的不公,从近年来我国被查出来的多个“大老虎”、“小苍蝇”,都足以说明这一点。再加上行政垄断,使垄断行业的利润进一步扩大,并转化为不平等的个人收入。
试论我国社会分配不公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
社 会 福 利 等 因 素 ,有 人 估 计 城 乡 收 入 差 距 相 差 1 倍 以上 。 这足 O 以说 明中国社会成员 的收入差距过 大、贫 困人 数奇高 的基本事 实。 二 、我 国社 会 分 配 不 公 现 状 的原 因探 析 中国改革开放 以来 ,官方学 者在 国民收入 分配方面接 受的 套 观 念 是 ,初 次 分 配 关注 效 率 ,发 挥 市 场 的 作用 ; 再 分 配 注 重 公 平 , 由 政 府 调 节 差 距 过 大 的 收 入 。然 而 , 建 立 市 场 机 制 , 必 须 有 适 应 的 民 主 制 度 为 保 障 ,才 可 以通 过 一 系 列 制 度 来 规 范 初 次分配 的行为,否则 ,初次分配 市场 中受腐 败的权力干扰 , 会 导 致 分 配 秩 序 混 乱 , 从 而 造 成 收 入 差 距 扩 大 ,现 实 情 况 正 是 如 此 。 当 下 中 国 社会 分 配 严 重 不 公 平 的 主 要 原 因 在 于 : ( ) “ 一 重效 率 、轻 公平 ” 的执政 意 识与 分配 观 念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初 期 , 邓 小 平 提 出 “ 展 就 是 硬 道 理 ” 、 “ 部 分 发 一 人 先富起来 ”战略 。由此导致 了经济 增长成 为政府 的主要 目标 和 “ 效 率 、 轻 公 平 ” 的 执 政 意 识 。 它 的 负 面 代 价 就 必 然 是 国 重 民经济收入 差距 拉大 。加之 ,在经济 转型过程 中旧的分配体系 失 效,新 的分 配体系难产 ,又必然使 收入 分配制度 失去公正 , 社 会中存在着 制度缺失性 的暴富机会 ,而政府 则在 “ 一部分人 先 富起 来 ”战略指导下 ,听任这种局 面的发展 ,造 成人们收入 差距 不断扩大 。 由此可见 , “ 重效率 、轻公平 ”的执政意识和
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引言
分配制度作为一个社会经济学的概念,指的是在一个国家或组织中,资源如何被分配给不同的个体或团体。它对于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忽视分配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不平等的分配
分配制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不平等的分配。在某些国家或组织中,财富和资源被少数人垄断,而大多数人面临贫困和不公平的待遇。这导致社会不公平和经济不平衡的现象。例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这种不平等的分配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人民的不满情绪。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可能的方式是通过增加税收和重新分配财富。政府可以通过征收更高的税收来收集更多的资金,并将这些资金用于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监管,减少贪污和腐败,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此外,社会各界也可以积极参与,推动社会公正和经济发展。
二、就业机会不平等
分配制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就业机会的不平等。在一些地区
或行业,就业机会有限,而在另一些地区或行业,就业机会充足。
这导致了人们的流动性不平衡和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例如,在
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地区的就业机会比农村地区更多,这导致了
大量农民外出打工,而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严重。
为了解决就业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来提高人们的就业竞争力。
其次,政府可以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政策。最后,政府还可以在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吸引人们
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在当今社会,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现象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不同人
在享受各种资源时,存在明显的差距,有些人富有丰富的资源,而另一些人则生活在资源匮乏的环境中。这种不平等现象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首先,不平等的资源分配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导致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贫富差距。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的分配主要取决于个人或家庭的努力、能力和机会。然而,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地域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公平的社会机制等原因,穷人很难摆脱贫困。此外,社会地位和机会也在差距的扩大中起到重要作用。高社会地位的人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升职机会,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与此同时,低社会地位的人则可能受到歧视和限制,影响资源的获取。
不平等的资源分配不仅对个人产生负面影响,还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和不
