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够判断一个变化过程是否属于化学变化,从而加深对物质变化本质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变化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
2.能够理解并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能够判断一个变化过程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过程是否属于化学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验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变化的本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试剂等。
2.实验药品:氢氧化钠、硫酸铜、酚酞等。
3.课件和教案。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变化。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讲解,呈现物质变化的四个特征:有新物质生成、伴随能量变化、产生气体或沉淀、颜色变化。
让学生初步理解物质变化的特征。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如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物质变化特征的理解。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一些变化过程是否属于化学变化,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烹饪、制药等,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物质变化的四个特征,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
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教科版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教学过程】: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
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
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
怎样观察的更清晰?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
(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二、糖的加热实验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
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 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科版科学六下《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探究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下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物质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方面,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刻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化学试剂、实验仪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教学资源:相关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物质变化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物质变化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知识的实用性。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科版(7)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2课内容。
本课是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深入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压碎、溶解、加热三种变化所产生的现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物理变化也发生化学变化。
从这节课中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生成的具体新物质,但要求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现象出发,推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多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过也出现两极分化倾向: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而少数学困生由于对科学学习认识偏颇,认为科学学科不重要,造成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甚至产生倦怠情绪,因而导致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一)通过多种实验,使学生懂得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简单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了解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会发生化学变化,又会发生物理变化。
(二)学会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三)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难点:观察加热白糖的过程,分析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特征和判断方法。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感知物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以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等方法,掌握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物质和变化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判断物质变化类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质变化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学会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研究物质变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判断物质变化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实验教学: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质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稀盐酸、石灰水、酚酞试液等。
3.PPT课件:制作相关教学内容的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和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现象,如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这是什么变化?”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现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背景和目标这是继前一节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沙和豆子的混合,看不到明显的变化,而通过加热白糖这个活动,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变化。
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
因此白糖加热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是铺垫。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什么变化都没有发生。
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知道一些化学实验中要有安全防范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到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二、教学准备每组透明塑料杯两个分别装沙和豆子(洁净)、一根搅棒、一张大百纸、两张小纸、一个筛网、一支蜡烛、一个金属勺、白糖、火柴、护目镜、实验记录单。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1.说说生活中变化着的事物,渗透物质在变化的思想2.有没有不变的物质?(二)复习引入1.上节课研究了《身边的物质》,明确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揭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观察折弯铜丝和撕开纸片,发现改变了形状和大小。
(三)混合沙子和豆子1.出示沙子和豆子,把沙子和豆子混合,会不会发生变化?2.学生预测3.已经混合了怎样和之前的去比较?渗透取样的意识4.出示实验要步骤和要求取样混合搅拌分离对比5.学生观察、实验讨论6.交流发现7.小结:搅拌产生的碎屑,只说明沙和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特征和本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科版(3)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内容】《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2课的内容。
本课为第2课时,继上节课观察了“沙和豆子的混合和分离”变化后,继续观察白糖加热的变化,以及加热过程中蜡烛的变化,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即是不是产生新物质。
【学情分析】通过三年多的学习,六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规范的操作行为,以及良好的科学课堂习惯。
学生对本节课出现的物质白糖、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所以都比较熟悉。
本节课通过观察白糖加热和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学生能够体会到物质变化的奇妙和有趣。
这一课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应该能够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并且能够从中达到课标要求,乐学善学。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①通过加热白糖的实验和加热过程中蜡烛的变化使学生懂得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②知道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简单物质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③知道化学变化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物理变化。
2、过程和方法①引导学生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②体验小组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的过程。
3、情感状态和价值观①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并及时记录的习惯;②体会到在实验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
难点:观察加热白糖和蜡烛燃烧的过程,分析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法学法】本课以教师引导启发为主,讲解示范为辅的教学方法,学生则以合作探究,小组实际操作、交流、讨论等为主的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记录纸、白纸、火柴、蜡烛、小铁勺、白糖、水、搅拌棒、盘子、玻璃杯、手套、多媒体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1.回顾沙子和豆子混合与分离的实验。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科版(4)
小结: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并没有发现沙和黄豆有多大变化,黄豆还是黄豆,沙子还是沙子。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和观察到“有明显变化”同样重要。我们再来做个实验,看看物质有什么变化?
