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针
内热针技术标准
内热针技术标准
一、设备要求
1. 内热针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具备有效的合格证明文件。
2. 内热针设备应具备安全保护装置,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3. 内热针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转和使用效果。
二、操作规范
1. 在操作内热针技术之前,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保患者符合适应症要求。
2. 操作前应清洁消毒内热针设备及操作部位,预防感染。
3. 严格按照内热针技术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准确、安全地完成治疗过程。
4.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5. 操作后应进行必要的护理和注意事项告知,确保患者的康复效果。
三、培训要求
1. 从事内热针技术的人员应具备相关医学知识和技能,熟悉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
2. 应接受内热针技术培训,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 在培训中,应注重实践操作和模拟训练,提高操作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 定期进行内热针技术的继续教育和培训,保持技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四、质量控制
1. 内热针技术的操作过程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质量和安全。
2. 应定期对内热针设备进行检查、校准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在操作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 应定期对内热针技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治疗质量。
五、注意事项
1. 在操作内热针技术之前,应明确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告知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 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的发生。
内热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
内热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
第一节常见术后反应
一、术后局部肿胀疼痛无力
通常情况下,内热针术后因解除了病变部位的疼痛,术后即可有轻松方便、征象缓解之感。但因施针部位、针数、手法、个体差异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反应,一般隔日即可减轻,三日后针感渐消失。但如肩胛三肌、髂外三肌等肌肉肥厚处,通常布针数多,术后针感往往反应较强,且伴明显无力感,影响关节功能。尤其是髋外侧针刺后即使主被动活动后仍可呈跛行步态,要求患者术后常规步行10-20 分钟,可明显恢复,但无力感可持续1-3 日,且局部可见饱满肿胀感,3日后一般即消,但如术后肿胀明显,疼痛渐加重,要考虑严重出血或感染的可能性,应及时采取相关处理。有些关节部位如髌下脂肪垫或肱骨外上髁、股骨外侧髁等关节敏感部位术后反应可能较重,肿痛持续时间较长,容易误以为感染或其它,需加以鉴别并跟患者术前术后做好沟通工作,以便病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避免产生不良情绪。
二、对称或远端部位不适或疼痛
这是内热针治疗时的一个特殊临床现象,与内热针治疗后软组织病变的补偿调节机制有关(对应补偿调节和系列补偿调节)。比如:主诉左侧腰痛,治疗后减轻,随后出现右侧腰痛,处理右侧腰后症状即消失;主诉腰臀痛,处理腰骶部后减轻,小腿外侧疼痛加重,处理髋外侧后消失;处理髋外侧后小腿外侧减轻,大腿内侧疼痛牵拉感加重,针刺大腿根部后减轻;针刺腰骶部后头痛,强刺激推拿颈项部后减轻,针刺后消失(但需与脑脊漏相鉴别)等等,诸如此类临床现象,均属机体调节和主次要矛盾的变化所致。这就需要我们充分掌握软组织病变规律,术前做好专科检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告知患者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做好防范工作,才能让患者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治疗从而取得最佳的疗效。
内热针课件
VS
内热针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详细描述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和骨骼的长期疼痛。内热针治疗通过刺激穴位和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的效果。
内热针治疗常见疾病
内热针治疗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总结词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主要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和颈椎骨质增生引起。内热针治疗通过刺激穴位和肌肉,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的效果。
详细描述
内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神经调节
内热针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对于免疫系统相关疾病有较好的疗效。
免疫调节
内热针可以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加速组织修复和再生。
促进组织修复
内热针操作方法
连接电源
进针
调节温度
留针与拔针
01
02
03
04
将内热针的导线与电源连接,确保电源稳定。
根据进针点,使用合适的进针方式将内热针插入目标组织。
内热针操作指导
内热针操作指导
内热针操作指导
一、操作人员的要求:
1.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操作
2.至少2人参与
3.严格控制适应症:有明确压痛点,或麻木感。
4.操作前需仔细检查患者:疼痛点、麻木部位、明确有无出血性疾病,血糖控制情况,严重心血管疾病,局部有感染灶,排除肿瘤。
二、操作程序
1.操作人员职责:
(1)操作者职责:负责术前检查患者、决定治疗方法、标记布针点(每次控制在20针左右,如确实需要,可在30针以内)、配制麻醉剂、麻醉、布针、拔针、清洗器械。
(2)助手职责:打开消毒包、消毒皮肤、连接内热针治疗仪、协助操作者止血。
2.操作步骤
(1)将患者摆放适当体位:舒服而便宜操作。
(2)按要求确定布针部位
(3)操作者用手术记号笔标记布针点
(4)助手消毒皮肤
(5)助手打开消毒包外层,操作者戴无菌手套并打开消毒包内层(6)助手取20ml注射器,撕开外包装,协助操作者配制麻醉剂
(7)操作者取出注射器(注意无菌操作),用注射器抽取5ml利多卡因(1支)、2ml地塞米松(1支),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5ml,并摇匀混合液
(8)操作者取出麻醉枪并初步安装,将配制的麻醉剂注入麻醉枪,20ml注射器换牙科麻醉针麻醉皮下至骨膜。麻醉操作完毕将注射器及麻醉枪置于消毒盒外。
(9)操作者取出内热针,逐个布针。
(10)助手连接内热针治疗仪,打开仪器,并设定治疗温度(42度)及治疗时间(20分钟)(11)治疗期间至少留一人陪伴、观察患者
(12)治疗结束,操作者拔针,有出血者,应加压止血。针眼应用碘伏棉签点击消毒
(13)嘱患者休息数分钟,3天内不洗澡,无不适可回病房
内热针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有关现象及说明
内热针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有关现象及说明
1、治疗时裸露的内热针的针体温度偏高的现象?
