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西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西师大版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复习专项题

小学五年级西师大版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复习专项题

小学五年级西师大版下册语文古诗阅读复习专项题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似____()____()[2]“绿丝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剪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柳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写柳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再写出一句写柳有关的诗词或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

除“咏柳”外,那你还知道柳文化中的什么内容,试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

所见________________,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中“振”的意思是________;“意欲”的意思是________。

[3]古诗第三、四句是________关系。

[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形象。

整首诗动静结合,牧童先是________,忽然________。

透过诗中的“________”一词,可以看出古诗所描绘的是夏季的情景。

[5]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十分生动有趣,请你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把这幅情景图描绘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西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西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专项部分阅读《海滨仲夏夜》主要内容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到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的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分段及段意全文共10段,可分为2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主要描写了海滨从黄昏到晚上这段时间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4——10段):主要描写了人们在海滨享受美景的欢乐场面。

写作特点1.文章联想丰富,比喻生动贴切,形象鲜明。

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用词准确优美。

《生命的药方》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以朴素的语言描写了两个孩子艾迪和德诺在人人畏惧的艾滋病面前,用他们的友情的力量扬起了生命之帆。

虽然德诺没有活下来,但是友情给了他无尽的安慰。

这个故事不仅呼吁人们对艾滋病患者抱有正确的态度,而且揭示了一个道理:生命有时是脆弱的,但友谊可以使他坚强;疾病有时没有药方,但是对于生命本身而言,友谊是一个特别的“药方”。

从艾迪和德诺的故事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友谊。

分段及段意全文共有10段,可以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德诺患艾滋病后,伙伴们都躲着他,只有艾迪依然和他在一起,并决心为他找到治疗艾滋病的药方。

第二部分(6—7段):写他们求医失败,德诺死去。

艾迪让德诺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充满了欢乐。

第三部分(8—10段):写德诺妈妈告诉艾迪,德诺因为有他这个朋友而满足。

写作特点1.语言描写生动、朴素,易于学生接受。

2.将艾迪和德诺之间的友谊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动。

《我和乌丽娜》主要内容本文以富有诗意的叙事抒情,讲述了德国小姑娘乌丽娜在丽江的故事,表现了丽江的美景和乌丽娜的执著认真,更表现出了作者与乌丽娜之间诚挚的友谊。

分段及段意全文共23段,可分为4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了乌丽娜在来中国之前,就已经开始学习中国文化了。

第二部分(3—4段):写了乌丽娜的奇怪爱好——逛古城。

第三部分(5—20段):写了古城充分利用玉龙山流下来的水,使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净而又充满生机。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语文S版【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语文S版【小学学科网】

专项部分古诗文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1.但使:要是。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作者简介】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

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

《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

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

约在开元二十五年秋,他获罪被谪岭南。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喝酒过多而旧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

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

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天子王江宁”。

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诗词两首

西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诗词两首
29 诗词两首
29
诗词两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9 诗词两首
第一课时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 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 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 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 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 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破阵子 •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菩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29 诗词两首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骤雨初来,词 人想到要赶紧躲雨, 马上过了小溪上的 石桥,再转个弯, 那座旧时相识的茅 店突然出现在眼前, 这叫人多么高兴啊!
29 诗词两首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片。”这里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29 诗词两首
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把不识人情 却识时节的蛙声,赋予人的感情,说它们也 在为丰收而歌唱。蛙都如此,人岂不是更加 欢乐!词人通过衬托的手法把农村人家的热 闹气氛和欢乐之情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29 诗词两首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诗是对偶句,诗人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一碧万顷、 连 接 天 日 的 荷 塘 景 色 。 “莲”“荷”本是一物,诗人 把二字错开使用,避免了重复。 莲叶“无穷碧”是“接天”的 结果,荷花“别样红”却是 “映日”所致。
29 诗词两首
西湖六月风景究竟与其他时节 不同在哪里?
29 诗词两首
结构梳理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与西 众湖 不美 同景
总写:六月西湖 风光不同 具体写:莲叶 荷花
29 诗词两首
主题概括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诗人送别友人 时在净慈寺看到的 西湖美景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 的 赞美 和对友人的 眷恋 之情。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诗词两首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诗词两首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诗词两首张九龄·登高课时安排本节课时计划为1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生平背景,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和修辞手法,感受自然美和文学美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诗意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张九龄的生平和他在文学上的价值•传唱和欣赏《登高》这首诗•分析诗歌的意义,修辞手法和音韵特征•创作自己的“登高”诗歌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修辞手法•感悟自然美和文学美的结合教学难点•理解古文诗歌句子•意象的转化和情感的表达教学方法•讲解法•听唱法•辩析法•创造法教学准备•展示张九龄诗歌的简要介绍和生平•诗歌朗读或音频播放•学生书写纸和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向学生介绍唐代诗人张九龄的生平和他在文学上的价值,引导学生了解这位杰出的文学家是怎么创作这首诗的。