二、白糖的加热实验
1.白糖我们都见过,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用蜡烛(酒精灯)给白糖加热,白糖会发生什么变化?(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让我们一起仔细的观察白糖,并认真做记录。
1.师:现在请同学们来比较混合沙和黄豆、白糖加热这两个实验有什么不同?生述。
2.师: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什么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9页最后一个自然段,解决这个问题。
3.师:你现在知道沙和黄豆混合是什么变化?加热白糖是什么变化?
师: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学
情
分
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对科学课程三年多的学习,已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正确的实验研究方法、规范的操作行为,以及良好的科学课堂习惯。关于本课学生接触的4种主要物质:豆子、沙、白糖、蜡烛,这几种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学生认识。而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黑色的炭一样的物质则是本课学生重点认识的新物质。
教
学
目
4.眼睛不能靠碟子太近;
5.第一阶段实验观察发现到有一点点变化就请熄灭酒精灯,暂停实验,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白糖的变化(状态、颜色、气味等),并及时记录。
6.记录完毕,开始第二阶段实验请一直持续加热到不再变化。仍然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白糖的变化(状态、颜色、气味等),并及时记录。
四、实验现象:
白糖
加热前
有一点点
3.第三组实验材料:玻璃片、蜡烛、火柴、记录表。
教
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2)知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也能观察到物理变化。
2.科学探究(1)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知道一些化学实验中要有安全防范措施。
(2)体会运用证据的规则,寻找足够的证据证明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3)通过仔细观察确立判断标准,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科学态度(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察方糖1、出示材料,激发学生兴趣。
并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应该怎样来观察方糖。
生:观察方糖的形状、颜色、状态、气味等师:请大家小组合作认真观察方糖的特点并做好记录2、分组观察3、师:方糖有哪些特点?生:方糖是白色的,呈固态。
摸上去有点硬,没有气味。
【设计意图】明确观察目的,初步感知方糖,为接下来的观察做准备二、夹碎方糖用钳子夹碎方糖,认真观察夹碎后方糖的特点【设计意图】学生发现夹碎后的方糖发生了变化,初步感知物理变化三、加热方糖1、如果我们将方糖加热,它又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谁来预测一下?生:变成液体,方糖化了......他们猜测的究竟对不对呢?通过什么来验证?生:实验2、师:老师为大家提供的这些材料,请大家根据这些材料怎么做实验?思考一下实验时又应该注意些什么?生讨论实验方法和实验注意事项并汇报(出示实验方法:1.正确用火;2.注意防烫;3.认真观察;4.认真记录。
)3、想不想做实验!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方糖加热后会不会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呢!请大家认真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设计合理完整的实验论证自己的假设,并能坚持观察记录。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准备(两人一组):铁片、铁锈片、磁铁、铁锤、毛巾、电流检测器、铁钉教师准备:课件、铁锈粉、餐巾纸、表格等教学过程:(一)出示生锈图片引入。
1、课前布置找找身边铁生锈现象。
很多铁制物品被锈掉了,影响了我们的使用,要控制铁锈就要了解铁锈。
2、揭题。
(二)观察铁锈,与铁进行对比实验。
1、提出问题,明确探究任务:铁锈是从铁变来的,那么铁锈是铁么?怎样证明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呢?2、(取出铁片、铁锈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的不同。
(出示比较记录表一)引导思考:铁锈是否是铁?除了表面现象的不同以外,谁还有更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呢?铁还具有哪些特性?我们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3、我们在做这些对比实验时,应该怎么做?指导敲击和导电的实验方法。
4、(出示比较记录表二)强调注意事项。
5、领取实验工具,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6、反馈交流探讨结果,展示填表。
7、从以上的实验,可以证明什么?得出结论。
(三)探索铁生锈原因。
1、引导:是铁和谁发生的化学变化呢?这是我们控制铁锈的关键。
也就是铁锈的形成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引导学生大胆猜测。
3、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出示实验方案)提出要求。
(填写1-4项)4、学生分组讨论,填写实验方案。
5、汇报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并指导记录方法。
6、根据本组需要领取相应的实验材料。
[为使学生的课外实验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这承接第7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分析、讨论铁生锈的真正原因,进一步探索铁生锈的速度,从而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理解人们在生活中防锈的措施。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科版(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知道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
2.知道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非常重要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2.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三、教学准备:教师:纸张、火柴、金属汤匙、蜡烛、白糖、豆子、沙、水、烧杯、筛网、记录表等。