答:我们的内热针是针体整体发热,内热针的测温点在针体的尖端部。当患者深部病灶区的温度偏低时,治疗仪会调整加大内热针的输出功率,此时裸露在皮肤外的针体由于其热容比较小,热量不易散发,温度比较高,热量传导到皮肤,皮肤会感觉到内热针比较烫。2、治疗时偶尔出现跳针的现象?
答:针灸治疗时,内热针刺入穴位或神经敏感区域内,会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这种刺激有时会引起跳针等现象,当施以电脉冲刺激时,酸麻胀痛感和跳针现象尤为明显。
目前我们的治疗仪的电脉冲刺激功能已可控,ZAMT-7140型、ZAMT-7240型治疗仪的每组线中的桔红色连接线连接的内热针可开启电脉冲刺激功能,ZAMT-7224型治疗仪暂不开启电脉冲刺激功能。3、内热针开始加热后,温度显示不均匀,有的内热针快速到达设定温度,有的内热针需要2-3分钟到达设定温度,甚至治疗结束也达不到的现象?
答:人体内组织结构不同,有的部位血管丰富,血液流动较快,吸收热量比较快,有的部位则相反;有的部位原本温度较低(像痛点部位、远端肢体、体内韧带、关节腔等部位),由于内热针的最大发热功率只有1W,导致身体内部吸收热量较快或者原本温度较低的部位升温比较慢,有可能治疗30min后,该部位还不能升至设定温度。
4、我公司治疗仪治疗时间为1min-30min、设定温度为38℃-50℃,其它厂商的治疗时间为1min-99min、设定温度为38℃-60℃?
答: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人体组织在温度小于等于50℃接触时间不大于30分钟时,不会造成损伤。经过国家药监局济南医疗器械检验中心试验验证,内热针治疗仪温度失控时最大输出功率不超过1.0W±20%时,长时间(30分钟)加热组织温度不超过50℃。走访临床治疗医生实际调查,内热针治疗的常用治疗温度在41℃~43℃之间、治疗时间一般在30分钟(1800s)以内。基于以上几点确定内热式针灸治疗仪的相关功能性参数,技术指标范围更安全,可有效预防低温烫伤。
内热针治疗的操作步骤及其注意要点
内热针治疗的操作步骤及其注意要点
一、术前准备
1、内热针属于有创治疗,尽管创伤很小,但必须按照手术管理进行。凡需内热针治疗的患者,各级医师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术前必须明确诊断及软组织损伤的部位。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一般必须进行感染筛查(肝功能、乙肝六项、HCV、HIV、梅毒抗体),完成血常规、血生化、胸片、心电图等基本检查。
2、所有患者术前必须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工作。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史、过敏史、用药史,是否服用抗凝血药、止痛药、肌松剂、抗心律失常药、降压药、降脂药等药物。如发现检查有异常,应及时汇报上级医师或请相关科室会诊,落实会诊意见,采取相应的治疗,做好预防措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3、术前需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前医师必须亲自查看患者,向患者及家属或患者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手术方式、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患者或患者授权代理人签字。
4、手术前一天,做好各项准备。女性患者询问月经史,月经期不能进行相关部位治疗。疼痛敏感者,可在手术前一天服用止痛或镇静剂。治疗前一天备皮,或洗澡清洁皮肤。治疗前一天多饮水或输液静脉支持。如果是门诊患者,叮嘱其手术当天不能开车、会客。常规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一天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手术间消毒管理检查。检查急救装备与药品,急救推车装备,必要时的监护设备等,如除颤器、氧气、输液装置、气管插管、口痰器等。急救药品:肾上腺素、硝酸甘油、地塞米松、葡萄糖等。
内热针结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内热针结合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肩关节评估的整体思路
1.观察体态
2.中立位
3.运动模式
4.关节相间原理
5.相关肌肉处理
6.运动控制(肩袖肌群)
7.锁骨的运动
8.肩胛骨的运动
9.骨盆和腹内压有关
提纲
1.针刀、内热针、银质针为主,手法为辅
2.相关肌肉的评估
3.喙突、小结节、结节间沟、大结节处理
4.肌筋膜触发点
5.锁骨和肩胛骨的处理
6.颈椎和胸椎的处理
1针刀、内热针、银质针为主,手法并重
2相关肌肉评估肩前屈
1.主动肌: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喙肱肌
2.拮抗肌:三角肌后束(0-60°)、肱三头肌长头(60-120°)、背阔肌(大于120°)
肩后伸
1.主动肌:背阔肌、胸大肌下束、三角肌后束、肱三长头、冈上肌、肩胛下肌、小圆肌、冈下肌