2.听唱赏析老师播放《登高》的音频,并让学生跟读,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3.分析诗歌老师逐步分析诗歌的意义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境和词语的含义。

4.创作诗歌为了巩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老师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登高”诗歌,以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艺术性和美感。

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赏析和创作活动,充分体验了文学和自然的美感融合,对唐代诗人张九龄和他的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诗歌素养和鉴赏能力。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课时安排本节课时计划为1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了解词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锤炼语言感觉和审美意识。

教学内容•初识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和在文学上的地位•学唱《青玉案·元夕》这首词•理解词牌所描绘的意境,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文学韵律•在感悟中创作自己的词牌词教学重点•学唱《青玉案·元夕》这首词•理解词牌所描绘的意境,体验其中的情感和文学韵律教学难点•理解词牌句子所描绘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感受文学韵律和美学意识的结合教学方法•讲解法•听唱法•辩析法•创造法教学准备•展示辛弃疾词的简要介绍•词牌朗读或音频播放•学生书写纸和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向学生介绍辛弃疾的生平背景和在文学上的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位文学家的作品。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西师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西师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_西师版专项部分古诗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1、西江月:词牌名。

2、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西面。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5、见:同“现”,出现的意思。

【诗意】明亮的月亮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喜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不一会儿,乌云遮住了月亮,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才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

走过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那座旧时相识的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第一、二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皆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整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第三、四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承接前两句,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

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来加以捕捉。

作者将“蛙”拟人化,不仅显得生动、形象,同时还写活了一个境界,即农村的热闹气氛和自己欢乐的心情,抒发了人逢丰年的喜悦,这正是作者心情的自然流露。

这两句写得有景、有声、有情,三者水乳交融,真是情景相生,声情并茂,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诗词两首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诗词两首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诗词两首这里给出两首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诗词,分别是《登高台赋》和《静夜思》。

一、《登高台赋》【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2.认识“赋”这一文体,了解“取法于前人,上承天文,下及地理”这些文化内涵。

3.能够理解诗人通过对登高台的描述,表达对山水美景的赞美之情,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和美感追求。

【教学重点】1.掌握“赋”的写作技巧。

2.理解诗人的内心情感, 呈现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1.通过词语串联处理,找到诗人表达的核心意义。

2.感受到文化创作的复杂性,增进学生学习文化内容的自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步骤】一、导入1.呈现登高台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对这个话题有些了解,引发学生对山水美景的赞美之情。

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欣赏过令你们感到难忘、心旷神怡的山水美景?”二、学习课文1.背诵诗歌。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文体特点,让学生了解“赋”这一文体是如何表达对山水美景的歌颂之情。

三、理解诗歌的意义1.引导学生通过词语串联处理,找到诗人所表达的核心意义。

2.让学生意识到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细腻和深情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山水美景的赞美之情。

四、开展相关活动1.学生自己创作一篇以登高为主题的赋。

2.组织学生到户外游览,感受自然风光,寻找山水中的灵感,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作品。

【板书设计】登高台赋南朝梁·萧统凌云台高四百仞,长风几度夜神怒。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教学反思】这首诗歌通过对山水之美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的感慨。

在教授《登高台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个人感悟的发挥,让他们在理解和体验这首诗歌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散发出的艺术魅力,让文化的瑰宝在青少年的心中更加发光发亮。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古诗文-北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专项部分古诗文1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

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飞来,故名。

千寻:极言塔高。

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耸。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缘:因为。

眼:视线。

塔:铁塔。

最高层:最高处。

又喻自己是皇帝身旁的最高决策层。

【诗意】飞来峰顶灵隐寺前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

1042年(庆历二年)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

1067年(治平四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1069年(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赠太傅,谥号“文”,又称王文公。

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1. 下面古诗及所对应的常识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李白)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C .旧时王谢堂前燕,轻烟散入五侯家。