公平的局面。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会导致贫富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的不公平感和社会矛盾。在贫困地区,人们经常面临生存困境,缺乏基本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这些不平等现象可能进一步削弱社会凝聚力,增加犯罪率和不稳定因素。当一部分人过分享受资源的时候,另一部分人则身处贫困和困境之中,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都将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不平等的资源分配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多层面的努力来促进公平和平等。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医疗和就业领域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将机会更平等地分配给每一个人。此外,国家还需要制定更加公平和透明的税收政策,减少财富的不均衡分配。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并解决社会观念中的偏见和歧视问题,逐步消除对不同群体的不公平对待。
“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剖析与制度应对
每个公民的生存发展 和人道 尊严 , 关乎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 大局 。 在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进程 中, 关注和思考收入
分配不公 平问题 , 研究应对 问题的制度规 范, 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文章通过对我 国收入 分配不公 平主要 表现的分
析, 进而剖析 问题产生的根源 , 最后有针对性地提 出了具体的制度 安排 。 关键词 : 收入分 配; 公平; 因; 原 制度
21 0 0年 8月
社 会 科学家
S oCI AL S CⅡ NTI T S
Au . O O g, 1 2
( 8期 , 第 总第 10期 ) 6
【 经济新视野 】
( ., n rl o10 No8Ge ea . ) N 6
“ 收入分配不公平" 问题剖析与制度应对
石瑞 勇
收稿 日期 :0 0 0 - 8 2 1— 7 2
作者简介 : 勇(90 )河北邯郸人 , 师范 大学政法学 院博士研究生 , 石瑞 17一 , 首都 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 师 , 主
要研究方向为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
6 1
比如 , 长期以来 , 我国城镇居 民出生就可 以享受 率和生产力发展 , 只要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合法经 国家的社会福利保障 , 能够获得各种投资和就业发展 营收入 , 都能获得社会的认同。然而 , 我国“ 收人分配 机会 ; 而广大农民却没有这种福利保障 , 也无法获得 不公 平 ” 问题 是社 会 转 型 过 程 中形 成 的 , 要是 不 公 主 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发展机会。目前 , 户籍 、 身份乃至性 平竞争机会造成的结果。 城乡收人差距并不是城镇居 别等仍然是人们择业就业 的必要条件 , 也是社会人才 民和农 民努力程度不同的结果 , 而是历史上人为建构 流动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另外 , 我国市场垄断的 的二元经济体制造成 的; 地区贫富差异源于我 国实行 广泛存在 ,严重扭曲了市场机制对经济资源的配置 , “ 部分先富” 经济发展战略 , 给予“ 有条件的” 东部地区 损害了市场效率 , 也造成 了市场竞争机会的不公平。 优惠政策的非均衡经济安排的结果 ; 宪法规定 “ 社会 3结果 不公 平及其 表现 . 主义 初级 阶段 , 持 以公 有 制 为 主体 , 种所 有 制 并 坚 多 结果公 平主要是 与机会均 等相对应 的结果公平 。 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网 ,使得公有制相关主体的法律地 由于现实缺乏竞争主体之间起 点公平和机会均等的 位 、获取社会 资源 的机会及 利益分 配份额 明显高于其 真实环境 , 必然产生分配结果的差距 , 这一结果又会 他 所有 制主 体 ; 制 和制度 不完 善 , 法 造成 制假 售假 、 走 成为新一轮不公平竞争的起点 , 财富效应 ” 在“ 的作用 私贩 私 、 税漏税 、 偷 投机 欺诈 等各种非 法手段 获取高额 下 产生更 加不 公平 的结 果 , 主要 表 现为社 会 成员 之 间 非法 收入 、 灰色 收入 与财 产转 移 的大 量 出现 , 势必促使 收入差距过大 , 分配趋于两极分化的状态。 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体制改革不到位, 制造了 结果 不 公 平 主要 表 现 为 反 映居 民收 入 差距 的基 批非法获利的富裕人群,也制造了一批作为改革牺 尼系数逐年上升的趋势 。我 国从改革开始的 17 年 牲品的贫困阶层 , 98 造成了我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我国社 到 2 0 年 ,基尼 系数从 0 0上升 到了 0 8 07 . 3 . 。我 国 会收入差距及其扩大 , 4 不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和追求 20 时的基 尼系数 已经 达到 了 04 , 00年 .2突破 了国际公 “ 率优先 ” 效 的结果 , 主要 是体 制 改革 不到 位造 成 的结
如何看待分配不公
2010-2011学年11月第一次形教课
当前我国存在哪些分配不公现象?
比如,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 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尽管这里面 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是呈逐年下 降趋势。有学者认为,当前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 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比如,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 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而这些过高 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 再比如,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如一些单位私设 “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 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 场费等。这些被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的部分,往往难 以统计,也难以纳入收入调节范围。
2010-2011学年11月第一次形教课
当前我国存在哪些分配不公现象?