2.拮抗肌:三角肌前束、胸大肌上束
肩外展
1.主动肌:胸大肌上束(过顶)、三角肌前中束、冈上肌、上斜方肌
2.拮抗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喙肱肌、肱三短头
肩外旋(内旋)
1.主动肌:三角肌后束、冈下肌、小圆肌、肱三头肌长头
2.拮抗肌:三角肌前束、肩胛下肌、大圆肌、肱二头肌长头
触诊流程
胸锁关节肩锁关节肩峰喙突小结节结节间沟大结节肩峰后外侧冈上窝冈下窝
3相关肌肉的附着点
1、喙突
相关解剖
喙突是一个可以在体表触及的指状突起。位于锁骨中外1/3交界处前下方2.5 cm处。
附着韧带、肌肉
喙肱韧带、喙肩韧带、喙锁韧带、胸小肌、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
操作方法:
体位:患者仰卧,肩内收使腋鞘(臂丛神经及腋血管)远离喙突下缘。
内热针操作:左手食指和中指扪及喙突,固定喙突。右手持百士康内热针,喙突正中进一针到达骨面,喙突内上方松解胸小肌;紧贴喙突外上缘松解挛缩粘连的喙肱韧带及深层的喙肩韧带;紧贴喙突外下缘松解肱二头肌挛缩肌腱及深面滑囊。
内热针治疗膝痛的临床应用
内热针治疗膝痛的临床应用
膝关节的解剖生理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大而且结构最复杂的一个关节,其位置表浅,负重大,活动量大,其结构复杂且不稳定,特别是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关节不稳,容易引起损伤。膝关节也是骨质增生的好发部位之一。膝关节的结构由骨关节面、肌肉、韧带以及关节腔内容物等组成,其功能活动为机械运动的过程。
临床表现
膝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劳损史;关节活动时疼痛,其特点是初起疼痛为发作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后加重,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
膝关节活动受限,跑跳跪中蹲时尤为明显,甚至跛行,但无强直;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摩擦音,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肿胀,肌四头肌萎缩;膝关节周围有压痛,活动髂骨时关节有疼痛感。
退行性膝关节病的传统诊断
膝关节局部疼痛
膝关节前侧
膝关节内侧
膝关节外侧
膝关节后侧
一、髌下脂肪垫损伤
内热针治疗
1、体位:仰卧位,膝下垫软枕。
2、布点:髌骨下方与胫骨粗隆2条平行曲线,每隔1cm定一个点。
3、消毒、麻醉。
4、针法:韧带平面垂直,到达髌韧带下方。
5、加热:42℃,20min。
二、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内热针治疗
1、体位:仰卧位。
2、标记内侧副韧带轮廓线,两条平行线,每隔1cm布一点,2排。
3、消毒、麻醉。
4、针法:垂直皮肤进针、直达骨面。
5、加热:42℃,20min。
三、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内热针治疗1、体位:仰卧位,膝下垫软枕。2、布点:膝关节外侧皮肤。3、消毒、麻醉。4、针法:痛点斜刺45度,避免损伤半月板。
5、加热:42℃,20min。
四、髌韧带损伤
内热针治疗1、体位:仰卧位。2、布点:韧带起点、止点各一针,沿髌韧带两边每隔1cm定一点,左右各4点。3、消毒、麻醉。4、针法:对侧斜刺,经过皮肤、皮下组织,针下韧性感。
内热针基础理论及针刺方法 PPT
传统银质针的缺点:
(1)艾绒加热难以控制调整 加热的温度,升温慢降温快, 加热不稳定;
(2)银质针艾灸过程可能烫 伤皮肤、艾球可能掉落灼伤皮 肤和烧坏衣物;
脊神经五个分布区之间的相互影响
内脏节与肌节之间相互影响
内脏病变可以诱发激活脊神经相关联节段区域肌筋膜激痛点如肾结石 在腰三横突尖的激痛点、胃病在后背的激痛点
肌筋膜激痛点可以引起类似内脏疾病的症状。如上胸椎病变引起胸闷 呼吸不畅、经激痛点治疗后类似内脏疾病的症状就消失了。
骨节与肌节之间相互影响
骨关节疾病可以诱发激活同节段区域的肌筋膜激痛点如肩、髋、膝关 节疾病多引起关节周围肌筋膜激痛点。
但是肌筋膜激痛点短时间之内很少出现骨关节疾病 骨节、肌节及交感节之间的相互作用:肌节的肌筋膜激痛点易诱发交
感节过度活动如颈椎的肌筋膜激痛点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经处 理肌筋膜激痛点后症状立即改善、骨节诱发交感神经功能异常次之
长4.6cm。为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青铜器。现存陕西中医学院医史室。 1968年在河北满城县,从公元前113年的西汉刘胜墓中发掘出4枚金
针和5枚残损的银针。(《中华针灸图鉴》)
3.温针:指针刺后以艾绒裹于针尾,点燃加温。
内热针疗效标准
内热针疗效标准:内热针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其作用主要是通过针刺刺激来调节人体内部的热量平衡,从而起到疏通经络、平衡气血、调节阴阳的作用。
