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三311必修三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系教学设计语文.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3.1《随机事件的概率》参考教案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3.1《随机事件的概率》参考教案1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目标:通过试验,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由此给出概率的统计定义。

教学重点: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置情景]1名数学家=10个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曾经宣布:一名优秀数学家的作用超过10个师的兵力。

这句话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来历。

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运输船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当时,英美两国限于实力,无力增派更多的护航舰,一时间,德军的“潜艇战”搞得盟军焦头烂额。

为此,有位美国海军将领专门去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得出,舰队与敌潜艇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从数学角度来看这一问题,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定数量的船(为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为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

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舰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

结果奇迹出现了:盟军舰队遭袭被击沉的概率由原来的25%降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在自然界和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

如果从结果能否预知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现象的结果总是确定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所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性现象;另一类现象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那种结果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确定性现象,一般有着较明显得内在规律,因此比较容易掌握它。

而随机现象,由于它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它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

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多种可能发生的结果,我们把随机现象的结果称为随机事件。

[探索研究]1.随机事件下列哪些是随机事件?(1)导体通电时发热;(2)某人射击一次,中靶;(3)抛一石块,下落;(4)在常温下,铁熔化;(5)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6)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c 0时,冰融化。

2019-2020年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新人教A版必修3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 •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在客观世界中要认识客观现象的第一步就是通过观察或试验取得观测资料,然后通过分析这些资料来认识此现象. 如何取得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并能够正确的加以分析,是正确的认识未知现象的基础,也是统计所研究的基本问题.2. 内容解析本节课是高中阶段学习统计学的第一节课,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学生在九年义务阶段已经学习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在高中学习统计的过程中还将逐步让学生体会确定性思维与统计思维的差异,注意到统计结果的随机性特征,统计推断是有可能错的,这是由统计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统计有两种.一种是把所有个体的信息都收集起来,然后进行描述,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描述性统计,例如我国进行的人口普查.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对所有的个体进行调查,通常是在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为代表,从样本的信息来推断总体的特征,这称为推断性统计.例如有的产品数量非常的大或者有的产品的质量检查是破坏性的.统计和概率的基础知识已经成为一个未来公民的必备常识.抽样调查是我们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的非全面调查方法.它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要求,按照随机原则,从若干单位组成的事物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单位来进行调查、观察,用所得到的调查标志的数据来推断总体.其中蕴涵了重要的统计思想一一样本估计总体. 而样本代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统计结论的准确性,所以抽样过程中,考虑的最主要原则为:保证样本能够很好地代表总体.而随机抽样的出发点是使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这是基于对样本数据代表性的考虑.本节课重点:能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 目标(1)通过对具体的案例分析,逐步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以问题链的形式深刻理解样本的代表性.2. 目标解析本章章头图列举了我国水资源缺乏问题、土地沙漠化问题等情境,提出了学习统计的意义.同时通过具体的实例,使学生能够尝试从实际问题中发现统计问题,提出统计问题.让学生养成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与意识.对某个问题的调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普查,但是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出于费用和时间的考虑,有时一个精心设计的抽样方案,其实施效果甚至可以胜过普查,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会到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抽样调查,就是通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借以获得对整体的了解.为了使由样本到总体的推断有效,样本必须是总体的代表,否则就可能出现方便样本.由此在对实例的分析过程中探讨获取能够代表总体的样本的方法,得到随机样本的概念,逐步理解样本的代表性与统计推断结论可靠性之间的关系.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已有对统计活动的认识,并学习了统计图表、收集数据的方法,但对于如何抽样更能使样本代表总体的意识还不强;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以确定性数学学习为主;学生对全面调查,即普查有所了解,它在经验上更接近确定性数学,而随机抽样学习则要求学生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能体会到统计中的重要思想一一样本估计总体以及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本节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的困难有:对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对统计结果的“不确定性”产生怀疑,对统计的科学性有所质疑;对抽样应该具有随机性,每个样本的抽取又都落实在某个人的具体操作上不理解,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具体实例的研究给学生释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提出与典型案例类似的统计问题,如每天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的近视率,一批电灯泡的寿命是否符合要求等等.