《乌衣巷》(刘禹锡)D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凉州词》(王昌龄)2. 对“群儿戏于庭”理解不正确的是()A .群儿:一群孩子B .戏:玩水C .庭:庭院3. 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千里共婵娟。

(2)______,今夕是何年。

4. 填入缺少的字。

天地分______下,______ ______照今古。

5. 古诗词阅读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这首诗是描写作者春季寻花的情景,向我们描述了______、花压枝头、______、______等几个画面。

(2)对于这首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6. 鉴赏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

(1)先选择后填空。

这首诗描写的是()节的场景,你是从诗中的词语看出来的。

A清明B中秋C七夕D元宵(2)诗中的()字最能体现全诗的感情基调。

(3)这首诗写的是失意宫女的生活。

诗中写了她们的什么活动?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7. 古诗文积累与运用。

(1)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2)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

(3)长江气势浩荡,令人心神激荡。

在古代,更有许多诗词写到了长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碧水东流至此回”。

8. 默写古诗.牧童[唐]吕岩______,______。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西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句子-西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专项部分句子《故乡的“水墨画”》1.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

“涨满”“挤”这两个词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菱叶们长大了,整个池塘都是菱叶,显得很茂盛。

2.第二天一早,故乡的街头,摊摊担担,那一堆堆溢.着清香的菱角,就一个劲儿诱惑..你了。

“溢”“诱惑”这两个词语突出了煮熟后的菱角四处飘香,让人嘴馋。

《海滨仲夏夜》1.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浪峰上的霞光比作燃烧的火焰,体现出景色的壮观与美丽,更富动感。

2.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满天的星星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倒映在水面的灯光比作流动的珍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灯光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

《草原即景》云彩又驯顺地变成了白色,有的化成一棱棱,好像透视片上的肋骨,有的散成一座座岛屿,上面影影绰绰,似乎还辨得出一些苍松古柏,也有的被吹成细长条,好像半透明的银鱼,在蓝天里逍遥自在地飘浮。

这句话把云彩比作肋骨,比作岛屿,比作苍松古柏,比作银鱼,形象地勾画出了塔木钦草原上空云的各种形态,表达出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生命的药方》1.以后睡觉,就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还在你的手里,艾迪肯定就在附近。

德诺生病后,最怕的是孤独。

抱着艾迪的球鞋,就如艾迪在他身边,德诺永远不会孤独。

这句话表达了艾迪对德诺的时时关怀。

2.德诺患病后,最怕的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这句话说明了对艾滋病患者而言,理解和友情比什么都重要。

《儿子的创意》儿子遐想..着说:“博物馆和大地粗糙的岩石、泥土间要留有空隙……”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

”“遐想”的意思是超越现实做高远的想象与思考,表现了儿子的想象使他有了新的创意,从而获得成功;“瞎想”的意思是毫无根据地胡思乱想,表现了妈妈对儿子的创意不屑一顾。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9 诗词两首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9 诗词两首

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以感慨的心境写出西湖六月风景的 与众不同。那么究竟与其他时节不同在哪里?后两句 以强烈的色彩对比“碧”“红”,给读者描绘出一幅 明丽的画面。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 没有突兀之感,带领读者进入了令人无限回味的艺术 境界。
结构梳理
晓 出 净 慈 寺 送 林 子 方 与西 众湖 不美 同景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两句诗是对偶句,诗人 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一碧万顷、 连 接 天 日 的 荷 塘 景 色 。 “莲”“荷”本是一物,诗人 把二字错开使用,避免了重复。 莲叶“无穷碧”是“接天”的 结果,荷花“别样红”却是 “映日”所致。
西湖六月风景究竟与其他时节 不同在哪里?
不同之处就在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映 照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
总写:六月西湖 风光不同 具体写:莲叶 荷花
主题概括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通过描写诗人送别友人 时在净慈寺看到的 西湖美景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 的 赞美 和对友人的 眷恋 之情。
拓展延伸
赞美荷花的诗句
1.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石涛《荷花》)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3.数点飞来荷叶雨,暮香分得小江天。(完颜畴《池莲》)
无论是辛弃疾笔下的静谧的夏夜,还 是杨万里笔下的西湖六月的荷塘,这一切 都是那么美好,令我 们对大自然心生向往。 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诗词两首》,去 感受古人的情怀、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吧!
西师大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29
诗词两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 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 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 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 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 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 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破阵子 • 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菩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重难点梳理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重难点梳理