当然,收入差距并不完全是分配不公造成的。其中也有由于个 人能力大小、努力程度不同、贡献高低造成的差距,这种差距是 必然的、应该的,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那些不合理、不合法原 因造成的收入差距,才是分配不公的表现。 因此,理解分配不公关键是要明确分配公平的标准是什么。 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应看分配与劳动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贡献是否 相称,贡献多则收入多,反之则收入少;在再分配中,主要应看 政府是否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社会福利等手段对分配进行必要 的调节;在三次分配中,主要应看高收入群体是否承担社会责任, 拿出部分财富帮助困难群体。
单位分配机制不公平
单位分配机制不公平,员工的付出与回报不能平衡时,员工也会寻求更好的职业机会。员工付出的敬业与忠诚、工作时间、工作业绩等,希望得到薪酬、福利、升职、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成就感等等,如果企业不能提供这些,也就给竞争对手了机会。企业与员工实质上是双赢关系,是互惠互利的。我信任你,你尊重我,而达到共享成果,甚至对员工的称呼也从雇员变为伙伴。但相当比例的企业老板还以传统的观念来对待这个问题。他们认为我是老板,是我养活了你,无视或者不能正视员工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一般来说,在管理的情境中存在两种类型的公平感: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分配公平是指员工所感觉到的薪酬数额分配的公平性;程序公平则指所感觉到的薪酬或其他结果的决定方式的公平性。
公平理论对组织激励的作用:
(一)分配公平理论与激励
公平理论告诉我们:员工对报酬的满意是一个社会比较过程;员工对自己的报酬是否满意,不公受到报酬的绝对值的影响,而且也受到报酬的相对值的影响(个人与他人的横向比较,以及与自己的历史收入所做的纵向比较);员工需要保持分配上的公平感,只有产生公平感时才会心情舒畅,否则就会满腔怨气,大发牢骚甚至离职。(二)程序公平理论和相互作用理论与激励
员工们对于程序公平性的判断也与他们对于管理层的信任度、自己的离职意向、对上司的评价、员工偷窃以及工作满意度相关。此外,程序公平的判断还受到企业中的一些日常琐事的影响,诸如在午餐期间他人离开办公室时谁会占用其电话等。(三)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理论与激励
员工把鞭他组织中的员工作为参照对象,向管理者提出了一个重大的难题,即管理者无法控制其他的薪酬水平,也就是在确定薪酬水平时如何解决内部公平性和(企业内部)和外部公平性(人力资源市场)的问题。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中国分配不公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日趋恶化。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使城乡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在过去的30年里,由于经济改革的成功,使得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快,人均收入水平也迅速提高。同时,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很多人却以为今天的贫富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都是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其实早在上世纪就已经有了分配差距问题,最根本的是对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要有:
(一)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不公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优先发展重工业。低价收购农产品,为工业提供资金积累和对城市进行补贴,以期达到工业化,形成收入分配向城镇居民倾斜。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是,由于我国存在着明显的经济结构,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扩大。
(二)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分配不公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储备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部分地区因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国际贸易,居民分享到国际分工的好处,收入增长明显要快一些。与此同时,外资流入较多的地区,居民收入增加的机会也要多一些。导致不同地区之间收入分配不公平。
(三)行业收入分配不公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对于排在第一位的金融业,该行业仍然是个“金领行业”。而收入最低的是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建筑业。由于不同行业和单位职工收入水平相差较大,社会各个阶层分化现象日渐严重。
(四)城乡内部各阶层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以企业分配制度不公为例
世界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瑜教授
发表于《中国市场》杂志2006年12月增刊
几个世纪以来,社会分配不公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国政府领导人和经济学家。这一问题,也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分配不公并不只是在哪一个国家才存在的现象,而是全世界各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是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久治不愈”的问题。
我们研究的任务就是找出产生这一问题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并寻找出科学的解决办法。
我认为,为了寻找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必须对分配制度本身进行深入的分析,必须从源头上对不公平分配制度藉以形成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层次的考察。我们只能从经济的角度而不是从行政的角度去思考。各国政府举措不当,只会加大收入差距,但并不是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是目前在世界各国流行的、现行的分配制度本身是不公平的。进一步说,现行分配制度藉以形成的理论依据是失衡的,从而导致了分配格局的不公。
在现行分配制度所形成的分配格局下,货币资本所有者几乎独享企业所有利润;知识资本所有者只享有少许利润;而消费资本所有者长期以来甚至处于缺位状态,完全不参与分配,无利可获。这是社会分配不公的源头和始发原因,是社会分配不公的根本原因。
那么这种不公平的分配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呢?