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要引导学生考虑问题中的总体是什么,要观测的变量是什么,如何获取样本,通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学有所用,拉近知识与实践的距离,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生对统计抽样概念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想表述、思考和理解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能力,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佳.根据这一分析,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真正理解样本的抽取是随机的,随机抽取的样本将能够代表总体.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准备一些随机抽样成功或失败的事例,利用实物投影或放映的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感悟数据、弓I入课题问题1请同学们看章头图中的有关沙漠化和缺水量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师生活动:让学生充分思考和探讨,并逐步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设计意图:通过一些数据让学生充分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化时代,要学会与数据打交道,养成对数据产生的背景进行思考的习惯.问题2:我发现我们班级有很多的同学都是戴眼镜的,谁能告诉我我们班的近视率?普查: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population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in dividual)普查是我们进行调查得到全部信息的一种方式,比如我国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等.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比较贴近的案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统计是从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二)操作实践、展开课题问题3:如果我想了解榆次二中所有高一学生的近视率,你打算怎么做呢?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sampli ng in vestigati on)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师生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方案.设计意图:从这个问题中引出抽样调查和样本的概念,使学生对于如何产生样本进行一定的思考,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样本选择的好坏对于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精确度是有所不同的.列举:一个著名的案例在193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一份颇有名气的杂志(Literary Digest )的工作人员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调查兰顿(A. Landon)(当时任堪萨斯州州长)和罗斯福(F. D. Roosevelt )(当时的总统)中谁将当选下一届总统.为了了解公众意向,调查者通过电话簿和车量登记簿上的名单给一大批人发了调查表(注意在1936年电话和汽车只有少数富人拥有).通过分析收回的调查表,显示兰顿非常受欢迎,于是杂志预测兰顿将在选举中获胜. 实际选举结果正好相反,最后罗斯福在选举中获胜,其数据如下:Landon 57 38问题4:你认为预测结果出错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案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在抽样调查中,样本的选择是至 关重要的,样本能否代表总体,直接影响着统计结果的可靠性.问题5:如果要调查下面这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你们对于普查和抽样调查是怎么看的?普查一定好吗?请举例.(1) 了解全班同学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2) 调查市场上某个品牌牛奶的含钙量;(3) 了解一批日光灯的使用寿命.抽样调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操作正确的情况下,能得到准确结果 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有误差 设计意图:通过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比较,使学生感受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重 要性.问题6:如果我们想了解晋中市高一学生的近视率,你认为该怎么做呢?师生活动:以2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说出比较可行的抽样方案.问题7:我们是否可以用晋中市高一年级学生的近视率来估计山西省高中生 的近视率?为什么?师生活动:教师继续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样本容量以及样本抽 取需要考虑的要素,女口:学生的层次(高一、高二、高三),学生生活的环境(城 市、县镇、农村)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与学生一起讨论出比 较可行的抽样方案.设计意图:通过进一步的追问,加深学生对样本代表性的理解.让学生进一 步的认识到:在多背景下的抽样会产生偏差,以及样本的随机性与样本大小在产 生有代表性的样本中的作用,同时对后面的内容进行简单介绍.(三) 总结拓展、提升思想问题8:请你用1-2句话说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总悴一—_►样本II $i* I* I I I N p 1普查 不能用于带有破坏性的检查 可以用于带有破坏性的检查总馮征—」古主…样本特征师生活动:引导学生从怎样学会提出统计问题?抽样调查与普查的优缺点?样本的代表性与统计推断结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回顾.设计意图:总结回顾,巩固课堂知识、初步概括统计思想.六、目标检测设计1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别作了四种不同的抽样调查•你认为抽样比较合理的是( )A. 在公园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B. 在医院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C. 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的健康状D. 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设计意图:促进学生理解抽样的必要性和样本的代表性.2. 为了了解全校24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体是240 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C.样本是40名学生D.样本容量是40设计意图:回顾复习相关概念.3. 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平均身高,王一调查了自己座位旁边的五位同学,把这五位同学的身高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学生平均身高的估计值.(1)王一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2)如果是抽样调查,指出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3)这个调查结果能较好的反映总体的情况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回顾抽样调查的几个基本概念,强化抽样调查中样本的代表性.2019-2020年高中数学《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教后设计、实践与反思新人教A版必修2一、内容与内容解析本课时的内容是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是“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一部分。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 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3.1.2 概率的意义》_28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 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3.1.2 概率的意义》_28