1、故乡的“水墨画”一、看拼音写词语líng jiǎo mǔchǎn diǎnzhuìxīn xiāng cǎi xié菱角亩产点缀馨香采撷qiāsuàn cháng yáng jǔjuémìmìzāzā掐算徜徉咀嚼密密匝匝二、辨字组词挺(挺立)掐(掐断)拔(拔草)蜓(蜻蜓)陷(陷阱)拨(点拨)菱(菱角)缀(点缀)眺(眺望)棱(棱角)辍(辍学)姚(姚姓)三、近义词散漫——松散鲜嫩——鲜美馨香——幽香采撷——采摘诱惑——引诱嬉戏——玩耍四、反义词散漫——集中鲜嫩——腐烂馨香——恶臭浓郁——清淡密密匝匝——疏疏朗朗五、多音字组词zhàng(头昏脑涨) sǎn (散文) piān(扁舟)涨散扁zhǎng(涨价) sàn(散步) biǎn(扁担)bō (剥削)剥bāo(剥皮)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池塘景色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季节变化的的时间顺序。

展现了故乡池塘如水墨画般美丽的景象2.《故乡的“水墨画”》中“水墨画”指的是故乡长满菱角的池塘。

3.文章通过赏菱图、采菱图、品菱图三幅图为我们展示了故乡独特的“水墨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之情。

4.她们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盘,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轻轻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撷下来了。

“掀”、“掐”写出了采菱女动作轻盈熟练。

5.一过“黄梅”,菱叶们便争先恐后地涨满..池塘,把水面挤.得密密匝匝。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涨满”、“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菱叶长得非常快和茂盛,显得生机勃勃。

6.引号的作用:(1)“黄梅”:特定称谓(2)“头朝菱”:特定称谓(3)“水巷”:特殊含义2、海滨仲夏夜一、看拼音写词语zhòng xiàzhìshài zhǔmùhuòhuòsùmù仲夏炙晒瞩目霍霍肃穆shàqìgǎngwèi煞气岗位二、辨字组词摊(地摊)炙(炙热)鳞(鱼鳞)瘫(瘫痪)灸(针灸)粼(波光粼粼)瞩(瞩目)肃(严肃)渐(渐渐)嘱(叮嘱)萧(萧条)惭(惭愧)三、近义词壮观——壮丽闪烁——闪耀广漠——广阔柔软——柔嫩灿烂——绚烂肃穆——静穆四、反义词广漠——狭小清新——污浊湿润——干燥晃动——静止明亮——晦暗五、多音字组词huàng(晃动) gāng (山岗)晃岗huǎng(明晃晃) gǎng(岗位)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资料推荐】2019最新(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诗词两首1

【资料推荐】2019最新(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诗词两首1

【资料推荐】2019最新(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诗
词两首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诗与词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并背诵、默写本课诗词。

2.学会本课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

3.感受诗词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意境。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辛弃疾、杨万里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交流课前资料,区别诗词异同
1.简介作者及黄沙岭。

同学互相补充。

2.讨论题意及表达方式。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诗词,他们的作者所处的朝代都在宋代。

一首是词,一首是诗。

什么是词?(它是诗的别体,最初是配乐唱的,有长短句之分,词牌是
- 1 - / 4。

【精品】五年级下册语文专项复习-古诗文-西师大版

【精品】五年级下册语文专项复习-古诗文-西师大版

专项部分古诗文一、先补充诗句,再解释带点的词,然后解释诗句的意思。

1、明月别枝..惊鹊,。

别枝:2. 稻花香里说丰年,。

3.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见:4.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毕竟:四时:5. 接天莲叶...。

....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天莲叶:别样红:6. ,天涯若比邻。

7. 落红不是无情物,。

8. 荷花送香气,。

9. 蝉噪林逾静,。

10.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二、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代词人写的,这首词描写了、、、、、等景物,全词从、和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的幽美景色,以及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是代诗人,世人称他先生。

这首诗所描述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

全诗通过对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了。

其中“,”这两句已成为千古名句。

三、活学活用。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古诗句)1.“,”,初夏的荷花刚刚跃出水面,充满生机和活力,,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

2.“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昌龄发出了“,”的爱国誓言。

3.“,”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写出了敬亭山的百看不厌。

4.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那样天真可爱,“,”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

