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大学生摩擦性失业与就业市场功能的完善
就业与失业问题分析
就业与失业问题分析就业与失业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既关系到个体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就业与失业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途径。
一、就业问题分析就业作为一个经济社会问题,涉及多个层面,包括劳动力供需、人力资源分配、职业培训等。
以下是针对就业问题的分析:劳动力供需失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供需严重失衡成为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某些行业和地区存在就业困难,而其他行业和地区又面临人才短缺。
教育与职业培训不匹配:教育体系与职业培训体系与实际就业需求之间的脱节,也导致了就业问题。
某些专业人才供过于求,而某些就业热门领域缺乏人才。
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经济的转型和结构调整也给就业带来了压力。
某些传统行业的衰退和新兴行业的兴起,往往导致部分劳动者在转岗过程中遇到就业困难。
二、失业问题分析失业问题是一种社会不稳定因素,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个体经济困境。
以下是针对失业问题的分析: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等原因导致的失业。
某些行业或职位的就业机会减少,导致一些人长期失业,难以重新就业。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和匹配问题导致的失业。
劳动者在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时,需要时间和资源来与用人单位进行匹配,期间出现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季节性失业:某些行业或职位由于季节性需求的原因,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才有就业机会。
在非就业季节,劳动者面临失业的风险。
三、解决就业与失业问题的策略与途径解决就业与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积极引导。
以下提出几项策略与途径:1. 加强教育与职业培训:加大对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使其更贴合实际需求,增加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
2.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实现就业机会的持续增长,提高劳动力供需的平衡。
3. 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建立健全的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提高匹配效率,减少摩擦性失业。
大学生就业失业问题及政策措施研究
大学生就业失业问题及政策措施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就业市场并没有随之增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失业率高的问题日益严重,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失业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政策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失业问题的原因1、供求失衡近年来,国内虽然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但就业市场未能相应扩大,导致供求失衡。
据统计,每年约有百万名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而就业市场的空间有限,难以容纳如此庞大的人群。
2、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缺乏职业规划,导致就业能力低下。
许多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过于追求热门,而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导致其面临就业困难。
3、社会需求不匹配有些大学生缺乏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技能,或者学历水平不符合市场要求,也会导致其就业困难。
二、大学生就业失业问题的影响1、个人情感压力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会面临经济、心理以及社交压力,影响个人心理健康。
2、社会不稳定失业率高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影响社会发展,甚至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3、人力资源浪费大学生就业难、失业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浪费了社会的投资,也浪费了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与专业技能。
三、政策措施研究1、加强职业指导高校应更加重视职业规划的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并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增强自身竞争优势。
2、加强实践教育学校还应该加强实践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
3、政府引导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增加资金投入,支持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调整就业市场结构,改善就业环境,降低大学生就业难度。
4、发展公益岗位政府还可以发展一些公益性的岗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有机会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结论在大学生就业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现状下,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都应当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指导,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失业问题。
破局“摩擦性失业”
破局“摩擦性失业”作者:柳宇轩来源:《中国新时代》2022年第10期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相信在多方合力下,一定能缓解摩擦性失业难题。
在2022年7月15日举行的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中,针对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群体的就业形势做了详细说明。
会上提到,据调查,2022年4月-6月,16岁~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已连续3个月上升,从4月的18.2%、5月的18.4%到6月达到了19.3%的新高。
这个数据和2018年同期相比几乎翻倍。
同时,这一年龄段失业率比整体失业率高出13.8个百分点。
在总结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对此表示,当前青年人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青年群体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困境。
付凌晖提到一个“新词”:“摩擦性失业”。
一时间,“摩擦性失业”成了网上讨论的热词。
摩擦性失业是短期正常现象其实,“摩擦性失业”并不新,它是一个早就存在的经济学概念。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就提到许多关于社会就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
凯恩斯认为,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流动或者由于市场供应不完善,而造成的一种失业。
劳动力在异地之间变更,或劳动力流动的缺乏都可能会造成摩擦性失业。
比如从一个城市搬去另一个城市生活,这个劳动力异地变化过程中就会存在短暂的失业期。
通俗地说,摩擦性失业是指当人们放弃原来的职业再寻找新的工作,可能需要花费一段时间而出现的失业状况。
事实上,摩擦性失业是3种常见的失业类型之一,另外两种是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对失业现象进行更加细化的专业区分,就能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失业源头控制与失业压力的纾缓。