高中数学必修3《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思路和指导依据:由于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的概念,所以教科书以“北京的天气变化情况”“水稻种子发芽后生长情况”为例,简略叙述客观世界的必然与偶然的内在联系,给出了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的概念。

概率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问题,这里既有随机性、又有随机性中表现的规律性,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本节课通过学生们的亲手操作以及动画的现实,让他们形成对规律性的认知;另外,强调概率的实际应用,可以让学生体会概率的重要性。

二、教材背景分析本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3中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节课的教学本质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真正动手操作,理解概率以及频率的关系。

作为“概率统计”这个学习领域中的第一节课,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随机现象的概念,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举出随机现象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采用了摸球的小游戏,引出了必然现象和随机现象的概念。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同学们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举出身边熟悉的必然现象和随机现象的例子,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积累素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加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与描述的数学活动中。

在体会概率意义的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并掌握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变化规律。

2.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1.探究随机事件可能性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数学必修三3.1.1《随机事件的概率》实用教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必修三3.1.1《随机事件的概率》实用教学教案设计

3.1.1随机事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2)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3)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可以互相转化。

.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活动、试验、猜测、收集、整理和分析试验结果、听故事等过程,会判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3、情感与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亲自演示,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促进学生乐于亲近数学,喜欢数学;(2)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增强互助、协作的精神;(3)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类型作出正确判断。

难点: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区别与转化关系。

教法、学法和辅助手段教法分析情境引人,游戏探索,游戏体验,拓展新知。

学法分析参与活动,发现新知;探究合作,体验新知;抢答活动,巩固新知;听故事,拓展新知。

教学辅助手段红、白球若干,不透明盒子两个,透明杯子一个,签筒一个,笔签五支,骰子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买过彩票吗?中过奖吗?(学生有的说买过,绝大部分的同学说没有买过,没有中过奖)师:你们想买彩票吗?想中奖吗?生:想。

