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发展现状与展望
关于豫剧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表现形式上未能适应时代步伐 。 豫剧不能跟 上 时代 的脚步 , 就难以在现代观众 中 得 到传 播, 演 出市场会进一步萎缩 。 5 .政府在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上 不够 重视。 专业剧 团是发展豫剧事业 的中流砥柱, 然而 , 现在多数专业剧 团排练厅 、 演 出设备 陈 旧, 演 出收入低 , 经济效益差。且专业剧 团多隶属于政府 。有时会 花费大量人力、物 力 、财力 为政府宣传政策英模 ,排一些经济 效益一般但是社会效益好 的戏 , 加重了原本 就沉重 的经济负担。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 就 要在经济给予资助,在政策上 给予扶持 ,给 专业剧 团放权 , 使专业 剧团能够真正走向市 场。 搞活 内部机制 ,渐渐具有市场竞争力 。 二 、豫剧未来发展 的对策 面对豫剧的发展困境 和危机 , 我们应该 如何在 新的 时代形势 下探寻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我以为, 豫剧未来 的发展需要从 以下几 方面加强。 1 .深挖豫剧 内在魅 力 ,贴近当代的审 美需求 虽然我们 现在处在一个 陕节奏的时代 , 但 内心深处 还是有 着对传统 文化根深 蒂 固
豫剧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
豫剧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豫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豫剧在当今社会面临着发展困境。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豫剧的历史、现状和市场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豫剧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一、豫剧的历史和现状分析豫剧起源于河南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以豫剧四大名旦为代表,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戏曲艺术特点而著称于世。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豫剧在当今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豫剧的受众群体逐渐减小,特别是年轻人对豫剧的兴趣不高。
其次,豫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传统剧团经营不善,导致了人才荒、剧目匮乏等问题。
最后,豫剧市场需求不足,票房收入不高,难以维持剧团的运营。
二、豫剧发展的市场需求分析尽管豫剧在当今社会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但豫剧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仍然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首先,豫剧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一大批观众和收藏家。
其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豫剧在文化艺术交流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豫剧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通过创新和发展,可以拓展豫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三、豫剧发展的可行性分析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首先,豫剧在当今社会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市场潜力,可以通过创新和发展来拓展市场空间。
其次,豫剧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通过文化艺术交流来拓展发展空间。
最后,豫剧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观众群体和收藏家,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来拓展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四、豫剧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为了促进豫剧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首先,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鼓励豫剧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可以通过加大对豫剧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豫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后,可以通过推出一系列的优质剧目和精品演出,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收藏家。
豫剧国粹的发展趋势
豫剧国粹的发展趋势豫剧作为中国的一种戏曲剧种,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
虽然近年来豫剧在大众娱乐市场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在艺术价值和传统价值方面仍然备受推崇。
豫剧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豫剧的传承与创新是发展的关键。
豫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戏曲剧种,其传承非常重要。
传承包括了角色传承、剧本传承、唱腔传承等多方面的内容。
传统的豫剧打基础非常重要,但是传承不能仅仅停留在复制和模仿上,而是要通过创新的方式为观众带来新的视听体验。
可以借鉴现代话剧、舞蹈和音乐的元素,并在舞台表演、服装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让豫剧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其次,豫剧应该积极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娱乐形式日新月异,观众对于舞台表演的期待也在不断变化。
豫剧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就需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创新。
例如,在舞台设计方面可以利用投影、LED等技术增加舞台效果;在音效方面可以通过现场混音等技术提升音质;在宣传推广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宣传。
通过科技的应用,可以使豫剧更加年轻化和时尚化,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此外,豫剧的国际化发展也是发展的方向。
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表演形式表示出兴趣。
豫剧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推广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豫剧可以通过参加国际演出、举办豫剧欣赏活动、设立豫剧培训班等方式,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喜爱豫剧。
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外戏剧、音乐剧演出的经验,将豫剧与其他文化形式相结合,创造出全新的艺术形式,提升豫剧的国际知名度。
最后,豫剧的社会价值也需要关注。
豫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通过表演豫剧,观众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豫剧应当注重社会的参与和反映,关注当下社会问题,用表演艺术的方式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社会良好价值观。