学生:观察周围物质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趣味实验导新课教师出示一张纸,谈话:老师这里有一张纸,下面请同学们也各取一张纸,跟老师一起做试验。
1)将纸整齐地折叠几次,然后伸展开。
2)将这张纸团成一团,然后伸展开。
3)在将这张纸撕成几条教师提问:刚才我们让这张纸发生了变化,这张纸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纸本身发生变化了没?学生根据试验得出:纸在形状,大小等发面发生了变化,但纸本身没有变化。
教师谈话:下面老师再跟同学们做一个试验。
实验演示:取刚才撕的一张小纸条,用火柴点燃纸条,观察现象。
教师提问: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变化过程中物质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观察得出:纸燃烧后产生了灰烬,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
教师谈话:世界是有物质构成的,物质总在不断地变化。
物质的变化各种各样。
这节课,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物质的变化。
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师生互动学新课活动一:观看视频《炝炒青菜》,观察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盐溶解了,青绿色的菜变成了黄绿色。
活动二:混合沙和豆子教师谈话: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两道“菜”,第一道“菜”:“凉拌”沙和豆子。
(出示沙和豆子)谈话:这是豆子和沙,将它们混合后会不会发生变化呢?要想知道这些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师生交流并达成共识:豆子和沙原来的样子,豆子和沙混合后的样子。
教科版科学六下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掌握变化过程中的相关科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物质的基本概念,对于物质的变化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相关科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质变化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掌握变化过程中的相关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掌握变化过程中的相关科学知识。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质变化的相关知识。
3.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的实验,如燃烧、溶解、沉淀等。
2.准备相关科学知识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燃烧、溶解、沉淀等,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以及变化过程中的相关科学知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4、实验现象5、友情提醒在科学实验中,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和“有明显的变化”都是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因此同样重要。
二、观察白糖的变化1、猜想用蜡烛给白糖加热,白糖会发生什么变化?蜡烛会发生什么变化?2、实验材料白糖、蜡烛、金属汤勺、打火机3、实验步骤①将蜡烛平稳立在桌上,点燃②用金属汤勺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的外焰上加热③观察白糖的变化4、温馨提示①手握勺子顶端②放外焰加热③眼晴不能靠勺子太近④加热结束不能用手去摸加热部分⑤加热结束后把勺子放在安全的地方5、实验现象白糖是由甘蔗和甜菜榨出的糖蜜制成的精糖。
白糖色白,干净,甜度高。
加热前:白色透明,颗粒状固态,有甜香味。
白糖的变化: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颜色变化:白色——黄色——褐色——黑色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6、填写: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观察实验现象猜想交流准备材料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填写记录表通过白糖加热实验,知道物质变化有的产生新的物质。
7、实验结论白糖加热到最后全部炭化,产生新的物质。
8、知识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前后,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样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类似糖加热的实验,糖加热到最后全部炭化,产生新的物质,这样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9、友情提示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状的白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是物理变化。
白糖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产生了不同与原来的新物质,这是化学变化。
10、讨论在加热过程中,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明确:蜡烛在燃烧时,发光发热,会产生黑烟,灯芯变黑,这是化学变化。
蜡烛在燃烧时,会慢慢变短,这是物理变化。
11、小结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常常伴随着物理变化。
先物理变化,再化学变化。
三、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2、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光发热B、有新物质生成C、产生气泡D、颜色发生变化(二)判断题1、水变成冰的变化是物质形状发生了变化。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科版(2)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科版(2)|》摘要:《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设计图、复习引入分钟.