和结构性失业相比,摩擦性失业是短期的、暂时的。
当前青年群体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则是因年轻人对未来有着更高预期,因而也更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求满意的岗位。
2021年选择从原单位离职时,崔静就做好了“放缓脚步”的决定。
摩擦就业调研报告
摩擦就业调研报告摩擦就业调研报告摩擦就业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双方之间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的困扰和问题。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市场的不断扩大,摩擦就业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
本调研报告将就摩擦就业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摩擦就业的现状1. 就业市场结构有效对供求形成约束。
摩擦就业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就业市场结构导致的。
许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双方匹配度低,难以实现最优配置。
2. 就业渠道不畅。
尽管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但仍有很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信息。
就业渠道缺乏畅通渠道,造成了摩擦就业问题。
3. 工作技能与需求不匹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然而,许多求职者的工作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二、摩擦就业的原因1. 教育问题。
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和教育内容的过时是导致摩擦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前的教育体系仍然侧重于传统的知识技能培养,缺乏实践能力的提升,使得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2. 信息不对称。
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也是摩擦就业的重要原因。
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需求和要求了解不足,而求职者无法得到真实、准确的用人单位信息,造成了摩擦就业问题。
3. 市场机制不健全。
当前的就业市场规则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
用人单位往往更倾向于聘请熟人或者有经验的求职者,而排除那些没有熟人关系或者新入行的求职者。
三、应对策略1. 改革教育体制。
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提高求职者的竞争力。
2. 加强信息共享。
通过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能够公平地、准确地获取信息,提高匹配度。
3. 完善就业市场规则。
建立和完善就业市场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约束,使市场更加公平、公正地运行,提高求职者的就业机会。
4. 加强职业培训。
为求职者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机会,使他们的技能与市场需求更好地匹配,提高求职者的就业能力。
试论大学生摩擦性失业与就业市场功能的完善
试论大型研发项目界面协同的混沌操纵[摘要]本文总结了大型研发项目所包括的界面类型,并针对研发项目各组织间的异构性、信息时滞所引发的不同步问题,引入混沌理论对研发项目组织界面进行协同操纵,成立研发项目系统的界面协同混沌模型,分析了研发系统界面协同的条件和进程,论述了对界面进行协同操纵的两类混沌操纵方式。
运用混沌理论对研发项目界面治理进行协同操纵,为研发项目界面治理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大型研发项目;界面;协同;混沌操纵大型研发项目是指涉及大量人力,花费庞大财力、物力,需要多组织协作研制,且往往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复杂性巨系统。
最为典型的是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包括《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进展计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863打算”、“973打算”等所涉及的重大科技专项。
由于研发项目是动态创新进程,具有不确信性、模糊性和重复性。
在项目研发进程中,各子系统之间、整个系统和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和外界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复杂的信息的传递和互换,其传递和互换方式对研发进度和本钱有超级大的阻碍。
对总系统的整合者和操纵者而言,界面协同操纵问题是其面临的要紧治理问题。
通过有效的界面协同操纵,促使组织间研发活动同步,是保证明现研发目标的重要手腕之一。
1 大型研发项目界面要素大型研发项目组成多维界面网络系统,系统内部的界面是各异构组织间进行信息沟通和传递、组织间关系交互作用的区域。
研发项目界面可分为三种形式。
进程界面又称为流程界面,通常指研发项目从论证立项开始,到项目完成的整个研发周期各时期之间所具有的界面。
郭斌等把研发进程中的界面分为R&D/R&D界面,研究、开发界面和设计、制造工程界面。
进程界面与时刻有较大关系。
随着项目的进展,技术和产品形态也慢慢由抽象转为具体。
不同的研发项目,其流程不尽相同,大型研发项目,往往采历时期—门体系开发方式,即在每一个时期终止,下一个时期开始之前,需要进行时期性回忆,以查验时期性的功效是不是知足预先设定的需要,下一时期的开发条件是不是具有,以作出继续或舍弃的决策。
大学生失业的现状与思考(2)
大学生失业的现状与思考(2)关于大学生失业的现状与思考要改变大学“严进宽出”的局面,培养专业素质过硬的大学毕业生。
最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适当减少第二产业、扩大第三产业所需的专业招生人数。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增加显著,要适应这一变化,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教育部长周济说过“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要根据实际开设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相关的实用技术课程,面向当地的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级专门技术性人才。
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在增加劳动者就业机会上出实招。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应当成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邱兆祥先生提出,要解决失业问题,首先发展第三产业。
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劳动者的吸纳能力最大,并且我国目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
另外,对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的我国来说,提高农业对大学生就业的供给能力,对解决知识失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农业要走创新型道路,现代农业对知识劳动者的需求空间非常巨大,发展现代农业也将成为解决我国知识失业问题的途径之一。
与此同时,需要国家采取有力措施,吸引知识劳动者到现代农业部门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别等,使知识劳动者能够踊跃地到现代农业部门中就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消除知识失业现象。
三是加大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在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上动真格。
一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
要加大就业市场建设力度,通过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及时传送各种供需信息,消除信息不充分,打破地区分割、城乡分割等状况。
政府要废除一些束缚人才流动的人事管理制度,如档案管理制度,户籍制度等,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减少知识失业现象的发生。