当今豫剧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当今豫剧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然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豫剧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当前豫剧的发展现状,探讨其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豫剧的传承与创新传统豫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行当和表演风格而闻名,深受观众喜爱。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豫剧逐渐面临着观众年龄层次偏高、传承困难等问题。
为了能够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豫剧需要进行创新,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时代感。
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的推广手段,结合新媒体和社交平台的传播方式,将豫剧推向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另一方面,通过豫剧剧目的更新与改编,增加时代元素和现代故事情节,以更好地迎合现代观众的需求。
二、豫剧市场的发展与挑战豫剧作为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然而,与其他娱乐形式相比,豫剧市场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豫剧面临着现代娱乐市场多元化的竞争。
随着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多种娱乐形式的兴起,豫剧需要在这个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开发出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其次,豫剧的观众年龄层次偏高,对新一代观众的吸引力有限。
为了扩大市场和观众群体,豫剧需要注重年轻观众的培养和吸引。
可以通过剧目的选择、演出形式的创新以及推广和宣传手段的更新等方式来增加年轻观众的参与和兴趣。
三、豫剧艺术的保护与发展豫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为了推动豫剧艺术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需要加大对豫剧艺术的扶持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豫剧剧团和演员的资金支持,为他们提供稳定的演出平台和场所。
同时,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年轻人从事豫剧艺术的学习和传承。
其次,可以与其他剧种开展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剧种的创新方式和经验,使豫剧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
此外,豫剧院团应加强内部管理建设,提高专业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演员和导演加入。
豫剧调研报告
豫剧调研报告一、引言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为了进一步了解豫剧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豫剧调研。
本报告旨在对豫剧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意见,以促进豫剧的传承与创新。
以下是我们对豫剧的调研结果。
二、豫剧的历史传承豫剧起源于中国河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
其发展可以追溯到明代,经过多代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演进,逐渐形成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表演艺术。
经过对历史文献和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我们发现豫剧的历史传承主要通过师徒制度传承,其中包括家族传承和学院传承两种形式。
家族传承是指豫剧艺术家将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形成艺术家家族,如豫剧名家傅全香家族。
学院传承则是指豫剧艺术家通过开办学校、培训班等形式,传授艺术技巧和知识,培养新一代豫剧艺术家。
三、豫剧的现状分析1.市场需求:豫剧在中国古典戏曲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面临着日益减少的市场需求。
这主要由于现代社会观念的变化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新一代观众对豫剧的接受度降低。
2.演出形式:豫剧的传统演出形式主要有大戏和小戏两种。
大戏以长篇剧目为主,演出时间较长,观众参与度相对较高;小戏则以短篇剧目为主,流行于农村和乡镇地区。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生活节奏快速,观众对长时间演出的接受度下降,这对豫剧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3.传承与创新:豫剧作为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难题。
一方面,豫剧需要传承和保护其独特的艺术传统和技巧,以保持其传统魅力;另一方面,豫剧也需要积极创新,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四、豫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政策支持:随着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推出和支持,豫剧有望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促进豫剧的发展。
2.文化交流:豫剧可以通过参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拓宽国际视野,并借鉴其他地方戏曲的成功经验,提升豫剧的艺术水平。
3.社会认同: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对豫剧的认同度和接受度,培养新一代豫剧观众,是豫剧发展的关键。
豫剧现状
豫剧是河南的第一大剧种,同时也是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
它以河南话为语言基础,具有浓重的河南地方特色。
唱腔好听,好学,好唱,剧情通俗易懂,整体亦俗亦雅,曾在香港演出被当地媒体这样与国剧京剧比较“京剧是城市小姐,豫剧是农村姑娘”,非常的形象贴切。
也正因此豫剧受到普便欢迎。
不仅在本省,在全国甚至海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且一度是全国第一大剧种。
无论剧团数量、剧团分布,还是从演出人员、演出场次上来讲都一直是全国之最。
而就是这样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在这个经济迅速增长,意识形态飞速变化的时代又是处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处境呢?它的发展前景如何呢?正是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于宏渤,张博,陈宇,谢文飞,王一航六人来到河南郑州、开封,进行为期两周的豫剧调查,通过采访了三个剧团,郑州开封的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做了共617份问卷调查,对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分成五个方面说明如下:一,从豫剧团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上来说明在我国剧团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隶属于政府,一种属于民营。
隶属于政府的又根据财政上是否完全依靠政府分为全供和差供两种;民营的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团体,一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剧团。
我们实践期间一共采访了三个豫剧团,一全供,一差供,一民间非营利组织。
现一一说明:先说河南省豫剧三团,它是省级剧团,以排演现代戏为主,以锐意改革著称,在全国享有盛誉。
它属于前面所说的差供类型,这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三团的经济效益并不好,而我们的采访也印证了这一点。
经济效益不好,一方面,也是最为根本的一方面,是因为豫剧身为传统戏剧在现代市场中薄弱的竞争力,演出少,演出收入低。
而连省剧团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可想其他的市级剧团、县级剧团境况恐怕更糟了。
