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教学文档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古诗配图、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难点: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原文和相关注释。
2. 准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准备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内容和进行讲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
2. 朗读与理解:(1)让学生齐读两首古诗,注意读音和节奏。
(2)教师对古诗进行逐句讲解,解释生僻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 欣赏与表达:(1)让学生欣赏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古诗中的画面。
(2)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古诗,通过动作和表情展示古诗的意境。
4. 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齐读两首古诗,逐渐提高朗读速度和音量。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古诗中的易错字,帮助学生正确背诵。
(3)进行默写练习,检验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5.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古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背诵两首古诗,下周进行检查。
2. 完成与古诗相关的练习题,下周交回。
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阅读和欣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古诗主题和意境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对古诗配图和表演的创意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内容;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早发白帝城》全文;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资料;古诗朗读和分析的辅助材料;3.2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朗读和活动;需要有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或者地图,引起学生对诗中地理背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早发白帝城;4.2 新课内容:让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并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4.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绝句,或者让学生选择另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4.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或者讨论,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默写检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堂课分享;5.2 评价:通过学生的默写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的背诵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准备进行小组分享;6.2 诗歌朗诵会: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6.3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早发白帝城》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想象,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如何编写?下方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欢迎浏览参考!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径、斜、枫、于”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枝、枫、记、刘”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了解诗意,领会诗人对秋天的赞誉之情。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识记生字,练写生字教学难点了解诗意,领会诗人对秋天的赞誉之情。
教具预备导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知诗人,解诗题1、出示苏轼画像或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等物品,让先生直观认识苏轼及其经典诗句。
(教师可量文体衣地利用教具。
)2、简介苏轼:我国宋代文学家、字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
3、解诗题: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标题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
齐读诗题,提示读准后鼻音。
二、释字词,明大意1、初读。
自在读这首古诗,画出生字。
2、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
(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
)3、再读。
自在读诗句,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先生在该进展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再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进展,读出感情。
6、质疑。
同桌互相读一读这首诗,再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
教师点拨——荷尽:荷花枯萎。
擎雨盏:托住雨珠的叶子。
菊残:菊花凋谢。
傲霜:不怕风霜。
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还绿的时分。
三、品诗句,悟诗情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诗句,对照插图细细品味,用本人的话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2.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为什么?二、学习《咏鹅》1.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鹅》,注意语气、节奏。
2.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解释诗意,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3.感受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
4.背诵默写: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并默写《咏鹅》。
三、学习《静夜思》1.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语气、节奏。
2.理解诗意:教师逐句解释诗意,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大意。
3.感受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出古诗中的画面。
4.背诵默写: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并默写《静夜思》。
四、巩固练习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背诵。
2.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背诵展示。
3.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古诗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六、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咏鹅》和《静夜思》。
2.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味和意境,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同时,要加强背诵和默写的训练,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两首古诗。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时,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如《咏鹅》中的“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时,通过趣味性的记忆方法,如编故事、画图记忆等,帮助学生记忆。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静夜思》《登鹳雀楼》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2)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古诗中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内容。