二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建立完善的覆盖全社会和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社会保障体系, 重点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向全社会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覆盖速度及统一社会保障的标准。
关于当代大学生失业与就业
关于当代大学生失业与就业当代大学生失业与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
在经济全球化、技术革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们面临着诸多就业困境。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失业原因、解决办法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一、当代大学生失业原因1. 教育与就业需求不匹配目前的教育体系存在一定缺陷,与市场需求不完全适应。
大学生在校期间,经常接受理论性、学科性知识的培训,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了大学生在求职时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从而增加了他们失业的风险。
2. 就业岗位结构性矛盾随着经济结构转型,部分传统产业逐渐衰退,而高新技术、互联网等领域的就业机会日益增加。
然而,这些新兴行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陌生,导致他们很难进入这些领域。
3.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人口竞争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快速推进,大学毕业生涌向大城市就业,导致了激烈的人才竞争。
城市就业岗位数量相对较少,竞争激烈,使得许多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的解决办法1. 深化教育改革针对教育与就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应加强高校教育改革,注重实践教育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2.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在高校教育的基础上,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计划,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机会。
这样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3. 多元化就业渠道除了传统的就业渠道,大学生可以积极寻找其他就业途径。
创业、自主创新等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鼓励创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三、政策建议1. 完善就业引导政策政府可以设立就业引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求职技巧培训。
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提高他们的就业技巧和素质。
2.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应该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浅论大学生失业的现状及对策
浅论大学生失业的现状及对策大学生失业是一种知识失业,是指一部分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界劳动者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
大学生失业是知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与合理配置的具体表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就业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在市场中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失业问题凸显。
大学生是构建创新型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客观分析大学生失业问题对于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大学生失业的现状(一)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还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特别是招聘管理工作,要建立一套合法、科学、有效地招聘流程,对人员招募选拔、录用、最后招聘评估等一系列的招聘活动进行阶段化的管理。
用人单位特别是负责招聘的相关人员应该熟悉国家有关劳动就业的法律法规,并且以此为依据制定本单位招聘制度和录用细则。
人力资源部也有义务向全体员工宣传本单位认人事方面的相关制度。
每年录用大学毕业生最多的用人单位就是企业,我们知道企业的目标就是事先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而应聘者往往追求个人目标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这难免与企业目标不一致。
单签理论界缺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还应该包括是否实现了自身的社会责任。
即应该在社会保障和社会公益事业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高校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进行教育体制改革例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
高校应建立灵敏的市场反应与调整机制。
要从人才市场的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和制定课程规划。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笔者认为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首先得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可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其次,学校可以积极与用人单位接触。
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就业基地,让学生早日介入就业市场。
为就业做好准备。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要切实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必须转向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象从应届毕业生扩展到全体在校学生,努力做到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
如何处理失业与就业问题
如何处理失业与就业问题失业和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无论是面对经济衰退还是行业结构调整,失业率的上升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处理失业与就业问题。
首先,对于失业者来说,积极主动的态度至关重要。
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挫败感不可避免,但以消极消沉的态度面对失业只会让情况更加恶化。
相反,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如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参加培训课程,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是很重要的。
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心情也能帮助我们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其次,对于求职者来说,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行业和职位对人才的需求有所不同,掌握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通过阅读媒体和行业报告,参加招聘会和就业培训,我们可以了解到市场上哪些职位需求较大,哪些行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以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此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处理失业问题的关键。
无论是在求职过程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通过与他人建立积极的工作关系,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职业机会和资源。