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作为一个行政部门,豫剧团在很多时候是政府的代言人,很多时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政府宣传政策,反应时政,来排那种经济效益不好但社会效益好的戏,这便加重了剧团原本就沉重的经济负担。
国内豫剧发展现状
国内豫剧发展现状
豫剧作为一门有着丰富历史和独特表演风格的戏曲形式,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十分引人关注。
近年来,国内豫剧在传承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豫剧的传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些老艺术家通过师徒传承和现场指导的方式,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
一些豫剧院团也开设了表演班和培训班,传授表演技巧和知识。
这些努力确保了豫剧的传统艺术形式得以延续下去。
其次,豫剧的创新呈现也得到了重视。
一些青年演员开始尝试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如舞蹈、音乐等。
他们通过创新和实验,让豫剧走入当代观众的视野。
一些豫剧院团还组织了豫剧节目的巡回演出,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豫剧。
然而,豫剧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困境。
一方面,随着社会变迁和娱乐市场的多元化,豫剧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
年轻人对豫剧的兴趣不高,导致了豫剧市场的萎缩。
另一方面,相关政策和资源的支持还不够充分。
与其他文化艺术形式相比,豫剧在政策和资金上的优势并不明显,这给了豫剧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难。
面对这些挑战,豫剧界正在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一方面,一些豫剧院团与其他相关机构合作,推出一些大型豫剧剧目,提高豫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一些艺术家和研究者也在思考如何将豫剧与当代社会紧密结合,更好地传承和创新。
总体而言,国内豫剧在传承和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
只有通过对传统的尊重和创新的尝试,才能让豫剧这一珍贵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中发光发热。
2022年豫剧研究报告
2022年豫剧研究报告2022年豫剧研究报告2019年9月,豫剧被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豫剧是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一种地方剧种,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研究报告将介绍2022年豫剧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目前,对于豫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研究:对于豫剧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揭示了豫剧的渊源和形成过程。
2.剧目研究:对于豫剧的经典剧目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分析,探究了其艺术特色和表演技巧。
3.表演艺术研究:对于豫剧的表演艺术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包括唱腔、身段、化妆和服饰等方面的探讨。
4.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对于如何保护和传承豫剧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二、发展趋势2022年,豫剧的研究将朝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继续深入挖掘历史文献材料,对于豫剧的渊源和历史变迁进行更为详尽的考察,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
2.注重对豫剧经典剧目的再挖掘,整理和修复尚未公开演出或研究的剧目,推动经典剧目在现代舞台上的再次演绎。
3.研究表演技巧和演员培养,探索如何保持豫剧优秀的表演艺术传统,并为新一代豫剧演员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4.推动豫剧与其他戏曲艺术形式的交流与融合,借鉴其他戏曲剧种的优秀表演艺术和创作手法,提升豫剧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
5.加强豫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倡导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豫剧的传统技艺和演出形式得到有效传承和弘扬。
三、结论2022年的豫剧研究将继续深入挖掘和探索这一传统艺术的历史渊源、剧目特点和表演艺术等方面,并致力于推动豫剧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豫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报告的撰写,能够为豫剧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促进豫剧的研究与传承工作的深入开展。
豫剧发展现状
豫剧发展现状
豫剧发展现状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支重要分支,起源于河南,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豫剧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表演风格,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豫剧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伏和转变。
在清朝中期,豫剧开始发展壮大,并在阮经天、王金荣等一批优秀表演艺术家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然而,在20世纪初期,豫剧曾
一度受到西方戏剧和电影的冲击,观众群体减少,演员队伍衰落。
然而,近年来,豫剧在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传统戏曲艺术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在文化节庆活动和演出中为豫剧提供了平台。
另一方面,一些知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如宁鲁生、王洪砚等,积极探索新的表演方式和内容,使得豫剧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
同时,豫剧也积极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探索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观众的沟通和融合。
例如,一些豫剧演出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将传统戏曲艺术推向更广泛的受众。
此外,一些豫剧院团还尝试使用现代化的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使得演出更加契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然而,豫剧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首先,豫剧的观众年龄结构偏高,需要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参与。
其次,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戏曲演出需要更好地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让观众更方便地接触和了解豫剧艺术。
总体来说,豫剧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
豫剧需要通过保护传统、探索创新,与现代社会相融合,赢得更多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只有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豫剧才能焕发新的生机,继续传承和发展。
国内豫剧发展现状