师:我们来模拟买彩票中大奖,请你们在纸上写出一个你认为幸运的三位数,老师立即开奖。

学生写好后,展示开奖结果。

师:有中奖的吗?请举手,我为中奖的同学准备了奖品。

(为个别中了奖的同学发奖品,安慰没有中奖的同学)师:买一注彩票一定能中奖还是可能中奖?生:可能中奖。

师:我们这个游戏中一定要中奖,你能算出至少要买多少注彩票吗?(少数同学在算,很多同学不知道怎样算)师:《概率初步》会告诉我们怎样计算。

我们今天就学习第一节《随机事件》。

请打开教材。

(多媒体展示课题)二、试验运气好坏,发现新知(摸出红球表示运气好)1、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只装的全部是红球的不透明盒子,让坐在教室左边部分的三四位同学摸球,显然学生摸到的全是红球,摸到红球的学生个个惊叹自己运气好啊。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3.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3.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骰子,结果都是出现1点•你认为这枚骰子的质地均匀吗?为什么?这三个事件在一定的条件下是或者发生或不一定发生的,是模棱两可的.2、活动做抛掷一枚硬币的试验,观察它落地时哪一个面朝上•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试验,突破学生理解的难点:“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随机性中的规律性” •通过试验,观察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可以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然后再给出概率的定义•在这个过程中,重视了掌握知识的过程,体现了试验、观察、探究、归纳和总结的思想方法具体如下:第一步每个人各取一枚硬币,做10次掷硬币试验,记录正面向上的次数和比例,填在下表:试验结果与其他同学比较,你的结果和他们一致吗?为什么?第二步由组长把本小组同学的试验结果统计一下思考:与其他小组试验结果比较,正面朝上的比例一致吗?为什么?通过学生的实验,比较他们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每个人实验的结果、组与组之间实验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从而说明实验结果的随机性,但组与组之间的差别会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小,小组的结果一般会比学生的结果更接近0.5.第三步用横轴为实验结果,仅取两个值:1 (正面)和0 (反面),纵轴为实验结果出现的频率,画出你个人和所在小组的条形图,并进行比较,发现什么?第四步把全班实验结果收集起来,也用条形图表示• 思考:这个条形图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每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一般情况下,班级的结果应比多数小组的结果更接近0.5,从而让学生体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0.5附近•并把实验结果用条形图表示,这样既直观易懂,又可以与第二章统计的内容相呼应,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学过程及方法第五步请同学们找出掷硬币时“正面朝上”这个事件发生的规律性思考:如果同学们重复一次上面的实验,全班汇总结果与这一次汇总结果一致吗?为什么?出现正面朝上的规律性: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稳定在0.5附近.由特殊事件转到一般事件,得出下面一般化的结论:随机事件A在每次试验中是否发生是不能预知的,但是在大量重复实验后,随着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会逐渐稳定在区间]0,1 ]中的某个常数上. 从而得出频率、概率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关系.3、讨论结果:(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certain event ),简称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impossible event ),简称不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random event ),简称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用A,B,C,…表示.(5)频数与频率:在相冋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 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frequency );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 n(A)= —A为事件A出现的频率n(relative frequency );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的概率(probability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 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A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n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接近概率.在实际问题中,通常事件的概率未知,常用频率作为它的估计值.教师课时教案。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三 3.1.1必修三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系教学设计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三 3.1.1必修三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系教学设计

必修三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学生学习《概率》的入门课,也是一堂概念课。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试验让学生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大量重复试验下又表现出的频率的稳定性”这一抽象知识点;通过剖析试验数据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概率初步,因此本节课是对已学内容的深化和延伸;同时,又是对后面拓展模块学习的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等内容的一个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1)结合一些具体实例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通过亲身实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3)理解当实验次数较大时实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发现式教学,通过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在探索中不断提高;(3)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3.核心素养的培养:(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数学建模,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直观想象能力,享受“做”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

4.教学重点:事件的分类;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稳定性;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

5.教学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设置情境设置情景,引入新课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在教堂中用十几年的时间不断地种植豌豆,进行豌豆杂交试验。

他通过大量的试以众所周知的案例讲解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一饱满的热情引入新课验数据发现种的株树不同,观察的结论也就不同,并且在这些繁杂的数据中他发现,似乎偶然当中有必然的规律。

参与课堂,并由此引出我们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三 3.1.1必修三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系教学设计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三 3.1.1必修三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系教学设计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1)发现式教学,在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2)明确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理解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2)通过发现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存在着统计规律性的过程,体会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对立统一。

二、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概率的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2)教学难点:概率的意义的正确理解及随机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规律性的关系。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2、教学用具:硬币数枚,幻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设想:1、草船借箭视频引出课题,从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入手,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数学事件的概念与分类。

2、创设情境:试分析:“从一堆牌中任意抽一张,抽到红牌”,这是什么事件?先让生回答,发现答案不同,然后给出三种不同条件下,如:从一堆红牌,一堆黑牌,一整幅扑克中抽取,让生体会事件是在相对条件下的事件。