传统的市场经济理论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只有一种资本,即货币资本。但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事实并非如此。人们通过对市场经济发展史的研究,逐渐认识到:完整的市场经济应包括货币资本、知识资本和消费资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由三种资本推动,而不是一种资本推动的,是三种资本共同创造了社会财富和企业利润。因此应由三种资本所有者
收入分配不平等
收入分配不平等
在当今社会中,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都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本文将从不平等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分析并找到缓解和消除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途径。
一、原因
1.1 教育差距
教育是影响一个人获得职业发展和收入的重要因素。然而,贫困地区或家庭往往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机会不均。这使得贫困家庭的子女更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从而在未来的职业选择和收入上产生差距。
1.2 技术变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更新,一些传统行业逐渐被自动化和机器人取代,导致大量的工人失去了工作。然而,新兴行业和科技领域的蓬勃发展却为一些技术精英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种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收入差距也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1.3 职业结构
不同职业的收入往往存在差异。一些高技能、高薪水的职业对人才的需求较大,由于供需失衡,导致这些职业的收入高涨。而一些低技
能、低薪水的职业竞争激烈,收入较为有限。职业结构的不平衡也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之一。
二、影响
2.1 社会不稳定
收入分配不平等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感的加剧。贫困和不平等的存在会引发社会的不满情绪,并可能诱发各种社会问题,如犯罪、社会动荡等。
2.2 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如果收入不平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将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可持续。贫富差距过大将限制消费能力的增长,进而影响市场需求,降低经济发展的潜力。
2.3 社会流动性下降
收入不平等也会导致社会流动性的下降。贫困家庭的子女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和机会,从而无法向上流动。贫富固化的现象将使社会的流动性遭到破坏,限制了个人发展的可能性。
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如何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调高”不是简单的“抽肥补瘦”、“劫富 调高”不是简单的“抽肥补瘦” 济贫”,更不是“均贫富” 济贫”,更不是“均贫富”,而是要通过 税收等手段,使高收入群体的一部分财富 交给国家,用于二次分配。当前,要进一 步完善有关制度和政策,加大调节力度, 既充分保护人们劳动创业的积极性、激发 社会创造活力,又有效缓解收入差距过大 趋势。
23:32:29
11
一是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稳定。 一是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稳定。 二是收入差距扩大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二是收入差距扩大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 妨碍经济持续发展。 妨碍经济持续发展。 三是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拉大造成人们的价值 观扭曲。 观扭曲。
23:32:29
12
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如何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23:32:29 23
我国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的做法: 我国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的做法:
23:32:29
24
我国将采取四项措施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我国将采取四项措施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3:32:29
25
思考?
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23:32:29
26
23:32:29 14
三是正视非正规金融的合理性,允许其合法 三是正视非正规金融的合理性, 存在。 存在。非正规金融凭借其地缘和人缘优势获 得并积累借款人的信息, 得并积累借款人的信息,依靠某种社会资本 或者社会机制保证金融和约得以执行, 或者社会机制保证金融和约得以执行,因而 能够有效的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为融资规 能够有效的降低金融交易的成本, 模小、 模小、却又不能提供抵押担保品的借款者融 因此, 资。因此,特别是在金融体系不够发达的发 展中国家, 展中国家,非正规金融的存在不仅具有必然 而且具有经济合理性, 性,而且具有经济合理性,能够为正规金融 提供有益的补充,对于低收入群体、农户及 提供有益的补充,对于低收入群体、 中小企业等正规金融体系中的弱势群体的生 存和发展具有不可完全替代的作用。 存和发展具有不可完全替代的作用。
社会分配不公平的原因
社会分配不公平的原因探究
一、垄断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剥削的产生
当轰隆隆的历史车轮驶入现代社会的时候,电脑、汽车、温文尔雅的教养都成了现代人们享受的东西。但是回头一看,人类历史上却充满了压迫和剥削,这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眼光中的人类发展史。历史上奴隶、农民、工人拼命的工作,却总不能摆脱贫穷;奴隶主、地主、资本家不劳动却能享受富裕的生活。这是为什么?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找到了它的答案!马克思把生产的过程分成了生产资料和劳动两个要素进行深入研究。
马克思发现生产资料处于劳动的上游,垄断的生产资料可以剥削劳动。奴隶主剥削奴隶,地主剥削农民,资本家剥削工人,都是生产资料剥削劳动。马克思又认为生产资料只是转移商品价值,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只有劳动才创造商品价值。因此,奴隶主、地主、资本家都是不劳而获。
资产阶级理论家并不同意这一点。他们说,劳动包含在商品里面,我们同意。我购进的生产资料也包含了我以前的劳动(实际可能是他以前剥削别人的劳动),我投入了5个劳动,你投入了3个劳动,商品销售时卖了10个劳动的钱(他们是按边际产品计算的价格),你说我那5个劳动仅是价值转移算白干!我们不能接受,要赚都赚,要赔都赔。资产阶级理论家坚持用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去分配。无产阶级讲,根本没有10个劳动,原来5个劳动,现在投入3个劳动,就是8个劳动,当然你只能得到你原来的5个劳动。资本家又反驳说:新
产品产生了新的使用价值,原来的使用价值已经失去,它们本来就不可比,不能是原来使用价值的简单叠加,新的使用价值创造了新的价值,同样是劳动,可为什么说我那5个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呢?