国内豫剧发展现状豫剧是中国传统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省豫剧莍王村。
豫剧的发展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是中原地区非常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也是魏文侯艺术之乡的代表。
在豫剧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起步、壮大、黄金时期和低谷几个阶段。
起步阶段是豫剧从莍王村发展至河南省和全国各地的过程,这一时期豫剧尚未形成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壮大阶段是在豫剧传统戏曲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风格。
豫剧黄金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一时期豫剧逐渐崛起并成为国内主流的戏曲剧种,豫剧演员纷纷登上国家级舞台,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爱。
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豫剧进入了低谷期,观众人数减少,演员数量也逐渐减少。
如今,豫剧的发展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豫剧剧团成立,为观众提供精彩的演出。
同时,一些著名的豫剧演员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使豫剧焕发出新的活力。
他们将传统的豫剧元素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豫剧形式。
豫剧的舞台艺术也得到了更加细致的呈现,服装、道具等方面的制作也更加注重细节,增强了观众的视觉享受。
另外,豫剧也通过多种形式的传播使其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关注。
例如,豫剧影片的拍摄和放映,通过电影院和电视台的宣传,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豫剧,并对其产生兴趣。
此外,豫剧还通过各种艺术节、演出活动和文化交流展览等形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国际观众展示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
总的来说,国内豫剧的发展现状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
虽然在现代社会的多元娱乐选择下,豫剧面临着观众减少和演员流失等问题,但通过创新与进取,豫剧正在走向复兴的方向。
国内各地也通过多种形式的支持和发展,加强豫剧的宣传和推广,为豫剧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豫剧必将再次成为国内戏曲艺术的瑰宝。
河南豫剧发展现状与展望
河南豫剧发展现状与展望发布时间:2021-06-24T07:16:24.940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9期作者:杨燕[导读] 豫剧与其他戏曲形式一样,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古人智慧的象征,也是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
本文详细分析了河南豫剧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其途径。
西安话剧院摘要:豫剧与其他戏曲形式一样,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古人智慧的象征,也是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
本文详细分析了河南豫剧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其途径。
关键词:河南豫剧;发展;问题;途径豫剧是我国戏曲文化中的一棵常青树,它在我国传统戏曲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豫剧作为一种戏曲文化艺术剧种,在艺术表现上有其独到的特色,其唱腔悦耳,情节安排易于接受,情感色彩渲染能感染大众,从而激起人们的心声。
豫剧的产生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展现了中原人民的生活场景及精神风貌,也是表达群众感情的一种方式。
一、豫剧概述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其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
与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二、河南豫剧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1、发展现状。
豫剧是我国戏曲大家庭中较为古老的一个剧种,产生于明末清初,当时称之为“河南梆子”,发展到民国时期戏艺逐渐成熟,至今已有百年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对其他兄弟剧种的产生和发展都曾经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冲击和影响下,豫剧作为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剧种,其发展同样面临着危机。
大众的娱乐形式正在多样化,人们审美情趣的演变,在电视、电影等新视觉媒体的冲击下,精通、欣赏戏曲的人越来越少,在这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的大背景下,河南豫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问题,古老艺术的传承陷入了窘境。
浅析河南豫剧的现状及其发展
浅析河南豫剧的现状及其发展摘要:河南豫剧是我国戏曲大家庭中一朵盛开的奇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也占有重要的角色。
河南豫剧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唱腔优美动听,剧情的设计更是雅俗共赏、容易激起人们的共鸣,更重要的是它表现和反应的就是大众的生活,从某种意义上将河南豫剧就是河南地区居民生活的再现和还原,也是他们自身情感的表达方式。
河南豫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其健康发展遭遇了瓶颈。
本文在阐述河南豫剧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而探讨其相应的对策,以期和大家交流。
关键词:河南豫剧现状对策戏曲河南豫剧是一个我国戏曲大家庭中较为古老的一个剧种,产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对于其他兄弟剧种的产生和发展都曾经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影响,是我国戏曲大花园中一朵灿烂的奇葩,更重要的是经过很多人的努力和付出,当下的河南豫剧依然方兴未艾,其发展中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喜人状况,突出表现在河南豫剧近年来自身艺术的不断发展上,也表现在河南豫剧在大众中的普及情况上,这是我们看到的较为喜人的方面。
但是我们也知道,包括河南豫剧在内的中国其他戏曲剧种的总体发展状况是不理想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下,大众的娱乐形式正在多样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河南豫剧的发展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市场萎缩、观众流失及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非常严峻,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要找准问题所在,采取有效措施,使得河南豫剧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能够在新时期得到较好的发展。
以下笔者将紧紧围绕河南豫剧探讨相关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河南豫剧在新时期发展中的问题。
河南豫剧是我国第一大剧种,在近三百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意识特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在新时期新背景下河南豫剧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剧团资金有限,生存困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政府的集团还是完全民营的剧团更多的要面向市场,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是大势所趋。