3、概念:(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3)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4)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然后让生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及随机事件的实例。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教案-3.1_随机事件的概率_教学设计_教案_2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教案-3.1_随机事件的概率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互斥事件的概念和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是重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及应用是难点。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 互斥事件的概念和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是重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及应用是难点。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基本知识概要:1、互斥事件:如果事件A与B不能同时发生(即A发生B必不发生或者B发生A必不发生),那么称事件A,B为互斥事件(或称互不相容事件)。

如果事件A1,A2,…中任何两个都是互斥事件,那么称事件A1,A2,…An彼此互斥。

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P(A+B)=P(A)+P (B);如果事件A1,A2,…彼此互斥,则P(A1+A2+…+)=P(A1)+P(A2)+…+P ();二、重点难点: 互斥事件的概念和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是重点;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及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及应用是难点。

三、思维方式: 在求某些稍复杂的事件的概率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分化成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的和;二是先求出此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即用逆向思维法。

正难则反的思想。

四、特别注意: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区别。

④8个篮球队中有2个强队,先任意将这8个队分成两个组(每组4个队)进行比赛,则这两个强队被分在一个组内的概率是;解法一:2个强队分在同一组,包括互斥的两种情况:2个强队都分在A组和都分在B组。

2个强队思维点拨:运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解题时,首先要分清事件是否互斥,同时要学会把一个事件分拆为几个互斥事件,做到不重不漏。

三、课堂小结1.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

在求用“至少”表达的事件的概率时,先求其对立事件的概率往往比较简便。

2.把一个复杂事件分解成几个彼此互斥的事件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利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来求概率,首先要确定事件彼此互斥,然后求出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再求其和。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三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高中数学必修三中的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中的一个基础概念。

掌握随机事件的概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中的概率知识。

本文将设计一个针对高中数学必修三中的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案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概念。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什么是随机事件。

(2)掌握随机事件的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简单事件、复合事件、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混合事件的概率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入随机事件的概念。

(2)通过示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概率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验引入随机事件的概念。

(1)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抛硬币、掷骰子等。

(2)让学生观察实验的结果,并总结出现的各种情况。

(3)引导学生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提问学生,什么是随机事件?2.概率的基本定义和性质的讲解。

(1)通过简单的实例,讲解概率的基本定义和性质。

(2)引导学生理解简单事件和复合事件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概率计算方法。

(3)提问学生,什么是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并讲解它们的概率计算方法。

3.示例分析:(1)设计一些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计算概率。

(2)提问学生,如何计算混合事件的概率?并讲解混合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4.练习与拓展:(1)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方法的掌握。

(2)给学生一些拓展性题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讲解与总结:(1)综合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计算结果,讲解一些难点和疑惑。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三3.1.1必修三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系教学学案

人教A版高二数学:必修三3.1.1必修三3.1.1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系教学学案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稳定性.
3.理解概率的含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二.学习过程
1.课前准备:
在n 次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次数n A 叫做 ,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与总实验次数n 的比例叫做事件A 出现的频率()n f A .即()n f A = 。