与同行业的人交流,参加社交活动和行业组织,获取相关信息和资源,都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此外,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也是处理失业与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就业方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灵活的就业方式,如自由职业、远程办公和共享经济,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这些新的职业模式。
最后,政府的积极参与也能帮助我们处理失业与就业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就业培训等措施来促进就业。
此外,建立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投资政策也是吸引企业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因素。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解决失业与就业问题。
总之,处理失业与就业问题需要积极的态度、适应性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论文 论大学生就业与失业
论大学生就业与失业[摘要]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目前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它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问题与成因进行了探讨。
并对解决失业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关键词]大学生高等教育就业现状近年来,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大学毕业生绝对过剩了。
在美国和日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35%和23%,而我国仅为5%。
显然,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有两种表现:其一,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较为“理想”的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位的难度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大;其二,某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方面“高不成、低不就”,陷入选择性失业的怪圈。
失业可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一般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不愿就业,有业不就,从严格意义上说这并不属于失业的范畴;非自愿失业则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愿意就业,却无业可就。
而选择性失业,既不同于自愿失业,因为这些人有强烈的就业愿望,且在积极地寻找工作;也不同于非自愿失业,因为这些人并非无业可就,而是挑肥拣瘦,宁可失业也不愿“屈尊就嫁”。
简言之,选择性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择业过程中因主动放弃某一或某些就业机会,而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失业的状况。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选择性失业在许多社会群体中都存在,当前在部分大学毕业生中尤为突出。
总来看,大学毕业生选择性失业于己于国都不利。
就大学毕业生而言,选择性失业的弊端主要有:它意味着在从学校迈向社会的起始阶段遭受挫折,对个人心理和成长道路都有负面影响;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壮志未酬”,较高的人力资本投入尚无回报,已经成人却未能自食其力;韶华流逝,后续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择业难度有增无减。
当然,也有个别大学生在走出选择性失业的低谷之后,最终找到了较为可心的工作,利益大于代价。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的研究与思考【摘要】"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文章首先介绍了这一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指出了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
在分析了导致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包括教育体制问题、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就业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心态和态度问题以及社会政策支持不足。
最后在结论部分提出应该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呼吁大学生应提升就业竞争力,积极应对就业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与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失业,教育体制,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就业能力,实践经验,心态问题,态度问题,社会政策,政府支持,学校支持,企业支持,解决问题,就业竞争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庞大,而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并不平衡,导致大量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题。
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经验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也加剧了他们在毕业后找工作的困难。
加之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心态和态度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机会。
社会政策对大学生的就业支持不足,也增加了大学生失业的风险。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思考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探讨可能的解决之道。
1.2 问题意义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的研究与思考至关重要,其意义在于揭示和解决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不仅仅关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更涉及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失业率的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这不仅会加重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还会阻碍国家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背后反映了教育体制、就业市场、社会政策等多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通过研究和思考这一现象,可以深入探讨这些问题的本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和完善措施。
大学生失业论文
大学生失业论文近年来,大学生失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失业率居高不下,这引发了人们对于高等教育体系的质疑。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原因1. 教育体制问题现行教育体制下,大学教育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此外,学校的择业指导也存在不足,缺乏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使得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困难。
2. 就业市场供需失衡由于经济发展速度不均衡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就业市场供需失衡也是导致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原因之一。
许多传统产业逐渐萎缩,而新兴行业和高技能岗位的需求又较高,导致就业机会的不对等,使得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竞争压力加大。