关于内热针的疗效标准,一般来说,如果接受内热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那么就可以认为这种疗法是有效的。另外,如果接受内热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例如循环系统的改善、神经功能的改善等,也可以认为这种疗法是有效的。
920内热针介绍
920内热针介绍
920型内热针治疗仪
一、硬件特点
1、外观与结构:
(1)、治疗仪外型应端正,表面应光亮、整洁,色泽应均匀,无明显划痕、裂纹、披锋及毛刺。
(2)、治疗仪的文字和标记应清晰、准确、牢固。
(3)、治疗仪各控制机构操作应灵活可靠,坚固件应无松动。
(4)、涂溙件应色泽均匀,不应有气泡和流挂。
2、温度调节范围:应为38-60℃。
3、温度准确度,与内热针相连时,精度不大于±2℃。
4、时间
a)可设定范围应不窄于0-99min;
b)计时误差应不大于±2℃秒;
c)治疗结束时,内热针加热应停止。
5、温度稳定时间
设定温度后,开机工作,5分钟之后内热针的温度应达到设定的温度。
6、结束提示
按照调节的时间,治疗结束应有“滴”的提示音
二、功能特点
1.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包括开放手术治疗后遗症和无效的患者)。
2.颈椎病,颈臂综合症,颈源性脑供血不足(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眩晕,突发性耳聋,失眠植物神经絮乱等。)
3.头,颈,肩,臂,手,背,腰,腿,膝,踝,足等慢性软组织疼痛。
4.关节疼痛疾病(腕肘踝管综合症,网球肘,肩周炎,髋,膝,踝等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等。)
5.各类慢性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症。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神经损伤后遗痛等。)
三、产品性能
1、针体长度与直径
针体和针柄的总长度长度122mm±5%针体中段外径1.1mm±5%
2、 1号针:长度12cm,直径1.0mm
2号针:长度14cm,直径1.0mm
3号针:长度12cm,直径0.7mm
4号针:长度14cm,直径0.7mm
银质针内热针治疗布针详解,多个部位!详细讲解各个部位布针方法
银质针内热针治疗布针详解,多个部位!详细讲解各个部位布
针方法
内热针是将特制针具根据治疗需要刺入人体腧穴或肌肉处,并视患者病情加热针具至不同温度的一种治疗技术。内热针的发热材料在针体内部,使针尖到针体均能恒温发热;而且针体的发热温度可在38℃-60℃之间调节。内热针具
有松解并修复痉挛变性的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肌筋膜的张力和无菌性炎症,促进肌细胞再生和再血管化,从而使肌筋膜痉挛变性缺血情况得以改善,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内热针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根据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劳者温之”的理论,内热针适用于软组织源性的各部位慢性疼痛,软组织损伤导致血管神经受累的感觉异常及肌力下降等症状,软组织源性的脏器功能障碍等病症的治疗。
一、基本操作方法1、内热针选穴原则:
1.1中医方法:按针灸理论指导,循经选穴,辨证施治,但须选取两个穴
位以上,即主穴配用相应的辅助穴位,一般多选同侧肢体的1~3对穴位为宜;
可结合神经分布区选穴【如腰骶部取气海俞(深层有腰神经)、八髎(深层有骶神经)】;也可以阿是穴作为针刺点,根据病变部位局部选穴【如上肢瘫痪:三角肌配肩髎,屈腕和伸指肌以曲池为主,配手五里或四渎】。
1、西医方法:以解剖学理论为基础,选取肌肉的起、止点及肌腹进针。
2、患者体位:根据治疗需要,患者可采取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既要
充分暴露针刺部位,又要使患者体位舒适。
3、定点:一般用龙胆紫定点,也可用手术专用记号笔定点。定点是针刺成
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定点准确,针刺入皮肤后能容易找到骨面,顺利进行针刺的各种操作,迅速消除肌肉骨膜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
内热针临床操作方法
内热针临床操作方法
---------------------------------------------------------------精品范文 ------------------------------------------------------------- 内热针临床操作方法
内热针临床操作方法