2. 相关图片或视频,用于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景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两首古诗。
二、学习《静夜思》(15分钟)1. 教师出示《静夜思》的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朗读古诗。
2. 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5.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三、学习《登鹳雀楼》(15分钟)1. 教师出示《登鹳雀楼》的课件或黑板,引导学生朗读古诗。
2. 学生跟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5.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古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学习古诗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背诵和理解。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8 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部编本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两首》《雾在哪里》《雪孩子》 3 篇课文。
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 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体验” 。
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两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环境清幽和草原的苍茫、高远辽阔。
教学中宜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与音像资料展开想象,以诵读为主要方式,进行理解积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两行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两行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
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着的一致好评。
《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指出第一学段古诗教学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温儒敏教师谈到古诗的教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登鹳雀楼》部编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朗读他们选择的那句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登鹳雀楼》中的哲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古诗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感悟人生哲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登鹳雀楼》中的诗句富含哲理,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需要学生理解其表达的景象和哲理。
-掌握生字词:本诗中的生字词是学习的重点,包括“登、鹳、雀、楼、白、日、依、尽、黄、河、海、流”,学生需正确读写。
2.熟悉诗句,理解诗意:了解《登鹳雀楼》的背景,解读诗句所表达的景象和哲理。
3.韵律感知:通过朗读、拍手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古诗的韵律美。
4.课文背诵: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感受古诗的韵味。
5.文化拓展:介绍鹳雀楼的传说,了解相关历史人物和故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登鹳雀楼》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对于韵律感知,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古诗进行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韵律节奏,从而理解《登鹳雀楼》的韵律特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登鹳雀楼》这一首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去过哪些高楼?从高处看风景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是如何在诗中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的。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实践活动,感受古诗的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采用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实践活动,感受古诗的魅力。
4.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古诗的图片、音乐、动画等。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认读和复习。
3. 课文:学生用的课本和练习册。
4.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播放古诗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
(3)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古诗的了解和认识。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音韵律。
(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3. 理解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结构和意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讲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4.情感教育,全面发展:将情感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5.课后延伸,拓展视野:布置富有创意的课后作业,如古诗配画、诗歌手抄报等,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感受古诗的魅力,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
2.态度层面: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育学生尊重他人观点,学会倾听、理解和欣赏他人。
3.价值观层面:通过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同时,要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学情分析
(2)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
(3)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
(4)学生再次进行朗读和书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梳理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韵律、意境等。
5.研究性学习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诗人的生平背景、创作特点以及古诗的历史价值等,形成一份研究报告。
6.家庭亲子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家庭朗读比赛,增进亲子关系,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2.书写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用规范的正楷字体抄写下来,注意字迹工整、美观,体现古诗的韵味。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古诗两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
学生自由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说说《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池?(初夏)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杨万里是南宋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教案名称:《古诗词两首》——《忆江南》《敕勒歌》教学年级:二年级上册教学时长:40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忆江南》和《敕勒歌》,理解诗词内容。