2. 新课探究:
(1)连续抛一枚硬币10次完成下表:
例1 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⑴在地球上,抛出的篮球会下落;
⑵瓮中捉鳖;
(3)黄老师煮熟了一只鸭子放在桌上,飞啦;
⑷随意翻一下日历,翻到的日期为2月30日;
(5)守株待兔;
(6)明天,我买一注彩票,得500万大奖;
例2 对某电视机厂生产的电视机进行抽样检测的数据如下:
(1)计算表中优等品的各个频率;
(2)该厂生产的电视机优等品的概率是多少?
例3 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概率为95%,周六下雨的概率为5%, 于是有位同学说:“明天肯定下雨,周六肯
定不下雨.”这个说法正确吗?
4.当堂练习:
回答下列问题
(1)掷一枚硬币,连续出现5次正面向上,我认为下次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小于0.5.
(2)你在美团外卖上点了一份午餐,下单的时候给出了预计送达的时间是12点30分,请问你一定能在这个时间拿到外卖吗?
5.课堂小结:
6.课后作业:。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3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案(系列三)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3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案(系列三)
2、从某自动包装机包装的白糖中,随机抽取20袋,测得各袋的质量分别为(单位:g):
492496494495498497501502504496
497503506508507492496500501499
根据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的原理,该自动包装机包装的袋装白糖质量在497.5~501.5 g之间的概率约为________.
3.1随机事件的概率(一)
课题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一)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理解频率的稳定性及概率的统计定义.
(3)发现法教学,通过学生在抛硬币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理解在大量重复试验的情况下,随机事件的发生呈现规律性,进而理解概率和频率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从试验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能力以及学生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频率具有随机性,做同样次数的重复试验,事件A发生的频率可能不相同;概率是一个确定的数,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
思考8: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分别为多少?概率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思考9:概率为1的事件是否一定发生?概率为0的事件是否一定不发生?
思考10:怎样理解“4月3号长沙地区的降水概率为0.6”的含义?
(6)随机选取一个实数x,得|x|≥0.
例2某射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结果如下表所示:
(1)填写表中击中靶心的频率;
(2)这个射手射击一次,击中靶心的概率约是多少?
四、
课堂检测
1、下列事件:
①对任意实数x,有x2<0;
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③骑车到十字路口遇到红灯;

2018-2019学年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优质教案: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2018-2019学年高二数学人教A版必修三优质教案: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设计课题: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师:一.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分析概率是源于生活,和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数学知识点之一,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

他对指导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概率成为近几年新课程高考的一个热点。

本章概率内容是建立在第一章统计基础上的,所以要让学生用统计的思想理解概率,发现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本节课主要先让学生了解三种事件,然后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澄清生活中对于一些概率的错误认识,进一步体会频率的稳定性和随机的思想。

通过设计“随机数表”和“剪刀石头布”两个探究模型,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发现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附近,然后抽象出概率的统计定义,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试验、观察、探究、归纳和总结,从而深化对概率定义的认识。

通过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学习,渗透偶然寓于必然,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进一步认识随机现象,了解概率的意义。

2. 通过经历数学试验、观察、发现随机事件的统计规律性,了解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3. 通过发现随机事件的发生既有随机性,又存在着统计规律性的过程,体会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对立统一。

教学重点:概率的统计定义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新唐南中学重点班的学生,他们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概率的统计定义产生以及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对教学重点的突破我采取了三个策略:1.创设情境,对一张彩票出发,回顾学生初中接触到过的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特别对随机事件的理解要注意结果是“客观上”不确定,而非“主观”上不能确定。