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个人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
个人收入分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但当前存在不公平问题。一方面,一些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过高;另一方面,一些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过低,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因此,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对策:
1、加大福利改革力度。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待遇,增加
社保质量和养老金的覆盖面,这样可以让低收入阶层在退休之后得到更好的照顾。
2、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了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我们应
该增加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不断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以提高就业机会与收入水平。
3、推行稳健货币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
可以使经济增长稳定,激励企业创新和扩张,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加强对有价值的的劳动力的补贴。对于涉及科技创新领域、社会公益及大众健康领域的有价值的劳动力,可给予政策支持,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5、改进税制。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情况,设计更合理的个人
所得税制,以帮助改善收入分配,减少差异。
二、问题:个人劳动报酬不足的问题
在我国,许多低收入工人的工资并不高,很难够资让他们过得舒服。这些工人的收入可能比经济城市生活成本低至少一倍,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通常是相对贫困的。
对策:
1、建立全面和可持续的工人舒适基准。建立全面和可持续的
工人舒适基准以解决低收入劳动者收入不足的问题。这个标准应该考虑到当地的生活成本和相关因素,确保工人的收入水平可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2、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加强对企业的质量监管以确保他们不
分配制度弊端
分配制度弊端
引言:
分配制度是社会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着资源的分配
方式和公平程度。然而,就像任何制度一样,分配制度也存在一些
弊端。本文将讨论分配制度的弊端,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虽然
分配制度在许多国家中被视为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但它的弊
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改进。
第一弊端:不公平的资源分配
分配制度的一个显著弊端是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尽管分配制度
的初衷是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适当的资源,但实际上往往存在着
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人可能因为出身、地理位置、政治关系或
其他不公正因素而无法获得他们应得的资源。这种不公平分配不仅
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也使得富裕和贫穷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解决方案:公正的监管机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正的监管机制,确保
资源的公正分配。这可能包括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制定公平的分
配准则,并定期审查和修订这些准则。同时,应该加强对资源分配
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以便公众能够监督和参与其中,确保资源
的公正分配。
第二弊端:刺激产业不公平竞争
分配制度的另一个弊端是它可能刺激产业中的不公平竞争。在
某些情况下,分配制度可能会对某些企业或个人提供特权,使他们
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或更好的待遇。这种不公平竞争不仅违背了市
场原则,也阻碍了健康竞争环境的形成。同时,它还可能导致低效
率的资源分配,限制了整个经济的发展潜力。
解决方案: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开透明的竞争环境,
确保每个企业和个人都能够平等竞争,获得公平的机会。政府应该
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建立公平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与影响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与影响概述: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它涉及到个人、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收入分配不平等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问题。本文将分析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原因:
1.技能和教育的差异: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部分原因在于人们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的不同。拥有高技能和高学历的人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而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的人会面临就业困难和低收入。
2.职业和行业差异:不同职业和行业的收入差异也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行业,如金融、信息技术等,通常给予员工更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则往往付出较低的工资。
3.族群和性别差异:收入分配不平等还与种族和性别相关。在某些社会中,特定族群和性别的人收入普遍较低,面临着歧视和机会不平等。
4.资本积累和不完全市场:收入分配不平等还与资本积累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有关。一些富人可以通过投资和资本积累来获得更多的收入,而穷人则缺乏投资机会和资本积累的能力。