学们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我们世界是由物质组成,加热变化白糖 ()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写记录表教科版十二册二单元课《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课是科教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物质变化》二课单元主要研究物质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寻化学变化质产生新物质课是继前课观察了些物质变化继续深入观察物质变化并且通观察豆子和沙分离、加热白糖和蜡烛烧变化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区别物质相作用有会发生物理变化有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从这义上看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现象等重要课是由两实验组成是观察沙、豆混合变化二是加热白糖变化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程“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主要特征【学情分析】通几年科学学习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兴趣对科学质有定了科学素养得到相应培养已具备了初步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奇心和探究欲望乐动手善操作“物质变化”单元学生将通系列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然现象物质变化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研究化学变化程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教学目标】 l 科学概念、物质变化可以划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区别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些物质变化程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l 程与方法学习用筛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l 情感态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记录习惯、体会到实验操作程细致并实事是地汇报观察到现象对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教学重难】重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程出它们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难观察加热白糖程分析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教学准备】、学生四人组实验杯沙子、杯豆子、筛、筷子、张白纸、长柄金属汤匙、包白糖、蜡烛、火柴、金属盘、教师演示易拉罐、纸、学生实验材【教学程】教学环节分配教学设计设计图、复习引入分钟.学们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我们世界是由物质组成而且这些物质总是不断发生变化(举例) 这节课我们通实验仔细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揭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积极创设关“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问题情境能够激活学生探究兴趣提高他们探真理勇气促使他们形成以科学发明身份向知世界挑战心理状态二、探究活动观察沙子和豆子混合 0 ()观察沙子和豆子师请从封口袋里取出少量沙和豆放白纸上用己各种感官观察沙和豆特并作记录(生活动) ()猜测观察黄豆和沙子特引领学生从多角观察事物特征混合事物程指导学生学会留下样通比较分析变化利用搅拌、分离物质做更细步观察比较总结这实验物质变化特师我们把杯里沙子和豆子混合沙和豆会会发生变化? (3)进行混合、搅拌(把沙子豆子倒杯里进行搅拌)师混合豆子和沙子发生什么变化了呢?有什么证据说明没有发生变化?(用筛子分离沙和豆子进行观察) ()分离混合物与原沙子和豆子进行比较、对照看有没有发生变化?师结搅拌产生碎屑只说明沙和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变化特征和性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板没有产生新物质三、探究活动二加热白糖 5 ()每组包白糖展开放桌上用各种感官观察将白糖特记录表格加热白糖变化记录表加热前预测加热变化白糖 ()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写记录表(3)讲给白糖加热方法和师演示师先蜡问“蜡烛火焰分三部分哪部分温高?”提示用蜡烛外焰加热提示、手握汤匙顶端;、放外焰加热; 3、眼睛不能靠汤匙太近;、加热结束不能用手摸加热部分; 5、加热结束把汤匙放金属盘子里; 6、观察白糖变化、蜡烛变化; ()学生进行加热白糖活动并及记录观察到现象实验方法提示有助学生快速正确地进行实验避免各类实验事故发生也节省(5)交流观察到现象(白糖加热程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白糖加热情况下变成液体白糖然继续加热白糖颜色由白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发生了化学变化如继续加热黑色炭还会烧)学生汇报师边板(状态变化颗粒状液体状糊状固体状颜色变化白色褐色黑色气味变化白糖香味焦味)(如学生提到加热程会产生气泡如放焰或焰心加热长勺底部会产生黑烟这是什么原因呢?引到蜡烛烧观察上)(6)白糖充分加热留下黑色东西还是原白糖吗?说明了什么?(说明白糖加热程生成了新物质)板产生新物质师这种新物质还是糖吗?师我们都知道糖能溶水只要我们将黑色固体放到水搅拌看能否溶就知道它是不是糖(学生活动)师黑色固体溶了吗?生没有师说明了什么?(黑色固体不是糖)师蜡烛烧又有什么变化呢?蜡烛烧变成了什么?学生能够轻易说出白糖加热变化特可以看到许多明显现象因教师引导要逐渐让学生比较两实验物质变化区别对黑色物质和白糖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得出有产生新物质四、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 5 师讲述物质变化般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像白糖加热、蜡烛烧那样会产生新物质变化我们称化学变化板化学变化师而像弯曲易拉罐撕碎纸片混合豆沙只改变物质形状、、状态等没生成新物质变化称物理变化板物理变化师你们说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质区别是什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质区别是有没有生成新物质)比较掌握物质变化特由老师归纳形成科学概念五、拓展延深、师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你能举例说说生活哪些现象属物理变化哪些现象属化学变化?(生举例)、课讨论白糖加热发生化学变化程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蜡烛烧发生化学变化有没有产生物理变化?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要学生学习如何把科学探究和学生日常生活相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周围然生活建立起“真”理使学生能够从繁杂世界里建立起属我却又和周围世界相吻合认知体系建立起实事是科学态【板设计】板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物理变化只是物质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物质变化程是否产生新物质。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_教科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能够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因此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1)观看和实验:铁丝弯曲、纸张的变形、火柴的燃烧和蜡烛的燃烧,初步感知“没有新物质产生”和“有新物质产生”。