2019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3.1随机事件的概率(3课时)优质课教案

2019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3.1随机事件的概率(3课时)优质课教案

第一课时 3.1.1 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要求: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正确理解事件A 出现的频率的意义;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明确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与事件A 发生的概率P (A )的区别与联系;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以及概率和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过程:1. 讨论:①抛一枚硬币,它将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 ②购买本期福利彩票是否能中奖?2. 提问: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是很难给予准确无误的回答的,但当我们把某些事件放在一起时,会表现出令人惊奇的规律性.这其中蕴涵什么意思?二、讲授新课:1. 教学基本概念:① 实例:①明天会下雨 ②母鸡会下蛋 ③木材能导电② 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③ 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④ 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 随机事件:……⑤ 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 下重复n 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 是否出现,称n 次试验中事件A 出现的次数n A 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 出现的比例f n (A)=nn A 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 ,如果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f n (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 (A ),称为事件A 的概率;⑥ 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 A 与试验总次数n 的比值nn A ,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2. 教学例题:① 出示例1: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1)如果,a b 都是实数,a b b a +=+;(2)没有水分,种子发芽;(3)从分别标有1,2,3,4,5,6的6张号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② 出示例2 某射手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射击,结果如下表所示:的概率约是什么?(教法:先依次填入表中的数据,在找出频率稳定在常数,即为击中靶心的概率)③ 练习:某人进行打靶练习,共射击10次,其中有2次中10环,有3次环中9环,有4次中8环,有1次未中靶,试计算此人中靶的频率,假设此人射击1次,试问中靶的频率约为多大?中10环的概率约为多大?3. 小结: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概率的概念三、巩固练习:1. 练习:1. 教材 P105 1、22. 作业 2、3第二课时 3.1.2 概率的意义教学要求: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 并能利用概率知识正确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概率意义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用概率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 讨论:有人说,既然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0.5,那么连续两次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你认为这种想法正确吗?2. 提问:如果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是1,那么买1000张这种彩票1000一定能中奖吗?二、讲授新课:1. 教学基本概念:①概率的正确理解: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度量,事件A的概率P(A)越大,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概率P(A)越小,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②概率的实际应用(知道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大小,有利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还可以判断某些决策或规则的正确性与公平性.)③游戏的公平性:应使参与游戏的各方的机会为等可能的,即各方的概率相等,根据这一教学要求确定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④决策中的概率思想:以使得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为决策的准则⑤天气预报的概率解释:降水的概率是指降水的这个随机事件出现的可能,而不是指某些区域有降水或能不能降水.⑥遗传机理中的统计规律:2. 教学例题:①出示例1:有人说,既然抛一枚硬币出现正面向上的概率为0.5,那么连续抛一枚硬币两次,一定是一次正面朝上,一次反面朝上,你认为这种想法正确吗?,那么买1000张这种彩票②练习:如果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是11000一定能中奖吗?请用概率的意义解释.(分析:买1000张彩票,相当于1000次试验,因为每次试验的结果都是随机的,所以做1000次试验的结果也是随机的,也就是说,买1000张彩票有可能没有一张中奖。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和教案说明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3《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和教案说明

课题: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材:人教版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的区别与联系;(3)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1)探究发现法教学,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2)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掷币”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理解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史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我国数学家的尊敬,实施爱国主义教育;(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并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教学重点:根据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判断给定事件的类型,并能用概率来刻画实际生活中发生的随机现象, 通过实验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定义及概率的统计定义及计算的方法, 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引导、启发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PowerPoint课件、信息技术(电脑模拟实验、EXCEL图表)、数学历史教育、学生动手做抛硬币实验教学情境设计:“随机事件的概率”教案说明端州中学廖伟东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教案内容是人教版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

本节课先从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件出发,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分为确定事件(包括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

本章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学过计算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随机事件概率的由来,以及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因为初中阶段的概率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认识上,而高中阶段的学习则是上升到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概率的意义及统筹算法。

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概率是新课程高考的新增内容,由于概率问题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概率也成为了近几年新课程高考的一个热点。

二、学情分析
概率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抽象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学生很难用已获得的解决确定性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去求的“活”的概率问题的解,这就决定了概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不能沿用传统的记忆加形成性训练的机械学习方法去学习,教师不能沿用传统的给予加示范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去教学,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经历概率模型的构建过程和模型的应用过程,从中获得问题情境性的情境体验和感悟,才能面对“活”的概率问题。

三、目标定位
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
(2)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的发生在大量重复试验下,呈现规律性,从而理解频率的稳定性及概率的统计定义;
(3)结合概率的统计定义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抛硬币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四、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事件的分类;理解频率的稳定性及概率的统计定义。

学习难点:频率与概率的区别和联系;用概率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五、教法学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在教法上,我采用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合作探索、积极思考为辅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式引导、反馈式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同学们动手试
验,让同学们积极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在学法上,通过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做简单易行的实验,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通过在抛硬币、抛骰子的试验中获取数据,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六、教学用具:硬币数枚,计算机及多媒体
七、教学基本流程
教学基本流程设计意图与评述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自主学习、形成感知