一、进针方法常用的进针方法有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两种。单手进针法即是用刺手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中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时,中指也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至所需的深度。此外,还有用拇、食指夹持针身,中指指端抵触穴位,拇、食指所夹持的内热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双手进针法即是刺手与押手相互配合,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常用的双手进针法即为夹持进针法即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拟刺痛点的皮肤表面,刺手向下捻动针柄,押手同时向下用力,将针刺入痛点皮肤。
图 4-4 单手进针法二、操作手法
图 4-5 双手进针法
针刺后,连接加热线时,一只手固定内热针,一只手安装连接线,避免安装连接线时针尖刺入危险部位。工作结束时会听到三声报警声,此时关闭电源,拔出内热针。
内热针发明人荣贺简介
荣贺:主治医师,中医世家,现任济宁一方中医专科门诊部主任、济宁市任城区康复针推职业培训学校校长、中华中医药疼痛学会委员、济宁市现代针灸研究所所长、华夏疼痛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济宁市佳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特聘专家,擅长治疗顽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
膝部疼痛内热针治疗的相关解剖
膝部疼痛内热针治疗的相关解剖
膝关节概述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滑膜关节,也是最复杂的滑膜关节。膝关节即使进行最简单的屈伸活动,也需要股骨在胫骨平台上协调一致的滚动与滑动,由于这种复合运动,膝关节极易因为局部解剖位置上的微小改变影响其功能。软骨、韧带的损伤或关节滑膜的炎症等,是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最常见的原因。膝关节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也常发生于各种项目的运动员。大多数患者不一定有膝关节内的结构病变,即使有很小的结构改变,也没有必要用关节内手术进行治疗,可以用肌筋膜触发点内热针疗法,灭活肌筋膜触发点,达到治痛和止痛的目的。
膝关节周围肌常需要协同活动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绷紧关节和调节关节面的应力分布。一旦这种这种分布失衡,就会引起关节的内部病变,而早期的膝关节骨骼肌功失调的表现仅有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周围肌的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的膝关节疼痛主要来源于受累肌本身的牵涉痛和肌肉痉挛的附着点张力性疼痛。医师须考虑到是否有膝周围肌病变牵涉痛或者肌力不平衡所致关节应力分布不均导致的疼痛。较常见的两种情况: 一是肌筋膜触发点疼痛,二是内部结构损伤的关节痛。前者需要做肌筋膜触发点内热针治疗,后者需要在关节镜下进行关节内清洗以及在运动机能学肌电图指导下做肌力反馈治疗。最终目的都是最大限度恢复膝关节周围肌的力学平衡。
膝关节的解剖
膝关节周围肌群
1
膝关节屈肌群
①股二头肌长头部位:大腿后外侧浅层,有长、短两个头。起点:长头起于坐骨结节,短头起于股骨粗线外侧唇下半部。止点:腓骨头。功能:近固定时,使膝关节屈和外旋,长头还可使髋关节伸。远固定
内热针疗法治疗慢性疼痛针刺技巧之腰椎骶髂关节
内热针疗法治疗慢性疼痛针刺技巧之腰椎骶髂关节
内热针疗法是将现代恒温加热技术与针法松解相结合,用特制针具针入人体腧穴或肌肉处,并辅以针身恒温加热的一种治疗技术。内热针疗法源于传统的针灸治疗,即针上加灸(在针刺治疗时,在针尾点燃艾绒对针体加热,来提高临床疗效)。该技术弥补了过去艾绒加温针灸和外加热银质针等形式的很多不足之处,既有强烈的镇痛作用,又有远期的治痛效果,凡经针刺的部位都会产生持久的肌肉松弛效果,且远期效果好于近期。
内热针疗法治疗慢性疼痛针刺技巧之腰椎骶髂关节
人物专访内热针创始人——荣贺
以上资料,仅供学术交流使用
当你读完本篇文章时,你有两个选择:
1、你可以将它传扬出去,让世间多一点爱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会它,就像你从未看见一样
内热针治疗仪的简介及临床应用
内热针治疗仪的简介及临床应用
百士康是一家集教学、科研、临床为一体专注于医疗器械研发、生产的企业。目前研发生产的内热针治疗仪的型号主要有三种,920型、NRZ-20R-A、NRZ-40R-B,如下是三种型号的示意图:
图1、920型内热针治疗仪主机正面图
①、主机②、连接导线③、内热针
图2、920型主机背面图
图3 NRZ-20R-A主机正面图
①、主机②、连接导线③、内热针
图4 NRZ-20R-A主机背面图
图5 NRZ-40R-B主机正面图编辑
①、主机②、连接导线③、内热针④、治疗车
图6 NRZ-40R-B主机背面图
整套设备内热式针灸治疗仪、连接线和针具三个部分组成,治疗仪主机是内热针的供能设备,可以同时提供20/40支内热针的稳定供能,三种型号都能在38℃-60℃的范围内调节控制,具体情况可由医师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以保持所需要的恒定治疗温度。