但是我们看到各个豫剧团在资金方面遇到的问题比较大,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直接造成豫剧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困难。
当代河南豫剧现代戏创作研究
三、当代河南豫剧现代戏创作的 问题与挑战
虽然当代河南豫剧现代戏的创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和挑战。首先,部分现代戏创作过于追求商业利益,导致内容浅薄、缺乏内涵; 其次,一些现代戏创作忽视了传统豫剧的精髓和特色,使得新作品与传统豫剧貌 合神离;此外,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引领观众审美趣味的转变,也是当代河南豫剧 现代戏创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3、观众审美趣味的转变:在创作过程中,应观众审美趣味的转变。通过市 场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喜好,从而创作出更符合观众口味的作品。
4、提升创作团队的专业素养:提高创作团队的专业素养是提升豫剧现代戏 创作质量的关键。应该注重对创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艺术修 养和创作能力。
参考内容
首先,我来到了古代青铜器展区。这里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每一 件都充满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我仔细观察了一件商代青铜器,上面雕来到了古代陶瓷展区。这里的陶瓷器皿种类繁多,从瓷器到陶器, 从釉下彩到青花瓷,每一件都充满了古代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我特别喜欢一件宋 代的青花瓷瓶,瓶身绘有精美的花卉和人物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流畅,让人不 禁感叹古代艺术的魅力。
感谢观看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戏剧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学生来说, 戏剧综合活动是发展他们认知、情感、社交等多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河南豫剧作 为中国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幼儿 园大班的学生来说,它是一种富有吸引力的学习资源。本次演示以河南豫剧为例, 探讨幼儿园大班戏剧综合活动的行动研究。
二、河南豫剧在幼儿园大班戏剧 综合活动中的应用
1、选择适合的豫剧剧目
在幼儿园大班的戏剧综合活动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豫剧 剧目。这些剧目应该是情节简单、形象生动、语言易懂,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和 兴趣。例如,《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浅谈河南豫剧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河南豫剧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作者:胥飞帆来源:《音乐时空》2016年第03期摘要:鉴于对河南豫剧文化的爱好和自身深入学习发展的需要,对研究河南豫剧现在的发展形势和在发展中遇到的限制性因素的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以此为基点,对河南豫剧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思考,这对于理解河南的传统文化和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河南豫剧传统文化剧团经济增长具有河南代表性的地方文化——河南豫剧,原称为“河南梆子”,也叫做“河南高调”,最早产生于明末清初,其风格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具有强大的情感表现力,特别是地方语言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紧与老百姓的生活相贴。
它不仅仅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更也是我国最有影响的剧种之一。
对于这样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精华,和对外展示河南文化的特色品牌,对于全面建设文化河南具有重大的意义。
河南豫剧的发展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河南豫剧的前辈们和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都有共同的使命,努力用各种现代手段,弘扬和发展豫剧文化。
一、对河南豫剧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在改革开放前夕,也就是在20世纪70年代,给国内传统文化造成巨大损失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响应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号召,河南的豫剧迎来发展鼎盛时期。
1980年在文化部的号召下举行的豫剧流派调演中,各路名家及各地域流派之长和代表人物,以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地方风格形成了众多派别,如“常派”“崔派”“马派”等豫剧流派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豫剧事业的发展,其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马金凤、崔兰田等豫剧大师。
豫剧与其他剧种一样,它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社会的教育功能。
但是上世纪80年代后,也就是豫剧广泛深入群众生活的时候,国家由于强调和重视市场经济,中国已经进入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也越来越丰富。
戏曲的社会教育功能已经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它的社会功能又起了变化。
豫剧发展现状
豫剧发展现状豫剧,又叫河南梆子,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戏曲剧种。
它起源于河南省,流行于河南、山西、安徽等地,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
豫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动作和戏曲表演,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
豫剧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其发展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和嘉庆年间。
在那个时候,豫剧还只是在民间流传,演出场所多为土坡子、破庙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豫剧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正规的艺术形式。
豫剧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起伏和挫折。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豫剧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打压,许多传统戏曲演员被迫放弃了他们的艺术梦想。
但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豫剧又逐渐复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如今,豫剧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表演形式。
许多优秀的豫剧演员被选入国家级和省级文艺院团,他们的演出不仅在国内得到了赞誉,还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
豫剧也已经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的常驻剧目,通过电视和网络等媒体传播给了更多的观众。
豫剧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豫剧的唱腔以高亢激昂和慷慨激越为特点,舞蹈动作矫健优美,表演技巧高超。