3. 大学生自身问题一些大学生自身对于就业的认知和准备不足,缺乏足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此外,一些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对工作条件、岗位薪资等方面有一定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使得他们很难找到满足自己期望的工作。
二、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的方案1. 教育改革针对教育体系问题,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加强实践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让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好地掌握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
此外,加强就业指导和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技能。
2. 鼓励创业为了解决就业市场供需失衡问题,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资金、创业辅导和创业环境支持等,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3. 加强企业合作学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以适应市场需求。
4. 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学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和就业准备。
此外,学校还应与就业服务机构合作,扩大宣传力度,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推荐。
摩擦性失业的例子
摩擦性失业的例子【篇一:摩擦性失业的例子】有没有怀孕之后正常来月经的例子?问题分析:怀孕者早期症状是月经停止,并且一旦怀孕也就不会来月经了。
如果怀孕后又出现阴道出血的现象,这种情况不是月经,而极大可能是发生了先兆流产或难免流产。
意见建议:如果有正常性生活的育龄妇女停经后又出现阴道出血,应考虑先兆流产的可能,应及时去医院妇产科检查。
好医生在 | 2016-12-22 18:16:26共有1条回答【篇二:摩擦性失业的例子】范文一: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什么是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缺乏流动性,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市场组织不健全所造成的失业。
这种失业一般发生在人们处于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因而工作不停变动的场合。
其中,劳动力缺乏流动包括老人退休、年轻人进入就业市场的新老交替过程,以及人们因迁居而变换工作等情形。
例如,人们搬到一个新城市后需要寻找工作,一个人由于某种职业不够理想而想寻找其他职业所引起的暂时性失业。
大学毕业生寻找一个工作时需要花费一段时间,从而导致一时性失业,妇女在生万孩子后可能需要重新寻找工作,等等。
这些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造成的失业,以及意向新假如劳动力队伍或重新假如劳动力队伍过程中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的特点摩擦性失业的特点是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失业期限较短。
摩擦性失业的原因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信息的不完善及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
摩擦性失业是由国家经济制度的动态结构造成的。
在这种经济现象中,由于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原有的工作不断消失,新的工作不断产生,而工人在交换工作时需要时间,因而就产生了相应的临时性失业,即摩擦性失业。
它的规模决定于失业工人和他寻找工作碰到一起时所遇到的结构上的困难。
这种结构上的困难,主要是指缺乏就业机会的信息,缺乏就业的知识,以及缺乏迅速移动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
摩擦性失业也和工人自由寻找新工作和随意变换工作有关。
就业机会与失业保障的完善
就业机会与失业保障的完善在如今日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就业机会和失业保障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就业机会的缺乏、工作环境的质量、薪资待遇的不公等问题,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从产业结构调整、职业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强就业机会的创造,同时,完善失业保障体系,保障每个劳动者的权益。
一、就业机会的创造就业机会的创造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引导劳动力向高附加值、高技能、高薪资方向倾斜。
2.增加公共领域和服务业的就业机会,鼓励创业、自主就业和灵活就业,减少过度依赖制造业和重复性劳动的用工。
3.强化职业培训,强化教育质量,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人才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积极引进吸纳国际优秀人才,开展海外招聘和留学生回国创业政策,扩大就业机会。
二、完善失业保障体系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障体系,通过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参保范围和覆盖面,提高失业保障金水平,并增加职业培训等服务,帮助失业人员更快地重新就业。
2.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和推广,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打击非法招用、欠薪和强制劳动等行为。
3.积极推广“就业为主、失业为辅”的政策,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和灵活的社会保障方式,为失业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4.加强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招聘、求职、咨询和职业培训等服务,帮助劳动者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总结就业机会和失业保障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石,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就业机会的创造,完善失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同时,个人也应该积极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提高自身素质和适应能力,增强自主就业的能力和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为实现“全民创业、全民就业”做出贡献。
论解决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社会对策
论解决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社会对策【摘要】当前社会,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从加强职业教育、提升就业指导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创业就业环境、加强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探讨解决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社会对策。
加强职业教育可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就业指导服务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安全感,推动创业就业环境可以激发毕业生的创业热情。
加强产业结构优化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综合对策应包括重视教育培训和促进政策落实等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社会对策,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服务,社会保障制度,创业就业环境,产业结构优化,教育培训,政策落实。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也逐渐加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但却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挑战。