二、影响:
1.社会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当收入分配过于不平等时,底层人群可能感到失望和不满,从而引发社会冲突和不公平的抗议。
2.经济发展受阻: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也有消极影响。当富人越来越富有,穷人的购买力减弱,市场需求下降,阻碍了经济的繁荣。
3.健康和教育差距:收入分配不平等还会导致健康和教育差距的扩大。穷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无法获得平等的医疗和教育资源,使其生活质量下降。
4.社会流动性减弱:当社会中的贫困和富裕集中在少数群体时,社会流动性将受到限制。穷人的下一代很可能也生活在贫困中,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一)
摘要:分配过程不公平包括初次分配过程不公平和再分配过程不公平两个方面,前者表现在初次分配领域,由于分配政策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平均主义和企业间收入差距悬殊并存、分配机制不完善,导致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收益不对等、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不合理不合法收入滋生蔓延等;后者表现在再分配领域,由于税制不完善、社会保障存在“逆调节”等原因,反而使收入差距拉大。只有解决了这些不公平问题,才能实现分配公平。
关键词:分配过程;初次分配过程;再分配过程;分配公平
居民收入分配公平,从静态来看,以分配结果公平的形式体现出来;从动态来看,则是分配起点公平、分配过程公平和分配结果公平的统一。其中,分配过程公平包括初次分配过程公平和再分配过程公平两个方面。初次分配过程公平核心是在生产领域,贯彻落实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用同一分配尺度来衡量相同要素提供者,使收入与投资在形式和数量上相适应1]27。初次分配注重的是公平基础上的效率优先原则,经过初次分配必然产生一定的收入差距,必须经过再分配来调节。再分配过程公平主要是指再分配领域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政策的公平,使社会成员尽可能平等地享受发展的成果。只有初次分配过程和再分配过程都基本上实现了公平,分配公平才能成为现实,否则,即使实现了分配起点公平,若没有分配过程公平,不可能达到分配结果公平,分配过程公平是分配公平的关键环节。
从实践运行看,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注重对分配结果进行调节,并没达到预期目的,收入差距仍呈持续扩大之势,原因在于分配过程不公平制约了分配公平。
一、初次分配过程的不公平问题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竞争机会不均等,市场监管不得力,法制建设滞后,非市场因素干扰严重,市场的基础性分配功能受到严重制约,由此导致的初次分配过程不公平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分配政策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平均主义和企业间收入差距悬殊并存的局面。现行企业分配政策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间缺乏统一的工资收入宏观调控政策,造成:其一,国有企业内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现象依然严重,尤其是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没拉开。因其劳动报酬尚未工资化、货币化,而是“一分为二”,一块以货币工资的方式分配,一块则以福利保障的方式由单位配给,导致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多重错位;其二,非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缺乏硬约束,随意性大,三资企业职工收入增长快,工资高,私营企业“重资轻劳”现象严重存在,工资远低于劳动力市场价格,造成企业内部的苦乐不均;其三,不同企业间同工不同酬,收入差距持续拉大。
二是市场分配机制不完善导致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收益不对等,甚至严重背离。目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分配机制不完善造成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虽已确立,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要素价格的形成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基础性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缺乏法律政策规范,缺乏可操作性,如有些有形的生产要素(资本、土地等)的贡献大小可以由市场化的标准来衡量,但无形的生产要素(技术、管理等)的贡献大小很难量化,导致实践中的分配无序,要素的投入与收益不对等,甚至严重背离。具体表现在国有企业部分管理和技术等关键岗位职工的收入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一般岗位职工的收入又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这违背了制度经济学的稀缺规律(资本、技术、管理等稀缺要素的收益就要高于过剩的劳动力要素的收益);非国有企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情况则恰恰相反。
三是收入分配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不合理不合法收入滋生蔓延。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建立一套完善的收入分配法律法规体系,工资立法有关规章层次低、操作性不强;在工资的发放上缺乏法律规定,国有企业内部由于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导致工资外收入较为普遍,不少地区的津贴、补贴已超过基本工资;企业内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出资人对企业的收入分配缺乏有效监管,致使有些企业趁分配方式调整之机变相提高职工收入水平或增加福利,使得制度内工资低,制度外工资性报酬高,形成低工资、多补贴、泛福利、账外分配的格局;经济转轨期收入列支渠道混乱,一些人巧立名目设立账外账套取现金,各种隐性、灰色收入大量存在,造成国有资产和税收的流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缺乏法律规定,致使少数企业高管人员借机侵蚀国有资产,牟取不正当利益。二、再分配过程的不公平问题
再分配注重公平,发挥政府的调节职能。但由于作为调节手段的税收和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善,调节效果并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还扩大了收入差距,突出表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