豫剧的演员们在表演过程中注重细节的处理,用声音、姿态和表情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的世界。
同时,豫剧的剧本也在不断改编和创新,以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和口味。
然而,豫剧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豫剧演员的年龄结构偏大,后继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个难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投入。
另一方面,现代观众的兴趣和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喜欢新颖、多元化的演出形式,需要豫剧与时俱进,保持创新。
因此,豫剧需要在保留传统的同时,注重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参与和喜爱。
总而言之,豫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戏曲剧种,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它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在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但是,豫剧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不断努力和创新,以保持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河南豫剧的发展趋势
河南豫剧的发展趋势
河南豫剧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已经有着几百年的历史。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豫剧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和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多样化的表演形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豫剧的演出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舞台演出,其表现形式愈加多样化。
传统豫剧子弟们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通过舞台、电影、电视等多种渠道来传播和展示豫剧文化。
2. 新题材的改革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豫剧的创作也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
当代豫剧不断推陈出新,采用新题材表现豫剧的特色,融入新的技艺和元素,如舞蹈、音乐、戏曲、动画等,注重在新的题材上贯穿创新,努力让广大观众感受到更多的文化内涵。
3. 加大对年轻人的推广力度
豫剧的文化内涵虽然深厚,但其观众主要以老年人为主。
未来的发展趋势应注重年轻人的推广和吸引,将豫剧与年轻人的文化交流结合起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豫剧。
4. 提高艺术水平
豫剧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提高演员和创作者的艺术品位、艺术修养和艺术技巧。
为此,应该加强对豫剧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支持年轻豫剧人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保持豫剧艺术的高水平。
总之,在未来豫剧的发展中,需要重视传统与创新、文化与时尚、经典与现代的平衡,推陈出新,积极吸收先进文化成果,以适应当代观众的需求,推进豫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豫剧的传承与发展途径
浅谈豫剧的传承与发展途径1. 引言1.1 豫剧的起源豫剧起源于河南省,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重要剧种。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起源于河南省中部平原地区。
据传统说法,豫剧最初是由河南方言戏曲发展演变而来的,起源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时期。
在其发展过程中,豫剧吸收了中原地区其他地方的文化和艺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豫剧的起源不仅反映了河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变迁,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作为中国戏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剧在中国传统戏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戏曲的发展和传承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豫剧的起源是豫剧发展的基础,也是豫剧艺术的灵魂和精髓所在。
1.2 豫剧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豫剧在中国戏曲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中国豫剧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中国五大戏曲之一,豫剧在中国戏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京剧、评剧、黄梅戏、越剧齐名。
豫剧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融合了古典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被誉为“活化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
豫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剧情题材吸引了众多观众,深受人们喜爱。
在中国戏曲中,豫剧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风格独树一帜,为中国文化传统添上了独特的一笔。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豫剧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戏曲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使豫剧成为中国戏曲中的瑰宝,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魄力。
在当今社会,豫剧的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正努力寻求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发展路径,让豫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2. 正文2.1 豫剧的传承与发展现状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豫剧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豫剧传承人才的不足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豫剧市场的萎缩和观众群体的减少,传统的豫剧表演者和艺术家越来越难以获得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浅析河南豫剧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河南豫剧的可持续发展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至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
豫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既肯定其社会影响与艺术价值,也表明其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面对当前豫剧的发展现状,本文试从戏曲题材,表演形式,以及市场化进程中利用名人效应等方面,来探讨豫剧未来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河南豫剧可持续发展哈尔滨师范大学 韩超隋欣艺术平台河南豫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积淀的产物,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其演唱气势豪爽、张驰结合,人物形象性格各异,以细腻刻画戏曲人物内心而著称,曾多次走出国门前往世界各地演出,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曾一度受各界人士欢迎。