-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他们欣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忆江南》和《敕勒歌》的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意境美。
-掌握诗词中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通过诗词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忆江南》和《敕勒歌》的PPT或图片。
-相关的生字卡片。
-音乐播放设备,准备《忆江南》的背景音乐。
-绘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激发兴趣:-展示江南水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江南的自然风光。
-提问:“你们知道江南吗?江南的景色有什么特点?”2. 引入课题:-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出课题《忆江南》。
二、初读诗词(10分钟)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忆江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读音:-教师检查学生的读音,纠正错误。
三、学习新词(5分钟)1. 出示生字卡片:-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学生认读。
-例如:“忆”字,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理解字义。
2. 讲解词义:-结合诗词内容,讲解生词的意思。
-例如:“江南”可以解释为长江以南的地区,风景优美。
四、理解诗词(10分钟)1. 分段朗读:-教师分段朗读《忆江南》,学生跟读。
-例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 讨论内容:-分段讨论诗词内容,理解每句的意思。
-提问:“为什么说江南好?”3. 观察江南风光:-展示江南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江南的特点。
-讨论江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五、朗读训练(5分钟)1. 分角色朗读:-学生分角色朗读《忆江南》,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优秀3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优秀3篇古诗两首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1、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
2、老师背诵《赠刘景文》3、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
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5、师说句意,让学生来猜猜写的是哪句诗。
(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再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一)中要求写的生字:首枝记刘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背诵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1、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2、背诵古诗二、学习第二首古诗(一)释题1、读题2、简介诗人“杜牧”(杜牧是小杜,杜甫是老杜)(二)识记生字字音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1、根据《赠刘景文》的学习经验,(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请——背诗文)讨论确定本组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
2.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四、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
2.生字词卡片。
3.彩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本课的两首古诗。
(二)学习《静夜思》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静夜思》,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2.学生自读《静夜思》,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3.老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4.学生再次朗读《静夜思》,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5.学生背诵《静夜思》。
(三)学习《春晓》1.老师带领学生朗读《春晓》,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
2.学生自读《春晓》,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3.老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4.学生再次朗读《春晓》,感受诗句的韵律美。
5.学生背诵《春晓》。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老师提问学生关于《静夜思》和《春晓》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学生齐读两首古诗,巩固记忆。
(二)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静夜思》和《春晓》的意境。
2.学生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进行创作,描绘出诗句中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老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课后作业1.抄写《静夜思》和《春晓》。
2.家长签字确认孩子已背诵两首古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发音不准确,需要老师进一步关注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优质文档】二年级语文上册18课《古诗两首》教案
书 :百尺 危 )
诗人站在高山 上 寺庙 里 的高 楼 中 ( 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 层
楼), 眺望窗外 ,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 课件出示 6): 出示插图
高极了 ,真高啊 , 好像站到了天边 一样 ……
(2)指导朗读这 一行 。
第 一行先写 楼 高 , 这样写 ——
齐读 :“ 危 楼高百尺 ”。
要读出 楼的高 。
要求 :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 , 自学这首诗 。
(1) 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 ( 行行朗读 );
(2) 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 ( 字字思考 );
(3) 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 ,想象出 一 幅图画 (处处想象 )。
1. 指名读古诗 , 检查读的效果 。( 教师点评 )
2. 领读 、 齐读 。
3.识记生字
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 。一 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 。 体会 一下该怎样
朗读 。
学生读得很响亮 。
教师 : 好, 你读得 清 楚 ,读出了 “ 高” 的气势 。 【设计意图:尝
学生 : 高昂地读 。
试用两种不同
教师 : 你也读出了 “ 高” 的气势 。 再尝试用低沉的语 的语气读诗句,
气 ,( 出示 “ 恐” 字卡片 ) 要把 “ 恐怕惊动他人 ” 的心情读 感受朗读的乐
课题 : 18 古诗两首 【 教学要求 】
1. 认识 “ 宿、 寺 ” 等 12 个生字 , 会写 “ 危、 敢 ” 等 8 个生字 ,认读 生字组成的词语 。
2. 朗读古诗 , 背诵古诗 。 3. 通过图文对照 , 想象画面等 ,大致理解诗句意思 ,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
和草原高原辽阔 。 【 教学重点 】
2. 朗读和背诵古诗 。 图文结合 , 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 , 展开想象 , 探 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学会7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
2.学习两首古诗,熟读成诵,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人,介绍作者,诗名
《春雨》唐杜甫
《春晓》唐孟浩然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认读古诗以及生字词;
2.指名读古诗,指导正音;
3.齐读生字词,齐读古诗。
三. 解读诗文,读通诗句《春雨》
1.春雨的特点是什么?
2.重点理解:
好雨
知时节
乃
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朗读
《春晓》
1. 重点理解:
眠
不觉晓
啼鸟
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人们对春天有怎样的感情?