百士康内热针治疗仪的临床应用
内热针治疗仪内热针内热式针灸治疗仪内热针治疗
内热针治疗仪内热针内热式针灸治疗仪内热针治疗
内热针治疗仪内热针内热式针灸治疗仪内热针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法】上排进针点为斜刺,进针抵髂后上棘内上缘、骶 骼关节内侧缘或髂 嵴上缘后再作小幅度提插,分别抵达并 贯穿三者各自的前缘肌附着处。但当针头 贯穿髂嵴上缘的 肌附着后须分别沿骨面改用向前下方深入 1.5cm 的骨膜下 刺,不 要刺入骶后孔中。据观察人体骨骼标本,骶髂结合 部(髂后上棘与骶骨的连接部) 约有 2cm 以上的深度。 此处如直刺,会漏掉一部分重要的软组织(主要是多裂肌, 很粗大)。可采取向髂后上棘内侧(内面)深部斜刺的针 刺法,临床疗效明显。
临床应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 髌下脂肪垫(髌尖粗面的髌下脂肪垫) 【布针范围】膝前下方的皮肤区域。
【目标软组织】髌下皮下脂肪、髌韧带、支持带、髌下脂 肪垫。
【患者体位】仰卧位,膝下可垫枕。
【定点】沿髌骨下缘弧形定一排针,向下 2cm 定第二排针。
临床应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针法】先打第二排针,左手向下推髌骨,右手持针下段, 进入皮肤后向髌 下缘斜刺,提插松解髌骨粗面脂肪垫附着 处,第一排为直刺,主要松解皮下脂肪、 及韧带。
髂翼外面臀后侧针刺治疗定点
髂翼外面臀后侧加热时全貌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意事项】靠近髂前上棘的那一针骨膜下刺很容易弯针。 起针后按压片 刻,通常与“臀中部”一起打,并可同时打 骶骨的外侧缘。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4) 髂外侧面(髂外三肌) 【布针范围】髂翼外侧面髂嵴至股骨大转子之间的皮肤。
内热针
疗法
曾强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
介绍内容
1 2 3 4
内热针的概述
临床应用范围
注意事项 内热针的禁忌与并发症处理
5
内热针的概述
将特制针具根据治疗需要刺入人体腧穴或肌肉处,并视 患者病 情加热针具至不同温度的一种治疗技术。
内热针的发热材料在针体内部,使针尖 到针体均能恒温 发热;而且针体的发热温度可在 38℃-60℃之间调节。 内热针具有松解并修复痉挛变性的肌肉组织,促进局部 血液循环,减轻肌筋膜的张力和无 菌性炎症,促进肌细 胞再生和再血管化,从而使肌筋膜痉挛变性缺血情况得 以改善,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内热针的概述
内热针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根据《素 问·至真要大论》中“劳者温之”的理论,内热针适用 于软组织源性的各 部位慢性疼痛,软组织损伤导致血管 神经受累的感觉异常及肌力下降等症状,软组织源性的 脏器功能障碍等病症的治疗。
内热针的概述
基本操作方法:
1 中医方法:按针灸理论指导,循经选穴,辨证施治, 但须选取两个穴 位以上,即主穴配用相应的辅助穴位, 一般多选同侧肢体的 1~3 对穴位为宜; 可结合神经分 布区选穴【如腰骶部取气海俞(深层有腰神经)、八髎 (深层有 骶神经)】;也可以阿是穴作为针刺点,根据 病变部位局部选穴【如上肢瘫痪: 三角肌配肩髎,屈腕 和伸指肌以曲池为主,配手五里或四渎】。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两侧针刺治疗定点
腰椎两侧针刺全貌加热时全貌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意事项】此处治疗最容易刺破硬膜造成脑脊液漏,术 后出现站立时头 痛、恶心、呕吐,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应 给病人解释清楚,不用惊慌,嘱患者去 枕平卧,补液每天 2500-3000ml 盐水,忌用甘露醇,一般 3-7 天症状缓解。 为了 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内排可采用向臀侧的斜刺,这样 能有效的避免针刺入椎管。
【目标软组织】股直肌、股外侧肌及相应骨膜。
【患者体位】仰卧位,小腿和腘窝垫枕。 【定点】按压痛点范围布 N 排针,间距离约 2cm,针距为 2cm。 【针法】直刺至股骨干,对骨膜可做小幅度提插。 股骨干
临床应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股骨干外侧针刺治疗定点 股骨干外侧针刺全貌图
临床应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应用——颈椎病
(1) 颈胸部 【布针范围】颈 2 至胸背部。
【目标软组织】颈胸部软组织在颈胸棘突、关节突及椎板 上的附着。
【患者体位】俯卧位,胸下垫枕,额头俯在交叉的双手上。
【定点】一般一边二排,内排近靠棘突,第二排旁开中线 3-4cm。
临床应用——颈椎病