5.我们读书不能死读书,还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

6.“,”,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

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苏轼也写过这样的诗句:“,”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要光看到局部,还要看到整体。

四、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柄柄芰①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②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

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

注:这是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

①芰(jì):古书上指菱。

②蛩(qióng):这里指蟋蟀。

[1]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诗,请你品味“秋滋味”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_______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请标注出下列读音。

昼(_______)耘(______)供(_______)[3]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____)A.在田里锄草B.犁地傍(____)A.靠近B.并排[4]本课的两首古诗都选自____(朝代)诗人_____的______组诗,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________。

[5]《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本课选的两首诗都是描写农村_______的景象。

[6]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西师版-最新学习文档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西师版-最新学习文档

专项部分阅读《海滨仲夏夜》主要内容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

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到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的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分段及段意全文共10段,可分为2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主要描写了海滨从黄昏到晚上这段时间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4——10段):主要描写了人们在海滨享受美景的欢乐场面。

写作特点1.文章联想丰富,比喻生动贴切,形象鲜明。

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用词准确优美。

《生命的药方》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以朴素的语言描写了两个孩子艾迪和德诺在人人畏惧的艾滋病面前,用他们的友情的力量扬起了生命之帆。

虽然德诺没有活下来,但是友情给了他无尽的安慰。

这个故事不仅呼吁人们对艾滋病患者抱有正确的态度,而且揭示了一个道理:生命有时是脆弱的,但友谊可以使他坚强;疾病有时没有药方,但是对于生命本身而言,友谊是一个特别的“药方”。

从艾迪和德诺的故事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和深厚的友谊。

分段及段意全文共有10段,可以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德诺患艾滋病后,伙伴们都躲着他,只有艾迪依然和他在一起,并决心为他找到治疗艾滋病的药方。

第二部分(6—7段):写他们求医失败,德诺死去。

艾迪让德诺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充满了欢乐。

第三部分(8—10段):写德诺妈妈告诉艾迪,德诺因为有他这个朋友而满足。

写作特点1.语言描写生动、朴素,易于学生接受。

2.将艾迪和德诺之间的友谊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动。

《我和乌丽娜》主要内容本文以富有诗意的叙事抒情,讲述了德国小姑娘乌丽娜在丽江的故事,表现了丽江的美景和乌丽娜的执著认真,更表现出了作者与乌丽娜之间诚挚的友谊。

分段及段意全文共23段,可分为4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了乌丽娜在来中国之前,就已经开始学习中国文化了。

第二部分(3—4段):写了乌丽娜的奇怪爱好——逛古城。

第三部分(5—20段):写了古城充分利用玉龙山流下来的水,使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清净而又充满生机。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知识汇总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知识汇总