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些传统行业就业机会减少,新兴产业和职业却并未能及时跟上。
这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成为了“失业”人群中的一员。
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严重性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水平的下降,还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可能会产生负面情绪,影响社会和谐。
这也浪费了国家投资在他们身上的教育资源,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解决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1.2 问题意义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困难和失业风险。
这不仅影响着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发展,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的存在,不仅是个体就业困难的表现,更是社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完善等多种问题的综合体现。
关于当代大学生失业与就业
关于当代大学生失业与就业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
然而,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和经济发展的放缓,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失业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失业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一、就业市场供需失衡是导致大学生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每年大量的大学生涌入就业市场。
然而,现实情况是,就业市场并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来吸纳这么多的毕业生。
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的用工需求逐渐减少,导致职位供应不足;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技术行业的职位需求却相对较少,导致岗位供需不平衡,许多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大学生职业素质不足也是导致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当代社会,除了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外,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很多大学生在专注于学习的同时,忽视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
而这些职业素质恰恰是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由此可见,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不足是导致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在大学期间,大多数学生都过于重视学习成绩,忽视了对自己未来就业的规划。
缺乏职业规划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往往盲目地投递简历,缺乏战略性地寻找工作岗位。
另外,大学生通常缺乏实践经验,缺少了解用人单位的机会。
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增加了他们失业的可能性。
针对当代大学生失业问题,如何有效应对?一、加强职业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学校应该增加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此外,学校可以建立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场。
二、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学校可以设立职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
这包括帮助学生制定长远的职业目标,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为学生提供实用的就业技巧和面试技巧等。
三、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合作。
试论大学生摩擦性失业与就业市场功能的完善(一)
试论大学生摩擦性失业与就业市场功能的完善(一)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摩擦性失业就业市场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结合职业搜寻理论对大学生摩擦性失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大学生摩擦性失业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发育不足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割: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提出解决大学生摩擦性失业的主要对策:一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二是对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中介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三是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功能一、职业搜寻理论与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指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求职者为获得自认为满意的职业而不断地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职业搜寻的现象。
职业搜寻理论认为:(1)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
(2)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
未来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的提高幅度递减。
(3)劳动者为获取有关报酬和工作岗位的信息需要花费成本。
随着搜寻时间的延长.职业搜寻成本也随之增加,并且。
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
(4)根据“成本一收益”分析法,当职业搜寻收益大于搜寻成本时.进行职业搜寻就是有利的.而最优的职业搜寻时间为多久,则取决于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时间成本。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劳动者应该继续搜寻,直到二者相等时才应该停止搜寻在职业搜寻时间到达最优点之前的这一段时期,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就是理性的选择。
…根据这一理论.现在我们假定一个大学生毕业时并不完全了解市场的就业信息.但是他知道不同企业的待遇不一样.于是.为了找到待遇最佳的工作,他必须花费时间不断地搜寻.在搜寻时间达到最佳点之前.他继续搜寻就是理性行为.这一最佳搜寻时间长度也就是他的失业时间长度。
大学生工作找寻过程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
大学生如何应对失业与就业问题
大学生如何应对失业与就业问题当前,随着经济发展的动力减弱和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
如何应对失业与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大学生如何应对失业与就业问题。
一、加强就业观念的转变大学生要从就业观念上进行转变。
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只有在大型国有企业工作才是稳定和安全的,而现实情况却是,国有企业的招聘人数有限,竞争非常激烈。
因此,大学生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做好面对不同就业机会的准备,包括私营企业、外企、创业等。
二、发挥个人优势,提高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注重发挥个人的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乐观向上,积极付出努力。