合作探究、共寻新知

归纳点拨、形成体系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建构主义要求教师通过问题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尊重“受体”知识的建构过程.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建构主义的.
首先通过故事“1个数学家=10个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自主学习随机事件、频数、频率相关概念,为抛掷硬币试验做好准备;高效的抛掷试验和富有成效的试验研讨是本节课的关键.
最后通过例题分析、课堂小结,分享成长体会,达到教学目的.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通过故事“1个数学家=10个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老师点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学生合作交流回答下列问题,老师适当点评,最后多媒体展示定义)活动一: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例,引导学生按照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对其进行分类.
事件一:“在地球上抛一石块,下落”;
事件二:“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o C时,冰融化”;
事件三:“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1、事件:(多媒体展示)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3)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注: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统称为事件,一般为了便于表示,常用大写字母A,B,C......表示。

例如,比如设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事件为A 练习:指出下列事件那些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 (学生自主回答,老师点评)
(1)“某电话机在一分钟之内,收到三次呼叫”;
(2) “当 x 是实数时,02
x ”;
(3)“没有水分,种子发芽”;
(4)“打开电视,电视正在播放广告” .
2、你能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随机事件的实例吗?(让学生自己举例,老师适当点评,引入投硬币的实验)
(三)合作探究
1、活动二:生活中的大量随机实验,如何才能获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呢? (1)、投币试验:(强调实验的规范性,并让学生自己完成统计过程,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投币要求:①一枚均匀硬币; ②硬币竖直向下;
③距离桌面30cm ; ④落在桌面上 (桌面上放一本书)
(2)、实验步骤:
第一步:每6个人一个小组,每小组完成重复投币20次,将实验结果记录入下表; 第二步:由数学科代
表将各小组数据汇总
到电脑上,形成“正面向上频率折线图”
2、合作交流:(学生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回答下列问题,老师点评) (1)试验结果与其他同学比较,你的结果和他们一致吗?为什么?
(2)物体的大小我们常用质量、体积等来度量,学习水平的高低常用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对于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们也希望有个数量来反应-----概率 问1:每次试验“正面向上的频率”是不是都是相同的值?
问2: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 发生的频率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个规律性,如何体现? 问3:概率用来度量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在上述实验中,正面向上的概率是多少? 总结:考虑用频率的稳定值0.5作为硬币正面向上的概率。

记着:P (A)=0.5 问4:你能否给出概率的定义?(PPT 展示) 问5:如何理解概率的定义? 问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组别 实验次数 正面朝上的次数(频数) 正面朝上的比例(频率f n (A))
20
(四)归纳点拨
(1)概率的统计定义:
(2)概率的定义理解:
(3)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尝试总结,老师做必要的补充,使学生充分的理解定义,为应用概率的初步应用能够打下一定的基础。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因为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为0.5,因此,抛两次时,肯定出现一次正面;
(2)某医院治疗某种疾病的治愈率为10%,那么,前9个人都没有治愈,第10个人一定能治愈;
(3)试验1000次得到的频率一定比试验800次得到的频率更接近概率;
例2、某质检员从一大批种子中抽取若干批,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发芽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
种子粒数50 100 200 500 1000 3000 5000
发芽种子粒数45 92 184 458 914 2732 4556
发芽频率
(1)计算各批次种子的发芽频率,填入上表(近似到0.01);
(2)根据频率的稳定性估计种子的发芽概率。

(五)训练反馈
(六)课堂小结
(1)事件的分类;(2)概率的定义;(3)频率与概率的关系;(4)统计的思想方法。

九.课后作业课本113页,练习 2
十、板书设计
3.1.1随机事件的概率
一、事件
二、概率的定义及含义
三、概率与频率四、例题
五、训练反馈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十一、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