(2)观看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实验现象,进一步明白得有新物质产生本质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细心观看的适应。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看到的现象,关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依照观看到的事实,判定物质有没有变化【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看和概括【教学预备】:每组按如下要求进行预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手中的烧杯里装有一种液体,上课前3分钟,老师把一颗光亮洁白的铁钉一半放入溶液中,一半在溶液外边,请观看实验现象。
这浸入溶液里边的铁丝什么缘故会变色?它们怎么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确实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相关知识。
二、教学新课1、实验一:铁丝弯曲同学们小组合作,把手中的铁丝做成一个你喜爱的小动物或者是一个阿拉伯数字。
(生积极动手)做完后观看,这根铁丝有没有变化?有哪些变化?能不能表达出来?(长短、形状发生了改变,但铁丝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也确实是“它依旧铁丝,本质没有变”。
2、实验二:折白纸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同学动手将实验桌上的白纸做成一个你们喜爱的纸模。
比一比,看哪些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积极动手制作),做完后,认真观看,这张白纸什么发生了改变?什么又没有发生改变?(纸张大小、形状等发生了改变,而纸张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小结:以上两个实验,物质的形状、大小都发生了改变。
但物质本身并没有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的产生”。
是不是所有物质都只有形状、大小、形状的改变,而没有其他变化了呢?小组讨论,摸索并汇报。
我们来看看两个燃烧实验,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可能显现的安全问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科版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1.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准备每组一杯沙子、一杯豆子,一根蜡烛,2个小盘子,一个勺子,一小盘白糖、一个筛网、一个盘子、一个放大镜、一块玻璃片。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难点:观察加热白糖的过程,分析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沙子和豆子,你们以前仔细观察过豆子和沙子吗?2.那我们今天就来认真的观察一下,请大家把它们分别倒一些在两个小绿盘子里,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沙子:细小、颗粒状、棕色等;豆子:椭圆形、黄色等)3如果我们把杯中的沙倒入装有豆子的杯中进行混合、搅拌,沙和豆会不会发生变化?4.小组混合、搅拌。
5.混合后的豆子和沙子发生变化了吗?有什么方法能进一步说明它们有没有发生变化?(用筛子分离沙子和豆子进行观察)6.请大家用筛子分离沙子和豆子,把沙子筛在盘子里,与原来小绿盘子的沙和豆进行比较、对照,看有没有发生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7.小结: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并没有发现黄豆和沙子有多大变化,黄豆还是黄豆,沙子还是沙子,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在科学实验中,没有明显变化和有明显变化同样重要。
.三、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1. 导入:是不是所有的物质在发生变化的过程中都不产生新物质呢?今天我们再来做一个有趣的白糖加热的实验。
教科版科学六下《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验和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物质的基本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合物等,也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但是,学生可能对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原理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原理。
2.不同条件下的物质变化。
3.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质的变化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2.问题教学法: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本质。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条件下的物质变化和化学反应。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实验器材。
2.实验药品和试剂。
3.PPT和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口头讲解,引出本课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和学习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或PPT,呈现不同的物质变化和化学反应,如燃烧、腐蚀、沉淀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学习。
操练(2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质的变化和化学反应,同时让学生学习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能。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口头讲解,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原理。