【针法】在颈胸部治疗时,施术者站在病人的头端,这样 进第一排针时针尖 向下斜刺,因为颈胸段椎板是叠瓦状的, 这样就确保针不会刺入椎管,第二排针 向椎板方向 45 度 角斜刺,并提插,以最大限度的松解椎旁软组织。布针范 围尽 量大些,常规布针在颈 2-- 胸 4 区域,远期效果比 较满意。颈胸段非常重要,很 多病人这里不处理,好多颈 胸椎问题得不到满意治疗效果。常规需要两次治疗。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法】第一排针均为骨膜下刺,纵向的前后两排针也采 取骨膜下刺,其 余采取直刺或斜刺,最好是斜刺,本人观 点:内热针治疗能斜刺的地方不采用 直刺。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髂外侧面(髂外三肌) 针刺治疗定点 髂外侧面(髂外三肌)加热时全貌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意事项】该部位是内热针针刺中最痛的部位之一,尤 其是骨膜下刺,针 刺过程中针感(一般为酸胀感)通常会 传导到小腿外侧 , 考虑髋关节外展、内收 肌群的拮抗平衡 关系,臀外侧部一般与股内收肌部对应针刺治疗。针刺结 束后病 人仰卧位做主动蹬腿锻炼(术者协助抗阻力),下 床后要马上走路或蹲起锻炼, 坚持 10 分钟以上,至行走 基本自如,才能离开诊室。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程】常规需做两次内热针针刺,第 2 次针刺的进针点 选在第 1 次针刺的两个进针点的中间点,使 2cm 的针距 分别变为 1cm(以下部位除注明者外,一般 都是分两次针 刺)。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意事项】 1) 下排针刺始终以髂嵴唇为骨性标志,在其上做提插松解 后再抵达骶骨背面。 2) 上排针抵达髂嵴唇后沿内唇提插松解内唇骨骼肌附着处, 然后再进入骶髂关节。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法】内侧两排贴着棘突边缘直刺,然后提插到椎板或 背面,外面两排向 内斜刺至椎板或背面,再向外提插至后 关节或背面外侧。针尖不可向内上,尤其 在棘突间,针尖 向外下方移动,方能打到后关节。不要打到椎间孔和骶后 孔,腰 骶之间正中要当心进入椎管,刺破硬膜囊,要摸准 棘突。如病人如有串麻感,则 可能刺入椎管或椎间孔。
【目标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织】股内侧肌后部、大收肌、腘绳肌、皮下脂 肪。
【定点】股骨内上髁上按压痛点范围布 N 排针。
【针法】近股骨内侧髁的第一排针为骨膜下刺,充分松解 骨骼肌在内侧髁 上的附着,其余为直刺或斜刺。
临床应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股骨内上髁针刺治疗定点 股骨内上髁针刺全貌图
临床应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法】上面两排向坐骨大切迹方向做骨膜下刺;下两排 向坐骨大切迹后 缘作斜刺;下面 3 针需先打到坐骨大切 迹上方的髂翼骨面,再小幅提插到坐骨大 切迹的后缘,并 刺准中缘后改作骨膜下刺,贯穿骨膜后针停在坐骨大切迹 边缘, 切勿继续深入打入坐骨大孔。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热针的概述
2. 西医方法:以解剖学理论为基础,选取肌肉的起、止点 及肌腹进针。
内热针的概述
患者体位:根据治疗需要,患者可采取仰卧位、俯卧位或 侧卧位,既要充分暴露针刺部位,又要使患者体位舒适。
内热针的概述
定点:一般用龙胆紫定点,也可用手术专用记号笔定点。 定点是针刺成 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定点准确,针刺入皮肤 后能容易找到骨面,顺利进行针刺的 各种操作,迅速消除 肌肉骨膜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
临床应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髌下脂肪垫针刺治疗定点 髌下脂肪垫连同股外侧部加热时全貌
临床应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注意事项】此处可打皮丘,也可以浸润麻醉。一般不要 双侧同时打,以 免影响走路。关节在没有积液的情况下, 一般不建议进入关节腔部。
临床应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2) 股骨干外侧 【布针范围】股骨干外侧的皮肤。
临床应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退行改 变的疾病。其主要 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无力、屈伸活 动不利、弹响及伴有关节肿胀积液,甚至 出现跛行、蹲起 困难和登楼梯困难等。本病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中 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部位及临床症状,选取治疗 部位进行内热针治 疗,主要治疗部位如下: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2) 腰骶部 【布针范围】腰三角区外段髂嵴–髂后上棘内上缘、骶髂 关节内侧缘。 【目标软组织】腰背筋膜、竖脊肌、腰方肌、腹内外斜肌、 腹横肌。 【患者体位】俯卧位,腹下垫枕。 【定点】 标记两排弧形的进针点,第一排髂嵴下缘 1cm, 第二排向上向内3cm,其每个进针点位于下排两下邻近针点 中间的上方