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
步入 世纪之后,智能手机的应用;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
电影、电视等影视产业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人民群众茶余饭后的生活娱乐方式也由较早的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随之曾经备受人们追捧的戏曲正在逐渐被世人所冷落,豫剧的受众群体也在慢慢减少。
豫剧的社会娱乐功能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被其他文娱活动所取代。
面对这一现状,豫剧应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现如今人们的娱乐需求。
从而使不同的社会群体对豫剧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得到了解,将豫剧这门传统戏剧发扬光大。
一、豫剧发展概述豫剧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
早期被人们称为河南梆子,建国后因其发源于河南省而简称“豫”,故称豫剧。
这一变化象征着豫剧艺术将面临着新的发展,也象征着豫剧这门戏曲艺术将开始逐渐走向成熟。
在 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清乾隆年间,据《杞县志》记载:当时梆子戏已在开封杞县一带盛行,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称为“梆罗卷”。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豫剧就是在原来的梆子戏上逐渐改良而形成的。
浅谈豫剧的传承与发展途径
浅谈豫剧的传承与发展途径豫剧,又称河南河南戏,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豫剧以其特有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深受人们喜爱,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豫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豫剧,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承豫剧的重要性豫剧是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史料、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传承豫剧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文化遗产。
豫剧作为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传承豫剧,有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使之得以传承和发展。
2. 促进文化交流。
豫剧通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传递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情感体验,有助于促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3. 增强民族自信心。
豫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传承豫剧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提升国家软实力。
传承豫剧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二、传承豫剧的现状与问题尽管豫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其传承和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1. 传承人才不足。
由于豫剧表演技艺的复杂性和传统性,传承人才不足一直是豫剧传承的难题。
目前,豫剧老艺术家大多已年迈,新一代传承人尚未成熟,传承人才缺乏是豫剧传承的现实问题。
2. 观众群体减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豫剧表演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尤其是年轻人的兴趣不高,导致豫剧传统观众群体日益老龄化,传统观众流失是豫剧传承的重要问题。
3. 缺乏现代化传播手段。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传播技术的发展,豫剧在传播方式上面临着新的挑战,缺乏现代化传播手段是制约豫剧传播的重要问题。
4.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文化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豫剧面临着来自其他文化形式的竞争,如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等,豫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rthern Music 95
Theatre Dramaturgy 戏剧戏曲
河南豫剧发展现状与展望
孙 辉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摘要】河南豫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多样的表现形式,在剧情设计方面做到了雅俗共赏,极易打动观众并引起人们的共鸣。
河南豫剧的艺术表现大多是河南人生活的再现,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本文通过对河南豫剧发展现状与展望进行总结与思考,提出个人的见解以促进河南豫剧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河南豫剧;发展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J644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戏曲文化传播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18B391)。
一、河南豫剧的起源与现状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之一,尤其在豫北、豫东地区,豫剧受众群体广泛,文化底蕴深厚,以韵味醇美、铿锵有力、接地气为主要特点,对人物内心情感进行表达。
豫剧又被称为河南梆子,关于豫剧的起源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大量资料显示豫剧最早诞生与开封以及周围各县,明朝中后期豫剧在时尚小令基础上将“弦索”吸收进来。
关于起源说法有三,其一是由当地民歌与小调结合的;其二由北曲弦索调发展的;其三在盛行的时尚小令上通过吸收“弦索”而发展的,经大量资料显示河南豫剧最早诞生地为河南开封。
豫剧作为我国传统戏剧形式之一,集音乐、舞蹈、美术、杂技、武术等表演为一体,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序性。
综合性体现在唱念做打,唱代表唱腔,因此每一个艺术形象的塑造在不同的行当或者不同的人物上都存在不同的唱腔形式,也就是所说的不同唱腔流派。
花旦的音色婉转、甜美、小生通常利用假声演绎,体现出角色性格、老生利用真声演绎,音色浑厚。
总的来说不同的角色性格不同,唱腔也存在差异,为了达到演绎效果演员在表演前应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唱腔,达到演绎效果,使其更加真实鲜明,提高了豫剧表演的感染力。
使豫剧演唱朝专业化方向进一步发展。
五四运动后河南梆子的发展逐渐进入黄金时期,开封许多茶社,例如同乐茶社、普庆茶社、致祥茶社、澄怀茶社、动火神庙茶社均聘请了河南梆子班,自此以后洛阳、商丘、信阳、郑州也陆续出现了许多茶社。
在这个发展时期开封相国寺建立了永民、永安、同乐、永民等剧场,许多艺人云集于此,如常香玉、陈素真、李瑞云、赵义庭、马双枝、王润枝、彭海豹等。
常香玉在豫剧表演艺术中实现了花腔部分的有效创新,以豫剧《拷红》为例,常香玉在表演中对崔夫人和张君瑞的声音及形象进行了模仿,崔夫人为老旦、张君瑞是小生,在演唱中常香玉应合理区分这两个角色,对呻吟声、嬉笑声、哭泣声以及叹气声进行模仿。
在这段表演中常香玉需对祥符调、豫西调分别表演,实现唱腔的巧妙转变,将人物内心活动表现出来。
张君瑞因小组而病倒,小姐因思念张生而忧愁,常香玉在扮
演红娘时对双方神态加以描述,实现了花腔部分的有效创新。
新中国成立后豫剧又迎来一波发展高潮,表演剧目大量涌现,许多省市建立了豫剧表演团体,随着时代发展,豫剧逐渐发展为流布较广的戏曲剧种之一。