菱角 缀满 馨香.. 采撷.. 弥漫.. 徜徉.. 咀嚼.. 肃穆.. 瞩目.. 炙晒.. 岗位 皎洁 广袤.. 桅杆 黑黝黝 驯顺.. 逍遥.. 玛瑙 帐篷.. 咳得厉害 恐怖.. 废墟.. 眩晕.. 翻译..奢求 宫殿 粗糙 请柬 矫健 咆哮.. 曙光.. 宅院 惊诧..邮票 无聊 蓦地 雄赳赳 屹立 机械 膨胀.. 松脂.. 焦躁.. 旖旎.. 选择 颁发 开拓 网络 谋取.. 盗窃.. 忙碌 花卉..茉莉 自荐 毗连.. 扦插.. 繁殖.. 灰烬 残渣 缺乏.. 贮存 充沛 垂蔓.. 扒开 眼睑 眸子 信赖.. 蜡烛.. 冻僵.. 熄灭 嶙峋 恶劣 积蓄.. 驻守 哨卡 哽咽 眷恋 虚弱 吩咐.. 支援..撅嘴 腼腆 白洋淀 图囊 一霎间 渣滓洞 草拟 提纲.. 手铐 麻痹.. 怠慢.. 佯攻.. 风韵.. 沉坠.. 勾勒.. 驰骋.. 盲目.. 魅力..瞻仰 争先恐后 欢天喜地 霍霍燃烧 煞是好看 光辉四射 千军万马 油然升起.... 声嘶力竭.... 赫赫有名.... 迫不及待....清爽惬意 名副其实 天壤之别.... 峭壁林立.... 奇峰罗列.... 峰回路转.... 波浪滔天.... 波涛汹涌....波澜壮阔.... 粉妆玉砌.... 晶莹剔透.... 冰天雪地.... 水天一色 水光潋滟....水乳交融 蜿蜒逶迤 杳无音讯.... 前仰后合 泪如泉涌.... 生死关头 悲恸欲绝.... 异想天开....置之不理.... 毫不气馁 一笑了之 疏疏朗朗 密密匝匝.... 清清楚楚 影影绰绰....零零散散 完完整整 明明白白 朦朦胧胧 安安稳稳 晃晃悠悠 不由自主竭力抑制 错落有致.... 林林总总 大眼瞪小眼 舍命陪君子 面面相觑....不得其解 精光灵气.... 没精打采 千姿百态 飘逸潇洒.... 刚劲雄健.... 群星璀璨....星光灿烂 闪闪烁烁 月明星稀 月华如水 月色朦胧 若明若暗 琼楼玉宇.... 星罗棋布....旭日东升.... 日上三竿 日行千里 若有所思 冥思苦想.... 念念不忘 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微不足道.... 迎刃而解.... 新颖别致 风靡全球.... 风起云涌.... 不拘一格....超凡脱俗.... 理所应当.... 当之无愧 受益无穷.... 如获至宝.... 全力以赴.... 至关重要....不遗余力.... 精.神焕发... 望尘莫及....红光满面 熔铁炼钢 鼎鼎大名 新陈代谢 神气十足.... 不动声色 热泪盈...眶 无人关照 自生自灭 惨不忍睹....弓腰驼背 锦衣玉食.... 粗茶淡饭.... 欢呼雀跃.... 长途跋涉.... 竿无虚发 相依为命.... 洋腔怪调....迄今为止.... 欣喜若狂.... 所向披靡.... 势如破竹.... 危在旦夕.... 乘胜追击.... 胸有成竹.... 老弱残兵 乘虚而入.... 以逸待劳.... 稳操胜券.... 心服口服 日夜兼程....人心惶惶 地势险峻.... 易守难攻.... 天罗地网.... 精疲力竭.... 措手不及.... 丢盔弃甲.... 溃不成军....无力回天.... 残兵败将.... 落荒而逃.... 大获全胜 无拘无束 工艺精湛 饱经沧桑....肃然起敬 焚书坑儒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学以致用.... 融会贯通.... 循序渐进....无师自通.... 一通百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部分古诗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释】1、西江月:词牌名。

2、黄沙: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西面。

3、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4、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5、见:同“现”,出现的意思。

【诗意】明亮的月亮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喜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

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

不一会儿,乌云遮住了月亮,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才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

走过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那座旧时相识的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是辛词的主调。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作品写农村生活小景,清新可爱。

在艺术上,风格多样,他继承发展了苏词的风格和南宋初年爱国诗人的传统,融会诗歌、散文、辞赋乃至口语,或用比兴,或用典故,或直抒胸臆,抒情、议论、状物都不拘一格,又意境宏大,感情抑扬顿挫,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形成独具一格的豪放词风,并开启了后来的辛派词风,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是其名作。

词集有《稼轩长短句》(十二卷),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

【赏析】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了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茅店社林等黄沙岭夏夜的幽美景色,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以及自己夜行黄沙道中的具体感受,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轻松、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多样性,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第一、二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皆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整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第三、四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承接前两句,作者抓住夏夜农村最具有特点的事物,进一步加以生发。

因为夜里的能见度是有限的,所以作者的感受主要不是靠眼睛来摄取,有时还要靠嗅觉和听觉来加以捕捉。

作者将“蛙”拟人化,不仅显得生动、形象,同时还写活了一个境界,即农村的热闹气氛和自己欢乐的心情,抒发了人逢丰年的喜悦,这正是作者心情的自然流露。

这两句写得有景、有声、有情,三者水乳交融,真是情景相生,声情并茂,这是词中的主脑,是笼罩全篇的欢快和喜悦心情产生的根源之所在。

下片笔锋一转,进入写雨。

作者写得既有层次,又有特色。

首句写远望之所见:“七八个星天外”,写雨前的天象。

透过云隙可以看到稀疏的星光,这里虽没写云,但由星稀,已可知云密。

这境界,与上片的气氛已有很大的不同了。

第二句“两三点雨山前”,写的是骤雨初来、大雨将至的情景。

既然雨滴已经洒向山前,那么紧接着便会洒向山后。

不仅突出强调了雨前的天象,骤雨的来临,照顾到了音韵的需要,而且还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写出了夏雨的特点。