此外,要注重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宽自己的人脉和社交圈。
这些都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灵活运用多种渠道寻找就业机会大学生要灵活运用多种渠道寻找就业机会。
除了传统的招聘会、报纸、网站等途径外,大学生还可以积极利用校园资源,与企业建立联系,参加一些岗位实习。
此外,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招聘APP等途径,了解岗位信息,与企业建立联系。
要利用多种渠道获取就业信息,增加找到合适工作的机会。
四、鼓励积极创业,拓宽就业渠道大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可以考虑积极创业,拓宽就业渠道。
根据自身兴趣和优势,可以选择创办个体工商户或合伙企业等形式,发展自己的事业。
创业可以既解决就业问题,又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但创业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等。
五、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大学生在应对失业和就业问题时,要始终保持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通过不断学习和进修,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的需求。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这些都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六、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面对失业与就业问题,大学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摩擦性失业就业市场论文摘要:当前大学生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结合职业搜寻理论对大学生摩擦性失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大学生摩擦性失业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发育不足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割: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提出解决大学生摩擦性失业的主要对策:一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二是对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中介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三是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功能一、职业搜寻理论与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指在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求职者为获得自认为满意的职业而不断地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行职业搜寻的现象。
职业搜寻理论认为:(1)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同时每个企业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同.劳动者为了获得报酬满意的工作,必须在劳动力市场搜寻。
(2)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获得的工作报酬就越高,但是随着他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时间的延长。
未来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的提高幅度递减。
(3)劳动者为获取有关报酬和工作岗位的信息需要花费成本。
随着搜寻时间的延长.职业搜寻成本也随之增加,并且。
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
(4)根据“成本一收益”分析法,当职业搜寻收益大于搜寻成本时.进行职业搜寻就是有利的.而最优的职业搜寻时间为多久,则取决于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时间成本。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劳动者应该继续搜寻,直到二者相等时才应该停止搜寻在职业搜寻时间到达最优点之前的这一段时期,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就是理性的选择。
…根据这一理论.现在我们假定一个大学生毕业时并不完全了解市场的就业信息.但是他知道不同企业的待遇不一样.于是.为了找到待遇最佳的工作,他必须花费时间不断地搜寻.在搜寻时间达到最佳点之前.他继续搜寻就是理性行为.这一最佳搜寻时间长度也就是他的失业时间长度。
大学生工作找寻过程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
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成熟、不完善,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信息搜寻和传递是需要较高成本的.供求双方只能在有限的成本和有限的知识条件下进行搜寻。
而这种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效率之低下,直接影响供求双方的有效匹配。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发展空间、工资待遇、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等等有自己的期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个人素质等也有一定的要求。
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大学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而用人单位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的情况。
所以摩擦性失业的表现为岗位空缺与失业现象并存.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备。
二、高校大学生当前的就业状况从现实看.中国的比较优势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用人需求主要集中在贸易批发零售、一般制造业和服务业三大行业,这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这也是吸纳就业劳动力最多的部门。
但是,在这种结构下。
就业岗位主要吸纳的是低学历层次、有重复性技艺的工人,而对以理论性强、脑力劳动见长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对他们的需求比重不是上升而是下降.就业机会不是增加而是减少。
扩招虽然并不改变我国就业人口总量.但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人员的一部分。
改变了就业人员的构成假如不扩招。
在就业入口中。
中学毕业生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比例相对较多.因为他们的平均工资较低,由其劳动边际贡献率决定的劳动需求量就较大,所以就业相对容易。
高校毕业生因付出了较高的教育成本,对就业收入要求较高。
在既定的产业结构下,其相应的劳动需求就会较少。
一项关于2004年和2005年对高校尤其是名牌高校的应届毕业生的调查表明.2004年大学毕业生的期望薪酬多数在2000.~3000元.占总人数的28%左右。
其次。
期望能拿到1000~2000元的约占21%,期望3000~4000元的约占15%,4000~5000元占到1O%.而薪金要求在1000元以下的人数仅占1%。
按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原理.如果产品生产市场与劳动就业市场在扩招前.相互之间达到了某种平衡的状态。
那么扩招将改变劳动力的供应结构.从而也将打破两个市场之间的一般均衡。
也就是说,如果希望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达到扩招前的就业率.就需要劳动力市场针对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就业机会要大大增加。
这不仅要求我国GDP要持续保持高的增长速度,同时也要求我国的产业结构必须有相应的调整。
[!--empirenews.page--][1][2][3][4]下一页虽然表面上看.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连年增加,打破了传统的供求均衡。
然而,即便高等教育规模保持稳定,由于传统意义上的主劳动力市场的容量萎缩、劳动力市场分割.传统产业“创造性地摧毁”等原因都会打破均衡.所以,所谓均衡是一直处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动态演进的均衡。