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口头讲解,介绍不同条件下的物质变化和化学反应,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
教科版科学六下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教案.docx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案)新登镇小心小学袁立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2.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屮,会既发生化学变化乂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蜡烛给白糖加热并验证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2.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屮,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准备】每组一杯沙子、i杯黃豆,儿张纸,一根小棒,一个筛网,一支蜡烛,i块易拉罐铝片,一支试管夹,一小包白糖,一个塑料小勺、一盒火柴,一个盘子,一张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身边的物质》,知道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也知道“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仔细来研究物质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板书课题:《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在大家的面前有一•袋豆子和一•杯沙子,给大家半分钟时间,仔细观察沙子和豆子,描述它们的特点。
(沙子:细小、颗粒状、棕色等;豆子:椭圆形、黃色等)2.我们把杯里的沙子和豆子混合,沙和豆会不会发生变化?你的猜测是怎样的?实验。
3.进行混合、搅拌。
(各取一部分沙子和豆子倒在空的那个杯里,进行搅拌)提问:为什么不倒完?(留下一些样本,实验前后可以进行比较)W:混合后的豆子和沙子发生什么变化了吗?有什么方法能进一步说明它们有没有发生变化?(用筛子分离沙和豆子进行观察。
)4•请大家用筛子分离沙子和豆子,把沙子筛在盘子里。
与原来的沙子和豆子进行比较、对照,看有没有发生变化?(搅拌产生的碎屑,只说明沙和豆子形态发生了细微的变化,特征和性质没有变,沙还是沙,豆还是豆,有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呢?)板书: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5.整理实验一:请1号同学把盘子里的沙子倒到讲台边的水槽里,盘子拿回,接下来还要用。
请2号同学把其他材料也拿到上面来集屮。
三、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导入:是不是所有的物质在发牛变化的过程屮都不产生新物质呢?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白糖加热的实验。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科版 (1)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仔细观察物质变化过程,根据观察到的事实作出判断。
难点:对实验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三、教学准备每组一盒火柴、一根蜡烛、一个铁盘、一把长柄勺、冰糖若干、一块抹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它们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今天,我带来了一种常见的物质,你们认识吗?(投影展示冰糖)(预设:冰糖)2. 不错。
你能使它发生变化吗?(预设1:放入水里,它会溶解。
2:砸碎3:放在火上烧)这一大块放在水里(直接加热)吗?怎样提高效率呢?(先砸碎)3. 请你来试一试。
(学生尝试)它变化了吗?变得怎样了?但它的本质依然还是冰糖,只是改变了(形态、大小……)4.你觉得冰糖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二节《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
(二)冰糖加热实验1. 想好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猜测?(预设1:颜色会变黑。
2:会变焦。
3:会变成液体……)2. 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试试便知道啦!但在试之前,先要观察一下冰糖原来的样子,以便等会更好地比较它的变化。
请大家把课作本翻到P15页,完成活动记录“加热前的状态”和“预测”两项。
3.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 交流发现: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预设:一颗一颗的)什么状态?(固体)(半透明、白色)指出是无色。
有没有气味?(无)板书5. 接下来我们用这些仪器进行加热。
(展示一下)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预设1:用外焰加热)为什么用外焰?(温度高、放低了容易把蜡烛熄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实验:
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
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
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
(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
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
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
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二、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
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c、教师在巡视中指导观察和记录以及安全事项。
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6、拓延:我们在对糖加热的过程还是蜡烛燃烧的过程,蜡烛的燃烧是怎样的变化呢?
三、总结: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变化不单纯属于物理或者化学的变化,有时像糖加热和蜡烛燃烧一样同时出现。
做个有心人,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究竟属于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