习总书记提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文化亦是如此,在当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戏曲文化、加强同沿线国家戏曲文化的交流互鉴显得尤为重要。
河南地处中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长期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丰厚的河南戏曲文化。
长期以来,各流派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唱腔和戏曲风格以及代表人物。
现如今,豫剧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陈派(陈素珍)、常派(常香玉)、马派(马金凤)、崔派(崔兰田)、阎派(阎立品)等为代表多达十三种的成熟的戏曲流派。
二、河南豫剧在新时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一)剧团资金有限
为了更好地发展豫剧剧种,在市场需求中发展生机,剧团应面向市场,这也是大势所趋。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豫剧团由于资金的匮乏,无法进一步发展起来,加剧了豫剧生存难度。
(二)人才流失严重
戏曲的发展离不开人,然而戏曲市场的不景气导致人才严重流失,且各剧团都存在这一现象,对豫剧发展造成不利。
从另一方面来看豫剧人才培养力度不够,豫剧人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剧团演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这些都是影响河南豫剧发展的重要因素。
豫剧演唱在技法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男女分腔不够、演唱形式单一、音乐复杂不易传播等方面,豫剧很多作品都是男女同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男声唱腔,无法将其控制在最佳音域,许多豫剧作品会采用偏高的音作为常用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豫剧的演唱与传播。
(三)缺乏创新意识
相当一部分豫剧剧团缺乏一定创新意识,创新主要涉及管理机制、市场适应能力及作品创作等方面,最至关重要便是作品的创新,新剧作为衡量剧团实力的指标,因豫剧人才以及资金的影响缺乏演绎新剧的能力,长此以往无
北方音乐Northern Music
法提高豫剧的市场竞争力。
三、促进河南豫剧发展的途径
与传统戏曲形式一样,豫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凝结了历代人的艺术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通过实践便会发现诸多问题,为了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应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资金投入力度
资金是解决豫剧发展问题的关键因素,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豫剧行业中来,编排出更多群众喜爱的剧目,提高编排质量水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为了解决豫剧发展中的资金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强科学指导,给予相应的帮助与扶持,更关键的是确保剧团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主动接受市场检验。
(二)培养更多的豫剧人才
人才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前提。
为提高豫剧发展水平,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豫剧人才,提高豫剧演员舞台综合素质是一个关键的实施手段。
经多年发展,豫剧对演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身体条件要好,另一方面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应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强化演员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抓豫剧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抓起,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成为潜在的豫剧艺术接班人;另一方面孩子们也会成为潜在的传统文化的忠实受众,为扩大豫剧传统文化的受众基础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豫剧还应采取多种形式来展开宣传,通过现代化的豫剧艺术表现形式,如戏曲小品等培养一大批成年受众。
对于传统戏曲而言观众问题始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没有观众便无法促进豫剧的发展,基于此我们应深入高校、中小学和社区开展戏曲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对豫剧进行宣传普及,不断培养和积累河南豫剧的受众群,促进河南豫剧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结语
河南豫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戏曲文化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豫剧的发展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离不开的,充分展现了当时人民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景象。
豫剧作为戏曲文化剧种之一,特色鲜明,唱腔动听,在剧情的安排上雅俗共赏,情感细腻丰富,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河南豫剧也在发展,也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问题,有义务有责任让豫剧这一中华民族优秀的戏曲传统文化重新换发生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创造河南豫剧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张湘锋.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河南豫剧的传承与发展[J].视听,2018(10):234-235.
[2]冯丽.浅谈以河南豫剧为例的中原文化传承发展[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2):191-192.
[3]胥飞帆.浅谈河南豫剧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J].音乐时空,2016(3):38-39.
作者简介:孙辉(1978—),男,硕士研究生,郑州师范学院音乐副教授。
件大事,这让我重新看到西河大鼓传承下去的希望。
我要尽全力搞好传帮带,把西河大鼓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
在笔者写这篇文章时,又有许多信息从容城县传来:王凤仙、邵振清的西河大鼓随县里的宣传队下乡演出;罗马尼亚大使馆文化交流中心来雄安新区,西河大鼓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与来访的外宾同台表演;邵振清老师为辅导小学生的需要,又编写了几个西河大鼓新段子……这些消息都非常令人鼓舞,说明西河大鼓的影响在扩大、生命力在增强。
我们祝具有悠久历史的容城县西河大鼓艺术在未来的岁月里后继有人、再现生机!
注释:
①《容城县志》编辑委员会编.容城县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411-412.
②【流水板】,是西河大鼓的基本唱腔,有【快流水】【慢流水】,上下句结构,上句落“5”,下句落“1”
③【尾腔】,用于一个唱篇或段落的结束,或称为收腔。
④【二板起腔】,一板一眼,西河大鼓多用【二板起腔】,比【头板起腔】要灵活,旋律优美.
⑤【海底捞月】,由于旋律突然低沉像海底捞月,因此而得名。
可用二板、三板,常用于段落的结尾.
⑥【双高】,穿插在流水板中,擅长于状物写景或描述人物的穿着打扮,旋律豪放,在20句左右.
⑦【抢板】,唱前没过门,左手“啪”的一声拍板,枪板开始唱。
⑧【串口】,上下句结构,多用在情节最紧张处。
作者简介:高苹(1978—),女,湖南长沙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曲艺史与中国曲艺音乐。
(上接第84页)
96 Northern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