3.朗读
四. 理解诗情,读好诗句,熟读成诵
1.欣赏感受。
听老师介绍和古诗有关的课外资料,进一步理解诗情,练习朗读;
2.指名诵读,品评指导
3.齐读(配乐)
4.背诵
五. 课后作业设计
1.收集2-3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2.朗读背诵《春雨》、《春晓》;
3.预习生字
第二课时
六. 朗诵古诗,巩固复习
七. 拓展体会
1. 小组汇报收集的诗歌;
2. 老师评点。
八. 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2. 自学生字,主动记字
3. 老师重点指导:随、晓
4. 学生临描,老师巡视
九. 课后作业设计
1.春天的歌诗歌朗诵会
2.我爱春天书法比赛。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诗歌艺术,感受诗歌的韵味与美感。
2.学习诗歌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3.掌握诗歌中的基本知识点,如韵脚、韵部、意象等。
4.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培养想象力和审美情趣。
5.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爱好语文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江南》1.教师朗读《江南》诗歌,让学生品味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搜寻诗歌中的韵脚和韵部,分析诗歌节奏和美感的形成原因。
3.确认诗歌中出现的生词,如“翠苔”、“桃花”,教师进行解释,加深学生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
4.进行诗歌朗读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5.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理解,让学生表达对诗歌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登鹳雀楼》1.教师朗读《登鹳雀楼》诗歌,让学生品味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搜寻诗歌中的韵脚和韵部,分析诗歌节奏和美感的形成原因。
3.确认诗歌中出现的生词,如“昆仑”、“细腰”等,教师进行解释,加深学生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
4.进行诗歌朗读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5.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理解,让学生表达对诗歌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教师进行诗歌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
2.分析法: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韵脚、韵部和意象等,了解诗歌节奏和美感的形成原因。
3.翻译法:让学生了解生词的含义,加深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
4.朗读训练法:教师进行诗歌朗读训练,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5.讨论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理解,让学生表达对诗歌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朗读表现、诗歌理解等方面2.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完成质量、效率、规范等方面3.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考试评分,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五、教学反思本课作为古诗教学的一部分,通过《江南》和《登鹳雀楼》两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爱好语文的意识。
《古诗两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两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共3篇)设计意图: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
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
《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
荷枯,菊败,橙黄,橘绿,**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
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图。
内容形象生动,**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
两首诗都配有*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
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启发想象,感受意境;反复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预设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请看图。
[出示两幅*图]你们猜猜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为什么?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秋天的古诗。
板书:古诗两首。
指导书写“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出示诗句]。
二、初读古诗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
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
[出示生字](3)再读诗句。
(个别读——齐读)[出示诗句]3、初步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如何编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径、斜、枫、于”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枝、枫、记、刘”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识记生字,练写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出示苏轼画像或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等物品,让学生直观认识苏轼及其经典诗句。
(教
师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
2、简介苏轼: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
3、解诗题: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
齐读诗题,提醒读准后鼻音。
二、释字词,明大意
1、初读。
自由读这首古诗,画出生字。
2、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
(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
)
3、再读。
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5、再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6、质疑。
同桌互相读一读这首诗,再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
教师点拨——
荷尽:荷花枯萎。
擎雨盏:托住雨珠的叶子。
菊残:菊花凋谢。
傲霜:不怕风霜。
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还绿的时候。
三、品诗句,悟诗情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诗句,对照插图细细品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反馈。
(1)荷尽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说明这是一个什么季节?
(2)菊残
交流:秋风中,虽然菊花凋谢了,可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想象回答: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
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3、做填空练习:秋天的景象真美呀,秋天还是一个
_______的季节!
4、难怪作者感叹: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板书:好景、君须记)
四、诵诗句,写生字
1、赛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
3、出示要写的字:首、枝、记、刘,学生认读。
4、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识记,怎样写正确,写美观。
5、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6、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听写生字;抽读要求会认的生字。
二、归纳学法
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赠刘景文》的吗?
2、教师小结后板书: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诵诗句。
3、本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古诗。
三、学习《山行》
鼓励同学们当“小老师”,自主带领同学们学习。
1、知诗人。
谁能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给大家介绍作者?
杜牧:我国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解诗题。
“山行”是什么意思呢?
山行: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3、读诗句。
(1)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
(2)范读、画出停顿,再齐读。
4、明诗意。
(1)词语点拨: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斜(石子的小路,弯弯曲曲)、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的地方)、坐(因为)、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等。
(2)《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点拨要点: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从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能看出。
(3)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
哪
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
小结,并随机板书: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5、悟诗情。
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
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引读全诗、尝试背诵。
)
四、学习生字
1、出示“于、枫”两个字,指名说字形特点及识记方法。
2、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五、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昕,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