最后三、四两句写雨中人的心理变化,作者的心情转而有些惶急了,暴雨忽至,确实使夜行的人焦急起来,到哪儿避避雨呢?于是很自然地引起想快些赶路或寻地避雨的心情。

第三、四句写的就是这一心理活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明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那“旧时茅店”,现在不知在否?可是,等他转过“溪头”,“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该叫人多么高兴啊!“忽见”一词,人物的喜悦心情活脱脱地再现了出来。

这一句写得灵活、轻快、富有情趣,读后,那个急而复喜的雨中人的形象,历历在目。

这首词上片与下片紧密衔接,天衣无缝。

读来朗朗上口,清新自然,颇有农家风味。

此时的作者,就像一个老农,在宁静的夏夜里,美滋滋地嗅着醉人的稻花香,想着秋后的收成,突遇夏夜的暴雨,急急寻找避雨之所的憨态跃然纸上。

读着作者的《西江月》,令人想起童年:有袅袅的炊烟,有星星,有清风,有蝈蝈的鸣叫,有大人高一声低一声唤小儿回家的吆喝……真的很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1)晓出:早晨走出。

(2)净慈寺:西湖南边的一座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

(4)毕竟:到底。

(5)四时: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里指除了六月以外的时节。

(6)接天莲叶:荷叶无穷无尽,一望无际,与天相接。

(7)碧:青绿色。

(8)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不同一般。

别样,不一样地,特别。

【诗意】美丽的西湖到底是在六月之中,湖光山色跟别的时节大不相同;与天相接的荷叶一望无尽,颜色碧绿,映在朝阳里的荷花显得特别艳红。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省吉水县)人,世称“诚斋先生”。

他平生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敢言。

绍熙元年(1190),外出任江东转运副使。

这时朝廷欲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他上书反对,并拒不奉诏,因此触怒朝廷,改任赣州知州。

杨万里不去赴任,请求还乡。

此后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

宁宗即位后,屡次召他入朝任职,都被坚决拒绝。

开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

临终前索笔写下了“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的遗言,和陆游的《示儿》诗体现了同样深沉的忧国感情。

杨万里诗歌今存4 200余首,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比较有特色,摆脱了江西诗派脱离生活、摹拟古人、只在字句韵律上着意锻造的风气,他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形成了独具特色、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他工于七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赏析】西湖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四季风光各有特色,“淡妆浓抹总相宜”。

很多诗人为它留下了优美的诗篇,这就是其中的一首。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

六月的一个清晨,诗人在湖边送别朋友。

面对湖中一望无垠的荷花,诗人按捺不住内心的惊喜与赞叹,开口就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

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无穷”和“别样”两个修饰语,更强调了这种惊喜与赞叹之情。

诗人写六月的西湖,不写山,不写水,却抓住了夏日西湖的荷花来写,既合时令特色,又合地理特点。

写荷,诗人首写荷叶,突出其范围广和颜色绿;二写荷花,自水中而出,本来就很娇艳,更由于朝阳的映照,越发红得光彩照人。

诗人用一“碧”一“红”强烈的色彩对比,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

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同时,描写出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

“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

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

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感觉色彩鲜明,清新秀丽,诗中有画,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以及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出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诗意】(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

)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万荣)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朋友即将上任,诗人劝慰他不要为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虽为送别,但无伤感之情,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诗人广阔的襟怀真的可以囊括世界,这两句诗发出的光亮简直要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己亥杂诗》【清】龚自珍【诗意】落花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事物,即使落在泥土里化成了春泥,还可以哺育花,使其更加茁壮成长。

【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政治家、文学家。

其诗气势纵横,政论、抒情和艺术形象统一,想象丰富奇异,形式、风格多样,语言清奇多彩,不拘一格,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赏析】这两句诗出自龚自珍的《已亥杂诗》。

当时正值龚自珍告老还乡,皇帝对他百般挽留,于是他作了这首诗,表达自己虽处江湖之远,但仍心忧朝廷之意。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荷花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出自《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诗意】一阵阵的清风徐徐送来荷花的清香,青青翠竹上的露珠滴在荷塘中,发出清脆悦耳的音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