而这种动态演进的均衡对于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来说是不可避免甚至是必需的。
这也意味着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产生是必然性的,同时也有一过渡与演进的过程。
三、大学生摩擦性失业形成的主要原因(一)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分割与西方国家普遍的高学历不同,中国的知识劳动力失业是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出现的。
从供给层面来看.中国知识劳动力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在微观经济理论看来,即使存在着完备的市场制度,对于社会这样一个复杂变化的系统来说,几乎不可能得到全局均衡解,只有局部均衡解(假设一个市场上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不会导致其他市场发生明显的变化。
表现为无论城市多么难也不流动到农村,农村多么需要也要流动到城市)。
用博弈论的观点解释,也就是说,知识劳动力供求的博弈模型中,存在着两个纳什均衡(通俗地说。
在给定的前提和策略空间中.理性“不完全理性但是具有对等的理性程度”并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多人n次博奔的稳定结果)。
在非发达城市和农村地区。
存在着供小于求(短缺)的纳什均衡;在发达城市和发达地区,存在着供大于求(过剩)的纳什均衡。
所以,不打破均衡,或者说不首先建立打破均衡促进流动的制度.就不能改变太少的知识劳动力反而处于太高的失业率的问题。
以上两个均衡的情况正符合主要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这也是我国城乡两元、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主要问题所在…不过。
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分割更多地意味着体制性和制度性.随着人事和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发育。
此类市场分割的体制和制度色彩渐淡,市场配置的色彩渐浓,正在体现为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流动的不同层次发展。
2005年以来,国家先后颁布了多个文件和法规.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壁垒己经基本消除,全国除北京、上海等直辖城市以外.高校毕业生在各城市均可以自由落户。
因此,此类市场分割对就业造成的消极作用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正在逐步减少。
(二)劳动力市场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之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之间的分割市场的分割和缺陷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之一。
市场发育不充分、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低;围绕高校、地区、行业存在不少就业市场。
但是未形成较统一的大市场。
导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搜寻成本较高;另外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规则不统一,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和较高成本,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形成始于1993年。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多数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
~培育和逐步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给定预设了这一市场的框架.形成了劳动力市场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之间相互分割的制度基础。
此后,各高校纷纷开始培育以本校毕业生就业为核心、以校内双向选择为目标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同时,各高校由于各自的既得利益,纷纷设立对其他学校毕业生进入市场的准入限制.这样.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就被相互分割为分立的市场节点。
由此。
上述情况逻辑地形成了目前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相互分割及与劳动力市场断裂的“飞地”现状[!--empirenews.page--]上一页[1][2][3][4]下一页毋庸置疑.由高校各自主导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在创始和初步发育阶段对毕业生就业推向市场化起到了基础性和主渠道的作用但毕竟受既得利益驱动而有其固有的封闭性和盲目性,随着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加后,难以应对甚至在劳动力市场的一定发展阶段出现的负作用。
在以上市场分割的情况下,造成大量非正规就业机会由于处于校外劳动力市场之中不能被毕业生利用.毕业生既不能在校外劳动力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之间自由流动.也不能在高校就业市场中的各个节点自由流动.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效率低下等问题四、解决大学生摩擦性失业的对策分析(一)大学生应注重自身就业素质的培养就业素质就是选择和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总和。
它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择业技巧及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择业技巧的学习有助于求职的成功.但根本还是要靠求职者的知识、能力和品质,靠实力,实力就是就业素质,它来自大学四年的刻苦学习、能力培养和全面锻炼。
因此大学生要主动走向市场,适应市场。
大学生一入学,就要密切关注就业形势的变化.然后根据社会用人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素质结构,这样才不至于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
特别是低年级的大学生更要主动去了解这些与就业有关的信息。
这样,毕业之际,才不至于“茫然失措”。
大学生不但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还要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组织协调等综合性素质.要全面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要丰富自己的社会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面对竞争的良好心态。
(二)建立与完善大学生人才市场的中介机构大学生人才市场中介组织是毕业生人才市场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机构。
其基本职能是服务、沟通、公证、维护、调解和监督等,规范化的市场中介应该成为沟通供需双方市场信息、维护供需双方合法权益、促成合法交易有效形成和调解双方争议的桥梁和纽带。
美国从联邦到地方各外I,为了规范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的行为.都分别制定了不少法律,这些法律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美国的人才中介服务业的行为。
使其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
此外,英国《雇佣机构法案》、《雇佣保护法案》等一系列法规,就人才市场机构的成立、收费、业务规范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我国大学生人才市场中介机构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极不完备,其行为有待规范,业务有待拓展。
事实是.人才中介机构连接供需双方的桥梁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很多人才中介机构往往看重经济效益.只提供简单的终端服务,而没有从源头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不能为企业和学校之间传递霈求信息.导致企业和高校沟通不畅。
因此对大学生人才市场中介机构的设立应实行许可证制度,明确规定大学生人才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可从事的业务及服务对象,同时,人才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应当在服务场所公开服务内容和程序、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