内热针的概述
消毒:患者针刺治疗区域,常规碘酒、75%酒精皮肤消毒。 医师手消毒后, 佩戴无菌手套进行内热针治疗。
内热针的概述
针刺:医师根据不同的针刺部位选择合适型号经高压蒸汽 消毒的内 热针于定点处针刺,护士协助将针柄连接加热端, 给予针恒温加热,仪器加热温度一般为 42 度,时间一般调 至 20 分钟,时间和温度具体可根据临床医生需要调节。
【目标软组织】髂翼外面旁侧三肌:阔筋膜张肌,整个臀 小肌,部分臀中 肌。
【患者体位】健侧卧位,下方之腿屈曲,上方之腿必须伸 直,两腿之间垫 两个枕头,以病人姿势舒适为宜。 【定点】髂翼外侧髂嵴至大转子之间,根据髂嵴至股骨大 转子的距离定 5-7 排针,第一排沿髂嵴缘,最后一排在大 转子上方 1cm。
3) 髂骨外侧进针不要太深,始终以髂嵴为标志,以免伤及 腹部脏器。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3) 髂翼外面臀后侧 【布针范围】臀后侧位于髂嵴后缘与坐骨大切迹之间的皮 肤区域。 【目标软组织】髂嵴后缘与坐骨大切迹之间,臀中肌,部分 臀大肌、臀小肌 附着处,同其坐骨大切迹后缘——中缘附 着的延伸骨膜。 【患者体位】俯卧位,可腹部垫枕。 【定点】沿髂嵴后缘下 0.5cm 开始,画 4 排横向的弧线, 间隔 2cm,每排 6个进针点,针距 1cm,再在坐骨大切迹后 缘取 3 个进针点。
【注意事项】该部位较痛,可行浸润麻醉。避免进针时伤 到半月板,避开的 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手摸到关节缝隙, 进针时避开即可;二是进针时斜刺进针, 针尖在骨面滑行; 针尖一般不要离开骨面,可避免伤及血管与半月板。
临床应用——颈椎病
颈椎病主要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 退行性变所致脊 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 体征。本病属于临床常见病,我国颈椎 病患病率约达 3.8~17.5%,并呈迅速增加和年轻化趋势。主要临床表现包 括颈、 肩痛,并向上肢放射;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甚至 猝倒;四肢乏力,行走、持物 不稳等。本病诊断参照 1992 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座谈会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颈椎病的部位及临床症状,选取治疗部位进行内 热针治疗,主要治 疗部位如下:
内热针的概述
起针:治疗结束后,医师移除针柄部的加热端,再手执无 菌棉球按 压针眼皮肤后快速起针,嘱患者48小时内治疗部 位勿湿。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在异常应力的作用下, 纤维环破裂,髓核 突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所表现的一 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 起腰腿痛最常见 的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是腰背痛和下肢放射 痛,一 般具有临床症状重,病情容易反复的特点,给患者 的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 本病诊断依据 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临床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
根据患者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临床症状,选取治疗部位进 行内热针治疗,主 要治疗部位如下: (1) 胸、腰、骶椎两侧(腰部深层肌松解治疗) 【布针范围】T10-S4 棘突两旁,具体根据患者病位及临床 表现选择增加或 减少布针范围。 【目标软组织】竖脊肌在 T10-骶 4 附着处(棘突、椎板、 后关节)。 【患者体位】俯卧位,腹部垫高枕。 【定点】一般一边布两排针,内排贴近棘突,外排距内排 3-4cm。
【注意事项】针尖朝向股骨体的方向,治疗后加压防止出 现血肿,建议患者 针刺结束后病人仰卧位做主动蹬腿锻炼 (术者协助抗阻力),下床后要马上走路 或蹲起锻炼,坚 持 5--10 分钟以上,至行走基本自如,才能离开诊室。
临床应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3) 股骨内上髁 (股骨内上髁上的诸附着处) 【布针范围】膝内上部的皮肤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